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过程化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刘相娟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分析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高校 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促进 学科交 叉融合
文/ 王 娟
摘 要: 在高校 教学 中, 很 多学 者提 出 了促 进 学科融 合 的思想 , 因为它是 对 急速发 展 的信息社 会 的一种 适应 性改革 。而 计 算机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同时也受到学科交叉融合的影响。由此探讨 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适应学科交叉 融 合 的趋势 , 在教 学过程 中促 进学 科 交叉融 合 的发展 。并在 计算 机基 础教 学 中进行 了尝试 眭教 学 , 得 到 了较好 的效 果 。 关 键词 : 学科 交叉 融合 高校 计算 机基 础教 学 跨 学科 交叉 融 合
础课 程 , 每 个专业 都需 要 学习 。因为 现
学 科 交叉 融 合 也被 称 为 跨 学科 交
叉 融合 ,早在 上世 纪 2 O年代 就 由国外 的心 理 学 专家 提 出 .开 始使 用 “ 跨 学 科” 。因为人 们在 学科研 究 的过程 中发 现, 很 多学科 都是 相通 的 , 比如 : 自然科
学 和 人文科 学相 通 ,艺术 和技术 相通 。
教 学 的理论 。陈 平提 出 了在 《 基 于学部
代学科很 多都是 以计 算机作为基础 , 需要用到计算机。比如 :医学专业 , 很
多 检查 都 是靠 高 科 技仪 器 检 测 .甚 至
的跨学科合作探讨》 中提 出, 利用高校 学部制的推行 ,促进相近学科 的交叉
融 合 而形 成 的一 类 学 科 。它 既 是一 个
学 科 概念 , 同时 又是 一 个 历史 范 畴 , 因 为新 兴学 科 的产 生 大 都 是传 统 或成 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科 相互 交 叉 作用 产 生 的 结果 ,与此 同时 ,新 兴 学科 的产 生 及迅 速 发展 又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碧墓弘渊-羹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改革初探马宪敏(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摘要】t要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及考核方式的一些思考和探索,针对当前计算机教育存在的众多问题与实践教学的成效,讨论过程式考核对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阐述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过程考核方式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128-0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基础》等相关课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备校都有了~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社会上对计算机能力的认可度的提高,高校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考评机制,从全社会信息化发晨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一、曩掌过程化f理实施教学过程管理改革.实现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教学过程化管理改革是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改革的总体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将过去教学。
人才培养以考试过关为目标,转变为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理论运用能力、实践技能为重点上来。
把考核、考分分解到教学过程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教学的过程之中,并制订教学过程化管理实施条例,把落实教学过程化管理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管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具体环节。
首先是教师思想规念要改变,从只管讲,到讲练结合务求实效.加强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从一考定乾坤到考核过程化的转变,调动学生平常学习互动的转变.实现差异性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其次,从过程看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讲授重点的选择、授课过程中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学生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其三,改革后教学应该具有四个方面作用:应该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养成系统。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 1 6 1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项 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别 凤 兰
(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 术学院 , 黑龙江 牡 丹江 1 5 7 0 1 1 )
摘 要: 将《 计算机应用基 础》 的 学习与 实践有机结合起 来, 是 当前 高职计算机 专业老师需要 关注的重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 。以下将 结合 高职教 育 要求对《 计算机应 用基础》 高校课 堂项 目化教 学模 式进行具体地 阐述 。
关键词 : 项 目化 教 学 ; 计 算机 应 用基 础 ; 实践
2 l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 济社 会的到来 ,对人 才素质的要求 越 验 , 可 以帮助高职生更好地认识书本 的课外 知识 。 来越高 , 除了专业素养外 , 更注重获取知识能力 , 《 计算 机应用基础》 3项 目化教学法在《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的应用与实践 教学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素质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 用。 通过教学 3 . 1 项 目分类 实践发现 , 以前的旧式教学方法 已经完全不能适应 当前 的课程教 学 计 算机基 础知识 , 主要 内容包括计 算机 的基本概 念 、 数据 的表 要求 , 随着高职教育 的不断深入 , 越来越来 强调教学模式 的创新 与 示方 法 、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 微机结构特点 以及常用外部设备等。 整 发展, 通 过有效 的教学模 式的发展 , 可 以帮助学生有效 的发挥 自我 个计算机 系统 包括硬件 系统 和软件系统 , 在介绍 软件系统 时 , 重 点 潜能 , 让他们 理论与实践有 机地结合在一 起 , 从 而提高高 职专业课 介 绍操作 系统 的功能和作用 ; 在介 绍硬件系统时 , 以五大功能部 件 程 的教学效率 。 为主线 , 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之 间的连 接关 系。学 1 《 计算 机应 用基础》 课程的特点 生接受探究实 践活动的培训 , 如实践学 习项 目的选 择 , 实践项 目的 计算机 应用基础课程 在高职 院校 的教学计 划 中是一 门基础 实 注意事项 。组成小组 , 成员间分工协作 , 设 计探 究实践的初步方案 , 验课 。 由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 , 计算机 的使用 已渗透 到各行各业 , 提交 给教 师。 进 入实验室 ,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对应的项 目, 利用课 本 因此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 不断增大 。 掌握计算机 的操作 已 知识完成 , 接受教师检查。小组 内交流实践方法和过程 , 进行操作 。 成为管 理人员 、 工程技术人 员必须具备 的技 术能力 , 这就 要求学生 3 . 2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必须掌握有关本课程 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和操作计算机 的能力 。 对学生提 出的初步方案给予适 当的指导 。教师对每一个小组探 计算机 应用基础是 以学习计算机 基础知识 和掌握基 本操作 为 究实践方案做 到心 中有数 , 巡回指导 。 提供 必要 的时间和空 间。 提醒 主 的课程 , 具有较强 的实践性 。 通过本课程 的学 习, 使学 生获得计算 学生 注意学会倾 听和吸纳别人 的意见 ; 指 出探究实践注 意事 项。例 机 的基础 知识 , 并 且掌握上机操 作的初步技 能及方法 , 学会 一种 中 如在 操作 E X C E L表格时 , ( 1 ) 熟 练掌握工作簿 中表的插入 、 删除、 工 文输入法 , 具有熟练使用文字处理 软件 、 表处理软件 的能力 , 并初步 作表组 的选定和使用等操作 。( 2 ) 熟 练掌握工作表数据 的录人 和编 具备应用 I n t e r n e t 的能力 。 要求学生 : ①了解计算机特别是微 型计算 辑 , 工作表的打印等操作 。 打开和关闭等操作 。 重命名 、 表 间的切换 、 机硬件 、 软件 的一般 结构及 基本概念 , 系统 地掌握 中 、 西文 D O S的 默认 工作表数 目的改变 、 查 找与替换 , 数据 的选取 、 移动、 复制和格 基本知识 、 各种命令 的功能及使用方 法 , 能在 D O S环 境下熟练地进 式 。( 3 ) 熟 练掌握单元格 的操作 : 删除与清除 , 行 列删除与增加 , 掌握 行磁盘 、 目录和文件的实 际操作 以及汉字 的输 入 , 这是全 书的基本 单元格 的相对地址 、 绝对地址 和混合地址 的引用方法 , 了解 三维地 要求 , 也是重点之一 。②在上述基础上 , 完整地掌握 Wi n d o w s 和o f _ 址 的使用方法 。( 4 )熟练 掌握如下 E x c e l 常用 函数 使用 : S U M, A V — i r c e软件 的基 本知识及操作方法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及对 E R AG E, C O U N T , S Q R T, MA X, MI D, MI N。 病毒进行防治的一般方法。③通过 B A S I 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 , 掌 3 . 3教学效果 握顺序语句 、 选择语句 、 循 环语 句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通过 学习 , 掌 训 练高职学 生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 , 培养 高职学生利用 现 握程序设计的初 步知识。在学习过程 中, 要 求学生切实掌握微型计 代化 学习 手段进行 快捷 、 高效学 习的意识 , 学会 资源共享 , 欣 赏他 算机、 D O S 、 Wi n d o w s 和 Wo r d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和基 本的使用 人 , 提高 自己。教师领引 , 减少人力 、 物力 、 财力和时间的消耗。使学 方法。 由于本课 程是一门实践 性较强的课程 , 因此在学习过程 中要 生减少盲 目性 , 树立 自信 , 学习借鉴他人 的探究经验 和方法 , 以实 际 特别加强实践环节 , 多上机操作 ,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 加深对软件 的 行动启发学生要善于资源共享。 及时了解各小组情况 , 确认差异 , 及 深入理解 ,为今后在其 它的课程 中使 用计 算机 打下 良好 的理论基 时 纠正错 误 , 激励参与 , 注重过 程评价 。遵循探究 项 目的过程性规 础。 律, 让学生体验科 学实践 的成果 都不是 容易获得的 , 耐心 、 细心是重 2传统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 学问题 突出 要 的。了解学生探究实践总体情况 , 组织 学生之间进行探究项 目结 很 久以来 ,计算机应用基 础课 堂基本是众多学生 面对教师 , 教 果 的交流 , 即“ 分析实践结果 , 得 出实践结论” 、 “ 表达 与交 流” 。提 出 师依次完成对计算机 应用 基础 原因 、 过程 、 结果 的分析讲解 , 其间添 进一 步探究活动 的建议 ,提供进 一步探究项 目实践指导 和实践条 加师生谈话 或一问一答 , 最后做一个课堂小结。 件。 使学 生获得 了科学探究活动 的经验 , 初步确立 了严谨 的作风。 学 高职计算机 应用基础教 师在整个教学 的过程 中一直都 是扮演 会 了分享成功 的快乐 , 或敢 于面对失败。遇到 问题时能够积极分析 着指挥者 和灌输者 的角色 , 学生 完全处于被动 状态 , 不能很好 地将 原 因, 尊 重客 观事 实。 知识融化成 自己 , 也不能很好地将学 习的知识 消化。这种传统教学 实践证 明: 采 用项 目化教学 方法培养 出的学 生 , 更 能适合 各行 模 式虽然有利 于学生整体 知识 框架的形成 , 但是 却忽视 了课堂上学 业 的实际需要 , 更 能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 。 生的主体地位 , 容 易使学 生形成“ 接受——记忆——再现 ” 的思维定 参考文献 势 。如果不能及时改变这种教 学的模式和学 习的状态 , 学生后面会 【 1 】丁玲 .高职《 计算机应 用基础 》 课 程改革 的思考f J ] .职业教 育研 越 学越吃力 , 最后 完全失去学 习的兴趣 , 学 生就不能很 好地把 握各 究, 2 0 1 0 ( 0 7 ) : 个 细节 的知识点 , 从而让学业受到很大的影 响。 更有甚者 , 这种一灌 f 2 ]王 阳.探 讨 高职 《 计算机 应用基 础》 的课程 改革 『 J ] .网络 财 富 , 到底的教学方式导致部分学生产生 了厌学情绪 。 “ 活生生” 的学生甚 2 0 1 0 ( 1 8 ) . 至成了“ 被 窒息 ” 的人 。这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在整个教 【 3 】徐 丽珍.高职 v I 设计课程 项 目化教 学的 实践探 索 [ J ] .福建 电 学的过程中 , 学生才应该是主角 , 要培养学生 的 自主学 习的意识 , 目 脑, 2 0 0 9 ( 1 0 ) . 前的教学关 系就是 : 我讲 , 你听; 我问 , 你答 ; 我写 , 你抄 ; 我给 , 你收, 『 4 1王晓.项 目教 学法在《 计 算机 应用基础 》 教 学 中的探 索『 J 1 .价值 这种灌输式 的教学方法完 全违背 了 《 高 职计算机应 用基础课 程标 工程 , 2 0 1 0 ( 2 2 ) . 准》 规定 的教学 目标 , 与高职院校要求背道而驰 。 这就需要采用项 目 『 5 】韩皎瑾.基于项 目教学法的《 计算机 应用基础》 课程教 学设计『 J 1 . 化教学法 , 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的课 程内容提供实践的参考与检 漯河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 2 0 1 1 ( 0 2 ) . 注: 本�
过程考核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科技信息2008年第24期SCIENCE &TECHNO LO GY INFORMATION ○高校讲坛○●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考核现状《计算机基础》是全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它为后续计算机教育及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奠定基础,它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学习,对信息处理的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有一全局的认识。
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信息素养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和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中后续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该课程的考核内容一般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理论以笔试试题的形式考核,操作以上机考试的形式考核。
课程考核一般安排在学期末统一参加考试。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培养模式以及生源结构多样化现象明显。
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一样的考核制度进行考试,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如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局限性。
有不少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片面的追求考试的分数,考前突击学习或想办法在考试中作弊,教师不能很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以操作为重点,注重能力培养,笔者对六个本科班的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控制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综合素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过程考核的应用2.1理论课堂表现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分析、设计或改进解决方案。
过程性评价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科技风2017年12月电子信息D 01:10.19392/j . cnki . 1671-7341.201725056过程性评价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艾华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河北三河065200摘要:文章以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依托,以高校新生为研究对象,将过程性评价引入整个教学过程,探索过程性评价在该门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 公共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使用计算 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操作性与实践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 轻能力,且反馈交流滞后,教考分离等弊端明显。
而过程性评 价则是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 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并重的学习方法,具有导向、诊 断、调节、激励等特点。
因此,将过程性评价运用到该课程教学 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促进和激励学 生高效学习,改善教学效果,还能为过程性评价的广泛应用提 供参考和依据。
1《计算机应用基础》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在过程性评价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在充分考虑课程特点的 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构建了基于《计算机应用 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包括明确评价 内容、确定评价项目、选择评价方式、收集评价资料以及反馈评 价结果五个环节,并将这五个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各评 价内容的评价项目和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如下表所示。
各评价内容的评价项目和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表评价内容比例分配评价项目评价方式考勤10 J考勤纪律K 学习态度互评40 J + 师评60J 课堂表现10 J学习态度+情感态度 +探究能力自评20J + 互评30J + 师评50J 各阶段模块测试40 J知识目标K 能力目标自评20J +互评30J + 师评50J个人作业10 J知识技能+独立完成 能力互评40J + 师评60J 团队作业10 J 作品设计+团队合作 能力互评40 J + 师评60J 期末上机考试20 J知识技能系统自动评分% 1 )评价内容的设计。
基于过程化管理的《计算机基础》实验量化考核方法探究
基于过程化管理的《计算机基础》实验量化考核方法探究摘要:本文以《计算机基础》校精品课程建设为指引,分析该课程的特点,针对该课程实验考核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过程管理的实验量化考核方法。
关键词:实验教学过程管理量化考核《计算机基础》是我国高等教育各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它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该课程的主要目标。
上机实验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上机实验的考核是评价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考核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计算机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
因此探讨上机实验考核的内容、方法和可行的规范化、科学化考核方案对于提高该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及要求1.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该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技术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微型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具备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基本知识与相互关系,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与主要性能指标,了解计算机维护与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平时成绩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平时成绩考核方式改革初探作者:张一帆史素娟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从研究学生的平时成绩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基于主成成分构成的计算方式,从而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为研究客观评价学生成绩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平时成绩主成成分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4-0-01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在学生学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基础工具地位,而在其毕业后更是支撑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学生所需要学习的课程中处于基础先修的地位,课程设定于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授课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医学生,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
另外,该课程更注重培养医学生使用计算机来解决自己在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目前,在各个高校中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分为以下三种,分别是笔试、机试、“笔试+机试”。
课程考核结果采用百分制,分数由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核成绩构成,最终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综合评定构成,成绩的计算多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但是,在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方面,多是由授课教师进行人工登记,该阶段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性。
一般情况下,授课教师会以学生上课时的出勤情况进行主观评判,例如迟到、旷课等情况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
由此可以知道,对于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方面,严重缺乏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方式。
因此,本文基于对学生平时成绩构成的现状,深入的挖掘其背后根本性的问题,提出了对学生平时成绩采用主成成分分析的方法。
一、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现状1.计算机课程的特点1.1全面普及,更加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全国高等院校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学生的基础先修课程,授课对象覆盖了所有专业的学生。
通过各高等院校对计算机技术的大力推广,计算机技能以及成为青年学生必备的专业基础技能。
基于过程化考核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过程化考核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王建彬张思佳黄璐李响王颖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15期摘要:“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学生活模式,同时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课程教学考核问题分析,就如何优化现有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考核提出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考核;过程化;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5-0149-0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为大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及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应用技能。
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主要针对教学模式[1]和教学方法[2]的改革居多,而对检测学生学习成绩,衡量教学效果的课程考核却非常少。
科学的考核方式对检测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结合本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提出基于过程化考核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考核模式改变成过程式考核模式。
1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1.1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考核不能调动全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是教师在讲台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老师对有关问题提问,点名学生回答,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是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的学生,而自律性比较差的学生不能融合到整个教学过程[3]。
不能体现教师的作用,同时学生的独立学习和主体的参与性、创造性作用也不能充分发挥。
1.2教学考核方式比较简单在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学校统一命题,统一安排学生考试时间,最后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形式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考核模式平时成绩占少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占70%-80%,因而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过程,在期末针对考点进行考前集中突击,考前临阵磨枪,甚至在考试中作弊,学生忽视学习过程,侧重期末的考试结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握三 个 方面创 新能 力的 培养
,
一
图 1计 算 机 应用 基础 课 程 内容 发了一套 “ 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其目的就是改耍本课程 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而采用上机操作的考核方式。即重点考核 但我校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的考核 ,更多的只关注基 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以此为契机促进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 ,涉及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方 面 的 内 容 比较 少 ,而评 价学 生 的 创 新 意识 与 创 新 能 力 方面 的 内 程 的整体 教 学水 平 上新 的 台阶 。
我校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共有专、兼职教师1 5 名 ,却承担着 机必修课程 , 从2 0 1 0年开始,新生人校后 ,使用 ‘ 计算机应用基 全校新生约3 5 0 0 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 ,师资相 础 考试系统进行人学考核 ,考核合格的学生可以免修该课程,
口 1 口 a 。 jl
本文针对 目前在我校 已实施的 “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无 容就更少。所 以,采用 “ 计算机应用基础 ”无纸化考试 系统考 纸化 考核模式的改革,详细介绍了考核方式的改革方案及其买 核 学生 的 目标 如 下 : ( _ 采用无纸化考试系统对学生进行统一考核 ,其导向就 施 的情 况。 是使学生拥有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l 、以前考 核模 式存在 的问题 ( 2) 通过考核模式的耍革 , 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全校性的公共基础教育必修课程 , 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课程的特点就是 实践 性强。因此要求学生在掌 握理 论的同 ( 3) 通过考核模式的耍革 , 进一步促进实践项 目的改进 , 时,更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但是,我校2 0 1 0 年前一直采 增 加设 计 性和 综 合性 实 践项 目 , 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与教学的最终 目标 ( 4) 使学生掌握好计算机基本知识 ,满足后续相关课程学 有 一定 的差 距 。 主要 表 现在 以 下几 个 方面 : 习的 需要 , ( 5) 在学 习 过 程 中 ,使 学生 熟 练掌 握 办公 软 件 的使 用 , 以 ] ]导 向功 能 欠缺
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作者:王芳等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第06期[摘要]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侧重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依据牡丹江医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经验,指出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和学习态度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6.164[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6-0253-02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牡丹江医学院从2011年9月开始探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尝试在实验室进行理论与实验混合的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方式也随之变化与调整,本文拟就该课程的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做初步探讨。
1 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必要性鉴于计算机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学生数量多的特点,多数高校在对学生的课程评价方式上仍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与深化,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逐渐显露。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如下。
(1)终结性评价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终结性评价属于集中性评价,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对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另外,国内高校计算机基础考试形式大部分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而现有的考试系统对实践技能水平较难给出客观的评价,导致不能真实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程性评价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
1.构建设计出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具体评价模型
2.构建设计出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具体评价量规
3.在班级中过程性评价开展的具体的实施方案。
4.成长记录袋的收集、制作。
5.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
6.结论的得出、总结。
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2016年6月~8月)
1.文献研究。收集、阅读相关国内外文献,分析确定本次研究相关概念界定,了解当前国内外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过程性评价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实施情况。为本次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和实践支持。
(1)分析实验班的过程性评价量表数据,了解通过实施过程性评价,实验班学生各方面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感态度、创新能力、探究精神等的变化。
(2)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期、中期、后期问卷,进一步了解过程性评价实施情况。
(3)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了解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情况。
2.总结
对本次研究情况作出总结,得出结论。并分析本次研究的收获与不足。
2.调查问卷设计。问卷需要了解包括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了解程度和应用情况,对传统评价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的看法和态度。
3.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设计好过程性评价标准和量规。这个部分是整个研究的核心也是难点。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从多个方面,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感态度、创新能力、探究精神等出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也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主体可以不仅仅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也可以是同学。
课题名称:过程性评价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
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乔布斯的苹果改变了世界。在这样一个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就有可能成为 21 世纪的新“文盲”。我们的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故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中职必修课对中职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然而,一方面,因为我们的教育制度限制,在中职学生进入中等职业高中之前,计算机课也就是信息技术课,在他们的九年义务教育时段里,是一门不被重视的副课。他们对计算机课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大多是没法上普高,才上的中职,相对于普高学生而言,他们无论在学习基础还是学习态度上有些都有较大问题。有的学生连打字都不会,有的学生学习态度极差,上课睡觉、吃东西、顶撞老师。这个时候,如果这门课再采用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势必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让不喜欢上课的学生更为讨厌上课。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过程考核研究与实践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过程考核研究与实践
张丕振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1(000)033
【摘要】通过对目前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施过程考核的必要性,并以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为例,对如何组织与实施过程考核进行了实践总结。
过程考核是高等学校考核改革的一项有益探索。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情况,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张丕振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部,辽宁·沈阳1101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工科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与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衔接的思考 [J], 郭志祥
2.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J], 陈丽花;沙莉;徐娟;沈俊媛;胡丹
3.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J], 施培蓓;胡玉娟
4.基于工程认证背景的计算机公共基础类实践课程改革与实践
——以"大学计算机应用实践"课程为例 [J], 纪良浩;段小林;刘群
5.重大成果展示(二)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
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束华中;杨志红;王增旭;董慧媛;李永涛【摘要】阐述了传统考核模式的弊端和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实施过程化考核必要性;构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提高为核心,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的过程化考核体系;实践结果显示,过程化考核模式明显优于传统考核模式.【期刊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年(卷),期】2017(030)005【总页数】3页(P133-135)【关键词】大学物理;过程化考核;课程改革【作者】束华中;杨志红;王增旭;董慧媛;李永涛【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474*通讯联系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第十九条强调: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转变过程中,考核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考核不但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反馈课程教学信息,而且具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激励学习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合理、有效地考核机制来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实践的课题[2]。
《大学物理》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必修课程。
它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它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3-4]。
《大学物理》课程受限于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终结性考核方式等诸多因素,其教学效果的提高似乎到达了一个瓶颈期。
基于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化考核标准构建与实施
基于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化考核标准构建与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中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各院校都在积极推进这门课的课程改革,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论文,大部分只是针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然而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
考试是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科学的考试方式对建立先进教学理念、设置合理教学内容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目前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分析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方式无外乎有两种:期末笔试和期末上机考试,笔试现在采用的较少,大部分院校采用期末上机考试,虽然也有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考勤情况和学习态度,比较主观。
这样的考试制度主要有两个弊端:1)考试题目仍然偏向于应试,考试试卷只是一些题目和分数的罗列,即表象,题目和分数背后的能力学生是否掌握不得而知。
现在企业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际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不只是一纸成绩。
2)考试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大学课程考试的目的不同于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高考,我认为大学课联盟程考试的目的是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及时反馈,调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现在的期末考试直到学期结束才发现学生第一个基础能力都没有掌握,比如不会熟练选中,而计算机中所有操作都是先选中再操作,后面的问题自然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很难迎头赶上,所以补考后还是不及格。
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没有发挥出来,也没有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
鉴于此,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提出基于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化考核标准。
该考核标准是“教、学、做、评”合一的教学模式的最后一环,实现了考核内容和课程目标的完美统一,达到了以考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2基于能力的过程化考核标准能力的考核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对能力进行合理描述和分解,从而可量化可考核,大部分能力用“会”来描述,比如会安装与卸载应用程序,少部分能力用“了解”、“理解”“识记”来描述,比如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传播途径,理解本地资源和远程资源的区别,识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层次结构,关于文字录入部分,用具体的数据作为指标,比如中文录入达到50汉字/分钟且准确率大于等于95%。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过程化考核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过程化考核探讨张博;雷静【摘要】在讨论课程过程化考核的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重要性基础上,以《高级路由》课程为例,结合笔者的经验,讨论该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标准,并按照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企业实践等三个环节,分别设计相应的过程化考核方式.【期刊名称】《现代计算机(专业版)》【年(卷),期】2018(000)030【总页数】4页(P65-67,80)【关键词】过程化考核;能力等级标准;过程化考核方式【作者】张博;雷静【作者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北京 102628;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北京 102628【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工学结合”既是高职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高职教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工学结合”实现“四合四共”,最终实现特色、优质、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遵照“工学结合”的思想实施教学与检验学习效果呢?下面以笔者所负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来谈一谈该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
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考核方式计算机网络的行业特征性强、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在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参与下完成。
一般来讲在明确工作岗位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析确定培养学生获得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构建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建立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技能的教育体系。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其中教学环节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教学环节可以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考核。
其中教学考核是评估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质量的手段,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程度为标准的,建设有效的教学考核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将起到积极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考核更适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呢?传统的考核基本上采取期末考试的形式。
期末考试基本上决定了学生该门课程是否会通过,学生会对最后的考试特别重视,再加之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平时的学习,不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点滴积累,仅靠最后的突击复习,背背知识,勉强通过该门课程。
计算机专业学科过程评价教研活动课件
“媒体制作”模 块
作品作业评价探讨
对于媒体制作这一模块,在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在掌 握软件应用之余如何更关注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促其成长? 作品作为学生学习展示成果,如何发挥过程性评价中占据20% 地位的作业作品评价的力量,提高作品质量,调动学生的主 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激活他们的创造力?
例:平面作品四维评价表
计算机专业学科
过程性评价教研活动
------城市科技 信息技术部 08.5.23
理论支撑
06年公布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提出:改变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法,采用过程 评价、阶段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精心记录和 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掌 握专业技能。
签名: 陈 佳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教师评定
成功完成实验:是 否 掌握原理:完全 基本 否 自我评分: 优 良 中 差
团队协作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 实训 态 度:
一、能够积极参 与实验,善于思 考,较好的掌握 了实验原理。 二、对命令比较 生疏,希望能熟 悉命令使用。
“工程设计软件”模 块
解决问题能力评价探讨
解 决 方 法 :我 把 自 己 不 会 的 单 词 都 记 在 记 录 本 上 ,单 词 意 思 在 旁 边 注 明 。
上课时先重点先抄下 命令完成试验 ,下课后再找时 间补英语命令 ,通过一段 时间的实践,我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试 验 体 会 :其 实 只 要 敢 于 迈 出 了 第 一 步 ,后 面 的 学 习 就 有 了 很 大 的 信 心 。
解读概念
所以,过程性评价不单纯从教师的需要出发, 而更注重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 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 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 师生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1
。
,
,
,
一
、
,
,
。
,
,
,
:
,
,
,
,
,
。
。
22
过程化考核 的 组织形 式及 实施手段
一
〇 1
)
翻 转式 课堂教 学模 式 翻
。
[
1
]
张 宏 涛 等 过 程 化 考 核 模式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J 中 国 电 力 教 育
.
,
[
]
.
,
20
1
3
转课堂使得教 师 的知识 传 授者 角 色功 能转变成 了 学 习 的 促进者 和 指 6 24 导 者 教师 亲 身 录制 的 每 个教学 单 元视 频都 短小精 悍 可 以 自 我 控 王 雍 钓 董 英 娟 关 晓 东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基础 课 程 的 过 程 化 考 核 2
,
,
自 主 学 习 完成提 高 学 习 能 力 阶 段 的 培养 教师再利用 课堂 上有 限 的 宝贵 时 间 通 过师 生 间 生生 间 的
,
习 课 下 让学 生借助 于互联 网 工 具先
。
,
,
、
互动 帮助 学生解 决复杂 的 综合 问题 以 提高 实践 完 成反 思 评价 与 成 核 忽 略对学 生所 掌握 知识 实践应用 能力 的 考核 因 此 教学 模式 改 革 已 势 在必行 绩 实 现更 有效 更 高 效 的教学质 量 2 阶段性 测评考核 提高 实践能力
, , ,
。
, ,
将原 来集 中 在 学期 最 后 的 总考 分散 到 整 个学期 的 学 习 过 程 中 在 程 某种 社会需 堂 a 结 学 在学 突出 生 育模式 在 度上与 求部分脱 节 授 课课 h 行课翻试 课 中 测试 自 我 评测 和 总 校 遍教 学过 教 校教 容 新 性 学 考分 学 内 陈旧 更 根据 生 倩 况 得 出 分析 图 优 秀 名 次 针对 学 高 普 与 学 脱节 高 习 过 程 中 的 主体 程中 尊师 重道 解 惑 浮 于 流 表 教 生对 知 识 的 掌 握情 况 即 时 进行 总 体分析 对 于促 进 学生 的 主 体 意识 起 进度缓 漫 某种程度 上 与现 实脱节 到 了 非常重 要 的 作 用 师 的 责 任 不单单在 于 教 更 重 要在 于 引 导 学生 怎 样去 学 要 转 变 灌 输 2 3 式教 学 为启 发式教 学 以 提 高 学 习 独 立学 习 能 力 不但 能 高 度 参 与 教 高 校课 程 过程 化考 核在 高职 教学 中 的 实 施 效 果 小 组 自 主研 发 师 的 教 还能 使学 生 主 体 的 参与性 和 创造性 作用 得到 充分 发挥 过程 化 考核 平 台 集 教学 与 测 试 与 体 分管 理 员 教 师 和 学生 三 种 权 2 预 习 环节 艮 引 导 学生 注重 课前 基础知 识学 习 任 务 的 完成 课堂 学生 学 习 模式 的 恶性 循 环 校方本 着 打好 扎 实的 基 础 更 重 要 的
1
4
,
1
。
,
常重要 的 作用 但是 随着 大学 生学 习 自 觉性 和 综合 能力 的 不 断降 低 这种考 核模式越来 越暴 露 出 不 可 避 免的 弊端 普 遍 出 现 的 问 题是 期
。
, ,
勤率 ^ 常 高 课堂学习 气 氛非常 高 涨 参与 度 极 高 答 疑 问 题 的 人 数和
,
, ,
。
,
,
一
一
1
.
,
。
、
学过 程 中 的 个考核 环节 用 以 检 查 学生 的 学 习 情况 评 价课 程教 学 效果 反 馈课 程教 学 信息 等\ 并 且 引 导 学生 学 习 和 激励 学 习 起 着
一
,
、
核
。
参加 实践 的 学 生 是
经过
一
、
,
级 部分 专 业 的学 生 共有 07 6 人 践 学期 的 教 学实 和 教学模 式改 革 所测试 专 业 的 学生 出
、
,
,
。
,
、
。
)
1
传 统课 堂 教学过 程 与 考核方 式存 在 的 问 题 和 学 习 能 力 大 学生 就业
日
。
课程 过程化考核 《 即通 过 有连 续性 层 次性 的 阶 段考核
,
、
趋 困 难 不 能很好适 应 岗 位 需 求 等 问 题 突 显 首 要
, ,
一
来具 体 实施 在高 校 基础 教学 授课 课堂 中 对 学 生实 施课 程 过 程化考
,
,
,
。
:
次数大 幅 增 加 尤 其在 不 同 阶段 的 考 核 测 试 之前 上机 练 习 的 认 真程
, , , ,
度也 明 显提 升 作 业 提交 率 和 完 成率 明 显提 高 学 生学 习 的 积极性有 随机 抽 取 试题 和 机器 阅 卷形 式和 加 大学 生实 际 模 拟 练 习 次了 明 显 改善 突 出 体 现考 核形 式 及成 绩评 定 更 加合 理 化 可 以 看 出 学 数 这 种 考核 蚰 多地 引 导 学生 注重遞 从 而 忽 娜维 能 力 想 象能 生 对所学 知 识 的 掌握情况 鑛 后 期 我 们对此 部脖 請 开设 的 程 末考试成绩 所 占 权 重 过高 即 便采 取 了 无 纸 化考 试 发 挥 了 知识 点 覆
)
摘 要 在 全 国 各 大 高 校 以 计 算 机 思 维 为 主 导 的 MO O C 形 式 下 通过 分 析 当 下 教 学 模 式 中 的 弊 端 和 不 足 在 教学 改 革 过 程 中 选 取 部 分 课 堂 部 分 专 业 部 分 学 生 改 变 传 统教 学 模 式 建 立 以 培 养 实 践 能 力 提 高 学 习 能 力 为 核 心 的 教 学 改 革 尝 试 采 用 翻 转课 堂 加 过
“
: , ,
、
、
,
,
,
程 化 考 核 模 式进行 教 学 并 介 紹
,
: ;
了
整 个 方 案 的 设 计 过 程 和 最后 的 教 学 实 施 效 果
;
;
。
关 键 词 计 算 机 思 维 过 程 化 考 核 MO O C 翻 转 课 堂
高 校计算 机基础课 程 的 传统 课堂教 学 模 式是重 教轻 学
,
、
盖组 题
,
、
,
,
,
、
。
,
力 创新 能力 的 培 养 以 致 于 影响 了 整批学生 的 培养质量 序类 课程也进 行 了 跟踪 调 査 发 现 学 生 的 编 程 与 应用 能力 实 践能力 因 此 在 全 国 雜 机思 维 为 主 导 的 MO O C 形式下 有 必要 建 立 有 明 显 提升 相 比 上届 传递 给下 届 的 科 目 难 易 信 息 当 届 学生 的 信心
, ,
该过 程化考核模 式 已 经在 齐齐哈 尔 大 学 大 学计 算机 基础 课程 强 使高 校 逐 步意识 到 教育 社会化 上进 行 了 教 学实 践 根据 课 程 的 教学 内 容 将 整 个学 期 教 学过 程分 为 3 次期 中 阶段考核 和 次 期 未综 合应 用 能力 考 考核方式片 面 注重结 果 轻 视学 生学 习 能力 的 培 养 考试作 为 教 两 次单 元阶 段考核
、
,
。
,
,
“
”
,
,
,
,
以 培 养实 践能 力 提 高 学 习 能 力 为 核 心 的 过程 化 考核 方式
,
,
X
报 程进
也得 到 了 很 大 的 提 高
'
。
行全 程监 控 模 式让学 生 主动 参与 到 翻转课堂 对 学生 在 教 学 项 目 中 经 过 翻 转 课堂结 合 过 程化考 核模 式 的 教 学 实 践 可 以 看 到 该 教 的 表 现给 出 评价 充 分调动 学生 的 积极 性 学模式 的 改革 可 以 显著提 高学 生 的 学 习 积极 性和 独立 性 有 效 改 善 了 翻转课 堂结 合过 程 化考核模 式 的 内 涵 学生 的 学 习 风 气 尤其是 分组 讨论 环节 既麵 了 学生 的学 习 热情 也 2 2 有 助 于 加强 学生 之 间 的 团 结 和 合作 总 体上 较大 程 度 提 升 了 课程 的 过程 化考 核教 学模 式 实施 的 理论 层面 基 础 在本校 针 对 全校 效 施 过 文 理 科所 开设 的 《 大学 计算 机基 础》 教学课程 在 实 践 过 程化考 核教 的 了 也发 现 但 教学 果 达到 了 教学改 革 的 目 的 是在 实 程中 学过 程 中 我们 通过 选 取 部 分 教师 部分专 业 的 部 分学 生 进行课 堂教 些 问 题 例如 学 生课 下 时 间 分 配不 合 理 重 视 程 度不 够 等 希 望 在不 不 跟 教学 取课 研 法 探 改进 学 踪 对实践活 动 的 进行教与 学 中 的 问 和 完善 案例 采 例 究 断 索 和 教学实践过程 中 能 断 的 题和 成效作共性 和非共 性分 析 参 考文 献
(
)
:
.
。
[
]
,
,
.
[
J]
.
制 不但 亲 和 也有利 于学 生 的
,
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