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文·立道·立人——张立文先生“和合”理念的阐释与评价
和合学发展内涵以及学术界对张立文先生的和合学的反应
2.和合学内涵和合思想的起源与转化学界考证普遍认为,“和合”起源于中国有文字记载之前的中华始祖伏羲时代的“河图八卦”和大禹时代的“洛书五行”两个神话传说。
而大约 3000 年前的西周时期,这一思想被简约地概括为“和”,“合”字则在商周时期出现于甲骨文上。
春秋时,分开的“和”、“合”二字开始“和合”联用。
管子、墨子、荀子等思想家都运用这个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
历经“阴阳”到“和”再到“和合”的发展过程,“和合”作为一种思想理念在春秋时期基本形成。
[8]而传递了“和为贵”思想的“和合”文化在当今形成的学说体系和合学,则是由中国当代着名哲学家张立文先生所开创的哲学理论形态。
它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和创新,可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生。
张立文介绍,他的和合学开始构思于1987年,在1988年写作的《新人学导论》中,初次提出人的“自我和合”问题,1989年,他撰写了《从宋明理学到和合学》一文,随后他连续发表了十多篇相关论文,明确提出了构建和合学的问题。
其中,1993年10月,张立文在《理学的演变与理学的超越》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和合学的定义。
1995年,张立文的《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一书竣稿,并于次年出版。
该书系统阐述了和合学思想体系。
此后,《和合与东亚意识》(2001年)、《中国和合文化导论》(2001年)、《和合哲学论》(2004年)等书相继出版,进一步系统阐述了先生的和合学体系。
[9]张立文认为: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形相和无形相的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变易中诸多形相和无形相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10]也就是“和生万物”。
他认为人类进入21世纪,由于面临着五大危机即人与自然的冲突而造成生态危机,人与社会的冲突而产生人文危机,人与人的冲突而构成道德危机,人的心灵的冲突而产生精神危机,文明之间的冲突而造成价值危机。
张立文:让中国文化拥有话语权
2016年5月5日,和谐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殿明主持落成典礼并致辞,文作为和合学文化的创始人,学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推波助澜。
张立文1935年出生在浙江温州,铄、神采奕奕。
院学位委员会特批教授,500多篇,著有《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发展史》、《周易思想研究》和合学“五和”在谈到和合‘石’,而成科学的中国哲学史“和合”二字,顿处。
”张立文认为,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进入21世纪,冲突而产生人文危机,生精神危机,文明之间的冲突而造成价值危机。
为重要,依照中国哲学传统,决要归于‘和’点,这一观点和张立文提出的而合。
和合学的“五和”价值,合理地、掘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最具有价值和生命活力的文化精神,现代社会一种新的儒家仁学的当代形态。
张立文:他率先建构了化解人类五大冲突与危机的和合学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推波助澜◎白姜江匠心至美之物沉静淡远4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作为一个方向性的选择,它具有自己本身高峰论坛上,张立文如此价值观、伦理道这种影响力也“和”的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
文化著作,搭建起沟通和文化与和文化大众普及的桥梁,积极地实践和文化的经世致用的功能与作用。
在谈及“和合学”呼吁,“和文化可以是推向世界的。
和平,主题,各种变化。
”“五和”理论:和生、和和达、和爱,亦即五大合理地、道德地、审美地化解五大冲突和危机。
和合学代表了现代社会一种新的儒家仁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1。
“和合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一)
“和合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一)内容提要:为当代国内著名学者张立文先生所明确提出的所谓“和合学”理论,时至今日已差不多有近20年的时间了。
其影响所及,非限九家、更在政界,甚至还流播到了异域。
在此期间,对此提法,有人赞颂、有人称许、有人摇头,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沉默。
而在本文看来,这一理论非但没有什么新意可言,而且更有主观臆断、误解经典之嫌。
究其实,则恐怕它也要同当下其他不少的学说理论一样,从根本上说,是既无根又无解的;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或假问题。
关键词:和合合和和合道德为当代国内著名学者张立文先生所明确提出的所谓“和合学”理论,时至今日,已差不多快有近20年的时间了。
其影响所及,非限九家、更在政界,甚至还流播到了异域。
在此期间,对这一提法,有人赞颂、有人称许、有人摇头,然而更多的人却莫名其妙地选择了沉默——这一点大概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毕竟国内学术界已有很长时间提不出什么比这更“新”也更具“首创性”的问题来了。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张先生的这套理论可以说是独树一帜、领异标新,其价值与意义当不容抹煞。
但问题却是,这一理论又似乎并没有那么“新”,例如,有人即曾指出,其实,钱穆先生等早就将“和合”作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特征而相应地作过论述1]。
而且,非仅如此,甚至还可以说,这一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张先生本人,则不过只是在将自己完全排除于为其所批判过的所谓“创造转化论”和“综合创新论”外,同时又在继续重复着自己的“创造转化”和“综合创新”而已。
因此仅就其中所谓“新意”而论,似乎是根本谈不上的。
而且其所谓“创造转化”和“综合创新”,更有主观臆断、误解经典之嫌。
究其实,则恐怕它也同当下其他不少“新而短命”的学说理论一样,从根本上说,是既无根而又无解的;甚至还可以说,它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或假问题。
然而它毕竟存在已有时日,毕竟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着。
为此,笔者曾思考过五年,也曾痛苦和徘徊过五年:到底是说还是不说——说则无疑于冒犯权威,甚至还可能要触犯众怒,因而不免于诚惶诚恐;而不说,终究又意难平焉。
中国和合学
中国和合学王杰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2000年在会见香港各界人士时指出,“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倡‘和合’,强调团结。
”他还指出,当今中国要发展、要振兴,必须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要提倡“和合”,强调团结。
…… 惟团结才能稳定,惟团结稳定才能发展稳定。
那么,和合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学问,它为何会引起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请看——张立文教授创建的和合学自问世以来,已经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最近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和合文化导论》一书,作者对和合学的基本理念又做了进一步的浓缩和诠释。
和合与和合学: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合的民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
作者认为,“和合”是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纵贯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积淀于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思想文化之中,因此,它体现着中国思想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也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体现形式。
作者还进而提出和阐明了和合五义与和合学五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了和合学研究的对象、范围、方法、规范,将和合作为一门单独学科来研究。
通过对和合、和合五义的阐释,作者还进一步指出,和合学是包括诸子系统的巨系统的文化结构,具有体、用两方面的内容。
就体而言,其体系结构的路径是地、人、天或天、人、地,可以由下而上,也可以由上而下,它是天上地下的宇宙空间次序。
就用而言,是使体的和合学转换为用的和合学,使和合学理论原理进入生存世界、意义世界和可能世界的各个层面。
作者根据和合学原理的“八维”和合,构想并提出了和合学八类新学科分类系统,并以此八类新学科来分析论证和合学之用。
作者关于和合学及其理论体系的提出与建构,不仅是对源远流长的中华和合思想文化的本质概括或提升,而且适应了时代形势的发展和文化理论自身发展的要求,因而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根植“和合文化” 助推学校品质发展
基础教育参考·2020/06学校特色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学校内涵发展、品质发展的有力抓手。
实践表明,学校品牌主要是靠特色文化支撑起来的。
在教育改革深度推进、强力突破瓶颈的新时代征程中,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宋村中学(以下简称宋村中学)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路径,引领学校步入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快车道。
一、秉承传统与创新,构建和合特色文化体系学校特色不是随心所欲贴上的标签,更不是标新立异的简单陈列,而是扎根于学校自身土壤的传承与创新。
宋村中学在建校初期的六年时间里经历了三次五校合并,师生人数增加到两千余人,管理难度增大。
由于领导干部重组导致转岗干部有一些消极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师“小圈子”现象日渐凸显,管理制度很难融合等新的矛盾日益尖锐,使得学校面临着新的挑战。
学校审时度势,积极应对,探索出了一条从“合作办学”到“和谐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教职工之间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学校也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并于2016年被确定为“威海市特色培育学校”。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校认真回顾了从建校到合并这二十年来由“合”到“和”的发展历程,并深刻分析和总结了经验教训。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和合学”理论,是二十一世纪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之间的冲突和危机的重要理论。
这一理论对学校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遵循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将办学特色确定为“和合文化”。
和合文化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就可见其发端。
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等等,均对“和”的内涵作出了解释。
“和合”连用,指的是善于把不同事物的矛盾和差异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取长补短,从而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
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
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发布时间: 2003-9-28 作者:张立文[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争论(诸如抽象继承、选择继承、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创造性转化论、综合创新论等等),凸现了同一个课题:文化整合。
作者由此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和合学"主张,并从哲理上系统阐发了这一学说,论述了和合之真及所蕴含的"融突论"的基本内涵;追究了和合学五义及融突论的根据;强调了理论学说的生命力在于适应时代的呼唤;而和合学是求索现代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冲突的化解之道,是文化方式的最佳选择和最优化的价值导向。
作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所整合的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合学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的五大原则,是21世纪人类的最大原理和高价值。
一在此世纪之交之际,中国文化面临着西方的挑战、现代化的挑战和同一文化圈内部的挑战。
在这种情境下,中国文化如何作出回应?归结到一点,便是传统与现代化的问题。
一百年来,中国人就如何或怎样现代化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索,展开了中西文化各方面的比较,提出了形形色色的主张。
就继承传统文化而言,有抽象继承,选择继承,宏观继承,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发展;就中西文化的体用而言: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体中用,中西互为体用;中西为体与中西为用,中西即体即用与非体非用;就传统文化的创新来说:有现代解释,客观解释,创造性解释,创造性转化,综合创新,分析地扬弃与综合地创造;还有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论,全盘西化论,以及复兴儒学论,儒家文化第三期发展,返本开新论等等,莫衷一是,均有其提出的时代与文化背景,有其合理的内涵和学术价值。
然而,尽管提出了这些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种种主张,为什么中国仍然未能走向现代化?其中有政治的、制度的、经济的种种复杂问题,也有价值观念、文化素质、思维方式方面的问题。
但就这些主张的本身来说,都属于如何怎样实现现代化的方法、手段问题,是一个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谈资,而未能落到实处。
“和”的文化内涵
“和”的文化内涵作者: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29期和排名:第7位得票数:5751 得票率:52.6%精华阐释:“和”的本意可以理解为:人人都有饭吃,天下就和平;如果没有饭,天下就乱了。
自古以来,中国人已经把“和”落实到生活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家庭内部有“家和万事兴”之说,人与人之间讲“和气致祥”,做生意讲“和气生财”,国家之间讲“和衷共济”。
传统经典中的“和”“和”的历史非常悠久。
“和”在甲骨文中为“龢”,后来演变成了“咊”,这两个字形在《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可以查到。
“和”是一个形声字,从“口”,“禾”声。
口是用来吃饭的,禾代表粮食。
“和”的本意可以理解为:人人都有饭吃,天下就和平;如果没有饭,天下就乱了。
我们说“民以食为天”也是同样的意思。
《说文解字》讲“声音相和”,我们现在也讲“唱和”“和声”,“和”有附和的意思,也有和谐的意思。
《周易·中孚卦》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意思是有只鹤在山阴鸣叫,它的孩子应声附和;我有好酒,与你共同享用,这是周易里面最优美最有诗意的一句爻辞。
《兑卦》初九爻辞为“和兑,吉”,“兑”是愉悦的意思,同性相遇,不是敌对而是和谐互助,所以大家都很愉悦,结果也是吉祥的。
《尚书·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帝尧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团结。
家族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其他各族的政事。
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民众也随着变化而友善和睦起来。
“亲九族”就是首先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使之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平章百姓”就是继而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进而使各国团结起来,这就是“协和万邦”。
《尚书》中,周公曾讲,家族不和要努力使之和睦;国家之间不和,也应力争使之和谐,这是天的意志。
新世纪文化战略的曙光
新世纪文化战略的曙光--评《和合学概论》一书黄德昌(四川联合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立文先生,积多年的研究成果,并以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攻关精神,潜心竭思,撰著成《和合学概论》一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这本专著的问世,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密切重视,成为专家、学人关注的焦点和频频探讨的热门话题。
笔者有幸浏览全书后.认为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专著,有如下特色和学术价值:一、自家体贴,开拓创新张立文先生的这一专著所揭示和概括出来的"和合学" ,虽然是早已蕴藏在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即该书的思维"虽有所受",但"和合学"的概念和思想体系,却是张立文先生"自家体贴出来的"。
张立文先生第一次运用"和合学"的概念和理论表述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这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开创之功,可以说是独辟蹊径,将中国文化的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张立文先生在书中精辟地阐发了"和合学"的首要价值,就在于现代中国文化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一是人类共同的五大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不同文明之间)的挑战;二是西方文化的挑战;三是现代比的挑战。
而回应立此三大挑战的最佳、最优化的文化选择,便是和合学。
张立文先生将和合学的首要价值奠基于回应三方面的挑战上,言简意赅地揭示了开创"和合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张立文先生为了凸现"和合学"体系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对比上,明确指出了和合学的和合思维与西方神创思维的异趣。
西方文化中有一种被普遍认同和强化了的上帝"创世纪"说,解释了天地万物的根由问题。
上带作为唯一的、绝对的存有,一直延续到现在。
张立文:鞭辟入里,启悟人生
42022年 3月上 总期数871张立文是著名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
从事哲学研究60多年来,张立文一直践行着自己的学术主张,试图建构起化解人类世界冲突与危机的“和合学”哲学体系,以中国哲学解当世之问。
作为一名哲学家,他的话语总是鞭辟入里,充满启悟人生的智慧。
列举现象,逻辑严谨针对“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张立文在讲座中说道:“有些人一碰到挫折就很苦闷,理想也没有了,那么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呢?曹操讲人生苦短,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了。
在短暂的人生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追求人生的价值,中国古代讲‘三不朽’,一个人要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就是有道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道德情操;立功就是建功立业;立言就是得有自己文化的内涵,有文化的创造,有自己的著作,有自己创新的学术,这就是不朽的。
人生尽管很短,我们现在还在纪念孔子和老子,他们已经死了两千多年了,为什么还活在我们的思想里面,就是他们的学术有价值、有意义,所以我们还在纪念他们,我们人活着不是为了只追求眼前的利益。
”张立文先列举现象,指出追求人生价值的重要性,然后他引用曹操的话,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在短暂的人生中追求人生的价值,最后他给出答案,用传统和谐文化中“立德、立功、立言”来告诫人们,人活着要有追求,而不是为了只追求眼前的利益。
张立文为人启悟,在谈话中逻辑清晰,步步推进,体现出哲学家缜密的思维逻辑。
巧妙设喻,生动形象谈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话题时,张立文说:“在世界的大网络中,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是这个大网络上的一个纽结、交叉点,与其他的纽结、交叉点连接在一起,一个纽结、交叉点坏了,就会使整个网络失效,犹如鱼网破了,鱼就从破网的纽结处跑了。
这也犹如地球村、太空船,船若漏水了,还翻了,整个船上的人就会落水,就会有生命危险,自然达不到船想要去的目标。
这就是我们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们把和谐精神推广到世界,无论国家大小,富裕或贫穷,每个国家都应该尊重他国的主权、国格,把民主推向世界,各个国家都应该有选择自己发展方式的自由。
张立文和合哲学思想研究
张立文和合哲学思想研究和合学分为狭义和合学与广义和合学。
狭义和合学乃是张立文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性研究基础上,针对现实世界的冲突与矛盾性,而提出的一种应对现实问题的新的理论体系。
广义和合学则是指在狭义和合学探索的基础上对其所未能深入研究的课题,进行相关的和合学研究,比如和合翻译学,以及符合“和合生生”精神的一切理论探索。
与此对应,和合学的研究也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张立文先生和合学的理论阐释与澄清;一类则是依和合学精神实质进行拓展性和创新性探索。
本论题的研究就属第一类。
正因为如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澄清张立文先生创立和合学的思想路线、理论精髓以及精神旨趣,并在此过程中随文阐释这种和合学如何可能,其理论边界与理论特色是什么等问题。
既然如此,我们的研究必然要从此课题的其它关注开始,也就是其他学者如何看待与评介这样一种新生的理论体系——和合学。
这就决定我们要综合地分析与评估其他研究的水平,包括他们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边界等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体现于第一章中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一节。
在摸清了他人研究的边界——已探索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未探索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之后,我们则需要进入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张立文先生为何要去创立和合学。
从张立文先生的著作以及和合学所可能发生的实效出发,我们认为张立文和合思想的缘起应当与两种因素有关:一是面对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冲突以及部分文明冲突尤其突出的情况下,张立文先生的忧世情怀与救世自觉,使其需要从所有的思想资源中进行甄别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二是为了化解中国哲学合法性的争议,张立文先生需要在解决冲突世界中的各种冲突的世界性、历史性、思想性的重大课题的基础上,澄清中国哲学的哲学功效与思想魅力。
既然有了创立理论的自觉与需求,那么张立文先生需要怎样的思想方法来驾驭以往思想资源以及构建起新的理论体系?这个问题则由“张立文和合哲学方法论研究”一章进行相关的澄清。
培育“和合”特色文化的思考——临沂第四十中学教育哲学理念文化解读
培育“和合”特色文化的思考刘峰(山东临沂第四十中学)[摘要]临沂第四十中学注重特色发展,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学校形成了坚定的教育思想,制定了扎实的治校方略,凝练了高尚的学校精神,设计了美好的办学愿景,完善了神圣的办学使命,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萃取了先进的文化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和合”为特色的学校文化。
[关键词]“和合”文化;学校特色;教育哲学;文化理念临沂第四十中学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是一所办学经历不足十年的新建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在内,现有160个班级,7648名学生,456名教师。
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张的进程中,学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内涵发展。
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学校提出了“和合”办学理念,注重培育“和合”特色文化。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特色文化创建成效显著。
作为一名校长,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该怎样清晰阐释自己的教育主张呢?一、教育思想坚定四十中确立的教育思想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用“和合”的方式营造和合文化,努力创办具有“和合”特色的优质教育。
苏霍姆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和教学上的领导。
校长有了好的思想,才能在实践中逐步凝练出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科学的办学体系。
四十中致力于追求“和合”文明的现代价值转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学校教育结构变革,学校的办学追求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用“和合”的理念,办“和合”的教育,发展“和合”的教师,培育“和合”的学生,非常适合学校的现在和未来。
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放在办学的指导地位,正确反映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实质———追求个性全面发展。
办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实现古今中外文化的贯通与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学校要办出特色,核心问题就是要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十中坚定地扎根沂蒙大地办教育,期望用“和合”的方式营造具有“和合”品质的学校文化,用“和合”文化滋养每一个人,全面构建“和合”品质的课程、课堂、管理与评价机制,创建“和合”品质的校园,创办“和合”特色的优质教育。
论张立文先生宋明理学研究的逻辑进路
论张立文先生宋明理学研究的逻辑进路【摘要】张立文先生是一位研究宋明理学的学者,他的研究逻辑进路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介绍了张立文先生在宋明理学领域的学术贡献。
随后分析了宋明理学的发展背景,并探讨了张立文先生在研究方法上的独特之处。
通过具体分析逻辑进路,揭示了该方法在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了逻辑进路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张立文先生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于宋明理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启示意义。
【关键词】张立文先生、宋明理学、研究方法、逻辑进路、学术贡献、发展背景、具体分析、学术启示、总结、未来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张立文先生是当今著名的宋明理学研究专家,他通过对宋明理学的深入探索和分析,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学派的重要思想和发展脉络。
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学术流派,涵盖了哲学、政治学、道德学等多个领域,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传统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学术资源的有限,宋明理学的研究常常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和误解。
对于这一学派的深入研究和解读显得尤为重要。
张立文先生凭借其杰出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看待宋明理学,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一学派的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天,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宋明理学,以期把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下去。
1.2 研究意义张立文先生对宋明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张立文先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和发展轨迹,还可以帮助学者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和价值取向。
张立文先生的研究方法和逻辑进路在中国哲学界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创新性,对于推动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他以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深入的文献研究为基础,针对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展开探讨,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借鉴和启示。
论张立文先生宋明理学研究的逻辑进路
论张立文先生宋明理学研究的逻辑进路
张立文先生是中国宋明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他对于宋明理学的研究具有独特的逻辑进路。
在他的研究中,他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历史背景与学术传统、学说体系和思想内涵,通过深入分析和细致比较,揭示了宋明理学的独特价值和影响。
张立文先生通过研究宋明理学的历史背景与学术传统,为理解宋明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点。
他对宋明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儒学传统和宗教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并从中提取出对宋明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他对明代中晚期社会政治动荡和宗教信仰风潮的分析,揭示了宋明理学中宗教因素的重要地位。
他对宋代儒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进行了细致观察,发现了宋明理学在儒学思想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张立文先生通过研究宋明理学的学说体系,展现了宋明理学的丰富内涵和学术体系。
他对于各个思想流派的思想演进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梳理,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宋明理学的多元性和相互联系之处。
他从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和王阳明思想等不同源流的交织关系中,揭示了宋明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他还通过对宋代各类学术文献的考察,挖掘出其中关于心性、理气、知行等核心概念的讨论和争鸣,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宋明理学的学术体系。
张立文先生通过研究宋明理学的思想内涵,深化了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和评价。
他通过对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的解读和分析,揭示了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
他对于“心性”概念的阐释,突出了宋明理学强调人性本善和修身治国的核心主张;他对于“知行合一”理念的考察,展示了宋明理学中融合知识与实践、学问与实践的价值观。
张立文教授:弘扬“和合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张立文教授:弘扬“和合文化”体现时代精神2008年05月14日 11:09◇刘海峰张立文简介:1935年生,浙江省温州市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孔子基金理事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化,开创性提出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建构了传统学、新人学、和合学的文化哲学体系。
著有《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多维反思》、《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和合学》、《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等。
5月11日的黄昏,从赤城宾馆323房间远望天台山,花影暖阳,霞合碧暮……在这静谧的环境里,年逾古稀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立文先生向本报记者阐释了“和合文化”以及“和合学”的主旨。
和合文化是时代精神张立文先生从天台的和合二仙传说开始娓娓而谈:天台山有和合二仙,一位是寒山,一位是拾得。
我们民间风俗就有结婚的时候所贴的吉祥画要有和合二仙的画,含义是讲百年好合。
台湾的新党主席郁慕明到人民大学的时候,我们送给他一幅和合二仙的画,这是大师徐悲鸿之子徐庆平所作的一幅画。
和合的背后有着有趣的故事,这些都说明了和合文化已经成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了。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化历程,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智能源泉。
这次天台县举办“寒山子暨和合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非常好,发掘、弘扬了和合文化,扩大了寒山的影响。
和谐、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也是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和生命智能。
所谓和合的“和”,是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
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
“讲自己”的哲学,蕴营社会和谐文化——张立文教授《和合哲学论》评介
“讲自己”的哲学,蕴营社会和谐文化——张立文教授《和合哲学论》评介“讲自己”的哲学,蕴营社会和谐文化——张立文教授《和合哲学论》评介第26卷第9期2005年9月湖南科技学院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ingVO1.26NO.9Sep.2005"讲自己"的哲学张立文教授,蕴营社会和谐文化和合哲学论评介李长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2)摘要:张立文教授的新书《和合哲学论》凸显了中国哲学在发展中以追求"自己讲","讲自己"作为学术精神品味,以突破传统话语作为致思趋向而梳理出和合哲学思想.和合哲学是创新的哲学,其现实意义是对现实社会具有形而上学的和谐张力.关键词:张立丈:和合哲学;中国哲学;学术张力中图分类号:B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219(2005)09—0024—02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和中国哲学的危机问题是近几年来哲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中国到底有没有自己的哲学,"哲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国哲学'与'哲学在中国',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新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走向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张文教授提出,"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超越合法性问题".,主张"自己讲","讲自己"【.张立文教授的观点可谓是独到.在"自己讲", "讲自己"的中国哲学观的致思趋向下,张先生先后发表了很多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文章,推出探寻中国哲学自身特点的力作,"和合"哲学体系在建构,发展和"和合"完善之中,"和合学"是"在途中"的学问.长期以来,西方哲学二元对立话语,斗争话语一直主导着中国大陆的哲学语境,斗争哲学盛行了几十年,时代需要斗争哲学,但时代也需要核心话题,人文语境的不断转换才能彰显新的生机与活力,理论思维在和合转换之中不断深化,创新,社会文化在多元和合中不断进步.和合,和谐是新时代的核心话题和人文语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逐步走出形而上学误区的"和合"大语境下,继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之后,反映"和合"语境的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先生撰写的又一力作和合哲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论已在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值和现实意义.全书共有七章内容:第一章:爱智之旅.本章是对和合哲学新思维何以可能历程的论述,即和合哲学何以可能的求索之道.通过对古今,中西,象理三大思辨的和合解构,从而梳理出和合价值时间,和合生存空问与和合逻辑本原.和收稿日期:2005--05—29作者简介:李长泰(1971一),湖北大悟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现代研究.24合学创新的标志是核心话题转向,人文语境的转移,诠释文本的转换,从而突现理论思维创新.和合哲学关切的对象在于化解一切基于二元对待的冲突和危机,并用和合生生法,创新法,意境法,突破传统的求一法,对立法,写实法. 第二章:和合起来,也就是和合形而上学.和合学重在创造性的显现过程,在和合生生中构成境域,它自己敞开自己,其逻辑进程是天,地,人三界,即生存,意义,可能世界.和合哲学活动需要通过和合象性,实性,虚性的追求, 走向"和合生生之道"."和合起来"的和生之道,是价值创造的枢纽,是化解与体贴的机理,是即超越即流行的生生道体.人的自由创造和自己认识自己的品格体现了人与天,地和合不断生生的品格,突现了对生存,意义和可能世界的追求,而最终和合起来.第三章:和合历史哲学与第五章和合价值哲学.和合历史哲学与和合价值哲学相和合超越,而至生生道体,并与和合生存,意义世界相关联.价值创造的本质在于和合,不是二元的对立,人文和合价值中"无极便是终极",历史价值在变动之中,没有终定论.历史在变动中实现价值追求,历史变动不居,价值关怀在和合进程历史之中,历史演化的动力是对情感道德的和合,以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和合生生原理化解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生命理智与生命情欲,社会道义与自然情感,天道天理与血缘亲情之间的紧张与冲突,构筑人类真实,完善,优美的情感历史世界.第四章:和合语言哲学与第六章和合艺术哲学.语言在不断变化中对世界存在进行建构,和合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中西语言相异,但都是对人创造的特质的和合洞明.和合的语言描述了天人的和乐境界.艺术是人类的格神家园,是自由创造的境界,艺术在不断的和合途中,不断地超越现有的境界通达人的心灵创造之域,达到大和至乐之境.和合语言哲学与和合艺术哲学的合并流行而至生生道体,并与和合意义,可能世界相关联.超越是思议自下而上的逻辑流行,是历史效川的/f:断激活,址价值势能的:断转乍;流行是言说是自F的功超越,是艺术功德的/f:断求解,是语言存棚的不断落实.第七章:和合哲学的逻辑结构.奉fff次对和合哲学形而学巾的和合生生道体进行r总结,它足和爱与智慧的结晶,是自家的体贴,是对传统的超越.和合生生哲学突现了对现实价值和意义,它足人类度越五人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的诺亚方舟,是化解大冲突(人与自然的冲突,人社会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的心的冲突,各文明之蒯的冲突)的智慧之旅, 也是安顿高科技令球化的精神家泪.和合哲学论))的学术价值li夔钉以F几个方面: (1)哲学话语的转向.和合哲学论的提出与发展,是对传统哲学话语体系的次大转向,足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和西方忻学话语的创新'超越,从此对学术界将产生和合话语震荡,开拓了学术的新视野,新领域.学术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学术本身,也在J:学术使巫多的学术者转入, 参预到新学术话语探讨之【1?.学术也类似f游戏,正如伽达默尔所说,游戏的魅力就是使游戏者受吸引,使游戏者转入到游戏之tlI141(PI3g).自从和合哲学概论))问世以来,和合学已经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合"话语成了哲学学术流行话语,和合哲学论))的公之于世将进一步确立这一话语的转向,使更多的学术转向和合哲学的话语讨论之中,话语转向彤式本身是对学术的极大贡献.(2)突出中国哲学的发展应有自身的诠释文本和逻辑. 传统上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总是以西方的哲学诠释中国哲学,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释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成了西方的注脚,没有找到属于自身发展的诠释文本.和合哲学论通过对中西哲学的分析,对中国哲学自身的逻辑进行了梳理,找到了自身发展的逻辑和诠释文本,开创r"自己讲","讲自己", 这是一种创新,是对中国哲学学术发展的极大贡献.在当今文化发展,全球化实际上就足文化多元化,也是自身文化认同强化的时代,正如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廷顿所说,现代化加强了各文明的文化1,,是不同文化和文明并存. 张先生开创的"自己讲","讲自己"思维无疑是对中国哲学和中华文化自身文本的加强.'(3)学术功底的打造在于专心致志与体贴,而不是人云亦云.和合哲学论))凸现了张先生的学术功力,一是学贯中西,资料丰富,对每一个问题都有大量的资料引证,学术规范突显了典范的治学风格.治学严谨,专业致志,对资料的掌握与梳理,对理论的自家体贴而不人云亦云,都是对学术事业本身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和合"学思想于J996年就已经问世, 在此基础上张先生又进一步提出和合哲学论,正如他本人所期望的,通过和合方式给人以营造身心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文明健康,自然健康而达到融合,中和,和生,合乐的境界.当前国家的"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思想正证实丫"和合"思想的超越性与预见性,和合哲学将从更深一层对营造和谐社会文化提供形而上的张力,和合哲学将在社会现实层面突现其生生的价值.参考文献:【l】赵景来.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研究述要….中国社会科学,2003(6):36.【21张立文.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超越合法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2003(2):1.I3J张立文.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论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和超越合法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 2003(2):2.【4】【德】伽达默尔,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l999.【5J【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f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6l【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文版序言【M】一E京:新华出版社,2002.。
运用和合思想引领教育集团发展
《运用和合思想引领教育集团发展》摘要:张立文教授认为“和合”就是事物中诸多要素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与和爱,相互冲突、融合,最终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点心”就是各校区推出的数奥、书法、写作、音乐、舞蹈、朗诵、田径、游泳、绘画、摄影、刺绣、烹饪等特长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发展自己的特长,在“和合”思想的引领下,实小集团成了一个以统一的主流价值观为支撑,“形”各异而“神”不散,“和合而生”、“和而不同”、“和而大同”的优质教育系统“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思维方法的突出和集中表现。
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
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
《国语·郑语》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
”东汉时期,和合思想被儒释道和我国其他文化流派的思想家普遍接受并广泛运用,成为贯通思想领域的一个综合性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概念。
两千多年来,和合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成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思想精粹。
张立文教授认为“和合”就是事物中诸多要素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与和爱,相互冲突、融合,最终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
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经由原实验小学发展而来,2006年6月建立,现有8个校区,157个班,8517名学生,493名教职员工。
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如运作不当,管理不善,要么是一盘散沙,要么相互倾轧,非但达不成既定目标,反而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
我尝试用和合思想来管理集团,用这一具有典型东方智慧特征的辨证方法分析解决集团管理中所面临的矛盾与冲突。
和合思想强调集团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只有各种要素和各种矛盾和合、协调,有序组合,才能使集团这个和合体有效运行。
由和合出发,通过自组织自调节的功能,而达到新的和合。
一、梳理冲突。
集团管理实际上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系统,梳理冲突是实践和合思想的第一步。
经过思考和实践,我发现,集团管理面临四个方面的冲突:一是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的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8
宁波大 学学 报 ( 人 文科 学版 )
间, 撰写并出版了 1 9 0 余万字 《 中国哲学史思潮 发展史 》, 7 5 0 个 日日夜夜 , 每天需要完成 2 5 0 0 多文 字量 , 都 是 张立文 先生 一笔 一划 手写 在稿子 上, 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由此可见 , 张立文 先生显然不满足于做一个教授 , 也不满足于做一 个哲学史家 , 他真正将学术作为生命 , 将生命融
中, 和合 学不 仅没 有在 责难 中淹没 , 而是 在 学术 的 自我完 善 渐渐 扩大 。 和合 学 不仅 在 国内得 到许
张立文先生 的 “ 和合”理念试加探讨 , 请学界同
行正之。
一
、
立文
张立 文先 生做 学 问极 有定 力 , 其勤 奋 和敏 思 亦 有过 人 之处 。 文化 大革 命 , 触 及 中 国人 的灵魂 , 可 以说几 乎每 一个 人 都 心旌摇 荡 、 激情 满 怀 , 为
先 生 在 艰 难 的历 史 时期 如 同陈 景 润 一样 坚 持 做
研究 ,并取 得 了 丰硕 的成果 。
多学者的认同 ,而且逐渐走上了国际学术舞台,
得 到许 多 国际专 家 的肯 定 。 张立 文 先生 在学 术研 究上 既 是个 高手 , 又是
一
个 快手 ,即写 得多 而且 质量 好 。在其 5 5年教
素的提 炼 、 升华和继承 , 也 包含 了较 多的现代性 因素 , 是 3今 - 时代人 类用以解决各种矛盾纷争的有效 方法 。 '
关键词 :张立 文;和合 学;立文 ;立道 ;立人 中图分类号 :B 2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1 —5 1 2 4( 2 0 1 5)0 6—0 0 7 7 —0 7
学研究生涯 中,出版学术专著近 3 0 部 ,撰写学
术论 文 5 0 0多 篇 ,主编 各类 学术 著 作 4 0多 种 。 除 了完 成可 观 的 的教 学 _ T = 作量 , 培 养 学生 , 参 与
张立 文先 生 的 “ 定 力 ”更 表现 对 “ 和合 学 ” 的研 究 、坚 持 、深化 、拓展 上 。2 0世 纪 8 0年代
Vn 1 . 2 8No . 6 NO V .2 01 5
立文 ・ 立道 ・ 立 人
— —
张立文先生 “ 和合”理念的阐释与评 ,浙 江 宁 波 3 1 5 2 1 1 )
摘要 :张 立文先生以 “ 立文、立道 、立人 ”之精神创 建 了 “ 和合 学” , 先后 出版 了 《 和合 学概论 》 《 和合 与东亚意识 》 《 中国和舍文化 导论 》 《 和合哲 学论 》等理论著作 。和合 学理论既是对 中国传统文化优质 因
张立 文 先生 是 中 国人 民大学 教授 , 中 国哲 学 史界 的著名 学者 , 他 在宋 明理学 、 先 秦 易学 等领 域 有深 人 的研究 , 成 果 丰硕 , 尤其 是 张立 文 先生 所创 “ 和合 学 ”,产 生 了广 泛 的学术 影 响 。现对
末 ,张立文先生提 出 “ 合和”的理念 ,1 9 9 6年 l 2 月正式 出版 《 和合学概论 》, 2 0 0 1 年出版 《 和 合 与东 亚 意识 》与 《 中 国和 合文 化导 论 》,2 0 0 4 年 出版 《 和合哲学论 》。 直到现在 , 张立文先生 还在不断深入思考 “ 和合”哲学的问题 , 这个过 程 的时间跨度是近 2 0年 ,涉及 的著作 、论文的 文字数在 3 0 0万字 以上。 在这一过程 中, “ 和合 学” 作为新 的概念 , 受到这样那样的议论 、 责难。 对待责难与压力 , 张立文先生不徐不疾 , 步履稳 健, 除 了必要 的辩 解外 , 主要 以学 术 的继 续 拓展 与深 化来 回应 ,这是 定力 ,也 是 自信 。近 2 O年
入 学术 。 张立文 先生 的研究 首先 从 “ 周易” 与“ 朱
了真 正 的超 越 —— 即按 照 现代 哲 学 的要 求 进 行 构建 、原 创 、分析 、拓展 ,建 造 了一个完 整 的逻
辑理论体系。和合学奠基于 “ 三界六层”,即地 ( 和 合生存 世 界 , 宇 宙模 型 )、人 ( 和合 意义 世
“ 主义”、 为 “ 革命 ”、为虚幻的 “ 信仰”摇旗
呐喊 、 冲锋 陷阵 。 这种 情景 , 高等 院校 尤其 强烈 。
而此时的张立文先生仍在人 民大学静园 , 翻阅资
料 ,聚神凝思 ,潜心做学问。至 1 9 8 1 年 ,厚厚
实实 的 6 0 余万字的大作 《 朱熹思想研究 》由中 国社 会科 学 出 版社 正式 出版 , 这距 文 革结 束不 过 五年 时 间 。在 自然 科 学领 域 , 数 学 家 陈景润 ,因 为他在文革时期 的艰苦条件下做研究 , 并作出了 成绩 ,为世人 熟 知 。而在社 会 科学 领域 ,张立 文
第 期 2 0 1 5 年 1 1 月
大 学 学 报 ‘ 人 姘 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N I N G B O U N I VE V E RS R S I I T Y L L I I BE B E RA R L A R RI ~ ' S E D DI I T 1 ' I 1 O N) N UNI (
学术会议和讲学外 , 张立文先生每年大概要发表 近 l 0篇学 术论 文 , 每两 年 内 出版 一本 学术 著作 。 张 立 文先 生在 8 0岁 高龄 之 际 ,仅 用 了两年 多 时
收稿 1 5 t 期: 2 0 1 5— 0 7—1 7
作者 简 介 : 方 同义 ( 1 9 5 2 -),男 ,浙 江诸 暨人 ,教 授 ,主要 研 究方 向 :中 国哲 学 ,马克思 主 义哲学 等 。E - m a i l : f a n g t o n g y i 一 0 0 1 @1 6 3 . c o n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