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必看考点儿童发展理论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笔试幼教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

教师资格证笔试幼教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

目录考前必背1: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考前必背2: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考前必背3: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趋势)......................... 考前必背4: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考前必背5: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 考前必背6:幼儿认知发展............................................. 考前必背7: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考前必背8:幼儿个性的发展........................................... 考前必背9:幼儿教育的概念、目的及任务............................... 考前必背10: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考前必背11: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和特点.................................. 考前必背12: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考前必背13: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考前必背14:常见意外事故的原因及处理................................ 考前必背15: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考前必背16: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原则....................................考前必背17: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方法................................考前必背18: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考前必背19:幼小衔接................................................考前必背20:游戏活动的指导..........................................考前必背21:幼儿园健康教育..........................................考前必背22:幼儿园语言教育..........................................考前必背23:幼儿园社会教育..........................................考前必背24:幼儿园科学教育..........................................考前必背25:幼儿园艺术教育..........................................考前必背1: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一)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盖赛尔[美]。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红色字体为特别重要知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备考指导: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要求考生熟悉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了解幼儿。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幼儿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在复习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二、高频考点提要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2.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婴幼儿发展的发展理论。

4.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

5.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

6.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7.幼儿注意、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的发展。

8.情绪情感的含义、分类、功能、一般趋势、特点、心理价值。

9.个性的结构、特性、形成、性倾向性的发展。

10.幼儿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与意义。

11.幼儿亲子、同伴关系、性别角色、攻击性行为和学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

三、重点知识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1)涵义:婴幼儿发展,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过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

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3)影响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1)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其中生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全]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

[全]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重要考点归纳】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过程,影响因素★★含义: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有规律量变的过程,生理质变特点:方向性和顺序性影响因素:外部客观因素遗传连续性和阶段性环境和教育不平衡性主体内部因素个别差异性二,儿童发展理论流派,观点,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刺激与反应(S—R)“冷处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观察学习“双生子爬梯实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瑞士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前苏联心理学家感知运动,前运算,最近发展区具体运算,形式运算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埃里克森美国心理学家三,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年龄阶段特征0到3岁0到1个月身心高速发展1到6个月认生6到1 2个月抬头,翻身,坐,爬,站,走依恋关系1到3岁2岁形成言语和思维3到6岁3到4岁小班情绪,模仿,直觉4到5岁中班游戏,具体形象思维,规则5到6岁大班好学好问,抽象逻辑思维,心理发展趋势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被动到主动零乱到成体系四,身体发育,动作发育,基本规律和特点★★★身体的发育体重与身高动作的发展头尾原则大肌肉动作肌肉的发展远近原则精细动作骨骼的发展五,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感觉视觉知觉形状注意无意记忆形象记忆艾宾浩斯听觉大小有意情绪记忆遗忘曲线触觉方位运动记忆“先快后慢”痛觉时间逻辑记忆观察力想象无意、有意思维直觉行动言语口语不完整句(1到2岁)再造,创造具体形象完整句(2岁以后)想象,现实抽象逻辑书面语言六,情绪,情感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情绪特点易冲动情绪情感的特点社会化基本情绪哭高级情感道德感不稳定丰富和深刻化笑美感外露性自我调节化恐惧理智感七,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个性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气质胆汁质神经系统强度个性倾向性多血质(巴甫洛夫)平衡性个性心理特征粘液质灵活性自我意识抑郁质性格活泼好动影响性格因素遗传自我意识3岁掌握“我”喜欢交往家庭自我认识好奇好问幼儿园教育自我评价模仿性强社会环境自我体验易冲动,自制力差社会实践活动自我控制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依恋无差别(出生到3个月)亲子关系民主型性别行为有差别(3到6个月)专制型亲社会行为特殊的情感联结(6个月到2岁)放任型攻击性行为八,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原因客观因素遗传因素主观因素需要自我意识孕期状况兴趣爱好心理状态生理成熟能力性格环境和教育因素九,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观察时间长期定期观察内容全面重点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问卷法结构式/封闭式非结构式/开放式综合性十,身体发育,心理发展,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常见问题发育迟缓体格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法运动系统脱敏法语言肯定性训练肥胖症睡眠障碍夜惊梦魇艾里斯理性情绪辅导遗尿症ABC理论多动症高峰发病年龄为8到10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情绪障碍焦虑沮丧恐惧行为问题任性自损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及理论流派一、幼儿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流派(一)成熟学说(内因决定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理论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一、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儿童二、发展的特征: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二、行为主义华生(环境决定论,给我一打婴儿。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过程: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口唇期(0-1.5岁);肛门器(1.5-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埃里克森:八阶段:基本的信任和不信任干(0-1.5岁)自住性对羞耻感(1.5-3岁)四、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感知运算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自我中心(三山实验)、不守恒、不可逆、泛灵论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五、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六、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期第三节:婴幼儿的身心发展一、一般特点二、年龄特征手眼协调(4-5个月)自我意识萌芽(2岁左右)爱模仿(3-4岁)具体形象思维(4-5岁)三、基本趋势教师资格证第四节: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一、身体发育规律及特点基本规律:从整体到分化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二、动作发育的规律和特点第五节:幼儿认知的发展一、注意的发展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类型:无意注意(无目标,无须努力),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规律:选择性,稳定性(3岁幼儿3-5分钟,4岁10分钟左右,5岁20分钟左右),分配,广度注意的分散(大题):原因:连续进行单调的活动;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无关刺激的干扰;注意的转移能力差;不能很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策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灵活地交互运用无疑注意和有意注意二、感觉的发展(区分感觉和知觉)新生儿发展最不成熟的是视觉,最成熟的是味觉三、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圆—正方—半圆—长方—三角)方位知觉(镜面示范)距离知觉(悬崖实验)时间知觉适应现象(明适应,暗适应)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同时对比)四、观察力的发展五、记忆的发展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大题):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1. 婴幼儿早期发展理论:了解0-3岁婴幼儿发展的不同阶段和
特点,如运动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交情感发展等。

2. 保教环境与安全:了解婴幼儿保育环境的要求,包括安全、卫生、舒适等方面的保障和营造。

3. 幼儿行为管理与教育:掌握婴幼儿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积极引导、奖惩机制、角色塑造等。

4. 幼儿保健:了解婴幼儿的基本保健知识,包括喂养、睡眠、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常识。

5. 幼儿健康评估与记录:掌握各种婴幼儿健康评估工具和记录方法,如发育评估、身体测量、日常观察等。

6. 幼儿卫生与饮食:了解婴幼儿卫生习惯养成、日常护理技巧、健康饮食等方面的内容。

7. 幼儿发展评估与早期干预:了解幼儿发展的评估方法和早期干预的原则和策略,掌握常见的发展迟缓和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干预方法。

8. 幼儿心理健康:了解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情绪管理、社交技巧、自我概念等方面。

9.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了解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了解亲子沟
通、亲子互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10.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了解幼儿园与家长合作的重要性,掌握有效的家园沟通方式和合作模式。

11. 幼儿园教育与课程设计: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掌握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

12. 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了解婴幼儿教育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教职工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学生权益。

这些都是保教知识与能力的常见考点,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二节-幼儿的生理发展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二节-幼儿的生理发展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二节-幼儿的生理发展[单选题]1研究表明,6岁儿童脑的重量(江南博哥)约为成人脑重量的OA.25%B.60%C.75%D.90%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出生时的脑重约35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5%,6岁时,脑重已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0%。

[单选题]2.幼儿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Oo它们标志着内部器官,如呼吸.消化.排泄系统以及骨骼的发育。

A.身高B.体重C.身高和体重D.肺活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身高:是反映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与正确估计身体发育水平和速度的重要依据。

体重:是衡量幼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标志。

[单选题]4.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动作发展遵循OA.首尾规律.近远规律B.头尾规律.远近规律C.上下规律.远近规律D.从局部到整体规律.近远规律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动作发展遵循首尾规律.近远规律。

[单选题]5.幼儿的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这是幼儿动作发展中的OA.从上至下规律B.由近及远规律C.由粗到细规律D.由头至尾规律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题干遵循幼儿动作发展的近远规律。

[单选题]6.下列不符合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的是()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D.从上部动作发展到下部动作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1)从整体到局部规律(由整体到分化);(2)首尾规律(从上至下);(3)近远规律(由近及远);(4)大小规律(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

[单选题]7.幼儿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OA.0~2岁B.3~4岁C.5~6岁D.6~10岁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第一个高峰期在出生后的第一.二年。

在第一年内幼儿的身长增加20~25厘米,为出生时身长(50厘米)的50%;体重增加6~7千克,为出生时体重(3千克)的两倍。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1.2儿童发展理论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1.2儿童发展理论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1.2:儿童发展理论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A.Gesell,1880~1961)。

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

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

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格赛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1929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

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

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

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即在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

因此,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

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

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

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格赛尔对爬梯实验的解释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

格赛尔认为幼儿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和行为,而且内部的成熟因素决定了幼儿的生长和发展(格赛尔和伊尔克,1949年)。

例如,幼儿在完成如跳和系鞋带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上的不同,应归因于他们遗传上的不同,而不应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

幼儿的发展、成熟和学习是按照他们自己内部的既定顺序进行的。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一)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他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

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遵循着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

2019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知识点:儿童发展理论

2019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知识点:儿童发展理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历年核心考点
儿童发展理论
一、成熟势力说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是行为主义学派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学派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又注重学习者对环境的行为反应。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

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依次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四、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二)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五、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幼儿发展(de)含义:幼儿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de)量变和质变(de)过程.二、遗传素质是幼儿身心发展(de)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 三、幼儿身心发展(de)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de)可能性、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 (de)基本过程、遗传素质也决定了幼儿(de)某些个别差异)2、环境:环境是指幼儿接触到(de)周围人和物(de)总和.(物质环境是幼儿生存(de)物质基础、精神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de)精神食粮)四、幼儿发展(de)基本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6、7岁))五、对于认识发展中幼儿(de)教学方法:A.临床教学法B.两难故事法C.社会交往法D.活动法.六、埃里克森幼儿发展八段论:(1)婴儿期(0~1.5岁):建立基本信任.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de)冲突,最重要是进食和排泄训练.⑶学龄初期主动对内疚(3~5岁):独立性(de)形成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de)冲突,学校(de)表现,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de)冲突,需要同伴关系.3-6岁儿童要解决:1、发展其主动性,2、获得相应(de)性别角色.4、5岁儿童面临主动自发与退缩愧疚(de)危机,教师应给与幼儿充分(de)自我探索与尝试(de)机会,以发展其自主人格,满足幼儿摊手和创造(de)需要.七、幼儿心理学(de)研究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de)(de)观察幼儿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de)变化,并根据观察(de)结果判断幼儿心理发展(de)特征和规律.(从时间上分:长期观察、定期观察.从内容分:全面观察、重点观察)2、实验法: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备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幼儿心理特征(de)变化.(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a、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b、对实验情景和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c、实验结果量化.d、使用大量(de)实验仪器.))3、谈话法.4、作品分析法.八、儿童动作发展(de)规律:1、从上到下(最先动作是头部动作,后躯干,后脚)2、由近及远(从身体中部开始,先上臂,再肘、腕)3、由粗到细(从大肌肉到小肌肉)4、有整体到局部(先是全身性到准确性)5、从无意识动作到有意识动作.九、儿童动作发展(de)特点:1、头部(眼肌控制在出生初期)2、躯干部(翻身、坐)3、手臂和手(先学会拇指和四指(de)抓握)4、腿和脚(学会翻身、爬行)5、动作技能. 十、幼儿心理发展(de)方向是它(de)进步性.十一:幼儿心理发展:1、婴儿期和幼儿前期(0-3岁):主要内容是动作和感知.2、幼儿期(3-6岁):游戏.十二、幼儿心理发展(de)重要概念:1、危险期:在成长过程中,因新(de)生理、心理需要被旧(de)心事束缚,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不满,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2、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de)两个阶段之间,出现心理发展急剧变化.表现出反抗、执拗,对父母说不.3、关键期: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de)时期.是幼儿期是幼儿学习语言(de)关键期.4、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十三、3岁儿童能认清基本颜色,不能区分色调.4岁后,能区别各种色调(de)细微差异,并开始认识混合色.十四、1、幼儿注意:3岁幼儿集中注意力3-5分钟,4岁幼儿10分钟左右,5-6岁幼儿20分钟左右.2、注意力发展(de)特点:a、幼儿注意力(de)稳定性不断提升.b、幼儿注意力(de)广度不断扩大.c、幼儿注意力(de)分配能力不断增强.d、注意力(de)转移能力不断发展.十五、幼儿记忆发展特点:1、目(de)性(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逐渐发展)2、牢固性(记得快忘得快)3、精确性:支离破碎、主次不分、容易混淆.十六、发展记忆力(de)方法:1、让幼儿多感官(de)参与.2、歌诀记忆.3、提出明确(de)激励目标.十七、幼儿(de)思维发展特点:1、直观行动性.2、具体形象性.3、自我中心性. 十八、幼儿(de)词汇:1-1.5岁幼儿说出第一批词.2-3岁词汇迅速增长.3岁1000个词.4岁1600-2000个.5岁2200-3000个,6岁3000-4000个.十九、1、兴趣最早出现在新生儿4-7天后.2、快乐最早出现在新生儿3-6周后.3、笑是出身之时就具备(de)能力,也是婴儿第一个社会性行为.二十、幼儿情绪表现(de)特点:1、情境、外部性.2、激动、冲动性.3、暂时性.4、与生理需要有关.二十一、幼儿基本情感主要感情:道德感、理智性、美感, 二十二、2岁以前幼儿如逐渐使用“我”,自我意识已经形成. 二十三、亲子关系类型: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二十三、1、感觉: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de)客观事物(de)个别属性(de)反映.感觉是人们反映现实世界最基础、最简单(de)心理过程.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de)客观(de)事物(de)各个部分和属性(de)整体(de)反映.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de)指向和集中.第二章学前教育原则一、教育(de)本质属性: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de)培养人(de)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de)过程.二、1、广义(de)教育:泛指所有能增长人(de)知识和技能,影响人(de)思想品德,提高人(de)认识能力,增强人(de)体质,完善人(de)个性(de)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de)和偶然(de),有组织(de)和无组织(de),外在(de)灌输和自发(de)感化(de)总和.2、狭义(de)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de)要求,在特定(de)教育场所,有目(de)、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de)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de)身心朝着社会期望(de)方向发展(de)过程.三、广义教育目: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de)变化,或产生怎样(de)结果.是教育实践活动(de)出发点和落脚点.2、狭义(de)教育目(de):指国家为培养什么样(de)人才而确定(de)质量规格和标准.四、1、政治对教育(de)制约作用:①政治对教育(de)领导权和享受权(de)制约②政治对教育目(de)(de)制约和影响③政治对教育内容(de)制约和影响④政治对教育制度(de)制约和影响2、教育对政治(de)影响和作用: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de)发展、培养和创造政治人才、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促进民族、五、教育(de)性质和目(de),从根本上说,受到经济发展(de)制约.六、幼儿教育:1、广义幼儿教育: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de)有目(de)(de)活动.2、侠义幼儿教育: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de)幼儿教育机构(de)教育. 七、幼儿教育学:专门研究3岁至入学前幼儿发展与教育(de)规律(de)科学. 八、1、福禄贝尔被誉为“幼儿园之父”,创办世界第一所幼儿园.2、1903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幼儿园,湖北武昌-湖北幼稚园.3、法制化: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6,1996、6正是施行).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8,这是新中国颁发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7明确各方责任).国家中长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6规定学前教育(de)发展前景). 九、西方幼儿教育思想.1、洛克:1693年教育漫话论述“绅士教育”.主张严格、慎重挑选德行、能力好(de)学生进行家庭教育.2、卢梭:爱弥儿,他(de)自然主义教育核心:归于自然.3、福禄贝尔:以裴斯泰洛齐(de)教育主张为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形成独立(de)体系.4、蒙台梭利:(以适应自然为教育原理)主张儿童(de)创造性潜力、儿童(de)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de)权利(de)信念.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招收3~6岁(de)幼儿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体制,5、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188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思想:a、教育及“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从做中学).b、教育无目(de)论.c、“学校既教育”.d、教学论.e、道德教育论.f、儿童中心论.6、皮亚杰:皮亚杰心理学理论核心:发展认识论.A、儿童思维发展四大年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十、中国近代幼儿教育1、陈鹤琴:他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de)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主张:A、提倡适合国情(de)中国化幼儿教育.B、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2、陶行知: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de)教育方法.主张:生活是教育(de)中心(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教、学、做合一.解放儿童创造力.3、张雪门:注重课程研究,逐步形成了“行为课程”(de)理论体系.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de)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de)实践,就是行为课程”.他认为这种课程“完全来源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de)完全限于教材(de)活动”.他(de)主要着作有幼儿教育新论、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等.十一、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1、对幼儿身心素质(de)培养提出了更高(de)要求.2、为家长服务(de)范围不断扩大.3、假装对幼儿教育(de)认识不断提高,有求幼儿园有更高(de)教育质量. 十二、我国幼儿教育目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de)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十三、学前教育原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育(de)一般原则,是学前教育机构、小学、中学教师均应遵循(de),它反映了对所有教育者(de)一般要求:另一部分是学前教育(de)特殊原则,是根据学前教育(de)特点提出来(de).是学前教育对教师(de)特殊要求.(一)教育(de)一般原则:1.尊重儿童(de)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de)原则(a、尊重儿童(de)人格尊严.b、保障儿童(de)合法权益.)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de)原则:(a、之整体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b、协调发展.c、有个性发展.)(二)幼儿教育(de)特殊原则:1、保教合一(de)原则(a、保育和教育是学前教育机构两大方面(de)工作.b、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c、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de).)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de)原则.3、教育(de)活动性和活动性(de)多样原则.(a、教育(de)活动性.b、教育活动(de)多样)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de)原则(a、一日活动中(de)各种活动不可偏废.b、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十四、幼儿班级管理是学前教育机构管理(de)核心工作.十五、学前教育班级管理(de)基本要求:班级管理要求对班级(de)全面管理具有重要(de)指导意义,实践证明,主体性、整体性、参与性和高效性是最基本(de)要求. 要求:(1)主体性 (2)整体性 (3)参与性 (4)高效性十六、幼儿班级管理(de)方法:(1)规则引导法:规则引导就是用简单易行(de)规则引导儿童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要求保持一致,确保儿童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保证活动秩序(de)方法.(2)情感沟通法 :情感沟通法是通过激发和利用教师与儿童之间或儿童与环境材料之间(de)积极情感,以促进儿童产生积极行为(de)方法.(3)互动指导法: 互动指导就是通过促进儿童与同伴、儿童与教师、儿童与环境材料(de)相互作用,引导儿童主动、积极、有效地与人交往,实现教育目标(de)方法.(4)榜样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儿童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de)行为,达到管理(de)目(de)(de)方法..(5)目标指引法:目标引导法指教师从儿童行为(de)预期结果出发,制定行为目标,引导儿童识别行为正误,规范儿童积极行为方式(de)一种管理方法.第三章生活指导一、幼儿园一日生活(de)概念: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满足幼儿一天基本生活需要(de)活动,主要包括餐饮活动、睡眠活动、盥洗活动、人厕活动、整理活动、散步、自由活动等.二、主要活动1、餐饮活动:进餐间隔时间应为3-4小时.培养儿童良好(de)餐饮习惯:a、按时吃饭,坐定进食.b、培养儿童独立吃饭菜(de)能力.c、注意不让饭菜撒落在桌子和地上.d、进餐时不大声说笑.e、学会收拾餐具.2、睡眠活动:3、盥洗活动:4、入厕活动:应对2岁左右(de)孩子进行入厕培养.5、收拾整理活动:摆放玩具(de)橱柜高低,应适应儿童身高.第四章幼儿园环境1.幼儿园环境(de)教育价值:(1)精心创设(de)幼儿园室内环境可以启发幼儿(de)智力.(2)精心创设(de)幼儿园室内环境可以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de)能力.(3)精心创设(de)幼儿园室内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de)发展.2.幼儿园环境(de)概念环境,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de)各种条件(de)总和.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广义(de)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de)一切条件(de)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de)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de)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de)物质与精神(de)要素(de)总和.3.幼儿园环境(de)分类:按构成内容(de)性质差异幼儿园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4.广义(de)物质环境: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de)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de)要素(de)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5.狭义(de)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de)各种物质要素(de)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de)选择与搭配等.6.广义(de)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de)一切精神因素(de)总和.主要包括教师(de)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在具备了基本(de)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de)是精神环境.8.幼儿园环境(de)特点:(1)环境(de)教育性,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de)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de)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de)行为,所以说幼儿园(de)环境具有教育功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de). (2)环境(de)可控性,一方面社会上(de)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地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de)要求及幼儿(de)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de)各种要素,维护环境(de)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de)状态.9.幼儿园环境创设(de)原则:(1)环境与教育目标(de)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de)创设要体现环境(de)教育性.即环境设计(de)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de)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2)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de)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de)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3)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de)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de)过程.环境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de)教育过程.(4)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de)幼儿教育系统.(5)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de)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10.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de)主要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要素(人(de)要素、幼儿园文化.)11.目前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中存在(de)问题:室内环境布置(de)目标偏离、室内环境布置(de)内容不系统、教师环境创设(de)观念存在偏差12.创设幼儿园室内环境(de)有效策略:(1)把环境创设(de)权力还给孩子,“解放”孩子并为自己“松绑”;(2)为儿童提供自主选择、创设与分享(de)环境空间;(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设开放、共享(de)教育环境;(4)营造良好(de)精神环境是幼儿成长和发展(de)关键因素.13.活动区教育(de)功能:为幼儿创设互动(de)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个别化(de)学习机会、为幼儿提供静态和动态相平衡(de)课程.14.活动区创设(de)原则(1)教育性:教师要以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de)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有目(de)、有计划地选择合适(de)内容和主题,创设合适(de)活动区域环境.(2)整体性原则:其一是整个活动室(de)空间布置应是一个整体.其二是幼儿(de)发展是一个整体,活动区域(de)设计应涵盖幼儿发展(de)没一个方面.同时,各活动区域(de)内容应相互渗透.(3)共同发展原则:首先要符合幼儿(de)年龄特征.其次,要注重个别差异.在此基础上,区域活动内容及材料(de)呈现要体现出分层、递进、多样(de)特点,使不同能力水平(de)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获得自信与成功.15.班级活动区域(de)设计(1)活动区(de)内容与数量:首先,根据幼儿园(de)教育目标来设计活动区(de)范围;其次,选择活动区时还应考虑班级本阶段(de)教育重点.一般在4至5个为宜.(2)活动区(de)规划与布置:活动区(de)规划要合理布局、活动区之间要界限明确、活动区布置要半封闭式.(3)活动区(de)规则制定: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用环境来暗示规则;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明确制定一些规则,如每个活动区(de)人数、进入活动区(de)标志、在每个活动区应当如何开展活动、活动后如何收拾整理等.16.选择活动区材料时要关注材料(de)品质和数量,并根据幼儿(de)兴趣、发展需要以及活动(de)内容进行投放,使材料(de)投放具有操作性、启发性、引导性、丰富性和针对性.17.常规活动区域:角色游戏区域环境设计、建构游戏区域环境设计、美工活动区域环境设计、自然角区域环境设计.18.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de)重要性19.家园合作(de)主要内容: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de)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在家园合作中,上述两方面(de)内容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可同时进行(de).20.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de)策略:(1)换位思考,尊重家长;(2)客观评价,取得信任;(3)讲究方法,艺术沟通(从孩子角度出发、有技巧地拒绝、避免“兴师问罪”)、软化矛盾,冷静处理.21.幼儿园与社区结合中主要(de)问题是:较多流于形式,实质性(de)教育效果不大;打乱了幼儿园(de)生活常规,加重了教师和幼儿(de)负担;将与社区结合(de)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分离开来,不能有效地利用社区环境来深化幼儿园教育.第五章幼儿游戏1.游戏(de)本质特征:游戏是内在需要(de)自愿活动、游戏是“日常生活”(de)表征、游戏富有选设性(de)自足乐趣、游戏是有规则(de)活动.2.幼儿游戏(de)功能:(1)对儿童(de)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促进幼儿感知运动能力(de)发展、促进儿童认知能力(de)发展、促进儿童社会性(de)发展、促进儿童交流能力(de)发展、促进儿童自我意识(de)发展、促进儿童情感健康(de)发展;(2)对障碍儿童具有治疗作用.3.幼儿游戏按内容与性质分为两大类:一是创造性游戏;二是规则性游戏,又称教学游戏.4创造性游戏(de)类型: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5.规则性游戏(de)类型: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6.角色游戏(de)定义: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de)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de)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de)游戏.7.角色游戏(de)特点:是幼儿可以按自己意愿进行(de)活动;是幼儿一种创造性想象(de)活动;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周围(de)环境;它具有很大(de)灵活性,无一定(de)程序和模式,不追求固定(de)结果.8.角色游戏(de)教育作用: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广泛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体验自主,发展主动性与创造性.9.结构游戏(de)定义: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de)游戏机.10.结构游戏(de)特点: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幼儿(de)一种操作活动,是幼儿(de)一种造型艺术活动11.常见(de)结构游戏:积木游戏,积竹游戏,积塑游戏,拼图游戏,玩沙玩水玩雪(de)游戏.12.结构游戏(de)指导: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de)印象;帮助幼儿掌握构造(de)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有目(de)、独立地进行构造活动.13.表演游戏(de)特点:具有戏剧性、具有自娱性、具有创造性.14.常见(de)表演游戏:幼儿表演,桌面表演,影子戏,木偶戏.15.表演游戏(de)指导:选择适合表演(de)文艺作品;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de)兴趣;为儿童准备简单(de)表演服装和道具;帮助儿童组织表演活动.16.智力游戏(de)定义及功能:是根据智育任务设计,以智力活动为基础(de)游戏,它(de)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丰富(de)幼儿(de)知识、经验,发展幼儿(de)智力和语言.17.音乐游戏(de)定义及功能:是根据音乐教育(de)任务设计,以音乐活动为基础(de)游戏,它(de)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对音乐(de)兴趣,发展幼儿(de)音乐感受力,表达力和创造力.18.体育游戏(de)定义及功能:是根据体育任务设计,以展幼儿基本动作为基础(de)活动性游戏,它(de)作用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de)兴趣,发展幼儿(de)基本动作,增强幼儿(de)体质.19.幼儿游戏(de)基本特征:幼儿游戏是“兴趣主义”(de)活动;幼儿游戏是“自发性(de)自主”活动;幼儿游戏是“重过程”(de)自娱活动.20.幼儿游戏发展阶段:(1)依据认知发展划分(de)游戏阶段: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规则游戏阶段(7—12岁);(2)依据社会性发展划分(de)游戏阶段:独自游戏阶段、平行游戏阶段、联合游戏阶、合作游戏阶段.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活动(de)组织与实施1.幼儿园教育活动(de)目标定位:既要关照幼儿(de)生理发展特点、幼儿心理发展(de)特征,更体现了社会对人才培养(de)需求,渗透了教师(de)哲学观、主体价值观.2.行为目标:是指以幼儿具体(de)、可被观察(de)行为表述对象(de)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它指向(de)是在教育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de)行为变化.具有一定(de)客观性与可操作性.梅杰认为,一个行为目标包含四大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达成度. (1)行为主体,即谁完成教育活动预期(de)行为,一般而言,行为主体既可是教师也可是幼儿.(2)行为动词,即可被观察到(de)行为动词,是外显(de),如“说出”、“区别”、“分辨”、“画出”、“知道”、“体验”、等.(3)行为条件,陈述(de)是幼儿园教育活动(de)预期行为是在特定(de)时间、空间、背景、支持、条件下才能实现(de).如:“不需要成人(de)提醒,能够饭后漱口”、“能模仿成人或者同伴,连贯、完整地做出准确(de)早操动作”.。

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归纳含义:婴幼儿开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展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一)客观因素1.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2)生理成熟2.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开展的社会因素.提供了儿童心理开展的决定性条件。

(二)主观因素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开展的内部原因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开展的根本原因综上所述,儿童的开展绝不是某一种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地、系统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生物因素为前提,在环境因素具备的情况下,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对儿童的自身开展尤为重要。

我们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强调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也不能只看重儿童主观能动性对其开展的作用。

只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开展与教育问题。

简单到复杂详细到抽象被动到主动零乱到成体系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开展的最正确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

敏感期是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

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开展的敏感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敏感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

幼儿身体发育是指组织、器官的构造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有:(1)运动器官开展接近完善,调节支配运动器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婴幼儿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3)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4)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

1.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开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开展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方向进展。

2.由近而远开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于的部位,动作开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开展较迟。

3.由粗到细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开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开展。

2019年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学前儿童发展

2019年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学前儿童发展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及考试真题——学前儿童发展
大纲要求:
1.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2.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7.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8.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中的有关问题。

9.掌握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初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

10.了解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如发育迟缓、肥胖、自闭倾向等。

知识考点:
1、婴幼儿发展概述
2、婴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及规律
3、儿童发展理论
4、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幼儿生理发展
6、幼儿认知发展
7、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8、幼儿个性的发展
9、幼儿社会性发展
10、幼儿的个体差异
11、学期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
12、幼儿身心发展中常见问题及预防。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概述[单选题]1儿童语言形成的可能性是指(江南博哥)( )。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语言环境D.遗传因素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遗传素质为儿童语言的形成提供可能性。

[单选题]4.儿童从会算“2个苹果加3个苹果等于5个苹果”,上升到“2+3=5”的思维变化,体现的发展趋势是()。

A.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B.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C.从发散思维到辐合思维D.从常规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儿童会算“2个苹果加3个苹果等于5个苹果”是依靠着苹果的形象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着计算:“2+3=5”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表现。

[单选题]5.语音意识明显发展起来的时间是()A.1岁左右B.2岁左右C.3岁左右D.4岁左右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所谓对语音的意识,就是指对语音的自觉态度。

从4岁左右开始,能够把语音作为自觉意识到的对象,也就是说.语音的意识明显地发展起来。

[单选题]6.婴儿最初的笑是()。

A.出声的笑B.有差别的笑C.诱发性的笑D.自发性的笑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或称内源性的笑。

[单选题]7.儿童心理发展的先学前期是指OA.1〜3岁B.3〜6岁C.6.7岁~11.12岁D.11.12岁〜14.15岁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乳儿期(出生〜1岁);先学前期(1〜3岁);幼儿期(3〜6 岁);学龄初期(6.7岁〜I1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单选题]8.被心理学家称为“第二断乳期”的是OA.幼儿期B.学龄初期C.青春期D.学龄晚期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即使对于家长正确的建议,有时也会有逆反心理。

[单选题]9.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的研究者是OA.巴甫洛夫B.斯金纳C.华生D.班杜拉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其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2022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

2022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

2022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一、单选题高频考点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一)儿童发展理论1、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格赛尔。

强调基因顺序规定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设计了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是自然成熟的过程。

2、精神分析理论(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高部分。

(2)代表人物:埃里克森。

提出人格发展观。

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按照人的成熟程度划分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3、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的过程,成人可以通过控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改变和塑造儿童的行为。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行为可由一系列的强化刺激改变其发展的频率,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3)班杜拉新行为主义①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②人的活动的动机来自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

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5、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心理发展观代表人物: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指幼儿现有的心理水平与其将要达到的心理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婴幼儿身心发展趋势1、由简单到复杂:从不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

2、由具体到抽象:从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到掌握事物的抽象概念。

3、从无意性到有意性: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开始出现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儿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教资幼儿园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与答题模板--逢考必过

教资幼儿园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与答题模板--逢考必过

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第一章儿童发展概述(90分)第一节儿童发展理论概述(69分)一、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一)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盖赛尔/格赛尔(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千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

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二)行为主义学说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1.华生的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培养成2.斯金纳的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强化可提高反应的概率。

3.班杜拉�波波玩偶实验班杜拉的观点记忆口诀:班参观技校(1)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自己参与其中)和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

(2)认为观察/替代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形式,包括注意(看见了)、保持(记住了)、再现(想起来)和动机(会这么做)四个子过程。

(3)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内部强化)。

直接强化:指外界对学习者本人直接进行的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别人(榜样)好的行为后果,于是产生了同样行为的倾向。

自我强化:自己根据自己的行为进行判断,由此奖励或处罚自己。

(4)在学校中存在着大量的观察学习。

(三)精神分析学说1弗洛伊德的观点(1)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怎么快乐怎么来)、自我:现实原则(考虑情况)、超我:完美原则(圣人)(2)性欲阶段理论:分为口唇期C0-1岁)、肛门期(l-2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6-12岁)及生殖期(宵春期一成年期)。

儿童将来的发展是正常或变态,立生血有决定意义。

2埃里克森的观点: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

(人格发展渐成说/人格发展八Jlfr段理论)阶段冲突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幼儿早期(1-3岁)自主对羞愧(自主:独立性)幼儿期(3-6岁)主动对内疚(主动:积极主动)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记忆技巧:先有自主,才能主动(四)认知发展学说(皮亚杰)l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儿童发展理论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儿童发展理论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结论:儿童的成熟取决于生理的成熟。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1.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①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否认遗传做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遵循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

②华生的思想受洛克的“白板说”的影响,认为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①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强调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行为。

②个体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发展的概率会大于其他动作。

引申到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治上:对不好的行为予以忽视,对好的行为及时强化。

3.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①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②提出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注意到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主张儿童通过他们的行为作用于他们的环境,并经常通过有效地方式改变他们的环境。

三、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①人格发展存在的三个阶段: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本能活动(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以及原始的反射,是由大量不受约束的精神能量所组成,这些精神能量几乎不顾一切地追求欲望的满足。

自我:成人的要求与儿童之间会发生冲突,本我的冲动与现实之间的不断冲突导致了“自我”的发展。

自我是人格中的理性水平,是与环境的关系中逐渐形成的心理组织。

超我:人格中最高部分,主要来自于对同性父母的认同,接纳别人的价值观与信念,将成人对他们的要求转化自己的行为,形成规则并自觉遵守。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五阶段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带来乐趣。

肛门期:1-3岁,排泄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的感觉能给孩子带来快感。

幼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能力重点.doc

幼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能力重点.doc

幼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能力重点学前儿童发展一.婴幼儿发展概述:1.含义:婴幼儿成长中身体和心理有规律的进行质变和量变的过程。

2.影响因素:客观:1.生物因素:遗传/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从头到脚,从中轴到边缘。

2.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二.婴幼儿童发展理论:1.成熟势力说:赛格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双生子爬梯实验)。

缺陷:过分夸大了生理成熟的作用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

2.行为主义: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又注重学习者对环境的行为反应。

华生:学习本质上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否认遗传)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正强化和负强化。

(操作条件反射实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再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3.精神分析理论:佛洛依德: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口唇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6-11;生殖期:12岁以后。

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过程。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1-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勤奋感对自卑感6-11;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

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感知运动阶段0-2;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以自我为中心,不可逆性,相对具体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守恒概念形成,可逆性。

5.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再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

三.婴幼儿的身心发展:1.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年龄特征:新生儿期0-1;幼儿前期1-3;幼儿期3-6.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言语的形成;2.思维的萌芽;3.自我意识的萌芽。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一、婴幼儿发展的涵义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婴儿是指0~1岁的儿童,幼儿是指1~3岁的儿童。

婴儿与幼儿之间有莫大的联系,因此在许多的儿童论著、医学论著、儿童早期教育等会将它们合并起来说,以示方便理解。

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其中,身体的发展是指婴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

心理的发展,是指婴幼儿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对学前儿童来说,其身体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儿童年龄愈小,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愈大。

婴幼儿发展的过程是指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

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后半年速度变慢,以后速度再逐渐慢下来。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婴幼儿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先天的和后天的因素;有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有生理的和心理的因素;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作用。

(一)生物因素婴幼儿首先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婴幼儿发展首先要服从于生物学的规律。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素质,先天素质和制约发展的成熟机制。

1.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遗传素质是指婴幼儿从亲代那里获得的生理解剖方面的生物特点。

如机体的形态、结构、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特点。

特别是人的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

遗传素质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人在感知以前,必须有各种感知器官,人们具有思维,必须有特殊组织的物质一脑的存在。

不然,人就无从感知,无从思维。

所以遗传素质对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2.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胎儿发育的研究,科学地说明了母亲的营养、疾病、药物和情绪对胎儿发育有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必看考点儿
童发展理论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2015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必看考点:儿童发展理论
一、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1880~1961)。

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

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

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格赛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1929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

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

持续了6周,其间T比C 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

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即在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

因此,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

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

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

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格赛尔对爬梯实验的解释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

格赛尔认为幼儿的遗传基因决定了
他们的发展和行为,而且内部的成熟因素决定了幼儿的生长和发展(格赛尔和伊尔克,1949年)。

例如,幼儿在完成如跳和系鞋带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上的不同,应归因于他们遗传上的不同,而不应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

幼儿的发展、成熟和学习是按照他们自己内部的既定顺序进行的。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
(一)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
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他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婴儿和符合我要求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保证能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为我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倾向、能力、秉性以及他的宗族如何(1930)。

”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建立改变了当时过分重视意识研究的倾向,开始强调和重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但华生否定儿童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否定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

(二)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
(三)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
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老行为主义受到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忽略了行为的社会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
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些不足。

班杜拉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新行为主义的重要特点是,承认在S—R之间有一个机体的内部过程作为中介,而不是S对于R的简单的、直线的决定作用。

正如班杜拉所言,“人是在观察的结果和自己形成的结果的支配下,引导自己的行为。

”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以及接受流行歌曲的传播等,观察或模仿所起的作用更大。

通过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班杜拉坚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看法。

社会学习理论开始注意到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主张儿童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作用于他们的环境.并经常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变他们的环境,这是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主义的重要突破。

随着儿童早期发展和早期教育的要求,新行为主义的这些观点和技术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但是他们把人和动物等同起来,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观点则应当坚决加以反对。

三、精神分析理论
(一)西蒙?弗洛伊德(SigmundFreud)
奥地利的西蒙·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第一次从精神动力学或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幼儿的发展和行为进行了描述。

弗洛伊德认为。

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

1.本我
弗洛伊德学派认为,婴儿的所有活动都是“本能冲动”(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倾向)以及原始的反射,是由大量不受约束的精神能量所组成,这些精神能量几乎不顾一切地追求欲望的满足。

最初阶段的婴儿会以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追求其欲望的满足,例如,一个处于饥饿中的婴儿不会等待,马上就要吃奶。

2.自我
婴儿在生活中也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马上得到满足,当婴儿在饥饿啼哭时,母亲正在做其他的事情,婴儿愿望的满足总是被推迟或拒绝。

在生活中婴儿逐渐知道了不能随时随地排泄。

成人的要求与儿童之间会发生冲突,本我的冲动与现实之间的不断冲突导致了人格的第二种水平,即“自我”的发展。

“自我”是人类人格中的理性水平,是在与环境的关系中儿童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组织。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是人格的心理成分,它一方面使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的满足,另一方面还要协调本我与超我的关系。

弗洛伊德还形象地将自我与本我比喻为骑手与马之间的关系,马能提供能量,而骑手则指导马朝着他想去的路途前进,但有时候,骑手也不得不沿着马想走的路行进。

3.超我
超我是人格中最高部分,超我在儿童早期已开始发展,并且主要来自于对同性父母的认同。

儿童努力像他人一样,接纳别人的价值观与信念,将成人对他们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形成规则并自觉遵守。

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自我理想,个体就感到骄傲,否则个体就感到焦虑。

因此。

超我遵循的是至善至美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自我面对现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其间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弗洛伊德对三种人格水平,本我、自我和超我发展的描述为儿童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解释,又通过五个阶段儿童性心理的发展及表现,解释儿童人格发展的特征。

埃里克森(1902—1994)是一个出生于德国的精神分析学家,他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强调幼儿的发展。

他的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是与弗洛伊德的发展阶段平行的,在每一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危机或任务,而这一危机是每个人在这一阶段必须解决的,而17岁之前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儿童都有主要要完成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