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赫金对符号学的贡献
巴赫金
复调小说理论复调小说理论指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论。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指出,以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只关注他的作品的思想方面,忽视了他的艺术创新。
二是用欧洲传统的已经定型的小说模式——独白型小说的模式来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不了解作家已经创造了一种复调的小说,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模式和全新的小说艺术形式。
复调小说vs独白小说一、复调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29页和50页)中有两处对复调小说作了集中的说明:1、“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和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这确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基本特点。
在他的作品里,不是众多性格合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中,而且相互间不发生融合。
”2、“复调的实质恰恰在于:不同的声音在这里仍保持各自的独立,作为独立的声音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这已是比单声结构高出一层的统一体。
如果非说个人意志不可,那么复调结构中恰恰是几个人的意志结合起来,从原则上便超出了某一人意志的范围。
可以这么说,复调结构的艺术意志,在于把众多意识结合起来,在于形成事件。
”巴赫金在上述定义中,强调了复调小说的三个方面:1、复调小说的人物不仅是作者描写的客体,同时是表现自己意识的主体;2、复调小说不只是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更重要的是展现具有同等价值的各不相同的独立意识。
3、复调小说的作者不支配一切,作品的人物与作者都作为具有同等价值的一方参加对话;4、复调小说虽是由各自独立的声部构成的,但它仍然是个统一体,而且是比单声结构高出一层的统一体。
二、独白1、小说的是哪个角色、三个生命、三种死亡只有表面的外在联系,它们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展开对话。
马车夫的死,地主老太的死,大树的死,在表面上联系起来。
文化符号学评介--文化符号学的符号学分析
化符 号 学 : 究文 化 中流 通 的 符 号 系统 之 间 的 功 能 研
性 关 系。对 洛特 曼来 说 , 符号 学是 一 门科 学 , 它将互
相 交流 (n r m u i t n 以 及 信 息 和 结 构 的重 新 i ec m nc i ) t o ao
加 工看 作基 本文 化 事 实 , 作 文 化 和社 会 生 活 的 实 看
质 。( o ,9 9 T mp 19 )
观点来 看符 号学 。 目前 世 界上 比较 系统 的文 化符 号
学 有两个 流派 , 个 是 以洛 特 曼 为代 表 的莫 斯 科 一 一 塔图学 派 , 一个 是 以艾柯 为代 表 的符 号学 派 , 另 而似 乎 以前 者更 为 系统 , 当前 学 术界所 推 崇 。 为 2 0洛特曼 文化符号学 ( . 以下简 称文化 符号学 ) 的诞 生
的 , 些普 遍概 念 就应该 是形 式 的和抽 象 的 , 以 回 这 用
答有关 区分 文化 内 和文 化 外 、 个 符 号 系统 的特 殊 每 作用 以及 符号 系统 之 间的相 互关 系等 基本 问题 。
4 0文化符 号 学的理 论基 础 .
义 符号 学转 向后 结构 主义 。 克里斯 蒂娃 参 与 了这 个
题 、 论基 础 ( 理 莫斯科 一塔 图学 派 、 巴赫金 学派 和克 里斯 蒂娃 的有 关理 论等 ) 文化符 号 学概略 、 、 突出 特 点 等 。文章认 为 : 洛特 曼文化 符 号学继 承 了索 绪 尔语 言符 号 学传 统 , 对结 构 主 义提 出 了质 疑 , 但
在 吸取 了 同一 传统 的 巴赫金 和 克里斯 蒂 娃 的有 关理论 的 同时 , 又吸取 了皮 尔斯 的有 关符 号 学理论 ,
试析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及其核心概念_话语_
中国俄语教学(季刊)1999年第1期(总第80期)试析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及其核心概念“话语”(слово)凌建侯 中国人民大学 一、引言巴赫金(М.М.Б.Бахтин,1895—1975)是本世纪一位极具影响的思想家。
自60年代他的学术思想被介绍到法国开始,西方学界对他及其思想的研究热情始终有增无减。
特别是80年代初,美国也掀起了“巴赫金热”,其声势远远超过巴黎。
不仅有人为他著书立传,而且两年一度的“巴赫金学国际研讨会”已渡过8个生日,成立了“国际巴赫金学研究协会”,在白俄罗斯和英国定期出版巴赫金学专刊《Диалог・Карнавал・Хронотоп》与《Dialogue》。
至此,巴赫金学已成为一门显学,人们把它称作“特殊的人文科学”,将他本人归入下个千年思想家的行列。
勿庸置疑,巴赫金思想在本世纪最后25年里,已被推到了人文领域学术研究的中心。
二、对话精神贯穿巴赫金整个学术遗产1)提起巴赫金的思想,了解者都说博大精深,因为他涉足哲学、美学、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而且常常寥寥数语,却能引人深思、启人心智。
说有“点铁成金”①之效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正因为巴赫金视野广博,又观点新颖,所以各人文学科的学者们对之都有亲切之感,从其不同的理论中获得启发。
这一点,中外学界早已有了共识。
但巴赫金思想的过人之处,我们觉得并非仅用“博大精深”所能涵盖。
古今中外学问大而博者有之,观点见解颖异独到者有之,他们的思想并不全能“走运”,被人们称作“某某学”而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巴赫金是一部人文领域的“理论百科全书”。
然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对人的启迪毕竟有限,就象弗雷泽(Frazer)在《金枝)中为我们提供的那样。
他的魅力恰恰在于给人类学的研究拓宽了方法思路。
巴赫金同样如此。
他的著作读来震撼人心,因为他“意味着智慧而不是知识”②,意味着人文研究的对话主义视角与方法,而不仅是一整套的术语以及一些精辟的结论。
符号学(2)
符号学(2)《符号学原理》(Eléments de sémiologie,1963)——理论架构一般而言呢,Barthes是位符号学概念和方法的应用家,而非纯理论家,但是这本书由于论证整齐严密,简洁明了,已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符号学研究的必读书和入门书了。
这本小册子分为“语言学的问题”、“符号学的观点”两部分,详细论述了能指、所指、意指和组合段问题。
本书中文译是李幼蒸先生翻译的,并附有罗兰·巴特在法兰克福学院的就职演讲稿,以及苏珊·朗格所做的《写作本身:论罗兰·巴特》和克里斯蒂娃所做的《人怎样对文学说话》。
我在此仅向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意指理论。
其实索绪尔在后期也曾提出这一概念,但没有来得及做完整的阐释。
在这里,因为写作的简明性我用余志鸿先生的著作给大家解释一下意指的相关理论。
在我们传播符号学领域,符号存在“意指项”理论原本是源于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的,“意指”即意指是研究能指/所指的关系模式,也是以整体的方式看待能指与所指。
所有的意指都包括两个层面:表达层面(由物质性态的实体能指实现),内容层面(即所指,意义方式表现的思维形态——所谓概念)。
表达层面:E(plan d’expression)内容层面:C(plan de contenu)意指行为则是二者的关系(R):ERC余先生在此举了皮鞋的例子,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我们想象一个商店橱窗里陈列一只切开的皮鞋,切开的剖面对准公众,旁边树着一个牌子,上书:绝对真皮。
那么在这个符号系统里面,有两层意指系统:第一层很明显:E是切开的皮鞋,C是想告诉人们,这鞋是真皮做的。
第二层则是语言学层面的:E是“绝对真皮”,C是“这绝对是用真的皮做的”。
非语言传播的符号(在广告中非常明显)都是分层的。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它的意指系统:人为的把皮制的鞋切为“皮”和“鞋”,意指的重点显然在“皮”(E),所指的object是“鞋”,于是,这个ERC系统马上又延伸出另外一个ERC系统,且这个系统变成新系统的一个要素。
论巴赫金的语言学理论(1)
第24卷第1期2002年1月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 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4No.1Jan.2002论巴赫金的语言学理论X周泽东(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湘潭411201)摘要:巴赫金的语言学理论是一种批判理论,它建立在对弗洛伊德主义和形式主义批判的基础之上。
其理论既涵纳社会历史的喧嚣与变迁,又具有自己对话的特质,是一种超语言学。
在某种意义上,它又是一种元语言学,因为直接关涉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意义。
这一理论对20世纪的欧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意义。
关键词:巴赫金;语言学;超语言学;元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82(2002)01-0089-04一20世纪西方的两大哲学潮流,即以罗素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卡西尔和后期维特根斯坦等为主的人文哲学,都把语言看成哲学的中心。
哲学史上这一著名的/语言学转向0对巴赫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年代中期,他由抽象思辩色彩浓厚的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转向了语言学。
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或强调语言的纯形式和内部逻辑,或侧重语言的系统性与共时性,或注重语言非结构性、歧义性,但这些理论都陷入抽象的理论与现实存在的矛盾之中,无法把握战争、宗教、爱情,无法解答当时世界的困惑与危机。
巴赫金也从文本的语言入手,但他并不满足于语言的自律自足,而是开拓了一条新的语言学道路。
他认为,语言并不是一个完全静止封闭的客体,它同样能够承载社会历史的喧嚣与骚动。
巴赫金对语言产生兴趣并进而建立自己独特的语言学理论思想,首先是从批判别的流派开始的,它是一种批判理论。
当时的俄罗斯,弗洛伊德主义与形式主义极为流行,并逐渐占据俄国文化的中心。
巴赫金感到这两大流派理论的贫乏与片面,但他并没有急功近利地用经济决定一切的标准去纠正,而是正视弗洛伊德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前置的语言问题,透过语言去发现纷繁的世界。
巴赫金符号学理论下的《红字》中的符号“A”
以重音符 号的实现 必须有 三个 条件 : 第一 , 它得到社会 的关
注和强调 ; 第二 , 它触及社会 物质存在 基础 ; 三, 第 它具有 个
要处 以死刑的 。但是 由于种种原 因 , 当时 的殖 民统治者没有 判处她死 刑 。取而代之 , 统治者要 求海斯特在胸前佩戴 红字
符号 的三个条 件 , 首先它 引起 了清 教社会 的极 大关注 , 其次 它触 及 了清教 社会 的物质 基础 , 扰乱 了正 常 的清教社 会秩 序 。第三 , 治者通过集会 的形式 使得红字 “ 具 有 了个体 统 A” 问的意义 , 就是社会意义 。红字“ 作为一个符 号反映 了 也 A”
第 2 卷第 7 5 期 2 1: 7 02 年 月
长 春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
J un l f ag h nUnvri f ce c n e h oo y (o il cec s dto ) o ra Ch n cu iesyo S in eadTc n lg o t S ca ine i n S E i
[ 关键 词] 符 号;意识形 态;话 语;重音;折射
[ 中图分类号 ] I O . l 64
[ 文献标 识码 ] A
[ 作者 简介 ] 王舫 ( 9 7 ,女 ,硕士 ,讲师 ,研 究方 向为语言符号 学。 1 6 -)
在《 红字》 部小说 中 , 这 女主人公 因通奸 罪被罚终生在胸 前佩带 耻辱 符号 红字 , A” 它来 源于 英文单 词 “ d l r” A ut y 的 e 首字母 。到故事 结尾 它却变成 了一个 表示赞赏 的符号 , 清教 徒把 它解读 为 “ be 和“ g ” A l” An l 的首字母 “ 。 同一个 符号 e A” 为什 么却 产生 了如此 巨大的变化 呢 ?基 于俄 国符号学 家 巴
浅议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的思想渊源
度 ,有针对性地纠正 了片面的、极端的观点 。如表现说 、描述性风格、 内部语言的形式的动力学原则、非逻辑性 等个人主义
的主观 主 义观 点 。同 时 。也 纠正 了表 现 为 纯语 言 学的 形式 主 义 、 索绪 尔理 论 、线性 风 格 、外 部 语 言 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式、 静 力 学原 则 、逻
第 2卷第 1 期
温 州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浅议 巴赫 金超 语 言学理 论 的思 想渊 源
邢 娟 妮
( 1 温州 大学瓯江学院,浙江 温 州 3 5 3 ) 20 5
【 要】巴赫金 超语 言学理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2 世 纪语 言学的转向、俄 国形式主义、新批 评等的影响对巴赫金 摘 0
f etrl ag g, h om o r c lso ti , o c n t ras at beti on f i oecm h to o xe a ln ae tefr ftep ni e fs ts l i a d o e bt c ojcvs pito ve , vro e t w — n u h i p ac g h r i t w e
sd d e s n rs ns t e r t n l a d c mp e e sv on f ve i e n s ,a d p e e t h ai a n o r h n ie p it o iw. o
超语 言学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巴赫金 纠正了以往 “ 文学是 为政治服务”的狭 隘观点 ,渗透 了
马 克思 主义 文论 的观 点 :在 关于语 言 学传 统领 域 q的个人 主 义的 主 观 主 义与抽 象 的客 观 主 义 的 问题上 ,巴 赫金 采 取批 判 的 态 -
符号学总结
符号学是人类有关意义与理解的所有思索的综合提升,是20世纪形式论思潮之集大成者,从60年代起,所有的形式论归结到符号学这个学派名下。
顾名思义,符号学就是研究符号的科学。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作为现代符号学思想的两个源头,几乎于同一时期提出了“符号的科学”这一概念,被视为现代符号学的奠基人。
虽然符号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但人类对符号现象的关注和研究源远流长,符号学溯源学正在成为符号学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在符号学研究方面都有较为丰富的思想。
现代符号学理论思想主要有四大来源:自然科学,社会与人文科学,现代哲学思想,现代语言学。
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一致认同的符号学理论体系,符号学的旗下有一个庞大而纷繁的跨学科的理论体系。
索绪尔建立的符号学是作为一种对人类社会使用符号的法则进行研究的科学,有别于传统语言学对语言的历史演变进行异时性研究。
他认为单一符号分成能指和所指两部分,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语言符号能指具有线条性。
同时认为语言符号是一个两面的心理实体。
皮尔斯把符号学范畴建立在思维和判断的关系逻辑上,注重符号自身的逻辑结构的研究。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基础是他自己提出的三个“普遍范畴”,即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
他将“三个范畴”应用于对符号现象的具体分析,进而得出著名的三个三分法。
莫里斯,巴特,艾柯,雅各布森,巴赫金等人的理论体系均对符号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符号学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现状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目前美国已成为当今的符号大国。
20世纪前半叶美国符号学研究便涉及了许多领域,后半叶,其研究便又呈现出了综合性和复杂性特点。
法国符号学具有学术社会性规模,其研究主流具有3个特点,即:语言学方向,极强的“文学性”,跨学科和应用符号学研究趋势。
俄罗斯符号学研究一开始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因而文化符号学成为俄罗斯符号学研究的代名词。
各个历史时期的俄罗斯符号学研究在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的关系,符号与文化的关系,符号与符号使用者的关系,符号的社会性,心理性,历史性等问题上表现出了研究的连续性,能够大呈现出俄罗斯符号学的发展轮廓。
对话与习得——巴赫金的语言符号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
对话与习得——巴赫金的语言符号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2011年第3期总第127期外语研究ForeignLanguagesResearch2Ol1.№3SerialNo127对话与习得巴赫金的语言符号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谭芳1刘永兵2(1.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2.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巴赫金是2O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和符号学家之一.近些年来,国外学界把他的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他对二语/外语教育研究的贡献却至今未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本文对近2O年来国外将巴赫金语言符号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与评述,希望拓宽国内学界对于巴赫金研究及其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认识,并为国内外语学习研究提出几点启示.关键词:巴赫金;第二语言习得;符号;对话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242(2011)03—0017一O8 1.引言第二语言习得作为一个独立的年轻学科确立于2O世纪6O年代末7O年代初(王初明2000;文秋芳2008;VanPatten&Williams2007),在其发展的短短40多年里,各种模式,假说,理论不断涌现(Brown2007;戴曼纯2010;刘永兵2010).近几年来社会文化理论异军突起,对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认知理论取向构成了挑战(Firth&Wagner1997; Lantolf2000;刘永兵2010).SwainDeters(2007)也指出第二语言习得的领域已经被拓展和丰富,因为它包括了心智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ofmind),情景式学习(situatedlearning),后结构理论(poststructural theories)和巴赫金(MikhailBakhtin)的对话主义(dialogism)0.Brown(2007)明确指出巴赫金的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新资源,并增加了这一部分作为自己着作新版的显着特点之一.国外致力于巴赫金理论研究的学者Emerson (1997)曾预言,21世纪巴赫金的遗产将会对教育理论和实践有很大的影响.如他所言,虽然在语言教育领域学者早在2O世纪80年代末对巴赫金就有研究(Cazden1989),但却是在进入21世纪,巴赫金的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才逐步凸显(Johnson 2004;Marchenkova2005;Yt~sel2009;Vitanova 2010).国内学界自上世纪8O年代引介巴赫金的理论至今,对于巴赫金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文学,符号学,语言学等领域(王铭玉2010;辛斌2002).作为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符号学家,语言学家的巴赫金为国内所熟知,但他对外语教育研究的贡献却为国内学界所忽视.综观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0,至今尚未有对巴赫金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的综合引介,分析与思考.因此,本文试图将国外巴赫金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引介与述评,希望拓宽国内学界对于巴赫金研究及其与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认识,并为国内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2.国外研究回顾纵观国外近2O年来有关巴赫金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可分为理论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两大类.2.1理论性研究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巴赫金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关于巴赫金理论与维果斯基(LevVygotsky)理论的平行研究及应用探讨;关于巴赫金理论与其他学者理论的研究和关于巴赫金理论本身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2.1.1关于巴赫金与维果斯基的平行研究及应用探讨维果斯基的理论一般被认为是心智的社会文化理论(soeioeulturaltheoriesofmind);巴赫金的理论则以对话思想(theoriesofdialogismordialogicality)着称(Wertsch1991),但维果斯基和巴赫金关于语言本质和言语类型的观点却具有互补性(Ifihteenmfiki2001;wake2006;谭芳,刘永兵2010).Cazden(1989)早将巴赫金介绍给了语言教育界,而他的理论于近几年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第二语言/外语学习领域④.综观这些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利用巴赫金与维果斯基的理论提出新方法*本研究是201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面上项目)"社会认知视域下外语对话课堂的构建——基于黑龙江,吉林两省课堂语料库的研究"(12512047)的阶段性成果.?17?在着作《语言课程互动:意识,自主性和真实性》中,vanLier(1996)基于巴赫金和维果斯基及其他理论家的理论讨论了语言教育必须包括道德价值(moralvalues),智力知识(intellectualknowledge)和实际技能(practicalskills).他(2000,2002)借助巴赫金和维果斯基的理论建构了他称之为语言学习的"生态平衡"(ecologicalbalance)理念,并认为"生态平衡理念主张学习者的感知的和社会的活动, 特别是他们参与其中的口头和非口头的互动,对于学习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vanLier2000:246).2)探讨将巴赫金与维果斯基的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某一话题如果说vanLier(1996,2000,2002)的研究是着重于运用巴赫金和维果斯基的理论探讨新的"生态平衡"(ecologica1)学习理论的构建,那么Kramsch(2000)和Hall(1993,1995,1997,1999, 2002)~4是借用两位思想家对人与世界的观点解读二语与二语学习者的身份关系.Kramsch(2000)将巴赫金和维果斯基的理论用来探讨个人身份形成并指出巴赫金的对话概念提供了一种思考自身与世界的方式,即不把它们看成是互动中彼此分离的两个实体,而看成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关联.Hall(1993,1995,1997,1999,2002)是将巴赫金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或社会历史视角的互动融入外语或第二语言理论中的支持者.她发现巴赫金的理论在讨论第二语言互动能力发展时非常有帮助. 她认为"从一种社会历史的角度,我们的语言和语言使用"重新创造了"我们的社会世界,我们与他者的关系和我们的意识形态"(Hall1995:207).这个观点与巴赫金关于语言是我们世界观形成的根本因素这一观点相平行,而Hall讨论的社会身份在术语上接近于巴赫金的自我理论(Marchenkova2005).Hall(2002)在讨论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资源时,使用了巴赫金的对话概念和单声表述和双声表述(single—anddouble—voicedutterances)④概念.3)利用巴赫金和维果斯基的理论提出新模式Johnson(2004)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利用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探讨第二语言习得如何走出囿于认知的传统.她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对话模型(adialogicmodelofSIA),指出"尽管维果斯基强调言语对于人类认知成长的重要性","他的社会文化理论没能在既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检验言语的特点,这个缺口被巴赫金的理论补上了"(ibid.:127).在巴赫金的思想中,她特别关注诸如言谈的异声同啸(heteroglossia)⑤和与类型(genre)⑥相关的特点,她使用了巴赫金的思想, 尤其是巴赫金对语言符号中言语类型(speech genre)的分析来检验既定的文化语境内的言语特?】8?点,提出重视语言发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语言使用的对话性的社会认知等特征的"二语习得的对话研究方法",以此呼吁学界重新审视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范式.4)将巴赫金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比)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讨论Marchenkova(2005)首次基于第一手材料对将巴赫金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学习领域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指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强调语言的文化和人际维度,并强调话语由多种声音构成.她认为巴赫金的理论在"语言,文化,自我"⑦三个领域中均体现出源于生活的动态的对话本质,这与维果斯基理论在此三个领域中强调的社会文化互动本质是相辅相成,异曲同工的,既然维果斯基的理论已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广为接受,那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也可以被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之中, 为第二语言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不难看出Johnson(2OO4)的观点在许多方面与Marchenkova(2005)的观点相一致.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主要强调维果斯基的思想,而后者旨在用维果斯基的理论来补充巴赫金的理论.具体而言,Marchenkova(ibid.)的研究关注的是巴赫金整个的对话理论,而不是其中的几个概念.Johnson (2004)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第二语言的对话模式,而Marchenkova(2005)的研究试图全面讨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说明它可能为第二语言研究和教学法等几个关键的领域所用.Freedman(1994)曾指出,维果斯基和巴赫金的社会互动理论太宽泛以至于对课堂实践研究方面的阐释不足.从以上讨论中可以看出,在21世纪以来的研究中,学者们更加注重将维果斯基和巴赫金的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某一研究话题进行具体的结合,细化与阐释.2.1.2关于巴赫金与其他学者理论的研究在二语研究领域,学者们多将巴赫金的理论与维果斯基的理论放在一起讨论,除了由于二者具有互补性这个原因之外,还由于维果斯基的理论已被教育界普遍认同(Marchenkova2005),也有一部分研究是基于巴赫金与其他学者理论的研究. Bryzzheva(2002)将巴赫金的理论与弗莱雷(Paulo Freire),维果斯基的理论并置,讨论三者对于双语和多语文化教育的启示.她认为这三种理论是这一领域核心的权威声音(centralauthoritativevoices),认为未完成性(unfinishness),对话性(dialogicality)和创造性地转换现有条件的能力是人类真实意识的最为显着的特点,而人类真实意识需要自由来实现它的潜能,因此需要在哲学层面探讨三位学者对于双语和多语文化教育的"解放行动"(1iberatingact)及其启示.将英语作为二语的巴西教育家Moraes(1996)则分析了与巴赫金小组的认识论假设(epistemologicalassumptions)特别是那些由巴赫金和沃洛希诺夫(ValentinV oloshinov@)提出的与这些认识论假设有关的双语教育.分析从巴赫金对话存在视角出发,主要聚焦于作为社会实体的语言. 2.1_3巴赫金理论本身及其应用研究除了将巴赫金与维果斯基,沃洛希诺夫,弗莱雷等学者理论并置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外,学界从巴赫金理论本身出发讨论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种:1)巴赫金理论本身及具体某个概念的应用Cazden(1993)建议将巴赫金的声音(voice)概念作为社会互动研究的一种分析工具及分析课堂中人际关系的工具.Vald6s(2004)将巴赫金的声音概念应用于在学术背景下学习者如何学习英语的讨论中,检验了这些学习者个体的声音是如何被影响并且是如何反过来在两种学习环境中影响社会语境的.他认为巴赫金视角的研究拓宽了英语学习者教育过程中"经验的类型和范围"(ibid.:75).这一讨论很大程度上与标准英语(StandardEnglish)的话题和围绕只用英语政策(English—onlypolicies)的争论有关.Kostogriz(2005)强调在多文化的课堂中巴赫金的对话,文化和他者的概念.他视巴赫金的理论为第二语言英语教学研究中一种批评性和意识形态的工具,将对话阐释为文化内和文化间交际的一个单位(aunitofintra-and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并使用巴赫金对话生活(dialogieal life)的观点来探索他(ibid.:203)称之为"外语读写的第三空间教学法"(athirdspacepedagogyofESL literacy)的可能性,即包括了知识的多视角与权力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方法.作者引用了Gee的话解释说这是"一种源自社会文化读写观的视角,即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实践内与文本的不同(对话)方式"(转引自Kostogriz2005:202).这种第二语言学习方法体现了对知识来源,权力和变化的多样性的接受. 如果说Cazden(1993)的研究比较早地提出了将声音作为课堂人际关系互动的分析工具,那么Kostogriz(2O05)的研究则是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明确指出巴赫金的理论是分析第二语言教育教学的意识形态的工具,因此,后者的研究涉及了课堂中的权力,知识,意识形态等.除了将巴赫金理论体系中具体的某一概念和某几个概念与第二语言习得的某一主题相联系外,也有高屋建瓴式的宏观讨论.如Yasel(2009)的研究就偏重于将巴赫金理论应用于语言教育的宏观讨论.他提出巴赫金的理论也适用于一般的学习,尤其是适用于语言教育.他总结了教育和语言学习的社会认知主义中从巴赫金视角出发进行的研究,认为基于巴赫金理论概念之上的对于课堂中的社会互动结构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从不同于以往研究的视角来看待课堂,并且可以提供从其他视角无法获得的解释.2)教学的对话方法除了上述研究外,将巴赫金思想应用于教学对话方法的研究也是近年来兴起的(Marchenkova 2005;Wong2006).尽管对话思想和对话教育由来已久@,但是在二语领域,谈及教学的对话方法多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作为理论基础(Marchenkova 2005;Wong2006).Wong(2006)对于东,西方古代哲学和现代解放式教学法中对话教学的根源进行了追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包括巴赫金的对话视角的阐释.作者提出,巴赫金的理论意味着我们自身在使用语言符号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用"(doing)的语言不仅对我们自己,而且对于语言本身都是转换性的;巴赫金的理论因为强调语言符号使用者的积极作用,故此在外语教学的对话方法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作者在此基础上,赞成将反种族的,提倡男女平等的和批评性的方法融入到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之中来.联系前文的综述可以发现,Wong(2006)的教学对话方法实际上与Bryzzheva(2002),Johnson(2004)和Marchenkova(2OO5)等在哲学层面是一致的,即强调社会文化环境之下主体问的言语互动和自由平等交往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国外近年来将巴赫金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理论层面上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绩,除巴赫金理论本身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外,这一理论还和维果斯基,沃洛希诺夫,弗莱雷的理论一起被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讨论之中,为学界在相关研究中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启发,而国外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也是基本相吻合的.2.2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话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关于身份建构(identity)的研究,关于互动的研究,关于元语言意识,教师信念,第二语言习得信念的研究,关于课堂教与学的研究.2.2.1身份建构的研究语言学习不能回避语言所具有的身份建构功能(Orton2009),而巴赫金的理论体系中就体现出语言与身份建构的密切关系(ibid.;谭芳,刘永兵2010).国外已有的实证研究多将巴赫金思想体系中的权威性话语(authoritativediscourse),内在说?】9?服性话语(internallypersuasivediscourse),对话,自我等概念应用于二语身份研究.Prior(1998)应用了巴赫金的权威性话语和内在说服话语观点来探索在学术写作任务中大学生和教授之间有关知识,身份和团体的协商.在他的另一项研究中,Prior(2001)对于话语习得和使用特别是读写活动中的声音作为关键概念非常感兴趣, 并借助沃洛希诺夫和巴赫金的理论调查了这个概念.他否定声音的个人主义观点和声音的社会观点,认为声音"同时是社会的和个人的……语言既不是内在的也不是外在的,而是人们之间的"(ibid.: 95).Prior(1998,2001)深信巴赫金与沃洛希诺夫的理论可以为语言和语篇的结构主义理论提供一个可以替换的理论.Pavlenko8LLantolf(2000)应用了维果斯基的内在语言(innerspeech)和巴赫金的私人对话(privatedialogue)的概念来分析人们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中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的转变,证实了巴赫金关于在个人身份形成中占有他人声音的重要作用的观点,并进一步强调了跨文化边界上自我的挣扎与重构.Maguire&Graves(2001)采用了巴赫金讲话性格(speakingpersonality)的概念来检验在第二语言写作活动中3名双语儿童的身份是如何建构的. 研究中应用了维果斯基的理论来强调身份形成的社会文化方面.在研究的总结部分作者强调巴赫金理论对这些研究的重要性,指出现有的教与学的方法应该更加关注话语在学习者个人身份形成中的作用(ibid.:590).Vitanova(2005)用巴赫金的语言,自我和创作(authoring)概念来探讨语言学习者沉浸于一种不同文化之中的身份建构.她用巴赫金的主体性框架研究了5位从东欧到美国的移民.作者发现,这些人在面对日常交流中与当地人发生的交流困难时,不得不采用他们自己感觉最舒服的语言形式重新创造自我来适应新的语言要求.这项研究强调第二语言学习者与周围声音互动并适应这些声音的必要, 为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2.2.2互动的研究巴赫金理论强调在人们共享的活动中以语言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交际对话,并且以哲学视角强调开放的文化主体间的对话使得文化主体不断相互充实,发展进而达到"创造性的理解"(谭芳,刘永兵2010).因此,可以推断出基于他的理论之下研究二语互动应该主要集中于课堂互动和文化互动两方面.比较典型的课堂互动研究有三项.一项是Tiede(1996)对8年级课堂上学生对第二语言科学?2O?语篇的"挪用"(thestudents'appropriationofL2 scientificdiscourse)进行的个案研究.她认为作为自我的语言和权力和他者是处于对话互动之中的, 并且根据对话,类型和异声同啸来描述学生在"挪用"学术语篇中所作的努力.另一项研究是Iddingseta1.(2005)用巴赫金的对话主义,意义生成(meaning—making)和符号生成(sign—making)与维果斯基的理论来探索小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中意义生成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两位3年级的学生学习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同时使用了口头和非口头的工具和符号与多模态形式,如在画画,搭积木等形式下,两位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环境并开始学习英语.他们得出结论,儿童的关系是异声同啸的,因为"它影响了并且最终转化了作为整体的课堂团体"(ibid.:51).第三项研究是Morgan&Cain(2000),他们针对英国和法国学校儿童之间的对话互动进行考察, 其理论依据也来自巴赫金与维果斯基.作者试图证明学生在为了与其他文化的同伴交流而创造和反思文本材料的跨文化活动中,对话在认知发展和意义生成中的关键作用.尽管本研究中提到了文化学习,但是这种文化学习仅仅局限于学生与其他同伴交流时创造和反思文本的跨文化活动,而不是两种不同文化相遇时的互动.换言之,此研究仍是囿于课堂之中跨文化活动的"小文化",而非两种不同民族之间的"大文化".Guti6rrezeta1.(1995)将"第三位置"(thirdplace)的概念用于学习者来自于多文化背景的课堂研究中.他们引用巴赫金(Bakhtin1981)的对话和社会活动理论作为对话过程,证明了异声同啸,互文性和篇际互文性(interdiscursitivity)等形式,并且检验了课堂中的权力是如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和互动建构的.可以看出,尽管我们推断巴赫金的理论体系下的互动研究应该包含两种不同文化之问的对话,但已有研究多集中于课堂中的互动,而鲜见结合巴赫金思想对两种"大文化"互动的阐释.通过第二语言进行社会文化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学习者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文化的对话(Savignon&Sysoyev2002),而文化的对话又是巴赫金(Bakhtin1981,1986)的核心概念,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考虑探讨这一方面的话题.2.2.3元语言意识,教师信念,第二语言习得信念的研究随着学界对元语言意识,教师信念,第二语言习得信念这些心理活动的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视,巴赫金的理论同样可以应用于这些研究之中.Dufva&Alanen(2005)用巴赫金和维果斯基的理论框架研究一群既使用芬兰语也使用英语的芬兰儿童的元语言意识.在研究中她们使用了巴赫金的对话性,复调(polyphony)和异声同啸等概念.结果发现,与传统的理解相反,儿童的元语言意识不是简单地处于认知框架之中,而是社会,个体的发展与认知处理的产品.她们指出,"许多前人的研究将元语言意识只看成是一种分析语言形式和结构的能力,而忽略了儿童观察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方面的能力"(ibid.:110).她们得出结论,元语言意识是作为复调环境中的社会互动和对话的一种功能而发展起来的.简言之,作者认为元语言意识是由社会和认知共同建构的,并且是在社会化实践中出现的,因此发生的意识不是一元化的,而是一种多声结构(a multi—voicedconstruct),并提出元语言意识的复杂性要求研究者重新审视已有的对于元语言意识的研究方法.上述Tiede(1996)的研究还使用了巴赫金类型,权威话语和内在说服性话语的概念来分析教师信念和实践.这些信念与实践是关于语言与科学及科学语篇的课堂教学的其他外在影响的,比如语境的要求和限制.已有关于教师信念的研究多集中于问卷或访谈法(Borg2003;陈红2009;战菊2010),即使涉及访谈语料的质化分析,也鲜见应用巴赫金理论中的概念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而Tiede(1996)的这项研究无疑为研究教师信念提供了可思考与借鉴的研究视角.Alanen(2003)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信念的社会文化视角.作者采用维果斯基的中介(mediation)和巴赫金的挪用概念,通过对6名儿童(将英语当成外语)学习英语的历时研究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的信念是如何产生的,还通过访谈调查了儿童们在语言学习言谈中表达能动性(agency)的方式.如果说以上是借助于巴赫金理论对他者的第二语言习得信念进行了研究,那么Hosenfeld(2OO3)则是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依据,对自己的西班牙语学习经历做了记录.她认为,巴赫金的思想为研究语言学习"开辟了新的途径"(ibid.:41).受巴赫金理论影响,她采用日记研究(diarystudy)的方法对自己学习中的对话进行记录,同时还记录了对话发生的情景以及她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分析这些对话,她总结出自己语言学习中自然发生的学习观念, 从而对自己的语言学习进行反思.2.2.4课堂教与学的研究将巴赫金理论应用于课堂教与学的理论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对教与学方法或过程的研究,另一种则集中于读写的教与学研究.(1)英语教学方法Iin&Luk(2005)应用了全球化的概念,后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概念以及英语世界范围流行的概念来讨论巴赫金的"狂欢之笑"(或"嘉年华之笑")(carnivallaughter)概念.她们将巴赫金的"狂欢之笑"理论作为一种解放力,关注在后殖民语境和新殖民语境中的英语,认为"笑"可以成为一种有力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意识到学生的文化和个体身份建构.她们对比了在两所香港中学里不同的教学方法,得出结论:操作取向的学习系统(operations~oriented learningsystems)导致了学生机械地模仿英语.学生的自然笑声(spontaneouslaughter)被当作是巴赫金狂欢化多样性(Bakhtin'Scarnivalvariety)的一个例子,为学生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际提供了一条创造性的道路.Platt(2005)和Adrian&Angela(2O09)的研究偏重于研究二语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在课堂上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是如何解决问题,创造意义,建构自我的.Platt(2005)考察了将斯瓦西里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生是如何参与到解决困难(problem—solving)和弥合信息差(informationgap)活动中的.作者主要的分析工具是巴赫金和沃洛希诺夫的对话主义概念.她用巴赫金的对话主义观点分析了早期第二语言学习者如何执行一项双向信息任务(atwo—way informationtask).作者聚焦于"两位初学者……在他们初始的斯瓦西里语知识中是如何达成主体间性和建构意义的"(ibid.:120).参与者出于不同的语言和民族文化背景,根据各自文化经历的多变原则来学习语言,因此当他们刚开始学习斯瓦西里语时, 必须使用对话来创造意义和自我.Adrian&Angela(2009)则是采用语言人类学研究方法,在巴赫金与沃洛希诺夫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在英国教授广东话和土耳其语的补充学校。
小议巴赫金的理论与文化
小议巴赫金的理论与文化巴赫金(Lev Vygotsky)是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的理论对于许多领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教育和文化方面。
本文将探讨巴赫金的理论以及他对文化的贡献。
一、巴赫金的理论巴赫金的理论被称为社会文化心理学,是对人类发展和学习的研究的一种方法。
巴赫金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下进行的。
他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决定一个人行为和思维的主要因素。
巴赫金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近似发展区域(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的概念。
这个概念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的技能或知识时,需要一个适当的挑战,但并不是太难,也不是太简单。
这个区域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情况。
在这个区域内,学生可以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另一个巴赫金的理论是关于语言的。
他强调了语言在思考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巴赫金认为,语言是动机的一种形式,它帮助人们形成观念,并将这些观念转化为行动。
他相信,通过学习新的词汇和语言规则,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在概念和思考的领域内取得更大的进展。
二、巴赫金对文化的贡献巴赫金的理论不仅适用于教育领域,还适用于文化和社会方面。
他认为,文化对于人的行为和思维有着极大的影响。
他相信,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思考和行为的主要源泉,而人类的发展也是文化发展的结果。
巴赫金强调了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塑造作用。
他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是一把钥匙,可以揭示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因此,他提出了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它是一种结合了文化和社会影响因素的心理学方法。
巴赫金的文化心理学为研究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相同点提供了新的方法。
他的研究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除了这些,巴赫金的文化心理学对于多种学科的发展,比如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结论总之,巴赫金的社会文化心理学理论和文化心理学贡献为人类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巴赫金 复调小说理论
何谓:复调小说 ?
所谓复调(poliphony)
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 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 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 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三十一分。
何谓:复调小说 ?
独白型小说 就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
界,在作者统一的意志支配下层层展开。主 人公的意志实际上统一于作者的意识,丧失 自己独立存在的可能性。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三十一分。
何谓:复调小说 ?
复调小说 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主人公意识的独
立性,主人公之间、主人公与作者之间平等 的对话关系。巴赫金借用音乐学中的术语 “复调”来说明这种小说创作中的“多声部” 现象。
复调小说由互不相容的各种独立的意识,各具 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组成。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三十一分。
几种对话的模式
人物间的对话。 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把自己内心的矛盾冲
突或是把他人的意识做为内心的对立话语。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三十一分。
“狂欢化”理论
“狂欢化”理论是巴赫金通过对拉伯雷和中世纪 民间诙谐文化(笑文化)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诗学理
二、主要观点
巴赫金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的人的创造 活动,它应引起听者注意并保持对话的兴趣。 “话语是双方的动作,它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谁说的,二是对谁说的。”语言的现实 和基本单位是对话和言谈,它们存在于对话 交际本身的范围内。
从这种观点出发,巴赫金将文学作品中的 叙述语言分解为不同类型的对话,其中多数 都包含两个或者更多声音之间的能动的相互 作用。
_复调小说_及其理论问题_巴赫金的叙述理论之一
斯基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时, 很不客气, 说它缺乏个性化的特点, 人物往往“ 使用作者的语言
来说话, 用不自然的、做作的语言说话, 来说出作者本人的思想” 。. 巴赫金则从陀思妥耶夫
斯基的小说语言的整体结构方面, 发现了新的特征, 这就是它的强烈的“ 对白性” , “ 复调”
。这个人物身上所表现
出来的复杂、矛盾的意识特征, 远较其性格特征丰富得多, 也有意义得多。同时, 这个人物
由于其精神品质低劣, 历来遭到否定, 而且有的人还把他与作家本人相提并论, 认为地下人
的思想就是作家的思想表现, 这自然不免主观武断。二, 但是, 陀思妥耶夫斯基实际上又是
把这人作为一个“ 人物” 来看待的, 他在《地下室手记》的题解中写道( “ 我想比平常更为清楚
识” 则是“ 主人公结构中的主要艺术成分”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时关心的, 不是体现为
具有一定的、切实的社会典型和个性的现象, 或者说作家并不强调这个人物是什么人, “ 他所
感兴趣的, 是体现为对世界、对自我的一种特殊看法的主人公, 体现为人对自我和周围现实
关系的思索和评价立场的主人公” 。+ 就是说, 在他的小说里, 是主人公自己在探索现实和自
“复调小说”及其理论问题
— 巴赫金的叙述理论之一
钱中文
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文学语言美学和长篇小说理论, 在当代叙述理论中独树一帜而
颇有影响, 同时对于小说创作来说, 它也是一种很有实践意义的理论
。
海明威曾经说过, 他不仅向画家学习, 而且也向音乐家学习。“ 我觉得我个人向作曲家
学习的东西和从和声学及对位法学到的东西是很明显的。” .. 苏联作家阿纳尼耶夫发表了长篇
符号的性质及对话理论_巴赫金思想研究_王铭玉
符号的性质及对话理论*———巴赫金思想研究王铭玉(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提要:巴赫金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思想家和符号学家之一。
深入研究后不难发现,在巴赫金的学术思想中有一个始终的线索就是他对符号性质和对话理论的关注。
就前者而言,符号的物质性、历史性、社会性、意识性、可解码性、话语性、元语言性等一系列性质具有重要的本体论意义,是人文科学研究的基础;就后者而言,主体间性、复调理论、狂欢化理论构成了对话思想的精髓,推崇着一种积极的、崇尚个性的、注重平等参与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巴赫金;符号性质;对话理论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10)06-0151-5The Nature of Symbols and Dialogism—A Study of Bakhtin’s TheoriesWang Ming-yu(Center for 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150080,China)Bakhti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20th century thinkers and semioticians in the world.He is a well established scholar.The whole world was shocked in terms of humanism by both his academic discoveries and thinking.After an in-depth study,one discovers that the nature of symbols and dialogism have always been Bakhtin’s concern in his academic research.As to the for-mer,a series of its nature shows ontological importance,and is the basis to the study of humanities:symbols are materialistic,historical,and social;they are also conscious,decodable,of discourse and of metalanguage.As to the latter,inter-subjectivity,polyphony theory and the carnival theory constitute the essence of dialogism,advocating for the humanism of initiative,individu-alism and equal opportunities.Key words:Bakhtin;the nature of symbols;dialogism伊万诺夫(В.Иванов)在上个世纪70年代曾说过,“提出于20年代(指20世纪20年代———作者注),而仅仅在今天才成为研究者们注意中心的符号和文本系统的思想的功劳是属于巴赫金的”(钱中文1998:31)。
符号学发展历程
符号学发展历程1. 古代符号系统:古代文明社会通过图形、图案和象征来表达意义。
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来记载历史和神话,而中国古代使用卜辞和甲骨文来进行祭祀和预测。
2. 希腊符号学: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普罗提努斯开始对符号进行深入研究。
亚里士多德提出“字词符号”的概念,认为词语是符号的代表。
普罗提努斯在他的著作《论符号》中提出了符号的三个层面:物理层面、概念层面和语言层面。
3. 中世纪符号学:在中世纪,符号学成为宗教和神秘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阿尔伊纳·阿吉内纳和圣奥古斯丁都对象征和隐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认为符号是上帝与人之间的媒介,可以传达神圣的信息。
4. 符号学的现代启示:在18世纪和19世纪,符号学开始从语言学中独立出来,并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苏格拉底、康德和赫尔德等思想家开始研究符号与理性思维之间的关系。
5. 萨尔斯:20世纪初,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开创了符号学的心理学派别。
他认为符号是心灵中集合思想和情感的象征。
他的学生萨尔斯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探索了符号在潜意识中的作用。
6. 符号学的扩展:20世纪中叶以后,符号学开始渗透到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艺术研究中。
符号学家如鲍曼、霍尔和巴特等人以不同的角度研究符号学,并将其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研究中。
7. 当代符号学:21世纪,随着数字化技术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符号学的研究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符号学家开始研究新媒体、虚拟现实和社交媒体等新符号形式的意义和影响。
虽然以上内容没有涉及与历史上名字和引用相关的符号学学者,但它们是符号学发展历程中一些重要的里程碑。
它们表明了符号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路径,并呈现出符号学理论与不同领域的交叉与交流。
讲稿巴赫金的文学理论
讲稿巴赫金的文学理论讲稿巴赫金的文学理论巴赫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他的理论对20世纪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巴赫金认为,文学作品的主题是通过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以及艺术创作的形式和手法来构建的。
他的文学理论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艺术创作的对象、艺术创作的手法和艺术创作的目的。
首先,巴赫金认为,艺术创作的对象应该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因为它们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自然包括人类居住的大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等元素。
社会则包括人类社会中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他认为,文学艺术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揭示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同时也可以影响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
其次,巴赫金认为,艺术创作的手法应该是具有独创性和创造性的。
他认为,艺术可以通过形式美来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而形式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高度一致性、作品语言的节奏优美、形象的形式化表现和意象的统一性等等。
此外,他还特别强调了“人物肖像”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核心,艺术创作者需要通过对人物的深刻反思和理解,创造逼真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来展现人生世界的真实面貌。
最后,巴赫金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在于揭示当代社会和当代人生的真实面貌。
他认为,文学艺术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愉悦和心灵的舒展,更是思考人生价值和社会现实的启示。
他强调了文学作品必须符合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真实度,这样才能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巴赫金的文学理论在20世纪,以及之后的文学创作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理论强调了艺术的价值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深深地反映了俄国文学、艺术的时代精神和思想面貌。
他的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论巴赫金对符号学的贡献
第13卷 第2期2006年4月 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JO URNAL O F HUNAN BUS I NESS COLL EGEVo1113 No 12 Ap r 12006〔收稿日期〕20060218〔作者简介〕白臻贤(1963-),男,湖南南县人,湖南商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论巴赫金对符号学的贡献白臻贤(湖南商学院 外语系,长沙 410205)〔摘 要〕巴赫金是一位极富创见的符号学思想家,他的符号学思想是在交往理论、对话理论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他对符号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符号的定义、形式和内容,符号的社会性,话语符号,意识和意识形态,符号的理解及符号体系等方面。
〔关键词〕符号学;意识;意识形态;话语;巴赫金;贡献〔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07(2006)02010203 一、前言20世纪能在哲学、哲学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美学、诗学、历史文化学诸多领域都有建树的人不多,能同时被尊称为那个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更是难得,富于传奇的巴赫金就正好是这样一位大师。
巴赫金的理论思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符号学思想;语言学观点;审美观照的一种模式和人文科学方法的基础———对话思想。
巴赫金可以称得上是最富创见的符号学思想家之一。
在符号学于上世纪60年代成为热门话题之前40年左右,即上世纪20年代,他就提出了符号学观点。
符号学是一门诞生于20世纪初的新兴学科,是系统地研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学问。
二、巴赫金对符号学的贡献近几十年来,符号学研究从语言符号扩大到非语言符号,涌现出了战国纷争的多派符号学及符号学理论体系。
诸如:语言符号学、副语言符号学、动物符号学、嗅觉符号学、医学符号学、音乐符号学、舞蹈符号学和绘画符号学等。
符号学研究的迅猛崛起是因为人们认识到符号学与人类的文明及人类所处的世界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符号学的研究思路和方略,在20世纪主要沿着三个方向推进:一是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语言哲学,一是以卡西尔为代表的象征符号理论,再就是以结构主义为代表的符号学理论.这三大哲学流派显示了符号理论演进的不同阶段,表现了符号理论研究的三个不同视角。
走近巴赫金的符号王国
走近巴赫金的符号王国胡壮麟(北京大学,北京100871)摘 要:本文重点讨论前苏联学者米哈伊尔・巴赫金(Bakhtin)的符号学观点,内容涉及符号的定义;符号与物;符号与精神,特别是与意识和意识形态的关系;符号与心理学;符号的理解和解码;符号与文本和话语,符号的存在和社会性。
本文除表明巴赫金的论述对符号学的深远意义,也指出学术界在巴赫金符号学理论研究中的争论,如二元现象,符号的局限性和语境等。
关键词:巴赫金;符号;意识;意识形态;文本;话语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242(2001)02-0010-06 11引言前苏联学者米哈伊尔・巴赫金(Bakhtin)在学术舞台上最早被接受为文艺学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和美学家。
这是因为人们早期是通过他1929年以沃洛希诺夫(Volosinov)署名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语言科学中的社会学方法基本问题》一书认识他的。
随着世界各国对巴赫金理论的系统的和深入的研究,他的学术地位蒸蒸日上,人们把他美誉为伦理学家、哲学家、历史文化学家、人类学家,以至思想家。
钱中文先生曾对巴赫金其人其事作过全面介绍,并以“理论是可以常青的”一文概括巴赫金学术思想的长远意义(1998)。
我在本文局限于谈谈他的符号学观点。
21符号的定义巴赫之所以被称为“符号学家”主要是他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中较多地讨论了符号问题,其余论述散见“人文科学方法论”(1975)和《文学问题》(1976)等文章。
我有这样的印象,巴赫金没有对“符号”作直接的、明确的界说,没有下“符号是X”这样的定义,但他的一些观点却是值得品味的,使我们知道“X是符号”。
早在1929年,巴赫金从思想意识形态谈到符号,“一切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有意义;它代表、表现、替代着在它外存在着的某个东西,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符号。
”(2-349)①这番话可简约为“意识形态的东西=意义=以A物代替B物=符号”。
浅析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的核心价值与现实意义
浅析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的核心价值与现实意义巴赫金以其丰富的人生积淀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提出的复调小说、狂欢文化以及超语言学等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理论对相关领域产生了积极和重要的影响。
语言学在上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并形成了多种语言学派,其发展可以说是划时代的。
巴赫金在语言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在于超语言学理论的提出,这一理论以交往理论为基础,对语言学的陌生领域进行了探讨,并将其用于文学理论的研究,尤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研究进行了有效实践。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一直被语言文学界忽视,但是白从上世纪末被发掘出来以后,便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对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因此,真正与巴赫金思想展开对话对于实现超语言学理论的现实价值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巴赫金超语言理论的历史渊源(一)巴赫金超语言理论的哲学基础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是以新康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为哲学基础,在对个人主观主义、抽象客观主义以及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巴赫金在文章《艺术与责任》中就强调了伦理学在文艺中的独特地位,显示出巴赫金对新康德主义的认可,其超越之处在于更强调理性、更重视人文精神和实践理性。
巴赫金在其语言哲学体系中,既可以折射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影了,同时又作了适当调整和发展。
(二)巴赫金超语言理论对传统语言学的批判巴赫金对语言及其语言哲学问题的研究和其超语言理论的构建,是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个人主观主义和抽象客观主义语言哲学的批判与反思开始的。
以巴赫金的观点,个人主观主义的语言学并没有解释出话语本身的基本特征,是站不住脚的。
巴赫金抽象客观主义的批判起始于其白身一致性的语言规则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将语言的研究定性为动态的研究。
巴赫金在对俄国形式主义批判的基础上认识到诗歌语言是广泛而复杂的社会语言的一部分。
研究诗歌不能离开它的具体社会话语环境。
总之,超语言学理论是在对传统语言学理论进行批判和借鉴基础上产生的。
最新巴赫金的“话语”理论与语言教学巴赫金狂欢理论 传播学
结构主义在语言学界处于统治地位的鼎盛时期,巴赫金就提出了“话语”理论,历史证明了其前瞻性和超前性。
他对语言的考察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具体的现实的言语,把话语作为“解剖”语言文化现象的核心范畴。
从哲学角度探究巴赫金的话语思想,揭示其实质,对我们今天的语言学研究及语言教学仍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话语是语言存在的实际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巴赫金,当今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俄罗斯学者,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在文学理论、诗学、美学、哲学、历史文化学以及语言学等众多领域都卓有建树。
巴赫金的语言学思想在我国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总体上说,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
巴赫金的许多作品直到70年代中期才首次陆续发表。
从语言哲学史来看,20世纪前半期,欧洲大陆的语言学研究主要传承洪堡特与索绪尔两大哲学-语言学流派。
自30年代中后期,维特根斯坦抛弃逻辑原子论,把目光转向日常语言,之后形成了日常语言哲学学派,这一学派在20世纪后半期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特别是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发展。
同样是在上世纪3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提出了在语境中研究语言形成与意义的关系,这为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提供了最初的理论营养;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话语/语篇研究在同日常语言学派的相互呼应中确立起来。
这样,20世纪中叶以来,对语言的研究开始从语言自治的原则中摆脱出来,语言与使用者、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之间的固有联系逐渐得到了恢复。
而巴赫金早些年就提出的语言论、开放的意识形态符号思想,正呼应了这时的学术氛围,首先在西方掀起了一股阐发巴赫金思想的热潮。
巴赫金主张:语言存在的实际是语言交际,是话语,而不是抽象的语言结构,因此应在言语交际之中,亦即在语言的真实生命之中研究语言;语言是社会现象,研究语言不可脱离社会、人、语境等外部因素;(言语)语言学应研究言语交际单位——话语;作为语言——言语实际体现的话语是社会性的,而不是个人任意的;应动态地、历史地研究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厘清了各学术流 派发生的根源及其实 质 ,吸纳 了它 们的新 鲜 可分割地联系在 一起 的。首 先 ,任 何意识形态 的符号 ,在社
[ 收稿 日期】20-2 1 06 0-8 [ 作者简介】 白臻贤 (93一 ,男 ,湖南南县人 ,湖南商学 院外语系副教授。 16 )
维普资讯
湖南商学院学报 I 双月刊 )
J OUR L NA B S NE S C0I 正GE NA OF HU N U I S 正
Vo . 3 N 2 1 1 仉 Ap . 0 6 r2 0
论 巴赫 金 对 符 号学 的贡 献
白臻贤
( 湖南商学院 外语系 , 长沙 4 00 12 5)
【 摘 要 】 巴辞金是 一位极 富创见的符号 学思想家,他 的符号 学思想是在交往理论 、对话理论 中产生和 发展起来 的。他 对符 号学的贡献
主要 体现在符 号的定叉、形式和内客 ,符号的社会性 ,话语符号 ,意识和意识形态 ,符号的理 解及符号体 系等方面。
【 关键词】符号学 ;意识 ;意识形 态;话语 ;巴辞金 ;贡献 【 中田分类号 】H 【 O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17 (06 2- 0 -3 0820 20 )0 -12- 0 0
一
。
在符 号学于 上世 纪 6 0年代 成 为热 门话 题之 前 4 0年 左
一
和非语言符号的学问。
态。
二 、 巴赫金对 符号 学的 贡献
2 .符号 的形式 和内容 。巴赫金认为 ,。 任何意识形态 的 符 号不仅是一种反映 ,一个现实 的影 子 ,而且还是这 一现实
近几十年来 ,符号 学研 究从 语 言符 号 扩 大到 非 语 言符 本身 的物质 的一部分 。任何一个符号思 想现象都 有某 种物质 号 ,涌现 出了战 国纷争的多派符号 学及 符号学理 论体 系。诸 形式 :声音 、物理材 料 、颜 色、身 体运 动等 等。 因此 ,符 号具有二重性 ,它作为符号的现 实性完全是 客观的 ,而符号 如 :语言符号 学 、副 语 言符 号 学 、动 物 符 号学 、嗅 觉 符 号
( )历史性 : 2 任何意识形态 的符号 , 都与所处 的时代 有 言学 观点 ;审美观 照的一种模式 和人 文科学方法 的基 础—— 对话 思想。巴赫金可以称得上是最 富创 见的符号 学思想 家之 关 ; ( )社会性 :只有 在两 个个 体社 会 地组 织起来 的集 体 3 个体之间才会形成符号环境 ; 右 ,即上世纪 2 年代 ,他就提 出 了符号 学观 点。符 号学 是 中, 0 门诞生于 2 0世 纪初 的新 兴学科 。是系 统地 研究语 言符 号 ( ) 意识形态 性 :当形 象转 化 为 象 征后 。构成 意识形 4
一
、
前 言
思想成分 ,以高度的责任感 和前 瞻性 的预见能力 ,矫正 了符
号学研究中的非意识形 态化倾向 ,为建构科 学的符号学与意 1 .符号 的定义 。尽 管 巴赫 金没 有给 符号 下一个 完整 的
2 0世纪 能在 哲学 、哲学 人类 学 、语 言学 、符 号 学、美 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学 、诗学 、历史文化学诸多领域都有建树 的人不 多 ,能 同时
被尊称为那个世纪最伟大的思想 家之一 ,更是难 得 ,富于传 定 义 ,但他从多方面论述了符号的独特性 ,这表现在 : 奇的巴赫金就 正好是这样一位大师 。 ( )物质性 :符 号是有 物质基础 的 ,即以物示物 ,由此 1
巴赫金 的理论思想 主要包括 三个 部分 :符号 学思想 ;语 产生意义 ;
学 、医学符 号学 、音乐符 号 学 、舞 蹈 符号 学 和绘 画符 号 学 本身是外部世界 的现象 。例如 ,演员表演时 的 自然手势 ( 即
等。
身体运动) ,既是物质的 ,又具 有 符号 意义 。但 巴赫 金也认
符号学研究 的迅猛崛起是 因为人们 认识 到符 号学 与人 类 识到 ,符号毕竟 不等 于物 ,如生 产工具本 身没有意义 ,因而 重音 的文 明及人类所处 的世界有着极 密切的关 系。符 号学 的研究 不是符号 。对于符 号 的 内容 ,巴赫金 阐述 了符 号 的 。 多重 音性 ” 。他指出符 号 中反 映 的存在 不是简单 的 思路 和方略 , 2 世 纪主要 沿着 三个方 向推 进 :一是 以分 性 和 。 在 0
他的对话j纷开放性无终结性语词意共同逻辑有个潜在的统一的语言之语言当然这一语言义的不断生成以及狂欢化等学说似乎消解了意义价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具体的语言成为元语言之中一值中心但他又明确提出语词要以可理解和能确证为其种
维普资讯
第l 3卷 第 2 期
20 0 6年4月
的三个 不同视角 。三种模 式以各 自的优势为 符号学 的研究和 重 音符号 。正是 由于具有多重音性 ,符号才是 活生 生的 , 才 符 号学理论 的深度拓展做 出了积极的贡献。 巴赫金在对各种新兴学术流派 的考察 中,以敏锐的 目光
具有运动和发展 的能力 。
3 .符号的社会性 。巴赫金 指 出 ,符号 与社 会环境 是不
析哲学为代 表的语言哲学 , 一是 以卡西尔为 代表 的象 征符号 反映 ,而是符号的折射 ,而这 种折射是 由一个符号集体 内不 理 论 , 就是 以结构主义为代 表的符号学理 论.这 三大哲学 同倾 向的社会意见的争论所决定 的。可 以说符号是 阶级斗争 再
流派显示了符号理论演进的不同阶段,表现了符号理论研究 的舞台。因此 ,在每一种意识形态符号 都交织着不 同倾 向的
l3 O
会交际过程 中实现时 ,都是 由这一时代 的社 会氛围和该社 会 宗教象征符号 ,决定 的。其次 ,对任何符号的理解都 离不开符号 实现 消费性符号也是如此 。与意识形态 紧密相 关的是意识 ,
产生于符号,自身反映出符号的逻辑和符号 的环境 。而且这一环境必然是社 会的。第三 ,符号产生 的环 意识依靠符号 , 境 也是社会 的。符号不 可能产生 于个体的意识 中,它只产生 的规律性 。单个意识本身就充满着符 号 ,因为意识是在集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