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茧蜂亚科的分类研究
中国侧沟茧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
维普资讯
动
物
分
类
学
报
2 7卷
大 宽 度 的 2. 1倍 ; 布粗 糙 皱 纹 。第 2背 板 光 滑 , 2与第 3背 板 之 间 淘 不 明 显 , 第 3背 板 密 第 与 等 长 。第 3背 板 及其 后 各 背 板 平 滑 , 方 具 稀 疏 横 排 细 毛 ( 2 。肛 下 板 短 , 全 骨 化 , 端 后 图 ) 完 顶 远 离 腹 部 末 端 , 背 缘 平 直 。 产 卵管 鞘 伸 出 肛 下 板 , 达 腹 末 , 为 后 足 基 跗 节 的 0.3倍 , 后 刚 长 3 末
腹 腹 部 长 于 胸 部 。 第 l背 板 两 倒 平 行 , 方 1 3稍 收 窄 , 缘 中 央 具 光 滑 凸 起 , 为 最 后 / 后 长
*山 东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盘 资 助 项 目 收 稿 日期 :0 00 —6. 订 日期 :0 00 —0 2 0 - 31 謦 2 0 _ 62
胸
与 头 部 等 宽 ; : : =4 :6: l 前 胸 背 板 密 布 网 状 皱 纹 。 中胸 盾 片盾 纵 沟 浅 . 长 宽 高 52 3 。 内
具 皱 纹 , 后 方 中 央 忙 合 形 成 稍 微 凹 陷 网状 皱 纹 区 域 ; 叶 和 侧 叶 密 布 刻 点 和 皱 纹 川 、 片 前 在 中 盾
1 6倍 , . R 脉 为 1M 脉 的 0.3倍 ; c . 1s - 2 m.u脉 为 2 s . R+M 脉 的 1 6倍 。 后 翅 c _ 下 端 稍 微 . a脉 u
弯 向 翅 基 i 肘 室 长 为 基 宽 的 1 7倍 ( 1 。 后 . 图 ) 足 后 足 基 节 基 部 具 皱 纹 , 余 大 部 分 光 滑 , 部 未 达 到 腹 部 第 1背 板 端 缘 , 足 腿 节 长 其 端 后 为 宽 的 4. 6倍 ; 足胫 节 内外 距 约 等 长 , 后 内距 长 为 基 跗 节 的 0 3 .3倍 ; 足 l 5跗 节 各 节 的 长 后 ~ 度 之 比 分 别 为 2. : 7 : .7 0.1 后 足 爪 微 弯 , 齿 和 小 刺 。 10.1 0 5 : 7 ; 无
云南茧蜂科及蚜茧蜂科物种多样性分析
云南茧蜂科及蚜茧蜂科物种多样性分析李骏;陈家骅;宋东宝【摘要】研究了茧蜂科与蚜茧蜂科昆虫在我国云南省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区系成分.基于多年来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的标本采集记录和已发表文献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云南省记录茧蜂科11个亚科64属193种,其中分布于云南的特有种48种;蚜茧蜂科9属23种,其中分布于云南的特有种6种.分析该地区的区系成分,发现云南省茧蜂和蚜茧蜂有很强的东洋区成分,同时存在较多的古北区与其他陆地动物区系共有分布的属种.%A study on component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insect fauna of Braconidae and Aphidiidae from Yunnan Province was con-ducted. Materials were specimen records from Beneficial Insects Institut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11 subfamilies 64 genera 193 species 48 endemic species of Braconidae and 9 genera 23 specices 6 endemic species of Aphidiidae recorded in Yunnan Province. With respect to distribution, 59 out of 64 Braconidae genera and 22 out of 23 Aphidiidae genera dominated in the oriental region due to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ainforest climate of Yunnan. The rest of both were distributed in Palaearctic region, partially because of high altitude of Yunnan.【期刊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4)006【总页数】5页(P576-580)【关键词】膜翅目;茧蜂科;蚜茧蜂科;物种多样性;区系分析;云南省【作者】李骏;陈家骅;宋东宝【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8.54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 ,位于北纬21°9′-29°15′、东经97°39′-102°12′ ,总面积约39.4万km2.全省地形分为两大区域 ,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 ,西南部海拔1500-2200 m ,西北部达3000-4000 m ,高黎贡山、怒山、云岭3座山脉纵列 ,怒江、澜沧江相间其中 ,山高谷深 ,水力资源丰富;东部系云贵高原部分 ,平均海拔为2000 m左右 ,地形波状起伏 ,低山丘陵居多 ,地势缓和[1].由于云南省自然环境复杂 ,其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称.截至2009年 ,我国拥有10109种特有种昆虫 ,云南拥有2351种地区分布特有种昆虫 ,是中国地区分布特有种昆虫第二多的省份[2].茧蜂Braconidae和蚜茧蜂Aphidiidae是用于生物防治的重要寄生蜂 ,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姬蜂总科Ichneumonoidea.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 ,大多数学者将蚜茧蜂当作茧蜂科的一个亚科[3-10],但也有学者将蚜茧蜂作为科看待[11-15],本文将采用后者.Van Achter-berg[16]将茧蜂科分为45个亚科 ,被大部分学者所认可 ,因而 ,本文据此进行研究.而蚜茧蜂科的分类较为稳定.根据Dicky Sick Ki Yu的软件Taxapad(更新至2012年) ,全世界蚜茧蜂已知有35属400余种 ,中国已知有18属100余种 ,是蚜茧蜂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茧蜂科寄主范围广泛 ,包括完全变态和一些不完全变态昆虫 ,但主要寄生于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 ,且有较高的寄生率 ,已广泛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而蚜茧蜂科是蚜虫的初寄生蜂 ,对于蚜虫的生物防治卓有成效.因此 ,研究云南省茧蜂科与蚜茧蜂科的多样性对开展该区域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茧蜂、蚜茧蜂的多年采集记录和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献[17-29],以及Dicky SickKi Yu的软件Taxapad(更新至2012年) ,在属级和种级水平上进行分析.茧蜂科的分类系统参考文献[16].2.1 云南茧蜂科和蚜茧蜂科的多样性截至2014年 ,云南共记录茧蜂科11亚科64属193种(表1) ,占中国茧蜂种数的48.25%;蚜茧蜂9属23种(表2) ,分别占中国蚜茧蜂属、种数的50%、24%.其中 ,云南的茧蜂科特有种48种(占24.9%) ,蚜茧蜂特有种6种(占26.1%).2.2 茧蜂科属级地理分布2.2.1 单区分布东洋区(8属):裂腹反颚茧蜂属Separatatus Chen&Wu、拟犁沟茧蜂属Aulosaphoides Van Achterberg、环脊茧蜂属Gyrochas Enderlein、毛叶茧蜂属Piliferolobus Yang&Chen、刻胸茧蜂属Sculptolobus Van Achterberg、合茧蜂属Syntomernus Enderlein、何氏茧蜂属Heia Chen&Van Achterberg、片跗茧蜂属Har-temita Cameron.2.2.2 多区分布(1)古北区+新北区(3属):楔痣反颚茧蜂属Dapsilarthra Foerster、原绒茧蜂属Protap-anteles Ashmead、汤氏茧蜂属Townesilitus Haeselbarth&Loan.(2)东洋区+古北区(3属):广点茧蜂属Philomacroploea Cameron、近克氏茧蜂属Neolarkinella Rema&Narendran、小腹茧蜂属Microgaster Latreille.(3)东洋区+非洲区(1属):突颚反颚茧蜂属Hetatemis Walker.(4)东洋区+澳洲区(4属):异弧茧蜂属Acampyloneurus Van Achterberg、斧茧蜂属Dolabraulax Quicke、近埃茧蜂属Esengoides Quicke、合茧蜂属Syntomernus Enderlein.(5)东洋区+古北区+新北区(3属):均毛反颚茧蜂属Mesocrina Foerster、宽齿反颚茧蜂属Orthostigma Ratzeburg、陡盾茧蜂属Onsira Cameron.(6)古北区+新北区+新热带区(1属):心角茧蜂属Marshiella Shaw.(7)东洋区+古北区+新北区+非洲区(4属):条背茧蜂属Rhaconotus Ruthe、弯沟茧蜂属Ademon Hali-day、真径茧蜂属Euagathis Szepligeti、常室茧蜂属Petilitus Foerster.(8)东洋区+古北区+新北区+澳洲区(1属):潜蝇茧蜂属Opius Wesmeal.(9)东洋区+古北区+新北区+新热带区(2属):赛茧蜂属Zele Curtis、闭腔茧蜂属Bassus Fabricius.(10)东洋区+古北区+非洲区+澳洲区(2属):合腹茧蜂属Phanerotomella Szeligeti、阿蝇态茧蜂属Amoyosoma Viereck.(11)古北区+新北区+非洲区+新热带区(1属):姬蜂茧蜂属Syntretus Foerster.(12)世界广分布(30属):悬茧蜂属Meteorus Haliday、开臂反颚茧蜂属Asobara Foerster、巨穴反颚茧蜂属Aspilota Foerster、线痣反颚茧蜂属Dinotrema Forester、隐鞭反颚茧蜂属Idiasta Foerster、光鞘反鄂茧蜂属Phaenocarpa Foerster、革腹茧蜂属Ascogaster Wesmael、甲腹茧蜂属Chelonus Jurine、小甲腹茧蜂属Microchelo-nus Szepligeti、断脉茧蜂属Heterospilus Haliday、柄腹茧蜂属Spathius Nees、横沟茧蜂属Gnaptodan Haliday、胫脊茧蜂属Utetes Foerster、闭腔茧蜂属Bassus Fabricius、茧蜂属Bracon Fabricius、柔茧蜂属Habrobracon Ash-mead、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 S.str、长颊茧蜂属Dolichogenidae Viereck、盘绒茧蜂属Cotesia Cameron、刻茧蜂属Glyptapanteles Ashmead、侧沟茧蜂属Micropliti Foerster、蝽茧蜂属Aridelus Marshall、宽鞘茧蜂属Cen-tistes Haliday、瓢虫茧蜂属Dinocampus Foerster、优茧蜂属Euphorus Nees、毛室茧蜂属Leiophron Nees、食甲茧蜂属Microctonus Wesmeal、缘茧蜂属Perilitus Nees、角室茧蜂属Stantonia Ashmead、折脉茧蜂属Cardiochili-nae Nees.以上64个属中 ,59个属是纯东洋区分布或东洋区与其他陆地动物区系共有分布 ,占92.2% ,说明云南省茧蜂区系有极大的东洋区成分;而其余5个属都是古北区与其他陆地动物区系共有分布 ,笔者认为与云南的高海拔有关联.2.3 蚜茧蜂科种级地理分布2.3.1 单区分布 (1)东洋区(9种):棉平突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Ashmead)、江川平突蚜茧蜂Lysi-phlebia jiangchuanensis Wang&Dong、溢管蚜外茧蜂Praon rhopalosiphum Takada、昆明前突蚜茧蜂Lysaphi-dus kunmingensis Wang&Dong、马龙少毛蚜茧蜂Pauesia malongensis Dong&Wang、柏蚜茧蜂Aphidius cu-pressi Wang&Dong、滇蚜茧蜂Aphidius dianensis Dong&Wang、莲全脉蚜茧蜂Ephedrus neulmbus Dong&Wang、浅黄三叉蚜茧蜂Trioxys Luteolus Stary&Schlinger.(2)古北区(1种):单刺蚜茧蜂Bioxys japonicus Stary&Schlinger.2.3.2 多区分布 (1)东洋区+古北区(9种):东方蚜外茧蜂Praon orientable Stary&Schlinger、翼蚜外茧蜂Praon volucre(Haliday)、背侧蚜外茧蜂Praon dorsale(Haliday)、光滑蚜外茧蜂Praon glabrum Stary&Schil-inger、烟蚜茧蜂Aphidus gifuensis Ashmead、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 Haliday、尔埃蚜茧蜂Aphidius ervi Ha-liday、苦艾蚜茧蜂Aphidius absinthii Marshall、黍蚜茧蜂Ephedrus nacheri Quilis.(2)东洋区+古北区+澳洲区(2种):黄蚜外茧蜂Praon flavinode(Haliday)、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Nees).(3)东洋区+古北区+新北区(1种):壮臂蚜茧蜂Ephedrus lacertosus(Haliday).(4)世界广布(1种):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M′Intosh).以上23个种中 ,22个种是纯东洋区或东洋区与其他陆地动物区系共有分布 ,占95.7%;14个种是古北区与其他陆地动物区系共有分布 ,占60.9%.这说明云南省蚜茧蜂的东洋区成分比重极大 ,同时 ,古北区成分也占有较多比例.云南拥有3个亚科群11个亚科的茧蜂.在属级阶元方面 ,云南共记录64属茧蜂和9属蚜茧蜂,包含较多属的茧蜂亚科依次为优茧蜂亚科(12属)、小茧蜂亚科(11属)、反颚茧蜂亚科(11属)、小腹茧蜂亚科(8属).在种级阶元方面 ,云南共记录193种茧蜂和24种蚜茧蜂 ,包含较多种的茧蜂亚科依次为矛茧蜂亚科(36种)、反颚茧蜂亚科(29种)、小茧蜂亚科(25种)、小腹茧蜂亚科(22种) ,包含较多种的蚜茧蜂属有蚜茧蜂属、蚜外茧蜂属以及全脉茧蜂属.云南拥有较多的茧蜂和蚜茧蜂地理分布特有种 ,茧蜂科特有种有48种 ,蚜茧蜂科特有种有6种.特有种较多的茧蜂亚科依次为优茧蜂亚科(11种)、矛茧蜂亚科(10种)、小腹茧蜂亚科(8种);特有种较多的蚜茧蜂属为蚜外茧蜂属、前突蚜茧蜂属和少毛蚜茧蜂属.至2009年 ,云南省昆虫特有种数为2351种 ,因此 ,有关茧蜂科和蚜茧蜂科特有种还有进一步调查的空间.云南省茧蜂科64属以世界分布和纯东洋区分布或东洋区与其他陆地动物区系共有分布为多.而蚜茧蜂科具有极大的东洋区成分和较大的古北区成分.从植被和气候条件来看 ,云南的热带雨林与季雨林地带、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面积大 ,因此拥有较多的东洋区成分;而属青藏高原南延伸部分的滇西北、滇东南的高原以及其他地方的高山寒温性针叶林带为云南茧蜂、蚜茧蜂提供了古北区成分.章士美[1]将我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为东北、华北、蒙新、青藏(属古北区)和西南、华中、华南(属东洋界)7个区 ,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东洋区.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一致 ,即云南茧蜂、蚜茧蜂以东洋区属种为多.由于受采集偏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 ,云南分布的特有种今后也可能在我国其他地区发现.因此 ,要充分了解云南茧蜂科和蚜茧蜂科的区系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还需更深入的调查.【相关文献】[1]章士美.中国农林昆虫地理划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2]SHEN X C ,ZHANG S J ,REN Y D.The elements of insect fauna in China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Life Science ,2009 ,3(7):21-25.[3]FAHRINGER J.Über Braconiden und ihre Wirte[J].Zeitschrift für Angewandte Entomologie ,1934 ,20:307-323.[4]GAHAN A B.Some synonymy and other notes on Aphidiinae[J].Proceeding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 ,1910 ,12:179-189.[5]GAHAN A B.Aphidiinae of North America[J].Maryland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Bulletin ,1911 ,152:147-200.[6]GAHAN A B.A revisi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Ichneumon-flies of the subfamily Opiinae[J].Proceeding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 ,1915 ,49:63-95.[7]MUESEBECK C F W.Two new parasites of the yellow clover aphid and spotted alfalfa aphid(Hymenoptera ,Braconidae)[J]. Bulletin of the Brooklyn EntomologicalSociety ,1956 ,51(1):25-28.[8]MUESEBECK C F W.Three new aphid parasites from the Pacificcoast(Hymenoptera:Braconidae ,Aphidiinae)[J].Entomo-logical News ,1958 ,69:141-145.[9]SMITH C F.A new species of hymenopterous parasite of the pea aphid(Macrosiphum pisi Kaltenbach)[J].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41 ,34(3):537-538.[10]SMITH C F.The Aphidiinae of NorthAmerica(Braconidae:Hymenoptera)[M].Columbus: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1941:153. [11]QUILIS-PEREZ M.Especies nuevas de Aphidiidae espanoles(Hym.Brac.)[J].EOS ,Revista Espanola de Entomologia ,1931 ,7:25-84.[12]QUILIS-PEREZ M.Algunos Aphidiidae de Checoslovaquia(Hym.Brac.)[J].EOS ,Revista Espanola de Entomologia ,1934 ,10:5-19.[13]STELFOX A W.Descriptions of five new species of Alysiidae(Hymenoptera)and notes on some others[J].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Irish Academy ,1941 ,47(B):1-16.[14]WATANABE C.On three species of Braconidae bred frombeetles(Hymenoptera)[J].Mushi ,1948 ,18(15):95-99.[15]WATANABE C.Aphidiidae of Inner Mongolia(Hymenoptera)[J].Mushi ,1949 ,20(5):43-45.[16]VAN ACHTERBERG C.Illustrated key to the subfamilies of theBraconidae(Hymenoptera:Ichneumonoidea)[J].Zoolo-gischeVerhandelingen ,1993 ,283:189.[17]陈家骅 ,季清娥.中国甲腹茧蜂[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8]陈家骅 ,伍志山.中国反颚茧蜂族(膜翅目:茧蜂科:反鄂茧蜂亚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19]陈家骅 ,温瑞泉.中国潜蝇茧蜂[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0]陈家骅 ,宋东宝.中国小腹茧蜂[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1]陈家骅 ,石全秀.中国矛茧蜂[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2]陈家骅 ,石全秀.中国蚜茧蜂[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23]陈家骅 ,杨健全.中国小茧蜂[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24]陈家骅 ,杨健全.中国动物志茧蜂科(四).中国动物志昆虫纲膜翅目窄径茧蜂亚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25]陈家骅.水稻田蚜茧蜂记述[J].昆虫天敌 ,1980 ,2(4):7-12.[26]陈学新 ,何俊华 ,马云.中国动物志茧蜂科(二).中国动物志昆虫纲膜翅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27]程量.云南昆虫资源概况[J].云南大学学报 ,1984 ,2(2):109-115.[28]唐璞.中国窄径茧蜂亚科分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3.[29]曾洁.中国盘绒茧蜂族分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2.。
中国甲腹茧蜂亚科分类(膜翅目:茧蜂科)
中国甲腹茧蜂亚科分类(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知800余种,对农林作物上的鳞翅目Lepidoptera等害虫有重要的自然控制和调节作用,是一类很重要的卵—幼虫内寄生性天敌。
本研究共检查、鉴定了近2万号标本,这些标本主要采自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光泽、建阳、邵武)、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连城、龙岩、上杭)、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将乐)、沙县、福州、三明、宁化、清流、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松柏、阳日湾、天门垭、红坪、神农项、木鱼、红花)、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仑)、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通化、东岗、集安、露水河)、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山东(泰安、泰山)、广西(大青山、十万大山、桂林)等地。
本论文共记述我国甲腹茧蜂6属157种,其中包括87个新种、14个新记录、3个新组合,并指定了1个同物异名。
本研究所用标本均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益虫研究室。
本论文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部分介绍世界甲腹茧蜂亚科分类历史和沿革,论述甲腹茧蜂亚科的研究概况,回顾我国甲腹茧蜂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对甲腹茧蜂亚科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各论部分对6个属及其种类的形态特征(少数无标本的种除外)、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编制了属、种检索表,并述及各属、种与近缘属、种的鉴别特征。
在各论之后,列出了比较完整的相关研究文献,之后附有扫描电镜照片和形态特征简图各270和178幅。
中国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分属检索表1.腹甲通常无明显的横缝,通常形成1平坦有刻纹的凸面,偶尔侧面具横缝残迹,但被背面的刻纹遮掩(甲腹茧蜂族Chelonini)……………………2—腹甲有2条明显的横缝(愈腹茧蜂族Phanerotomini)……………42.前翅缺1-SR+M脉,第1亚缘室与第1盘室汇合形成1大的室,复眼具较浓的密刚毛……………………………………………………3—前翅有1-SR+M脉,第1亚缘室与第1盘室明显分开,复眼光滑无毛,偶尔具稀疏刚毛……………………………革腹茧蜂属Ascogaster Wesmael3.(?)性触角16节,(?)性甲壳末端通常有孔、腔或凹槽……………………………………………………………小甲腹茧蜂属Microchelonus Szepligeti—(?)性触角多于16节,(?)性甲壳末端无孔、腔或凹槽………………………………………………………………………甲腹茧蜂属Chelonus Jurine4.前翅无1-SR+M脉;无2-R脉及Culb 脉………………………………………………华甲腹茧蜂属Siniphanerotomella He,Chen et van Achterberg。
千岛湖岛屿的茧蜂科(Braconidae)昆虫分类研究
千岛湖岛屿的茧蜂科(Braconidae)昆虫分类研究茧蜂科Braconidae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是一种重要的寄生性昆虫,在自然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作用。
茧蜂科昆虫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种类将近1万余种。
寄主范围宽,主要寄生于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昆虫,对许多重要的农林业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本论文对浙江省杭州市千岛湖岛屿分布的昆虫进行调查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9个岛屿,共采集昆虫20000余件,其中膜翅目种类最多,并选取茧蜂科昆虫作为分类研究对象,通过统计、鉴定,为研究千岛湖昆虫物种、功能、遗传多样性提供参考。
本文介绍各茧蜂亚科的分类沿革、生物学和研究方法,共检查、鉴定近300余件茧蜂样本,根据Van Achterberg和Yu等的分类系统,共鉴定描述千岛湖茧蜂7亚科18属32种,其中4新种。
各属及分类单元均列有属名、属征,分布情况以及生物学特性,文章所有种提供详细描述以及相应特征图。
明确各茧蜂物种在岛屿分布情况以及各茧蜂亚科在千岛湖地区的时间分布规律。
1)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共记述5属9种,其中2新种;2)角腰茧蜂亚科Pambolinae,共记述1属1种;3)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共记述1属1种;4)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共记述4属8种;5)矛茧蜂亚科Doryctinae,共记述3属9种,其中2新种;6)探茧蜂亚科Oligoneurus,共记述1属1种;7)反颚茧蜂亚科Alysiinae,共记述3属3种。
中国拱茧蜂属(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一新种记述
F. C/nZ W i is n, 1 2 g / O  ̄ l no k 9 8, F . toee W i i s n, hsa l n o k
13 9 0=F.觑
( uh n) 9 9 C sma ,12 ;Mao (9 1 sn 18 )
和 S ama (9 4 hr 18 )各分 别报 道 1 种 。上 世 纪 9 个 o年
a t n eln, ra E dr i a e
Fr ̄ ( g n o i ) F r gr 1 8 T p- e e Frc oa r of n i a i e, 9 . y e pd : o / o,c a hn 3 s n/ a ( .o ) fc a lno ,1 0 Mo r o  ̄ a i n k sn 9 . f r a Wii 3
=
雌
体长 4 8 . l . ~54mr ,前 翅 长 约 与体 长 相 等 , l
触角 长 于体 长 。 头部 背 面观横 置 ,头宽 约为 头长 的 2 ;3个单 倍
眼排 列近 乎 在一 条 线 上 ;触 角鞭 节 各 小 节 板 状 脊 条 (l o e pa d )2列 ,鞭 节 渐 向 中部 扁 宽 ,基 部 3节 长 宽 c 比依 次 约 为 3 1 ,2 8 ,23 ;中部 3节 ( 6~8 .3 .9 .7 第 节 )长 宽 比 约 为 18 ,17 , 17 ;端 部 3节 ( .3 . 0 .5 第 l 4~1 ) 长 宽 比约 为 2 4 ,3O ,34 ( 1 。 6节 .8 .2 .5 图 ) 头背 面 观 ,头 顶 、额 、上 颊 具 整 齐 的横 皱 ,仅 单 眼 区光 滑 ;头 顶 在 复 眼后 收 窄 较 为 明显 ;D O: : P ) 00 =03 : .8: .5 04 ,复 眼纵 经 : (L: l .2 0 1 05 : .0 L 上颊 长度 =1 1 : .0 ( 2 。脸 具 密 集 刻 点 ,细 眼 网 .5 0 7 图 ) 状 ;脸 中央 中纵 脊 仅 上 部 1 / 3明显 ,唇 基 基 部 中 央
中国潜蝇茧蜂亚科分类(膜翅目:茧蜂科)
中国潜蝇茧蜂亚科分类(膜翅目:茧蜂科)本论文记述了我国潜蝇茧蜂亚科11属100种,其中包括83个新种和3个中国新记录种。
本研究所用的标本全部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本论文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部分介绍了世界和中国潜蝇茧蜂亚科的分类历史和沿革、系统发生关系、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利用前景及研究方法等。
各论部分对11属100种的形态特征(除了少数没有标本的种类)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编制了属、亚属及种类检索表。
在各论之后,列出了比较完整的相关研究文献,提供了英文摘要,编制了中名和学名索引和中国潜蝇茧蜂亚科种检索表。
文中附有翅脉图57幅;文后附有扫描电镜照片288幅。
现将本论文中的83个新种与近缘种的鉴别特征、采集记录及分布等简要介绍如下:1.具沟潜蝇茧蜂Gnaptodon diffusus Chen et Weng,sp.nov.(图1-2)本新种因中胸背板缺背凹、腹板侧沟缺如、第2腹节背板具往后弯曲的后横沟而相似于分布于匈牙利的breviradialis Fischer 1959。
据盾纵沟完整、径脉第2段长于径脉第1段、第2腹节背板具纵条纹、第2腹节背板具往前弯曲的前横沟可与后者相区分。
研究用标本:正模,(?),福建武夷山吊桥,1998-08-12,杨建全;副模,3(?)(?)、1(?),云南西双版纳,1988-09-16、19,杨建全、张立钦。
分布:福建、云南。
2.月牙潜蝇茧蜂Gnaptodon crista Weng et Chen,sp.nov.本新种因唇基月牙形、盾纵沟完整、中胸背板缺背凹而相似于分布于澳洲的tasmanicus Fischer 1978。
据胸长为高的1.39倍、腹板侧沟缺如、径脉第3段长为径脉第2段的4.33倍、第2及第3腹节背板具纵条纹、第3腹节背板具横沟可与后者相区分。
研究用标本:正模,(?),福建武夷山黄岗山,1992-09-23,伍志山;副模,1(?),福建武夷山黄岗山,1992-09-23,杨建全。
中国小腹茧蜂亚科(膜翅目:茧蜂科)分类研究
中国小腹茧蜂亚科(膜翅目:茧蜂科)分类研究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trinae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是寄生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单系群(monophyletic group),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从1862年至今的一个半世纪里,小腹茧蜂亚科在茧蜂科45个亚科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昆虫学界和生物防治研究领域备受关注。
它主要有三大特点:(1)种类多,分布广,遍布于全世界。
目前共分为5族56属,在茧蜂科已描述定名并发表的15000种中,小腹茧蜂亚科已知种占1/10;按估计,该亚科估计种类数约占茧蜂科估计种类数的1/8~1/4。
(2)寄主全部是农林害虫第一大目——鳞翅目昆虫。
所有种类的共同寄生特点是:幼虫寄生蜂(larval parasitoids)、内寄生(endoparasitism)和容性寄生(续育寄生,koinobiont)。
绝大多数种类,特别是单寄生(solitary)种类,使寄主死于低龄或暴食期前,而且不少种类的寄主范围较窄,加上与多分DNA病毒的协同作用,在生物防治中有很高的价值。
(3)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如多分DNA病毒PDV被发现后,迅速成为近20年来世界昆虫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而大部分PDV都是在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体内发现的,使其成为昆虫生理生化、尤其是寄生物一寄主间寄生关系、细胞生理学,乃至病毒与真核生物有益共生的重要研究材料。
我国地域包含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动物区系,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资源极其丰富。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在总结了近20多年来的国内外有关该亚科分类研究新成果新进展和导师游兰韶教授20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我国小腹茧蜂亚科分类研究向前推进一大步,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在国内首次详尽的论述小腹茧蜂亚科分类沿革和中国小腹茧蜂亚科分类发展史,包括概括出该亚科上述三大特点; 2.本文按Mason分类系统所列种类是至今为止我国小腹茧蜂亚科最完整的的已知名录,共计5族21属178种(不包括本文中描述的新属和新种);其中,己知属从15个(游兰韶等,2002)增至21个,编制出我国小腹茧蜂亚科分属检索表;在总论部分列举了寄生我国农林主要害虫及生物学特性较清楚的种类; 3.描述新属1个、新种8种(分属4个属)及修订1个待发表的种,它们是:黔湿小腹茧蜂,新种Hygroplitis nigrita Luo, sp. nov. 长角拱茧蜂,新种Fornicia longiantenna Luo, sp. nov. 短脉拱茧蜂,新种Fornicia brachymetacarpa Luo, sp. nov. 瘦痣拱茧蜂,新种Fornicia macistigma Luo, sp. nov. 贵州陡胸茧蜂,新种Snellenius guizhouonsis Luo, sp. nov. 茶翅陡胸茧蜂,新种Snellenius fulvipennis Luo, sp. nov. 宽颊陡胸茧蜂,新种Snellenius Iatigenus Luo, sp. nov. 赵氏沟腹茧蜂 Diolcogaster chaoi(Luo et You,MS) 异名:赵氏帽甲茧蜂Caracallatus chaoi Luo et You(MS) 赵氏茧蜂属,新属Chaoa Luo, gen. nov. 黄足赵氏茧蜂,新种Chaoa flavipes Luo, sp. nov. 4.首次用数值分类方法,即用阶元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描述参试分类单元间的差异和亲缘关系的远近,并与国内外已知的支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中国全脉蚜茧蜂族和蚜外茧蜂族分类研究
中国全脉蚜茧蜂族和蚜外茧蜂族分类研究蚜茧蜂亚科Aphidiinae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是茧蜂科45个亚科中一个中等大小的亚科,全世界已报道3族66属近650种,广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系。
本亚科所有种类均为蚜虫的内寄生蜂,对控制蚜虫的种群发生数量起着重要作用。
本论文对中国蚜茧蜂亚科的全脉茧蜂族和蚜外茧蜂族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和整理,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
总论部分回顾了蚜茧蜂亚科的研究历史,介绍了其分类系统、形态学、生物学及生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历史部分具体综述了蚜茧蜂亚科的分类沿革和分类系统,简要介绍了蚜茧蜂亚科的分类系统演变,以及我国的研究现状;形态学部分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蚜茧蜂亚科常用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进行了简要分析;生物学部分简单介绍了蚜茧蜂亚科寄主情况;生物地理学部分介绍了蚜茧蜂亚科中国已知的属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各论部分主要根据Mackauer(1968)的分类系统,结合vanAchterberg(1997)对属级阶元的一些调整,研究中国蚜茧蜂标本6000余件,鉴定记述全脉茧蜂族和蚜外茧蜂族种类41种,另有未检视到标本的中国已知种类14种,共记述55种,包括1新属,18个新种,2新记录属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
每个种都给出了详细的文献引证和分布,提供了部分种类的寄主记录和分布情况。
同时,还编制了蚜茧蜂亚科的分属和亚属检索表及每个亚属的分种检索表,并附有特征图。
此外,本文分属检索表涵盖了蚜茧蜂族Aphidiini中的1中国新记录属:小痣蚜茧蜂属 Aclitus Forster,1862。
新记录属:小痣蚜茧蜂属AclitusForster,1862;网脊蚜外茧蜂属Areopraon Mackauer,1959;近蚜外茧蜂属Pseudopraon Stary,1975。
新记录种:蒿蚜外茧蜂Praon artmisaphis Smith,1944。
中国大陆草蛉茧蜂新记录属Chrysopophthorus Goidanich及一新记录种(膜翅目:茧
李 骏ꎬ 陈家骅ꎬ 郑敏琳ꎬ 宋东宝ꎬ 姚俊丽 ( 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ꎬ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 草蛉茧蜂属( Chrysopophthorus) 属于膜翅目茧蜂科优茧蜂亚科ꎬ是脉翅目草蛉科成虫寄生蜂.该属在中国大陆的区系
分布迄今尚无报道.记述了草蛉茧蜂属在中国大陆一个新记录种———柄草蛉茧蜂( Chrysopophthorus petioles Chou) ꎬ且提供了
( Beneficial Insects Research Instituteꎬ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ꎬ Fuzhouꎬ Fujian 350002ꎬ China)
Abstract: The genus Chrysopophthorus Goidanichꎬ 1948ꎬ belongs to Euphorinae ( Hymenoptera: Braconidae) . Its host is adult Chrysopidae ( Neuroptera) . The fauna of genus Chrysopophthorus has not yet been recorded from the mainland of China. In this pa ̄ perꎬ Chrysopophthorus petiolus Chou was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mainland of China. A key to 3 species of genus Chry ̄ sopophthorus distributed in Palaearctic and Oriental was also provided. The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the Beneficial Insects Re ̄ search Instituteꎬ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ꎬ Fuzhouꎬ Fujian. Key words: Euphorinaeꎻ Chrysopophthorusꎻ Chrysopophthorus petiolesꎻ new recordedꎻ mainland China
中国亮蝇茧蜂属分类研究
中国亮蝇茧蜂属分类研究亮蝇茧蜂属Phaedrotoma Foerster,1863隶属于膜翅目 Hyrmenoptera 茧蜂科Braconidae蝇茧蜂亚科Opiinae。
蝇茧蜂亚科是茧蜂科中较大的一个亚科,目前全世界已报道41个属,约2060余个有效种(Yu etal.,2016)。
亮蝇茧蜂属是蝇茧蜂亚科中的第二大属,该属主要包含了原先隶属于潜蝇茧蜂属Opius Wesmeal,1835的15个有效亚属(包含原Phaedrotoma亚属)和5个原隶属于该亚科的属,全世界共计报道种数约为51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系。
亮蝇茧蜂属的分类研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在本研究开展前,该属在我国的记录种数为28种,分布在9个省市(自治区)。
该属主要为潜蝇科Agromyzidae,花蝇科Anthonmyiidae和实蝇科Tephritidae等昆虫的容性内寄生蜂,不少种类应用于对潜蝇类和实蝇类害虫的生物防治。
本研究对中国亮蝇茧蜂属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与整理,论文主体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部分。
总论部分由研究历史、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寄主关系、地理分布及研究材料和方法五部分组成。
在历史研究回顾中,简要梳理了蝇茧蜂亚科的研究历史和主流的分类系统,回顾了亮蝇茧蜂属分类地位的变动、种类的来源和组成,并介绍了我国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在形态特征方面,依据寄生蜂成虫的形态及结构特征,详细解释了亮蝇茧蜂属成虫主要结构的中英文名称、形态特征及测量指标;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亮蝇茧蜂属的寄主情况;在地理分布方面,整理并描述该属在全球及我国的分布情况;最后,在研究材料和方法中介绍了本研究运用的主要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
各论部分由中国亮蝇茧蜂属分种检索表和种的形态描述组成。
根据vanAchterberg于1997年提出的分类系统,检视本实验室及合作单位馆藏的蝇茧蜂亚科标本4000余号,鉴定并详细描述51个新种,并附有特征图,简要描述了 3个新组合种和3个已知种。
中国深沟茧蜂族分类研究及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茧蜂亚科)
沟 茧 蜂 在 吉 林 育 白灰 长 角 天 牛 A a to iu e i sL n .幼 虫 , 赤 腹 深 沟 茧 蜂 c n h cn sa dl in i
于 6 节 ,柄 节 端 侧 强 烈 凹 陷 , 中 间 凹 陷 较 深 , 具 有 明 显 的虚 缘 ; 前 足 基 节 沟 缺 O 失 ; 第 1腹 背 板 有 时 具 发 达 的 中 纵脊 ; 第 2 腹 背 板 无 中 基 三 角 区或 仅 具 小 的 三 角 区 ;产 卵 鞘 中等 长 ,约 等 于 体 长 。 该族 种 类 主 要 外 寄生 于 隐 蔽 性 强 的鞘 翅 目和 鳞 翅 目 昆虫幼 虫 。该 族 为 世 界 性 分 布 , 已知 3属 ,这 3属在 中 国均 有 分布 , 它们 是 :泛
中 图 分 类 号 : Q 6 .4 4 1 9 95 .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4 22 0 )30 8 . 5 0 07 8 (0 80 — 1 1 1
茧 蜂 亚 科 Brc nn e 茧 蜂 科 Br c n d e 一 大 亚 科 , 已 知 1 0 2 8 0 种 a o ia 是 a o ia 中 8属 9 余 ( t 1 2 0 ) Yue . 0 5 。近 年 来 我 们 对 该 亚 科 许 多类 群 的 中 国 种 类 做 了 系 统 研 究 ( a g a, W n
2新 种 和 2 中 国新 记 录 种 , 新 种 为 斑 翅 驼 腹 茧 蜂Hy o a trz b itr eW a g b g se e r e a n t p
中国窄径茧蜂亚科分类研究
中国窄径茧蜂亚科分类研究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 Nees,1814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茧蜂科Braconidae,全世界已报道46属1139种,广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系。
本亚科大部分种类内寄生鳞翅目幼虫和蛹,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中国窄径茧蜂亚科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
总论部分回顾了窄径茧蜂亚科的研究历史,简述了该亚科的分类沿革与分类系统,生物学习性和地理分布。
各论部分主要根据的Yuetal.(2012)的分类系统,从国内外一些标本馆馆藏的我国窄径茧蜂亚科标本中,鉴定出该亚科21属89种,加上我国已有报道但本研究未见标本的32种,共记述了121种,其中有7新地位、3新记录属、27新种(包含本研究已发表新种)、18新记录种、9新异名和20新组合。
各属级分类单元均列有文献印证、特征简述、寄主和分布等信息;编制了分属及分种检索表;对本文研究的大部分种做了详细的描述,并附有特征图,对部分种类进行了修订。
此外,列出了16误鉴和疑似误鉴种。
新地位:刺跗茧蜂属Facilagathis van Achterberg et Chen,2004, stat. nov.;缺沟茧蜂属Laccagathis Watanabe,1937, stat. nov.;钩喙茧蜂属Rhamphagathis Tobias,1962, stat. nov.;长体刺跗茧蜂Facilagathis macrocentroides van Achterberg et Chen,2004, stat. nov.;细刺跗茧蜂Facilagathis spinulata van Achterberg et Chen,2004, stat. nov.;台湾缺沟茧蜂Laccagathis formosana Watanabe,1934, stat. nov.;鼻突钩喙茧蜂Rhamphagathis nasicornis (Telenga,1955), stat. nov.新记录属:肿颊茧蜂属Gyragathis van Achterberg et Long,2010;钩喙茧蜂属RhamphagathisTobias,1962, stat. nov.;强脊茧蜂属Troticus Brulle,1846。
中国小腹茧蜂亚科—新属记述(膜翅目:茧蜂科)
微细 刻 纹 , 一 完 整 的 中纵 脊 ; 翅 rm 脉缺 如 , 翅 室 开 放 ; r 长 于 1 s 二 者 相 遇 成 角 状 ; 有 前 . 小 2 稍 , R
1C l脉 短 于 2C l脉 ; 后 脉 1R1很 长 , 乎 伸 达 径 室 的 末 端 ; 翅 臀 叶 边 缘 凹 人 , 长 缘 .u .u 痣 . 几 后 有 毛 ; 足 基 节 大 , 方 扁 平 , 达 超 过 腹 部 第 1背 板 的 末 端 ; 足 胫 节 内距 长 于 基 跗 节 之 一 半 ; 后 上 伸 后 腹 部 第 1背 板 向后 方 突 然 收窄 ; 部 第 1背 板 的基 半 部 或 更 长 处 中央 有 一 明 显 深 凹 的 纵 沟 , 腹 但 不 达 于 端 部 ; 部 第 2背 板 为 一 三 角 中 区 , 角 约 为 1 0 , 腹 部 第 3背 板 之 间 的沟 不 明显 , 腹 前 1。与 但
根 据 新 属 的 肛 下 板 短 , 匀 骨 化 , 翅 rm 脉 缺 如 , 卵 管 和 产 卵 管 鞘 短 等 特 征 将 其 安 排 均 前 . 产
在 Mao ( 9 1 小 腹 茧 蜂 亚 科 分 类 系 统 的 盘 绒 茧 蜂 族 C ts n sn 1 8 ) oei i中 。 游 兰 韶 等 ( 9 2 在 按 i 18 )
中国盘绒茧蜂族分类研究
中国盘绒茧蜂族分类研究盘绒茧蜂族Cotesiini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茧蜂科Braconidae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是茧蜂科中最大的类群之一。
本族的种类绝大部分寄生于鳞翅目幼虫,极少数种类亦寄主鞘翅目、双翅目及膜翅目叶蜂科的某些种类的幼虫。
其中很多种类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在一些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上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对中国盘绒茧蜂族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
总论部分回顾了盘绒茧蜂族及其所属的小腹茧蜂亚科的研究历史,简述了该类群在全世界和我国的分类研究概况,简要介绍了该族的生物学特性和地理分布。
各论部分主要依据Yu et al.(2005)的分类系统,从浙江大学寄生蜂标本馆馆藏的数万号小腹茧蜂亚科标本中,鉴定该族6属1亚属80种,加上中国已有分布而该研究未见的8属50种,共记述130种,其中包括1新记录属、37新种、14新记录种。
各属级和亚属级分类单元均列出文献引证、特征简述等信息;编制了分属及分种检索表;对已知种进行了鉴别特征的记述,列出了详细的引注和寄主信息,并核对了部分荷兰莱顿生物多样性中心Natural is的馆藏定名标本;对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新种和新记录种均附有特征图。
新分类单元和新记录如下:新种:短脊盘绒茧蜂,新种Cotesia carinicilla Zeng et Chen, sp. nov.;密盘绒茧蜂,新种Cotesia densa Zeng et Chen, sp. nov.;黄柄盘绒茧蜂,新种Cotesia flavistipula Zeng et Chen, sp. nov.;英盘绒茧蜂,新种Cotesia fortis Zeng et Chen, sp. nov.;毛角盘绒茧蜂,新种Cotesia hispidula Zenget Chen, sp. nov.;中隆盘绒茧蜂,新种Cotesia mediconvexa Zeng et Chen, sp. nov.;异盘绒茧蜂,新种Cotesia mirabilis Zeng et Chen, sp. nov.;光头盘绒茧蜂,新种Cotesia polita Zeng et Chen, sp. nov.;后沟盘绒茧蜂,新种Cotesia retrofossa Zeng et Chen, sp. nov.;半皱盘绒茧蜂,新种Cotesia semirugosa Zeng et Chen, sp. nov.;炫盘绒茧蜂,新种Cotesia splendida Zeng et Chen, sp. nov.;维斯塔盘绒茧蜂,新种Cotesia vesta Zeng et Chen, sp. nov.;双沟背腰茧蜂,新种Deuterixys bifossalis Zeng et Chen, sp. nov.;短距背腰茧蜂,新种Deuterixys curticalcar Zeng et Chen, sp. nov.;叉沟沟腹茧蜂,新种Diolcogaster bifurcifossa Zeng et Chen, sp. nov.;短脉沟腹茧蜂,新种Diolcogaster brevivena Zeng et Chen, sp. nov.;窄背沟腹茧蜂,新种Diolcogaster grammata Zeng et Chen, sp. nov.;平背沟腹茧蜂,新种Diolcogaster ineminens Zeng et Chen, sp. nov.;亮角沟腹茧蜂,新种Diolcogaster laetimedia Zeng et Chen, sp. nov.;光背沟腹茧蜂,新种Diolcogaster pluriminitida Zeng et Chen, sp. nov.;异沟腹茧蜂,新种Diolcogaster praritas Zeng et Chen, sp. nov.;点盾沟腹茧蜂,新种Diolcogaster punctati scutum Zeng et Chen, sp. nov.;透沟腹茧蜂,新种Diolcogaster translucida Zeng et Chen, sp. nov.;桑尺蠖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 (Protapanteles) atrilineatus Zeng et Chen, sp. nov.;柏毛虫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s (Protapanteles) cupressaceae Zeng et Chen, sp. nov.;直缘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s (Protapanteles) euthymarginatus Zeng et Chen, sp. nov.;展皱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s (Protapanteles) extensus Zeng et Chen, sp. nov.;六盘山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s (Protapanteles) liupanshanensis Zeng et Chen, sp. nov.;脊背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s (Protapanteles) mediugum Zeng et Chen, sp. nov.;俄狄浦斯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s (Protapanteles) oedipis Zeng et Chen, sp. nov.;匀点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s (Protapanteles) paripunctus Zeng et Chen, sp. nov.;缎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s (Protapanteles) satinifulgor Zeng et Chen, sp. nov.;半刻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s (Protapanteles) semirugosus Zeng et Chen, sp. nov.;坦塔罗斯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s (Protapanteles) tantalus Zeng et Chen, sp. nov.;膨头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s (Protapanteles) tumidus Zeng et Chen, sp. nov.;硕基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s (Protapanteles) validus Zeng et Chen, sp. nov.;狭原绒茧蜂,新种Protapanteles (Rasivalva) angustus Zeng et Chen, sp. nov.。
中国热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茧蜂亚科)
中国热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茧蜂亚科)
中国热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茧蜂亚科)
Tropobracon niger sp. nov.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A key to the Chinese species of the genus Tropobracon is provided.
作 者: 杨建全 陈家骅 柳娟娟 YANG Jian-quan CHEN Jia-hua Juan-juan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福建,福州,350002 刊 名: 昆虫分类学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 ENTOMOTAXONOMIA 年,卷(期): 2006 28(4) 分类号: Q969.54+4.1 关键词: 膜翅目 茧蜂科 茧蜂亚科 热茧蜂属 新种 中国 Hymenoptera Braconidae Braconinae Tropobracon new species China
中国屏腹茧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屏腹茧蜂亚科)
中国屏腹茧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屏腹茧蜂亚
科)
何俊华;陈学新
【期刊名称】《昆虫学报》
【年(卷),期】1993(036)001
【摘要】我们在研究我国茧蜂的过程中,发现了屏腹茧蜂亚科Sigalphinae中二个属,即屏腹茧蜂属Sigalphus和三节茧蜂属Acampsis的种类。
这二属的种类个体
较大而种数甚少,是比较稀有的类群,我们将分别作研究报道。
屏腹茧蜂属Sigalphus Latreille是一个小属,全世界已知9种(Shenefelt,1973;游兰韶等,1991)。
本文报道我国发现的2个新种:黄痣屏腹茧蜂S.flavistigmus sp.
【总页数】4页(P90-93)
【作者】何俊华;陈学新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9.544.7
【相关文献】
1.中国小甲腹茧蜂属Microchelonus Szépligeti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
茧蜂亚科) [J], 季清娥;杨建全;陈家骅
2.甲腹茧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 [J], 何建平
3.中国华甲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愈腹茧蜂族) [J], 季
清娥;陈家骅;杨建全
4.中国屏腹茧蜂属订正附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屏腹茧蜂亚科) [J], 何俊华;陈学新;马云
5.中国三节茧蜂属Acampsis Wesmale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屏腹茧蜂亚科) [J], 陈学新;何俊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臂茧蜂亚科及长茧蜂亚科分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臂茧蜂亚科及长茧蜂亚科分类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臂茧蜂亚科(Braconidae)和长茧蜂亚科(Ichneumonidae)是昆虫界两个重要的寄生蜂亚科。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臂茧蜂亚科和长茧蜂亚科的分类进行详细的研究,包括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本研究将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亚科分类进行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两个蜂亚科的分类进展和演化历史,并将为其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背景臂茧蜂亚科(Braconidae)和长茧蜂亚科(Ichneumonidae)是昆虫界两个寄生蜂亚科,是昆虫天敌中的重要一类。
臂茧蜂亚科是短茧蜂类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形态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长茧蜂亚科则以长茧蜂(Ichneumon)为代表,其中体型巨大的物种长达10厘米以上,被称为昆虫中的“巨无霸”。
这两个蜂亚科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被誉为生态环境的“卫士”。
目前,臂茧蜂亚科和长茧蜂亚科种类繁多,分类也日趋复杂。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中国臂茧蜂亚科和长茧蜂亚科的系统分类进行详细的研究,重点探究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亚科分类进一步进行系统研究。
通过此次研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臂茧蜂亚科和长茧蜂亚科的认识,为其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1. 中国臂茧蜂亚科和长茧蜂亚科种类的分类鉴定通过采集野外样本,对中国臂茧蜂亚科和长茧蜂亚科种类进行收集,并进行鉴定分类。
2. 形态特征分析通过显微镜等手段,对臂茧蜂亚科和长茧蜂亚科的形态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分析其形态特征差异,为分类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 地理分布调查以采集的样本为依据,对中国臂茧蜂亚科和长茧蜂亚科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各亚科物种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规律。
4. 生物学特性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和野外观察,对臂茧蜂亚科和长茧蜂亚科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包括寄主选择、寄生生活史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茧蜂亚科的分类研究茧蜂亚科Braconinae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寄生部Parasitica茧蜂科Braconidae,目前世界已知188属3000余种,世界性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区域(Quicke,1987)。
该亚科是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以及其它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容性外寄生蜂,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寄生天敌。
本文对中国茧蜂亚科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
总论部分回顾了茧蜂亚科的研究历史,简述了该亚科的分类沿革与分类系统。
各论部分主要根据的Yueta/.(2016)的分类系统,从国内外一些标本馆馆藏的我国茧蜂亚科标本中,鉴定出该亚科163种,加上我国已有报道但本研究未见标本的122种,共记述了 285种,其中有5新属(含本研究已发表新属)、8新记录属(含本研究已发表新记录属)、76新种(包含本研究已发表新种)、19新记录种(含本研究已发表新记录种)、10新异名和1新组合(已发表)。
各属级分类单元均列有文献印证、特征简述、寄主和分布等信息;编制了分属及分种检索表;对本文研究的大部分种做了详细的描述,并附有特征图,对部分种类进行了修订。
新属(含本研究已发表新属):长室茧蜂属Longicellibracon gen.nov.;斑翅茧蜂属Maculibracon Li,van Achterberg etChen,2017;三角茧蜂属Trigonobrac n gen.nov.;肖三刺茧蜂属 Trispinarioides gen.nov.;类簇毛茧蜂属Vipionides gen.nov.。
新记录属(含本研究已发表新记录属):巨眼茧蜂属Ischnobracon Baltazar,1963;凸脸茧蜂属 Chaoilta Cameron,1899;缘柄茧蜂属Craspedolcus Enderlein,1920;中脊茧蜂属CyanopterusHaliday,1835;假囊腹茧蜂属 Pseudospinaria Enderlein,1905;副簇毛茧蜂属VipiomorphaTobias,1962;折尾茧蜂属 Zaglyptogastra Ashmead,1900;嘎玛茧蜂属GammabraconQuicke,1984;念珠茧蜂属Monilobracon Quicke,1984。
新种(含本研究已发表新种):蝶形叉茧蜂,新种Furcadeshapapilionaceussp.nov.;短尾弯肘茧蜂,新种Campyloneurusbracrs sp.nov.;毛面弯肘茧蜂,新种Campyloneurus lasiofacialis sp.nov.;纵纹弯肘茧蜂,新种Campyloneurus longitudinalis sp.nov.;黑腹弯肘茧蜂,新种Campyloneurus nigeriventris sp.nov.;混纹弯肘茧蜂,新种 Cammpyloneurus promiscuus sp.nov.;方头弯肘茧蜂,新种 Campyloneurus quadratceps sp.nov.;粗柄弯肘茧蜂 Campyloneurus trachypus sp.nov.;长脉深沟茧蜂,新种Iphiaulax longinervis sp.nov.;长背深沟茧蜂,新种Iphiaulax longitergum sp.nov.;小斑深沟茧蜂,新种Iphiaulax micromacularis sp.nov.;粗室深沟茧蜂,新种Iphiaulax robustculatris sp.nov.;皱颜深沟茧蜂,新种Iphiaulax rugifacialis sp.nov.;多斑深沟茧蜂,新种Iphiaulax stigmosus sp.nov.;刻背深沟茧蜂,新种Iphiaulax tergipunctuatus sp.nov.;滴形巨眼茧蜂,新种Ischnobracon guttatus sp.nov.;强脊刻柄茧蜂,新种 Atanycolus carinatus sp.nov.;长颊刻柄茧蜂,新种 Atanycolus longiusculus sp.nov.;斑翅刻柄茧蜂,新种Atanycolus maculipennis sp.nov.;密毛刻柄茧蜂,新种Atanycolus setosus sp.nov.;曲缝茧蜂,新种 Bracon(Bracon)curvatus sp.nov.;密纹茧蜂,新种 Bracon(Bracon)multistriata sp.nov.;黑斑茧蜂Bracon(Bracon)nigromaculata sp.nov.;浅沟光茧蜂,新种Bracon(Glabrobracon)indistinctus sp.nov.;细管光茧蜂,新种Bracon(Glabrobracon)leptosiphus sp.nov.;纵条光茧蜂,新种Bracon(Glabrobracon)longistriata sp.nov.;大腹光茧蜂,新种Bracon(Glabrobracon)megaventris sp.nov.;短脊宽口茧蜂,新种Bracon(Lucobracon)brevicarina sp.nov.;扁胸宽口茧蜂,新种Bracon(Lucobracon)compressus sp.nov.;象甲宽口茧蜂,新种Bracon(Lucobracon)curculionensis sp.nov.;黄褐宽口茧蜂,新种Bracon(Lucobracon)flavitestacea sp.nov.;方斑宽口茧蜂,新种Bracon(Lucobracon)quadratussp.nov.;侧沟东方茧蜂Bracon(Orientobracon)laticanaliculatus Li,He et Chen,2016;斑顶东方茧蜂Bracon(Orientobracon)maculaverticalis Li,He et Chen,2016;三角东方茧蜂,新种 Bracon(Orientobracon)triquetrus sp.nov.;卷蛾刻点茧蜂Bracon(Punctobracon)rhyacioniphilous Li,He et Chen,2016;暗脉刻纹茧蜂Bracon(Sculptobracon)bsoletus Li,He et Chen,2016;宽沟颚钩茧蜂,新种Bracon(Uncobracon)eurysulcata sp.nov.;龙王山颚钩茧蜂,新种Bracon(Uncobracon)longwangshanensis sp.nov.;短头凸脸茧蜂,新种Chaoilta brevicephalus sp.nov.;斑胸缘柄茧蜂,新种 Craspedolcus maculithorax sp.nov.;黑腹缘柄茧蜂,新种 Craspedolcus nigrabdominalis sp.nov.;光沟缘柄茧蜂 Craspedolcus politus Li,van Achterberg et Chen,2017;亮颜长室中脊茧蜂,新种 Cyanopterus(Ipobracon)lucidus sp.nov.;长柄长室中脊茧蜂,新种Cyanopterus(Ipobracon)productus sp.nov.;横头长室中脊茧蜂,新种Cyanopterus(Ipobracon)transversus sp.nov.;双斑埃茧蜂,新种Ectemnoplax bimaculats sp.nov.;黄白印度茧蜂,新种 Indabracon alboflavidus sp.nov.;异色印度茧蜂,新种 Indabracon discolorsp.nov.;黑背印度茧蜂,新种Indabracon nigronotatus sp.nov.;半圆印度茧蜂,新种Indabraconsemicircularis sp.nov.;吉林长室茧蜂,新种 Longicellibracon jilinensis sp.nov.;何氏斑翅茧蜂 Maculibraon hei Li,van Achterberg et Chen,2017;黄脉斑翅茧蜂 Maculibracon luteonervisLi,van Achterberget Chen,2017;黄褐纹腹茧蜂,新种 Shelfordia fulvasp.nov.;暗翅纹腹茧蜂,新种Shelfordia obscuripennis sp.nov.;长室窄茧蜂,新种Stenobracon(Stenobracon)longiusculussp.nov.;光亮三角茧蜂,新种Trigonobracon nitidus sp.nov.;丽纹肖三刺茧蜂,新种Trispinarioides pulcherrimus sp.nov.;W斑肖三刺茧蜂,新种Trispinarioidesw-maculasp.nov.;缺区簇毛茧蜂,新种V pio abnormalissp.nov.;腹沟副簇毛茧蜂,新种Vipiomorphasulcatussp.nov.;云南副簇毛茧蜂,新种Vipiomorphayunnanensis sp.nov.;短刺类簇毛茧蜂,新种Vipionides brevispiniformis sp.nov.;褐纹类簇毛茧蜂,新种Vipionides fuscimaculatus sp.nov.;尖角马尾茧蜂 Euurobrcon acuminatus Li,He et Chen,2016;变色马尾茧蜂Euurobracon disparalis Li,He et Chen,2016;黄翅马尾茧蜂Euurobracon xuthusLi,HeetChen,2016;细长折尾茧蜂,新种 Zaglyptogastra elongitus sp.nov.;三色折尾茧蜂,新种 Zaglyptogastra tricolor sp.nov.;双色长尾茧蜂,新种 Glyptomorpha(Glyptomorpha)bicolorsp.nov.;同色嘎玛茧蜂,新种Gammabracon uniformis sp.nov.;汪氏嘎玛茧蜂,新种 Gammabracon wangi sp.nov.;纵条念珠茧蜂,新种 Monilobracon longitudinalis sp.nov.;白缘念珠茧蜂,新种 Monilobracon marginatus sp.nov.。
新记录种(含本研究已发表新记录种):科氏弯肘茧蜂Campyloneurus kirbyi(Cameron,1905);韩氏巨眼茧蜂Ischnobracon hannongbuai Quicke et Butcher,2010;V 斑巨眼茧蜂Ischnobracon v-macula(Cameron,1899);三脊双脊茧蜂 Bicarinibracon tricarinatus(Cameron,1897);瘿蚊茧蜂Bracon(Bracon)asphondyliae(Watanabe,1940);杨扇舟蛾刻纹茧蜂Bracon(Sculptobracon)yakui Watanabe,1937;三色颚钩茧蜂Bracon(Uncobracon)tricoloratus Tobias,2000;喜马拉雅凸脸茧蜂Chaoiltahimalayensis(Cameron,1899);团翅缘柄茧蜂 Craspedolcusfraternus Enderlein,1920;三色长室中脊茧蜂Cyanopterus(Ipobracon)tricolor(Ivanov,1896);日本短室中脊茧蜂Cyanopterus(Paravipio)jakuticus(Tobias,1973);黑柔茧蜂Habrobracon excisus Tobias,1957;棕黄柔茧蜂Habrobracon nygmiae Telenga,1936;维克柔茧蜂Habrobracon viktorovi Tobias,1961;西姆拉斑翅茧蜂Maculibracon simlaensis(Cameron,1899);长尾纹腹茧蜂Shelfordia longicaudata van Achterberg,1993;长腹拱腹茧蜂Testudobracon longicaudis Maeto,1991;异形副簇毛茧蜂 Vipiomorpha ypsilon Tobias,1962;腹沟马尾茧蜂Euurobracon triplagiata(Cameron,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