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析化学 3 样品处理

合集下载

分析样品的预处理

分析样品的预处理

分析样品的预处理在分析样品之前,我们通常需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样品的预处理目的在于减少或消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所要测定物质的测定灵敏度和准确性。

以下是样品预处理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技术。

1.溶解和稀释:对于固体样品,我们通常需要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测试。

在溶解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不完全溶解、化学反应等问题,这时可以考虑改变溶剂的性质、溶剂温度、溶剂处理时间等方法来解决。

2.过滤:样品中常常会含有悬浮物、杂质等,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过滤器可以将这些杂质过滤掉,得到干净的样品溶液。

过滤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来确定过滤介质和过滤孔径。

3.浓缩:在一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测定样品中微量物质的含量,而样品的体积过大或浓度过低,这时可以使用浓缩方法来提高所要测定物质的浓度。

一般浓缩方法有蒸发浓缩、冷冻浓缩、萃取浓缩等。

4.萃取:样品中可能存在各种不同相的物质,我们需要将所要分析的物质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这时可以使用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液萃取等方法来实现。

具体选择方法应根据所要分析物质的性质和样品的特点来确定。

5.补充试剂:为了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有时需要在样品中添加一些试剂。

例如,pH调节剂可以调节样品的酸碱度,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分析物质的溶解性和传质速度,络合剂可以形成络合物增大分析物质的测定信号等。

6.去除干扰物质:在样品中常常存在各种干扰物质,它们可能会影响我们所要测定物质的测定结果。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去除或减少这些干扰物质的影响。

常见的方法有沉淀分离、离子交换吸附、膜分离、柱层析等。

7.校正和标定:在样品预处理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校正和标定,以确保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正和标定通常通过使用标准参照物、内标法、外标法等方法来进行。

总之,样品的预处理在分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恰当的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提高样品的纯度、去除干扰物质、提高分析信号、减小误差等,从而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

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

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生物化学实验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

一、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一种分离和分析物质的方法,根据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大小差异,将混合物分离成各个组分。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和薄层色谱(TLC)等。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色谱技术常用于对生物样品中的分子进行纯化和分析。

例如,气相色谱可用于分析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小分子化合物,液相色谱则可以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

二、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利用电场作用下物质的电荷和大小差异,将混合物分离成各个组分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技术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凝胶过滤电泳等。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电泳技术常用于分离和检测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例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用于分离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SDS-PAGE则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纯度。

三、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利用质量分析仪器对物质的质量和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技术包括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TOF-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质谱技术常用于鉴定和定量生物分子。

例如,利用质谱仪可以对蛋白质进行鉴定,通过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质量和碎片离子的质量谱图,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四、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杂交技术是利用互补的DNA或RNA序列进行结合,从而检测目标序列的方法。

常见的核酸杂交技术包括Southern blot、Northernblot和in situ hybridization等。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核酸杂交技术常用于检测和定量特定DNA或RNA序列的存在。

例如,Southern blot可用于检测DNA片段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和拷贝数,Northern blot则可用于检测特定mRNA的表达水平。

生物分离工程

生物分离工程

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分离工程是指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将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纯化得到目标物质的一种工程领域。

该领域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包括生物学、生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广泛。

生物分离工程的目的是将生物体中的目标物分离出来,以便进行药物发现、分析化学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生物分离工程包括生物分离过程、分离器设备及工艺控制等多个方面。

生物分离过程是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通过特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分离,得到纯化的目标物质。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前处理:对样品进行初步处理,如细胞破碎、离心、过滤等。

(2)初步分离:将混合溶液通过某些技术方法进行初步分离,如各种色谱技术、电泳分离、凝胶柱分离等。

(3)中间分离:在初步分离的基础上,对样品进一步处理,如双向电泳、反渗透膜分离、超重力分离等。

(4)终极分离:最后通过某些技术,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完全分离出来,如聚集素层析、反转移层析、凝胶电泳等。

分离器设备是指在生物分离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设备,根据不同的分离过程,分离器设备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分离蛋白质时,最常用的分离器设备是各种色谱技术和电泳分离设备,而在分离细胞时,采用的设备则主要是离心机、过滤器等。

工艺控制是指对生物分离工程中各个步骤进行控制和调节,以确保分离工艺的有效性和纯化度的提高。

常用的工艺控制手段包括调节温度、压力、流量等系列参数的控制,并且可以采用自动化操作,进一步提高生物分离工程的自动化程度。

生物分离工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生命科学研究、药物研发、食品工业以及纯化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

例如,在药物研发中,生物分离工程用于分离制备药物,提高药物纯度和效果;在食品工业中,生物分离工程用于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在环境保护中,生物分离工程可用于处理污水和有害气体等。

总之,生物分离工程是一项复杂、细致的研究领域,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分离工程将会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析化学实验预处理

分析化学实验预处理

保障实验安全
• 防止环境污染
• 降低实验风险
• 保障实验人员健康
分析化学实验预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 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 控制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 采用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方法
遵循样品处理的优先顺序
• 样品提取
• 样品浓缩
• 样品分离
• 样品衍生化
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
• 根据样品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
• 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样品
• 保证样品质量的一致性
03
样品预处理技术
溶剂提取法及其应用
01
选择合适的溶剂
• 根据样品性质选择溶剂
• 考虑溶剂的溶解性和选择性
• 考虑溶剂的毒性和环保性
02
采用合适的提取方法
• 遵循提取的基本原则
• 考虑提取效率和回收率
• 注重方法的简便性和经济性
03
进行提取后处理
采用合适的废弃物处理方法
• 根据实验废弃物的性质选择处理方法
• 遵循废弃物处理的规定和指南
• 注重处理方法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废弃物的分类收集
采用无害化处理
进行废弃物处置
• 为不同类型的废弃物设置专门的收
• 对实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 将无害化处理后的废弃物按规定处
集容器
• 如化学中和、沉淀、吸附等
• 如提取、浓缩、分离和衍生化
• 提高样品质量,保证数据准确性
分析环境污染物
• 采用分析化学方法检测环境污染物
• 如重金属、有机物和微生物
• 评价环境质量,支持环境决策
监测环境污染源
• 对环境污染源进行监测

毛细管电泳法的使用方法

毛细管电泳法的使用方法

毛细管电泳法的使用方法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学物质的常用方法,它基于物质在电场中的运动速度差异而实现分离。

适用于各种复杂样品的分析,包括生物样品、环境样品和食品样品等。

本文将介绍毛细管电泳法的使用方法。

一、实验准备1. 仪器准备:毛细管电泳仪和电泳装置是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的关键设备。

确保仪器完好无损,并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操作和维护。

2. 毛细管准备:选择适当的毛细管,一般为无机硅玻璃或石英毛细管。

根据分析需求,选择不同内径和长度的毛细管。

3. 缓冲溶液准备:根据分析的目标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缓冲溶液。

常用的缓冲溶液包括磷酸盐缓冲液、乙酸缓冲液等。

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其他辅助剂来改善分离效果。

二、样品制备1. 样品处理:根据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离心、过滤、稀释、萃取等。

2. 样品溶解:将处理后的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进行必要的稀释。

保证样品的浓度范围适合毛细管电泳的检测方法。

3. 样品准备:将样品注入样品瓶中,并保持封闭状态,以防止污染和样品损失。

三、实验操作1. 建立分析方法:根据样品性质和目标物质的不同,确定最适合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

包括电泳条件的选择、运行缓冲溶液的优化以及检测参数的设置等。

2. 毛细管填充:在进行毛细管电泳之前,需要将毛细管填充成电泳缓冲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

常用的填充方法包括静态填充法、动态填充法和电泳填充法。

3. 毛细管电泳条件的设定: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标的要求,设定合适的毛细管电泳条件,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电泳缓冲液的浓度和pH值等。

4. 样品注入和分析:将样品通过母液喷射装置或静态注射装置注入到填充好的毛细管中,然后开启电源,进行电泳分析。

5. 检测和数据分析: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检测,并记录峰的峰高和峰面积等参数。

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四、实验注意事项1. 仪器操作: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保证实验安全和设备的长期稳定性。

微生物样品处置方案模板

微生物样品处置方案模板

微生物样品处置方案模板一、背景在实验室和医疗机构中,经常进行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工作。

针对不同的微生物类型,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案,在处理微生物样品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避免交叉污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微生物泄漏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微生物样品处置方案模板,帮助工作人员在处理微生物样品时做到规范、科学、安全、高效。

二、微生物样品处置方案针对不同的微生物类型,可以确定不同的处置方案。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处置方案模板:1. 常规细菌样品处置方案1.1 样品处理1.液体培养基样品:在处理前需对标本进行标注,标注信息应包括标本名称、采集部位、采集日期等基本信息。

2.固体培养基样品:在处理前需按照样品来源、类型、特性、采集日期等信息编制标本清单。

1.2 微生物处理1.现场检测快速处理:对微生物样品进行涂片或直接荧光染色,检查结果直观明了。

2.传统处理——菌落计数方法–确认生长菌种合适的寿命、温度和环境。

–取适量菌液或菌落用适量生理盐水混合制成细胞悬液。

–调制混合物用于稀释组织和液体样品。

2. 病毒样品处置方案2.1 样品处理1.标本采集前应了解病毒信息及传送方式、采集方法、储存条件等方面知识。

2.样本采集应做好标记标识,标注项目应涵盖样品名称、采集日期、采集人员等信息。

2.2 微生物处理1.试验室卫生管理:每日检查实验室洁净度,养护实验室设备,并做好实验室人员口罩、手套的配给、更换和消毒工作。

2.样本制备:对于敏感病毒样品,应优先选择生命科学级别氧環类气体封装系统处理。

3. 真菌样品处置方案3.1 样品处理1.真菌样品采集应选择在接触气氛污染少的空气处理间内完成,避免接触到有害微生物和其他污染源。

2.对于带有真菌的样品,在处理前应当将其分开贮存,并加外包装,避免样品污染,标注样品名称、时间等信息。

3.2 微生物处理1.样品制备:选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落的生长,确保识别有相关基础的实验员上岗工作;切勿将真菌种类混在一起制作。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考研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考研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考研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以及性质等信息的检测和分析方法。

在考研中,分析化学知识点的归纳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分析化学知识点的归纳: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分类-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区别-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样品采集的原则和方法-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样品的前处理技术3. 化学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的原理- 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的应用-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4. 仪器分析方法-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等)-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等)- 电化学分析(电位分析、极谱分析、伏安法等)- 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5. 分析仪器的结构与原理- 光谱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色谱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电化学分析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6. 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 分析条件的优化-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评价7. 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 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技术- 生物传感器和纳米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环境分析和食品分析中的现代技术8.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 实验室安全知识- 化学废物的处理和回收- 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结束语:通过上述对分析化学知识点的归纳,考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为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

分析化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要求我们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要有创新的思维能力。

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考研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分析与生物分析化学

分析与生物分析化学

• 生物信息学在分析与生物分析化学
应用
的应用
中的应用
• 自动化技术在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
性的作用
分析与生物分析化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个性化和精准医疗
• 发展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技术
• 精准医学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 为提高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分析方法
• 发展新型分析技术和方法
CREATE TOGETHER
SMART CREATE
分析与生物分析化学:理论、方法与应

01
分析与生物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分析与生物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分析化学的起源
• 古代化学家的尝试
• 17世纪至18世纪的初期发展
• 19世纪的迅速发展和成熟
生物分析化学的兴起
• 20世纪初的生物化学研究
生物分析方法与技术
01
酶活性测定 -基本原理:通过测量酶对底物的催化活性来确定其含量和活性
02
蛋白质组学分析 -基本原理:通过测量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修饰状态和相互作用来确定其功能和调控机制
03
基因检测 -基本原理:通过测量基因序列的特异性杂交信号来确定其存在和表达水平
-应用领域:如酶制剂的质量控制、疾病诊断等
• 样品的预处理、提取和分离技术
• 样品制备的质量控制和方法评价

分析方法与技术
• 化学分析方法:如重量法、容量法、光谱法等
• 仪器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 生物分析方法:如酶活性测定、蛋白质组学分析、基因检测等
⌛️
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
•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存储
•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方法

生物分析化学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分析化学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分析化学的研究与应用普及化学知识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生物分析化学是化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分析化学研究将在生命科学、医疗诊断、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1. 生物分析化学是什么?生物分析化学,简称BAC,是一门研究生命科学中相关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的化学学科。

它通过分离、鉴定、测量与分析,揭示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其在生理、代谢、生态等方面的作用,及其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2. 生物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生物分析化学涉及的应用领域很广,比如生物医学、疾病诊断、药物研究开发、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

其中,医学领域是应用最广的领域之一。

2.1 生物医学生物分析化学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医学领域常使用的生物分析化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聚合酶链式反应、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纳米生物芯片技术和核酸基因组学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研究疾病发生机理、诊断疾病、评估药效等,同时也为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了方便。

2.2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生物分析化学在食品安全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检测食品中的一些重金属、农药、兽药等有害成分是否存在,还可以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等。

同时,它也可以分析食品中含量过多的成分以及储存食品的条件等,提醒消费者注意食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2.3 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影响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分析化学在环境保护领域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检测空气、水、土壤等环境中的有害污染物,有助于准确识别污染源,预测污染发生的趋势,并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从而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3. 生物分析化学的最新进展生物分析化学的研究领域一直在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大数据处理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生物分析化学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3.1 高通量环境因子大数据处理高通量环境因子测定研究是目前环境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

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

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生物分析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目标。

本文将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实验内容生物分析化学实验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实验技术,如样品处理、分离纯化、测定分析等。

此外,还要求学生了解和应用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例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仪器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加深对生物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方法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演示等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现代教学方法也应得到充分应用。

例如,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来解决生物分析化学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研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学生能力培养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包括化学、生物学等相关知识。

其次,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向他人介绍和阐述实验结果和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全面的进步。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大纲要求,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生物样品的制备与提取

生物样品的制备与提取

第二章生物样品的制备§2. 1 生物分析化学分析对象的复杂性生物样品往往是一种具有高度复杂性的体系,这种复杂性表现在组成、含量、动力学范围、时空依存性等各个方面,这使得生物样品的处理有很大的难度。

因此,与经典分析化学的样品制备相比,生物分析化学的样品制备有以下特点:(1)生物样品的组成极其复杂,常常包含有数百种乃至几千种化合物。

如人类血浆蛋白质组学的阶段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浆中的蛋白质至2005 年时已鉴定了3020 种。

有的生物分子在分离过程中还在不断的代谢,所以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方法差别极大,想找到一种适合各种生物大分子分离制备的标准方法是很困难的。

(2)许多生物分子在生物材料中的含量极微,只有万分之一、几十万分之一,甚至几百万分之一。

分离纯化的步骤繁多,流程长,有的目的产物要经过十几步、几十步的操作才能达到所需纯度的要求。

(3)生物分子往往有很宽的动力学浓度范围。

如不同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浓度分布范围相差106〜1010倍,而同一种蛋白质在不同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浓度相差有时也很大。

(4)许多生物分子一旦离开了生物体内的环境时就极易失活,因此分离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失活,就是生物分子提取制备最困难之处。

过酸、过碱、高温、剧烈的搅拌、强辐射及本身的自溶等都会使生物大分子变性而失活。

(5)生物分子的分离和制备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很难准确估计和判断温度、pH 值、离子强度等各种参数对溶液中各种成分的综合影响,因而实验结果常常带有很大的经验成份,实验的重复性较差,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学、乃至个人的实验技术水平和经验对实验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

制备生物分子的基本原则是:以尽可能少的步骤、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目标产品。

通常包括以下步骤:①确定要制备的生物分子的目的和要求;②通过文献调研和预备性实验,掌握目标产物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性质;③生物材料的破碎和预处理;④分离纯化方案的选择和探索;⑤选择相应的、可靠的分析技术,建立鉴定生物分子制备物的均一性(即纯度)的方法;⑥产物的浓缩、干燥和保存。

生物分析化学简答题

生物分析化学简答题

生物分析化学简答题1(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⒈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相同点: (1). 均属于光吸收分析方法,且符合比尔定律;(2). 仪器装置均由四部分组成(光源,试样架,单色器,检测及读数系统)。

两种光谱分析方法对光源要求的相同点是光源要稳定,操作简便且耐用。

不同点: (1). 光源不同。

分光光度法是分子吸收(宽带吸收),采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是锐线吸收(窄带吸收),采用锐线光源;(2). 吸收池不同,且排列位置不同。

分光光度法吸收池是比色皿,置于单色器之后,原子吸收法则为原子化器,置于单色器之前。

光源:激发光源强度比吸收测量中的光源强度大;单色器:两个单色器,激发单色器和发射单色器;检测器:荧光强度很弱,检测器有较高的灵敏度;试样池:荧光分析中要求用石英材料。

由于荧光强度与透过光强度相比小得多,在测量荧光时必须严格消除透过光的影响,在测量荧光计的仪器中,是在与入射光和透过光垂直的方向上来测量荧光。

⒉什么叫锐线光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答:(1)能发射出谱线强度大、宽度窄而又稳定的辐射源叫锐线光源。

(2)原子吸收法的定量依据是比尔定律,而比尔定律只适应于单色光,并且只有当光源的宽带比吸收峰的宽度窄时,吸收光和浓度的线性关系才成立。

然而即使使用一个质量很好的单色器,其所提供的有效宽带也更明显大于原子吸收线的宽度。

若采用连续光源的单色器分光的方法测定原子吸收则不可避免的出现非线性校正子曲线,且灵敏度也很低。

故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要用锐线光源。

3用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前为何需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答:从理论上说,用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时,可将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原点池,测量原电池电动势,直接算出pH。

实际上,由于玻璃电极常数随电极不同,溶液组成不同,使用时间的长短而发生微小变动,其变动值又不易测定,所以pH测定时,应先用一已知pH的缓冲溶液与玻璃电极组成原点池,测电动势。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

它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分析化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误差与数据处理误差是分析化学中不可避免的,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分类对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原因引起的,具有重复性和可测性,例如仪器未校准、试剂不纯等。

随机误差则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不可预测但服从统计规律。

在数据处理中,有效数字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

有效数字是指在测量中能够实际测量到的数字,包括所有的准确数字和一位可疑数字。

运算中,遵循“先修约,后计算”的原则,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数据的统计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方法有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置信区间等。

通过计算置信区间,可以估计出测量结果的可靠范围。

二、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是一种经典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

酸碱滴定是基于酸碱中和反应,通过已知浓度的酸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是关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配位滴定常用于金属离子的测定,常用的配位剂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

影响配位滴定的因素包括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和 EDTA 的酸效应等。

氧化还原滴定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常见的有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等。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以保证反应的完全性和准确性。

沉淀滴定则是基于沉淀反应,如银量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溴离子等。

三、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是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主要包括沉淀法、挥发法和萃取法。

沉淀法是将被测组分转化为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等步骤,最后称量沉淀的质量来计算含量。

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需要控制沉淀的条件,如沉淀剂的选择、溶液的酸度、温度等。

分析化学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分析化学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问题 一次破碎、过筛后, 需要缩分几次?
取样最小量经验公式

根据样品最大颗粒重量计算取样量的经验公式 Wmax 100 Ws
b
Ws: 取样的最小重量(kg);Wmax: 最大颗粒的重量 (kg); b 为比例系数,一般取值0.2。 根据样品最大颗粒直径计算取样量的经验公式
mQ ≥ kd 2

2. 碱熔法
酸性试样宜采用碱熔法,如酸性矿渣、酸性炉渣 和酸不溶试样均可采用碱熔法,使它们转化为易溶 于酸的氧化物或碳酸盐。 常 用 的 碱 性 熔 剂 有 Na2CO3( 熔 点 853℃) 、 K2CO3(熔点89l℃)、NaOH(熔点318℃)、Na2O2(熔 点460℃)和它们的混合熔剂等。这些溶剂除具碱性 外,在高温下均可起氧化作用(本身的氧化性或空气 氧化),可以把一些元素氧化成高价(Cr3+、Mn2+可 以氧化成CrⅤI、MnVII,从而增强了试样的分解作用。 有时为了增强氧化作用还加入KNO3或KClO3,使氧 化作用更为完全。
2 液体试样的采取
常见液体试样包括:水,饮料,体液,工业溶剂 等。一般比较均匀,采样单元数可以较少。 对于体积较小的物料,可在搅拌下直接用瓶子或 取样管取样; 装在大容器里的物料,在贮槽的不同位置和深度 取样后混合均匀即可作为分析试样; 对于分装在小容器里的液体物料,应从每个容器 里取样,然后混匀作为分析试样。
4干式灰化法
将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加热(400-1200℃), 以大气中的氧作为氧化剂使之分解,然后加入少 量浓盐酸或浓硝酸浸取燃烧后的无机残余物。
5湿式消化法
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与试样一起置于烧瓶内,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煮解,其中硝酸能破坏大部分 有机物。在煮解的过程中,硝酸逐渐挥发,最后 剩余硫酸。继续加热使产生浓厚的SO3白烟,并在 烧瓶内回流,直到溶液变得透明为止。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1.溶解和稀释:对于固体样品,首先需要将其溶解或稀释成适当的溶液,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常见的方法包括溶解在溶剂中、酸溶解、碱溶解等。

而对于液体样品,可能需要稀释以调整其浓度。

2.过滤和离心:对于含有悬浮物的液体样品,可以通过过滤将悬浮物去除,以获得清晰的溶液。

而对于固体颗粒的样品,可以通过离心将其沉淀到底部,然后将上清液用于后续处理。

3.搅拌和超声处理:对于含有悬浮物或沉淀物的样品,可以通过搅拌或超声处理来使其更均匀地分布在溶液中,以便于后续处理或分析。

4.萃取和萃取液浓缩:对于有机物或有机溶剂的样品,可以使用萃取方法将所需的成分提取出来。

常见的方法包括液液分配萃取、固相萃取等。

而对于萃取液中含有较多的有机溶剂,可以使用浓缩方法将有机溶剂去除,从而得到目标物质。

5.衍生化:对于一些样品,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分析,需要进行衍生化处理。

衍生化可以改变样品中的官能团或结构,以提高其稳定性、挥发性或检测性能。

常见的衍生化方法包括酯化、取代、酰化等。

6.清洗和去除干扰物:在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干扰物或杂质,需要使用清洗方法将其去除。

常见的清洗方法包括洗涤、过氧化物清洗、溶剂萃取等。

7.浓缩和净化:对于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较低或需要进一步净化的情况,可以使用浓缩或净化的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减压浓缩、柱层析、电析等。

8.pH调整和稳定化处理:有些分析方法对样品的pH值有要求,因此需要通过调整和稳定样品的pH值来满足分析的要求。

常见的方法包括加入酸或碱等。

9.补偿因子的添加和校正:在一些实验或分析中,可能需要添加一些补偿因子或内标物质,以进行结果的校正和修正。

常见的添加物包括内标物质、标准溶液等。

体内药物分析第三章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体内药物分析第三章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数据记录与审核
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与审核制度,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效果评价指标设定和持续改进方向
效果评价指标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定合理的效果评价指标,如方法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等,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评价。
持续改进方向
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并持续改进,如优化实验条件、改进操作方法、提 高设备性能等,不断提高体内药物分析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不 断完善和更新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
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方法验证和日常质量监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方法选择及实施过程监控
方法学验证
在建立新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时,应进行充分的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准确 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考察,确保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过程监控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定期抽查、盲样测试等方式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 结果的可靠性。
04 生物样品保存、运输和接 收标准操作流程
保存条件及时限设定原则
保存条件
生物样品应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保存,以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防止降解。通常,血浆、血清和尿液等样品应在20°C或更低温度下保存,而一些特殊样品可能需要在-70°C或更低温度下保存。
时限设定
生物样品的保存时限应根据其稳定性和分析物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来说,长期保存的样品应在采集后尽快处理并 冻存,以避免分析物的降解或转化。同时,应定期对保存样品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其完整性和可用性。
新型生物样品的保 存与运输
对于细胞和基因等新型生物样 品,同样需要在低温条件下保 存和运输。此外,还应避免反 复冻融和长时间存放,以确保 样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研究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分析化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中代谢产物、蛋白质、核酸、细胞、组织以及生物体内环境等方面的分析。

其通过测定生物样品中某些物质的存在或测量这些物质的特定性质,以了解生物体系的生物学、生化学、生理学、再生医学等方面的基础性问题,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生物样品中代谢产物的分析在分子水平上,代谢产物是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

代谢产物的混合物在细胞和组织中形成稳态,这些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是细胞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

代谢产物的分析对于生物体系研究和药物研发至关重要。

目前的代谢产物分析技术,包括质谱法、色谱法、核磁共振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通过对代谢物的量化、定性分析,揭示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代谢产物分析中最常用的技术是质谱分析。

质谱法在代谢组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其通过质谱仪检测样品中的代谢物,针对代谢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这种代谢组学质谱技术,可以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分析,了解代谢途径的动态调整和代谢网络重构,从而研究出生物代谢过程及其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二、蛋白质的分析蛋白质是众多功能分子中重要的一种,是生物体内细胞结构、功能的基础。

蛋白质的组成、定量以及蛋白质结构、活性的研究都是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蛋白质的研究,也是药物研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蛋白质质谱法是蛋白质分析的重要技术之一。

蛋白质质谱法则是将蛋白质分子裂解成多肽分子,然后对这些分子进行高分辨、高灵敏度的检测和鉴定。

该技术可以深入分析蛋白质序列、翻译后修饰等,通过该方法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及其生物学特性,从而更好的应用于药物研发。

三、核酸的分析核酸也是生命科学中研究热点之一,DNA信息的识别、RNA的调控和功能以及细胞的遗传信息传递与维持等都与核酸密切相关。

现代化学技术发展至今,核酸的分析与检测已成为研究生命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核酸的分析一般采用的技术有:PCR技术、末端标记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和质谱分析技术等方法。

sem生物样品制备步骤

sem生物样品制备步骤

sem生物样品制备步骤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常用于观察生物样品的微观结构。

生物样品制备是SEM观察的关键步骤之一,以下是一般的生物样品制备步骤:
1. 固定样品,首先,生物样品需要被固定以保持其原始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乙醛、戊二醛或glutaraldehyde等。

固定样品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样品类型而有所不同。

2. 脱水,固定后的样品需要被脱水以去除水分,通常使用酒精逐渐替代水分。

这个过程需要逐渐提高酒精浓度,最终将样品置于无水酒精中。

3. 干燥,脱水后的样品需要被干燥以去除残留的溶剂。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自然干燥、临界点干燥或者冻干等。

4. 样品制备,干燥后的样品需要被切割、切片或者表面处理以展示所需的结构。

这可能涉及到金属喷镀以增加导电性,或者使用特殊的切割技术。

以上是一般的SEM生物样品制备步骤,不同类型的生物样品可能需要特定的处理步骤。

在进行SEM观察之前,样品制备的质量对于最终观察结果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生物化学实验手册》

《生物化学实验手册》

生物化学实验手册学时:36 学分:1.5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开课单位: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在学习生物化学理论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验证一些结论、结果和现象,及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设计实验或进行综合性的实验,巩固和加深对生物化学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本实验课配合理论教学,通过实验从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运用学过的基本理论;运用生物化学理论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培养、训练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必须完成的基本要求:预习实验,准备实验;写出预习报告,拟定记录表格;测取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项目一览表生物化学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要求适用专业学时1 2 3 4 5 6 7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脲酶的动力学研究用正交法测定几种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综合性基础性基础性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32226228 910111213 DNA的提取与测定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可溶性糖的硅胶G薄层层析维生素C含量的定量测定卵磷脂的提取、纯化和鉴定综合性综合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设计性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333323四、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考核方式:考查和实验成绩。

实验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实验成绩评分办法:实验操作占40%,实验态度占20%,实验报告占40%。

《分析化学》绪论

《分析化学》绪论

引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分离、鉴定和测定物质的方法和原理的学科。

它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分析化学的绪论进行深入分析,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研究内容和意义等方面全面阐述该学科的发展与作用。

概述: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科学,分析化学的对象是无机、有机及生物体系,并对其组成和性质进行研究。

它可以说是各学科中最基本、最广泛的一门科学,在医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1.1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概念和区别,以及常见的分析方法分类。

1.2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的平衡和速率、溶液的浓度计算、分析仪器的原理等方面。

1.3分析化学的技术手段:介绍分析化学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二、分析化学的历史沿革2.1分析化学的起源:介绍分析化学的起源,包括古代的定性分析方法和近现代分析化学的发展。

2.2分析化学的重要突破:阐述分析化学在历史上的重要突破,如元素分析的方法、分析仪器的发展等。

2.3分析化学的现状与前景:介绍目前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如微量分析、无损分析等。

三、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3.1样品的预处理:介绍样品的预处理步骤,包括样品的收集、净化和分散等。

3.2分离与富集:阐述分离与富集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如色谱分离、萃取分离等。

3.3鉴定与测定:介绍鉴定和测定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如光谱法、电化学法等。

四、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4.1医药领域:介绍分析化学在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和药物合成等方面的应用。

4.2环境科学:阐述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物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4.3食品科学:介绍分析化学在食品安全和食品成分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4.4生物科学:阐述分析化学在生物样品分析和生物分子鉴定等方面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酸提取例-细菌培养液的DNA提取

培养液离心使细菌沉淀与试管底部;将沉淀分散在TE溶液(TrisHCl EDTA,pH 8.0) 用SDS和蛋白酶K水浴37℃温育1小时进行细胞裂解 加入NaCl和CTAB水浴65℃温育20分钟去多糖等 加入等体积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混合液抽提;离心分 离(核酸溶于上层的水相);取水相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 (24:1)抽提,离心分离取上清液 加入RNaseA 37℃温育30分钟分解去除RNA 温育后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抽提,离心取上清液中 加入无水乙醇,混合静置后得白色絮状沉淀



取絮状沉淀并在75%乙醇中清洗后风干,溶于TE溶液中4 ℃保存或者 -80 ℃长期保存
UV吸收法测定纯度及浓度,凝胶电泳分离

RNA样品提取流程
• • • • • • • 液氮研磨分散 细胞裂解 水溶液抽提,离心分离 酒精沉淀或者介质吸附 沉淀的离心洗涤 溶解或者洗脱 纯度检测 对试剂及操作环境要求非常严格!
蛋白质的分步提取法(1998年Moloy等提出)
第一步,亲水性蛋白
用40 mmol/L Tris去离子水溶液反复冻融处理,加入适量的DNase I和 RNase A
第二步,亲水性,中性和较疏水性的蛋白
提取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剂CHAPS,还原剂DDT,裂解剂Urea等
第三步,疏水性蛋白
裂解液中添加能够促进疏水蛋白质溶解的表面活性剂SB3-10,还原剂 DDT,裂解剂硫脲(thiourea)等。
有机溶剂提取
一些和脂类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蛋白 质和酶难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稀碱中,常用不同比例的有 机溶剂提取。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醇、丙酮、异丙醇、正丁酮 等,这些溶剂可以与水互溶或部分互溶,同时具有亲水性和较
强的亲脂性,因此常用来提取与脂结合较牢或含非极性侧链较
多的蛋白质、酶和脂类。有些蛋白质和酶既溶于稀酸、稀碱, 又能溶于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中。采用稀的有机 溶液提取常常可以避免水解酶的破坏。
细胞破碎方法 机械法
研磨法 组织捣碎法(匀浆法) 剧烈 剧烈 温和 剧烈 剧烈 温和 温和 温和 温和 固体组织细胞、微生物细胞 固体组织细胞、微生物细胞 细菌细胞、组织培养细胞 悬浮细胞 微生物细胞、含有细胞壁的细胞 细菌细胞或病毒 组织及各种细胞 血细胞、组织培养细胞
剧烈程度
应用对象
物理法
反复冻融法 超声波处理法 压榨法 冷热交替法
离心分离


利用离心作用将目标组分依据密度不同进行分离的技术 相对离心力,RCF(重力加速度的倍数)。离心半径10 cm,转速 40000 r/min时的RCF可达200000 g! 沉降系数,Swedberg单位,单位离心力作用下的沉降速度 等密度离心法,用梯度溶液形成密度梯度,粒子或分子从离心管顶 部进入与其等密度的位置时不受力;甚至可分离RNA和DNA。 用以收集细胞,细胞器,生物大分子等 分离条件温和,但是温度需要控制
3. 4.
掌握目标产物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性质
生物材料的破碎和预处理 分离纯化方案的选择和探索
5.
6.
评价生物分子纯度的检验方法
产物的浓缩、干燥和保存。
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的考虑
1. 水溶液和各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2.
3. 4. 5.
不同温度、pH值和各种缓冲液中的稳定性
对温度、含水量和冻干时的稳定性 分子的大小、带电的情况、离心沉降的表现、在各种凝胶、
高丰度蛋白的去除问题
1. 使结合在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上的低丰度蛋白质解离出 来并富集 2. 使2DE图象更加清晰 3. 减少2DE的斑点数,提高对2-DE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的准确 度 4. 提高2-DE上低丰度蛋白质的载容量和大分子量的蛋白质 分子的分辨率,提高低丰度蛋白质被识别的几率。
例如
从血清/血浆中寻求生物标志物的关键是去除样品中占主 导地位的高丰度蛋白质。血清/血浆样品中高丰度蛋白质:
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
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SPE可用于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
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NMR)、紫外可见光谱(
UV/VIS)和原子吸收(AAS)等各种分析方法的样品预处理。 与液-液萃取相比的优点:不需要大量互不相溶的溶剂,简
分析处理的后期
考虑的影响因素如下: 1. 盐浓度(即离子强度):在低离子强度的溶液中绝大多数蛋白质 和酶都有较大的溶解度,此为“盐溶”现象;中性盐的浓度增加 至一定时,蛋白质的溶解度又逐渐下降,直至沉淀析出,称为 “盐析”现象。 2. pH值:蛋白质、酶与核酸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与pH值密切相关,一
般提取溶剂的pH应在蛋白质和酶的稳定范围内(pH=6~8),通
生物样品的膜分离

透析 半透膜(纤维素)-大分子 被截留,盐和小分子扩散 通过 截留分子量指标 透析袋内为保留液,外为 渗出液或者透析液 用于样品除盐、少量有机 溶剂、生物小分子等;保 留液体积经常增加(可达 50%)。

超滤 加压膜分离技术,一定压 力下小分子溶剂和溶质透 过一定孔径的膜(乙酸纤 维或硝酸纤维),而大分 子不能通过 生物大分子的脱盐,脱水 和浓缩(10-50%)
常选择在偏离等电点的pH条件。例如胰蛋白酶为碱性蛋白质,常 用稀酸提取。
(待续)
(续前)
3. 温度:为防止变性和降解,制备具有活性的蛋白质和酶, 提取时一般在0~5℃的低温操作。 4. 防止蛋白酶或核酸酶的降解作用:可采用加入抑制剂或调 节提取液的pH、离子强度或极性等方法使这些水解酶失去 活性。例如在提取DNA时加入EDTA络合Mg2+ 使DNAase失活。 5. 搅拌与氧化:采用温和搅拌为宜,速度太快容易产生大量 泡沫,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会引起酶等物质的氧化变 性失活。在提取液中加入少量巯基乙醇或半胱氨酸可以防 止肽链上的巯基的氧化。
例-胰岛素的溶剂提取
胰岛素可溶于稀酸、稀碱和稀醇溶液,但组织样品中共存 的糜蛋白酶对胰岛素有极高的水解活性,因而采用6.8%乙醇 溶液并用草酸调溶液的pH为2.5~3.0,进行提取,因为: ①乙醇可以使糜蛋白酶暂时失活 ②草酸可以除去激活糜蛋白酶的Ca++ ③pH 2.5~3.0下糜蛋白酶活性低。 以上条件对胰岛素的溶解和稳定性都没有影响,还可同时 除去一部分在稀醇与稀酸中不溶解的杂蛋白。
树脂等填料中的扩散系数等
对各种蛋白酶、水解酶的稳定性和对各种化学试剂的稳定 性等
6.
7.
对其他生物分子的特殊亲和力
组织及细胞内的定位分布等。
真核细胞的亚细胞器
a. 动物细胞; b. 植物细胞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laser-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
在显微镜下通过显微操作 系统对欲选取的材料(组 织、细胞群、细胞、细胞 内组分或染色体区带等) 进行切割、分离,获取均 匀性很好的目标细胞 (homogeneous cell)。
第三讲 生物样品的处理
生物样品处理的主要问题
1. 组成复杂,易变 2. 样品量有限 3. 分离纯化的步骤繁多 4. 浓度变化范围宽 5. 生物分子易失活 6. 难评估
生物样品预处理的基本原则
步骤少、时间短,获得尽可能多的目标组分 通常包括以下考虑因素: 1. 确定要处理的生物分子的目的和要求
2.
A:大鼠子宫上皮H & E-染色的冰冻切片样品
B:人空肠Cy2-Ab抗Cytokeratin上皮细胞冰冻切片样品
C:石腊包埋H & E-染色的前列腺样品 D:人血液中Giemsa-染色的白细胞样品
E:大鼠小神经元细胞Nissl-染色的样品
F:小鼠HistoGene-染色的肾小球冰冻切片样品
细胞破碎方法
化样品处理过程,减少时间(1/2)和费用(1/5)。缺点:目标化
合物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要低于液-液萃取。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Vol.94, No.5,August5,2006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反相液相色谱(PRLC) 离子交换色谱 毛细管电色谱
RNA的处理过程中的降解问题

裂解液质量和用量 外源NRase的污染 组织裂解不充分 富含内源性酶的样品(脾脏,胸腺等)难以避免RNA的降解 在液氮条件下进行组织研碎
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
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从而与样品


等电点沉淀法
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具有不同等电点的两性电解质, 在达到电中性时溶解度最低,易发生沉淀,从而实现分离的方 法。由于许多蛋白质的等电点十分接近,而且带有水膜的蛋白 质等生物大分子仍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单独使用此法效果不 理想,常与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或其他沉淀剂一起配合使 用,以提高沉淀能力和分离效果。 此法主要用于在分离纯化流程中去除杂蛋白,而不用于沉 淀目标蛋白。
蛋白样品处理中经常使用的添加剂
1. 2. 3. 4. 5. 6. 变性剂(尿素,打开氢键 、增溶) 去垢剂(CHAPS,SDS等,消除疏水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 增强蛋白质在其pI值处的溶解性 ) 两性电解质(减少蛋白聚合,维持其溶解性) 还原剂(DDT,二硫苏糖醇,用于打开二硫键) 烷基化-SH,保护其不被再氧化 蛋白酶抑制剂(防止蛋白质降解等)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
由于样品可含有数千种乃至上万种生物分子同处于一个体 系中,因此不可能有一个适合于各类分子的固定的一劳永逸的 分离程序,但很多基本手段是相同的。为了避免盲目性,节省 实验探索时间,要认真参考和借鉴前人的经验。 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技术有:离心法、沉淀法(包括: 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选择性沉淀等)、透析法、色谱法、等 电聚焦制备电泳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