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分册历史第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一、第二分册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物超所值)

高中历史第一、第二分册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物超所值)

高中历史第一、第二分册知识点复习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复习第一分册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

东与伊朗高原、西与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邻波斯湾。

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2、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

名称由来: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发明时间:公元前3100年前,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历史地位: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汉穆拉比法典》: 汉穆拉比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1)是为了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 2)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3)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

作用:1)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2)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

历史价值:1)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用楔形文字保存下来。

2)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1、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形成狭长的尼罗河下游河谷地带,其北端为低平的尼罗河三角洲。

2、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宗教权: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

法律权: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

经济权: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

军事权:控制着全国的军队。

2024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2024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2024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2024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高三历史作为文科生的一门重要学科,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下面是一个参考的2024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复习准备阶段(3周)在这个阶段,你需要回顾整个高二和高三上学期学习的历史知识,了解自己的基本掌握情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强化。

首先,整理历史笔记,将知识点和重点整理成大纲形式,形成清晰的概念和框架;其次,记忆基础知识,复习历史教材内容,并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进行历史常识和考点的归纳总结,做一些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练习。

二、知识系统复习阶段(10周)在这个阶段,你要对历史的各个模块进行系统的复习。

可以根据历史教材的内容划分,将历史分为古代史、近代史以及现代史三个部分,分别进行复习。

每个部分的复习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概念与知识点的复习:对每个模块的重点概念和知识点进行复习,弄清楚含义和相互关系,记忆并理解。

2. 时代背景的复习:了解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等,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3. 事件和人物的复习:重点回顾和复习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作用。

4. 考点、题型和技巧的复习:针对历史考试的特点,系统复习历次高考中的重点考点和题型,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三、模拟考试训练阶段(3周)在这个阶段,你要模拟高考的考试环境进行专项训练。

可以通过刷历年高考真题、模拟题或者专题试卷来进行模拟考试,并按照考试要求完成答题过程。

通过模拟考试,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增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四、查缺补漏阶段(2周)在这个阶段,你要对自己在模拟考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查缺补漏,找出知识薄弱点。

可以根据模拟考试的试题和自己的错题,重新复习和强化相关知识点,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好知识的巩固工作。

上海新教材历史第二分册复习资料

上海新教材历史第二分册复习资料

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

2.商鞅变法是秦国由弱变强、后来居上,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时间:前221年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4.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为了控制大一统局面,秦开创了中央集权体制。

具体措施为:①定皇帝名号,确立皇权至高无上②中央设立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地方建立郡县制④中央、地方各级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一切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以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修建直道、驰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移民实边修建长城已抵御匈奴的侵扰;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

秦的统一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秦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其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则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1.秦的暴政秦短命而亡的原因:秦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赋役沉重、刑法残酷)已远超社会承受限度,是秦亡主要原因;秦统治者沿用打天下的经验治理天下,不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秦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撤,一味重功利、恃酷法,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民怨沸腾;秦统治集团内讧、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加速秦朝灭亡。

2.第一次农民起义的时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3.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3年,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1.汉承秦制:汉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继承秦制但政令宽疏。

汉高祖刘邦错误以为秦乃孤立而亡,故分封同姓诸侯,形成郡国并行局面。

但随着封国实力的增强,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终致“吴楚七国之乱”。

2.布衣将相之局:西周的世卿世禄制度,到战国时受到很大打击。

各国的政治改革,都将废除世卿世禄列为主要内容,并代之以军功受爵和由国君任命官吏。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2)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把握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

(3)熟悉世界史的基本框架,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争霸。

(3)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4)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6)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7)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8)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9)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辛亥革命。

(6)五四运动。

(7)抗日战争。

(8)解放战争。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

3.世界史(1)古希腊罗马文明。

(2)中世纪欧洲。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4)近现代西方文明。

(5)近现代东方文明。

(6)两次世界大战。

(7)冷战时期。

(8)全球化时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以讲解为主,系统地传授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讲解中国古代史(1)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方法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方法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方法高中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也是高中文科必修科目之一。

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历史并不是一个容易掌握的科目。

不仅需要记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需要了解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在高中学习历史时,一轮复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的方法。

一、制定学习计划在一轮复习历史之前,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需要分析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制定一个能够完成的合理的学习计划。

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历史的时间范围和重点内容,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整理笔记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需要进行书写笔记,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在学习中,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记忆,如画思维导图、制作笔记、记录音频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印象和记忆。

三、画时间轴图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很多学生都会感到头疼,特别是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制作一个时间轴就很有必要了,这将帮助我们了解每个历史事件之间的时间顺序和关系。

四、战争纪录法战争纪录法是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的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

它要求我们从每个战争开始时开始记录,记录涉及到该战争的各种事件和人物,记录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影响。

五、理解历史现象的根本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只知道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简单事实,还需要理解历史现象的根本问题。

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来阅读历史材料,特别是读那些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刻解析的书籍和论文,将自己的阅读思路拓宽,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六、了解历史文化了解历史文化是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们需要阅读历史文化的相关书籍,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了解历史文化,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更好地领悟历史的意义。

总之,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不少。

我们需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不断完善自己的办法和技巧。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锤炼,才能真正掌握高中历史这门学科,为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计划和策略介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计划和策略介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计划和策略介绍【导语】第一轮复习主要是进行全面复习,是对于高一高二的知识点的总结,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高三历史的复习计划和策略的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计划和策略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是综合性的复习,需要大家把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点通通整合在一起,这时制定一个公道的计划,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实际学习情形具体定,具体到每周每天。

复习计划可行性要强,不能一有事情就耽误了。

可以计划几本历史书一轮复习几遍,多久看完一遍书,配合多少习题做,做题做到什么程度。

高三历史要提高多少分,每个题型做多少真题等等。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要脚踏实地,不会的知识点一定要弄懂了。

历史复习最基本的线索一是时间,二是事件,可以抓住这两条主线延伸,把知识联系到一起,整理成网络图。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策略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要讲求一定的策略,不能盲目背书、做题,也要定期检测一下自己哪些知识点学会了,哪些知识还存在盲点。

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必须搞定了,这是最基本的。

历史复习要有框架和条理性,有了思维导图复习起来就会轻松的多,而且记忆成效也会更好一些。

历史考点很关键,有很多时候题目变了考点不变,所以以不变应万变是历史应试宝典。

历史第一轮复习要学会理清出题人常常设的一些陷阱,这样在以后做题中就可以尽量躲开。

常见的主要有产生在同一历史年代的不同事件,类似概念,引用古文等等,题做多了就会有体会了。

高三历史的重点复习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1、历代赋税制特点、演变原因及作用2、水利建设及作用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二、中国近代现代史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绩及体会教训。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二分册完整版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二分册完整版
校训: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苏步青
历史第二分册资料第六版 2015.1
写在最前:本资料原始版本来自于互联网,经大幅度增加修改内容和深度优化排版后发布于互联网,版权 归修改作者所有,不推荐再次修改电子版本(将严重影响排版)。由于本资料最初编写目的仅 为让修改作者更好地复习历史学科,结合上课笔记编成,故本资料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同学的复 习计划,敬请原谅。2015 年 1 月起本资料的所有权利转交给第二修改作者黄珍妮。
【A】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辅政七年,政绩斐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制定礼乐制度。 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
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 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周公又创作舞乐, 史诗与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①秦的暴政,役重、税重、法酷。
②用打天下的经验治理天下并不适应社会的需要(缺乏统治经验)。
③沿用旧政,如戍边问题。
④统治集团争权夺利(内斗)。
⑤六国臣民对秦朝的分离倾向(刘邦、项羽)。
⑥陈胜、吴广起义。
第4页共9页
校训: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苏步青
历史第二分册资料第六版 2015.1
第七课 秦末农民起义
第1页共9页
校训: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苏步青
历史第二分册资料第六版 2015.1
第三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商汤 BC1600 建立—纣王商桀 BC1046 年灭亡。
内外服制:
【B】信史:
商朝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
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备课是教师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封建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全套)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

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历史第二分册复习

历史第二分册复习

从传世文献和考古看夏朝国家、 从传世文献和考古看夏朝国家、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 儒家典籍《礼记 礼运 礼运》 大同之世” 夏朝建立之后是“ “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是“小康之 说明公有转化为私有。 世”,说明公有转化为私有。 “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 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 禹荐益 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 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 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 实令启自取之。 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 ——《史记·燕召公世家》 《史记 燕召公世家 燕召公世家》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建立
天下为公
“大同之世” 大同之世” 大同之世
天下为家
“小康之世” 小康之世” 小康之世
夏朝和其具备的国家的基本特征 •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夏建立之前的王位继承方式是禅让制,夏 夏建立之前的王位继承方式是禅让制, 禅让制 之后是世袭制 夏建立之前是“天下为公” 世袭制。 之后是世袭制。夏建立之前是“天下为公” 的社会,夏建立之后是“天下为家” 的社会,夏建立之后是“天下为家”的社 会。 • 夏朝已设官分职,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 夏朝已设官分职 有一定数量的军队 设官分职, 军队, 监狱,制定刑法镇压反抗者。 刑法镇压反抗者 监狱,制定刑法镇压反抗者。
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二重证据法
•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 吾辈生于今日 纸上之材料 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由此种新材料, 地下之新材料。 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新材料,我辈 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 补正纸上之材料 证明古书之 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 某部分全为实录, 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驯之言亦不无 表示一面之事实。 二重证据法, 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 日始得行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 日始得行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 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 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 肯定,可以断言矣。 肯定,可以断言矣。” • ——王国维:《古史新证 总论》 王国维: 古史新证·总论 总论》 王国维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
3、下列纺织业发展旳情形与朝代相应正确旳是 ①设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旳专职官员——商代 ②衣长128厘米,袖 长190厘米,重量49克旳素纱襌衣——西汉 ③棉花种植和棉纺织 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域——宋代 ④纺织业发达旳地域出现了具有一 定规模旳自由劳动力市场——明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白瓷凤首瓶 (唐)
接着他来到汉代,发觉汉朝经济比较发展,纺织作 坊也比较多,即有官营旳,也有私营旳。后来他参观了 一家私营作坊,惊奇地发觉那里纺织出了一件精美绝伦 旳禅衣,那禅衣晶莹剔透,华美轻巧,重仅49克,真是爱 不释手。
之后他又来到了宋代,走在大街上,他发觉那时市 场上到处都销售棉衣,老百姓们也个个都穿起棉衣,棉 衣成为最常见衣服。他自己也买了一件宋朝棉衣继续悠 然地走着……
三、影响
1、家庭手工业和“男耕女织”这种个体农业 紧密结合,构成了自给自足旳封建经济旳基础。
2、丰富了人们旳生活,推动了商品经济旳发展 和资本主义萌芽旳出现。
3、产品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丰富 了世界人们旳生活,推动了世界经济旳发展。
安泰是个虚拟人物,他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新石器 时代,他发觉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靠种桑养蚕为生。
一)、织女旳劳绩
——纺织业旳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 原始纺织业出现 (麻、葛、蚕丝)
商代 汉朝
(“妇功”, 蚕桑生产发展,纺织业地位提升
“六职”之一) 技艺高超、远销地中海 (“丝国”)
唐朝
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工细
宋朝 明朝
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域 棉纺织业普遍,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自由劳动力
市场)
试题演练
1.中国旳养蚕织绸技术,从考古发掘看,至迟不晚于 A.七、八千年前 B.原始社会晚期、夏朝建立前后 C.商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总复习期末复习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总复习期末复习

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种场景反
映了原始先民怎样的生产、生活状况?(A )
A.农耕定居
B.游牧迁徙
C.航海贸易
D.渔猎采集
3.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是( A )
A.南稻北粟
B.稻粟并种
C.种稻为主
D.种粟为主
4.右图是姜寨遗址的复原图,呈现的
是一个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
当时人们日常主要种植和分享的粮食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父权制取代母权制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君主制取代民主制
5.按照儒家典籍《礼记·礼运》的记载,我国进入
“小康之世”是在(A )
A.夏朝建立之后 B.商朝建立之后 C.西周建立之后 D.东周建立之后
6.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
论,其主要原因是( D)
A.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B.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 C.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D.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
子义以,为货纪力。为”己。《大礼人记世》及所以述为的礼现,象城开郭始沟于池我以国为的固,C礼
A.原始人时期
B.氏族公社时期
C.夏朝时期
D.商周时期
6.根据文献记载,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
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这说明( C)
A.夏朝经常遭受外敌入侵 B.夏朝的社会治安不好 C.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D.夏朝时期反抗者众多
其标志是( )A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2.“当人类作出划时代的新发现—不仅靠采集食物,
而且通过栽培植物也可以养活自己时,一个崭新的世
界展现在人类面前”。这个“新发现”距今已有C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轮复习资料上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轮复习资料上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生产力发展——借用铁犁、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日益完善。

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5)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全面认识小农经济(1)条件(原因):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小农经济出现的前提。

②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与。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的经济基础。

(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交换少,具有封闭性。

③注重精耕细作,但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具有落后性。

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④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易受天灾、战乱、苛政、土地兼并的影响。

(4)评价:A、积极性: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③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小农经济既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又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B、局限性: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分册复习(高二)

第二分册复习(高二)

春秋战国) 二、转型时代(东周——春秋战国)和帝国初建(秦帝国的崛起) 转型时代(东周 春秋战国 和帝国初建(秦帝国的崛起)
核心:社会转型(从西周封邦建国到秦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核心:社会转型(从西周封邦建国到秦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重点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经济领域—生产力变革; 重点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经济领域 生产力变革; 生产力变革 政治领域—各国变法(商鞅变法); 政治领域 各国变法(商鞅变法); 各国变法 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思想领域 百家争鸣 大一统帝国诞生:秦统一及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确立 大一统帝国诞生:秦统一及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确立
三、大一统帝国的重建(两汉治道再思)与再次分裂(南北朝的分合)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两汉治道再思)与再次分裂(南北朝的分合)
核心:大一统帝国从汉朝的重建、 核心:大一统帝国从汉朝的重建、巩固走向分裂及民族融合 重点:政治上 重点:政治上——①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重建和巩固(西汉从无为到有为, ①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重建和巩固(西汉从无为到有为, 从弱到强) 从弱到强)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分裂根源及朝代变迁)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分裂根源及朝代变迁) 经济上——南方经济开发(三国开发、东晋南朝发展) 南方经济开发(三国开发、东晋南朝发展) 经济上 南方经济开发 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关系上 民族融合 分裂中孕育 统一因素
四、帝国的鼎盛(隋唐时期) 帝国的鼎盛(隋唐时期)
核心: 核心:大一统帝国在再建与创制中走向鼎盛
重点: 隋唐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重点: ①隋唐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②两大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两大盛世(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③唐朝对外交流:丝绸之路全盛与唐(东亚)文化圈 唐朝对外交流:丝绸之路全盛与唐(东亚)

高一历史第二分册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第二分册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第二分册复习提纲第 1 课中华文明的摇篮一、原始农耕:1、概况: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起源地之一(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2、农业起源意义:A、不再单纯依靠采集、渔猎,学会了栽培鼓舞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为人民提供了可持续食物来源,标志着经济性生产活动的产生。

B、加快了人口增长。

C、从游牧转向定居生活,形成最初农耕聚落(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

D、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E、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中华文明的起源:1、神话传说:A 、产生原因: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人对自然认识有限,往往借助想象去解释周围的自然和生活现象,于是产生了神话。

传说是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

B、意义:是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大体反映先民生活的几个阶段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包含真实的历史信息,具一定史料价值一、考古挖掘:时间:距今5 0 0 0〜4 0 0 0年前内容:古城、祭坛遗址墓地和随葬品差异明显精制玉器意义:初步理清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具体情境。

表明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 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文献中的夏文化1、夏朝建立的背景:夏建立前是大同之世,“公天下”禹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2、夏朝的建立:启杀伯益,夺取政权,建立夏(公元前2070年)3、夏朝建立的影响: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小康之世,“家天下”局面夏朝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二、考古中的夏文化1、背景:寻找夏朝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其中发掘于中原地区的一些考古遗址引人注目。

2、典型: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A、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说明二里头的社会分化已明显。

B 、发掘出石制和骨制的生产工具,说明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C、饲养家畜D、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和玉器大多为礼器和祭器,说明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CW
评价秦的中央集权体制:
有效地实现了对地方地控制,首次完成了 国家的大一统。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过度专制集权容易激化阶级矛盾。
LCW
LCW
(二)、文化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罢
黜其他学派
2、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皇帝
门下省(审核) 吏 户
尚书省(执行) 礼 兵 刑 工
1、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作用:
2、理论上皇权受到一定限制,减 少决策失误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 )
“存百姓”思想和宽政安民的措施 措 施 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居安思危、虚心纳谏 开明的民族政策 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
对皇权 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皇权
四、清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设置内阁
清初: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时代: 设立南书房 雍正时代:设立军机处,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军机处特点: 简、秘、速、听话
军机处:
清朝从海禁到闭关
1、清初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表 现
2、康熙中期重开海外贸易 3、康熙晚期,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 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只开广州一地 通商,并进行严格的限制。
礼、 仁、仁者爱人、 在世不得志;还 克己复礼 以后逐渐成为正 统;对中国文化 仁政、民贵君轻 影响深远
荀子
法家
战国
熔礼、法于一炉
肯定社会变革;提倡 积极:适应时代需 法治;君主集权制; 要,受到统治者欢 迎;促成统一完成。 重视功利、奖励耕战、 消极:专制独裁、 富国强兵 严刑峻法,容易激
化矛盾。 否定现世;无为而治; 幻想回到小国寡民、朴 素辨证法思想
一、文官体制:
1、宋朝改革制度的原因 藩镇拥兵自重、禁军谋权篡位
2、解决办法: 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
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三衙和枢密院分权
内重外轻的方针 设中央禁军 更戍法
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提拔文官担任要职
3、宋初政策评述: 有效消除了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 造成“三冗”和“积贫积弱”的局面
阶级关系的变化:
旧贵族衰落,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权力下移。
各国政策的变化: 各国竞相改革,变法图强
社会形态的变化
封邦建国体制向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转变
LCW
4、各诸侯国加速进行改革: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国家 秦国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 改革 打击旧贵族 启用贤能
改革
内容
奖励耕战
LCW
铁耙
对西方势力的戒备心理
原因:
统治者自大保守的心态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LCW
韩非、 战国 李斯
道家
老子
春秋
有利于缓解各种 社会矛盾;对中 国哲学影响深远
政治上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 决。 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小结:秦始皇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
3、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县下设立乡、里等组织。
经济上 1、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 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2、焚书坑儒。 疆域上 1、建造驰道与直道,保证政令畅通。 2、修长城,抵御匈奴。 3、开边移民,充实边地。
大铁铧和装有鐴土的铁铧
LCW
商 鞅
打击旧贵族,提拔贤能之士,实行 耕战并重的政策
LCW
二、百家争鸣:
社会的动荡、变革与转型时期 背景: 士阶层地崛起 影响: 中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 儒家、法家、道家
代表派别:
LCW
二、百家争鸣
主要 学派
儒 家
代表 人物
孔子 孟子
时间 主要思想
春秋 战国
影响
四、考古发现和后世文献记载的对比印证
文献中的夏
时 间 空 间 王 朝 特 征
考古中的夏(二里头遗 址)
BC2070 ——BC1600 年 河南偃师二里头 宫殿式建筑与民居 青铜器和玉器主要为礼器 生产工具、农业、 畜牧业、手工业等情况
约四百多年 豫西、晋西南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设立官制、制定刑法, 设立军队、监狱
明朝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1. 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属皇帝 2. 内阁制度的确立
3. 改革行省,权分三司
4. 设立“厂卫”的特务机构,皇权走向极 端
5. 严厉地整顿吏治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相同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宰相制
内阁制
地位
不 同 职权
西伯利亚
鄂 霍 次 克 海
新疆
西藏、云南
空前辽阔
南海
岭北行省
辽 阳 行 省
陕 西 行 省
新疆
宣政院辖地
甘肃行省
中 书大都 省
河南江北行省
四川行省
云南行省
湖 广 行 省
江 江 浙 西 行 行 省

琉 球 澎湖巡检司
澎湖
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元朝创设行省制度
除了大都附近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由行省管理
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并一直沿用 西藏设特别行政区,有宣政院管理 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
3、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 培养的主要内容
4、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的主 意识。
LCW
北魏冯太后前期的改革:
三长制 俸禄制 均田制
孝文帝后期的改革:
迁都 改革官制律令
改革风俗习惯,包括语言、服饰、婚 俗、姓氏等 尊孔,以礼治国
LCW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草拟)
创立与隋朝、完善与唐朝
生 产 状 况
二里头遗址 LCW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LCW
二里头文化遗物,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 玉戈是夏朝典礼上的 仪仗器。
玉戈
LCW
二里头出土玉器
镶嵌十字纹方钺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 LCW
二里头文化铜爵
4、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革
生产力的变革: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井田制瓦解,土地买卖的禁令被打破 土地制度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