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教学案例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精选(1)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对应章节为第三单元《古诗两首》的第一首《寒食》。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中的难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寒食》,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中难懂词语的理解,如“轻烟散入五侯家”。
2. 教学重点:诗句意思的理解,诗人情感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词语。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详细讲解诗句中的难点词语。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讲解古诗的朗读节奏、韵律美。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6. 情感体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寒食》2. 内容: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难点词语:轻烟散入五侯家。
3. 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课文并背诵。
选取诗句中的难点词语,结合诗句意思,写一篇小短文。
2. 答案:抄写课文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关于寒食节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
深入了解诗人韩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诗句中难点词语的理解,如“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句诗中的“五侯”指的是当时的权贵,诗人通过“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一景象,表达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
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这是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第 1 篇教学内容:《寒食》一、读题,释题我们在三年级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清明节的由来》,那篇中提到过寒食节。
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晋文公为怀念抱木焚死的贤臣介子推而定的。
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按当时风俗,寒食节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二、依提纲汇报交流1、诗人及时代背景2、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御暮侯等字。
3、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4、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汇报交流1.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之景。
2.回归文本,认真读诗,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要重点引导理解飞花御柳汉宫五侯和传蜡烛等术语和风俗。
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展示交流1.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2.展示交流,感受节奏美。
3.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学生想象画面。
4.默读,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思考:哪些句子写春意?5.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这是一片怎样的春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字词?重点引导理解无处。
通过品读交流,了解长安城以及皇宫的春意浓浓,热闹非凡。
6.感情朗读。
7.教师导语: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天下一片漆黑。
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8.读诗。
思考:从一个传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皇城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9.交流读书所得,体会诗人的轻蔑和不满。
10.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五、检测反馈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3、默写古诗。
六、布置作业继续搜集寒食节的相关资料。
默写古诗。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泊船瓜洲》一、导入新课讲述贾岛作诗推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寒食唐韩翃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寒食唐韩翃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寒食唐韩翃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宋词婉约派的艺术特点;把握词的意境,感受词中浓浓的别情;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白描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感情,带领学生用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感受词中浓浓的别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白描的手法。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研讨法五、教具准备:PPT课件flash朗读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先看《送别》歌曲视频,情境导入)“人有悲浑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当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那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一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就会从平平仄仄里飘出,打湿我们的双眼。
现在我们就走进柳永的《雨霖铃》,一起感受离别诗词的万种风情。
(二)资料助读(幻灯片1-5)1、关于柳永(约9871053)1)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
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由于仕途上遭遇坎坷,失意无聊,往返于秦楼楚馆,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支持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创作了大量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
柳永开创了婉约词派,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2)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精选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寒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寒食》一诗,诗中描绘了寒食节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寒食》一诗。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寒食》一诗。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寒食》诗文的复印件3.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4.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寒食节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寒食节的起源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寒食》一诗的创作背景。
3. 诗文朗读:学生齐读《寒食》一诗,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把握节奏。
4. 诗文解析:教师逐句解析《寒食》一诗,解释生僻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堂练习:学生默写《寒食》一诗,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7. 诗文背诵:学生齐读并背诵《寒食》一诗,教师指导学生把握韵律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寒食》白居易寒食时节寄思念亲人离去烟火断绝思念如潮泪如雨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将《寒食》一诗背诵给家长,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寒食节的短文,包括寒食节的起源、习俗和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和背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寒食节的起源和习俗,体会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增强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关于寒食节的诗词和文学作品,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寒食节文化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以下是一份小学六年级语文《寒食》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寒食》教案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了解寒食节的来历,感受寒食节与其他节日在气氛上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寒食节吗?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节日期间禁烟火、只吃冷食。
2.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就与寒食节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寒食》。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 小组讨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朗读古诗,体会情感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节奏。
2. 思考:这首诗与其他节日的诗在氛围上有什么不同?(五)总结拓展1. 总结全文,梳理本文的写作顺序和主旨。
2.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节日的习俗和相关古诗,拓宽视野。
(六)布置作业1. 背诵《寒食》。
2. 搜集其他与寒食节有关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对寒食节的风俗习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理解诗人的情感方面还需要加强引导。
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
《寒食》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朗读并背诵《寒食》全诗,理解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习生字词:寒、食、春、城、飞、花、燃、禁、火等。
3.分析诗句,理解诗人韩愈通过对比春天美景和寒食节的冷清,表达对人民生活疾苦的关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寒食》诗中的文化内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分析诗句中的象征意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字词游戏等,以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寒食》这一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春天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身边美丽的景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春天美景的兴趣,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如何描绘寒食节的氛围。
-诗句意境的深入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古诗中抽象的意境,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形象的比喻来辅助理解。
-词汇的准确记忆与运用:对于一些形近字、难写字,学生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记忆来掌握。
-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寒食节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学生可能对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象征意义感到困惑。
举例解释:针对诗句“寒食东风御柳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东风”与“御柳斜”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通过讲解春风与柳枝动态的关联,以及这一景象如何与寒食节的氛围相呼应,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寒食》经典教案
《寒食》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 学生能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学生能够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理解诗人借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尤其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千古名句。
2. 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理解诗人借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尤其是“寒食节”这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引导学生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朗读: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语气和节奏。
然后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3. 讲解:教师结合注释和工具书,逐句讲解诗歌,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重点讲解“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千古名句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4. 赏析: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同时,通过赏析诗歌中的优美词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5. 背诵: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个人背诵、小组背诵等,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所学内容,并尝试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掌握、对优美词句的赏析等方面,给予评价和指导。
3. 测试与考试:通过测试和考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寒食》文章教案
《寒食》文章教案【寒食】文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寒食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学习寒食节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和故事。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寒食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学习《寒食》相关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寒食节为主题创作文章。
三、教学内容1. 寒食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寒食节,又称“寒食清明”,起源于古代中国,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介子推”的忠诚和聪明才智。
传统习俗有祭祖、踏青、放风筝、草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禁火和冷食。
禁火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被迫投身火中以救楚国的事迹,而冷食则是指在寒食节这一天不生火做饭,只能食用冷食,如凉面、凉粉等。
2. 《寒食》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寒食》是唐代文学家元稹创作的一篇七言绝句。
文字简洁明快,寓意深远,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寒食》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昔日故人的思念。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寒食节时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忧愁情绪,通过对春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情感的抒发。
3. 寒食节主题写作寒食节是一个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寒食节的文化内涵,我们将让学生以寒食节为题材,展开写作创作。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角度展开创作:a. 我眼中的寒食节:描述自己对寒食节的理解和感受。
b. 寒食节的记忆:回忆和叙述自己童年时代对寒食节的记忆和亲身经历。
c. 寒食节的传说和故事:介绍和讲述与寒食节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d. 寒食节与现代社会:探讨寒食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传承方式等。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寒食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寒食》诗词,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共同探讨寒食节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表达方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寒食》教案
四、情景导入
1.利用多媒体课件、故事等方式,生动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2.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案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成功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情感,使他们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2.合理运用教具和学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难点: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情感的表达。
2.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文、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关键词语:春城、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日暮、汉宫、蜡烛、轻烟、五侯
4.修辞手法:拟人、对偶、夸张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眼醉。
-教师应提供明确的创作要求和指导,例如要求学生创作五言绝句,并至少使用一种课堂上学到的修辞手法。
-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强调创作中的亮点,同时也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可以组织课堂上的分享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互相学习和评价,提高全班同学的创作水平。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3.作业设计中诗句创作的实践。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解析
《寒食》这首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识别是学习的重点。例如,“春城无处不飞花”中的“飞花”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花瓣随风飘舞的景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无生命的事物具有了动态美。而“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御柳斜”则通过“御”字的使用,赋予了东风以人的意志,东风仿佛有意地吹拂着柳枝,使其倾斜,这是对自然现象的夸张描述。
古诗3首教案寒食
古诗3首教案寒食教案标题:古诗3首教案寒食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寒食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寒食节的相关资料。
2. 三首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寒食帖》、《寒食日赋》、《寒食诗》。
3.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寒食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激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寒食节的了解,以及他们在这个节日中所做的活动。
正文(30分钟):1. 将三首古诗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先默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这些诗歌是否与寒食节有关?为什么?- 诗中有哪些描写和意象让你联想到寒食节?- 你对这些诗的整体感受是什么?2. 与学生一起逐首分析这些古诗,让他们分享他们的答案和观点。
3. 通过讨论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并引导他们探索诗歌背后的情感和主题。
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并用图画或其他创意方式展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解释他们的选择和创作过程。
总结(5分钟):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关于寒食节和古诗的知识。
2. 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扩展活动:1. 邀请学生阅读更多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寒食节诗歌,表达他们对这个节日的理解和感受。
3.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图书馆,了解更多关于寒食节和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寒食节和古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3.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创意和合作能力。
教学延伸:1. 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展览,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共享。
2. 邀请学校文学社团或文化团队举办寒食节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才艺和对诗歌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精选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寒食》。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寒食节时长安城内的景象。
全文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究,了解古诗的韵律、意境,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诗句,让学生齐读,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2)交流生字、生词,教师讲解。
3. 精讲课文(1)逐句讲解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3)指导朗读,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
4. 课堂实践(1)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
(2)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评价。
5. 例题讲解(1)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飞花”、“东风”、“柳斜”等。
(2)讲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发挥想象,绘制一幅寒食节画作。
(2)互相欣赏、评价,交流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寒食》春城:长安飞花:飘舞的花瓣东风:春风御柳斜:皇宫里的柳树日暮:傍晚汉宫传蜡烛:皇宫里传递蜡烛的景象轻烟散入五侯家:贵族家庭享受的待遇七、作业设计1. 抄写《寒食》诗句,并解释诗句的意思。
2. 根据诗句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寒食节的短文。
寒食《古诗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寒食《古诗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寒食》这篇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通过分析《寒食》这篇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寒食》这篇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和分析《寒食》这篇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1. 课文《寒食》。
2. 录音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谈论寒食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出《寒食》这篇古诗。
2. 提问:“你们知道寒食节吗?寒食是什么意思?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Step 2:展示与感知1. 展示《寒食》这篇古诗的文字和配图,让学生观察诗的内容和形象。
2. 提问:“诗中描述了哪些场景和情感?”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进行感知和理解。
Step 3:阅读与理解1. 分段朗读《寒食》这篇古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分析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开展有关寒食节的文化知识探究。
Step 4:创作与表演1. 鼓励学生围绕寒食节的主题创作短诗或小故事,可以借鉴《寒食》这篇古诗的表达方式和意象。
2. 分组进行朗诵和表演,展示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Step 5:总结与评价1. 总结《寒食》这篇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让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总结。
2. 对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鼓励。
Step 6: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寒食节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寒食饼、踏青等习俗。
2. 提供其他古诗欣赏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对古诗《寒食》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创作和表演,激发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3古诗三首《寒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寒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寒食》。
(2)理解《寒食》的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3)了解作者韩翃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寒食节时的景色及诗人的感受。
2. 诗歌内容:诗中通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则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生活的讽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背诵《寒食》。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2)理解诗人的讽刺意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
(2)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自读,注意停顿、节奏、语气。
(3)指名学生朗读,集体评价。
3. 理解诗意:(1)学生自主探究,概括诗意。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讽刺意味。
(2)小组代表发言,集体交流。
5. 诗歌鉴赏:(1)对比阅读,分析《寒食》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2)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的朗读、理解、鉴赏等方面的要求。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寒食》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节3. 诗歌内容: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精选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寒食》。
详细内容包括对《寒食》这首古诗的解读,了解作者韩翃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古诗的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寒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寒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掌握古诗的阅读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把握诗中的关键词汇,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寒食》。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3. 解读:分析诗中的关键词汇,如“春城”、“飞花”等,理解古诗的意境。
4. 赏析:讲解古诗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5. 实践: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进行背诵。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寒食》的古诗,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古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寒食》2. 板书内容:a. 作者:韩翃b. 诗句解读c. 修辞手法d. 重点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寒食》。
b. 分析《寒食》中的修辞手法。
c. 仿写一首描绘春天的古诗。
2. 答案:a. 学生背诵《寒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b. 组织学生参加寒食节相关的文化活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c. 鼓励学生创作以春天为主题的诗作,展示个人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诗句解读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作业设计中的仿写练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精选13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精选13篇)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二、学习《寒食》一诗1.自读,读准字音2.指导学习第一句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春城/无处/不/飞花(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5.指导朗读(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6.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结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四、布置作业背诵《寒食》。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板书设计: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寒食《古诗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寒食《古诗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寒食》这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寒食节的起源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寒食》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寒食节的感慨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课本、黑板、粉笔、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自由作画(10分钟)在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图片,包括寒食节的习俗、寒食节的食物等,放在PPT或者黑板上。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并画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初步了解寒食节的内容。
Step 2 寒食节的起源和习俗(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教师给学生介绍寒食节的起源和习俗。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寒食节的起源和习俗,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回答。
教师可以用幻灯片或者板书的形式让学生对寒食节的起源和习俗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Step 3 朗诵《寒食》(10分钟)教师向学生朗读《寒食》这首古诗,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将诗歌的音频录制下来,用来辅助学生朗读。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小组朗诵,相互交流表达。
Step 4 理解诗意(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留恋寒食节的情感表达:诗人为什么对寒食节情有独钟?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寒食节的留恋之情的?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或者个人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Step 5 回顾诗歌写作技巧(10分钟)通过复习前几课的内容,回顾一些古诗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之前学习的古诗,提醒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以丰富自己的作品。
Step 6 进一步写作(15分钟)通过学习《寒食》这首古诗,学生对寒食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传统节日的作文,比如春节、清明节等。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写作。
Step 7 作文展示(10分钟)请几名学生把自己写的作文进行朗读,让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评价和指导。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古诗《寒食》的内容和寓意。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格律。
3. 掌握古诗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理解古诗《寒食》的意境和情感。
2. 传授古诗的朗读技巧。
难点: 1. 理解古文古诗中的意蕴。
2. 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格律。
三、教学准备1.课件:古诗《寒食》的课文教材。
2.板书:古诗《寒食》的内容梗概和重要词语。
3.素材:关于寒食和古诗的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谈论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引起学生对《寒食》这首诗的兴趣。
二、学习1.讲解《寒食》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分段讲解古诗的内容,并解释其中的词语和意境。
3.分角色朗读《寒食》,鼓励学生感受古诗的情感。
4.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分段朗读古诗,培养合作精神。
三、巩固1.让学生课外背诵古诗《寒食》,并在下一节课进行朗读比赛。
四、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背诵《寒食》并记得背诵的情感表达。
2.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行探究《寒食》的意境和内涵。
五、板书设计•古诗三首:寒食•作者:白居易•内容:古代的寒食习俗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古诗《寒食》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诗歌的美。
通过朗读和理解古诗,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感受,引导他们真正理解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寒食》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寒食》这首古诗的意境中,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寒食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古代寒食节的氛围。同时,我还会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等方法,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特殊的节日场景,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寒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寒食节时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以及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能了解到我国古代的节日习俗,还能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进而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二是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诗人的情感;三是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传承意识。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寒食》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古典诗词的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审美价值。针对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寒食》的教学,我认为应把握住古诗的意境、韵味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创作心境,从而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本案例将以《寒食》这首诗为载体,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情感体验法,带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殿堂,感受古诗的魅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为学生展现寒食节的独特魅力。首先,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寒食节吗?它是怎样一个节日?”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接着,展示寒食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个节日的氛围。然后,我会简要介绍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为学习《寒食》这首古诗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食》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鄂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诗词诵读”,这是一首讽刺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首两句写仲春的景色,后两句暗寓讽喻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寒食》。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资料、看注释的方式读懂诗的意思。
2、根据诗中描绘的景物,想象词所展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背诵《寒食》。
教学难点:体会词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纸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我们诗词诵读学习时间,诗词作为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享受,既有磅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也有美丽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
抹总相宜”,既有悲凉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也有豪迈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既有描写夏天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热烈,也有描写冬天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诗《寒食》
板书:《寒食》张志和
生齐读课题《寒食》韩翃
二、新授
(一)了解作者、释题(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师:韩翃!了解吗?说说!
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唐代诗人,太宝十三载进士。
擅长写送别题材诗歌,时称“大历十才子”。
师: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或中心的反映,再读课题!理解一下
(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节的前两天,寒食和清明是全国老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关于寒食节还有一个传说呢:略
师:韩翃的这首寒食诗虽然只28字,但在当时却流传甚广,相传当时皇帝选拔韩翃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师:好的东西需要细细地去品味,下面让我们走近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首诗的所要展现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师:诗不仅要读得正确、流畅还应该读出节奏感重音,再自由读,体会诗节奏的变化。
待会老师请同学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
(师评价:抑扬顿挫!不错!)
师出示:节奏图,全班齐读。
(二)理解文章内容
师:很好!大家的诵读不仅读准了字音,也读出了诗的节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默读这首词,结合课文注释,你读明白了哪些词或句子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先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
交流到“春城无处不飞花时”时
师:1、分析双重否定句
2、体会“无处”(学生展开想象,渗透春风的一视同仁,无论贫贱都带来温暖,为后面官宦特权做铺垫)
到处课能是哪里了?农家小院大街小巷宫廷高院…‥
3、体会“飞花”(感受春天,让学生展开想象,飞花中可能有…‥)
交流到寒食东风御柳斜(什么叫御柳?御医等加深理解)
4、交流“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连起来将这首诗的意思说说!说给同桌听听!
(三)体会作者情感
师:这首诗描写了寒食的哪些景物呀?从飞花御柳写到宫殿烛烟,如
果说前面两句是描写白天的景象,那后面两句则是描写(晚上),如果前面两句描写的是春天长安里的一般春景,那后面两句则是寒食节里的特殊景象呢?为什么说他特殊呢?(寒食节禁火,而宫里则是烛影闪烁,这使老师想到一句俗语,可能有同学已经想到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虚伪!专权!悲哀呀!
三、熟读成诵
美妙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心去铭记!记住了吗?大家跃跃欲试了,一起试试!
四、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领略到诗人笔下寒食节的自然风光,感受到诗人对权贵特权的一种讽刺!可谓收获颇丰!下去以后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一些相关描写寒食的相关诗句,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