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石彩绘的造型特点与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汉画像石的形式特征及艺术精神-精品文档资料

汉画像石的形式特征及艺术精神-精品文档资料

汉画像石的形式特征及艺术精神-精品文档资料汉画像石的形式特征及艺术精神汉画像石是产生于两汉时代的一种艺术形式。

是汉代用于地下墓室、棺椁、祠堂、石阙等具有装饰性效果的石质建筑构件,大多属于丧葬祭祀的礼制艺术。

与汉代的帛画和壁画等单纯绘画不同,画像石“以刀代笔,以石为地”的特殊创作手段使它既有绘画的形式表达和审美又有刚劲的金石意趣,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汉代艺术样式,是我国汉代以前美术发展的一次巅峰,也为之后的中国美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通过对汉画像石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的分析,可以体会汉代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以及整体的时代精神,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汉画像石的审美价值和美学含义。

一、汉画像石的形式特征(一)构图从透视角度分析,宗白华先生说:“透视学是研究人站在一个固定地点看出去的主观景界,而中国画家、诗人宁采取‘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目既往还,心亦吐纳’的看法,以达到‘澄怀味像’(画家宗炳语)这是全面的客观的看法。

”[1]这是汉画像石以及中国美术的独特的透视原理,也是与西方的“焦点透视法”主要区别。

汉画像石也常以连环画式的方式将表达内容平整地罗列开来,把需要描绘的对象一一安插在框定好的画格中,并且按照情节和角色分别处理成不同的样式。

比如在《二桃杀三士》中,几个人都平整的展现在画面上,但通过每个人的不同动态与神情的表现,连贯成一种故事情节,就构成了一副具有故事性的历史连环画。

除了单一的平铺罗列的构图,还有将画面分层间隔开来,每层充填不同的图案内容,来达到整体的统一。

在宴饮、乐舞和庖厨等大型活动的题材表现上使用较多。

构图不仅将主体和客体表达得清清楚楚,力求把一切都呈现在有限的画面上,还会在边框和图案空隙处以繁密的纹样加以充填。

使构图更加沉稳敦厚,琳琅满目。

这种饱满构图处理方式与当时人们积极创造、热情高涨的社会精神风貌有着紧密联系,体现了汉朝人对物质与幻想世界中所知、所感的一切,都要采纳为己有的积极心态和不懈追求。

汉代画像石彩绘的造型特点与文化内涯

汉代画像石彩绘的造型特点与文化内涯
与思想 。

出土的三十五幅画像 石 , 大都 经 过朱 彩描绘 ” ;9 3年唐 “ 18 河县 针织厂二 号 汉 画像 石墓 中 “ 逐疫 升 仙 图”, 画 面 皆朱 “
涂” 18 ④;94年 3月发现 的禹县东十里村 东汉 画像石 墓 , 仅在 “
墓 门的门楣 和 门额上 装 饰两 块 画像 石 ” “ 朱 色在 画像 主 ,用 题—— 动物身上勾勒数道@;98年秋 天发 现的 、9 9年 4月 18 18
县赵寨砖瓦 厂 汉 画像 石墓 “ 门扉 和 门 柱上 画像 皆 有 彩绘 痕 迹” 17 ;98年 出土于唐 河汉郁平 大伊 冯君孺人画象 ( ) 像 石墓
道工 序应 是上色和彩绘。细节和局部 , 正依 赖于这 一工序 。 些砖 石上色彩的残留说明了这个事实” 。由于现出土的汉

代 画像 石有 不少是墓 室被 盗后发 现 的或从 民间征 集收 藏 的, 加上 在石头表 面上加 彩不像帛画 、 壁画那样较 容易黏 附 , 长期 在墓室 中受 水和微生物的侵蚀等 , 因此 , 上的色彩 只在 为数 其 不 多的出土 画像 石上 零星残 存 , 这对 深入研 究汉代 画像 石及 其彩绘是有一定 影响的。但从 这些零星残 存的色相 和参考 同 时期 的墓室壁 画 、 陶俑 、 彩绘铜 镜等 上的 彩绘情 况 , 仍然 能窥 探 出汉代 画像石 的彩绘色相和色彩 的原料配置 等情 况 。本文 就 目前 出土 的汉 代 画像 石上 残存 的色彩 , 参考 同时期 的墓 并 室壁 画、 陶俑 、 彩绘 铜镜 等颜料 的配 置等 , 论述 其彩 绘 的特点
19I 6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0 年 第 6 总第 11 09 期 1期
HUND RED S H0 S I A S C 0L N RT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论汉代美术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姓名刘明阳年级班级09-10班专业艺术设计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二零一零年六月摘要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

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

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

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画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

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图像表现在取材、技法和主旨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

同时,从汉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画像石、画像砖的产生和表现有着它深厚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和民族文化的底蕴。

尤其在繁荣稳定、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如何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出来的文化意绪,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绘画,并加以正确的继承、引导和发扬,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砖,社会根源,文化意绪ABSTRACT(3号黑体)The portrait stone is remains rich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history of art material very much. The artists write a letter on another's behalf by the knife, has created the numerous fine images in the hard stone facing, with by takes the building unit,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coration tomb chamber, Shi Que and so on. The nation discovered the Chinese paints a portrait Shi Shuyi thousand. According to carrying, the portrait stone sprout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llustrious, proclaims the time, when the xin dynasty established by wang mang has the development,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further expands, mainly distributes in Shandong, Henan, Shanxi, Sichuan and periphery the area.The brick relief, is as the name suggests the portray or the mold is printing the portrait decorative design in a utensil brick, generally thought that begi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later period, in the Han Dynasty, the three-country two jin's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ime continues abundantly popularly, is one kind of building decoration component stemsfrom the Warring States last stage to appear “carves the wall”mural art.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itial period, use in decorating the palace alley shed much the step base; After Western Han Dynasty intermediate stage, mainly uses in decorating the tomb chamber wall surfa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s the brick relief art prosperous time.Paints a portrait in the stone in the Han Dynasty, the brick relief, the image displays in the selection, the technique and the primary intention implication three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plane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Han Dynasty politics, the econom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each aspect inspects, we may discover that the portrait stone, the brick relief produc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have its deep time background, the social root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inside story. Especially in prosperous stable, advocat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today, how did we understand that the Han Dynasty paints a portrait the cultural intention which the stone, the brick relief display, knows the drawing regarding us, and performs correct to inherit, to guide and develops, has the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Stone, Brick and social causes, cultural sense on目录中文摘要………………………………………………………(3 )英文摘要………………………………………………………(5 )1. 概述画像艺术1.1历史背景..........................................(9 )1.2分布区域 (10)1.3题材内容 (13)1.4艺术风格 (17)1.5雕刻技法 (18)1.6分期与作者 (19)2. 四川地区的画像艺术2.1画像石 (22)2.2画像砖 (23)3. 山东画像艺术3.1概况 (25)3.1山东画像艺术的艺术特点 (30)4.河南地区的画像艺术4.1南阳地区的画像石 (38)结语 (40)参考文献 (42)后记 (43)声明 (44)一.概述画像艺术要认识汉代雕塑形势之盛,内容之富,形式之多样,及其特别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不能不对当时的浮雕艺术予以足够的重视。

概括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概括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概括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体现了汉代艺术的风采。

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画像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们是由熟练的工匠们以极大的技术精湛度雕刻而成,呈现出精细的线条和周密的构图。

每一件汉画像石都独一无二,艺术品质精湛,生动地展现了古人的儿女情长、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历史场景等。

其次,汉画像石以其强烈的表现力而著称。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戏剧性和情感表达。

画像石通过雕刻细腻的表情和姿势,将人物的个性与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在说话、动作,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再次,汉画像石在构图上追求平衡和谐。

画像石的构图精巧而谐调,注重人物的层次和空间的分配。

画像石通常采用对称、轴线、曲线等构图原则,为观者呈现出一幅和谐而美好的画面。

这种构图风格富有秩序感,给人以平和、稳定的感觉。

此外,汉画像石还以其细腻的雕工和丰富的细节而受到广泛赞赏。

工艺匠师们精心雕刻出汉画像石上的细节,如人物的服饰、头饰、饰物等。

他们极力追求细节的真实和完美,赋予了画像石以更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汉画像石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们记录了汉代社会、政治、生活、宗教、文学等方面的丰富信息,是研究古代艺术和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

通过欣赏汉画像石,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等,对于我们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汉画像石以其高度的艺术价值、强烈的表现力、构图的平衡和谐、细腻的雕工和丰富的细节,以及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色,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

在欣赏与研究汉画像石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艺术的精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的艺术文化。

汉画像石艺术

汉画像石艺术

汉画像石艺术河南汉画像石的表现领域非常广阔,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成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风俗等方面内容的宝贵资料。

河南汉代画像石在艺术风格方面有以如下突出的个性特征:(1)雕刻技法多样化。

主要可分为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底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以及局部的高浮雕等。

(2)画面布局疏朗,主题鲜明突出,(3)形象刻画不饰细部,注重整体效果。

(4)恰当的夸张和变形。

在写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南阳汉画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

(5)画像线条流畅,动感强烈,如行云流水,又似轻歌曼舞,充盈着浪漫、洒脱的美学情趣。

汉代“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在河南画像石上面得到了全面体现。

例如,长生不老、羽化升仙,表明在人们的心目里,人和神的距离缩短了,人也可以飞升成神。

连应龙、虎、飞鹤、白鹿这样的神物也成为人们升仙的交通工具了。

这充分反映了河南汉画像石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是在为追求人生幸福而沤歌,充分肯定了现实,肯定了人的存在和人的力量。

这应该是河南汉画像的美学思想所在,在具体形象、背景和意境上河南汉画像石则展示出力量、运动和速度构成了汉代艺术的气势和古拙的美学风貌。

西汉晚期画像石在豫南发现的南阳赵寨砖瓦厂画像石,墓石门扉与石门柱上雕刻的楼阁、门阙图像,题材比较单一,技法属凹面阴线刻,雕造于西汉昭、宣时期。

位于河南唐河的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墓室结构呈周绕回廊的“回”字形,东接带南北两车库的甬道,全部用石材构筑,墓内雕刻着30余幅画像,有描绘社会现实生活的迎宾拜谒、驯虎骑象、乐舞杂技,有反映升仙思想的羽人、应龙、四首人面虎,还有护卫墓主安宁的蹶张、青龙、白虎、朱雀、铺首衔环等神怪。

雕刻技法主要是减地浅浮雕,阴线刻者仅有一石。

河南唐河画像石四神局部综观此墓画像石,具有布局疏朗、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象质朴等特点,纪年明确,堪称新莽时期画像石墓的最佳遗例。

东汉前期画像石河南南阳地区的东汉早期画像石,以南阳扬官寺和唐河针织厂发现的两座画像石墓为代表。

浅析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点

浅析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点
应 更 为复 杂 ,注 重 装饰 的效 果 。在 写 实 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 上达 到较 高 的 水平 的 , 以望
都汉 墓壁 画及 四川 的一 部分 画像 石及 画像砖 为代 表 。 望都 汉墓壁 画 中半侧 面 人 物的 形 象 , 比例 适 当 , 躯动 作 自然 , 褶 的处 理和 佩 剑 的安 排都 能 与动 身 衣 作 一致 , 部神 情 也有 刻 划 , 面 四川 画像 石及 画像砖 更 能 表现 人 在运 动 中 , 头 与 身躯 不 是 同一 方 向的 姿势 。 三 国时 代的 “ 与 朱鲔 祠 ” 的画 像 石相 对 照 , 明 显 地表 现 出写 实能 力 的进 步 , 不仅 人物 形 象和 望都 汉 墓壁 画相 似 , 对于 面 部 和 手 的细 微 动作 都 作 了描 写 , 且 处理 成 组人 物 , 而 人物 与环 境 的联 系 , 都超 过 一般 汉 代 绘画 作 品 , 也超 过 了 四川 的画 像石 。 形象 塑 造 上 , 画 以 曲线 I 在 汉 为主 的轮 廓线 强调 了形象 的 形体 与动 态特 征 , 乎所 有 的形 象都 处在 行进 、 几 跳跃 、 流贯 、 盼 、 腾 的运 动瞬 间 , 顾 飞 因此 画面 上常 可看 出线条 的 弹力 和感 情 的紧 张 。 翦伯 赞 先 生如 此评 说 “ 景楼 阁 则俨 然 逼真 , 物衣 冠 则萧 疏 风 人 欲 在 有些 歌 舞 画面 上所 表 示 的 图像 , 不仅 可 以令 人看 见 古 人 的形象 , 而 且几 乎可 以令 人 听到 古人 的声 音 。 ”
艺 术 博 览
l ■
Gatm d coy v h ca .l l i c, n en Re n e Thc ew s(  ̄

论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

论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

论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汉画像石一直被视为石刻界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汉画像石是一种用于记录历史事件、表达政治宣传和赞扬英雄人物的石雕艺术形式,常见于中国汉代时期。

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造型基础、基本手法和表现主题三个方面,探讨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

一、造型基础汉画像石在造型上,首先考虑的是石料的特性。

石料的质地、形态和纹理对石雕的造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画像石多采用石种坚硬、质地细密的大理石和花岗岩。

石料的特性可以决定石雕的造型形式、大小和内容。

汉画像石的造型基础还包括尺度、比例和构图。

在石雕中,尺度是指作品的整体大小,所选尺寸必须与主题相适应;比例是指人物或物体的大小相对于整个作品的比率,比例要求高精准,符合人眼的观感体验;构图是指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合理的构图可以展现出艺术家的造型能力、审美态度和表现意图。

二、基本手法汉画像石的基本手法包括线描、凿刻、打钉、鑿粉和镂空。

线描手法强调轮廓和形态,一般采用浅凿手法,描绘出人物和物体外形。

凿刻手法则强调深浅的凿刻和细密的刀法,用于订立阴影和表现细节。

打钉手法用于处理纹理和细节,以打钉形成细小的凸起,营造出逼真的细节效果。

鑿粉手法则突破了传统石雕的技法,通过不同纹理的球状凸起或弯曲形态,呈现出多彩的表面色彩和光泽效果。

镂空手法用于表现深度和注重透视感,以反射出景深与纵深。

三、表现主题汉画像石表现主题以人物、动物和花卉赋予意义,达到表达思想和赏石价值的目的。

人物形象的描绘是汉画像石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人物形象以皇帝、官员、将军、士兵、文人、女子等为主,以及一些写实的场景,如游猎、作战、边境守卫等。

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是其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作为汉代皇室御用,汉画像石作品展现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同时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的演进。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论汉代美术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姓名刘明阳年级班级09-10班专业艺术设计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二零一零年六月摘要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

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

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

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画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

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图像表现在取材、技法和主旨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

同时,从汉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画像石、画像砖的产生和表现有着它深厚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和民族文化的底蕴。

尤其在繁荣稳定、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如何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出来的文化意绪,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绘画,并加以正确的继承、引导和发扬,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砖,社会根源,文化意绪ABSTRACT(3号黑体)The portrait stone is remains rich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history of art material very much. The artists write a letter on another's behalf by the knife, has created the numerous fine images in the hard stone facing, with by takes the building unit,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coration tomb chamber, Shi Que and so on. The nation discovered the Chinese paints a portrait Shi Shuyi thousand. According to carrying, the portrait stone sprout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llustrious, proclaims the time, when the xin dynasty established by wang mang has the development,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further expands, mainly distributes in Shandong, Henan, Shanxi, Sichuan and periphery the area.The brick relief, is as the name suggests the portray or the mold is printing the portrait decorative design in a utensil brick, generally thought that begi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later period, in the Han Dynasty, the three-country two jin's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ime continues abundantly popularly, is one kind of building decoration component stemsfrom the Warring States last stage to appear “carves the wall”mural art.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itial period, use in decorating the palace alley shed much the step base; After Western Han Dynasty intermediate stage, mainly uses in decorating the tomb chamber wall surfa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s the brick relief art prosperous time.Paints a portrait in the stone in the Han Dynasty, the brick relief, the image displays in the selection, the technique and the primary intention implication three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plane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Han Dynasty politics, the econom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each aspect inspects, we may discover that the portrait stone, the brick relief produc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have its deep time background, the social root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inside story. Especially in prosperous stable, advocat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today, how did we understand that the Han Dynasty paints a portrait the cultural intention which the stone, the brick relief display, knows the drawing regarding us, and performs correct to inherit, to guide and develops, has the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Stone, Brick and social causes, cultural sense on目录中文摘要………………………………………………………(3 )英文摘要………………………………………………………(5 )1. 概述画像艺术1.1历史背景..........................................(9 )1.2分布区域 (10)1.3题材内容 (13)1.4艺术风格 (17)1.5雕刻技法 (18)1.6分期与作者 (19)2. 四川地区的画像艺术2.1画像石 (22)2.2画像砖 (23)3. 山东画像艺术3.1概况 (25)3.1山东画像艺术的艺术特点 (30)4.河南地区的画像艺术4.1南阳地区的画像石 (38)结语 (40)参考文献 (42)后记 (43)声明 (44)一.概述画像艺术要认识汉代雕塑形势之盛,内容之富,形式之多样,及其特别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不能不对当时的浮雕艺术予以足够的重视。

汉画像砖、画像石中植物造型特点与文化含义简析

汉画像砖、画像石中植物造型特点与文化含义简析

汉代是中国传统民族造型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西汉时期,在早期形成的“视死如生”等礼仪、丧葬观念的影响下,汉代的艺术追求中渗透了对生命永恒性与浪漫性的表达,又因建造建筑的需求,直接推动了画像石、画像砖绘画艺术的发展。

东汉时期,佛教文化丰富了社会价值需求在绘画内容中的呈现和表达。

汉代建筑建造能力得到空前发展,墓葬文化是对现实生活的极致模仿,大量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成为汉代绘画艺术发展的佐证。

由于自上而下的阶层推崇,汉代画像砖内容包罗万象,充满创新与创造性,堪称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百科全书。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题材丰富,植物题材作为非主流内容而出现,一方面增强了艺术表现的自由性,另一方面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题材内容的精神性塑造与呈现,在文化含义上为后世传统艺术的类型化发展奠定了造型符号与寓意语义的双重特征基础。

植物绘画兼具神性含义的自由浪漫与日常生活的现实朴拙,为山水艺术、花鸟艺术的自由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植物图式图案化、概念化及文化含义的统调特征汉代继承了前朝大一统的制度形态,同时“独尊儒术”的思想性制约为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经学等的兴起提供了基础。

汉代壁画、帛画和漆画中出现了“天人感应”的图式,这体现出汉代绘画与汉代的社会意识、文化思想相对应。

早期植物造型具有典型的图案化特征,线条追求流动自由,内容平面化是主要特点。

《说文解字》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这是说,扶桑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中的扶桑树上,扶桑具有长长的枝蔓,悬挂九个太阳。

而在山东武梁祠的东汉画像石壁画上的扶桑树,由于建筑材料的限制与绘画性浅浮雕语言的需求,画面中采用形态饱满如球状的造型,柔软盘错的枝条上长满扇形与卵形的树叶,植物造型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夸张而浪漫。

在汉代画像石《后羿射日》中,扶桑树长长的枝干与人物之间以一种相互呼应的S形线条呈现方式共处,树的主干与枝杈的俊秀舒展和人物拉弓射日的形象互相应和,具有主观特征,突出了自然、生动的线条语言,但是与现实有一定的差异。

汉代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及审美价值

汉代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及审美价值

汉代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及审美价值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汉代画像石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以石材上镌刻纹饰、人物形象为主,被誉为“活雕、移画、传真、永恒”的艺术品。

汉代画像石艺术最初出现于汉朝,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价值。

汉代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可以归纳为四个特点:精细、具体、生动和写实。

首先,汉代画像石在细节上非常精细,尤其是在服饰和头饰等方面,人物形象的神态和表情也非常细腻。

其次,汉代画像石的形象具体,经常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主题,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风貌。

第三,汉代画像石的画面生动,非常注重表现人物的动态和情感,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力和视觉冲击力。

最后,汉代画像石的画面写实,以逼真、真实为追求,使人感受到画家对人物特征的真实刻画和结构的恰当处理。

汉代画像石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首先,汉代画像石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汉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其次,汉代画像石在美学上具有独创性,是一种独特的中国古代艺术形式,并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包括色彩、线条和形态等方面。

最后,在收藏方面,汉代画像石在中国传统收藏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文物,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它的制作材料多取自意志坚定、公正廉耻、诚实守信、守礼有节的大夫或贵族的墓地,是社会文化、军事政治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一次集中体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总之,汉代画像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在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方面都有着很深的影响。

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遗产,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珍贵的文物,它需要被人们继续发掘和传承。

对于画像石的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承,我们应该加大投入,增强意识,发挥其美育价值和人文价值,为弘扬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做出贡献。

趣谈汉代画像石

趣谈汉代画像石

发送信件存储文件 打印文件 字体:【 大 中 小 】 趣话汉代画像石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融合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石刻艺术品。

两汉一统天下400 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其时国家兵威远盛,蒸蒸日上,开疆拓土,富足强大。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激情燃烧的时代,没有一点自卑自怜,有的是强大的自信,是张扬的个性,是奔放灵动的气势,是浪漫进取的情怀。

在这样一个长期统一、经济繁荣的王朝里,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汉初统治者热衷于神仙传说,追求长生不老,永享极乐。

当神仙不可见,长生不可得时,他们又迷上了"死即再生"的观念,希望生时极尽人世欢娱,死后还能继续。

于是,墓室成了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

汉代"重孝道"的社会风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汉画像石艺术的产生成为可能。

汉代提倡"以孝治天下",而行孝的大端,又无过于养生,生极其欲,死更厚葬。

花钱千万为死者建造墓、阙、祠堂是孝的表现。

汉画像石是当时吉祥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乎每一幅汉画都有其吉祥寓意。

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艺术水平之高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幽冥世界的奢华汉代盛行的画像石,是一种特殊的浮雕形式:以刀代笔,或阳刻,或阴刻,或两者结合,还有浮雕的形式,或者浮雕与刻划相结合,可谓雕中有画,画中有雕。

画像石通常是作为建筑装饰,镶嵌在祠堂、陵阙、更多是墓室内的门侧的砖室上。

画像石的规模和艺术水平,体现了墓主人地位的显贵,大多集中在经济富庶,文化发达、附近石料充足的地区。

汉画像石墓以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四川、江苏、安徽等地区为多。

画像砖是将加工好的泥坯,放入木模中制成砖坯,待半干后去掉木模,用刻有图像内容的印模印出各种图像和图案。

有空心砖和实心砖之分,其中空心画像砖形体较大,呈长方形。

汉代画像石的线性魅力

汉代画像石的线性魅力

汉代画像石的线性魅力汉代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墓阙和地面祠堂等墓葬建筑上的装饰石刻壁画。

汉代画像石是一种集雕刻和绘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的线条极具特点,呈现出飞动流畅的感觉,整体所表现出的力量感、音乐感、气质感,让汉代画像石闪耀出独特的艺术光芒。

汉代画像石作为集雕刻和绘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其绘画线条的独特运用,彰显汉代画像石的艺术张力。

中国绘画特别线条的运用,从植物到人物,在绘画中对线条的运用十分讲究。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画艺术可以看作线条的艺术”。

中国雕刻与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十分注重对线条的刻画。

汉代画像石作为中国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将线条的运用发挥地淋漓尽致,使汉代画像石透过灵动的线条散发出独特的艺术光芒。

气质之美如果进入汉画馆参观,会感受到浓浓的浪漫主义气息。

汉代画像石的绘画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其一,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风貌。

其二,对一些神话、寓言做了刻画与描绘。

但是无论是对现实的反映还是对神话的刻画,它的浪漫主义气息都是十分浓厚的。

从第一部分的刻画内容看,虽然它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内容多描写了人们安居乐业、天下国泰民安,基本上看不到表现人民生活疾苦的作品。

作者的浪漫情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谐的精神家园,所以汉代石画像注重的是浪漫主义的抒发。

从第二部分的刻画内容看,鬼神构成了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寓言故事都是它的重要表现内容。

《后羿射日》是汉代画像石的典型代表,它把后羿在射太阳时,双腿分开,身体微微上扬的姿态准确到位的表现了出来,使人们可以感受到后羿的高超箭术。

画像石中浪漫主义的艺术气息之所以如此的浓厚与汉代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代楚文化盛行,而楚文化“好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

神秘的鬼神之说,让浪漫主义在汉代蓬勃发展,汉代的许多艺术形式也都以浪漫主义而著称于世,比如:汉赋、汉乐府等,使浪漫主义成为主宰汉代的美学思潮。

汉画像石的绘画特征及价值

汉画像石的绘画特征及价值

Yi Shu Ping Jian汉画像石的绘画特征及价值赵念念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摘要:汉画像石是流行于汉代的建筑雕刻,主要运用在地下墓室、祠堂和庙宇建筑中,其艺术性是我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笔。

汉画像石是比较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刻画艺术,对我国传统绘画具有借鉴意义。

它具有浓郁的汉文化特色,也将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融入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汉画像石丧葬文化线条中图分类号:J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8-0046-02作者简介:赵念念(1982-),女,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7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汉画像石艺术视角的徐州地区传统幸福观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2017SJB1022。

一、汉画像石的兴衰汉画像石是汉朝比较流行的丧葬文化,它是汉朝墓室的构件之一。

在艺术手法上,是将绘画、雕塑和石刻融为一体,先在磨平的石板上绘出图案,然后进行雕刻,完工后再涂染颜色,描绘装饰,让画面鲜活起来。

汉画像石起源于西汉,没落于三国时期。

汉画像石的兴盛和衰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首先是汉朝的经济发展为汉画像石的出现打下了坚固的经济基础,在西汉,经过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农业得到了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已经形成国力鼎盛、百业兴旺的繁荣局面。

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改变了传统的“御制匈奴”政策,打开了汉朝的眼界,开始了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而他们开创的“丝绸之路”也为西汉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商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为汉朝的厚葬之风打下了基础。

在佛教没有传入中国之前,西汉人的信仰中还没有“轮回转世”的概念,他们坚信人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在那里生活着,需要后代不断祭祀,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所以当时的人非常在乎后代的繁荣。

这种观念也形成了对丧葬文化的重视,无论是帝王,还是富有阶层,都讲究自己死后的繁荣,这些观点体现在对墓室建筑、陪葬品的讲究上。

汉代画像石的类别及特点

汉代画像石的类别及特点

汉代画像石的类别及特点
汉代画像石是一种用石材雕刻人物形象,多用于墓葬中的艺术品。

按照主题可以分为宗教、神话、历史、日常等类别。

其中宗教类画像石主要描绘佛教和道教的形象,如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等;神话类则包括古代神话中的神祇和传说人物,如女娲、夸父、神农、尧舜禹等;历史类则是以历史人物为主题,如武则天、刘备、曹操等;日常类主要是生活场景的描绘,如庄园、宴会、打猎、钓鱼等。

汉代画像石的特点是雕刻技艺精湛、形象逼真、细节描绘丰富。

此外,画像石的面积较大,通常用于墓葬内部的展示,在墓葬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珍品,它以简单线条、生动形象而闻名。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雕刻史上的重要贡献。

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独特,在简单的线条中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生动的艺术魅力。

汉画像石主要流行于中国西汉至东汉时期,以男女形象为主,尤以汉代宗室和达官贵族为主题。

它们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部一带,如江苏、江西、福建一带。

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具有以下特点:简练的线条。

汉画像石的线条处理十分简洁,但又富有动感和表现力。

用钢刀雕刻或切割的技法,使得线条显得流畅、灵动,同时又着意捕捉形体的立体感和形态特征。

这种简练的线条展现了古代雕刻师的高超技艺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

简练的线条不仅突出了形体的轮廓,同时也给人以留白之美,极具审美价值。

细腻的表现。

虽然汉画像石的线条简练,但在细节的刻画上却颇为细腻。

例如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中,雕刻师往往可以通过细微的线条和凹凸来表现出眼睛、眉毛等细节的神态和情感,使得画像更加生动。

在人物的服饰和饰品上,也能看到雕刻师的精湛技艺和细腻表现,如衣纹、发饰、项链等细节处理十分细致,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装饰风格和社会生活面貌。

充满生活气息。

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不只是单纯的形象展示,更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生活状态的真实记录。

人物形象的衣饰、表情、姿态,都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如《汉画像石研究》中所言:“汉画像石包含了古代中国汉代社会的现实生活,包括服饰、头饰、生活用品、种植和工具等方面的细节,对古代中国汉代社会的生活状态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简约的审美。

汉画像石的线条简洁流畅,整体形象简约明快,因而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简约的审美不仅让人感受到画像的纯粹之美,更能够在简约中感受到古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

这种简约审美在当代看来也十分现代化,展现出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汉画像石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画像石中的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

汉代画像石中的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

汉代画像石中的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1. 引言1.1 介绍汉代画像石汉代画像石是指汉代时期所雕刻的石头,上面用雕刻、浮雕等形式刻画出各种形象。

汉代画像石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研究汉代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汉代画像石在描绘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神话传说等方面表现出色彩斑斓、形态多样的特点,反映了汉代社会的风貌和审美观念。

汉代画像石的出土数量相对较多,分布广泛,是研究汉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

通过对汉代画像石的研究,可以了解汉代人民的审美趣味、信仰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汉代画像石还反映了汉代人对自然、生活、宇宙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是了解汉代思想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1.2 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的概念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两种重要方式。

符号化思维是指通过符号来表示和传达概念、思想和感情的思维过程,符号可以是文字、图像、音乐等形式。

抽象化思维则是指将具体的事物抽象成一般概念或规律性的思维过程,通过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进行概括和提炼,从而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或原则。

在汉代画像石中,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对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的符号化表现,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政治权力等方面的内容;而在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抽象化处理,则展示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审美追求。

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在汉代画像石中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形式。

符号化思维强调对具体事物的象征性表达,而抽象化思维则注重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和表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通过对汉代画像石中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艺术和思想,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同时也可以拓展我们对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的认识,为未来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方法论基础。

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的结合不仅呈现了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也为我们解读和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是中国画史上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简单的艺术表现
为特色,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笔珍贵文化遗产。

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它的
线条方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汉画像石的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的线条主要表现为简单、朴素、明快、刚劲。

其线条来源于民间的毛笔写意
和武器器物上线条的简洁重心,以及希腊罗马艺术对线条表现的启示。

这些特点形成了其
独特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的线条非常简单,并不追求精致华丽的表现,而是力求纵横有度,形态鲜明,尤其注重写意和造型的表达。

这种线条风格赋予了其作品深厚的意境和神韵,使得其作品
无论是肖像、动物、植物还是装饰图案等,都能流淌出一种神秘、古老、高贵的气息。

汉画像石的线条朴素而明快,主要以撇、捺、提、按等笔法为主,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和表现力。

其中的撇、捺笔法所表现出的虚实之间及其相互关系,造成了图像再现的基本
方式。

提、按笔法则能体现出形体秀雅、峻刚雄浑等不同的表现情趣。

汉画像石的线条刚劲,主要通过勾勒出线条的粗细、深浅、长短等变化,表现出阴阳
的冲突和运用。

同时,单线性、笔势鲜明和线性协调性相辅相成,形成了其独特的刚柔相
济的表现方式。

总体而言,汉画像石的线条风格既具有东方美学的优美曲线美,又兼备了西方美学的
简单精练和几何结构性,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国古代画风愈加成熟的重要标志。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但创造了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时代,更在今天依然散发着魅力,
成为了中国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画像砖石农耕图像的造型特色

汉代画像砖石农耕图像的造型特色

汉代画像砖石农耕图像的造型特色汉代画像砖石农耕图像的造型特色汉代画像砖石是汉代的砖石刻画装饰艺术,主要用于墓葬建造与装饰的构件。

汉代画像砖石农耕图像的造型特色【1】提要我国是世界农业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包括汉代画像砖石在内的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艺术。

而对汉代画像砖石中农业图像的独特艺术价值至今尚无人专题论及。

汉代画像砖石中的远古先民农业生产与生活的鲜活图象其造型别具匠心,是我国传统艺术之瑰宝,蕴涵了独特而深刻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汉代画像砖石;农耕图像;以神写形;形式组合本文为天津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编号:07ZLZLZT01700-1)和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编号:TJYS08-009)“近代以来天津特色砖雕艺术文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汉代画像砖石是汉代的砖石刻画装饰艺术,主要用于墓葬建造与装饰的构件。

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直至东汉末年渐趋式微,风行四百余年。

汉代画像砖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农业生产是其作品反映的主要对象之一。

在我国山东、江苏、山西,陕北及内蒙的汉墓里,都发现了汉代画像砖石的农耕图像。

一、绵延不绝的农耕历史画卷在秦汉以来艺术实物遗存极少的情况下,汉代画像砖石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复杂多变的艺术手法、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展示了农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死观和宇宙观,以现实社会为蓝本,反映了汉代以来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汉代画像砖石中,所反映的现实农业题材几乎无所不有,汉代画像砖石的农耕图像收录了大量的农业题材。

据此,可以复原汉代的耕作技术、田间管理、积肥、粮食加工与贮藏等生产、生活画面。

从汉代画像砖石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农业繁荣强盛的情形。

汉初的休养生息使人民可以安定地从事发展农业的生产活动。

各地的牛耕画像的普遍出现,表明牛耕技术的推广,它不仅为犁耕提供了动力来源,也对提高汉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汉代农民已经开始使用一些轻便耐用的田器平整土地。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其中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展现出汉代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一种墓志文化产物,以石材为基本材料,雕刻上面人物、神鬼、马、龙、凤、花卉、飞禽兽等题材的图案。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物画像。

画像石顾名思义即是以雕刻人物形象为主的石刻艺术品。

汉画像石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线条简洁清晰汉画像石的线条非常简洁清晰,没有过多的繁复装饰和细节描绘。

画像石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态,线条流畅有力,形象生动。

这种简洁的艺术风格不仅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审美追求,也让观者在简单的线条中感受到了深刻的艺术魅力。

二、错落有致在画像石的布局上,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体现为错落有致。

人物形象的布局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构图的,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感,形成画面的美感和协调性。

通过这种错落有致的布局,汉画像石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既有层次感,又不失简约大气的特点。

三、形象生动尽管汉画像石的线条简单,但是在形象的刻画上却生动而传神。

通过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躯体、面部、衣饰等细节,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受。

在这种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下,人物形象往往更具有张力和美感,展现出了古代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和深刻理解。

四、节奏韵律在汉画像石的线条艺术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节奏韵律之美。

线条的简洁和流畅,使得画面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美感和韵律感。

观者在观赏画像石时不禁会被这种韵律所吸引,从而产生愉悦的艺术享受。

汉画像石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文化意蕴。

这种简约的艺术表现风格,反映了古代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和创作理念。

在当代,汉画像石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仍然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唐河县电厂出土的 汉画像石墓 原南阳县赵寨砖瓦厂汉 画像石墓 唐河汉郁平大伊冯君孺 人画象 ( 像) 石墓 南阳 省 唐河县针织厂二号汉画 像石墓 禹县东十里村东汉画像 石墓 南阳县辛店乡熊营汉代 画像石墓 河南南乐宋耿洛一号汉 画像石墓 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 石墓
省份 郑州 主要出土地区 密县后士郭汉画像石 % 、 ! 号墓 南阳杨官寺汉代画像石 墓 出土时间 %#$3 年 墓葬时间 ( 约) 残留的色彩痕迹 资料出处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 密县后士郭汉画像 %#76 年 石墓发 掘 报 告》 , 《 华夏考古》 ,
献帝初 平 元 年 ( 公 元 % 号墓: 朱色、 黑 色、 红地绿 %#" 年) 色; ! 号墓: 红色
( # " 色” 。
德县延家岔东汉画像石墓, 画像石图像中有 “ 红绿色斑点” 、 “ 墨线勾绘” 、 “ 朱红色” 、 “ 壁涂绿彩, 上加若干点白彩谷纹, 联
$ # 带染红色。阴地阳纹, 红绿相映” 等色彩痕迹 " ; ( 图 /) /024
年春发现的陕西神木柳巷村汉画像石墓, 前室画像 “ 圆面涂染
$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 年 第 $ 期 总第 %%% 期 &’()*+) ,-&../, 0( 1*2,
文章编号: %""3 4 #%"5 ( !""# ) "$ 4 "%$# 4 "6
汉代画像石彩绘的造型特点与文化内涵
郑立君
( 杭州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 )
一、 汉代画像石彩绘的出土情况
目前, 就作者掌握的考古发掘材料看, 从 !" 世纪 9" 年代 至今的几十年间, 有关文物考古部门先后在河南、 陕西、 山东、 山西、 江苏、 重庆等不少地区发掘了多座或多或少地残存彩绘 痕迹的汉代画像石墓。其中, 河南、 陕西两省的南阳和陕北地
!""% 年 %! 月河南南阳市宛城区陈棚村发掘出一座汉代画像 石墓, 墓室内装饰有各种彩色画像 3$ 幅, 分别位于门楣、 门 槛、 前室梁柱、 后室门柱正面, 门扉正、 背面, 前室门柱和过梁 的正、 侧面。画像的画面均保存完好, 十分珍贵。 陕西省的绥德、 神木大保当等是该省发现彩绘画像石墓
’ # " 土时朱色斑斓鲜艳” 。
图 /! 南阳市宛城区陈棚村彩绘画像石 尤其是 /006 年发掘的陕西神木大保当第 // 号、 第 45 号 汉代画像石墓中残留色彩最多, 在所有出土彩绘汉代画像石 中也是最精彩的。此详述之, 以便下文论述。 ( 图 4) // 号墓 墓门右门柱 “ 上半部凿刻一双层楼阁。红褐色线条勾勒出长 方形基台, 上设三个立柱, 前两立柱间是两扇粉红色的门扉, 门微启, 门扉上分别以墨线绘朱雀” 。 “ 门楣、 门框、 门限以墨 线勾绘。门右侧墙上墨色勾绘井字图案, 似为窗牖” 。屋檐下 右侧仙子 “ 似人似神, 脸涂红彩, ” , “ 全身轮廓以墨线勾勒。屋 顶呈覆斗状, 墨绘斜纹象征瓦缝, 左右相对各立一凤, 喙及腿 涂红彩, 身以墨线勾勒” 。第二层顶 “ 以墨线绘瓦缝、 瓦当。檐 左右各有一凤, 相对而立, 全身以墨彩涂绘” , 楼板四周的栏杆 “ 均涂褐彩。楹柱之后横楣上挂红彩帷幔” 。 “ 楼内对坐两人, 其中一人头戴红色圆帽, 身着红色长袍, 五官用墨线勾勒, 唇 涂红彩” 。另外一人 “ 身着红领绿色长袍, 脚穿红鞋” 。中下部 人物头上 “ 羽毛墨色” , “ 冠红色” , “ 方脸, 面涂粉彩, 五官以墨 线勾绘, 红唇” , “ 身着红色宽袖衣” , “ 胸前以墨彩勾绘日轮, 中间涂红彩, 红彩中央用墨绘三足乌。下身着鸟羽裙, 其中有 红、 墨彩绘成的椭圆形羽毛” 。其左有升龙, “ 龙身以红、 墨彩 相间绘鳞甲” 。组下端一走龙, “ 身涂墨彩, 唇、 翼涂红色, 身上 以红彩绘鳞甲。画面右边框涂红彩” 。左门柱上残存的神人 “ 五官以墨线勾绘, 红唇, 粉面” , “ 上身着袖衣, 内有右衽白色 内衣” 。 “ 胸前墨 绘 月 轮, 中 以 白 彩 绘 蟾 蜍” 。 “ 其后绘一立 虎, 红唇, 白色, 以墨线绘斑纹” 。 “ 画面右框涂红彩” 。 45 号墓的墓门门楣上雕刻的狩猎图像中, “ 马身均涂褐红 图 4! 南阳市宛城区陈棚村彩绘画像石 除河南、 陕西两省外, 山东地区主要有: 沂南汉画像石墓 的后墓藻井施彩绘; 淄博市张庄汉画像石墓的墓门门楣正面 的人物、 动物等 “ 涂朱彩” ; 金乡鱼山汉画像石墓 74 在图案、
7 7 摘7 要: 彩绘即敷色是汉代画像石工艺设计的最后一道工序。目前在河南、 陕西等省的 不同地区出土的不少汉代画像石上零星地残留有红、 黑、 黄、 绿、 白等彩绘痕迹。彩绘画像石 大多被设计在墓室的墓门、 门扉、 门槛、 横梁、 立柱等处。在汉代画像石上进行彩绘, 不是单 一的为了装饰画像石、 美化墓室建筑, 而是有着辟邪、 沟通神灵、 象征吉祥、 喜庆等功能。汉 代画像石的彩绘色相、 颜料配置等与同时期的墓室壁画、 彩绘陶俑、 彩绘铜镜等上的色相、 颜 料的成分构成等是非常相似的。汉代画像石的彩绘对后世民间美术色彩是有影响的。 7 7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 彩绘; 造型特点; 艺术思想; 文化内涵 7 7 中图分类号: 8!"!7 7 7 7 7 7 7 7 7 7 文献标识码: 1
!Leabharlann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浙江省 !"": 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研课题 “ 汉画研究中心 ( 筹) ” ( 项目编号: ":8)&&""3;<) 阶段性成果之一。
7 作者简介: 郑立君 ( %#$: 4 7 ) , 男, 汉, 安徽阜阳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学 ( 设计艺术学) 博士,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 师。研究方向: 设计艺术学, 艺术学。
上, 有朱红色、 黑色、 黄色、 紫红色 # ; %#:3 年南阳唐河县电厂 出土的汉画像石墓门楣、 门扉上有彩绘痕迹 $ ; %#:$ 年原南阳 县赵寨砖瓦厂汉画像石墓 “ 门扉和门柱上画像皆有彩绘痕
% 迹” ; %#:6 年出土于唐河汉郁平大伊冯君孺人画象 ( 像) 石墓
出土的三十五幅画像石, “ 大都经过朱彩描绘” & ; %#63 年唐 河县针织厂 二 号 汉 画 像 石 墓 中 “ 逐 疫 升 仙 图” , “画面皆朱
’ 涂” ; %#65 年 3 月发现的禹县东十里村东汉画像石墓, “ 仅在
墓门的门楣和门额上装饰两块画像石” , “ 用朱色在画像主 题— — —动物身上勾勒数道 ( ; %#66 年秋天发现的、 %#6# 年 5 月 清理的南阳县辛店乡熊营汉代画像石墓, “ 共出土 5" 幅 画
) 像” , “ 多幅画面都发现有朱红色, 画像石也有彩绘痕迹” ;
第! 期 《 河南南阳杨 红色、 墨 画、 两 个 相 套 的 黑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 , 《 考古学 白环、 相 套 的 黑 白 双 环、 红 官寺汉 画 像 石 墓 发 掘 报 告 》 色 报》 , %#$3 年第 % 期
%#$! 年
东汉早期或中期
南阳石桥汉画像石墓
%#6! 年
东汉早期
黄色、 墨 色、 黑 带、 紫 红 色、 南阳市博物馆 《 河南南阳石桥汉画像石 黑线、 朱色、 粉红色、 朱色 墓》 , 《 考古与文物》 , %#7! 年第 % 期
左门扉 “图 吏, 头戴黑色介帻” 、 “ 左手持红色盾牌” 。4 号石, 案被红色边框分成内外两部分” 。%7 号石, 前室东壁门道隔柱
% " “ 四周边框及部分纹饰涂红彩” 等! 。其他如江苏徐州青山白
4 月在山西省离石发现的东汉画像石墓 44 号墓中的第 5 石
$ " “ 画面中点缀朱色圈点” 等! ; %##6 年 4 月发现的山西离石石
" 色” ; %#:! 年发掘的南阳石桥汉画像石墓南门楣正面画像石
代画像石有不少是墓室被盗后发现的或从民间征集收藏的, 加上在石头表面上加彩不像帛画、 壁画那样较容易黏附, 长期 在墓室中受水和微生物的侵蚀等, 因此, 其上的色彩只在为数 不多的出土画像石上零星残存, 这对深入研究汉代画像石及 其彩绘是有一定影响的。但从这些零星残存的色相和参考同 时期的墓室壁画、 陶俑、 彩绘铜镜等上的彩绘情况, 仍然能窥 探出汉代画像石的彩绘色相和色彩的原料配置等情况。本文 就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残存的色彩, 并参考同时期的墓 室壁画、 陶俑、 彩绘铜镜等颜料的配置等, 论述其彩绘的特点 与思想。
% # " ; /003 年 3 月发现的绥德县四 朱色, 鸟形空出只点朱色眼”
十里铺画像石墓, 画像刚出土时 “ 朱雀羽、 龙、 虎、 虎口、 人物衣 服留朱红” ; /025 年绥德黄家塔出土的 6 号墓、 2 号墓、 0号
& # "
墓和 // 号墓墓门等处残留有 “ 朱红、 粉白、 墨绘” 等色彩, “出
郑立君! 汉代画像石彩绘的造型特点与文化内涵 "#$%&’% ()"**+( ,$ -&.( 最多的地区。主要有: /012 年至 /031 年在陕西省子洲县淮宁 湾乡后村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墓, “ 在楼阁的台基上曾涂粉白底 色, 用墨线画有栅栏杆” ; /034 年发现、 /031 年发掘清理的绥
!
$ !"#
色, 络头, 缰、 衔等以墨线勾绘” 。骑马者 “ 着红色戎装。前两 骑手帻为黑色, 后一骑手帻为红色” 。马前的奔鹿 “ 以墨线勾 绘, 身上有黑色斑纹, 鹿身以红彩表示流血” 。第一骑右上猎 鹰 “ 羽毛以墨线勾绘” 。第三骑之后的老虎 “ 虎口涂红色, 身躯 及长尾以墨线勾斑纹, 虎肩胛处有竖条红彩” 。 “ 左端刻月轮, 中以黑彩绘玉兔捣药图, 玉兔身上有白彩点” 。 “ 右端刻日轮, 边缘以墨彩勾绘, 中涂褐红彩, 日轮中以墨彩绘面右而飞的金 乌” 。下栏为车马出行图, “ 马涂褐红色, 外轮廓及饰具以墨线 勾绘, 四蹄涂 黑 彩, 鞍 为 石 原 色” 。骑 手 “ 着 黑 襦 衣” 。轺 车 “ 车身及辐以黑色涂绘” 。軿车车窗 “ 内挂粉色窗帘。车厢及 辐涂黑色” 。左门柱左为卷草纹, “ 边缘、 筋骨均用墨线勾勒, 叶面涂红彩” 。左门柱为说唱图, 右侧一人 “ 着黑色长袍” 。舞 蹈图中右侧一人 “ 着长袖浅色衣, 下穿红彩长裙” 。其后一人 “身着红衣和浅色长裙” 。下图为长袖舞蹈图, 右侧一人 “ 身着 宽袖红衣, 下穿浅色长裙” 。舞蹈图下雕刻有车, “ 马直立, 身 涂褐红色, 马具、 缰绳等以墨线勾绘。车前坐驭者, 手持鞭, 鞭 以墨线描绘。车棚拱形, 筋骨描黑色。箱、 轮、 辐等亦以黑色 描绘” 。左门扉雕刻朱雀, “ 身涂红彩, 以黑彩描羽毛, 翅上以 红、 黑彩描细部。其四周环绕五只或飞或站立的凤鸟, 凤身均 涂红彩, 以黑彩涂描羽毛” 。铺首 “ 眉及鼻用墨线勾绘, 耳及角 上绘红彩三角形圈, 圈心点黑彩, 眼珠点墨” , “ 须 涂 黑 彩” 。 “ 鹿眼 眶 涂 黑, 身 上 有 黑 彩 描 绘 的 斑 纹” 。獬 豸 “全身涂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