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的读书指导

合集下载

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

自参加“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以来,我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问题的提出(课题背景)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现代传媒的影响、家庭阅读氛围的不足以及学生阅读惯难以养成等问题,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2.建立家庭阅读促进计划,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提

供良好的阅读氛围。

3.加强学校的课外阅读指导,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4.鼓励学生多读整本的书,少做题,提升阅读能力和兴趣。

效果评估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些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得到了提升,家庭阅读氛围也得到了改善。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

本文探讨了课外阅读在学生研究中的重要性和现状,提出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阅读惯、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在于《语文课

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和建议,以及专家对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本文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形成班级的阅读特色,使得学生的阅读实现质的飞跃。

《小学语文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童年的阅读经验又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要使生命底色变得丰厚润美、光彩照人,学生除了课内要研读文本,更需要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整本书阅读实践。

1.新课程标准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教材编写的需求:苏教版教材从二年级起就安排“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养成爱好阅读的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学生还要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综合性研究,体会读书的乐趣,并研究一些读书的方法。

3.儿童阅读被有声影像排挤: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诸如电视、录像、电脑游戏等媒体获得感官的刺激,纸质阅读的时间无以得到保证。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少部分学

生可以说根本没有阅读兴趣。他们愿意看2个小时的电视,却不愿读20分钟的书。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课外书的中高年级学生,大有人在。

XXX老先生曾经指出:“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有

1

利于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双减背景下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结题成果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结题成果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结题成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

“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

“双减”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法,肯定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堂革命。因此,课堂需要转变以传递知识和发展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理解、运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双减”减量,不减质,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相信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不

断开拓进取,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随着“双减”的实施,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了话题中心。而随着不同的艺术科目纳入必考,素质教育也从“非刚需"走向了“刚需",成为综合评价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家长们必须重视的一环。

教育和树人必须要谈孩子的核心素养,孩子发展核心素养是他们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最关键的一种素养。教育它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行为,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初心,反思教育的根本目标。

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

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

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

1.确定阅读目标和计划:在开始阅读之前,需要明确阅读的目标和计划。这包括选择适合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书籍,制定阅读的时间表和任务,以确保学生能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

2 .激发阅读兴趣和动力:为了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和动力,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通过介绍书籍的背景知识、作者的经历和创作意图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奖励优秀阅读表现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3 .培养阅读习惯和自主性: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性。这包括定时定量阅读、做好读书笔记、积极思考和提问等。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4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针对不同的书籍和阅读目的,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略读、速读、精读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听读、朗读、默读等多种方式,提高阅读的效果。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5 .注重阅读体验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这可以通过开展讨论、提问、写读书笔记等方式实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籍的内容和思想,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建立阅读共同体: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方式,可以建立阅读共同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分享阅读体验、

开展读书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需要积极参与阅读共同体的建设,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7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例如,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等。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指导,例如个别辅导、课堂讲解、在线讨论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学生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曹忠华:《让“培养习惯”成为教师的课堂自觉》,《教学与管理》2009年12期

3、刘颂堂《.创新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4、安恩平《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师教育科研,2006(05):21

5、《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例谈》《教育评论》2000年第5期

6、《语文课程标准》

7、《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8、《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策略》王定铜广东教育出版社

9、《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吴亚西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汪潮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

5、研究内容

1、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

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

一是课程改革的需要。阅读是语文研究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教研室提出了语文阅读计划,学校要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要求学生以书为友,和书为伴。鉴于这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是势在必行。

二是当前阅读现状的需求。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悲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选择

较自觉。由于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粗糙低劣、甚至具有较强暴力色彩的书籍进入了学生选择的领域。而一些较为高雅严肃的作品少人问津。另外,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极端功利色彩,误以为课外阅读会影响成绩,只重视与文明测验有关的参考书,一些科普以及人文性很强的作品魅力不再。再则,个别学生凭潮流看书,人云亦云,自主性不够。2、方法较陈旧。本日的研究主要不是影象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研究方法——晓得为何研究?从哪里研究?怎样研究?从问卷调查中发现,较多学生读书时未能根据需求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看。一味从头至尾读的大有人在,而现实糊口中,这显然滞后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潮流。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很少去关注和尝试。由此可见,方法陈旧、呆板是阻碍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面。3、研读不够深。从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学生阅读时未能做到用心去感受、去了解、去领悟,而只是走马观花的消遣式看书,主动探究、钻研愿望不强,遇到困难就避而趋之,违背了读书的本意。4、没有统一的尺度。固然在课外阅读的展开长进行了安排,但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度,教师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还有就是阅读兴趣比力单一;阅读惯和阅读量发展不平衡;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削减;阅读消费

中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中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中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

一、核心概念:中高年级: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课外阅读有效性:指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实效,即通过课外阅读,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并能将课内外的知识贯穿起来,提高阅读水平,使学生真正受益,得到成长。小学生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是指教师从小学生学情出发,研究课外阅读的实际状况,给予他们必要的读书指导,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解决问题的分析:我校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自觉阅读的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水平不强;

3、学生对课外阅读方法掌握不够。本课题将着眼于学生实际存有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2、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指导、互动问题、效果评价等。

3、探索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机制。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在研究中,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边行动边研究。

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等文献及网络资

料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在现有研究水平、研究层面的基础上有所创意和突破。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即时调整相对应的做法。

4.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随时积累材料,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

多学科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研究培养小课题实施方案

多学科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研究培养小课题实施方案

多学科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研究培养小

课题实施方案

2.多学科融合:除了语文学科外,还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

和阅读材料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例如科学、历史、地理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发。

3.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采

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阅读提升。

4.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读

书分享会、阅读比赛、阅读马拉松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五、实施方案

1.制定阅读指导计划:根据学生的年级和阅读水平,制定

不同的阅读指导计划,包括阅读目标、阅读材料、阅读方式等。

2.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阅读比赛、书法比赛、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技能和品位。

3.建立阅读评价体系:制定阅读评价标准,包括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理解等方面,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4.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合作,提供阅读指导和建议,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六、预期成果

1.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得到有效提升,阅读素养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学生的阅读惯和品位得到改善,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

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

4.学校形成了以阅读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为学

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和发展空间。

灵活性原则是评价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它结合了集中测评和分散测评的优点,同时也结合了全校活动、级部活动和班级活动,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性原则也是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原则,它强调各学科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亲身参与各科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能够调动起全校师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点评建议:

1、做好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总结与提升;从阅读这个层面来说,该校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基础,如该校的课题绿色浸润心灵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关注语言文字形式,在阅读与习作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经典绘本泽书香童年——新课程背景下绘本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书香浸染中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探究等,已经取得比较良好的成效和成果;而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不过是对“阅读”这一主题的另外一个角度的研究而已;因此,原有的一些研究经验与做法继续可以使用,但同时也要针对该课题采取一些新的做法,形成新的研究成果;事实上,该课题在没有申报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于此,作为一项课题而言,就是要对原有研究工作的提升与深入,进行系统的、针对性更强的研究工作;所以,该课题在研究之前,需要对整本书“阅读”进行现状的调查,梳理问题并进行分析,那么下一步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使课题研究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2、课题宜做个案研究;就一项课题而言,应该是从点到面的研究方式,而不是从面到点;那么,就本课题来说,学校就是面,而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个的点;因此该课题可以以学校的某几个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在取得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之后再在全校进行推广这些好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走回头路,二是样本少,研究对象聚焦,因此研究会更深入、更有效和更扎实;

3、注重阅读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和适宜性;课题负责人认为,本课题拟在各个年级、分阶段进行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研究;那么,如何选择适宜的、合适的阅读书籍,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一般认为,在小组阅读内容时,应注重不同年龄孩子的需求与特征,如低年级适合阅读内容应浅显易懂,如绘本、带拼音的童话故事等;中年级适合阅读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漫画、故事等;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阅读一些经典的中外名着等;因此,课题组认真、严谨和负责任地选择阅读书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地处农村学校学生多数为留守学生,我校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问题十分严重:一是学生阅读面窄、读书单一,二是学生的读书时间根本没有得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每天没有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更别说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三是学生真正养成了阅读习惯的状况就更令人担忧了,能每天坚持阅读的学生少之又少,四是缺乏指导,收效甚微。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不懂得如何去选择图书进行阅读,虽然语文老师难得会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指导得特别仔细、到位,这样一来,学生不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即使是认真读过几本书,也往往是囫囵吞枣,收效甚微。

二、课题研究内容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让小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保持“乐阅读、主动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持续发展地阅读”,形成一种自身的能力,并保持这种健康良好的阅读状态。

教师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指导,课外阅读指;课内外阅读资的整合——释疑解惑、学法迁移、比较鉴赏、拓展延伸。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高读书能力。

3、营造自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4、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农村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6、让阅读教学在农村这块土壤里茁壮成长;,让课外阅读伴随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课

题研究方案

目前,国内外对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已经逐渐受到重视。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整本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国内的一些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在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国内外的研究都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可以通过阅读指导、阅读交流、阅读记录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活动、组织阅读俱乐部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次课题研究将主要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整本

书阅读;

2.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阅读指导、阅读交流、阅读记录等方式;

3.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法,如何评价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果。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调研、访谈调查等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调查,了解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

本次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惯。预期成果包括:

1.制定适合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果;

2.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惯;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夯实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研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人格品位的方法和途径,这是我们永远的目标。开展经典作品阅读,让学生走近经典、阅读经典,确是一条很好的“捷径”。而且,新课程下的语文课改(包括中考试题命题)也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积累,因此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积极倡导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心理学研究发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不仅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大师,而且出现了许多宏篇巨著和艺术精品。这些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经典小说名著和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瑰丽的奇葩.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学生中开展课外经典作品阅读,让他们自小

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培养美好的思想情操,提升良好的文学素养,健全人格的发育.

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我校在几年前就针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而窄”,开设“自由阅读”课,并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背诵作为考查内容.面对新课标的实施,尤其是新形势下的中考命题改革趋势,考查内容大多侧重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课外积累,我们应重新审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

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

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

关于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1

1前言

《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xx省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xxxxxxxxx,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认真研究,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取得一系列成果。多人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奖,探索出了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编辑了相关练习册、论文集。

2问题的提出

2.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背景

我校是xx省有效教学实验学校,省教委曾在我校举行现场会。我校语文教研组接受了相关的先进理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备了研究的主客观条件。但阅读高效课堂教学仅有一个雏形,没有形成科学体系。

初中语文新课标注重学生发展,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课题。

(2)目的与意义

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的教改经验,积极探索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环节和主要特点,构建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校本教研与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形成教学风格、彰显名师品质的重要标志。基于这种认识,在我校前期提高课堂效益调研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力度、更坚定的信心加强对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以此为突破口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读书指导课 教案

读书指导课 教案

读书指导课教案

教案标题:读书指导课教案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教学内容:

1. 阅读兴趣培养:介绍不同类型的书籍和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教授不同的阅读理解策略,如预测、推理、细节理解等。

3. 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书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培养批判

性思维能力。

4. 阅读技巧训练: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标记、摘要和笔记等技巧来提高阅读效果。教学步骤:

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精美的书籍封面或阅读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

好奇心。

2. 阅读兴趣培养:介绍不同类型的书籍和阅读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书籍,并分享选择的理由。

3.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教授不同的阅读理解策略,如预测、推理、细节理解等。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策略。

4. 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书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组织小组

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阅读技巧训练: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标记、摘要和笔记等技巧来提高阅读效果。

提供示范和实践机会,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巧。

6. 总结和反思: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

的体会和感想。

教学评估: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参

与小组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练习或小组活动,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

用能力。

3. 阅读技巧应用: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或作业中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策略研究中期评估教研室指导意见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策略研究中期评估教研室指导意见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策略研究中期评估教研室指导意见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可以帮助您进行中期评估:

1. 多元化读物选择: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读物,包括文学作品、科普类书籍、历史故事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阅读需求。

2. 推荐阅读活动:定期组织推荐阅读活动,可以是课外阅读比赛、读书分享会、读书墙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激发兴趣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为他们推荐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主动阅读。

4. 阅读导师指导: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作家或志愿者担任阅读导师,指导学生的阅读,提供阅读技巧和解读,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5. 阅读环境营造:打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提供文学角、图书馆等阅读场所,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

6. 激励机制:设置读书奖励机制,比如读书积分、精读评比等,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和认可,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 跟进评估:定期跟进评估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

“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方案

“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方案

“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实

施计划方案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XXX语文组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了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阅读是表达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读得好,才能使他们写得好;阅读是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它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发生重大的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讲代读,以教师繁琐的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时至课程改革的今天,串讲到底的陋虽有所摒弃,但课堂上出现得更多的却是游离于课文内容之外的所谓小组活动,探究延伸,往往以非语文性的活动取代学生对文本的自主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试题

中的阅读分值不断增加,题型更加新颖灵活多样,试题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深刻,试题除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以外,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表达观点的能力也成为明显趋势。为了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突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搞好语文课程改革,为此,我提出该课题研究,目的就是要关注学生研究状态,研究语文学法指导,总结有效经验,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阅读惯,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中的读书指导

上海青浦区教师进修学校郭德峰

在基层学校和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及时、适切的读书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它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特别在设计研究方案时欲求立论依据、研究假设,在研究实施过程中面临思维僵化没有进展的“高原”困境时,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及在成果表达时,构建理论框架,理清逻辑程序,达到有理有据的要求,都需要指导教师认真、有效地读书。

一、搜集和筛选有关教育情报,占领课题研究的理论制高点

教师在设计课题方案时,苦于写不深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课题研究应有怎样比较高的理论起点,如何预立课题研究的假设等等。此时,我们应指导他们阅读与课题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甚至某些交叉学科的著作,提倡适当泛读。因为研究课题如果读书太少,则思而不远,如果贪多会消化不良,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思想奴隶。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会对课题研究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帮助。研究者在搜集比较多的相关教育情报基础上进行筛选、整理,充分发挥思维的批判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掌握课题研究的理论制高点和产生研究假设。如在八十年代初,青浦数学教改实验小组进行一项“运用‘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等心理效应改革数学教学的实验”研究,我们就组织研究人员和实验教师举行定期的读书研讨会,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大桥正夫的《教育心理学》、林格伦的《课堂教育心理学》、凯伦的《数学教育研究——三角形》、查有梁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等。书是一本一本地读,在泛读全书的基础上,精读其中最有价值的章节。一般的做法是,读书研讨会是按章节内容分工准备,落实到人。读书会开始时,先由重点准备的教师作中心发言,概要地介绍本章节的主要思想和自己的见解,然后大家结合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允许争鸣,撞击思维火花,最后形成已有创见的共识观念,成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以及确立课题研究的假设、内容、方法等。如通过学习上述书籍,课题组人员认识到本课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在“实践——认识——实践”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以“实践第一”和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数学教育的三个研究对象(课程、施教、学习)分别对应于课程设计者、教师、学生,三者紧密联系,自成系统,彼此影响。这个教育三角形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不同内容。有关备课、教学和分析课堂活动的研究,以及定向的现象观察和教学实验,属于数学教育研究三角形的“内部”;教学、心理学、哲学、技术手段、符号和语言等,则属于三角形的“外部”。而这个三角形有个“兴趣中心”,就是“儿童和成人实际学习数学的经验”。同时又吸取了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试误法”的合理内核,以及维纳“控制论”的观点,形成了本课题的研究假设,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经验,组织有意义的尝试,并能做到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不断地调节教学,那末不仅会提高教学的即时效果,而且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持学习后劲,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研究的内容即实验因子确定为“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研究的方法采纳大桥正夫介绍的“行动研究法”(勒温),乃至于在具体研究课堂人际关系时,采纳了林格伦介绍的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总之,通过读书,使研究者把自己的课题研究放在

一个比较广阔的理论背景下去认识,从而更清晰地理解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并确立研究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二、发现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的联结点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教学经验因受教师的知识储备、实践范围、个性特征等经验背景的制约,不可能全部符合教育规律。一般说来,教师在实施课题方案时,凡与其教学经验吻合者,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还比较顺利;但一旦遇到与其经济有较大差异或背离者,研究的速度就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这就形成了所谓研究过程中的“高原期”。要找到进展的突破口,就必须注意两方面的读书指导。

一是指导教师精读有关的经典著作和有价值的文献。这些书文读起来比较费力,但能从根本上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阅读要求是慢、细、深,重点章节和句段要一字一句琢磨,领会其深刻的内涵,乃至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准确掌握其思路、观点、价值、情感倾向,符合规律和原理的基础知识扎实了,就可能产生对教学经验的深层顿悟,找到经验与理论的连接点。如某教师在研究“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课题时,根据经验,判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强弱主要以解题速度和正确率为指标,因此在研究中进行了这些方面的心理测试、比较,但发现被试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觉得研究无法进行下去。这时,我们就指导他精读了前苏联心理学家卡尔梅科娃的《学生智力发展诊断问题》一书,深入领会作者认为“心理测验提供的仅仅是学生完成某项任务的最后结果,而忽视了到达该结果的实际过程本身”的道理,并根据作者提出的能力诊断法,即“学生在观察某些具体现象时应当自己得出这些现象所服从的规律,并进一步运用这种规律”,设计出以知识迁移量的大小来评价思维能力,以探究问题思维过程的分析研究思维特征的方法的“活动过程分析法”,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突破了研究思维能力的经验定势,从而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规律有了比较符合实际的清晰认识,并确立了科学研究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的观念,使课题研究顺利进展。

二是在“高原期”加强“反读”指导,即对难以突破的传统观念提供某些有参考价值的前沿性、争鸣性书文,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锻炼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培养钻研学问的精神;要敢于破除迷信,向权威质疑,这样很可能激发出新的研究灵感,展示出新的研究前景。如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介绍到中国后,各学科纷纷根据其认知目标的水平的分类法,分解认知内容。数学学科也确立了类似的课题研究,但有些数学教师在碰到了分类不确定性和实践上的繁琐性,以及与教学经验有一定距离时,研究产生了障碍。于是我们指导他们阅读克莱斯沃尔的三水平分类、布劳克的三维方向分类、威尔逊的四层次分类,以及加涅对学习结果(实际上也是教育目标)的分类等多种参考文献,通过比较、分析,最后决定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数学教学目标的研究,构建数学教学目标分类的“三维结构模式”,既符合教育理论的要求,又在教学评价中反映出它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实践效果。

三、引导和拓展对研究素材的理性抽象和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