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篇11、教材分析《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同学“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同学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依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

培养同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沛用电化教学手段,协助同学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同学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

让同学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同学,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同学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学情我班同学虽没去钱塘江,也没观赏到千军万马奔腾的潮水,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像丰富,而且对新鲜事物充溢了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语文关于《观潮》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关于《观潮》的教案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观潮》的作者、内容和寓意。

2.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句子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观潮》的主要内容。

2.学习并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阅读理解。

三、教学准备
《观潮》故事课文、课堂展示图片素材、布置作业纸。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出示《观潮》的图片素材,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图片内容的猜测。

2.呈现
3.讲解
4.理解
教师逐段解读课文,重点讲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5.讨论
教师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观潮》中的句子,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句子的意义以及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

6.复述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关于《观潮》的理解和感受。

7.归纳
8.巩固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观潮》的理解,写一篇100字以上的读后感。

五、教学延伸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了解《观潮》的背景和作者的其他作品。

2.学生可以分角色朗读《观潮》,提高朗读的表达能力。

3.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和描述潮汐的变化,加深对文章中内容的理解。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观潮》教学设计15篇《观潮》教学设计1一、教材及学情《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二、教学目标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四、教法“教有多法,但无定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

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程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观潮》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意图本设计力求跳出传统的讲读法这一思维定势,突出朗读技巧功效,将点拨教学、情境教学与朗读教学相结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朗读要求,激发学生在读中思考探求文章之美的情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感,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3篇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3篇

1、观潮第一课时教案一等奖导语:小学四年级有一篇课文观潮,大家都不生疏吧,如今小编为你总结了观潮第一课时教案。

希望喜欢!【教学目的】1.看法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开阔”、“覆盖”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潮来时的奇特现象。

3.背诵3、4自然段,积聚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感受潮来时奇特壮观的现象,积聚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进程】一、揭题导入1.同窗们,明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钱塘江边观观潮,齐读课题《观潮》。

2.钱塘江就在我们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总有很多人慕名来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迹”。

(板书:天下奇迹)“观潮”和“天下奇迹”,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奇迹”的“观”是“现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迹”的意思呢?生:“奇迹”就是奇特的现象。

生:“奇迹”就是奇特的现象。

4.课文曾经预习过了,请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王老师听说( )班的孩子写字写得特美丽,我来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

(覆盖、薄雾、沸腾、横贯江面、照旧、恢复)5.反应:都写对了吗?检查一下,把写错的马上修订在边上。

这位同窗的字也写得非常工整美丽。

二、全体感知1.好,把练习纸放在一边。

如今教师再请大家细心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次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

看,课题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归结课文次要内容呢!)(工夫顺序)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初写什么?(潮来前、潮来时、潮头当时)你怎样晓得的?(你在预习的时分关注了课后习题,可真会学习!)2.作者就是依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当时的工夫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三、研读3、4自然段,感受“奇”1.这三个局部,哪个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入?(潮来时)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看看潮来时的现象。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潮来时的现象?(3、4自然段)2.默读3、4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本人读一读。

202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5篇)

202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5篇)钱塘江大潮是三大涌潮之一,也是我国著名风景之一,你看过潮涌么?文章作者逼真地写出大潮到来的时候万马奔腾、山崩地裂的壮观景象,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同作者一起感受潮水的浩大。

下面,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观潮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的涌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大潮”。

:观赏钱塘江大潮。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

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

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

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

“裂”是裂开。

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裂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顿时:立刻。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

隐:藏起来,看不见。

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

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观潮》这篇散文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主题思想,欣赏作者的语言表达,同时通过对文中细节的解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一些较为深奥的词汇和句式,如“澎湃”、“浩渺”等。

2. 抓住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观潮》。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简要回顾《观潮》的主要情节。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大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新课内容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如“澎湃”、“浩渺”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讨论,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5. 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场景,提高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文章的主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限。

2.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书籍,如《大自然的诗篇》、《森林报》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观潮篇一.《观潮》教案6.《观潮》教学设计.《观潮》教案5.《观潮》教案4.《观潮》教案3.《观潮》教案2.《观潮》教案1.《观潮》教案.《观潮》说课稿.《观潮》备课笔记.《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观潮》译文.《观潮》自学评估.《观潮》评估测试.《观潮》能力训练.《观潮》综合能力测试.《观潮》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观潮》同步强化训练.《观潮》同步练习周密《观潮》mp3音频课文朗读周密《观潮》flash课文朗读《观潮》图片素材《观潮》ppt课件《观潮》ppt课件(2)《观潮》ppt课件(1)观潮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难点是稳重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二、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溯()僦()绮()溢()2.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 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三、研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海到底是个什么样儿?潮又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它是怎样产生的……”汽车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前进,我的脑海里翻腾着一连串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五、朗读课文1、轮读2、自由练读3、同桌互读六、小结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观潮》的教学设计

《观潮》的教学设计

《观潮》的教学设计《观潮》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观潮》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潮》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这“天下奇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

“浪潮越来越近……颤动起来”,是全文的重点句,充分表现了大潮非凡的气势。

2、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是教学的难点,同时要注重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讲讲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哪些内容?二、讲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两遍后告诉老师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师适时发问: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大潮雄伟、美丽、壮观呢?引导学生说,同时指导朗读。

3、师小结:这些语句都从声音方面写出了潮的壮观,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潮的壮观来。

4、师启发:课文除了从声音方面写潮的壮观,还从哪些方面写?怎么写?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说一说,读一读,可以小组讨论。

(生自学)5、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6、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找的这些句子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写出了潮的雄伟壮观,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这样写使我们很真实、具体、生动地认识了大潮的壮观。

7、怎样读好这些句子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特别要读好你喜欢的句子。

(学生试读后指名读,并交流。

)三、讲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写潮壮观的词语,要求标上“”。

2、交流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丈来高。

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 观潮【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认识“盐、屹”等生字,会写“潮、据”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的景象。

【教学准备】1.钱塘江大潮录像带。

2.词语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揭示课题。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个看过钱塘江大潮的人,都对钱塘江的秋潮大为赞叹,钱塘江大潮真的有那么壮观吗?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据”注意右边的“居”是“尸”字头,不是“户”字头;“滚”是左右结构,字形较复杂,书写时注意间架均匀;“顿”注意左半部分最后一笔是竖提,不是竖弯钩;“犹”的偏旁是“犭”,不是“扌”,右边是“尤”,不是“尢”;“震”是上下结构,下面部分是“辰”;3.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

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几种情况:(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

(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真正的读懂了课文。

2.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潮来前)。

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含反思

第一课《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

2.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理解文章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钱塘江潮水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潮水的壮观,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互相交流学习。

b. 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c.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 深入探究: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探讨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和特点。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理解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课堂互动: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b.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5. 课堂练习:a.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例如:模仿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自己见过的一个场景。

b. 学生互相评价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6. 作业布置:a. 抄写生字新词,加深记忆。

b. 背诵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c. 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直观展示:通过播放钱塘江潮水的视频,让学生直接感受潮水的壮观,加深印象。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 问题引导: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章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互相评价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2.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3.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表现等多个方面。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展示教学内容和课堂练习。

观潮课文教案

观潮课文教案

观潮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观潮》一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潮汐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观潮》一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潮汐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作用。

2.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文《观潮》,黑板、粉笔、学生课本、教师课件等。

2. 材料准备:课文理解题、讨论题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在海边或者海洋中看到过什么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2.阅读课文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观潮》,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潮汐是怎么形成的?(3)潮水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潮汐现象的形成原因。

3.课文理解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1)潮汐的周期是多长时间?(2)潮汐的高潮和低潮分别在什么时候发生?(3)潮差是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认为潮汐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影响?(2)如果你是一位海岸防护工程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潮汐侵蚀海滩?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5.小结与展示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展示,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所体验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阅读相关资料并写一篇与潮汐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潮汐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 观潮【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1.准备资料:查阅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和视频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盐、屹”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看图诵诗,激趣导入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1)出示单元篇章页,引导:观察图画,说说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2)引读(唐王维)诗句:滔滔江水,流长邈远;重重青山,若有若无。

学生齐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3)明确主题:这一单元的课文展示了大自然美丽多姿的画卷。

我们学习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去感受自然之美。

(4)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

2.课题导入。

(1)课件出示诗句。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望江台》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刘禹锡《浪淘沙》(其七)(2)学生齐读。

猜一猜:这几句诗是写什么的?(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观潮》,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读“资料袋”,了解“潮”。

①出示课后“资料袋”,学生自由朗读。

②教师补充介绍: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初中课文观潮教案

初中课文观潮教案

初中课文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观潮》,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掌握潮汐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2. 潮汐的基本知识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僻词汇和语句的理解。

2. 潮汐成因的自然科学解释。

教学准备:1. 课文《观潮》的文本。

2. 与钱塘江大潮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潮汐成因的科普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谈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感受。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潮汐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潮汐的基本知识,包括潮汐的定义、成因、周期等。

2. 学生通过科普资料,了解潮汐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潮汐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海洋捕捞、能源开发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态度培养(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以及对自己的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及其成因。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及其成因。

同时,学生应通过讨论和思考,了解潮汐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观潮的现象和特点,理解观潮在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形态。

(2)学会运用观潮的诗句进行表达和创作。

2.过程与方法:(1)了解观潮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文学表达中体验观潮的美妙和壮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和尊重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了解观潮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能够运用观潮的诗句进行表达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运用诗句进行表达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观潮的壮丽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猜想观潮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学习观潮的知识(20分钟)(1)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观潮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

(2)展示不同地区观潮的形态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兴趣。

3.观察并体验观潮(30分钟)(1)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海滩或者江河边观察潮水的潮汐变化和涨潮退潮的现象。

(2)鼓励学生细心观察,体验大自然的伟力和美丽,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进行观潮诗创作(40分钟)(1)带领学生回到教室,通过展示观潮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体验观潮的感受和特点。

(2)指导学生使用观潮的相关诗句进行表达和创作,引导学生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方式,展示观潮的美丽和壮丽。

(3)组织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观潮诗作,并进行互动和点评,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辅助:1.视频或图片展示观潮的景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观潮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观潮相关诗句的选读和展示,让学生在诗句中感受观潮的美妙和壮丽。

六、教学资源:1.观潮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2.观潮的相关诗句选读和展示。

七、延伸拓展:1.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河滩或者海滩进行真实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观潮的美妙。

2.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观潮创作,可以把观潮诗创作成手抄本或者画册,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了解观潮的美丽。

八年级语文《观潮》教案1

八年级语文《观潮》教案1

八年级语文《观潮》教案1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观潮》的内容,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观潮》的基本情节。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中蕴含的道德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2.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四、教学过程【导入】1.向学生展示一幅沙滩上人们观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观潮的想象和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有过的观潮经历,让学生们展开讨论。

【引入】1.让学生观察课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通过学生思考,了解学生对观潮这个词汇的理解,介绍小说《观潮》的主要内容,并分发《观潮》的课外阅读材料。

【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观潮》,理解基本情节。

2.分组讨论,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和感受。

【讲解】1.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讲解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解读人物形象的价值观和心理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道德和心理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梳理】1.通过师生互动,整理小说的基本情节,确定各个环节的关联和逻辑脉络,提高学生对小说整体结构的认识。

2.让学生挑选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场景进行赏析,发现文学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

【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相关的社会问题,如道德观念、环境保护等,并提醒学生多角度思考和集思广益。

2.通过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归纳】1.与学生一起总结《观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与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得出一些普遍规律和人生道理。

2.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份《观潮》读后感,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布置作业】1.布置学生完成《观潮》的读后感,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潮学习目标:1.学习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宽阔、薄雾、笼罩、沸腾”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段落。

3.有边读这想象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热爱自然景观。

学习重点:背诵第3、4段,想象潮来时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积累词句。

学习难点:抓住重点句想象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

学习准备:1.板书生字词、填空题2.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钱塘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

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我国的长城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奇观”是什么意思呢?“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通过解释课题,让学生可以温故知新,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用教材学的目的)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读准字、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2.(出示本课生字词)各种形式认读。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3.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引起学习兴趣。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我们一起来看同学们在课前收集的一些图片。

(或课文插图)你看到什么了?师:为什么钱塘江大潮会有这样壮观的景象呢?联系资料袋我们来了解了解。

(生读后再说说)4、再读一读:(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

)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

板书:潮来时,潮过后。

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生找句子,师板书:潮来前。

形成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1.师:请看这张图片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描写,在哪儿呀?(课文3、4自然段。

)2.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1)引导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下面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心情越来越来激动)“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两丈有多高?教师亲自示范朗读,读出壮观的感觉)“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小组内互相对比读,读出雄伟的气势)2)齐读两个自然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4).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5).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五、创设情境,运用语句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1.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

风和浪都很平静。

(风平浪静)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水天相接)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山崩地裂。

形容气势很大。

(浩浩荡荡)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2.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声鼎沸),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这些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六、谈话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

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

(复习昨天的题解,测试学生复习程度,以便进行后续教学)2.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近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七、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三次上这课了,因此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用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

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

一、教学反思《观潮》是一篇写景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在教学设计中应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八月十五是最佳观潮时间。

其实,钱塘江涌潮变化是有规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

其实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选在八月半。

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

这些知识如果在课堂上全部灌输给学生是不可能的,那么,只能是学生在课前自己收集、整理,教学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个交流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活、知识面更广。

所以,课前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对于课堂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收集的资料毕竟不会很全面,所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带着问题和兴趣去学习,这样才能够学出效果。

课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来举办一些小报展览等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2*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

2.感受大自然壮丽奇观,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习重点:读好课文,能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

学习难点:能概括出大峡谷的景色特点学习准备1.搜集有关雅鲁藏布江的各种资料2.布置预习,过关生字关。

3.准备字典学习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听说过珠穆朗玛峰吗?谁来说说?(生答)与这座世界最高峰咫尺相邻的又是天下一大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