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的实施与成果整理

合集下载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 8)这四步观测, 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黑一黑一红一红 )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 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规范允许采用 “后一后一前一前 (黑一 红 一黑一红 ) ”的观测步骤。

2 、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 7-11 。

① 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 — (2)]X100m前视距 (10)=[(4) — (5)]Xl00m 前、后视距差 (11)=(9) — (10)前、后视距差累积 (12)= 本站 (11)+ 上站 (12)② 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 十K — (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 十 K — (8) 三等≯ 2mm ,四等≯ 3mm( 上式中的 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 4. 687m 或 4. 787m)③ 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 — (6)或 (17)=(14) — (13)三三等≯ 75m ,四等≯l00m三等≯ 3m ,四等≯ 5m三等≯ 6m ,四等≯ l0rn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等≯ 3mm,四等≯ 5mm高差的平均值(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矿山测量学--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2讲

矿山测量学--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2讲

水准测量方法 水准测量检核
1、测站检核 ⑴变动仪高法——是在同一个测站上用两次不同的仪器高度 (>10cm),测得两次高差以相互比较进行检核。两次所测高差之差 不超过容许值(等外水准测量容许值为6mm)。否则必须重测。 ⑵双面尺法——:是仪器的高度不变,而立在前视点和后视点上 的水准尺分别用黑面和红面各进行一次读数,测得两次高差,相互 进行检核。若同一水准尺红面与黑面读数(加常数后)之差,不超过 3mm;且两次高差之差,又未超过5mm,则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 的观测高差。否则,需要检查原因,重新观测。
§2.4 2.4.1
按2-11、2-12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计算调整值
实测高差加改 正数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计算
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A点已知高程
⑶计算各点高程 测 站数 测 实 测高差 改 正数 改 正 后高差 高 程 用改正后的高差,由已知水准点A开始,逐点算出各点高程, 备 注 ( n) 点 (m ) ( m) ( m) (m ) 列入表2-2中。由计算得到的B点高程应与B点的已知高程相等,以 42.365+改正 42.365 此作为计算检核。 后高差
改正数 (m)
– 0.011 – 0.014 – 0.012 – 0.010 – 0.047
改正后的 高程(m) 高差(m) +2.774
– 4.383
36.345 39.119 34.736 36.704 39.039
BM1
BM2 BM3
+1.980 +2.345 +2.741
+1.968 +2.335 +2.694
+2.775
– 4.385
36.345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二章 水准测量
hf
hb BMA
图2-19 支水准路线
1
第四节 水准测量的方法
(2)成果检核 从理论上讲,支水准路线往测高差与返测高差的代 数和应等于零。
h f hb 0
如果不等于零,则高差闭合差为: (2-7) 各种路线形式的水准测量,其高差闭合差均不应超过容许值,否则 即认为观测结果不符合要求。 三、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转点用TP(Turning Point)表示,在水准测量中它们起传递高程的作 用。如图2-20所示,已知水准点BM.A的高程为HA,现欲测定B点 的高程HB。
H H
h AB a b
(2-3) 这种利用仪器视线高程Hi计算未知点B点高程的方法,称为视线高法。 在施工测量中,有时安臵一次仪器,需测定多个地面点的高程,采用视线 高法就比较方便。
B
i
H H
A i
a b
第二节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有水准尺和尺垫。 国产水准仪按其精度分,有DS05,DS1,DS3及DS10等几种型号。05、 1、3和10表示水准仪精度等级。 一 、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DS3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及基座三部分组成。
第二节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L O L
图2-5 管水准器
水准管上2mm圆弧所对的圆心角τ,称为水准管的分划值,水准管分 划愈小,水准管灵敏度愈高,用其整平仪器的精度也愈高。DS3 型水准仪的水准管分划值为20″,记作20″/2mm。
第二节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图2-5 管水准器分划值
图2-6 符合水准器
Ⅳ Ⅴ B
h5
TP2
h3

h2

h1
hAB

在表中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在表中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在表中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一、前言附合水准测量是地形测量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用于测量高程的变化和地表的起伏情况。

在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时,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以得到精确可靠的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在表中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二、表格内容在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时,需要建立一个表格来记录各个站点的高程数据。

该表格应包括以下内容:1. 站名:记录每个站点的名称或编号。

2. 前后视距:记录每个站点与前后两个站点之间的视距(即望远镜所能观察到目标物体的距离)。

3. 观测高差:记录每个站点与前后两个站点之间观测到的高差值。

4. 改正数:记录每个站点所需的改正数,包括大气压改正数、温度改正数、湿度改正数等。

5. 改正后高差:计算出每个站点经过改正后的高差值。

6. 初始高程:记录第一个站点(起始点)的初始高程值。

7. 累计高差:根据每个站点的改正后高差值逐一累加,得到该站点的累计高差值。

8. 最终高程:根据初始高程和累计高差值,可以计算出每个站点的最终高程值。

三、表格填写步骤在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填写表格:1. 确定起始点和终止点,并记录其初始高程值。

2. 从起始点开始,依次测量各个站点之间的视距和观测高差,并记录在表格中。

3. 对每个站点进行改正数的计算,并将改正后的高差值填入表格中。

4. 根据初始高程和累计高差值,计算出每个站点的最终高程值,并填入表格中。

5. 检查表格数据是否正确无误。

如有错误需及时更正并重新计算。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视距应尽量保持在100米以内。

如果视距过远,则会影响观测精度。

2. 在进行观测时,应尽量避免大气压变化较大的时段。

如果大气压变化较大,则需要进行大气压改正数的计算。

3. 温度和湿度也会对高程观测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温度和湿度改正数的计算。

4. 在填写表格时,应注意数据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实习报告四等水准测量

实习报告四等水准测量

实习报告:四等水准测量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和检核方法,以及学会独立完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的实际作业过程。

通过本次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 熟悉水准仪的基本构造、性能和作用,了解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位置。

2. 学习水准仪的正确安置、瞄准和读数方法。

3. 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4. 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包括选定水准路线、布置测站、观测、记录、计算检核以及数据处理。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相关规范和标准,熟悉水准仪的操作步骤。

2. 实习实施:(1)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了解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安置、瞄准和读数。

(2)水准路线的选定与布置:根据已知高程点,在测区选择数十站(必须是偶数站),形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3)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按照“后-后-前-前”、“黑-黑-红-红”的观测顺序,进行前后视观测,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测站检核。

(4)数据处理:求出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对闭合差进行调整,计算出各待测点的高程。

3. 实习总结与成果检核:对实习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检查闭合差是否满足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调整和处理。

四、实习成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学会了使用水准仪进行实际测量,并能够独立完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的观测和数据处理。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水准测量中的注意事项,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实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观测精度不够高、数据记录不够规范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加强对水准测量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观测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为今后的工程测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四等水准测量实习,我对水准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普通水准测量(2.28)

普通水准测量(2.28)

hi/m
+1.331 +1.831
vhi/m
Hi’/m
H/m
6.543
1.60 2.05
6.25
-1.424 +1.340
+3.060 9.578 已知
3
BM.B

计算 检核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f h h测-(H B H A) 3.060 (9.578 6.543) 25mm
f h容=40 L 100 mm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fh Li L vh1 0.002 vh2 0.008 vh3 0.007 vhi vh4 0.008

计算各点改正后的高差
hi hi vhi


计算各点改正后的高差
H i H i hi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高差改正数计算填表
点号 BM.A 1 2 1.60 3 BM.B 2.05 6.25
fh
路线长度 L/km 0.60 2.00
观测高差 Hi/m +1.331 +1.831 -1.424 +1.340 +3.060

高差改正数 Phi/m
改正后高差 hi/m
高程 H/m 6.543


水准测量的实施

已知水准点BMA的高程 HA=19.153m,现欲测定B点的高 程HB,由于A、B两点相距较远,需分段设站进行测量,具 体施测步骤如下。 B
hAB HB 大地水准面
A
HA
水准测量的实施
测站
1
测点
BMA ZD1

最新-04水准测量的实施与成果整理-PPT文档资料

最新-04水准测量的实施与成果整理-PPT文档资料
用EXCEL软件程序计算水准路线
(二)分配高差闭合差
1、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tolerance)
对于普通水准测量:
fh容 40
L适用于平
fh容12 n适用于山区
式中,fh容——高差闭合差限差,单位:mm; L——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n——测站数 。
2、分配原则 按与距离L或测站数n成正比原则,将高差 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段高差上。
fh L
5mm /km
例题解算(Page2)
第四步计算各段高差改正数:
Vi V0 ni
四舍五入后,使:
vi fh
故有:V1=-8mm,V2=-11mm,V3=-8m来自,V4=-10mm。。
第五步计算各段改正后高差后,计算1、2、3各点的 高程。
改正后高差=改正前高差+改正数Vi
例题解算(Page3)
例题解算(Page1)
第一步计算高差闭合差:
f h h 测 ( H 终 H 始 ) 4 . 3 4 3 . 2 0 3 9 ( m 7 ) 3m
第二步计算限差:
fh 容 40 L 40 7 .4 1.0 8 (m 8)m fh fh容 故可进行闭合差分配
第三步计算每km改正数:
V0
TP4 TP3
TP2 TP1
(1)水准仪安置在离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之处。 (2)为及时发现错误,通常采用“两次仪器高法”或 “双面尺 法”。
图形:水准测量实施与记录对照图
前进方向
h4=+0.385
h5=+0.118
h1=-0.543
h2=+0.120
h3=+0.946 1.820 1.822 0.876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方法和步骤-水平仪测量高程的方法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方法和步骤-水平仪测量高程的方法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方法和步骤内容:理解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 DS3 型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特点、水准尺和尺垫;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及检校方法;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观测、记录和检核)及内业数据处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方法;了解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的构造及操作方法。

重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及内业数据处理。

难点: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1 高程测量( Height Measurement )的概念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工作 , 称为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根据所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的不同,分为:(1)水准测量 (leveling)(2)三角高程测量 (trigonometric leveling)(3)气压高程测量 (air pressure leveling)(4)GPS 测量 (GPS leveling)§2.2 水准测量原理一、基本原理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 ——后视读数 A ——后视点b ——前视读数 B ——前视点1、A 、 B 两点间高差:2、测得两点间高差后,若已知 A 点高程,则可得B点的高程:。

3、视线高程:4、转点 TP(turning point) 的概念:当地面上两点的距离较远,或两点的高差太大,放置一次仪器不能测定其高差时,就需增设若干个临时传递高程的立尺点,称为转点。

二、连续水准测量如图所示,在实际水准测量中, A 、 B 两点间高差较大或相距较远,安置一次水准仪不能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

此时有必要沿 A 、 B 的水准路线增设若干个必要的临时立尺点,即转点(用作传递高程)。

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依次连续地在两个立尺中间安置水准仪来测定相邻各点间高差,求和得到 A 、 B 两点间的高差值,有:h 1 = a 1 - b 1h 2 = a 2 - b 2……则:h AB = h 1 + h 2 +…… + h n = Σ h = Σ a -Σ b结论: A 、 B 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整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整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1.点位密度的合理性
2.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3.锁段图形权倒数值的符合性
4.展点图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5.点之记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埋石质量
0.50
1.觇标的结构及橹柱与视线关系的合理性
2.标石的类型、规格和预制的质量情况
3.标石的埋设和外部整饰情况
4.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和正确性
资料质量
0.20
整饰质量
质量兀素

质量子兀素

检查项
数据质量
0.50
数学精度
0.30
1.最弱边相对中误差符合性
2最弱点中误差符合性
3.测角中误差符合性
观测质量
0.40
1.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2.各项观测误差的符合性
3.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次数、时间及投影偏差情况,觇标高的测定方 法及量取部位的正确性
4.水平角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光段分布,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 和正确性
8.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
计算质量
0.30
1.环闭合差的符合性
2.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验算方法的正确性
3.已知水准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点位质量
0.30
选点质量
0.50
1.水准路线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
2.路线图绘制的正确性
3.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4.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2.仪器次要技术指标有轻微超

3.电子记录程序的输出格式不 规范
4.时段划分比例轻微超限
5.记录修改不符合规定
6.归心兀素测疋仿佛不正确
7.仪器参数设置错误,影响计算

项目2:水准测量002

项目2:水准测量002
水准测量路线。支水准测量应进行往返测量,以验证其测 量成果的正确性。
Σh理=Σh往+Σh返=0 适用:水准网加密。
三、普通水准测量的实施步骤(外业)
① 在Ⅰ处安置仪器 ② 后视BMA,精平并读数记录 ③ 前视ZD1,精平并读数记录 ④ 搬站,将仪器从Ⅰ 处搬至Ⅱ处,按以上步骤逐站测量至BMB点
③前视读数
方法:缓慢调微倾螺旋5,使半像吻合。
半像吻合
视场气泡 符合情况
半像不吻合
(5)读数
水准尺有塔尺和直尺,一般选用直尺,最小刻度1cm。 2根配套使用的成对黑红双面直尺。2根尺子的黑面尺底读 数均从0刻度开始,而红面分别从4687mm和4787mm开始。 即:K=4687mm或4787mm,K称为尺常数。 为了检核读数是否正确,防止读数错误,体现步步有校核的 测量原则(理论上,同一个地面点用黑面读出一个高差值,与 用红面读出的高差值应该相等,实际测量时允许两次读数差值 在5mm以内)。 普通水准测量时,读数读取中丝。
点号
水准尺读数
后视
前视
高差
+
-
备 高程

BMA ZD1 ZD2 ZD3 BMB
0.982 0.814 0.744 1.920
1.554 1.034 1.821 0.989
0.931
0.572 0.220 1.077
201.488 200.916 200.696 199.619 200.550
检∑
4.460
计算无误
课堂作业:填表计算B点高程,并进行计算检核
四、水准路线的成果处理(内业)
水准测量成果处理分两步,先进行测站检核,后进行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核。 1、测站检核
(1)测站检核的目的:检验每个测站高差是否正确或超过允许值 (2)测站检核的方法:

测量员岗位知识 第三章 水准测量

测量员岗位知识 第三章 水准测量
10
11
12
水准测量的等级
分一、二、三、四等(按精度求、控制范围)
一等水准测量:——仅在国家等级中存在作为国 家的高程控制,建立统一的高程基准。 科学研究(地壳形变、地面沉降、精密测量)
二等水准测量: 作为大城市的高程控制;地面沉降;精 密工程测量。
13
三、四等水准测量: 作为小地区的高程控制;普 通工程测量,一般大矿区应采 用三等水准测量作为矿区高程 控制的基础,中等矿区建立四 等水准,小矿区可用等外水准 作为矿区高程控制基础。

旋转微倾螺旋,同 时
从符合水准管
测窗中观察气


,使气泡两端
像重合。


微倾螺旋的旋转方向
与左侧半气泡影像移
动方向相同。
49
5、读数
普通水准尺
水准尺的分划不是线划式而是区格式 的。
区格的边缘是分划的位臵,
区格内的小数“估读”。 区格式分划便于从远处观察并读数。
50
5、读数:用十字丝的横丝在水准尺上读数


3、瞄准: 用微动螺旋慢慢转动望远镜,直至精确 瞄准目标为止(十字丝的纵丝靠近水准尺) 调节目镜:照准明亮的物体(如白色的)调节目镜 使之适合自己的视力(十字丝最清晰); 粗瞄准:转动仪器,利用望远镜外壳上准星瞄准 目标; 精确瞄准:转动调焦螺旋使目标成象清晰,直至 无“视差”。
48
4、精平
每公里高差 中数中误差 mm
不符值、闭合差mm
测段往返高差 不符值mm 符合路线或环线 闭合差mm 检测已测测段 高差之差mm
四 等 等 外
±15 ±5
± 10 ± 20
±20√R ±35√R
±20√L ±35√L

二等水准测量外业数据整理(往返测)

二等水准测量外业数据整理(往返测)

二等水准测量外业数据整理(往返测)
往返测是由起点到终点的测量,然后再从终点返回起点进行反测的一种测量方法。

以下是二等水准测量外业数据整理的步骤:
1.测量基线:在测量基线前,需要进行周围的环境判断,如道
路情况、建筑物、地形等,以确定合适的测量路线。

当选用基线测量路线后,要清理沿线杂物,摆放测量设备。

2.起点水准点设置:在基线上设置水准点,准确测量横断面的
高程。

在水准点设置前,要考虑周围的环境和测量具体的场地条件。

3.测量起点高程:使用水准仪测量起点高程,保证在测量过程
中水准仪的精度正常。

当起点高程测量完成后,可以在起点水准点上标记出起点高程的数值。

4.往返测量:基于起点高程,进行往返测量,在途中也要注意
记录各个标志物。

5.环卫处理:在沿途记录距离、照片、标志等后,要对现场进
行整理和清理,以便于下一次的使用。

6.终点水准点设置:在往返测量结束后,终点水准点的设置就
变得非常重要,以保证数据可以更加准确。

在设置终点水准点后,进行测量,并将数据同步记录下来。

7.处理数据:将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

在进行数据
分类和录入时,可以设置标准字段,以便于查询和进一步处理。

8.分析处理:将测量的数值进行处理和分析,并通过科学的方
法进行评估。

可以使用数据处理软件、绘图软件等工具便于进行多方位分析处理。

9.评估和成果输出:最终的结果需要通过评估,输出成果并提交。

在此过程中,对于测量设备进行检测修复,并保存设备有关数据和测量难点,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改进。

《测量学》第二章_水准测量

《测量学》第二章_水准测量

BMA
TP2
TP3
TP1
前进方向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
标尺读数(m) 测点 后 视 前视 + – 高 差 高 程 (m) 50.000 1.268 0.672 0.583 0.753 ZD2 ZD3 0.863 1.219 51.336 50.583 备 注
A
ZD1
1.851 1.425
HA=50.000m


b
i
施测方法
§2-3
水准测量的实施及成果整理
二、水准测量的实施 施测方法
h4=+0.385 h5=+0.118
h1=-0.543
1.422 1.304 1.820 1.435 h3=+0.946 h2=+0.120 1.822 0.876 TP4
BMB
1.134 1.677 1.444 1.324
0.718
1.581 0.346 5.358 3.867 2.209 0.718 0.873 50.618 51.491
B
Σ
计算 检核
∑a–∑b=5.358 – 3.867=1.491 ∑h=2.209 – 0.718=1.491 HB – HA=51.491 – 50.000=1.491 HB – HA=∑h=∑a – ∑b (计算无误)

b B Hi hab H B
大地水准面
A
HA
§2-1.水准测量原理
水平视线
前进方向 前视尺
如图, 已知HA, 求HB?
后视尺

A HA
大地水准面
b
B HB
hAB
(1)高差法:根据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A点水准尺上读数 为a(后视读数),B点水准尺上读数为b(前视读数),则

项目1.1 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

项目1.1 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

(4). 前视标尺反向,使仪器照准 标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5). 仪器转向后视标尺红面,读 取中丝读数;
(6). 参照水准测量有关技术指标, 检查有关限差是否超限。
前进方向
h1=-0543
1134
BMA
1677
h2=+0120 1444 1324
h4=+0385
h3=+0946 1820 1822 0876
例题解算(Page2)
第四步计算各段高差改正数:
l Vi
V0
i
L
四舍五入后,使:
vi fh
故有:V1=-8mm,V2=-11mm,V3=-8mm,V4=-10mm。
第五步计算各段改正后高差后,计算1、2、3各点的 高程。
改正后高差=改正前高差+改正数Vi
例题解算(Page3)
故可得:
H1=HBM-A+(h1+V1)=45.286+2.323=47.609(m) H2=H1+(h2+V2)=47.509+2.802=50.411(m) H3=H2+(h3+V3)=50.311-2.252=48.159(m) HBM-B=H3+(h4+V4)=48.059+1.420=49.579(m)
对于附合水准路线,有:
fh h测 h理 h测 (H终 H始)
对于支水准路线,有:
fh h往 h返
(二)分配高差闭合差
1、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tolerance)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fh容 20 L 适用于平原区 fh容 6 n 适用于山区
式中,fh容——高差闭合差限差,单位:mm; L ——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n ——测站数 。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的位置。新设站的前视尺。
三.测段的高差计算:
1)概念:往测,前进方向从A到B 的逐站水准测量; 返测,前进方向从B到A的逐站水准测量。
2)测段高差计算:(1)往返测高差计算: h往= hi往。检核: hi往= ai往-bi往。 h返= hi返。检核: hi返= ai返-bi返。
(2)测段高差计算:Δh= h往+ h返
二、测段高差的观测
1.测段:二个水准点之间构成的水准路线。
2.测站的搬设:测段多测站连续观测,水准仪、标尺按前 进方向逐一搬站,
方法:(1)一测站检核无误,记录员发"搬站"口令;(2)观测 员、扶尺员按口令搬站:①前视尺扶尺员不离原立尺点, 确保尺垫不变动;新设站的后视尺。②观测员将水准仪搬到 下一测站适当位置,距离适当。③后视尺扶尺员在新设站
+16.096

助 fh h (H终 H起 ) 16.027 (38.555 22.459 ) 0.024 m

算 fh容 10 n 10 12 34.6mm f h f h容
测段号 1 一
二 三

表2-2
点号
距离 (km)
2
3
.A 1.2
1
1.0 2
0.8 3
1.0
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fh 允= 40L (mm) 或 fh允= 10n (mm)
式中 L——路线长度,Km; n——测站数。
2、附合水准路线
fh = ∑h测 —(H终—H始)
3、支水准路线
fh = ∑ h往 + ∑h返
四、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一) 高差闭合差及允许闭合差的计算
若| fh |<| fh允|,说明精度符合要求,可进行闭合差调整,否则应查找原因重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水准测量试验报告1一、试验目的熟识水准仪的根本构造,初步把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二、试验内容1、熟识DS3型水准仪的根本构造,了解其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精平和读数。

3、测量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三、仪器和工具DS3型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

四、方法和步骤1、安置仪器将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尖踩入土中。

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熟悉仪器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其作用并熟识其使用方法,同时弄清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把握读尺方法。

3、粗略整平粗略整平就是旋转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大致水平。

先用双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一对脚旋钮,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旋钮使圆气泡居中,通常需反复进展。

留意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运动的方向全都。

4、瞄准水准尺、精平与读数(1)瞄准转动目镜调焦螺旋进展对光,使十字丝分划清楚;然后直立水准尺于某地面点上,松开水准仪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准星和照门粗略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看清水准尺影像;再转动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丝靠近水准尺一侧;若存在视差,则应认真进展目镜调焦和物镜调焦予以消退。

(2)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两端的影像吻合成一圆弧抛物线外形,使视线在照准方向准确水平。

(3)读数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读数,即m,dm,cm及mm位。

读数时应先估出mm数,然后按m,dm,cm及mm,一次读出4位数。

5、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1)在地面选定A、B两个较结实的点作后视点和前视点,分别立尺。

(2)在A、B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使仪器至A、B两点的距离大致相等。

(3)每人独立安置仪器、粗平、照准后视点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并记入附表中测点A一行的后视读数栏下;再照准前视点B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并记入附表中测点B 一行的前视读数栏下。

测绘资料分册、整理、装订要求

测绘资料分册、整理、装订要求

1 引言为加强院测绘资料的管理,保证测绘资料的分册、整理、装订和规格的统一,确保资料完整、准确,便于测绘资料的查阅和使用,特制订本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本院测绘资料分册、整理和装订。

3 整理3.1 平面控制、等级水准控制测量网图平面控制测量网图和等级水准测量网图,应根据最后实际成果分别绘制;网图均应用计算机制作,要求图上表示清晰易读,一目了然,作图比例尺宜用1:10000。

3.1.1 展绘Ⅳ等以上三角点(或导线点)符号的三角形边长为3mm,注记点名均用黑色;3.1.2 展绘Ⅰ级导线点符号的正方形边长2mm,并绘制线路,线粗0.5mm,注记点号及线号均用红色;3.1.3 展绘Ⅱ级导线点符号的永久性标石采用正方形,边长为2mm,半永久性标石采用直径为2mm圆圈,并绘制线路,线粗0.5mm,注记点号及线号均用兰色;3.1.4 展绘Ⅲ级导线点符号的永久性标石采用正方形,边长为2mm,半永久性标石采用直径为2mm圆圈,并绘制线路,线粗0.5mm,注记点号及线号均用棕色;3.1.5 Ⅰ、Ⅱ、Ⅲ级导线起闭点起始点方向线段长度为2cm,线粗为1mm,采用相应颜色描绘,Ⅰ级导线方向末端注明另一起闭点,网图中由其他施测单位施测的等级导线,线路用虚线表示;3.1.6 参照相应地物关系位置,展绘四等及其以上水准点,并绘制等级水准线路(绿色),注记点点号(棕色),注意标志起闭点的点位符号按3.1.5项表示,四等水准点点位一般应与Ⅰ、Ⅱ、Ⅲ级导线点点位全部重合,其点号应与等级导线点点号一致(楼顶点除外),未与等级导线点重合的四等水准点,另需绘制点之记;3.1.7在测区范围外正中上方注“XXXX测区等级导线测量网图”及“四等水准测量网图”,字高2cm,正中上方注“1:XXXXX”,字高1cm,下方左下角注记“XXXX年XX月XX日绘制”,下方右下角注记绘制单位,字高1cm,图内适当位置加绘图例,要求图面整洁、美观、内容醒目,各项比例适中。

控制测量实训成果总结报告

控制测量实训成果总结报告

一、前言为了提高我们对控制测量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我们于[实训时间]进行了为期[实训时长]的控制测量实训。

本次实训以[实训地点]为背景,通过实地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取得了以下成果。

二、实训目的与要求1. 理解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3. 学会控制网的设计、布设和测量。

4. 熟悉数据处理、平差分析和成果整理。

三、实训过程1. 前期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我们还对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了学习和熟悉。

2. 现场测量在[实训地点],我们按照实训要求,进行了以下测量工作:(1)水准测量:利用水准仪,测量了已知水准点的高程,并计算出其他水准点的高程。

(2)角度测量:利用经纬仪,测量了各个测站之间的角度,为后续坐标计算提供数据。

(3)距离测量:利用全站仪,测量了各个测站之间的距离,为坐标计算提供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现场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利用测量平差理论进行处理,计算出各个测点的坐标和高程。

4. 成果整理将计算得到的坐标和高程进行整理,绘制出控制网图,并对测量成果进行评价。

四、实训成果1. 成功建立了[实训地点]的控制网,覆盖了[覆盖范围]。

2. 通过水准测量,计算出各个水准点的高程,精度满足要求。

3. 通过角度和距离测量,计算出各个测点的坐标,精度满足要求。

4. 完成了控制网图的绘制,为后续地形图测绘提供了基础数据。

五、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理解了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 学会了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了基础。

3.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完成了本次实训任务,增强了团队精神。

4.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我们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测量员必备测量知识

测量员必备测量知识

第一部分测量工作在施工生产中作用由于社会的发展,工程项目的增多,测量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

应用于工程建设上,其任务共分三项:测图;放样;监测。

测图工作是设计和测绘部门的主要任务,我们只需了解一些概念即可。

监测可理解为监控测量,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质和地形变化情况进行监视。

例如: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受敛情况及拱顶下沉情况进行观测,以及其它大型建筑物和高路基或地质不良地段需要经常地观测它们的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人员、行车的安全。

对于我们施工单位而言,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放样,因为测量放样工作贯穿着工程的全过程。

放样亦称测设,就是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各种建筑物按设计要求测设到地面上,并用一定的标志表示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测量技术是为人类生产服务的一门技术,在施工生产中,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铁路、公路勘测设计的时候需要测绘较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和断面图,以便设计部门利用该图选择和确定线路位置;我们施工单位要将设计好的线路位置准确地标定在地面上;整个工程完成后还要进行竣工测量等……总之,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勘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测量。

测量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设计方案及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

因此,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和理解各种基本测量操作技术及必要的计算技巧,才能通过测量对各种建筑物进行精确的定位、放样。

测量的实际工作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内容,其外业工作(放样工作)即为测量地面上各点之间的角度、水平距离和高差,测量成果的好坏亦取决于这三项工作的质量;内业工作包括资料计算、现场放样记录、成果整理复核等。

第二部分水准测量一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亦称高程测量,确定地面上某一点的高程所进行的测量称为高程测量。

确定一点的高程通常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而水准测量方法是最准确的也是最普通的使用方法(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将在全站仪使用部分做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解算(Page1)
第一步计算高差闭合差:
fh h测 (H终 H始 ) 4.330 4.293 37(mm)
第二步计算限差:
fh容 40 L 40 7.4 108.8(mm) fh fh容 故可进行闭合差分配
第三步计算每km改正数:
V0
fh L
5mm/ km
例题解算(Page2)
§2.2 普通水准测量的实施及成果整理
一、水准点(Bench Mark)
通过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 准点,一般用BM表示。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水准点示意图
二、水准路线(leveling line)
1.闭合水准路线(closed leveling line)
由已知点BM1——已知点BM1
式中,fh容——高差闭合差限差,单位:mm; L——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n——测站数 。
2、分配原则 按与距离L或测站数n成正比原则,将高差 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段高差上。
(三)计算各待定点高程 用改正后的高差和已知点的高程,来计算 各待定点的高程。
五.水准测量成果整理实例
【例】如图按图根水准测量施测某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成 果略图。BM-A和BM-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图中箭 头表示水准测量前进方向,路线上方的数字为测得的两 点间的高差(以m为单位),路线下方数字为该段路线的 长度(以km为单位),试计算待定点1、2、3点的高程。
1、观测要求
前进方向
h4=+0.385
h5=+0.118
h1=-0.543
h3=+0.946 1.820 h2=+0.120 1.822 0.876
1.422 1.435
1.304
BMB
1.134
BMA
1.677 1.444 1.324
TP4 TP3
TP2 TP1
(1)水准仪安置在离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之处。 (2)为及时发现错误,通常采用“两次仪器高法”或 “双面尺 法”。
公式: fh h测 h理
故对于闭合水准路线,有:
fh h测 h理 h测
对于附合水准路线,有:
fh h测 h理 h测 (H终 H始)
(二)分配高差闭合差
1、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tolerance)
对于普通水准测量:
f h容
40
fh容 12
L 适用于平原区 n 适用于山区
用EXCEL软件程序计算水准路线
2.附合水准路线(annexed leveling line)
由已知点BM1——已知点BM2
3.支水准路线(spur leve某一待定水准点A。
图形:水准路线布设形式
1.闭合水准路线
3.支水准路线
2
1
2
1
BM
3
BM
4
BM2
2.附合水准路线
3
BM1
2
1
三、水准测量的实施(外业)
第四步计算各段高差改正数:
Vi V0 ni
四舍五入后,使:
vi fh
故有:V1=-8mm,V2=-11mm,V3=-8mm,V4=-10mm。

第五步计算各段改正后高差后,计算1、2、3各点的 高程。
改正后高差=改正前高差+改正数Vi
例题解算(Page3)
故可得: H1=HBM-A+(h1+V1)=45.286+2.323=47.609(m) H2=H1+(h2+V2)=47.509+2.802=50.411(m) H3=H2+(h3+V3)=50.311-2.252=48.159(m) HBM-B=H3+(h4+V4)=48.059+1.420=49.579(m)
TP2 TP1
水准尺读数
后视
1.134
前视
1.677
1.444
1.324
1.822
0.876
高差 h米
平均高差
-0.543
改正后 高差
+0.120
+0.946
高程 H米
水准仪的安置及水准测量录像
1、MyMusic 2、SHA LA LA
四.水准测量成果整理步骤
(一)计算高差闭合差(closing error)
图形:水准测量实施与记录对照图
前进方向
h4=+0.385
h5=+0.118
h1=-0.543
h2=+0.120
h3=+0.946 1.820 1.822 0.876
1.422 1.435
1.304
BMB
1.134
BMA
1.677 1.444 1.324
TP4 TP3
测站
1 2 3
点号
BMA TP1 TP1 TP2 TP2 TP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