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学设计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确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基本概念,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及判断标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法律后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关于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一般违法的概念及特征介绍一般违法的定义,包括民事违法、行政违法等,并说明一般违法的特征,如社会危害性较小、未触犯刑法等。
(2)犯罪的概念及特征介绍犯罪的定义,包括刑法规定的各种犯罪行为,并说明犯罪的特征,如社会危害性严重、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等。
(3)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从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法处罚性等方面对比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两者之间的界限。
(4)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3.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一般违法与犯罪区别的掌握情况,并纠正错误认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涉及一般违法与犯罪的问题,并分享讨论结果。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5. 总结归纳总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及判断标准,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评价学生对一般违法与犯罪区别的理解程度。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学设计
《法制教育课教案》——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类别。
2、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用事例说明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用实例表明我国法律的性质。
3、学会依法自律。
【能力目标】能结合违法与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思想觉悟目标】1、通过违法与犯罪的问题的学习,知道违法与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而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基本特征。
3.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教学难点1.犯罪的基本特征。
2.违法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案例研讨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今日说法》——迷失的青春。
这些青少年到底是怎样一步步的沦落的呢?记者采访了这帮青少年犯罪团伙的“老大”林林,我们来听听他的成长故事。
(二)新课1、林林的采访记录(一)问:进入初中后,林林出现了哪些行为?这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2、林林的采访记录(二)问:此时林林又出现了哪些行为?这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两层意思:①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是违法行为。
②法律规定不能做而去做的,也是违法行为。
3、探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法律规定做而不去做,法律禁止做而去做的行为?学生罗列。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的行为。
4、林林的采访记录(三)问:(1)这时,林林又出现了哪些行为?这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PPT幻灯片
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
不旷 归课 宿、
夜 毁偷 坏窃 财、 物故
意
者参 变与 相赌 赌博 博或 索强 要行 财向 物他
人
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
性适规进 歌宜定入 舞进未法 厅入成律 等的年、 场营人法 所业不规 骂打 他架 人斗
殴 辱
读淫观 物秽看 等的、
音收 像听 制色 品情 、、 刀携 具带
由于玩游戏机输钱,阿文赊了机室老板1万多元,而且负 债数额与日俱增。老板不耐烦,拼命催他还钱。阿文心虚了, 但他不敢向父母要。走投无路之际,他绑架了邻居家的小男孩, 向其家人勒索10万元。他没有如愿以偿地拿到钱,便把小男孩 勒死了,这时他才16岁。
阿文被绳之以法,法院以绑架勒索罪判他无期徒刑。陪伴 他在高墙度过慢慢长夜的只有“悔恨”二字。
请回答:1、张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的行为? 2、张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张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张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 什么? 5、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1)张某不交作业,经常旷课,偷拿同学东西,打骂同 学是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2)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属于违法。属于一般违法行 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三、防微杜渐, 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1、增强法制观念,不做法律禁止的 事 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为什么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三)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怎样才能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1、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 律的事情。 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关系一般违法犯罪
公共点
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都是违法行为
不同点对社会危害程度
不同
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
危害性不大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
危害性大
触犯法律不同
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法规
刑法
应受的处罚不同民事责任、行政制裁刑罚处罚
处罚的机关不同行政机关人民法院
联系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019年中考政治练习专项练习:法律基础知识
2019年中考政治练习专项练习:法律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规则包括()A. 法律法规B. 道德规范C. 社会秩序D. 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2.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是( )①两者都是违法行为②两者的社会危害性不同③两者的违法性不同④两者应受到的处罚不同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3.无罪推定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中通行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体现是()A.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B. 公民非依法定程序不受刑事追究C. 公民非依法定程序不受司法审查D. 公民非依法定程序不受逮捕4.中学生李某从小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后来发展到偷同学的钱包,被学校和家长批评教育。
但他仍不悔改,与社会青年结伙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
后来因与社会上的“哥们儿”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青少年要重视道德修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③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④违法一定发展成犯罪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下列行为符合下图《守则》新要求的有()①到食堂买饭自觉维护秩序,不插队②微信聊天捏造事实,引逗群友开心③利用周末组织同学们参加义务植树④骑自行车时“争分夺秒,不管红绿灯”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6.2019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
这说明()A.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全国人大B.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是法律的重要特征C. 民事活动步入了有法可依的时代D. 法律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7.张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人民法院处以拘役一个月,林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十天,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 -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B. 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D.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8.近日,某男子因散布谣言“有人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扰乱了公共秩序,被警方依法。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8.1勿以恶小而为之8.2第一课时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材学生分析:知道法律特征,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学生分不清违法和犯罪,认识不到法律既有情又无情,对法律感兴趣,有了解,想知道生活中一些法律行为的性质。
教学目标了解违法犯罪的基本知识,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思想上树立避免违法犯罪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犯罪的特征。
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复习:上一单元我们了解到当今社会处处有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对我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对我们的权利具有保护作用。
导入:三国刘备告诉他的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少年误入歧途,和他们的道德法制观念有关。
怎么才能不铸呢?(认真学法,自觉遵守,不违反法律的规定。
)(板书)第八单元法不可违(一)民意小调查:如果你在路上捡到别人遗失的一件比较贵重的东西,你通常会采取哪一种做法?A.将它占为己有B.寻找失主归还或上交C.置之不理同学们纷纷举手作出表决。
教师提问:捡到别人的遗失物占为己有不归还,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发言)小结: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不但是不道德的行为,而且同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二)探究园:P74“情景研讨――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吗?”思考:为什么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有关法律规定:(投影)《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分析:黄海同学的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拒绝将拾得的物品交还失主,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黄海同学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三)案例分析:(投影)赶去参加中考的小明骑车至考场附近的十字路口时,看见红灯亮了,此时绿灯方向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
他想:中考事关重大,即使现在闯红灯也不会妨碍交通,于是他继续向前骑。
问:小明的做法是不是违法行为?为什么?(学生回答)小结:小明骑车闯红灯,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也就是他做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一、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
(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 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是振兴中华的主力军,青少 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校园的安全状况直接 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2)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 面都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 为的伤害; (3)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严防危险事故发生是保 障青少年生命健康权的体现。 (4)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有利于社会稳定。
C.都要受到刑罚制裁 D.都要由人民法院处理 2、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
害性,但D是在( )
A.违法情节和认错态度上有所不同 B.违法动机和产生的后果有所不同 C.违法手段和犯罪场合有所不同
二、多项选择
1、一般违法与犯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同B点C是D(
)
A.二者在本质上不同
B.违反的法律不同
C.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二、你的校园中存在哪些不安全 因素或不和谐的现象?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 学生意外伤害 校园周边环境差,校园周边交通混乱、 学生课间追逐打闹、下课、集合时楼梯拥挤 学校体育设施不安全…… 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引发的自杀或校园暴力问题; 校园周边的黑网吧、电子游戏厅及黄赌毒对学生的威胁; 针对中小学生的暴力犯罪事件等
2、学校:学校应加强法制、安全意识教育和严格学校管理,(如:严禁打架斗殴, 开设安全教育课,完善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检查,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建立和完 善校园安全措施,开展逃生、救护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安全 自救的知识和方法等)。
请回答:1、张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的行为? 2、张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张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张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 什么? 5、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高考政治 一般违法与犯罪区分及习题汇总
一般违法与犯罪违法行为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社会危害程度不同,把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即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根据违反的法律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任何违法行为都▲6.青少年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1)个人主要原因:无知(法律意识淡薄)、盲目模仿、报复心理、盲目从众心理、寻求刺激、逞强好胜等。
(2)家庭原因:父母或监护人没有做好家庭保护,没有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3)社会原因:有关部门没有做好社会保护,没有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7.怎样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建议、措施)①国家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②社会有关部门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保护;③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做好学校保护;④家庭中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的管教;⑤青少年自身要学法、知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谨慎交友,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8.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如有关部门反映、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2)诉讼手段(即到法院打官司,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注: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又叫“民告官”)9.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青少年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一、单项选择题1.【2019江苏泰州】近年来,仍有一些人“不拘小节”,如:高铁“霸座”,侮辱、殴打公交车驾驶人员等,上述事件中相关人员已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以上事件警醒我们()①个人行为应当遵守社会公共规则②社会进步必然要求牺牲个人自由③不良行为有可能演变为一般违法甚至犯罪④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2019四川自贡市】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区别一般违法与犯罪
案例1:
2000年2月15日,江西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以 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 处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财产,追缴非法所得161.77万元。2001
年 3 月 7 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核准死刑,同
时下达了执行死刑的命令。
予李某等三人“警告”处罚。
李某等三人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关系
共 同 点
不 同 点
一般违法
都是违法行为
犯罪
对社会的危 害程度不同 应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处罚的机关 不同
联系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危害不大 危害大 情节轻微 情节严重 行政制裁 行政机关
刑罚处罚
人民法院
பைடு நூலகம்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胡长清的行为是犯罪
案例2:
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挤在两个座位 上,起哄、打闹、吹口哨,并模仿影片中的音乐和对 话大声哼唱、喊叫。周围观众和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
阻,他们就是不听。为了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影院工
作人员给派出所打了电话,民警赶来后将这三个人带
走。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异同点是什么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异同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不同点:一般违法行为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具有社会危害性,应依法受到刑罚以外的法律处罚;犯罪行为触犯刑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2)相同点:一般违法和犯罪都触犯了法律,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都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演化成犯罪。
考点名称:违法与犯罪•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
•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事犯罪和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刑罚: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刑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罚的种类和特点: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主刑的特点是: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附加刑的特点是: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
违法的分类: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
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本质特征:触犯刑法。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区别:①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和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不同点
含义
社会危害
触犯法律处罚方法联系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
1.民事违法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2.行政违法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等
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
3.一般违法行为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虽然是一种强制性制裁,但它只有行政后果,不能剥夺受罚人的自由
1.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2.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犯罪。
犯罪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严重违法
触犯了刑律(刑法及有关犯罪的法律)
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三种违法行为
不同点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后果
实例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
捡到他人手机据为己有
婚姻财产分割
欠债不按时归还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行为)
受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
破坏社会公共秩序
破坏铁路网
殴打他人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最严重(犯罪行为)
刑事处罚
杀人、抢劫、
殴打他人致残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ppt优秀课件
交了一些朋友,开始吸烟、喝酒、打架、 偷窃,最后走上了绑架杀人的道路。
从程云违纪—一般违法—犯罪的演变过程中, 我们该吸取哪些教训?(温馨提示:可以从父 母、学校、个人的角度思考)
此时的程云行为有没有违法?为什么?
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 百三十二条规定,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程云有 期徒刑14年。
程云趁上课之机,溜回宿舍,盗走同寝室同
(一)学MP4两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被
处罚款500元。
罚款之后违,法程行云为不思悔改一,般在违利法欲行熏为心驱使
(二)下 了, 这对名一同(的名学根 危低。据 害年 依社 程级 照会 度的《)学刑生法严实》重施判违绑处法架程行,云为并有期杀徒害
:
为什么对家长处以罚款? 因为家长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是一种违法行为。
(1)违法行为的含义 应该做的不做 违法行为是指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或者 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不应该做的做了
违法行为的分类:
违法行为 的类别
违宪行为
(宪法)
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刑事诉讼法)
行政违法行为
将他人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侵占数额较大,拒不交出属非法 侵占他人财产罪。
《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 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 应当归还失主。
《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他人遗忘
物或埋藏物非法侵占拒不交出属非法 侵占他人财产罪。
材料1
在一小学,8名学生无故退学。经调查得知,8名学生的家庭有 足够的条件供应其自女上学,家长让子女退学是为了让孩子外 出打工挣钱。学校及镇教委多次做其家长的工作让孩子复学, 但未能成功。最后由镇政府依法对8名学生强制执行接受九年义 务教育,责令每位家长督促孩子尽快返校,并处以500元的罚款。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一般违法
犯罪 ★
★ ★ ★ ★ ★ ★ ★ ★ ★ ★
• 如何来区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呢 ?
情景 对社会的 违法情节 违反的法 承担的法 任所属违 危害程度 律 律责任 法类别
一般违法
2 1
4 3
6 5
8 7
10
9
犯罪
1、大 2、不大 3、严重 4、轻微 5、刑法 6、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7、刑事制裁 8、行政处罚或民事处罚 9、刑事违法 10、行政违法或民事违法
• 三国时期的刘备留给后人一句名言:勿 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 (一)小调查:
• 如果你在路上捡到别人遗失的一件比较贵重的 东西,你通常会采取哪一种做法? • A.将它占为己有 • B.寻找失主归还或上交 • C.臵之不理
• (二)探究园:P74“情景研讨――拾获
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吗?” • 思考:为什么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 • 《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 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 分析:黄海同学的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的
上述规定,拒绝将拾得的物品交还失主,是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的行为要承担法 律责任。因此,黄海同学的行为也是违法行 为。
• • • •
• •
• •
(1)一般违法的特征 (2)犯罪的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判断一个人是 否犯罪,关键是看他是否实施了某种严重危害社会 的行为,如果没有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不 能认为是犯罪。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确定某种行为是否犯 罪,必须以这种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是否达到触 犯刑法的规定为依据。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和 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当罚性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 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这 是区别违法与犯罪的又一重要标志。
违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
一、违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处罚的方法不同。
违法,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犯罪,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二、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一般地说,违法行为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缺少任何一个就不能称违法行为:1、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3、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原则上,由于过错,才构成违法行为。
但没有过错,法律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仍应承担。
4、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三、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
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
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
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
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三)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一般违法与犯罪教学设计
一般违法与犯罪教学设计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普及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遵守法律,培养他们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我们需要为他们设计一些有趣、实用的教学活动。
本文将针对一般违法与犯罪主题,设计一套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后果以及如何遵守法律。
一、活动目标及教学要求1. 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将能够明确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理解犯罪的后果,塑造正确的法律意识。
2.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合作并分享自己的观点,理解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1.1 违法的定义与特征1.2 犯罪的定义与特征1.3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1.4 犯罪的后果1.5 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履行公民义务2. 教学步骤此部分教学步骤仅为参考,实际活动中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1 动画短片引入:播放一个有关违法与犯罪的动画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
2.2 小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列举违法和犯罪的例子,并分析其特征和后果。
2.3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整理的例子,并讨论其中的区别和后果。
2.4 群体讨论:引导全体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整理归纳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以及犯罪的后果。
2.5 观看案例视频:选择有关现实生活中的犯罪案例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犯罪行为的后果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2.6 角色扮演: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出违法和犯罪的场景,在扮演过程中理解并感受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2.7 讲座分享:邀请当地警察或法律专家来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
2.8 总结回顾:学生回顾本次活动所学内容,并讨论如何遵守法律、履行社会责任,并制定实际行动计划。
三、教学评价1. 个人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度、表现及讨论能力,对学生进行个别评价。
2. 小组评价:其他小组成员对每个小组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ppt优秀课件 粤教版
行政违法行为
民法通则、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婚 姻法
(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税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工商管理条例
②违法行为根据违法行为对社会的
危害程度又可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
法眼看社会(一)
15岁的程云是海口一所寄宿中学的学 生,在远离父母的校园生活中,结交了一 些不良社会朋友。同时也逐渐学会了吸烟、 喝酒、打架。为了满足自己的挥霍,他趁 上课之机,溜回宿舍,盗走同寝室同学 MP4两部。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
16、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
1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3、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
害性,但是在( D )
A.违法情节、违法动机和认错态度上有所不同 B.违法情节、违法动机和产生的后果有所不同 C.危害程度、违法手段和犯罪场合有所不同 D.危害程度、触犯法律和处罚方法有所不同
学以致用
4、区分下列违法行为并说明理由
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
犯罪
理由
此时的程云行为有没有违法?为什么?
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 百三十二条规定,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程云有 期徒刑14年。
一般违法行为
程云趁上课之机,溜回宿舍,盗走同寝室同
(一)学MP4两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被
答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答: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有明确的界限,二者的区别:首先,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杜会危害性.触犯了刑律,应受刑罚处罚;其次,处罚的方法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虽然是一种强制性制裁.但它只有行政后果.不能剥夺受处罚人的自由;犯罪用由人民法院依法到处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可以并处没收罪犯的财产、剥夺其政治权利以及其他权利,可以判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判处死刑。
②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首先,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其次,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不同程度地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犯罪。
为此,青少年要加强修养,注意防微杜渐。
违法与犯罪知识点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亦称“非法行为”。
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
违法行为中只有违反刑事法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才是犯罪。
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按其性质和程度依法处理,必要时给予法律制裁。
分为一般违法行为以及犯罪行为按照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例如:民事违法行为,如违背民事合同,民事侵权、土地违法,交通违法,发票违法,价格违法,税务违法,行政行为违法等。
行政违法行为,分为行政主体违法和行政相对人违法,前者主要指行政机关等违法行政,比如工商局没有依据查封你家开的公司。
后者主要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行为,比如你开车闯红灯。
1.刑法:含义: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2)作用: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基本特征有以下三个:(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基本特征。
孙某,曾多次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人民币几千元。
指的是他的行为,已经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的行为。
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犯罪的特征:1.社会危害性:行为人通过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一定伤害2.行事违法性:即犯罪行为是刑法中禁止的行为3.应受刑法惩罚性:即犯罪是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行为人的危害行为虽属于刑法规定禁止的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其社会危害尚未达到应当受刑罚处罚的程度,法律不认为是犯罪。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社会危害性大小不同。
2、触犯的法律类型不同。
从客观方面来看,构成犯罪要求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的有关规定;违法则是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关于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导入:
上一单元我们了解到当今社会处处有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对我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对我们的权利具有保护作用。
那么,对于法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自觉遵守,不违反法律的规定。
)
是的,法律神圣不可侵犯,也就是“法不可犯”
(板书)第八单元法不可违进入第八单元的学习
(一)民意小调查:
如果你在路上捡到别人遗失的一件比较贵重的东西,你通常会采取哪一种做法?
A.将它占为己有B.寻找失主归还或上交
C.置之不理
同学们纷纷举手作出表决。
教师提问:捡到别人的遗失物占为己有不归还,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发言)
小结: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不但是不道德的行为,而且同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二)探究园:P74“情景研讨――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吗?”
思考:为什么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
有关法律规定:
(投影)《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分析:黄海同学的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拒绝将拾得的物品交还失主,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黄海同学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三)案例分析:
(投影)赶去参加中考的小明骑车至考场附近的十字路口时,看见红灯亮了,此时绿灯方向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
他想:中考事关重大,即使现在闯红灯也不会妨碍交通,于是他继续向前骑。
问:小明的做法是不是违法行为?为什么?(学生回答)
小结:小明骑车闯红灯,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也就是他做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所以,小明的做法是违法行为。
(四)引入违法行为的概念
(板书)1、什么是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违法行为就是――(提问学生)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P76,划线)
违法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即法律规定应为之而不为或法律规定不应为之而为之。
(板书)2、违法行为的类别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确定某种行为是否犯罪,必须以这种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是否达到触犯刑法的规定为依据。
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当罚性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这是区别违法与犯罪的又一重要标志。
(投影)案例:青年工人胡某,利用工作之便,分三次将七台冰箱运出厂外,出手后,获赃款5000元左右,严打中,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胡某到执法机关坦白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并交出了全部赃款。
人民检察院做出了对胡某免予起诉的决定。
有人认为:“免予起诉”就是没有犯罪,这种看法对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胡某的行为已经具备了犯罪的前两个基本特征,造成了严重危害性并触犯了刑法第264条,理应受到刑罚处罚。
但胡某主动坦白交待自己的罪行,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这说明胡某虽然没有受到刑事处罚,但他还是有罪的人。
上述分析说明: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七)堂上练习
(投影)
2002 年9月30日,南京汤山发生特大投毒案,一审判决被告人陈正平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陈正平于9月13日晚11时许将“毒鼠强”投放到“正武”面食店食品原料内,造成200多人中毒42人死亡,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按照刑法作出了以上判决。
结合案例,分析犯罪的基本特征。
(这是一道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掌握情况,并且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表述。
)
参考答案:(1)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陈正平投毒致多人死亡,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②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有刑事违法性。
陈正平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③犯罪是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陈正平投毒致多人死亡,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受到了刑罚处罚。
(2)由此可见,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八)课外作业:
1.阅读《阳光少年》P67“一念之差成罪犯”
思考:为什么同样是拾获别人的东西,黄海同学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李小倩同学的行为却是犯罪? (提示:用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来分析)
. 2.阅读课堂上发下的阅读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