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长恨歌》
《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引言概述:《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叙事诗,由白居易创作于唐代,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长恨歌》进行详细阐述。
一、诗歌背景1.1 唐代社会背景:介绍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开放,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
1.2 白居易的生平:介绍白居易的经历和他在政治、文学领域的贡献。
1.3 《长恨歌》创作背景:解释《长恨歌》创作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对白居易个人经历的反映。
二、诗歌结构与艺术特点2.1 诗歌结构: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包括章节划分和韵律形式。
2.2 叙事手法:探讨《长恨歌》中的叙事手法,如描写、对话和抒情等。
2.3 意象与象征:解读《长恨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揭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情感表达与人物形象3.1 悲剧情感:分析《长恨歌》中所表达的悲剧情感,如爱情的痛苦和命运的无情。
3.2 人物形象:介绍《长恨歌》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杨贵妃和唐明皇,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转折。
3.3 女性形象:探讨《长恨歌》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和呼唤。
四、文化价值与影响4.1 文化价值:阐述《长恨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对于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的意义。
4.2 社会影响:探究《长恨歌》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其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
4.3 艺术欣赏:从艺术角度欣赏《长恨歌》,探讨其音乐性、美感和艺术价值。
五、现代诠释与传承5.1 现代诠释:介绍《长恨歌》在现代的诠释和研究成果,如学术研究和艺术表演。
5.2 传承与推广:探讨如何传承和推广《长恨歌》,以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
5.3 个人体验:分享个人对《长恨歌》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对其艺术价值的思考。
结论:通过对《长恨歌》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其传承和推广,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感受到《长恨歌》所传递的深刻情感和人性思考。
长恨歌顺口溜背法
长恨歌顺口溜背法
《长恨歌》顺口溜背法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理解记忆法:首先要理解《长恨歌》中的内容,了解每句话的含义和上下文关系,这样有助于记忆。
2. 分段记忆法:将《长恨歌》分成若干段,逐段背诵。
可以先将每段的内容概括出来,然后联系起来背诵。
3. 韵律记忆法:尝试用韵律来记忆,可以减轻背诵的难度。
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语音语调,将《长恨歌》唱出来,或者跟着音乐进行朗读背诵。
4. 重复记忆法:反复多次背诵,每天坚持背诵一些,直到完全记住。
5. 联想记忆法:将《长恨歌》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耐心和坚持。
可以在背诵的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背诵《长恨歌》。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课件(58张)-优秀课件
2.在复述的基础上,理清情节结构。
参考一(简洁版): 第一部分: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 第二部分: 玉环被杀,痛思玉环 第三部分: 人间天上,人鬼情未了
参考二(诗化版): 第一部分:重色思倾国,祸根此种植 第二部分:悲从美色来,思由倾国生 第三部分:尽日不能忘,长恨天人隔
(二)朗读第一部分,探究下列问题
明确: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 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 政的作用 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
论世: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 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 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 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 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 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 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 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 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唐宣宗
诗歌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
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 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
最大的艺术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
中唐诗歌流派 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
用古乐府名称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
核心素养目标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长恨歌》。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歌结构宏伟,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
2. 分析诗歌的的表现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难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学生对唐代社会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影视剧片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表现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并解释其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恨歌》唐玄宗杨贵妃爱恨交织悲剧收场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长恨歌》读后感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长恨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对唐代社会背景的讲解上,时间稍显紧张,可以适当延长课堂时间,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首诗的背景。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叙事诗,锻炼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内容理解: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长恨歌》教学参考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长恨歌》教学参考教学博苑09-06 1258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长恨歌》教学参考(一)诗人简介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单元《唐诗》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根据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本节课将重点学习第一、二部分。
详细内容:1. 第一部分: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的美丽与奢华。
2. 第二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逃往四川,途中杨贵妃被迫自缢身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背景,了解唐代历史及诗歌创作特点。
2. 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 体会诗人白居易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同情及对人生的感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3. 诗歌解析: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解读诗歌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短篇唐诗,分析其诗歌结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长恨歌》中的某一小节。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背景及作者2. 诗歌结构分析3. 重点词汇解释4. 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你最喜欢的一节,阐述理由。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诗歌内容、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教学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结构分析2. 诗歌韵律与节奏3. 历史背景的理解4. 课后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结构分析1. 诗歌的起承转合:起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总领全诗,点明主题;承句详细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转句“渔阳鼙鼓动地来”,转入安史之乱,杨贵妃被迫自缢的悲剧;合句“此恨绵绵无绝期”,抒发诗人感慨。
《长恨歌》课件——教学实用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这两句景物描写刻画了人物什么心理?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从太液池的芙蓉花 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贵妃的容貌, 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表现了 怀念之情。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此处景物描写又表现了玄宗什么感情?
四、分析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思考:本诗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能画等号 吗? 诗人只是借历史一点影子,据时人传说蜕化出 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用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 歌咏出来,并没有拘泥于历史。诗中的故事、 诗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艺术化了的。 《长恨歌》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点明了唐 明皇的好色,唐玄宗李隆基从“求不得”到 “夜专夜”,从“不早朝”到“看不足”,这 些都表现了他的贪色荒政。马嵬坡兵变贵妃陨 命之后,诗人极力刻画人物内心中揪心的恨。
作者用“梨花一枝春带雨”表现贵妃什么样的情 态?
表现了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引言概述:《长恨歌》是一首由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和唐玄宗政治失策的悲剧。
本文将从五个部分详细阐述《长恨歌》的内容和特点。
一、历史背景1.1 唐朝盛世:介绍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1.2 唐玄宗的政治失策:讲述唐玄宗在位期间的政治决策,如任用杨国忠等亲信、废黜贞观之治等。
1.3 安禄山之乱:介绍安禄山领导的叛乱对唐朝的影响,如战争、社会动荡等。
二、主要人物2.1 唐玄宗:描述唐玄宗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如聪明、好学等。
2.2 杨玉环:介绍杨玉环的背景和美貌,以及她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故事。
2.3 安禄山:讲述安禄山的背景和叛乱行动,以及他对唐朝的影响。
三、爱情故事3.1 相遇与相知:描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相遇的情景,以及他们相互了解、相互倾心的过程。
3.2 隐忍与痛苦:讲述他们的爱情面临的困境和痛苦,如宫廷权谋、嫉妒心理等。
3.3 分离与伤别:描写唐玄宗与杨玉环因政治原因被迫分离的情景,以及他们之间的伤别之痛。
四、社会风貌4.1 宫廷生活:介绍唐朝宫廷的生活方式和礼仪规范,如宴会、乐舞等。
4.2 士人风采:讲述唐朝士人的文化修养和社交活动,如诗词创作、文人雅集等。
4.3 百姓生活:描述唐朝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如农耕、手工业等。
五、艺术特点5.1 叙事手法:分析《长恨歌》的叙事方式,如描写细腻、情感真实等。
5.2 诗歌形式:介绍《长恨歌》的诗歌形式,如七言绝句、押韵等。
5.3 感情表达:讲述《长恨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爱情和社会的思考。
结语:《长恨歌》作为一首叙事诗,通过描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和唐玄宗政治失策的悲剧。
通过对历史背景、主要人物、爱情故事、社会风貌和艺术特点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一、教学要求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二、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曾在朝为官。
祖籍山西太谷县,到了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河南巩县县令,和他的邻居新郑县县令是好友,他觉得新郑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是一个非常适合生活的地方,于是又举家移居新郑。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就在新郑县降生了(今河南新郑)。
白居易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局部性战争接连不断。
他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开始打仗。
白居易小小年纪就被迫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
15岁时他曾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其中著名的几句是:“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流离失所。
白居易自幼非常聪明,五六岁时便能写诗,九岁时就能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努力,以至于读得嘴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老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居然全都白了。
关于白居易早年还有两个有趣的典故,一个叫“略识之无”,另一个是“顾况戏白居易”。
“略识之无”一词,只要翻看一下《现代汉语词典》便能查到,解释是:“指识字不多(之和无是古汉语常用的字。
)”其实这个典故本出自白居易《与元九书》,其最初含义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正好相反。
典故的大意是说白居易自幼就异常聪明,在他六七个月大,奶妈将他抱在怀里时,有人教他认“无”字和“之”字,幼年的白居易虽然不会说话,但心中已暗暗记住了这两个字。
后来反复提问,白居易每次都能正确识别,毫无差错。
长恨歌人教版原文及译文
长恨歌⼈教版原⽂及译⽂ 《长恨歌》是唐代诗⼈⽩居易的⼀⾸长篇叙事诗。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长恨歌⼈教版原⽂及译⽂,⼀起来看看吧。
长恨歌⼈教版原⽂ 汉皇重⾊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初长成,养在深闺⼈未识。
天⽣丽质难⾃弃,⼀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笑百媚⽣,六宫粉黛⽆颜⾊。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滑洗凝脂。
侍⼉扶起娇⽆⼒,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三千宠爱在⼀⾝。
⾦屋妆成娇侍夜,⽟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可怜光彩⽣门户。
遂令天下⽗母⼼,不重⽣男重⽣⼥。
骊宫⾼处⼊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尽⽇君王看不⾜。
渔阳鼙⿎动地来,惊破霓裳⽻⾐曲。
九重城阙烟尘⽣,千乘万骑西南⾏。
翠华摇摇⾏复⽌,西出都门百余⾥。
六军不发⽆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收,翠翘⾦雀⽟搔头。
君王掩⾯救不得,回看⾎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下少⼈⾏,旌旗⽆光⽇⾊薄。
蜀江⽔碧蜀⼭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宫见⽉伤⼼⾊,夜⾬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中,不见⽟颜空死处。
君⾂相顾尽沾⾐,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秋⾬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发新,椒房阿监青娥⽼。
⼣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梦。
临邛道⼠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殷勤觅。
排空驭⽓奔如电,升天⼊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在虚⽆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陈晓薇教材分析:《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示例,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我们应该精讲细讲,既要从诗歌本身出发,又要兼顾高考中的一些考点,并且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来分析诗歌的主题。
这篇诗歌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作为普通班的学生,全班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多小易、少大难。
同时,虽然是普通班,还是有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应该再设置一些提高思维能力的问题,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学生之前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
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教学目的: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
二、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介绍(一)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长恨歌》教案(精选5篇)《长恨歌》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同学们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复杂历史的辨别能力,激发对经典诗歌的兴趣。
以下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长恨歌》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长恨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熟读成诵《长恨歌》,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2、过程与方法:以读促思,以品带读,以赏提高诵读能力首先是全面的对诗歌的阅读,理清叙事的线索;其后让学生挑选段落朗读,谈自己读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点拨表现手法,赏析诗歌语言,以提高诵读的表现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复杂历史的辨别能力,激发对经典诗歌的兴趣教学重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预习安排:课前全文阅读,注音生字,了解白居易生平创作,了解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社会面貌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琵琶行》时,介绍的唐宣宗挽白居易的对联吗?“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诵琵琶篇”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诗人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二、概述背景:请学生介绍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状况1、教师补充介绍李杨之间的关系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珪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号太真,住于太真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远房堂兄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位居宰相,操纵朝政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杨时年38岁2、写作背景: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三、初读:读出诗歌大意,读出诗歌的线索层次要求:同桌的三个同学互相朗读欣赏一个人读,两人听,分段轮流读交流看法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互相映衬,各具特色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学生划分段落)(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诗篇既有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叙事曲折婉转,抒情缠绵悱恻,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烘托气氛,刻划心理,是古代杰出的叙事诗篇全诗语言流丽,声调和谐,适于反复吟诵四、评读:诗歌为什么能带来人们全然不同的感受,那是诗人把历史真实艺术化了,那么我们就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诗歌中对李杨爱情的表现,以及对他荒淫误国的批判吧讨论:1、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两位诗人都是从虚处落笔,把人比喻成花,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2、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3、哪些句子表达了君王对玉环的深深思念?“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4、哪些诗句表现了杨贵妃的痴情?“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教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白居易用他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合给了我们最大的美的享受五、课文分析“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译文: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的容貌,想找一位绝代佳人可惜在位多少年来一直没有找到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译文:杨家有位刚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的容颜与生俱来的美丽是难以埋没的,她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呈现出来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黯然失色春寒时节,皇上恩赐她到华清池洗浴,温暖的泉水冲洗着她洁白细腻的肌肤侍女扶她出浴,正娇懒无力,初次承恩就在这时花一般的容貌、云一样的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动美好的春宵啊,可惜太短了!太阳已经高高升起,皇上才睁开眼,从此再也不早早去上朝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后宫美人三千人,皇上把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自己身上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春天她去玉楼赴宴,喝得醉眼微醺她的姐姐和弟兄都得到了分封,真是令人羡慕啊,一家的门户都绽放出光彩于是,天下的父母都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紧接着上一层,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到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译文: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宫中仙乐飘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宫里缓歌曼舞,徐徐地弹琴,慢慢地吹箫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饱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译文:皇家城阙烟尘滚滚,天子带着大队的车马逃往西南天子的旌旗飘飘摇摇,走走又停停,才走了百来里六军不肯前进,怎么办?美丽的杨贵妃死在皇上马蹄前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皇上掩着脸,无法相救,回头看看,眼泪和血一起流下来这一节,诗人具体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激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译文:栈道插云,弯弯曲曲上剑阁,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峨眉道上没有多少行人,天子的旌旗也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淡薄蜀江水这么碧绿,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思念着心爱的人,情思难断绝在离宫里看见月光是伤心的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的声息这一节,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思念之情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译文:总算有一天,天旋地转圣驾得回京城,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马嵬坡下的泥土中已经空无痕迹,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方已经无法寻觅君臣面面相对,眼泪洒满衣襟,向东望望,信马由缰回京城回来看看宫苑园林,太液池的芙蓉和未央宫的翠柳依旧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此情此景,怎叫人不落泪?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这秋雨敲打梧桐落叶的时辰(都浸染着相思)!太极宫和兴庆宫的草长得很深了也无人拔,树叶落满了台阶也无人扫当年的梨园弟子,如今已生出白发女官和宫女们也都已衰老晚上萤虫飞过宫殿,皇上悄然忆想夜里挑残了孤灯也难以入睡宫中钟鼓迟迟敲响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霜这么重,房上鸳鸯瓦这么冷,翠被冰凉,有谁同拥?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多年,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境这一节仍是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刻骨思念此“恨”经年,可谓长矣唐玄宗在还都路上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感触万千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译文: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能以精诚招来亡魂他感动于皇上辗转怀念的深情,于是派遣方士殷勤地去寻觅杨贵妃方士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一样飞行,天上地下都找了个遍上了九天,又下了黄泉,可是都没见到她的踪影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仙山楼阁精致玲珑,似朵朵彩云,有许多曼妙的仙子出没其间其中有一位叫太真,雪样肌肤、花样容貌,听来好像是要找的人方士到了仙宫,叩西厢的门,报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双成她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臣,不由得从九华帐的梦中惊醒推开枕头、穿好衣服、下得床来,银屏与珠帘都依次打开只见她刚刚睡醒,头上云髻半偏,花冠还没整好便走下堂来风吹着她的仙衣飘飘旋举,还像当年她的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眼泪纵横,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带着雨她含情凝目,感谢君王:自从生离死别难见面,音信两茫茫昭阳殿里的恩爱从此断绝,蓬莱宫里的日月这么漫长!俯瞰人间,只看见云雾,看不见长安只有用旧物表达我的深情,把金钗钿盒两样东西带回金钗留一股,钿盒留一扇,我们俩各分一半只要我们的心像金和钿一样坚牢,虽然远隔天上与人间,总还能相见!临走叮咛还有一句要紧的话,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里没人我们两个说的悄悄话:在天上我们但愿永做比翼鸟,在地上我们但愿永做连理枝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恨啊,亘久不断,永不会有消逝的那一朝这一段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六、课文难点讨论《长恨歌》是白居易的最著名的感伤诗之一,因它描写了唐玄宗与爱妃杨玉环的故事,千百年来,人们吟咏不绝,并凭据它所提供的情节改编为说唱、杂剧、传奇、电影、电视等等然而这首长歌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却众说纷纭自50年代中期以后,讨论不断,即在今日,仍有人在苦苦地较索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说(1)讽谕说认为:作者白居易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他们的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持此说的理由是:① 李、杨是统治者阶级中的最高层人物,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② 长诗的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笼罩全篇的纲,明确标出讽刺的对象和内容,点出此诗创作的主旨③从白居易一贯的政治观点看,他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荒淫误国是谴责的白居易在写《长恨歌》的前几个月,在准备应制举考试拟的刺问中曾明确指出:“群之作为,为教兴废之本”“若一肆其心,而事有以阶于乱”怀有这样的政治观点,对以荒淫误国导致祸乱的李隆基和以色感君的杨玉环不可能抱同情态度④再从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背景来看,白居易作此诗之目的是劝谏宪宗不要重蹈玄宗的覆辙宪宗即位之初,有志改革弊政,朝政出现一线希望,但他骄奢淫佚,宫中多内宠为了能放肆淫乐,他竟然久久不立皇后(2)爱情说该说认为,长诗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其理由主要, 有以下几点:①从长诗的结构来看,贯穿全诗内容的是李杨的爱情诗的前半部是对杨妃生前与明皇相爱的描写,后半部是表现杨妃死后李杨对爱情的坚贞和追求从诗歌整体内容上考察,表现的是爱情的欢乐、动乱中的死别、沉痛的悲伤和怀念以及对婚烟重现的憧憬全诗用最大的篇幅、最多的笔墨、最深的情感,写他们的结合、分离与怀念②长诗为了突出李杨爱情,使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美质,有意识地剔除了那些历史现实材料中荒淫的、爱而不纯的东西,选择和集中了那些最能表现李杨真诚和专一的爱情情节,如杨妃曾为寿王妃,为玄宗看中,先转为女道士,后再入宫,诗歌却把她描绘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生丽质的少女;杨妃曾与安禄山有暖昧关系,因忌妒两次被遣出宫,玄宗在专宠杨妃的同时又私召梅妃诗歌对这些材料也都弃而不用③诗的前半部分的有些内容,虽然含有讽刺或谴责的意思,但这仅是为了交待李杨爱情悲剧发生时的的情形,以显示悲剧结局的必然性所以,这种讽刺或谴责的含意,表现得不显着,客观效果很微弱,它们并没有掩盖全诗的主要倾向,即对李杨遭遇的同情和对他们爱情的歌颂④白居易对历史人物唐玄宗与杨贵妃是赞美、同情大于批评3)双重主题说所谓“双重主题”说,意为《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此说的理由是:①《长恨歌》的内容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写玄宗溺于女色,不顾国家大事,招致安史之乱;另一方面写贵妃惨死,玄宗思念,杨妃成仙诗歌对李杨爱情及其悲剧赋予了很大的同情,同时对酿成悲剧的原因作了严肃的批判诗歌将同情与批判集中在玄宗一人身上②对李杨爱情既同情又批判的矛盾态度是由帝妃的爱情特点所决定的其特点有两个,既政治性与残酷性客观上,杨妃爱玄宗不是出于干政的动机,玄宗过爱杨妃,也不是把妇女当作玩物然则,李杨溺于情爱之中,必然会荒废政事,并且由于为了博得妃子的欢心,必然会给予姻亲杨氏很高的政治地位和很多的物质利益,从而产生了一个干预朝政的具有特权的杨氏集团,加速了政治的危机白居易既歌颂他们爱情的热烈、真挚,也批判他们的爱情所带来的误国害民的后果白居易到底想通过《长恨歌》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学界仍在苦苦地探索着当然,这个问题不必得出答案,也没有唯一的答案这种探索的过程正是《长恨歌》得以长存的生命力《长恨歌》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长恨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长恨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长恨歌》段传振临沂四中分校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长恨歌》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选修)的第一首诗。
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她以高超的艺术性,丰富的人文性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长恨歌》里所涉及的李、杨爱情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希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使学生能对李、杨爱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难点:诗歌的主题把握。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论,并掀起新乐府运动。
他的作品反映现实,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深受广大民众的喜欢,“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是真实写照。
三、背景介绍--历史的真实性1学生简介历史上的李、杨故事:(1)李隆基后期宠幸杨玉环不理朝政。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恨歌》快速记忆方法4
《长恨歌》快速记忆方法4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36——山鹿——鸳鸯、霜、翡翠、一只山鹿飞奔地跑来,背上驮着一对鸳鸯,这对鸳鸯被冰霜覆盖着,身体又冷又沉重,我拿出一只翡翠针,把它们身上的寒毒吸走。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37——山鸡——悠悠、生死(半死不活)、魂魄我看见自己变成一只山鸡慢悠悠地走着,好像半死不活似的,魂魄也快要飞走了,哦,原来是在做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38——沙发——临(深山老林)、邛(穷)、魂魄沙发上端坐着一个从深山老林里出来的穷道士,他是我们的客人,别看他穷,他却能用自己的精神专心致志地为死人招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39——香蕉——辗转、方士君王睡觉前吃了一个有毒的香蕉,从此睡不安眠、辗转返侧,于是让很多方士去殷勤地寻找解药。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40——司令——排空、驭气、升天入地我们的司令很有气势,即使腹部派空、放屁的时候,都如雷电一样奔腾,排出来的气体一下子就升天入地、遍布世间了。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4——雪梨——上、碧、黄泉、茫茫、不见我把手上的雪梨用力往上抛,竟然把天上碧绿的仙水引了下来,像瀑布一样落到了黄泉下,然后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了。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42——雪耳——海上、仙山、虚无缥缈我家里的雪耳可是采自海上的仙山,很有营养,吃了之后你就会觉得这世界变得虚无飘渺了。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43——雪山——楼阁、五云、仙子这座雪山上有一个漂亮的楼阁,里面漂浮着五彩的云朵,透过彩云,你可以隐约地看到一些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44——石狮——人、雪肤花貌这个石头狮子里面好像有一个人,非常逼真,有着如雪的肌肤和如花的容貌。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45——水母——金阙(金丝雀)、玉扃(玉环)、一只水母跳到金丝雀上,飞到西厢去口门上的玉环,然后叫丫鬟小玉去报告。
《长恨歌》-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长恨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 学生能够背诵诗歌的部分章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 通过比较、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 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引导学生积累诗歌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对爱情、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 - 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和象征意义。
-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主题、情感等内容。
- 讲解诗歌中的典故、象征意义、结构、韵律等内容。
2.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内容。
-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朗读法 -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4. 分析法 -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如起承转合、平仄押韵等方面的特点。
5. 比较法 -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版本的《长恨歌》,如白居易的原作和其他诗人的仿作。
- 引导学生比较《长恨歌》与其他古代诗歌的异同,如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历史视频,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故事。
- 提问学生:你们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什么了解?你们对《长恨歌》这首诗歌有什么印象? 2. 讲授新课 - 介绍诗歌的作者白居易和他的生平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潭县一中曹莉今天,终于上完了《长恨歌》。
¬我现在上课似乎特别讲究一个思路问题,如果一篇课文我自己理不出思路,找不出层次感,便觉无趣。
《长恨歌》这么长,从哪里下手,需要给学生讲些什么,的确让我颇费踌躇。
从今天的课堂效果来看,还勉强可以交差吧。
¬首先当然是整体把握。
我先放了乔榛与丁建华版本的朗诵,很有感染力。
不过,学生似乎觉得有点“雷”,不时有几个男生在下面拿腔作调地模仿,唉,这帮理科班的男生,或许没有经历人生的生离死别,再凄苦的句子也引不起他们共鸣吧。
他们太年轻,不相信毁灭,不相信死亡。
接下来,是对诗歌的层次划分。
由于教改,我们“拨乱反正”,不再讲字词,不再谈分段,不再概括段落大意,似乎现在的语文课还在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就是一种老土,实则不然。
高考中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甚至诗歌鉴赏,太多的地方涉及概括能力,可以说,概括是文章阅读的一种基本能力,万万不可放弃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或者说,课文是要分段的!段落大意是要概括的!在教师引导下,我们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并选了原文中一句诗来概括。
一:杨妃入宫受宠:三千宠爱在一身。
二:马嵬生离死别:回看血泪相和流。
三:仙山寻得杨妃: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步,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我只提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不约而同哪,一起喊:“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请学生分析。
分析得非常好,动作描写,对比手法都分析得很到位。
其他学生补充了其它的外貌描写,尤其是一个女生分析“梨花一枝春带雨”特别有韵味,写出了杨贵妃的凄美,哀怨。
然后,我故弄玄虚,呵呵,“白居易是在杨玉环死后大约50年以后写的《长恨歌》,他当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过,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见过杨玉环的,并且也写了描写贵妃美貌的诗歌,这个人是谁呢?”同学们大呼:李白!然后投影出示李白的同样脍炙人口的《清平调》三首。
《清平调》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我再问: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没有共同点?学生刚开始说不出,后来经过启发,终于有了一点眉目。
我借机总结,李白也好,白居易也好,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
两位诗人都是从虚处落笔,把人比喻成花,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
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
第二个问题,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又是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哪:“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然后,几个积极发言的同学分析到了好几处。
比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想想,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
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
殊不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江山不保,美人安在?所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
爱情是敌不过政治的。
在他们缱绻于温柔富贵乡时,却不知一场劫难迎面而来,猝不及防。
中国一个最辉煌最伟大最强盛的王朝就此衰败,从此一蹶不振。
第三步,鉴赏第二部分。
这一个环节,我只问了一个问题。
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学生很认真地寻找,谈得非常漂亮。
比如,有赏析“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有赏析“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现在的形影相吊,情何以堪?我插了一句,“郭敬明好像有一句话,物是人非是汉语中最狠毒的词语,轻轻四个字,就把一切都改变了。
”;有赏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我稍加补充了一下,提醒学生,萤火虫这个意象象征什么,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说木叶》里提到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萤火虫,古人认为是腐草里生长的,生长在坟墓荒草旁,这里用到这个意象暗示了什么?唐玄宗此时不仅已经失去了手中的权力,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变相软禁起来,他住的地方有萤火虫说明他的孤独凄凉。
而后面,“孤灯挑尽未成眠”,又暗示了什么呢?唐玄宗在彻骨的思念中整夜无眠,“世界睡着了,他还醒着”“人世间最痛苦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给他的惩罚,佳人已去,寡人还在,可寡人这条命要来又有何用?在这里,作者反复渲染,层层铺垫,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悲伤落寞,凄凉孤苦,辛酸无奈。
也有提问的。
问:“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怎么可以联系在一块?我先让学生思考,果然有满意的答案。
我趁机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句诗就是说,春天花开的时候,秋天叶落的时候,唐玄宗都在想念杨贵妃,每一个花之晨,月之夕,唐玄宗也都在想念杨贵妃,总之,他就是无时无刻,时时刻刻都在想她。
没有学生提”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我只好自己提了。
君王掩面,你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他为什么掩面?我们马上会想到李商隐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恨哪,恨自己的无能,堂堂天子竟然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恨臣子的无情,要逼死他心爱的贵妃,恨安禄山的无义,自己曾经那么信任他!可是,他能做什么呢?唯有“掩面”而已,而已!“回看血泪相和流”,心中的痛啊,真是汹涌澎湃,“当年七夕笑牵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当年的山盟海誓,如今随风而逝,已经变成了一个残酷的冷笑话,是他自己亲手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上黄泉路的!太讽刺了,太戏剧化了,“一开始相信的是伟大的爱情,到最后,无力地看清强悍的是命运。
”唉,罢了,罢了。
所以,后面描写唐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痛心,一种内疚吧,正因为这样,这痛才那样痛!这苦才那样苦,唐玄宗的世界不是开始下雪,而是早已冰封。
说到这,我说了一句,“你不是杨贵妃,我不是唐玄宗,但我们都走不过宿命的马嵬坡。
”学生连忙做笔记。
在这里,我配上伤感的背景音乐,请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读得非常好,特别是326班的黄鑫,确实是读得如泣如诉,如怨如慕。
在悲伤的背景音乐衬托下,学生仿佛进入了诗境,没有谁再拿腔作调地读课文了。
第四步,鉴赏第三部分。
同样,我也只问了一个问题,文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杨贵妃的痴情?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学生马上都找了出了,并一一作了分析。
此处省去分析。
第五步,分析主题。
我也只问了一个问题,“长恨歌,歌长恨,是谁在恨?恨什么?”。
学生参阅书本说明,教材是偏向于“讽喻说”的。
我简单介绍了讽喻说的观点。
再介绍了“爱情说”的观点。
投影出示。
还有“多主题说”的,投影出示。
请学生自己发表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这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出来,我请他们看第一单元的说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我们在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时,也应该要知人论世的,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虽然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初衷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他对唐明皇的荒淫无度作了讽刺和批判,但是,写着写着,因为他自己的爱情经历,因为他也经历过一段绝望的爱情,所以到后来,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同情,到最后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歌颂。
教师投影相关资料: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
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
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
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
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这首《潜别离》诗中,白居易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千百年后,依然让人不忍卒读。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他把自己的爱情悲剧渗入到诗歌中,因而让唐、杨脱离了历史原型,重新加以艺术的加工和改造,赋予了唐杨更广阔的更美好的内涵。
唐不再是那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形象,杨也不是传统的充当祸水的红颜,他们的爱情被美化了,被拔高了,从而具有了更普遍的价值,成为了人们对世间真爱的执著追求的颂歌,也正因为这样,这首诗歌才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爱情永不凋谢的经典。
最后齐读《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