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
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 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 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 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 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 时写的。
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 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 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 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 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写了这 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 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这时,吏部的选拔考试即将进行。元稹要 离开山西奔赴长安,“崔莺莺”似乎知道 这次分离就意味着分手。在元稹远行的前 一天,“崔莺莺”强颜欢笑地对元稹说: “即便你对我始乱之,终弃之,我也不敢 怨恨你。”随后又弹了一曲《霓裳羽衣序 》给元稹听,听到的人都伤心地哭了。元 稹不顾满脸泪珠的爱人,决然离开。不料 ,考试未中。失意之下,他写信给“崔莺 莺”诉苦。不久就收到了回信。信里,这 位饱受相思之苦的女子说:“儿女之情, 悲喜交集。”
虽然她自己在夜里常常哭泣,但她也知道 ,很多事情是无法勉强的,是“命也如此 ,知复何言!”在信里,“崔莺莺”不断 地叮嘱元稹“千万珍重,珍重千万!”要 多吃饭,当心身体。元稹看完后,竟然十 分得意,把“崔莺莺”的信四处拿给别人 看。于是,大家都知道了有一位痴情女子 爱着元稹。
接下来的两年里,元稹和“崔莺莺”的关 系剪不断、理还乱,直到吏部考试再一次 举行。这次,元稹顺利地通过,却也跟“ 崔莺莺”正式分手。无奈之下,“崔莺莺 ”嫁给了别人。奇怪的是,元稹在得知“ 崔莺莺”嫁人之后,竟然跑到“崔莺莺” 的夫家,以表哥的身份,希望骗“崔莺莺 ”出来和他见面。但“崔莺莺”并未出现 。因为她知道,那个千里来寻她的“表哥 ”,已经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了。
且 显 示 出 政 治 失 意 的 强
之 间 的 同 情 与 慰 问 , 而
:“
本 诗 不 仅 表 示 了 朋 友
)
!”(
, ,
残灯无焰影幢幢,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 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 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 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 “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 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
阅读提示
书况说心时实 》仆 弦的生 心此。感动 哉句白受地 他居 表 哀 《人易伤达 与尚读怨了 元不此苦诗 人 九可诗 扣当 闻 人 , 度 震 惊 , 情 景 交 融 , 真 起 描 绘 出 骤 闻 噩 耗 的 极 剧 气 氛 , 以 垂 死 突 然 坐
凉 黯 淡 的 景 物 渲 染 出 悲
烈 共 鸣 。 诗 中 开 篇 以 凄
暗雨吹风入寒窗
“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 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 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 “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 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 体、“妙合无垠”。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 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 句:“暗雨吹风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 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 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 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乐天简介
Baidu Nhomakorabea
白居易(772-846 ),字乐 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 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 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 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 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 (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 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 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 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 甚大。
然而,贫穷的生活和多次生育,极大地 影响了韦丛的身体健康。在元稹31岁的 时候,年仅27岁的韦丛去世了。悲恸之 下,元稹开始长白头发。他邀请大文人 韩愈为妻子撰写了墓志铭,自己则写下 了感人至极的诗歌《遣悲怀》三首,其 中最出名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诗里面说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 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曾 经一起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一旦永 诀,比起共富贵的夫妻更加悲伤。“贫 贱夫妻百事哀”更成为中国文学中对家 庭生活最有概括力的名言之一。
在抛弃“崔莺莺”后,元稹转头就和韦丛 结婚了。韦丛是朝廷显贵韦夏卿的小女儿 ,下嫁元稹的时候刚刚20岁。此时的元稹 ,仅仅是秘书省的小官。韦夏卿出于什么 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从考证了,但 出身豪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 元稹。
元稹费尽心思,才攀上了这门婚事,所 以十分珍惜。当时元稹的薪俸不高,家 里比较贫困。韦丛和他结婚后,吃了不 少苦。难能可贵的是,出身豪门的韦丛 非常贤惠,面对贫苦的生活坦然处之, 对于元稹也从无半分怨言。元稹对她十 分感激,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和睦。
那一年,“崔莺莺”一家孤儿寡母路过山 西永济,碰上当地的军变。哗变的军人看 中了崔家的钱财,想要抢劫。元稹当时在 山西当一名九品芝麻官,出于善意,和军 人交涉,保护了崔家人的性命和钱财。崔 家为了感谢元稹,设宴答谢。宴席上,元 稹认识了崔家的小姐“崔莺莺”。一来二 往,和正值妙龄的“莺莺”产生了说不清 道不明的情愫。终于有一天,“崔莺莺” 半夜来到元稹的房间。这就是后来元稹自 己所说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 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样每天半夜 幽会,持续了近一个月。没过多久,元稹 竟住到了崔家,一待数月。
白居易少时在战乱中度过,800年考中进士,802年应拔萃科考试,被授秘 书省校书郎,与元稹一道开始了仕宦生涯。 元和元年(806),在应制举时,白居易曾和元稹闭门思考现实社会的种 种问题,写下了七十五篇"对策",这些后来被编为《策林》的政治短论,涉及 了当时社会各方面问题,其中如反对横征暴敛,主张节财开源,禁止土地兼并, 批评君主过奢等等,都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政治的参与热情。这一 年,他被任命陕西周至县尉,不久召回长安任翰林学士,元和三年至五年任左 拾遗。 任左拾遗的三年,白居易从他的正义感和政治上的进取心出发,对时政提 出了强烈的批评。他屡次上书,反对宦官掌兵权,指责皇帝的过失,又创作了 包括《秦中吟》、《新乐府》五十首在内的大量政治讽谕诗,对这段在其政治 与文学生涯中最有光彩的历史,直到几年以后白居易还颇为自豪。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任满改授京兆府户曹参军,次年因母丧而回乡 守制三年,然后返长安,任左赞善大夫。这时,他的政治热情似乎开始消退, 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兴趣滋长起来了。恰恰两年后,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 师道的刺客刺死,白居易上书请捕刺客,反而因越职言事而得罪,贬为江州司 马。这一次打击,使他早年生活理念逐渐动摇,而向佛道思想靠近。他在庐山 东林寺建了草堂,礼佛参禅,走向了独善其身式的闲适自娱。 此后,他又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少傅。越 到晚年,他心中受佛教的浸染就越深,最后他闲居洛阳,与香山寺僧人结社, 捐钱修寺,自号香山居士。七十五岁时卒于洛阳。有《白氏长庆集》。
元稹与崔莺莺故事
崔莺莺”是元稹所写小说《莺莺传》里的人 物。《莺莺传》影响很大,后代不断有人以 此改编,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写的《西厢记》 尤其出名。其实,“崔莺莺”与“张生”的 故事真的在历史上发生过。元稹就是那个“ 张生”。只不过,与《西厢记》里才子佳人 终结良缘的欢喜结局不同,元稹是个负心的 “张生”。而“崔莺莺”的真实名字,已经 没有人知道了。 遇见“崔莺莺”的那一年,元稹22岁,正 处于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向往的年纪。
据说,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 常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 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 是的,象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 富有包孕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别人读 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白居易!
元稹还有一首著名的诗,也是怀念韦丛 的,他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 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 道半缘君。”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深刻地表达了他 对爱人无限的眷恋和思念,千百年来为 人传诵。
这样看来,对于妻子韦丛,元稹不仅是 攀龙附凤,其实他也付出过真挚感情。 否则,无法解释他在韦丛去世之后能写 下这么多感人的作品。 元稹后来还有过其它的婚姻,但夫 妻之间无非平淡地过日子,似乎再也没 有了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恋。至于和“崔 莺莺”的相遇,对元稹而言,也许只是 年轻时擦肩而过的艳遇而已。
垂死病中惊坐起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 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 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 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 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 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 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 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维妙维肖地摹写出 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 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
暗垂 风死 吹病 雨中 入惊 寒坐 窗起 。,
此残 唐 夕灯 闻无 元 君焰 谪影 稹 九幢 江幢 。,
闻 乐 天 左 降 江 州 司 马
元稹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内(今河南 洛阳附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十五岁明 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官监察御史,因得罪宦 官遭到贬谪。穆宗登基,官职不断升迁。长怯邺 年(822),和裴度一同拜相,不久出为同州刺 史,最后任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 元稹和白居易关系最深,两人终身为莫逆之 交,当时和后世都并称为「元白」。他大力提倡 「新乐府」,文学见解和白居易几乎一样。元稹 的《乐府古题序》和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可以 看作是九世纪初诗歌写实主义运动的宣言。 他的诗歌创作在描绘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都 不及白居易。语意有时晦涩,不像白居易的舒徐 畅达,曲尽情事。但他同样在沿用旧体诗时,有 自创新题的优秀之作,特别是叙事诗,有所创新, 大多布局完整,描写细致。有些抒情诗也写得精 警动人。所以白居易戏称,元稹是他的「文友诗 敌」。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