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名师教案第四单元《陋室铭》部编版教材
关于《陋室铭》教案4篇
《陋室铭》教案关于《陋室铭》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教案篇1一、解题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三、课文分析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
(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回答)室。
《陋室铭》教案(15篇)
《陋室铭》教案(15篇)《陋室铭》教案1【教材简解】《陋室铭》是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几篇__分别表现了人物不同的优秀品质与风范。
《陋室铭》这篇__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进行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从而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性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通常侧重于文言字词、翻译句子等知识的教授,如何将品德的教育较好地融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这是我们这篇教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预设】1、朗读课文,了解“铭”文的特点,感受其押韵美。
2、理解__大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体会“陋室不陋”。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高洁旷达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重难点】1、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计理念】人一生之中不免会遭受各种不顺与挫折,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是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从语文课上学到生活的态度,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有了这个想法,教学安排上就着重让学生多读,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__的音韵美,感受作者的乐观与旷达,感受作者高洁的品性与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初读陋室,感音美1、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刘禹锡的《秋词》,知道了他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陋室铭》,看看他对居室又有怎样的认识?(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课题作者)2、了解“铭”(课件展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齐读)3、感音美请同学们速读这篇__,看看文中哪些字是押韵的?所押的韵是什么?__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琴in,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朗读指导:对于韵脚,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得响亮些,读得稍微长点,使韵脚能有别于一般的字词。
要想把这篇__读得更有韵味,更美,我们还得了解这篇__的节奏。
下面老师来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字音及节奏,在书上做好标注。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教案1教学目标:1、文言词语的积累。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托物言志的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
老师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
虚荣心是要不得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一下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我们从中或许能领悟出一些道理。
二、展示预习成果:题解,作者。
(关于课文题目,谁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谁来简介作者呢?)三、朗读:自由读---点名读-----范读----齐读(点名读可以简单点评,大家来听一下名家的朗读,注意节奏和铭文的韵味)四、交流翻译。
(结合课文注释自己译或者与同桌交流,翻译出来后简单评论)五、疑难词句。
(那么大家还有没有哪些不会的词句呢,出示课件)六、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同学们已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我们请男同学来朗读一遍课文。
字面上意思理解了并不等于理解了课文,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现在根据老师的问题同学们来思考一下,或者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进一步探讨课文。
)1、本文统领全文表达文章主旨的的名子是哪一句?(从此句话来看,陋室陋吗?)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的?各有什么特点?(1)自然环境--------优雅(2)交往人物---------儒雅(3)日常生活---------高雅(各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苔……青”:对偶,拟人,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环境的话用一个什么词? “谈……丁”:与刘禹锡交往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鸿儒,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之间的性情互赏,切蹉诗文,诗酒唱和,不只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而且传递着不熄的精神薪火。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之陋室铭》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问题导向进行讨论、分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受益。
(四)反思与评价
2.问题导向,深入思考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涵。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还能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作者为什么能在简陋的房屋中感到快乐?”“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等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互动性。
3.搜集其他古代文人的“铭”作品,比较分析其风格特点,下节课分享。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激发兴趣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诵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这种情境教学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陋室铭》的学习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画像以及古代房屋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地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环境。其次,通过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在听觉上体验文言文的韵律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我还将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作者的情感,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陋室铭》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由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骈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人生态度。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等,学习作者如何在简陋环境中发现生活的美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主题思想和诗词鉴赏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逐句解析和对比现代汉语表达来帮助大家理解。
-文化背景的融入:将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融入对文章的理解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内涵。
举例解释:
-在处理文言文翻译难点时,教师可以通过逐句解析、对比现代汉语表达等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对于诗词鉴赏方法的难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指导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鉴赏。
-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陋室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陋室铭》的写作风格,描述一个自己的生活场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并辅以实例。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上仍显得有些吃力。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鉴赏能力。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思考和交流。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发言不够积极。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表现,并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四单元第16课《陋室铭》教案
4.文学常识:介绍刘禹锡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6.课堂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宾语前置句、排比修辞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体现“德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模仿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段表达个人理想的文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四单元第16课《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四单元第16课《陋室铭》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陋室铭》原文阅读与理解:通过对刘禹锡《陋室铭》的阅读,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词汇及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陋室铭》的起承转合,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情感态度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如何在简陋的环境中保持高尚情操,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文学常识的积累:刘禹锡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强调。
在教学中,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对于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可以通过例句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不足或者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七年级语文下册名师教案第四单元《陋室铭》部编版教材
七年级语文下册名师教案第四单元《陋室铭》部编版教材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名师教案第四单元《陋室铭》部编版教材《陋室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陋室铭》编排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精美简约,隽永畅达,立意鲜明,富于情趣。
短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一间陋室的描绘和赞美,极力形容了“陋室不陋”,从而寄寓作者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文文字较为浅易,适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材这样编排也意在让学生能通过学习名家名篇,养成诵读习惯,并在反复的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能从简短的字里行间中获得精神的力量予以自励。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我近一年时间的语文素养熏陶下,有了一定的语文情感认知能力,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对于文字较为浅显的文言文能在不断诵读的基础上粗略理解。
因此,本节课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然采取了文言诵读疏通法,以课前预习与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和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并背诵课文;2、学会通过不断诵读和课文注解,能基本自行疏通文意;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4、体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本所传达的精神情操与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师生互动点评法,合作成果展示法。
【教学设想】本节课主要采用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师生快乐共享)的方式完成。
第一,是深情导入环节:用董卿主持的节目《朗读者》引出关于选择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从而引出刘禹锡面对一间陋室所做的选择,给出思考。
本环节采取看小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
第二,是了解作者,知人论世环节:本环节采取小微课形式带领学生简单了解作者。
第三,是深情诵读环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朗读(教师范读,同学自由朗读,男女同学合作朗读,学生个体深情朗读),并让学生互评,使学生对文体产生情感认知兴趣,从而初步理解作者的情趣和情操。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陋室铭》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和文化素养。
- 学习并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 通过比较分析,理解“陋室”与“不陋”的对比,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
- 通过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表达文章的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
- 认识到物质生活简朴并不影响精神生活的丰富,理解“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铭”的概念,引导学生对《陋室铭》产生兴趣。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字音和节奏。
3. 细读理解:- 学生自译,教师点拨,理解文言词汇和句式。
- 分析“陋室”与“不陋”的对比,理解作者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4. 深度探讨:- 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教师引导深入思考。
- 通过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让学生从多角度体验和表达文章的主题。
5. 拓展延伸:- 比较《陋室铭》与其他文人墨客的“寓居”诗文,理解其共性和个性。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陋室不陋”的精神。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强调重要知识点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7. 布置作业:- 背诵《陋室铭》,并尝试创作一篇自己的“铭”。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 创新思维:评价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的创新思考和表达。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和创作““铭”的情况,看其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第四单元第17课《陋室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陋室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体会其“陋”而“不陋”的特点。
通过诵读、讨论、辨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 理解“陋室”的特点及其所传达的意境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 对文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言语感。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问题。
讲解法: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并解释文中难懂的词汇和句式。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利用互动教学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视野。
五、详细教学过程(1)导入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陋室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陋室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特别强调刘禹锡在被贬谪期间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3. 引导学生思考: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也需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的净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陋室,感受他的心境和追求。
(2)整体感知1.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句读,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自译课文,并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检测学生对文中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如“馨”、“惟”、“德馨”、“何陋之有”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补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陋室铭》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朗读:正确朗读《陋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词语理解: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如“铭”、“陋”、“德馨”等,并理解其含义。
-句子翻译: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掌握文言文句式和表达。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觉得自己在解答问题时还需更加耐心和细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助他们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1.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并翻译文言文,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通过了解唐代骈文特点,增进对古代文学形式的了解。
3.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陋室铭》的语言美、意境美,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4.培养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哲思,进行课堂讨论,学会运用文言文表达个人观点。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陋室铭》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在后续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首先,关于文言文朗读的教学,我意识到自己在引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韵律方面还需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采用示范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朗读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陋室铭》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唐代骈文,通过描绘陋室来表达作者的高洁品德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它是文言文中的佳作,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3.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二、教学重点1. 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2.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背诵并默写课文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3分钟)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
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
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
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1. 听示范朗读。
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2. 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 齐读。
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过渡: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
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
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写陋室环境清幽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陋室铭》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知识与技能:一、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二、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三、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四、发表自己的感悟,五、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一、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二、合作学习,疏通文意,三、师生互动,深入分析,四、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陋室铭》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考试铭》(多媒体显示)“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惟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
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
心里云:混张文凭。
”(请同学用方言读)看得出大家很开心,不光是因为这位同学读得好,也因为它的内容确实引人发笑,这首“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大家知道是模仿哪首诗的?(生答)虽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
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
二、听录音(多媒体显示)现在请大家先听录音,在听录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录音里的停顿、字音。
好了,来听!听完录音,大家肯定对题目有些不解。
“陋室”当然就不用说了,那“铭”呢?谁来说说什么是“铭”。
(生述)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三、录音朗读非常优美,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那我们也试着来读一下课文。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下第四单元《短文两篇—陋室铭》优质教案
《陋室铭》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章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的方法,恰当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高洁的志趣,并激发学生对自己人生志趣的思考。
教学重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人生志趣教学难点:托物言志中“物”与“志”的关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本文的创作背景导入新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极其高洁的人生志趣。
导语: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6课《短文两篇》中的《陋室铭》。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中晚期的唐王朝,在宫中,宦官专权;朝廷上,党争激烈,妒贤害能,任人唯亲。
在这种大环境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导致唐王朝一天天衰落下去。
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回天无力,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而独善其身。
而其能独善其身之处,就是做和州刺史期间修筑的这间陋室。
那么,刘禹锡以“陋室”为题写铭,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与志趣呢?首先,让我们熟读并理解文章内容,在充分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来解答这个思考题。
二、讲授新课1.朗读课文:根据拼音提示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听《陋室铭》朗读录音进行跟读;反复朗读及跟读,尝试背诵。
2.疏通文意为了更好地疏通文意,将书中的注解展示给学生并补充展示一些相关注释。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动词“是”。
惟:只。
吾:我的。
译: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译: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③何陋之.有:之:标明前置宾语。
译:有什么简陋的呢?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朗读节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优秀教案
《陋室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在学习本册之前,学生已学习一些文言文,但对文言文自主翻译能力不是很高,对结合时代背景总体领悟文言文能力不足。
本文语言精辟,整篇用韵,对偶工整。
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以读为主,让学生从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体味作者内心世界。
在读的基础上紧扣一个“陋”字展开,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疏通文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铭文的特点;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高尚的情操和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一)文学常识积累1、本文选自《》,作者:,字:,洛阳人,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著有《》。
《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答案:《全唐文》;刘禹锡;字梦得;唐代;《刘宾客集》2、有关“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二)字词句积累(1)、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惟吾德xīn()苔痕()案dú()鸿儒()答案:馨 tái 牍 rú(2)、重点字词解释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4、往来无白丁()5、可以调素琴()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答案:1、著名、出名2、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博学的人4、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5、调弄,这里指弹6、使-------乱7、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3)、重点句子翻译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初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教案
初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学习对比,托物言志,象征等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 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2. 理解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1简介“铭”这种文体及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
《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
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1.听录音,情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布置预习:(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意思。
(2).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陋室陋的?(3).文末引用典故作用何在?三.检查自学情况(一)解释下列词语:名:馨:鸿儒:案牍:劳形:(二) 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何陋之有?(三) .翻译全文四、分析课文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句子是那句?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引用哪两个古人典故?有何作用?3. 抒写了作者怎样人生态度?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小结: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且引用典故,以古人自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 在社会生活中,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要求联系现实,发表见解)四.检查评价:1铭文特点。
2.出示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五.作业了解了刘禹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提出要求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山(仙) 名陋室(德馨)托水(龙)灵物景人事不陋言诸葛庐以古人自比志子云亭附:《陋室铭》导学案一、铭:“座右铭”含义是什么?“陋室铭”的“铭”是什么意思?铭文有什么特点?二、预习准备:1.刘禹锡生平,已学过他的诗作是那篇?2.疑难字词及句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7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教案
部编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陋室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陋室铭》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对于文言字词有一定积累,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朗读、分析等学习活动中来,但是对于文言句子的理解和自我解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在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托物言志”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表现手法,学生还没有深入地学习此手法。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本文,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2、解读文章重点语句,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3、通过学习,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由央视主办的《朗读者》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今天,我们也来借这堂课尝试制作一期专属于我们班的《朗读者》。
二、教学新课环节一:主题词遇见1、过渡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诗经》里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
”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见时欢喜的遇见;那么,刘禹锡又是怎样遇见《陋室铭》的呢?屏显创作背景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知州,和州策知州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三间三厦,可是策知州只在城南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面江而居。
刘禹锡非但不抱怨,反而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州,于是将他的住所从城南搬到城北,并把房子从三间缩到一间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陋室铭》编排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精美简约,隽永畅达,立意鲜明,富于情趣。
短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一间陋室的描绘和赞美,极力形容了“陋室不陋”,从而寄寓作者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文文字较为浅易,适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材这样编排也意在让学生能通过学习名家名篇,养成诵读习惯,并在反复的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能从简短的字里行间中获得精神的力量予以自励。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我近一年时间的语文素养熏陶下,有了一定的语文情感认知能力,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对于文字较为浅显的文言文能在不断诵读的基础上粗略理解。
因此,本节课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然采取了文言诵读疏通法,以课前预习与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和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并背诵课文;2、学会通过不断诵读和课文注解,能基本自行疏通文意;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4、体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本所传达的精神情操与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师生互动点评法,合作成果展示法。
【教学设想】本节课主要采用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师生快乐共享)的方式完成。
第一,是深情导入环节:用董卿主持的节目《朗读者》引出关于选择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从而引出刘禹锡面对一间陋室所做的选择,给出思考。
本环节采取看小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
第二,是了解作者,知人论世环节:本环节采取小微课形式带领学生简单了解作者。
第三,是深情诵读环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朗读(教师范读,同学自由朗读,男女同学合作朗读,学生个体深情朗读),并让学生互评,使学生对文体产生情感认知兴趣,从而初步理解作者的情趣和情操。
本环节主要完成课堂朗读成诵的学习目标,采取了生动的师生互动法,学生互评法。
第四,是疏通文意环节:本环节通过课前预习的学案,请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达成全班同学一起认知和订正文意的效果。
主要完成学生能基本自行疏通文意,并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学习目标。
第五,是合作探究,快乐共享环节:本环节通过创设三个合作学习板块【(趣改对偶句,加深文本行文特色的理解)(文本主旨探究,加深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素养提升,话题小作文情感延伸)】来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最后提升学生情感的素养。
本环节采取大面积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共享中来,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学习成果展示法、学生互动点评法、抢答法等各种方法穿插进行。
主要完成学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文本所传达的精神情操与深刻内涵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文本,并完成当堂诵读。
2、对文本主旨的探究3、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感知【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内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提前有感情地背诵这篇短文,以便在课堂上生动有情境地进行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
2、提前了解作者写这篇短文的背景,并用自己的声音配音制作成小微课。
3、寻找课文的人生价值意义,制作相关的升华情感素养的小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和结尾,以勉励学生的道德情操。
◆学生准备课前下发课前预习案,布置学生朗读文本,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之上,通过课文的注解自行疏通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别开生面,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年央视一套推出一档相当火爆的栏目,那就是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期中有一期的开场白,非常贴切今天上课的内容。
先卖一个关子,一起来看一段短视频。
导入视频二、走近作者,知人论世是啊,选择是人生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无处不在。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突如其来的艰难挫折,甚至是困顿潦倒,这都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角的名字,他叫刘禹锡,和所有不幸的人一样,他的人生也同样遭遇到了不幸。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的人生遭遇。
导入刘禹锡三迁其所背景资料三、以意逆志,深情诵读通过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命运的不济和困顿,当他面对生活别无所选的时候,他选择的是另一种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傲岸。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之情,走入文本深情诵读,先由老师作一下示范朗读。
朗读的时候,一般要注意这几点,一是语气的轻重缓急,二是节奏的快慢停连,三是情感的深情投入。
老师示范朗读:同学高声自由朗读:好,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本高声自由的深情朗读课文。
看同学刚才朗读的都非常投入,我们由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读一下,看看表现怎样?从刚才你们的掌声可以知道,他们的朗读已经表现非常不错了,是吗?那有没有同学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可以超越这两位同学的?好,你来,但是在你朗读之前,可以对他们刚才朗读作一下点评吗?都是说好的啊,那有没有感觉他们读的不够到位的地方呢?因为你是要来超越他们的。
掌声代表一切!请全班同学合着节奏齐声朗读课文。
四、检查预习,疏通文意。
通过这样的朗读,我想大家对文章一定有很深的情感共鸣了。
接下来的环节,请大家拿出昨天完成的预习案,一起疏通一遍文章的意思。
我们同样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展示你的预习情况。
来,哪位同学,好的,我们请________同学展示。
五、布置任务,课堂提升。
两个环节下来,大家表现得非常不错,为了活跃下气氛,老师给大家发三个红包,好不好?我把红包给刚才朗读和疏通文意的三位同学。
请拆开红包看看到底有什么奖励,哦,原来是一枚书签,有没有失望?(没有)看来觉悟很高,就像我们的诗人一样惟吾德馨,品德美好啊!不过书签的后面还有我的亲笔签名,好好珍藏哈~但是每张书签除了我的签名,还有一项接下来我们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分别问三位同学抽到的课堂合作探究练习题(趣改对偶、主旨探究、素养提升)。
好,现在请各组按照刚才抽到的任务完成课前下发的导学案。
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现在开始讨论探究。
六、快乐共享。
各组同学已经差不多完成自己的任务了,现在我们分别请各组的同学代表上来展示成果,一起快乐分享。
首先是第一板块的题目——趣改对偶这是一道对偶句的填空题目,为了让大家更熟悉课文,我故意把原来的句式作个调整,让同学们用对偶的形式补充完整。
这一纵组的同学哪个小组同学可以争取机会来表现你们完成的情况。
教师总结点拨:对偶句,我们已经接触过比较多,“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们在唐诗里学到了非常多这样对偶形式的句子,都知道对偶句有结构相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的特点。
刚才______同学填写的都非常正确,掌声送给他。
现在进行第二板块题目的展示——主旨探究第1、2、3、4题,由老师来提问,第二组同学进行抢答。
通过上面4个题目,我们知道了作者为何说自己居的陋室不陋了,因为这里环境幽雅(板书),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和诗人往来的朋友高雅(板书),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闲暇之余,生活情趣淡雅(板书),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那为何这间陋室能有这么雅致的生活情趣呢?因为屋主人(惟吾德馨)。
接下来,请第二组的同学上来展示第5题,发挥想象,描述一下诗人一天的生活。
来,哪一小组的同学抢着上来展示你的才华。
好,请______同学上来展示!到底写得如何呢?哪位同学可以作一下点评?(谢谢你的精彩点评)有没有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上来展示的?同样请同学点评一下,写得如何?(也同样谢谢你的精彩点评)看来都很傲骄哈,不错,掌声给他们。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共享第6题的成果,什么同学可以展示?对,说得非常好,掌声鼓励。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一样,这篇短文就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托的物是一间陋室,那言的志是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参考答案供大家选择一下。
(逆来顺受低眉顺眼高洁傲岸与世无争安贫乐道忍气吞声)请选两个最贴切的词语总结概括诗人所要表达的志趣。
是啊,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使得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的精神力量。
这需要陋室的主人作出内心的真正选择。
接下来就让我们由请最后一组同学来展示第三个板块的学习任务——素养提升这题由哪一小组同学上来展示呢?请______同学上来跟大家分享你们组写的选择。
学生点评:文笔优美,感悟自然,能通过刘禹锡的诗句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嗯,点评得很好,那你可以推荐一位同学展示吗?非常不错,这段话不仅写得生动流畅,句式整齐,而且读来出声情并茂,感悟深刻。
老师可以给个小小的建议吗?这里引用了文天祥和于谦,为何不截取引用他们自己的名句来写呢?七、课堂总结:同学们,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各种不同的选择,是选择问心无愧,还是选择妥协服从,这在于我们的内心。
当刘禹锡面对生活只留给他一间陋室的时候,他选择了从容不迫,选择了不改初心,选择了秉持本色,做一个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君子。
这节课到这里就快结束了,此刻,再让我们看一个小视频,提升我们的感悟。
导入《朗读者》选择开场语。
是啊,选择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生活的道路上,无论会遇到什么诱惑,或者艰难,我们都应该不要丢失了做人的道德根本,像我们的诗人刘禹锡一样相拥高洁的情怀,热爱生活。
课堂的最后让我们全班齐诵《陋室铭》。
八、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本节课抛开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完全把课堂放开给学生,教师只起到创设情境和设置问题的作用,整堂课既不离教学纲本,又让学生思想得以碰撞,知识得以畅游,感悟得以提升。
学生在教师的问题设置下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在轻松的氛围下争先恐后达成师生快乐共享学习成果的教学目的。
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起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意义,从而把语文的本真归还给学习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