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通用四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通用四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通用四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通用四篇《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篇1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教学难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课题。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举例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举例、互动讨论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一些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和探索生活中现象之间的联系,写一篇小论文或心得体会。

3.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PPT:通过PPT演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内容。

2.教学视频:通过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知识。

4.网络资源: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让学生自主探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题。

5.教学卡片:通过制作教学卡片让学生随时记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重要知识点。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掌握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教案标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跨学科的学习能力。

3.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对世界各地文化和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案步骤:引入:1. 创造一个激发学生思考的环境,可以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地图或一些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认为世界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请举例说明。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探究: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并列举出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鼓励学生思考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联系。

4.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列举的例子,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补充信息。

拓展:5. 多媒体资源利用:使用互联网或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视频或图片。

让学生观看并记录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6. 课堂讨论:根据学生观看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全球化对各国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7. 小组研究项目:将学生再次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他们了解该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并分析其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8.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总结:9.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重要性。

10.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对世界普遍联系的理解,例如通过学习外语、参与国际交流等方式。

评估:11. 分发评估表或问题,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以检查他们对世界普遍联系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延伸活动:12. 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并撰写报告或设计展板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13. 组织学生参观国际机构、使馆或国际交流活动,以加深他们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

教案扩展: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可以对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1.2 教学内容联系的概念联系的类型联系的实际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联系现象,如天气、人际关系等。

1.4.2 讲解联系的概念,解释联系的定义和特点。

1.4.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联系,如因果联系、并列联系等。

1.4.4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5 总结:强调联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联系的观点。

第二章:自然界的联系2.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2.2 教学内容自然界中的因果联系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生态系统中的联系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户外观察法等。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联系,如季节变化、动植物共生等。

2.4.2 讲解自然界中的因果联系,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大气氧气的关系。

2.4.3 分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如鸟类依赖树木生存。

2.4.4 户外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联系。

2.4.5 总结:强调自然界中联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第三章:人类社会的联系3.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社会现象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社会制度与发展的联系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中的联系,如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等。

3.4.2 讲解社会现象的联系,如经济发展与教育水平的关系。

3.4.3 分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3.4.4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社会制度与发展的联系。

3.4.5 总结:强调人类社会中联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1.3 教学内容1.3.1 联系的概念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

1.3.2 世界的普遍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章:自然界的普遍联系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联系。

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其中的联系。

2.3 教学内容2.3.1 生物与非生物的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3.2 生态系统中的联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第三章: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也普遍存在着联系。

3.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社会现象,发现其中的联系。

3.3 教学内容3.3.1 人与社会的联系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3.2 社会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社会各要素(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复杂的社会系统。

第四章:科技发展的联系与影响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世界普遍联系的影响。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发展对世界联系的影响。

4.3 教学内容4.3.1 科技发展的内在联系科技发展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

4.3.2 科技发展对世界联系的影响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加剧了世界的联系。

第五章:全球化与联系的多样性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联系的多样性。

5.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全球化现象,理解世界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普遍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观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教学难点:联系与客观性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分享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相关案例材料、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

2. 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 讲解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方面。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分享心得体会。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联系的客观性,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七、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分享心得体会。

八、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相关案例材料、讨论问题。

九、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

2. 讲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所转移。

3. 讲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不同的事物之间有不同的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新安中学政治组:黄方宁一、教学依据本单元内容属于辩证法的范围,核心问题是如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

学习本节课我们可以了解到:联系的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的总特征之一,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②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联系含义及联系的三个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 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的问题(三)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教学工具1.教学课件2.黑板三、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学习5-10分钟,找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然后进入新课学习。

1.联系的定义2.联系普遍性和客观性3.联系多样性的分类根据知识点,看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先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一)联系的含义根据看书的情况,提问联系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一些事例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联系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雾霾天气对人类产生何种影响?教师总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哪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那么联系的普遍性具体怎么理解呢。

从而过渡到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一特点。

(二)联系的特点1、普遍性(1)表现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例如:你与空气、阳光、老师、朋友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例:2班看做整体,你们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那么你们有没有联系呢?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包括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思维)(图片展示) 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思维;思考: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2、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总结: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就具体事物而言,联系又具有条件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框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

这个问题是辩证法部分的逻辑起点,也是本课内容的逻辑出发点。

本框题共设三个目: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它各框节以本框为前提和基础,并以本框为线索来展开的。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难点:客观性和多样性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部分,它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物质的),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那在这节课当中,我们要开始学习第七课——唯物辩证的联系观。

播放视频:《唇亡齿寒》提问:典故中唇和齿是一种什么联系呢?小结: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那什么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征,以及学习了联系的有关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教案:世界的普遍联系教学目标:1. 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了解不同领域和学科的普遍联系,以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介绍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概念解释:解释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阐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赖性。

3. 实例分析:以自然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领域为例,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4. 学科整合:介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如科学与数学、历史与地理等,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和学习。

5. 案例研究:分组完成一个案例研究任务,要求学生合作探究某一问题的普遍联系,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6. 总结:回顾世界的普遍联系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个日常生活场景。

2. 概念解释:讲解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选择几个实例,如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等,分析其中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4. 学科整合:介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

5. 案例研究:将学生分组,给予一个案例研究任务,要求他们合作探究某个问题的普遍联系,并准备展示和讨论结果。

6. 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全班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其他可能的联系。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和讨论时的表现和贡献。

2. 课堂讨论时的积极参与程度。

3. 案例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4. 最终的课堂表现和个人反思。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2. 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例,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2. 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3.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1. 联系的含义;2.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难点:1. 联系的多样性;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2. PPT;3. 教学视频或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联系?2. 学生分享对联系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 阐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举例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的联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呈现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联系;3.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

四、联系的多样性(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2. 举例说明联系的多样性: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

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0分钟)1. 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练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六、联系的客观性(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 举例说明联系的客观性:如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3. 学生分享对联系客观性的理解。

七、联系的规律性(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规律性:联系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2. 举例说明联系的规律性:如季节变化的规律;3. 学生分享对联系规律性的理解。

八、改造世界与建立新的联系(10分钟)1. 讲解人类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建立新的联系;2. 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建立新的联系:如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3. 学生分享对改造世界与建立新联系的理解。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1.2 教学内容定义普遍联系解释普遍联系的概念探讨普遍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普遍联系的定义和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展示普遍联系的应用第二章:普遍联系的理论基础2.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的理论基础,包括辩证法和系统论。

2.2 教学内容辩证法:介绍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系统论:介绍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辩证法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例,运用辩证法和系统论进行分析第三章:普遍联系在自然界的应用3.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在自然界中的应用,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3.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气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实例实验法:进行简单的生态实验,观察和体验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第四章:普遍联系在人类社会的应用4.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认识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4.2 教学内容社会关系:介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经济全球化:探讨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社会和个人的影响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关系和经济全球化的实例调查研究法: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和分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第五章:普遍联系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5.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5.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介绍心理健康与身体、情感、社交等方面的联系生活习惯:探讨生活习惯对个人健康和生活的影响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和生活习惯的实例自我反思法: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第六章:普遍联系与可持续发展6.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普遍联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概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以及条件性。

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分析人和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教学难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举例法、图示法等。

【设计思路】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置场景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课前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思考有关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有关的素材,做好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通过联系概念的学习,体会哲学概念的形成和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收集、分析、筛选、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分析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在与生生、师生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得合作、交往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哲学观点去分析和解决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在情感上相信,在行动上愿用、会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难点: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联系的基本形式。

2.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和特点2. 联系的基本形式3. 世界的普遍联系4.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5.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和特点,联系的基本形式,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形式,阐述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普遍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形式,让学生掌握联系的基本概念。

3. 阐述世界的普遍联系:分析世界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4. 讲解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阐述联系与发展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理解发展是在联系中实现的。

5.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4. 提高学生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培养其全球观念。

七、教学内容1.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 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3.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4. 全球观念的培养5. 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全球观念的培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相关推荐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1日本大地震》每当我们提到512,每一个中国人脸上都会显现出一股哀伤、痛苦的神情,一次里氏8级的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天,而2011年3月11日这一天,无疑又是让无数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同学们知道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在这一天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有的同学可能会问:日本发生大地震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我相信关于这次日本的大地震,我们的地理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做了一定的分析了,下面我就请咱们的同学们针对这次大地震谈谈你们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学生活动:(提示学生可以从地震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来谈)提问:好的,通过我们对日本大地震的分析,我们得知,这次地震虽然发生在日本,但是它的影响会波及到全世界,那么从哲学角度来看,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得出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周围其他的事物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二)讲授新课:刚才我们通过日本大地震得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联系呢?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它找出来。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联系的基本形式。

2.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和特点2. 联系的基本形式3. 世界的普遍联系4.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5. 实践与联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和特点,联系的基本形式,世界的普遍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教学难点: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形式,阐述世界的普遍联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4. 实践操作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联系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对联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形式,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本质。

3. 阐述世界的普遍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举例说明联系在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中的体现。

4.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 讨论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联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联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联系的定义、特点、基本形式以及世界普遍联系的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联系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其运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联系存在于世界的各个方面。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探讨联系的种类和表现形式。

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联系的种类和实例。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学生提交关于联系种类和实例的简报。

第二章:自然界的联系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联系。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联系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探讨自然界中的联系,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

分析自然界联系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现象中的联系。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界联系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

学生提交关于自然界联系重要性的报告。

第三章:人类社会的联系3.1 课程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联系。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联系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探讨人类社会中的联系,如家庭、社会组织、经济体系等。

分析社会联系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社会联系的实例和影响。

角色扮演法:学生模拟社会联系的场景。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情况。

学生提交关于社会联系对个人和集体影响的报告。

第四章:全球联系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联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全球联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探讨全球联系,如国际贸易、环境问题、文化交流等。

分析全球联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全球联系的实例和影响。

项目研究法:学生进行关于全球联系的项目研究。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的情况。

学生提交关于全球联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重要性的报告。

第五章:联系与和谐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与和谐的关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2 教学内容:联系的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的普遍联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联系,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的概念和世界的普遍联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第二章:联系的种类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的种类。

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联系。

2.2 教学内容: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的关系,间接联系是指事物之间通过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内部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外部联系是指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本质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根本关系,现象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表面关系。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的定义和区别。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中的联系种类。

第三章:联系的特性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的特性。

让学生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特性。

3.2 教学内容:客观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

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事物之间有着不同的联系。

动态性:联系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事物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会发生变化。

条件性:联系的存在和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条件就无法形成联系或者维持联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动态性和条件性。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中的联系特性。

第四章:联系的作用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的作用。

让学生学会分析联系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促进事物发展:联系可以使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制约事物发展:联系也可以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事物的发展需要在一定的联系中进行。

世界是普遍联系 -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 -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吕亚一、设计理念:本课主要想通过提供适量的视频材料、文字材料等学习资源,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概念,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哲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着重领悟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方法和演绎推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事物普遍联系对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意义,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角度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然情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难点:人为事物联系和联系的多样性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五、教学过程开场语:哲学启迪智慧,哲学引领人生。

今天我们的人生智慧之旅从一段视频开始。

导入:视频《爱是可以传递的》看完影片,根据你的感受,请你为影片设计一句广告主题。

学生回答:略。

师:创作者设计的主题是“爱是可以传递的”。

这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生:略。

(一)探究联系的普遍性静态分析影片。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影片中爱是如何传递的?生:略。

(1)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过渡:一种行为可以传递我们的关爱,一句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友爱。

都说我们班很优秀,这离不开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的努力,请你为同学或老师点个赞。

探究活动1:我爱我班:一句话的温暖(点赞你的同学或教师)生:略。

师:因为有爱我们不再孤单,因为感恩我们不断前行。

班集体里每位同学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这从侧面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引用恩格斯的话“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或是我们自已的精神活动时,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究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乌石中学:麦文珍
一、教学依据
(一)对教材的分析本框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它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

本框着重从世界观角度阐释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及条件性,为下一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奠定基础。

(二)对学生的分析
高二学生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

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②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联系含义及联系的三个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 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教学工具
1.教学课件
2.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当提到“学生”二字,你会想到哪些?认真思考,结合实际回答问题创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明白事物之间是联系的
自主学习 1.联系的定义
2.联系普遍性和客观性
3.联系多样性的分类根据知识点,看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先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一、.联系的含义根据看书的情况,提问联系的含义
引导学生结合一些事例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联系的含义。

今天心情不好,不愿意与任何人或事有联系,希望去一个没有任何联系的地方。

可以吗?
教师总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哪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那么联系的普遍性具体怎么理解呢。

从而过渡到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一特点。

二、联系的特点
1、普遍性
(1)表现
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例如:你与空气、阳光、老师、朋友
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例:2班看做整体,你们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那么你们有没有联系呢?
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包括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思维)
(图片展示) 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思维;
思考: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总结: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就具体事物而言,联系又具有条件性。

(2)联系普遍性方法论
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过渡:今年流行什么去哪儿了,与马航MH370失联有联系吗?为什么
从而引入联系的第二特性——客观性
2、客观性
(1)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按实践的类型可分自在事物,人为事物的联系,他们都是客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有,生物、物理等自在的联系是客观的
问:人为事物的联系为什么也是客观的?
(图片展示――湛江海湾大桥)
过程: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人的实践—客观物质活动的产物。

结果: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形成就独立于意识之外。

师: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但在生活中我们却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存在例: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图片)
1. 8-发,4-死
2.有人说:“彗星的出现意味着国家的兴衰”等
3.人的命运由指纹手像决定
4.左眼跳喜,右眼跳灾
5、2013年1月4日结婚=爱你一生一世
课堂训练: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遇“姓氏歧视”。

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因为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

这种认识: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问: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展示图片: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长江大桥
师:结合材料分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
师: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过渡]在我们认识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之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联系的多样性。

3、多样性
(1)原因:
师:事物的多样性
(2)形式:
师: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
判断: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间接联系
昼夜更替必然联系
时势造英雄。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无风不起浪。

因果联系
虚心使人进步。

因果联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因果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教师总结: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课堂练习:1、“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2、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课堂总结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什么是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作业布置:结合刚刚所学的联系知识,谈谈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字数不低于200)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