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6洋务运动.doc
初中历史中的洋务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中的洋务运动教案一、洋务运动的背景1. 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使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剧了清朝政权的危机。
二、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及领导阶级1.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2. 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 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三、洋务运动的口号及内容1. 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2. 内容:(1)军事方面:建立新式军队,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2)工业方面: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
(3)教育方面: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四、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1. 封建性: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
2. 对外国的依赖性: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3. 管理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五、洋务运动的教训1. 改革必须符合国情:洋务运动试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但最终失败,说明改革必须符合国情,否则难以成功。
2. 发展资本主义是历史趋势:洋务运动的失败启示我们,发展资本主义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3.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洋务运动过于依赖外国,导致最终失败。
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
通过本次教案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失败的原因,从而认识到洋务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中的教训。
引导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评价洋务运动,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洋务运动[课程标准]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上P28——3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冲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两次鸦片战争使清王朝在政治、经济上元气大伤。
为了适应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对人民革命的镇压,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次颇有声势的运动——洋务运动爆发了。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中比较开明的洋务派做的一场“强国梦”,“好梦”就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破灭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如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观看影视片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看录象、阅读课文、探究问题,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打破原有的封建统治,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图片,设问:他们为什么被称为洋务派?什么是洋务运动?以此导入新课。
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本单元的“单元说明”中明确指出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
它承前启后,既对第三单元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也为第五单元的学习作了铺垫。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奕和地方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各自创办的近代工业;难点是对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识记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各自创办的近代企业;知道这些企业的性质和主要成就;知道地主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通过分析相关材料归纳洋务派筹建近代企业中的“求富”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新旧课程在导入、呈现、设问角度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等方面的比较,感受新课程的变化,体验学习过程;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洋务派筹建近代企业相关史实的回顾,树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的观念;通过对洋务派“自强”与“求富”的认识,形成对洋务运动较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新课,查阅有关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等相关资料。
导入:由第三单元《侵略与反抗》中的屈辱历史,引出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从而揭示课题。
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提到的中央和地方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筹建了哪些企业?并请举手的同学回答。
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再由这些企业什么性质的企业?引出洋务派筹建近代企业的目的及主要措施是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并由教师归纳总结:兴办近代工业,是洋务派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主要目的是利用机器生产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那么,这些企业有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呢?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材料回答。
其次,由材料中的“自强”引出“求富”,并请同学阅读课文中的字幕投影材料回答问题:什么是“求富”?为了实现“求富”,洋务派创办了哪几家企业?并由教师补充: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的过程中提出“求富”的主张,是为了增强国力,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6课洋务运动枣庄三十七中洪峰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一课。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从不同的领域进行探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所以位于本单元的第一课。
二、课程标准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洋务运动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目的,培养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评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开辟了道路,使学生了解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开始,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评价洋务运动,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江南造船厂愿承建制造航空母舰的任务。
教师:看了这段视频采访,大家是不是很振奋啊?那么,视频中提到的,号称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承接建造第二艘国产航母重任的船厂是哪一家啊?学生:江南造船厂教师:那么,同学们知道这家船厂它的前身是谁,始建于哪一年吗?教师:它就是始建于1865年的江南制造总局。
那么江南制造总局是一家什么样的工厂?他又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要想了解一段历史,我们首先要了解它发生的背景。
让我们进入本课的第一环节。
第一篇章内外交困的清王朝展示:中国近代史线索图(部分)教师:大家思考一下,图中的符号1和2分别是什么事件?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此时清王朝的形势的话,用哪个词比较合适?学生:内外交困、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洋务运动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教案洋务运动教案目标:1.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
2.让学生掌握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洋务运动的背景2.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3.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洋务运动的出现?二、洋务运动的背景(10分钟)1.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民族危机加深,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2.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出现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三、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15分钟)1.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2.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开办一批民用工业,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建立学校,派遣留学生。
3.学生思考:洋务运动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的目的?四、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10分钟)1.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学生讨论: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五、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学生分享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延伸:1.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近代企业和学校。
2.让学生思考: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重点关注的细节: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理解洋务运动的关键,它涉及到洋务运动的性质、方向和实际操作,对于评价洋务运动的成效和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洋务运动历史教案
初中洋务运动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洋务运动的起因、发展和影响;
2. 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
3. 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实施过程;
2. 洋务派和自强派的主要观点和政策。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出现洋务运动?有什
么具体内容?
2. 学习(30分钟)
a. 洋务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b.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
c. 洋务派和自强派的对比分析。
3. 引申(15分钟)
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启示。
4. 活动(15分钟)
小组活动: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海报或PPT介绍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四、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
2. 完成小组活动设计的展示海报或PPT。
五、板书设计
洋务运动
- 背景和起因
- 内容和实施
- 洋务派和自强派
- 影响和启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但在活动设计方面可以更具创意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增加实践性强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统编)】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本课属于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以恭亲王奕䜣和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以“自强”和“求”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挽救清王朝统治。
二是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为了解决工业发展的人才问题,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近代教育。
三是洋务派编练新式陆海军,开启军事近代化。
洋务运动虽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却是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开始,有利于中国深化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
依据材料和教材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通过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比较洋务运动企业和传统手工业的不同,认识机器生产和手工劳动是生产方式的根本不同,使用机器生产适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要求。
3.结合史料,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尝试评价洋务运动,认识其在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4.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早期近代化探索的艰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历史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客观作用、破产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我国近几年在工业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回顾历史,我国近代工业的起点在哪里?发展情况又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本课我们从为什么“向西方学习”、如何“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学得怎么样三方面来进行。
(设计意图)从当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说起,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对此处的介绍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现代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产生民族自豪感,还能同近代中国的落后产生对比,这种反差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产生兴趣。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6课洋务运动一、教材内容分析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标准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列举洋务派所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认识洋务运动的背景与影响、地位与困境,认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通过精选材料让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知历史本质的探究能力。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体会洋务派勇于走出传统、勇于接受新事物,艰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中兴煤矿公司旧貌 X学良的股东证明中兴公司新貌材料:1861年,洋务派发起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洋务派大力发展新兴工业,而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兴公司正是洋务运动的产物。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派米协麟、戴华藻筹资5万元,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注销“华德”字样,完全为华资经营,更名为“商办某某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某某”(简称中兴公司)中兴煤矿公司(原中兴矿局),矿厂位于某某峄县(今某某枣庄市),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也是中国近代设立较早的民族资本煤矿。
至30年代,中兴煤矿公司与当时的开滦、某某齐名为中国三大煤矿,而且是其中唯一的“民族股份制企业”。
【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
【关键字】教案第6课洋务运动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列举洋务派所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认识洋务运动的背景与影响、地位与困境,认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通过精选材料让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知历史本质的探究能力。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体会洋务派勇于走出传统、勇于接受新事物,艰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历史掌故】晚清有位名将叫胡林翼,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有一次他来到长江边的山坡上观察地形。
突然,有一艘西洋轮船在长江上逆流而上,速度惊人,将江面上的其他中国帆船远远的抛在身后。
目睹此情此景,胡林翼忧虑中西方实力的巨大差异,激愤难当,当场吐血倒地。
问题:为什么见到一艘小小的外国轮船驶过,胡林翼就会如此激动呢?他从中看到了中西方的什么差异?生:轮船的差异,器物、技术的差异师:19世纪60年代,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岁月,在垂暮的清朝统治阶级中,一批开明的官员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主导了一件亘古未有的大事,给陈腐的清王朝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这就是洋务运动。
板书:课题(二)教师引导,自学探究:一.风雨如晦,时代的挑战师:阅读“晚清大事年表”,概括一下当时的清王朝面临着什么样的情况?展示:晚清大事年表时间事件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2~1865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生:内忧外患、内外交困展示:“洋务派”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人物图师:面对这样一个千古未有之大变局,已有的历史经验无法解决新的时代问题,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官员选择了前所未有的应对策略——“师夷长技”,向打败我的敌人学习,他们因此被称作“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
洋务派认为应该学习西方的哪些长技呢?展示: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中国文物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教案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 课堂活动与案例分析 • 课后作业与拓展延伸 • 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洋务运动历史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 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时间跨度为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是一场由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自救 运动。
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涉及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能力
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 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 、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 学生主动探究洋务运动的 相关知识。
角色扮演:历史人物再现
角色选择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 派代表人物。
情景设定
模拟历史人物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决 策和交往场景。
角色扮演要点
学生需了解所扮演人物的历史背景 、性格特点及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 ,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出角色的特 点。
案例分析:企业创办过程剖析
案例选择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洋 务企业创办过程。
论文等资料。
登录国家图书馆、中国知网等 网站,检索洋务运动相关的学
术研究成果。
关注历史类微信公众号、微博 等社交媒体平台,获取洋务运 动的最新研究动态和资讯。
参与线上历史论坛、讨论群等 交流平台,与其他历史爱好者 共同探讨洋务运动等话题。
06
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 建立
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结合
学生自评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能力;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基本的辨证思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构造多个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分组讨论、表演等形式,营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合作和协作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洋务运动的原因、目的、过程、结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综和能力;结合演示“洋务运动时间轴”,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理解本课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而且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第一步的重要地位,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了洋务派自身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基本观点,通过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努力,培养关注身边形势变化,看清时代潮流与进步方向的眼光。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
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布置学生分组收集洋务运动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通过再现历史、使用辩论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表格制作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这些是今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
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局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自强”和“求富”的洋务运动。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清朝晚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课件: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模板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2. 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结果。
3. 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了解清朝面临的内忧外患。
2. 提问:面对困境,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分化?二、自主学习(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清朝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分化。
2. 讲解洋务运动的过程:洋务派的发展、洋务运动的开展。
3. 讲解洋务运动的结果:洋务运动的失败,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洋务运动是否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强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背景、结果。
2. 强调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和讨论法,使学生了解了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洋务运动,避免片面看待历史事件。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洋务运动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洋务运动》一、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出现与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
2.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二)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洋务派与顽固派观点的异同,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共性”与“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现象”与“本质”、“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在这次运动中还哺育了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为戊戌变法提供了历史条件。
二、重点难点重点: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及其推行的洋务运动。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堂构思课堂构思:本节课,属理性分析为主的一节课,因而要以“深入浅出,形象直观”的思想来指导这节课的教学。
对于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比较,可结合教材中引用的两个代表人物的话来作说明;对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应先让学生明确其存在时间、目的,前后两时期的划分,在引导学生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其主要内容,最后,对于教材中的楷体小字部分,可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指导学生进行概括其所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样的情况:对于洋务运动破产原因的分析,应先使学生注意教材这节课的思路和其他章节中分析有关“失败”原因的思路是不一样的,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思路和方法,并掌握主要内容。
五、学法点拨(一)对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认识,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派在本质上都旨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不同的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对策上和对外政策上存在严重分歧。
从顺应世界潮流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方面看,洋务派较之于顽固派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二)关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可概括为:一个基本政策(即中学为体,西方为用);两个阶段(即创办军事工业阶段: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创办民用工业阶段:70—90年代);四项活动(即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
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
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3.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
“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材是从以下四方面介绍的,应以教师讲解为主。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
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
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
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
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
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
又闹得民穷财尽。
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
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因此,他们在“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
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
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第三、筹划海防。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
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
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
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
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5.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师可提出“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你怎样看待洋务运动”?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结,对洋务运动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首先,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6.新课讲完后,教师对全课作小结: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
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
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
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路一:可以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进行分析。
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思路二:可以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进行分析。
洋务派学习西方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活动与探究
1.提炼信息:根据课本的内容,请你提炼出有关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看谁能提炼得既多又准。
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应包括:兴起、内容、口号、目的、作用等。
2.小讨论:根据你自己提炼出来的有关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参见教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