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探索
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体系规划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体系规划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是指通过与外部环境和其他车辆进行实时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实现车辆间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无线通信和互联互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培养和提升相关人才的专业技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体系。
以下是一个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体系的规划方案。
一、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理解和认知,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2.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包括车联网通信技术、车辆感知与控制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驾驶技能和道路交通素养。
二、实训内容1.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实训:学生将学习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特点,包括车联网通信技术、车辆感知与控制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
2.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实训:学生将学习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包括通信模块、感知模块、控制模块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3.智能驾驶技术实训:学生将学习智能驾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图像处理、机器学习、路径规划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仿真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智能驾驶技术的核心技术。
4.实践项目:学生将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实践项目,包括智能驾驶测试、车联网通信网络建设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训设施和设备1.实验室: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实验室,配备相关设备和软件,包括通信设备、感知设备、控制设备等。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台、实验仪器、实验设备等。
2.模拟训练场地: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模拟训练场地,模拟实际驾驶场景和情况,提供安全驾驶实训和智能驾驶实训。
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建设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建设方案作者:***来源:《时代汽车》2021年第24期摘要:汽车产业开始朝着智能网联化方向发展,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也开始开设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或课程。
但是目前还没有健全的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处在探索阶段,现结合1+X证书制度及现有教学资源提出智能网联汽车实训教学方案,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1+X制度智能网联汽车实训方案Intelligent Networked Vehicle Training MethodJin ChongliangAbstract:At present, automobile industry began to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intelligent networking, vocational colleges automobile majors began to open related majors or courses. However, train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is still in exploration stage. This article combines with “1+X” certification system and existing resources to build an Intelligent Networked Vehicle training system, to achieve the high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Key words:1+X system, intelligent connected car, training program1 引言目前汽车产业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推广和市场不断培养壮大的情況下,中国汽车电动化已经处于世界第一梯队,也催生出中国代表性的品牌例如蔚来汽车等。
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作者:***来源:《时代汽车》2022年第20期摘要:文章从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发展的国家政策、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职业院校发展要求三个层面分析了在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形势给出了发展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为其它职业院校在智能车辆领域的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职业院校智能网联实训基地人才培养1 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1.1 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实训基地是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智能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各种新生科技,如现代化通信技术、高新材料、新型能源、环境感应、智能决策等新兴技术领域,形成一种融合迭代更新的发展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下称《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纲要》特别提到,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纲要》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
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可产生2000亿到1.9万亿美元的产值。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从L0级走向L5级,产值规模将不断扩大,预计2025年新增产值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
1.2 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实训基地是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变革需要大量新型人才的加入,但传统汽车从业人员面对行业的各种新变化,其能力和知识结構渐显不适,以上因素叠加导致了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人才紧缺的现状。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要求,到2025 年,预计智能网联汽车销量达2800万辆,按照汽车从业人数与汽车销量比例约为1:2.5估算,到2025年将会有1320万的汽车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接触智能网联汽车,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总量不足4万,人才需求大大超过现有的人才数量及人才供给能力。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因此,在信息时代,利用现代的手段来开展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教育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字: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改革实践;一、引言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在具体的实施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教师的日常授课中,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为此,有必要对中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进行一项探索研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二、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意义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今后技术发展的主流,并且,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汽车产业,其应用即为无人驾驶技术。
使用无人驾驶技术,不仅能够降低人们开车时的疲劳和压力,还能够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从而提升行车的安全性。
所以,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从各方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同时也更加安全环保,是一条综合产业链。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开设智能网联汽车专业,需要将互联网、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环保、安全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唯有与其他行业相融合,共同发展,才能使其获得更长的发展。
一个国家要想变得更强,就必须要有一个全面提升的整体实力,在多个领域,多个产业都要全面开花,共同发展,那么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也是一样,同样也需要与其他的产业进行融合。
三、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没有重视教育的多元化目前,在我国中等院校的“智能网联汽车”课程中,部分教师只满足于一种教学方式,而没有重视“多元化”的教学。
具体地说,在进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工作时,一些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讲解”的方式,侧重于理论分析,在学生提出疑问的时候,老师没有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与他们展开深入的讨论。
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
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和实践
目前职教专业目录中涉及新能源汽车的专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交通运输大类中的“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一个是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虽然全国已有许多职业院校都相继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或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设置了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但是专业规模普遍较小,且传统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混搭不清,专业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的创建模式,更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笔者通过近年来的实地调研发现,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封锁严重,相关资料不公开,且新能源汽车企业目前还普遍缺乏对职业院校开放相关设备和技术的意愿,为实现基于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创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笔者以鞍山市交通运输学校为例,在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对职业院校企业场景式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对其他相关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有所裨益。
1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在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时,我校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思维,设定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贴近性原则。
实训基地功能区设定、工位设置、场地布局、设施设备、工具配备等,要求尽量贴近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的实际情况。
(2)符合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要符合新能源汽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和实践鞍山市交通运输学校 张宏宇(3)提升钣喷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研讨会及现场培训等方式提升钣喷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其中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集中化培训,通过培训师深入讲解理论知识,辅以专业化的实践指导及严格的考核检测环节,保障钣喷维修人员维修技术的不断提升,但其缺陷就是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钣喷维修人员需要完全脱离生产环节,同时企业还需要承担培训带来的成本。
现场指导方式就是专业培训人士到维修现场进行知识讲解及实践的指导,这种培训工作不需要维修人员脱离生产环节,但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培训讲师资源不足。
汽车修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汽车修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2.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3.熟悉汽车修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合法经营和安全生产的意识。
二、优化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增加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相关课程,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3.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
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
3.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的广阔平台。
四、提高教师队伍建设1.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2.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检查,对实践教学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
3.加强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不断调整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建立健全学生评价体系1.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增加学生自主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提高评价的多元性和公正性。
3.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汽车修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相信汽车修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不断完善,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修理人才。
我们需要优化课程设置。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增加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相关课程,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网联化、智能化下的汽车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方案
网联化、智能化下的汽车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方案一、实验室建设背景1.汽车信息安全现状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无线通信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汽车的智能化、联网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汽车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智能终端设备,并且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汽车将为社会带来新一轮的重要变革。
目前的汽车拥有多至80个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软件代码超过6500万行,无人驾驶的软件代码超过2亿行;5年之后,每一辆智能汽车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将在4000GB左右。
由于汽车中使用的软件架构和网络系统沿袭继承了计算机的软件和网络架构,汽车也继承了这些系统内在的安全缺陷,加之汽车内部总线结构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安全性,汽车同计算机一样存在信息安全漏洞。
随着汽车中ECU数量和网络连接的增加,汽车的攻击接口也将大大扩展,尤其是汽车通过通信网络接入互联网和连接到云端之后,每个计算、控制和传感单元,每个连接路径都有可能因存在安全漏洞从而被黑客利用,实现对汽车的攻击和控制。
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被黑客控制之后,不仅会导致驾驶者个人的信息和隐私的泄露,还会直接带来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甚至直接影响公共安全。
因此,汽车信息安全是一个新兴的关键安全领域,亟需广泛关注和研究。
2.汽车信息安全人员匮乏汽车的信息化在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信息安全人才的短缺就是其中之一。
相比于成熟的传统信息安全领域,汽车行业的信息安全人才数量和培养机制显得非常匮乏。
目前,信息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各类信用卡数据泄露、网络用户数据库泄露到棱镜门事件,信息安全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安全问题已经不仅是个人和企业问题,同时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安全问题。
因为汽车信息安全属于新兴研究领域和产业方向,相关方面的信息又严重匮乏,所以针对汽车安全行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有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和相关实验环境。
中职汽修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汽修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以中职汽修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和研究目的,着重分析了数字化教学对中职汽修专业的影响。
在分析了中职汽修专业的现状,解释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在总结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旨在帮助中职汽修专业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专业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实践、现状分析、必要性、内容、方法、案例分析、影响、意义、价值、发展趋势、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汽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职汽修专业作为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汽车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汽修行业的需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成为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将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数字化教学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汽修技术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对中职汽修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进行研究与实践,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对中职汽修专业的影响,旨在为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职汽修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对现有中职汽修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该领域中的必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地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
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对中职汽修专业师生的影响。
最终,我们的目的是总结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中职汽修专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研究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研究1 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今在我国的汽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主力军。
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随着我国相关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预计在2025年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或将突破3,000,000辆,在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
不仅如此随着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的国内汽车生产水平将实现更进一步的突破,甚至可能向海外进行扩张。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开始了对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突破更加重视车联网的构造和建立。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格局。
以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汽车组成的研发布局。
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电力电子系统以及智能化技术为依托的技术支撑。
随着对新能源汽车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目前对于该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多,国内很多院校没有制定完善的培养机制以及相关课程。
所以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实际的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课程体系的完善,通过有效的应用课程开发为手段,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国内高校中的培育力度[1]。
2 新时代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专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2.1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在当前的汽车专业中已有的课程难以形成完善的体系,在课程的内容上也不够完整,造成了现在教学内容与实际的需求出现割裂的问题,目前在国内的中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想要获取相应的新能源职业技能维修证书以及汽车中所应用到的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以及动力检测系统和传动系统检测等相关维修能力。
所以学生只有在不断完善自身职业修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于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发动机维修技术等相关课程之后,才能够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但是这些课程通常分布于不同的教学学期中,彼此之间存在割裂性。
智能网联汽车综合实训室建设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综合实训室建设方案目录1.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1)1.1智能网联汽车概念 (1)1.2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领域介绍 (4)2.智能网联汽车实训技术方案设计 (6)2.1设计目标 (6)2.2设计理念 (7)2.3智能网联汽车实训技术中心的作用和意义 (9)2.4智能网联汽车实训技术中心组成 (9)2.4.1智能网联汽车原理实训系列 (10)2.4.5电子沙盘系列 (11)2.4.6课程设置 (12)3.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实训系列 (13)3.1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实训柜 (14)3.1.1实训目的 (15)3.2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公交应用实训柜 (16)3.2.1实训目的 (17)3.3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流运输应用实训柜 (18)3.3.1实训目的 (19)3.4智能网联汽车出租电召应用实训柜 (20)3.4.1实训目的 (21)3.5智能网联汽车客运3G视频应用实训柜 (22)3.5.1实训目的 (24)3.6智能网联汽车运营平台(私家车)专业应用实训柜 (26)3.6.1实训目的 (27)3.6.2实训项目 (28)3.7.2软件教学资源包之智能公交模拟应用软件 (29)3.7.3软件教学资源包之智能物流模拟应用软件 (31)3.7.4软件教学资源包之出租电召模拟应用软件 (32)3.7.5软件教学资源包之3G视频监控应用软件 (32)3.7.6软件教学资源包之运营平台应用软件 (34)3.7.7软件教学资源包之电子教程 (35)3.7.8软件教学资源包之上机试题 (36)3.8电子沙盘系列 (37)1.智能网联汽车概述1.1智能网联汽车概念智能网联汽车(Internet of Vehicles)概念最先引申自物联网,根据行业背景不同,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传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定义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的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方案的探索
36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2·02下半月1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思路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应立足于行业人才需求,通过调研人才需求分析其典型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而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明确教学标准,开发数字化资源,配套实训设施,以适应专业教学需求。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整合数字资源,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一体化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主体身份探究知识、训练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加强教学管理和信息的及时反馈,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教与学的质量动态,提高教学质量。
2 智能网联汽车典型岗位及工作任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新势力造车行业、新型物流行业、售后技术服务、金融理赔、车联网、大数据、管理等岗位,能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仿真、维修、检测、管理等工作。
根据岗位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体系规划建立的专业建设过程进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
智能网联汽车典型岗位及工作任务见表1所列。
3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分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最具标识性的特点是融合了诸多传统技术(如汽车电子、传感器、网络等)和最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涉及的知识面新颖广泛。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建设应结合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和岗位对人才在知识、技能、素养方面的具体要求,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技能鉴定证书考证要求,确定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核心课程,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方案的探索江苏汽车技师学院 史赛赛,凌 晨,尹 力表1 智能网联汽车典型岗位及工作任务37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2·02下半月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核心课程见表2所列。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核心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突破口,为每个学习项目开发配套教材、课件、工作页、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为积极应对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教育部对我国工科教育人才培养和工科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校人才培养促进行业与产业的转型升级作用给予了更高的希望。
2017年2月以来,国家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致力探索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
汇聚校园内外资源创造育人条件,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是新工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题中之义。
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作为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夯实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如何着眼于行业与产业发展,着重建立完备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基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沈阳理工大学汽车类专业为例,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有益经验,为汽车类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打好基础。
一、新工科下汽车类专业教育的特点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已经成为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产业的更新迭代需要专业教学教育的改革创新。
汽车类专业理论教学需要时刻关注汽车行业和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资源,体现职业性,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兴趣,要以产出为导向设计实践内容并建立及时反馈和持续改进以确保教育质量[1]。
新工科下汽车类专业教育更加强调工程实践性,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性,更加重视培养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具备工程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实际胜任汽车产品结构设计、制造、测试评价、工程应用及运行管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技能的毕业生。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沈阳理工大学汽车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现状沈阳理工大学汽车类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沈阳理工大学与沈阳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联合办学,借助其汽车实践基地,成立了“汽车分院”,同年向教育部申报“汽车与拖拉机”本科专业并获批准;2001年向教育部申报“汽车类”专业并于2003年获得批准;2020年向教育部申报智能汽车类专业并于2022年获批,成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6所智能汽车类专业布点院校之一。
“课程思政”融入纯电动汽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一次任务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例
52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课程思政”融入纯电动汽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一次任务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例张海松 朱品昌 乔桂玲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53摘 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新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
本文以纯电动汽车检修课程中的一次项目任务为例, 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三段”、“六步”教学方式,在课前探究阶段采用线上课程实现思政酝酿激发兴趣、在课中阶段实现通过“启、探、仿、练、赛、评”六步教学法,使思政春风化雨贯穿始终,在课后拓展延伸阶段与第二、第三课堂联动,实现思政实践升华,并构建合理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
把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两张皮的问题,促进爱国情怀、劳动教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最后通过调查问卷评估此次课程思政的效果,通过反思、总结提出课程思政实效性的途径,为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新模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 新能源 课堂教学1 前言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目标[2],在全国高校所有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要全面提升[1],推进思政建设体制机制健全,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刻苦专研、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及爱国主义情怀,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呼唤。
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国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此急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新能源汽车课堂教学是最具效能的主战场。
电动汽车检修是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教学实施存在理论难理解、高压操作危险性大及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对应的岗位要求员工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及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
智能网联汽车背景下的车辆专业教学改革和探索
职教园地P r o f e s s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G a r d e n•栏目编辑:刘玺丨****************智能网联汽车背景下的车辆专业教学改革和探索♦文/山西王虹霞高瑞娟谷志朋王欲进在现如今,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高速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这些新技术集成的载体,将成为新一轮 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和依托。
我国十分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 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以求 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争得先机。
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纲要》中提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进一步 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的发展;同年 12月,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公 开征求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量产规模、商业化应用范围等发展目标。
2020年2月,国家发革委等11部 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标 准的智能汽车的发展方向、实现智能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 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并清晰规划了技术创 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等六大 体系重点任务。
但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关技术人才缺失之 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与储备,我 国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 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 新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均将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领 域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了重要工作内容。
因此,探索智能网联汽车 新工科课程模式、推动多学科交叉复合型新工科专业建设、形成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智能网联汽车专门人才不 仅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同时也是市场所需。
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思考
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设相关专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建设,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和措施,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 问题意义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成为国家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的重点。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紧跟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中职教育质量,也有助于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 解决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人才短缺严重,中职学校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
2.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中职学校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可以培养大量技术人才,为地方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提升学校教育水平。
通过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中职学校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教学资源,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学校和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建设方案和关键措施。
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规范化和优质化。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正迅速发展。
城市职院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城市职院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市场份额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一所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如何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明确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汽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汽车行业的工作环境。
2.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和实习就业机会,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1.实践教学内容(1)基本技能训练:如汽车结构认识、汽车零部件拆装、汽车维修等。
(2)专业技能训练:如汽车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电器设备维修等。
(3)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如汽车设计与改装、汽车新能源技术研究等。
2.实践教学方法(1)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实施“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提高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3)开展“项目式教学”,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条件与基地建设1.完善校内实践教学设施(1)加大投入,更新实验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2)建设汽车实验室、实训车间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机会。
2.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实习就业渠道。
(2)引导学生参加企业实际项目,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四、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1.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2.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3.实行实践教学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与监督。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未来的智能汽车教学设计
未来的智能汽车教学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未来交通领域的热门话题。
智能汽车利用先进的技术,使得汽车能够自主驾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然而,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教育界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教授学生智能汽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探讨未来的智能汽车教学设计。
首先,未来的智能汽车教学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操作的训练。
然而,智能汽车的特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
因此,教学设计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智能汽车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其次,未来的智能汽车教学设计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智能汽车的研发和应用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传感器技术等。
因此,教学设计应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智能汽车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同时,跨学科的教学设计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未来的智能汽车教学设计应注重实践项目的开展。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分组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智能汽车模型,通过编程和电路搭建等实践操作,使模型能够实现避障、自主导航等基本功能。
这样的实践项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他们对智能汽车的理解和兴趣。
此外,未来的智能汽车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因此,教学设计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对编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置专门的编程课程,让他们深入学习智能汽车的控制系统。
对于对电子工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置相关的实践项目,让他们通过搭建电路来学习智能汽车的传感器技术。
通过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最后,未来的智能汽车教学设计应注重与行业合作。
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与学校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并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汽车实践教学研究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引言智能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兴产业,其产业快速发展和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1]。
智能汽车交叉融合了传统汽车、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与通信、数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典型的复合型新工科专业。
新工科课程建设以工程教育为核心,结合新理念、新模式、新内容、新质量、新方法作为教学内容。
在现有专业基础上,实时革新教育方法与内容以满足新产业、新经济、新发展、新未来的高素质人才需求。
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和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2 智能汽车实践教学的背景分析2.1 智能汽车产业化发展智能汽车是指车辆搭载先进传感器,高算力车载电脑,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多种新兴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是全球汽车产业战略发展方向。
智能汽车的发展是汽车产业未来核心竞争力体现,多元竞争加速产业发展。
自十四五规划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智能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未来汽车的重要转型。
智能汽车在市场份额方面,预计2025年突破五千亿产业规模。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搭载辅助驾驶的智能汽车销售七百万辆,国内主流车企已实现乘用车L2级别智能驾驶大规模商业落地。
从技术层面看,智能汽车已经实现L2高级辅助驾驶层级,并且正在突破技术瓶颈,实现L3-L4级别智能自动驾驶。
大力支持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内产业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内汽车产业升级转型,实现从汽车大国转型汽车强国[2]。
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优势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管理体系,可以集中力量攻关难题。
智能汽车产业是传统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信息通信、计算机芯片、大数据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在顶层规划方面,支持智能汽车发展是国家和地方汽车产业重要发展方向。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部署重大战略大力推进智能汽车发展,争取到2030年实现L4级别智能汽车大批量商业落地。
汽车构造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汽车构造智慧教室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汽车的使用和了解需求也日益增长。
对此,汽车维修与教育培训也成为一个趋势。
智慧教室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多媒体、互动、实践性和服务性相结合的教学场所。
智慧教室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学习、培训的需求,对于汽车工程领域的学习与培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设目标建立汽车工程领域智慧教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汽车领域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目标:1. 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演示、互动讲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使课程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更快地掌握相关技术。
2. 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模拟实验、虚拟演练等方式,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3. 提高教育培训效率。
采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在线教育,提高教育培训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
三、教室建设方案1. 设备配置(1)多功能教学台(2)大屏幕高清投影仪(3)互动式智能白板(4)视频会议系统(5)监控系统(6)自动控制系统(7)汽车模拟器(8)虚拟演练系统2. 布局设计教室的布局应该考虑到课程的实际需求,一般应分设讲坛、休息区域和操作区。
讲坛区应该采用投影方形模型,以符合学生体验的需求;休息区域应该配置轻松、安静、美观、宽敞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区应该采用实验室式、互动区式的布局方式,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实际操作。
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注重与实际应用与结合,多采用模拟教学、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
如在课程教学中,应邀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同时针对实际应用问题和难点进行详解,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
四、实施措施1. 人才储备学韬度联赛的汽车工程领域建设智慧教室的措施需要具体实施人才储备,确保教育培训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动。
因此,应该招揽一批拥有汽车工程领域经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专家,组建高素质的教育培训团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汽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探索韩涛姚维浙江大学电气学院,杭州,310027E-mail: hantao@, yaowei@摘要: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学校、学院、教师三个方面出发,对智能汽车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进行了介绍。
教学结果表明,实践教学基地能有效的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关键词:智能汽车竞赛;实践教学基地;能力培养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intelligent Car practice teachingbaseHAN Tao,YAO Wei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7E-mail: hantao@ yaowei@Abstract: Experimentation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of school, college, teachers,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ar practice teaching bas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actice teaching bas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knowledge to ability.Key words: Intelligent car competition; practice teaching base; ability training1前言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和实现途径。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新型拔尖人才。
2智能汽车实践基地成立背景“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是以智能汽车为竞赛平台的多学科专业交叉的创意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的工程实践活动,是教育部提倡和支持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之一,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的项目和财政部、教育部资助的竞赛项目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的工程实践活动[1]。
该竞赛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及车辆工程等多个学科知识。
通过比赛,促进了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培养了大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为了给本科生提供创新和实践场地,浙江大学智能技术科教实践基地依托电气工程学院,于2006年列入浙江大学学科竞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3学校指导思想与激励政策浙江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构建宽、专、交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以培养和发展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重点,积极探索研究性大学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环节,以造就学术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卓越人才为目标。
并以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根据《浙江大学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若干规定(浙大本发(2008)25号)》文件规定:凡在学校认定的学科竞赛项目中获得规定等级奖,并在专业学制年限内能预期毕业的在校本科生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由于研究生招生名额的限制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竞争性,部分在大一、大二绩点欠佳想免试保研的学生,会自发地、积极地参加学科竞赛并努力争取好的成绩,同时也会在培训和参赛过程中尽情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同时经学校认定的学科竞赛项目,学校将酌情给予适当的材料费补贴,对能参加全国赛的项目,参赛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学校将给予适当的补助,由科研训练与学科竞赛办公室监管,专款专用,确保有稳定的经费支撑,为学科竞赛持续健康的开展提供基本保证。
通过设立第二课堂学分、推荐免试、获奖奖励等措施,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
4实践基地建设与指导培训工作及辐射作用4.1 学院支持大力支持是基地正常运转的保障电气工程学院为智能汽车基地提供专门的训练场所,并提供竞赛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各种所需材料,以供给实验、调试和实践使用。
学院指定专门的指导教师,负责日常的指导训练工作,并建立竞赛网站,全程跟踪报道整个赛事情况,提高在学生中的知名度。
每年11月份基地在学校网站首页发布竞赛通知,在全校范围内开始招收参赛学生,报名参赛的学生来自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学院、机能学院、材化学院、竺可桢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仪学院等。
经过初步筛选,根据学生进展情况和进度,定期举行培训会。
基地在工作日开放外,还进行团队组队训练管理,由团队负责人协助教师管理团队的基本运作,逐步做到学生自行管理更多的团队事物,实现团队自主管理。
加强日常自主开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各种安全突发状况处理措施培训后,指定安全负责人,保障在准备校赛、分赛区比赛和全国赛期间,调试场所全面开放。
迄今为止基地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浙江大学大学生智能汽车校赛,在校级竞赛中选拔产生代表浙江大学参加“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分赛区和全国赛的代表队。
参赛至今己累计获得1项全国总决赛特等奖、6项全国总决赛一等奖、5项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和17项分赛区比赛一等奖、8项分赛区比赛二等奖。
以基地建设内容参与申报的《研究型院校电气工程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项目获得了2012年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4.2 教师指导和以老带新的培训指导是成绩的保障智能车竞赛是以官方指定模型车为载体,飞思卡尔公司的8位、16位、32位处理器为核心,自行设计软、硬件,竞速为手段,以达到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赛者利用多种手段收集比赛相关资料,选择参加组别,根据不同的组别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达到最佳循线路径且快速行驶的目的。
智能车的核心体系主要由硬件:电源模块、赛道检测模块、电机控制模块部分和软件:赛道信息获取、转向控制、速度控制组成,其中根据路径检测方式分为光电、摄像头、电磁三个组别,整体方案涉及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路原理等基础课程,单片机、运动控制和控制理论等专业课程。
制作时初期,指导教师要重点提示选手要注重电源模块和检测模块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设计,防止车模电机在堵转的过程中造成的电压波动引起整个系统的不稳定,同时还要对选手所使用的电路和制版进行审核,尽量减少选手因经验不足造成方案和设计上的缺陷耽搁进度。
此阶段尽快使参赛队伍的车模初步正常运行,使学生有了乐趣而继续进行研究、探索,否则车子长时间不能运行容易打击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
在中期跟进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和对智能车整体的理解程度,请以往的获奖参赛选手具体讲解在该阶段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对该方法的优缺点讲解,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同时对各个队伍提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指导性的解决方案。
后期指导过程中,随着参赛者对智能车的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不断的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正,主要问题集中在高速过程中,针对如何快速过不同曲率半径组合的弯道,对整个智能车系统的进行优化,此过程涉及机械、硬件、控制算法,从而提高整车对赛道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在日常训练中,指导教师和获奖队员经常进行现场指导,具体讨论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通过这种面对面、一对一的指导,逐步使参赛学生掌握在调试过程遇到问题该如何分析、处理,并最快的找到解决方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将课本知识转化成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使学生在整个参赛阶段处于一种主动积极学习的状态,同时所掌握的如何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思路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好处。
制作智能车的整个过程考验了参赛者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既考虑了相关理论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2-3]。
经历了此过程,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有了重新的认知。
4.3 将竞赛内容与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相结合同时将竞赛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解与专业课程和实验相结合,将竞赛内容融入日常课程学习和课程实验,使学生能尽快的理解和掌握竞赛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将竞赛内容进行适当的变更,与大学生毕业设计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相结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题目[4]。
5结束语虽然在学校的激励政策,学院大力支持,教师尽力指导下,浙江大学智能技术科教实践基地从09年开始持续保持在国赛中获得一等奖,“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已成为我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平台,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初期报名参赛的学生多,真正坚持做下来的学生少,学生参与面、受益面还不够;学生基础知识不牢,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弱;部分学生选择较多,同时参加各类竞赛,精力无法集中;参赛的经验与胆识不足,沟通、临场的应变能力较弱;教师辅导能力有限,专业知识结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上不足。
针对上述情况,对基地的架构进行调整、改善,使基地关注和培养的学生更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8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的通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9(3):l-2.[2] 严薇,杨大怡,袁石松.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7(12):107—108,2008.[3] 尹仕,肖看.构建大学生多学科竞赛平台培养新型拔尖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26(5):121-124,2009.[4] 韩涛.浅析智能汽车竞赛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中国科技博览, ,28: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