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研究
教学测量与评价范文
教学测量与评价范文测量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测量与评价的定义、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和原则以及常见的测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测量与评价的定义测量是指通过采集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如考试成绩、问卷调查结果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量化分析。
评价则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二、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和原则1.目的:测量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数据和过程进行测量和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测量和评价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原则:测量与评价应该具备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测量和评价的结果应该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不能受主观因素的干扰。
同时,测量和评价的过程应该准确无误,确保得出的结论可靠。
此外,测量和评价的内容应该全面涵盖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不只是侧重于一方面。
三、常见的测量与评价方法1.考试评价:考试是一种常见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可以通过给学生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考试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只能评价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无法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2.作业评价:作业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和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作业评价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但需要注意作业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
课堂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但也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其终身研究和发展。
教学内容一年级1. 数字和数的认识2.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理解3. 比较大小和排序4.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5. 时间和日历的基本概念6. 简单的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测量二年级1. 数字的进位和退位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3. 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4. 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5.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6. 时钟和日历的读写能力7.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进一步测量三年级1. 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技巧3. 分数和小数的运算4. 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5. 时钟和日历的应用能力6.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进一步应用四年级1. 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2. 乘法和除法的进一步应用3. 分数和小数的进一步运算和应用4. 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5. 时钟和日历的进一步应用6.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进一步应用五年级1. 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2. 乘法和除法的深入应用3. 分数和小数的深入运算和应用4. 几何图形的进一步性质和计算5. 时钟和日历的深入应用6.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深入应用六年级1. 多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运算2. 分数和小数的深入运算和应用3. 几何图形的进一步性质和计算4. 时钟和日历的深入应用5.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深入应用6. 数据统计和概率的初步认识教学方法1. 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小组合作、游戏和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研究,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3.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个别辅导和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4.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评估方法1. 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包括日常测验、作业评定、小组合作评估和项目评估等。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全国通用版)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全国通用版)一、引言本教学大纲是为了指导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全国各地小学的科学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质量。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知识,使其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能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 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如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数据等;-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学生学会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学生了解安全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
2. 自然观察- 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培养对自然的敏感性;- 学生学会描述自然现象和事物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归纳。
3. 科学知识- 学生研究基本的科学知识,如物质的组成、能量的转换、生物的特征等;- 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做出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和解释。
2. 合作研究-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教学- 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 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评价方式1. 综合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考试、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 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简答题部分)什么是表现性评价:一种性质的评定方法新型的更加直接的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方面有显着作用表现性评价 1优点:有助于测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教学性评价与教学活动有密切的联系2缺点:信度问题效度问题实用性问题耗时过多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高利害评使用表现性评价就要十分谨慎品德测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有利于学生德育管理德育和行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品德测评的类型: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品德测评的基本要求:外显行为测评和道德认识测评相结合单项测评和整体测评相结合定向性测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测评指标体系确立的依据:社会的需要德育大纲德育结构学生年龄特征测评基本要求:重视指标体系的开放性教育性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稳定性和发展性的关系统一性的灵活性的关系品德测评的方法、运用:定时考核(学生成绩测量)问卷测评(问卷或量表测试)项目评分(设置一些测试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分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进行测量)情景测验(设计情景,展开活动)社会关系测量(通过学生回答,来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意向测评法(Q技术、和语义分析)行为观测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学生思想行为)教师评价的特点:是一个活动过程,一个特殊的连续活动,包括一系列的方法和步骤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根本目的在于形成价值判断,进而做出选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同一的教师评价的主体: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参评(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教育人力支援进行管理对教师的考核人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度与效度)学生参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直接承受着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家长参评(家长是教育的投资方,间接的把学生的意见反馈给教师的有效手段)教师自评的意义: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的进入评价角色增加教师评价的信度自我评价其实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教育评价的模式:实证范式评价(行为目标评价操作主意模式)人文范式(发展性评价模式自主性评价模式团体性评价模式教师校本)教师评价程序:确定目的确定评价者制定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实施指标体系的构成:素质评价指标(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职责评价指标(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最终目标教师评价过程:教师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教师评价主要工具:工作评估报告(1工作评估报告表:教师个人资料评价专家资料目的评定签字2评估具体内容3观察、总结)教师评价案例:日本1教师与校长、教导主任会面,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并就完成程度做自我评价2教导主任做第一次评估,校长通过观摩教师授课进行最终评估3评估综合评估过程中参考家长和学生的意见。
《教学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Measurement & Evaluation of Instruction,简称MEI(三)课程中文名称:教学测量与评价(四)授课对象:教育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五)开课单位:工学院(六)教材:《现代教育评价》,沈玉顺主编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七)参考书目[1] 《教育评价学》,陈玉琨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2]《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王德清著,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教育测量学》,王汉谰著,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5;[4] 《教育测量学》,王孝玲著,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 《简明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许建成等编译,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6]《教育测量与评价》,黄光扬主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7]《教育测量与评价》,罗黎辉高翔编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2;[8]《现代教育评价》,姜凤华主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9]《教育测量与评价》,胡中锋等主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教学教育评价》,魏超群著,[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1]《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王景英主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12]《评价活动论》,马俊峰主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3]《教育测量与评价》,[美] 格朗兰德著,郑军等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14]《教育评价》,[美] B·S·Bloom 等著邱渊等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5]《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刘本固编著,[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八)课程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方向专业选修课,是为培养和检查学生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而设立的一门课程。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4.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5.总学时: 140学时(其中理论120 学时,实践20学时)6.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二、课程目标小学教育学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是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及其教育管理工作,都必须认真学习与掌握该门学科,因此,它在师范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我们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对课程目标进行阐释和说明:(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小学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懂得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在头脑中构建有关小学教育学的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有关结论的表述上,而应该深入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内部,揭示获得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思维过程,亲历、体验和感受这些思维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智力,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集合。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2教学大纲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2教学大纲一、技能训练名称:小学课程教学设计2二、先修课程: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技能训练1.2、小学课程教学设计1、小学教育科研训练。
三、训练目的及要求:在小学数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小学课程教学设计1、小学教育科研训练的基础上,运用所学教育教学理论,能够在小学数学、语文教材中选定一节具体教学内容,通过本次同课异构的训练,在比较分析中,掌握小学语文、数学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的优化方法,为下学期的毕业教育实习做好准备。
1、根据教师确定的小学数学、语文教材的具体内容,参加训练的每名学生按个人报名、教师调整的方法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别对应小学数学、语文各一项具体教学内容;2、根据本组的同一教学内容,参加训练的每位学生,潜心研究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知识、情感体验、教材及小学生特点,设计出能呈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3、根据设计好的教案,设计者在本小组模拟上课和说课;4、根据评价标准,在教师的指导下,研讨设计教案的优劣,并修改教学设计;5、每组推选一名设计优秀者,按语文、数学科目讲课、说课,通过交流、欣赏共同提高6、每位参训者写出自己本次训练的总结并交流评优。
四、训练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训练内容课时数1 讲授本次训练的目的、内容、要求并分组82 参训者完成小学数学、语文教学设计183 小组内模拟上课、说课、讨论评议、修改教学设计20每组推选一名设计优秀者,按语文、数学科目讲课、说课,44通过交流、欣赏共同提高5 参训者完成本次训练的个人总结并交流评优10合计60五、主要参考资料:1、《同课异构:小学语文新备课参考》主编:周一贯,宁波出版社,2010.4;2、《小学数学“同课异构”的结构分析与评价》王霞《辽宁教育》,2009 年12期;3、《“同课异构”的理论依据及基本研究方法》/view/2061647.htm;4、《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主编:李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5、《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主编:蔡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6、《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主编:周广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7、《教学技能培训测试教程》,主编:杨随军,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8、《教育实习指导书》,主编:顾敦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9、小学数学、语文课程标准;10、人教版小学一至五年级数学、语文课本及教师用书。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822125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选修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讲授 33 学时实验 15 学时习题 0 学时总学分: 3 开课学期:七适用专业:小教专业先修课程:教育科研方法后续课程:无大纲执笔人:王雅丽参加人:胡志海大纲审核人:胡志海编写时间: 2011.9.1一、课程简介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教育技术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和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常必要和重要,被列为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专业的专业必(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树立科学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念,初步具备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主要研究对教育现象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等。
课程内容可以分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具体应用两大部分,具体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目标、类型、原则等一般理论;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设计、实施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等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中的应用;国内外最新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与应用。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包括教育测评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类基础教育测评两大部分,主要让学生学会教育测评的质量指标、编制方法与结果的处理,涉及学科测评、标准化考试、智力测验、学生学业评价、学生品德测评和教师评价等理论与实践的知识。
总之,教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对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和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意义重大,特别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先进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念,指导其学习和工作。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类别:学科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2.5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16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整体地了解和认识小学科学教育、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领会和具备先进的科学教育观;掌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规划和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技能;养成将小学课程与教学技能提升为理论,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和态度;初步形成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增强参加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查找阅读与小学科学教育有关的课程标准、文献和典型案例,以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提高理论水平,同时进行研究性学习,设计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具体从三方面看:(1)深刻理解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
要求对科学、科学教育的含义、价值有正确的认识,理解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小学科学学习理论、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施与评价等理论。
(2)加强实践,积极进行研讨、探究。
教师的实践、应变能力是科学课程与教学实施成功的基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多种实践途径,体悟并掌握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实践能力。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和《自然科学概论》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的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理论,形成正确的科学教育观。
课程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掌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策略性知识,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践能力。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自学辅导、小组讨论、情景体验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科学的定义与特征(2)科学、技术与社会(3)科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4)学习《科学课程设计》的意义和方法2.重、难点提示(1)理解科学与技术的本质与区别,明确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新的科学教育观念。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基础应用科学,主要研究教育测量、教育评价和教育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本课程致力于帮助面向中职师资的技术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生成为未来优秀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协助其掌握所必备的教育测量、教育评价和教育统计的全面知识、技能,进而有效提升其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管理能力。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体现在学习者的四大收获上:1.让学习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教育测量、教育评价以及教育统计的相关知识,构建完备的知识谱系。
2.让学习者能够在教育测量以及评价实践中使用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基本的测量与统计结果处理。
3.掌握编制测验的基本程序和原则,能够编制质量较高的测验,能对测验的题目进行难度、区分度分析,并学会评价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4.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先进的评价理念,应用先进的评价技术;能够有效进行课堂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以及能够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教学内容与授课安排本课程教学按照“模块+项目”的形式划分,共分为6大模块,其中理论模块5个,综合实践模块1个。
课程的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图1 课程模块结构本课程共有教学项目18个,每个项目设计3学时,合计54学时。
课程采用团队教学的方式,课程总负责人担任课程讲授的核心内容,并且所担任的课时数不少于总课时数的1/3。
根据课程团队的专长与分工,课程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表1 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基于课程本身“项目主题式”的设计,以及本课程面向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基本目标,本课程的进行采用“一师主讲,一师参与”的原则和特点,以共同完成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具体的实施方案如表2所示:表2 主讲教师安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本课程的重点主要有:从模块来讲,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是本课程的重点。
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教学。
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监测与考核细则
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监测与考核细则是指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测和考核的具体细则和方法。
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这些细则和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些可能包含的内容:
1. 教学效果评估: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成绩、学生评价、课堂观察等。
2. 教案评审:对教师的备课教案进行评审,评估其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3. 课堂观摩评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评估,评估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态度等。
4. 学生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作文等学术作品,反映教师的指导效果。
5. 教学反思报告:要求教师每学期撰写教学反思报告,评估自身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6. 学术研究成果评估:评估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参与的研究项目等。
7. 教师培训情况评估:评估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包括参加的培训课程、培训成绩等。
8. 学生评价: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包括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态度等。
9. 教学督导评估:由学校的教学督导机构对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督导,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内容,具体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监测与考核细则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这些细则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定期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创新。
第一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测量
教育评价
一、测量的含义与要素
(一)测量的含义
史蒂文斯:从广义而言,测量系根据 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
测量这一定义包含了三方面的特性:
1、法则——给事物的属性分派数字的依据 2、事物——测量的对象或目标 3、数字——描述事物属性的符号
一、测量的含义与要素
(一)测量的含义 测量即:
掌握教育测评的 一般原理和方法
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内容
教育测量
教育评价
教育测量概述
评价的理念与原则
测量的质量指标
评价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教育评价的方法
测量结果的整理和解释
教育评价的应用
四、教材和参考书
1.《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黄光扬主编,2012年。 2.《教育评价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涂艳国主编,2007年。 3.《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胡中锋主编,1999年。 3.《如何进行教育评价》华语教学出版社,单志艳著,2007。 4.《教育测量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汉澜主编,2002年8月。 5.《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董奇主编,2003年1月。 6.《教育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张敏强著,1998年7月。 7.《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陈玉琨著,1999年12月。 8.《回归生活的中小学教育评价》浙江大学出版社,贾群生著,2004年。
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 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 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 (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作 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未来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基本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的特征和性质。
学会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物理量,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能绘制简单的图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整数的认识和运算:包括整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四则运算及应用。
小数和分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掌握简单的小数和分数加减法。
常见的量:认识时间、货币、质量等常见的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简单的统计图: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4、综合与实践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小学数学教案测量
小学数学教案测量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长度、重量、容积等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测量、比较等探究性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测量工具和单位的尊重和珍惜。
教学内容:
1. 测量的基本概念
2. 长度的测量方法
3. 重量的测量方法
4. 容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带入本堂课的主题。
二、学习活动(25分钟)
1. 长度的测量方法:教师介绍长度的概念,然后向学生展示尺子、米尺等测量工具,让学
生尝试使用测量长度。
2. 重量的测量方法:教师介绍重量的概念,然后向学生展示天平、秤等测量工具,让学生
尝试使用测量重量。
3. 容积的测量方法:教师介绍容积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尝试使用容器及水平仪等工具进行
容积测量。
三、拓展活动(10分钟)
1.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测量的乐趣,有序地完成长度、重量、容积的测量任务。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和讨论,找到测量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和问题。
四、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加思考
和实践。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测量作业,让学生加深对测量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对测量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1
目录《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1)《绘画》教学大纲 (16)《简笔画》教学大纲 (24)《地理》教学大纲 (28)阆中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小学教育师资力量不可缺少的课程,为小学教师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规律,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奠定良好基础。
为其他教育专业的学习、实践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二)课程类型:本课程属于纯理论课(三)课程目标小学教育学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是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及其教育管理工作,都必须认真学习与掌握该门学科,因此,它在师范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我们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对课程目标进行阐释和说明: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小学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懂得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在头脑中构建有关小学教育学的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有关结论的表述上,而应该深入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内部,揭示获得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思维过程,亲历、体验和感受这些思维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智力,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集合。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检测与测量 教学大纲
检测与测量教学大纲检测与测量教学大纲引言: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检测与测量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工业生产、医疗诊断还是环境监测,都离不开准确的检测与测量。
因此,培养学生的检测与测量能力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检测与测量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基本测量能力:学生应具备使用常见的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如尺子、量杯、天平等。
他们应能准确读取测量结果,并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学生应具备科学思维的基本素养,包括观察、提问、实验、分析和推理等。
他们应能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进行简单的实验,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结果。
他们应具备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测量知识: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测量单位、测量误差、精度和准确度等。
学生应了解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误差来源。
2. 常见测量仪器的使用:介绍常见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如尺子、量杯、天平、显微镜等。
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
3.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包括问题的提出、实验步骤的设计和数据的采集等。
学生应学会使用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仪器校准与维护:介绍仪器的校准和维护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学生应学会校准仪器,并了解仪器的基本维护和保养知识。
三、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讲解测量原理和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问题导向学习:教师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设计与报告:学生应进行实验设计,并撰写实验报告。
《小学数学研究》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开课单位: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研究(Study of Elementary Mathematics)学分:3 学时:48 面向学生: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能理解小学数学中隐含的数学元素,提高对小学数学的认识。
课程的基本内容是高观点下的小学数学,比如自然数的含义与运算研究、整数意义与运算研究、自然数的整除特性研究、方程与比例研究、图形与几何研究、概率与统计研究和数学基本思想研究。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专题讲授、案例研究、对话研讨、自主研读、个人汇报等形式,深入浅出的针对小学教育专业三年级的本科学生开设。
三、教学大纲第1章自然数与整数本章讲述自然数的含义与运算,介绍计数方法与读数、四则运算的含义与运算律,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负数的数学本质本质、整数意义与运算的讨论与研究。
第2章整数的性质本章讲述整数(主要指自然数)的整除与同余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性质,阐述奇数与偶数、约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实际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数的整除性、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同余的应用等问题的讨论与研究。
第3章分数与小数本章讲述分数与小数的含义与运算,介绍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含义与性质,在此基础上介绍数系扩充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数域及其运算。
第4章方程与比例本章讲述元方程的同解原理和求解方法,算术方法与代数方法,并由此拓展到代数概念。
进而讨论与研究算术与代数的含义与区别;本章还阐述比列的含义与性质和方程的解法,介绍正反比列的含义,并由此拓展到数列与函数的概念。
第5章图形与几何本章讲述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从长度、面积、体积等度量角度分析线段、角、长方形、三角形、圆、球、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对圆周率、等周定理等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同时本章还将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的初等几何变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研究
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理解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掌握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的若干技术与方法,为进一步进行小学教育实践和研究奠定基础。
其教学要求为:
1.知晓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中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
2. 知晓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
3.理解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4.掌握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5. 学会编制测验和撰写评价报告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小学教学测量和评价概述
§1.1教学测量与教学测验
§1.2教学评价
§1.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1 教学测量与评价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过程
§2.2 现代西方教学测量与评价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三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与功能
§3.1诊断功能
§3.2 改进与形成性功能
§3.3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
§3.4激励功能
§3.5导向功能
第四章教学测验与评价的内容与领域
§4.1学生的学业测验与评价
§4.2学生认知与情感的评价
§4.3 教师教学评价
第五章量化评价(教学测验)的类型及其应用
§5.1标准化成就测验
§5.2教师自编测验
第六章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6.1测验的效度
§6.2测验的信度
§6.3测验的难度与区分度
第七章质性评价的类型及其应用
§7.1 观察法
§7.2档案袋评价
§7.3 表现性评价
§7.4评语法
§7.5访谈法
(三)主要参考资料
1. 田中耕治、高峡、田辉、项纯.教学测量与评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玉田等.学校教学测量与评价[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
3.
3. 涂艳国.教学测量与评价[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金娣、王钢、袁振国.教学测量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 詹姆斯•波帕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南(第5版) [M].王本陆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6. 郭熙汉等.教学评价与测量[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四)任课教师:钟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