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小农场在学校科学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校园小农场在学校科学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小农场在学校科学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 词: 校 园小农场 ; 课 堂教学和劳动实践; 植物栽培 ; 科 学素养
2 0 0 2年 , 中共 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 国教育工作会议 提出“ 调
四、 校 园 小 农 场促 进 “ 课 堂教 学和 劳 动 实践 ” 相结合的课程 目
整 和改革课程体 系 、 结构 、 内容 , 建立新 的基 础教育课程体 系 , 试 标 的 确 立 行 国家课程 、 地方课程 与学校课程 。 ” 校本课程是课程体系中的一 校园小农场为油菜栽培提供 了实践基地 , 进一步确立了科学
它被 称 之 为 “ 校园农场” 。 二、 校 园 小 农 场 促 进 科 学校 本 课 程 的 提 出
3 启 迪科 学意识 , 培养探究 能力 , 蔬菜生长过 程中的变化 和 奥秘会极 大地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 让学生在 观察 、 实践 和交流中启迪科学精神 , 学会思考 , 并初步开始探究 ; 4 . 促进综 合发展 , 在种植 实践和综合拓 展中 , 让 学生综合 运 用各学科 知识 , 开展研究性 学习, 提升对知识 的综合运用能力 , 发 展综合素质 ; 5 . 推进合作学习 , 种植实践 和综合拓展 中, 学生分工合作 , 互 帮互助 , 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 的意识和能力。
《 油菜栽培》 校本课程 以蔬菜种植 为主题 , 包 括课 堂教学 、 种
植实践和综合 拓展 活动三个模块 , 课程主要 内容包括认识蔬菜和 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 、 蔬菜的种子和播种 、 蔬菜 的定植 与管理 、 蔬 菜的收获 、 蔬菜栽培制度和二十四节气 、 蔬 菜的分类 、 蔬菜的营养 与保健 、 现代蔬菜栽培技术等。结合课程 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和种

校 本 课 程 的 涵 义
具体课程 目标如下 : 校本课程是指学 校在保证 国家 和地 方课 程 的实施 和基本 质 识和能力的双 丰收 ,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论文:浅谈 “快乐农场”在科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论文:浅谈 “快乐农场”在科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浅谈 “快乐农场”在科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内容摘要】“快乐农场”小基地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

在“快乐农场”里有动物饲养、花卉培植、蔬菜种植等。

这本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如果将这个也作为科学实践的载体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快乐农场”里,自己动手,探究体验科学实践的魅力;体会获取科学信息,创造科学价值,满园丰收,“丰衣足食”的成就感。

【关键词】 快乐农场 材料 探究一、“快乐农场”——科学老师教学材料的另一个“储备室”1.教学材料准备难、烦、繁实施新课程以来,经常听到科学同行老师普遍反映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实验材料的准备难。

确实,上科学的每堂几乎都要用到实验材料。

有些实验材料如,马铃薯、凤仙花、油菜花等在实验室里是储存不起来的。

想要让学生有深切的体会,我们老师必须去外面找,去准备,而且去找了也不一样能找得到。

曾听过一位老师说,她为了上《油菜花开了》这课,准备材料时真的是费劲周折。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观察到真正的油菜花,她是几经打听后,跑到隔壁县的一个郊区才采集到的。

可见,科学材料的准备真是难、烦琐。

2.“快乐农场”为老师解忧“快乐农场”可以种各种东西也可以养很多东西。

它不仅是孩子们实践劳动的场所,也是科学探究的小阵地,更是老师挖掘科学材料的地方。

在“快乐农场”里可以种土豆,让学生观察发芽的土豆及土豆的生长周期;可以种玉米,让学生观察玉米种子;可以让学生养鸡,观察研究小动物的生长情况;可以在“快乐农场”里研究土壤、研究生态环境等等,生命世界这块知识的大多课程土壤等可以在这里提取素材。

科学“快乐农场”将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特殊的材料储备室。

二、“快乐农场”——师生科学探究、实践的乐园科学探究既是科学的学习理念也是科学主要的学习方式。

探究需要我们老师创造一定的情境。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蚯蚓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猜想在怎样的环境中能够找到蚯蚓?对于蚯蚓农村的部分孩子是比较熟悉的,但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当初还不是很强。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变革,中国儿童的成长模式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与农业技能,不仅有利于提升儿童的科学文化素养,也有助于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保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一、“校园开心农场”的建设“校园开心农场”是一种以小学课堂为本,建立在小学生活实践基础上的一项常设农事活动。

这一项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校园耕种、园艺养殖、配套教育。

学生以身体力行参与学校的农事活动,既切身体验到农耕,也为学校的环境美化和绿化做出了贡献。

学校采用“校园开心农场”的形式,可以让孩子们在悄然中掌握一些农业知识,这些知识将会伴随孩子们走向成熟。

同时,它也将成为经验之谈,将以教育的形式传递下去。

孩子们参与“校园开心农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和劳动习惯,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智力开发和思维创新的能力培养。

安排“校园开心农场”能有效地增加校园的绿化率、打造更加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时也让孩子们在不同阶段的课程学习中参与各种农业活动,养成爱护环境、热爱劳动、积极探索的好习惯。

就如同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这是一种开放型的知识体系,更是一个社会向化生态美好生活的努力。

而“校园开心农场”正是学校努力打造生态化校园环境和生态教育,让孩子们在自然中体验、探究生态,把生态创建、生态保护、生态发展的观念培育在学生心灵中,传承下去。

在教学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将在参与农耕的活动中自主学习,加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同时,孩子们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能增强他们的创造力以及表现力,从而更好的做到自我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孩子的潜力,培养他们自己的特色与兴趣。

总之,“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将为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新的体验,进一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展示自己,也更好的为生态创造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已经与农业生产逐渐脱离。

然而,乡村和农业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培养下一代对农业的关注和爱心,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许多学校开始实践“校园开心农场”项目。

本文主要从“校园开心农场”项目的概念、实践研究及其意义三个方面,阐述其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一、“校园开心农场”项目的概念“校园开心农场”项目是指将农业生产带入校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触耕作、播种、收割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农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该项目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接触到新鲜、纯净的农产品,了解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1.破除学科束缚,形成全科融合“校园开心农场”项目实践中,通常将农业科技、生态环境等知识融入到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地理、语文等各个学科当中。

例如,学生可以在农场活动中观察的植物现象、参与种植活动中测量与计算,学生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学习农产品名称及其日常用语等,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丰富知识的相关度与实用性,使学生更全面地接触到农业科技、生态环境等方面。

2.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校园开心农场”项目实践中,学生们需要亲自参与到种植、养殖、收获等活动中,强化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收获水果的活动中,学生们互相配合,并且学习到如何分享水果、如何将剩余的果实直接送到老人院等人文关怀等,培养他们的爱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带来自然科学的启迪,增加学生生活体验“校园开心农场”项目实践中,学生可以切身体验自然科学的美妙和神秘,增加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在亲自种植土豆的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土豆的生长过程,如何处理土壤、土豆品种之间差异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生活体验。

1.培养孩子的勤劳创造性“校园开心农场”项目实践中,需要学生参与到各个环节中,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勤劳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2)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2)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2)【摘要】本研究通过实践研究探讨了“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效果。

研究发现,校园开心农场能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心理素质有积极影响,并与学校教育目标契合,实现了社会效益。

在未来,应重点关注校园开心农场的可持续性发展,探讨其对教育改革的启示,并深入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农村小学的课程开发和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校园开心农场、农村小学、学生参与度、知识与技能、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社会效益、可持续性发展、教育改革、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农村小学面临着生源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增多、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校园开心农场这一新颖的教育模式为农村小学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途径,对于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效果,以期为农村小学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主要目标是探讨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效果,评估其对学生参与度、知识与技能培养、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影响,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情况。

通过对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的实践研究,旨在为未来教育改革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参考依据,探讨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经验,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思路和建议。

通过深入了解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推动教育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分析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的实践效果,总结其对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积极影响,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和路径。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随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近年来,“校园开心农场”作为新型的实践教学形式逐渐受到了农村小学校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对“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校园开心农场”的实践意义“校园开心农场”是指在学校内部建立起一个小型的农场,由学校师生参与种植蔬菜、养殖家禽等活动,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农耕生活,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培养自然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在农村小学校的实施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校园开心农场”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内亲身体验到农耕生活,了解作物生长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农村小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家庭,他们的家庭多数靠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禽为生,因此通过“校园开心农场”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农耕生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对农耕生活的热爱。

通过“校园开心农场”,学生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作物种植和养殖家禽的技术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实际动手进行种植和养殖,同时学习和掌握种植和养殖的技术方法,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校园开心农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需要对所种植的作物和养殖的家禽负责,需要关心和照顾它们的生长和生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

学生还需要和同学一起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校园开心农场”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作物和家禽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资源的习惯。

通过参与“校园开心农场”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农作物和家禽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了解保护农作物和家禽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资源的习惯。

“校园开心农场”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和实践活动三个环节。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一、引言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速,乡村教育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农村小学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探索备受关注,它不仅能丰富农村小学的教育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

本文将对“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二、“校园开心农场”的定义和特点“校园开心农场”是指在学校内开设的一个小型农场,通过种植蔬菜、养殖动物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自然规律,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技能,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校园内感受到真实的农业生产场景,增强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理解,培养爱劳动、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校园开心农场”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结合,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二是注重实践性,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究、认识自然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三是关注个性发展,不再循规蹈矩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激发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 丰富了学校教育内容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传统的课程主要以语文、数学等学科为主,而“校园开心农场”则能够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

通过参与“校园开心农场”活动,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自然界的奥秘等知识,让他们在亲自实践中感受到生态的奇妙,增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这不仅能够增加学校的教育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校园开心农场”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种植、养殖等活动,不仅能够理论上了解知识,更能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校园农场制度是指在大学校园内建立起的农业生产体系,旨在为学生提供参与农业生产和农业教育的机会,促进学生对农业的了解和培养对农业的兴趣。

校园农场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一、校园农场制度的目标和意义1. 目标:校园农场制度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参与农业生产和农业教育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对农业的了解和关注,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意义:校园农场制度的实施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学生来说,参与校园农场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加他们对农业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校园农场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对学校来说,校园农场制度可以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影响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对社会来说,校园农场制度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校园农场制度的组织和管理1. 组织架构:校园农场制度的组织架构包括农场管理机构、农场指导老师和学生农场团队。

农场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农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协调农场的各项工作。

农场指导老师是农场的技术顾问和管理者,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业教育活动。

学生农场团队由学生自愿参与,负责具体的农业生产和农业教育工作。

2. 管理制度:校园农场制度的管理制度包括农场规划、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教育管理和资源管理等方面。

农场规划包括农场的发展目标、规模和布局等方面的规划。

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管理、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管理。

农业教育管理包括农业实践教学、农业科普宣传和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管理。

资源管理包括土地资源、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

开心农场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运用

开心农场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运用

课题研究开心农场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运用O汤希成天祝县打柴沟镇火石沟小学【关键词】开心农场;校本课程;农村实际;学生情况;评价【中图分类号】G622.3【文章编号]1004—0463(2020)02—0113—01【文献标识码】A农村地区在小学阶段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校的具体条件,对校本的课程积极开发,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材料。

“开心农场”的课程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取得显著的效果,十分有意义。

在构建开心农场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让学生参加更多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本文主要对农村地区的小学构建开心农场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一、立足于农村实际,选定开发内容农村地区和城市相比教学设施还不够完善,依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育工作者可以遵循开心农场的这种教学理念,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开心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设计开心农场课程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学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设计开心农场。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作物的种植,让学生在动手劳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种植的乐趣。

还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可以从事物的远近内外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把这些总结下来并写作。

第二,学校可以给学生划分一定的区域让学生进行实践劳作,可以种植蔬菜,或者是农作物。

例如让学生种植胡萝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划分的区域,这个过程中可以写种植日记,在收获的时候也要写一份心得体会o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感受到劳作的艰苦,这个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认识到种植粮食的艰辛,引导学生不铺张浪费节约粮食。

第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工作的设计,很多学生难以在开心农场的课程中集中注意力,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这方面进行引导。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2)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2)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2)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学生对农业知识了解不足,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弱。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校园开心农场项目应运而生。

校园开心农场项目以农业体验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在校园内建设农田、果园等农业园区,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培养耐心和细心,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举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对乡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促进学生与自然的互动,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本研究旨在对校园开心农场项目在农村小学课程中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探讨其在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广和完善类似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引入“校园开心农场”项目的实践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

通过对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研究,以及对师生在项目中的体会与感悟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总结该项目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展望未来项目的发展方向,为农村小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借鉴和推动。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校园开心农场”项目在农村小学校的实践中的作用和影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

2. 正文2.1 “校园开心农场”项目介绍校园开心农场”项目是一项旨在将农业知识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活动。

通过在学校内部或周边地区建立小型农场,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种植、养殖等农作活动,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校园开心农场”项目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种植蔬菜、水果、养殖小动物等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耕地、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农业常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耐心。

通过“校园开心农场”项目,学生可以感受到农耕的乐趣,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环保意识和珍惜粮食的习惯。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校园开心农场”是一种面向农村小学生开展的课程,旨在通过实践式的农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的素养。

本文以某农村小学为例,探讨了“校园开心农场”的实践运用情况及对学生的影响。

一、“校园开心农场”的活动简介该农村小学将“校园开心农场”列为了校本课程,每个学期都会有相应的时间安排,包括农忙季节之前的准备工作、种植期间的耕耘、施肥、生长观察等活动,以及收获、加工和营销等活动。

为了更好地发挥开心农场在小学生中的教育功能,该校专门配备了一名农业教师,负责“校园开心农场”的规划、管理、指导等工作。

同时,学校也借助自身的一些资源,如校园内的空地、土壤、自来水源等,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通过“校园开心农场”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多方面得到了提升和改变。

1.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在“校园开心农场”的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农业技术的实践,如种植、施肥、喷药、摘果等。

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其耐心、细心、责任心等品质。

2.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校园开心农场”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和参与到一些真实的农业活动中,从中学会了很多专业的农业知识和技巧,同时也锻炼了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在“校园开心农场”中,学生们需要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天气变化对作物的影响、动物群体的生态环境等。

通过观察,学生们不仅接受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还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4.体验乐趣,增强社会责任感“校园开心农场”活动不仅充满了动手艺术和知识体验的乐趣,还激发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

5.养成合作和竞争的意识通过“校园开心农场”,学生们在团队合作中取得了收获,也在小组之间进行了小规模的竞争试验。

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个人成长。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2)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2)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让孩子们在接受现代教育的不忘乡村的根和本?如何让他们熟悉土地、懂得耕种、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成为当前农村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园开心农场”项目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具体实践效果和意义。

一、项目背景“校园开心农场”项目的提出源于对当前农村教育现状的深刻思考。

农村小学因条件限制和师资短缺,往往只能开设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欠缺。

乡村学生普遍缺乏与自然相处的机会,缺乏对自然的认知和感受。

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与乡村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校园开心农场”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以学校为基地,结合当地的农业资源和校本课程,将农业体验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开办校园农场、种植蔬菜、饲养小动物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增进对自然的认知、培养实际能力,并且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该项目在过去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也随之而来。

本文在此基础上,力求深入研究该项目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具体实践效果和意义。

二、项目实践与效果1.校园农场的建设在“校园开心农场”项目中,校园农场的建设是关键的一环。

为了让学生真正地亲近土地、懂得耕种,校园农场的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和设施。

在实践中,我们选择了学校周边空旷的土地作为农场的建设地点,这样不仅方便学生接触,也能保证农场的规模和管理的便捷。

农场的建设主要包括基本的耕地、种植区和动物饲养区。

在农场建设之初,我们首先对土地进行了整理和改良,确保土地肥沃且易于耕种。

然后根据季节的不同,安排学生们在农场上进行播种、浇水、施肥等工作。

在饲养区,我们引进了一些易于饲养和管理的小动物,如兔子、鸡等,让学生们亲自参与饲养和管理工作。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引言概述校园农场制度是指在学校内建立农场,让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和管理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制度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校园农场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1.1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校园农场制度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农业生产和管理活动,从而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通过亲自种植蔬菜、养殖动物等活动,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环保意识。

1.2 促使学生主动保护环境参与校园农场活动的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主动采取保护环境的行动。

他们会更加珍惜资源,减少浪费,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建设美丽校园和社会贡献力量。

1.3 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活方式通过校园农场制度,学生可以学习到种植、养殖等技能,掌握绿色生活的基本知识。

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选择绿色食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2.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校园农场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种植、施肥、浇水等基本农业技能。

这些技能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校园农场中,学生需要与同学一起合作,共同完成种植、养殖等任务。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实现目标。

2.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校园农场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尝试新的种植方法、管理技巧等。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3.1 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校园农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享受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压力,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3.2 锻炼学生的身体参与校园农场活动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体力劳动,例如种植、浇水、除草等。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一、校园开心农场的定义和特点校园开心农场是指在农村小学校园内建设的一片小型农场,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学生为中心。

校园开心农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农场中让学生亲自参与耕种、种植、养殖等活动。

2. 实践和教学相结合。

校园开心农场通过实际耕种和养殖等活动,将农田、农作物、农业机械等真实的农业资源直接带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知识。

3. 跨学科的教学方法。

校园开心农场不仅可以融入数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融入语文、艺术等人文科学的教学内容,实现学科的融合和交叉。

4. 与社区和农民相结合。

校园开心农场通过与农民和社区的合作,促进农村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和感受农村文化和生活。

三、校园开心农场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在校园开心农场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1. 资金和场地问题。

农村小学往往面临场地狭小和资金有限的问题,因此在建设校园开心农场时需要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比如利用学校周边的农田和社区资源,争取政府的支持等。

2. 缺乏相关教师和专家。

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有限,缺乏专业的农业教师和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培训和支援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农业知识水平。

3. 学校和家庭的配合问题。

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对于校园开心农场的实践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了解和认可校园开心农场的教育价值和作用。

校园开心农场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资源。

通过学生参与农田、种植和养殖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校园开心农场也可以促进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对农村文化和农业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资金和场地问题、缺乏相关教师和专家的问题以及学校和家庭的配合问题等。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绿色环保和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学生对于农业知识和实践的需求,以及促进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培养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我校决定引入校园农场制度。

二、校园农场制度的目的和意义1. 培养学生的农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校园农场制度,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学习种植、养殖等相关知识,并培养动手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校园农场制度将注重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农业发展,培养环保意识。

3.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农场工作可以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减轻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校园农场的运营需要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校园农场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 农场选址和规模:农场应选址在校园内,占地面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但需保证能够容纳种植和养殖所需设施。

2. 设施建设:校园农场应建设基本的种植区、养殖区和储藏区,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同时,应配备必要的农具、设备和农业科技支持。

3. 农场管理和运营:农场的管理和运营由学校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和团队负责,负责制定农场的种植和养殖计划,并组织学生实施。

4. 学生参与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相关的课程或者自愿参加校园农场的工作。

学生参与的时间和频率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5. 学生工作内容:学生可以参与农场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如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养殖家禽、鱼类等动物,收获农产品等。

6. 学生权益保障:学生参与校园农场工作应得到学校的支持和保障,包括提供必要的培训、保险和劳动合同等。

7. 教师指导和监督:学校应派出专门的教师团队负责校园农场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学习效果。

四、校园农场制度的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校园农场制度实施方案,包括选址、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引言概述:校园农场制度是指在学校内建立农场,以培养学生的农业意识、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这一制度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校园农场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一、培养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1.1 增加学生对农业的接触机会: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农场的运作,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农业技术的应用。

1.2 培养学生的农业意识:通过参与农场的工作,学生能够了解农业对于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农业的尊重和关注。

1.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农场的运作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2.1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农场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这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2.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农场的工作需要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合作,通过参与农场的活动,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2.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农场的管理和运作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1 提供户外活动机会:农场的工作将使学生接触到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

3.2 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农场工作需要学生付出辛勤努力,并且需要耐心等待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毅力。

3.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参与农场的工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所带来的成果,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4.1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农场中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2 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农场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让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农业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参与农场的工作,学生将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和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一、背景介绍校园农场制度是指在学校内部建立和管理农田、养殖场等农业生产基地的一种组织形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校园农场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这一制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农业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农产品供给,并且有助于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

二、校园农场制度的目标和意义1. 培养学生的农业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农田耕种、养殖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和技术,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2. 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校园农场制度可以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农产品供给,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健康、绿色的食品,同时也可以与周边农户、农业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

3. 提供实践教学资源:校园农场作为一个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为学校的农业类专业提供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加学校收入:通过农产品的销售和农业相关的培训等活动,学校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用于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三、校园农场制度的管理和运营1. 设立管理机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委员会,负责校园农场的管理和运营。

该机构应由有关专业教师、学生代表和相关农业专家组成,制定农场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2. 农场规划和建设:校园农场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农作物种植、养殖场建设等因素。

农场的建设应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包括土壤改良、设施建设、灌溉系统等。

3. 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管理:校园农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和养殖的动物。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种植和养殖管理制度,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饲养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4. 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校园农场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开设相关的课程和实验室,组织学生参与农田耕种、养殖等活动。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一、背景介绍校园农场制度是指在学校内建立农场并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制度安排。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校园农场制度在各大学校中逐渐兴起。

通过校园农场制度的实施,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农业生产,了解农业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责任感,同时也为学校提供新鲜健康的农产品。

二、目的和意义1. 提供实践机会:校园农场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农业生产,了解农业的艰辛和重要性,增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 促进环境保护:通过校园农场制度,学生可以了解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3. 丰富课程内容:校园农场制度可以与相关课程相结合,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 提供健康食品:校园农场制度可以为学校提供新鲜健康的农产品,提高学生的饮食品质,促进健康成长。

三、实施步骤1. 确定农场规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确定校园农场的规模,包括土地面积、种植区域和养殖区域等。

2. 确定农产品种类:根据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确定校园农场主要种植和养殖的农产品种类,如蔬菜、水果、禽畜等。

3. 建设农场设施:根据农产品种类的需求,建设相应的农场设施,如温室、养殖场、水利设施等。

4. 招募农场管理人员:招募专业的农场管理人员,负责农场的日常管理和农业生产的指导工作。

5. 开展农业生产:根据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有序地进行农业生产,包括播种、施肥、浇水、养殖等环节。

6. 学生参与农业生产:组织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如开展农场实习、农产品采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7. 农产品销售和利用:根据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制定销售策略,将农产品销售给学校食堂、周边社区或其他合作伙伴,同时也可以利用农产品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教学活动。

四、管理与监督1. 农场管理人员:由专业的农场管理人员负责农场的日常管理和农业生产的指导工作,包括种植计划、养殖管理、设施维护等。

2. 学校管理部门:学校管理部门负责对校园农场制度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包括农场设施的建设、农产品的销售和利用等。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

校园农场制度引言概述:校园农场制度是指在学校内建设农场,提供给学生参预农业活动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农业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校园农场制度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校园农场制度的重要性和益处。

一、培养学生的农业意识1.1 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通过参预农场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和挑战。

1.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农场活动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1.3 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学生通过参预农场活动,了解食品生产的过程,学会选择健康安全的食品,培养食品安全意识。

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2.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农场活动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例如耕种、施肥、收割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学生在农场活动中需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农场活动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需要思量并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3.1 提供创新实践平台:校园农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创新的平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新方案。

3.2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学生可以通过农场活动,了解农业产业链,培养创业意识,为未来的创业做准备。

3.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农场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设计新的种植方法、改进农业技术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四、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1 增加农产品供应:校园农场的建设可以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农产品,增加学校的自给自足能力。

4.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校园农场可以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推动农业的绿色化和环保发展。

4.3 培养农业人材:通过校园农场制度,可以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材,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材支持。

总结:校园农场制度的实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小农场在学校科学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杭培根夏瑜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1期
摘要:以校本课程《油菜栽培》为例,阐述了校园小农场在科学校本课程确立“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形成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关键词:校园小农场;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植物栽培;科学素养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校本课程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正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课题,这也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一、校本课程的涵义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实施和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我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索性”的特点,立足乡村、小城镇、学校的人文、环境等资源,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开发、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校园里开辟出一块土地成立“百草园”,然后让学生自己种植、自己管理、自己收获,许多中小学甚至把它作为一种校本课程或者课外兴趣活动来开设与管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它被称之为“校园农场”。

二、校园小农场促进科学校本课程的提出
2012年,我校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针对城市的孩子在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认识局限性和动手能力不足,从学生每天要吃的蔬菜的种植入手,提出开设《油菜栽培》校本课程,创造性地把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孩子带进田间地头,让学生了解蔬菜及其种植的相关知识,体验种植的过程和乐趣,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

三、校园小农场促进生活教育思想的形成
《油菜栽培》校本课程植根于校园小农场,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

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做”,即动手实践的作用,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做系统结合,让教、
学、做合一,让学生从做中学。

《油菜栽培》校本课程源于生活,以学生每天要吃的蔬菜的种植为主题,创造性地把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孩子带进田间地头,让学生在蔬菜种植的学习和亲身实践中获取真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校园小农场促进“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目标的确立
校园小农场为油菜栽培提供了实践基地,进一步确立了科学校本课程的目标。

《油菜栽培》校本课程将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课程总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种植实践和综合拓展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具体课程目标如下:
1.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勤于探索、动脑动手,让学生在体验式的学习中获取知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启迪科学意识,培养探究能力,蔬菜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奥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和交流中启迪科学精神,学会思考,并初步开始探究;
4.促进综合发展,在种植实践和综合拓展中,让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综合素质;
5.推进合作学习,种植实践和综合拓展中,学生分工合作,互帮互助,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五、校园小农场促进三级课程结构建立和实施
《油菜栽培》校本课程以蔬菜种植为主题,包括课堂教学、种植实践和综合拓展活动三个模块,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蔬菜和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蔬菜的种子和播种、蔬菜的定植与管理、蔬菜的收获、蔬菜栽培制度和二十四节气、蔬菜的分类、蔬菜的营养与保健、现代蔬菜栽培技术等。

结合课程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和种植实践,并设计实践安排表、我的发现记录问题卡和种植日志,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和种植历程。

此外,还根据课程实际,精心设计综合拓展活动,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种植实践和综合拓展三个相互联系的模块来进行课程的实施。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采用传授、问题解决、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侧重于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发现知识、建构知识,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认识蔬菜并了解了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蔬菜的种子和播种、蔬菜的定植与
管理、蔬菜的收获等蔬菜种植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了解蔬菜栽培制度和二十四节气等知识进行菜园的种植规划,深入了解蔬菜的分类、蔬菜的营养与保健的知识,最后展示了现代蔬菜栽培技术,并将蔬菜种植返回到生活中,探索家庭和阳台种菜的相关知识。

(二)种植实践
种植实践是科学校本课程的核心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我们将学生带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在自己的“责任田”中进行实践和探究,每一个学生都亲身体验从整地做畦、施基肥、播种、定植、施肥、浇水、松土、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到收获的所有种植环节,并把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带回家与家人共同分享。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实践安排表、我的发现问题卡和种植日志,学生每周通过对其填写并结合绘画、摄影等多种形式来积累材料,记录自己的种植历程。

与此同时,还将蔬菜种植延伸到家庭,鼓励学生尝试在家中阳台上用花盆种植蔬菜。

油菜课程展示
(三)综合拓展
在课堂教学和种植实践的基础上,课程小组成员在各实践班组织开展了系列拓展活动,有“我的菜园我做主”“油菜花开了”“蔬菜种植交流会”“我的菜园规划”“我的种植展示”,《扬子晚报》更是专题专版报道了我校油菜种植的成果和学生作品。

“我的菜园我做主”让学生认领自己的“责任田”,做菜地的主人,对菜地负责,设计和规划自己的菜园实践历程;“油菜花开了”让学生通过手抄报的形式,或展示自己的心得和感想,总之,让学生对自己的种植活动进行展示;“蔬菜种植交流会”中学生可以与同伴分享自己种植中成功的经验和发现的技巧,也可以就某一具体问题与他人展开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的菜园规划”让学生在了解蔬菜栽培制度和二十四节气等知识的基础上选择种植蔬菜的品种,安排栽培茬次,进行菜地蔬菜的布局,开展菜园规划活动。

“我的种植展示”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运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的幻灯片制作技术,结合自己积累和记录的素材材料,并适当查找相关知识,用PPT展示自己种植的蔬菜。

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其中综合运用课堂和实践中获取的知识和能力,在活动中进行巩固和拓展,获得综合全面的发展。

此外,校园小农场还可以运用到我校其他学科中,实现课程间的整合。

如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将种植日志的写作和语文的作文相联系,增加学生的体验性知识;与数学学科结合,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如播种数量、定植间距、蔬菜分配中;与美术、计算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到菜地中写生,开展摄影和电脑绘画、种植博客、幻灯片展示等活动;与科学教学相结合,观察蔬菜种子和蔬菜的生长过程。

六、校园小农场促进科学校本课程多元评价模式的建设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学生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知识源于实践,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通过实践经验总结,用抽象的文字符号记载下来的。

我们的教学更多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但如果能够创设一种教育情境从而让学生直接从实践中探索和习得知识,效果更佳。

校园农场的开展正是对新课改精神的一种积极响应,它要求打破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亲身实践结合起来,从“学什么”转变为“怎样学”,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愉悦。

举个例子来说,义务教育阶段自然课会学到花的结构,书上配有图片和注解,这样安排比单纯的文字说明更加容易记住知识。

然而图片毕竟是平面的,学生在头脑中很难形成完整的、立体的形象,缺乏更为明晰的感知。

这时候如果把学生带到校园农场去,让学生自己直接观察农场的植物,同时老师利用农场里的自然课程资源来讲解知识点,学生既记得牢固,教学气氛也和谐,使所学的知识“活”起来。

当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之后,也能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辛苦,真正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从而逐步形成节约珍惜的意识。

而且,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它能够教会我们很多知识。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校园农场的开展可以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校园农场的劳动中会无形中获得一种自己动手、自我生活的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其重要性。

?誗编辑王亚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