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教案:第十九课2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导学案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导学案

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预习指南:1、能看图说出“五胡”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2、了解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理解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知道各民族互相学习、影响,友好往来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知识梳理:一、北方少数民族内迁1、原因2、内迁后的矛盾与交往:矛盾:。

交往:。

问题探究1:知道“五胡”的内容。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1、背景①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为时代的主流。

2、目的:学习先进文化,加强对的控制。

3、措施①迁都:年,把都城从平城迁到②汉化政策:改穿学习采用提倡与通婚。

问题探究2:从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4、意义(1)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习俗上逐渐与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

(2)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问题探究3: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带来什么影响?随堂练习:一. 单项选择题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加强鲜卑贵族的统治C、促进北方各族大融合D、扩大统治范围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主要措施有①改穿汉服②学习汉语③采用汉姓④与汉人通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A.友好相处不断融合B.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C.民族间战争不断D.少数民族征服汉族4.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D.颁布均田制5.下列那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A.统一黄河流域B.北方民族大融合C.完成封建化D.阶级矛盾缓和6.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A.个民族间的战争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D.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8.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二.材料分析9、材料一:魏主欲收益旧风,壬寅,诏禁士民胡服,国人多不悦。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设计

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目标: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看图说出“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分析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采用问题探究学习法,从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等多角度对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提出各自的见解;通过思考“你如何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

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实力的反对坚持改革,并在改革中以身作则的史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学习毅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北魏季文帝改革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改革在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

隋唐时期的北方汉人已是胡汉融为一体的汉人了,这与孝文帝的改革是不可分的,孝文帝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因此,孝文帝改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的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学习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最终与汉族融合在一起,而不保持其民族的本色呢?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师可从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靠拢、与先进民族同化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来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本课教学应侧重指导学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加强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的图片和材料,理解“胡汉融合”呈现出的和谐历史趋势。

引导学生从南方六朝对江南开发,而同一时期的北方处于什么状态,又具有什么特征这一角度,来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边疆民族的内迁结合96页的插图《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讲述。

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出现了内迁的高潮。

当时内迁的民族很多,主要有5个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在旧史中,他们被称为“五胡”。

其中匈奴大致分布于今晋、陕、甘地区;鲜卑散居于今辽东、辽西、内蒙古、山西、甘陇一带;羯居于山西南部太行山;氐先居于川、陕、甘交界处,后南入川、东入关中;羌则由甘、青进入陕西。

内迁总数,据《晋书•文帝纪》称有800余万口,虽未必全部进入中原地区,但入居中原地区的不在少数。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9课【教学设计】《北方的民族汇聚》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9课【教学设计】《北方的民族汇聚》

《北方的民族汇聚》本课是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19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

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交融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又推动了北方地区的民族大交融,为以后隋唐时期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我国各民族逐渐凝聚、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 能够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 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识图,具体感知这一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

2. 通过表演历史小短剧《孝文帝设巧计迁都》,加深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而成的,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认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就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相互吸收、交融的过程。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查找历史资料,编写历史小短剧《孝文帝设巧计迁都》并且准备表演。

【导入新课】出示材料:《锦绣未央》剧照,北朝民歌《木兰辞》。

教师:之前荧屏热剧《锦绣未央》播放,引起大家纷纷观看。

其中罗晋饰演的高阳王拓跋浚原型是北魏第五个皇帝。

北魏处于我国历史上政权林立、更迭频繁的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国家分裂,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中原的汉族人口大量南迁,同时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与中原汉族人民杂居,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他们与汉族逐渐汇聚。

听一听广为流传的北朝民歌《木兰辞》你发现了什么细节?。

从“可汗大点兵”可以看出木兰不是汉族女子,而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少数民族姑娘。

“从木兰当户织”可以看出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很深,她像其他汉族姑娘一样,常常坐在织布机旁织布劳动。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知道“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掌握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一个国家的强盛是靠各民族齐心合力的结果,从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培养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阅读表格、插图、文字等材料,归纳或描述材料内容等,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描述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孝文帝改革;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的孝文帝学习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最终与汉族融合在一起,而不保持其民族的本色的原因。

三、教学法指导:讲述法、识图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我国56民族的团结合影,提问导入。

讲授新课:1.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展示:西晋各民族内迁分布图教师:十六国时期,政权林立,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北方少数民族从上到下都出现了汉化的趋势,而汉族的生活也逐渐融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中,整个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教师:东汉末年“五胡内迁”是怎么回事?学生:东汉末年,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到北朝达到顶峰,匈奴、鲜卑、羯、氐、羌向内地迁移,即“五胡内迁”。

展示:图片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思考:少数民族内迁之后分布怎样?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教师:公元386年,起源于大兴安岭一带的鲜卑族拓跋部,原本过着渔猎和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

北魏怎么建立的?学生: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在平城,历史上称为北魏。

教师:那么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怎么结束了呢?学生: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教师:起源于大兴安岭一带的鲜卑族拓跋部,在建立北魏后依靠什么统一的黄河流域?学生:依靠强大的骑兵,凭借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

展示:材料一:北魏初期的现象:“初来单马执鞭,返去从车百辆。

”材料二:北魏官吏旧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掠得的财物和人口,地方官只要上交一定数量的实物,就可以任意搜刮百姓。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主要讲述了在我国北方地区,历史上多个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讲述鲜卑族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等,使学生了解到北方民族汇聚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北方民族汇聚这一主题,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北方民族汇聚的背景、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民族汇聚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方民族汇聚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北方民族汇聚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对比分析法:比较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教材、教辅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教学素材:相关历史图片、视频、音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北方民族汇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方民族汇聚这一历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北方民族汇聚的历史背景,如东汉末年的战乱、民族迁移等。

通过讲解鲜卑族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北方民族汇聚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如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官制、提倡儒学等。

七年级语文上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9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9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9教学目标: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教学设计:一、导入课文:1、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简介作者3、介绍《朝花夕拾》4、释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

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

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二、整体感知课文快速阅读课文,限时7分钟;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

注意字词:确凿菜畦蟋蟀缠络竹筛渊博鼎沸绣像锡箔鉴赏脑髓盔甲蝉锐.秕谷锡箔倜傥拗人迹罕至(稀少)人声鼎沸(水开).拗过去(用力弯曲)敛在盒里(放)攒成小球(凑在一块)高枕而卧(睡).总而言之(说)无处觅食(寻找)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两个片断,即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生活。

三、合作探究1、百草园的生活具有什么特点?并简要分析。

明确:乐园;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有优美的景物;听到美女蛇的故事;雪中捕鸟。

2、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北师大版(河南专版)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第十九课 《做生命的守护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河南专版)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第十九课 《做生命的守护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河南专版)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第十九课 《做生命的守护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做生命的守护人》是北师大版(河南专版)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第十九课的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学习如何珍爱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同时培养学生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教材内容涵盖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脆弱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守护生命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生存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着初步的认识,但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经验。

他们可能面临一些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应对和解决问题。

因此,本课将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珍爱和保护自己的生命。

核心素养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之心,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增强自我保护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2.能力与方法:提高学生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学会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3.知识与理解: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生命的脆弱性,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和急救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生命的脆弱性;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和急救知识,如火灾逃生、溺水自救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模拟演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急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和急救知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生命意义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自我保护和急救知识PPT等。

北师大版七上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word教案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教学设计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是一节活动课。

本课是本册书的学习与探究第三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同时它也是对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是一个知识的拓展和补充,二、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学习,对丝绸之路已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相关知识的储备。

同时通过前两节的探究活动课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探究学习的方法,也应具备如下技能:1、明确自己的探究对象,懂得把自己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二次分类。

2、彼此之间具备初步的合作意识3、能初步利用各种资源(图书、因特网等)收取有效信息4、能初步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实现:1、通过借助于最新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来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进行古今地图对照,掌握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基本技能,并能在绘制的地图上说出丝绸之路路线;知道图示法、古今地图对照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要求查阅和搜集有关历史资料、文献、资料等。

3、能认识到学习历史离不开地图,离不开地理,培养初步的史地结合能力和学科渗透能力。

4、通过丝绸之路的寻访,培养集体协作精神,锻炼表达能力,收集处理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同学感受汉语的魅力,接受美的熏陶。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本次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型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设计思路,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等一系列活动能够,体会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从中积累成功的体验。

整个过程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适当给予点拨。

评价维度:课前:学生材料收集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加工深度。

课中:与其它组员的配合情况,语言表达情况。

课后:自己所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深度,具备科学性,收获如何?(从知识能力上、方法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五、教学或活动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1、教师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2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2


8
考考你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今天多 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 复兴有什么借鉴的地方?
9
我的回答
各民族要想进步,就须 相互交流,中华民族要想获 得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 而应改革开放,积极吸收、 国外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 明成果。
10
思维拓展
请你评价一 下孝文帝
11
标准
一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 历史前进;
5
6
孝文帝改革
一、目的: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二、措施: 1、迁都洛阳 2、汉 化政策
⑴改穿汉服
⑵学习汉语
⑶采用汉姓
⑷提倡与汉人通婚
作用:促进民族融合,顺应历史潮 流。
7
鲜卑族改汉姓
鲜卑族姓 汉族姓
拓跋

拔拔
长孙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孤独

尉迟

贺楼

勿忸于
1
氐有 华 在 等匈 大 我 民奴 家 们 族 、 庭 56 ?鲜 中 个
卑,民 、还族 羯有的 、没中
2
《敕勒歌》反映了 鲜卑族的生活情景, 从诗中大家能看出鲜 卑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呢?
这首诗反映了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 抒发了鲜卑族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
内迁:
4
孝文帝(467499年),姓拓跋, 名宏,献文帝之子, 他是北魏杰出的君 主。三岁时即被立 为太子。五岁时, 年仅十八岁的父皇 献文帝就禅位给他, 二十四岁时孝文帝 开始亲理朝政 。
民族交往 经济发展
14
二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 步。

2016年秋季版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北师大版

2016年秋季版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北师大版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影响。教学难点理解孝文帝改革在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发挥的作用,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五、教法学法
讨论法、自主阅读学习法 谈话法 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大屏幕播放歌曲:《爱我中华》,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呢?(生答:没有)他们到哪去了呢?
3、课堂小结:
本课掌握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得到了什么启示?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当堂检测
《同步导练》第1—10题
五、作业
《同步导练》第11—16题
用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的能力。
4、汉族统治者对内迁少数民族的态度如何?这种态度导致了什么后果?
观察《西晋內迁各族分布图》,指出少数民族內迁之后的分布地区。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出示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更替表,让学生明确北魏建立的历史及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阅读课文97—98页,思考以下问题:
1、改革的背景:2、改革的直接原因:
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以史论史,论从史出。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辨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验教学效果,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查缺补漏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学习历史的技能比较欠缺,尤其是在识读地图、分析问题、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技能上都需要不断的提升。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学习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参与历史活动。勇于展示自我,因此要以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十九课 巧妙地化解冲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2015七年

《第十九课 巧妙地化解冲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2015七年

《巧妙地化解冲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冲突的来源和类型,理解冲突对人际干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2. 学习并掌握一些有效的冲突化解技巧,包括沟通、倾听、理解、妥协和协商等。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自我调节能力,学会在面对冲突时保持岑寂,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

4. 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应对冲突和压力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并掌握有效的冲突化解技巧,包括沟通、倾听、理解、妥协和协商等。

2. 难点:运用所学技巧在实际生活中巧妙地化解冲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和案例,包括冲突的起因、发展和解决过程。

2. 准备教学道具,如纸张、笔和胶带等,用于模拟和讨论冲突场景。

3. 设计教室互动活动和小组讨论,以帮助学生实践和掌握化解冲突的技巧。

4. 预先向学生诠释课程目标和要求,以获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组织学生自由阅读课本,提出教学目标。

教师引言: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这时候就会发生冲突。

我们要善于化解冲突,不要让它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那么,如何巧妙地化解冲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2. 介绍有关心理冲突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新课教学(25分钟)1. 讲解化解冲突的方法:换位思考、岑寂分析、有效沟通。

2. 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化解冲突的方法。

3.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曾经遇到的冲突以及如何解决的。

4.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启迪,并给予评判和指导。

(三)教室互动(10分钟)1. 教师提问:如果你和同砚发生了冲突,你会如何处理?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评判和指导。

3.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小组内的经验和启迪。

(四)小结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解冲突的重要性。

2. 安置作业:请学生写下自己曾经遇到的冲突以及如何解决的,并思考如何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平时生活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基因畅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基因畅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基因畅想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3、品味生动有趣的语言。

4、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接触科幻小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细读,揣摩本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积累资料,宜采用讨论、质疑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养成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品味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难点:对基因及其技术的了解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基因技术也在广泛的应用,那么,请你们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基因是什么?(展示相关的资料)借助资料,我们大致知道了什么是基因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国心外科专家漆孝诗所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基因畅想》,看看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怎样的神秘窗口(出示课题)---题解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

出示学习目标活动2【讲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字音:憨态可掬hānjū嬉游xī偌大ruò笃信dǔ恭良gōng迄今qì抱憾hàn前瞻性zhān濒危bīn镌刻juān横亘gèn虔诚qián心有余悸jì解释词语:憨态可掬:形容神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样子。

独处:单独生活。

抱憾:心中存有遗憾的事。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悸,心慌,害怕活动3【讲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根据提示,按语文活动小组进行展示。

这五道题相对比较简单,可由3号、4号学生回答,并给与评价加分。

4号加4分,3号加3分,2号加2分,1号加1分)1、文中叙述的一些实验、事例,有些是事实,有些是对未来的展望,请分别找出来。

七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第19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第19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 19 课时:有理数的混淆运算【教课目的】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例和运算律。

2.使学生能够娴熟地按有理数运算次序进行混淆运算。

3.注意培育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有理数的混淆运算。

难点:正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次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揭露目标:1.计算:(1)(― 2)+( ― 3) ; (2)7×( ―12);(3);― 1+ 1; (4)17―(―32) ;(5) ― 252;32(6)(―2) 3;(7)321(9)( ―4)2(10)24(12)――2 ; (8)0 ;;―3 ; (11)(―2) ;100― 27;(13) ( ― 1) 101; (14) 1―1―1; (15)17×(―21 ); (16)― 7+3― 6; (17) (―63823)×(―8)×25。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加法互换律: a+b=b+a;加法联合律: ( a+b)+c= a+(b+c) ;乘法互换律: a b=b a;乘法联合律: ( a b)c= a(bc) ;乘法分派律:a (b+c)=ab+ ca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例和运算律。

2、能够娴熟地按有理数运算次序进行混淆运算。

二、自学指导 ( 课件出示 )仔细阅读教科书第61— 62 页,切记有理数运算次序。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保证人人独立仔细看书。

四、指引改正,指导运用1.察看:下边的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3+50÷22×(1)-1。

5这个算式里,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淆运算。

2.有理数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规定以下:①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②同级运算,依据从左至右的次序进行;③假如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注意:①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 此后将会学到 ) 叫做第三级运算。

北师大初中心理健康 七年级 第19课 巧妙地化解冲突 教案

北师大初中心理健康 七年级 第19课 巧妙地化解冲突 教案
思考:当冲突降临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和处理呢?
【教师引导】
1.反省自己
2.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
3.学会忍耐和克制:播放视频
4.寻找双赢和寻求帮助
5.提高自身修养和锻炼意志
活动2:活动在线
同桌两人一组,每人从教师提供的冲突情境中选择一个进行思考,看看你有哪些解决办法,然后请同桌给你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评价和建议,看看哪些是较好的办法,哪些是不太好的办法。
情景剧表现
【教师引导】
化解冲突有方法:
(1)控制情绪,保持冷静。
(2)交换意见,讲清道理。
(3)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4)商议办法,和谐相处。
(5)请人调解,解决冲突。
当冲突发生,你还有什么别的处理方法吗?
及时反馈:运用“五步法”化解冲突
情境一:体育课上小林的跳绳找不到了,王浩在地上捡到了一根跳绳,他直接拿起绳子跳了起来。小林认为是王浩拿了他的跳绳,两人发生争执,小林一下推倒了王浩。
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七年级19课.巧妙地化解冲突教案
课题
19课.巧妙地化解冲突保护
单元
第十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惜友谊,尊重、理解、友善待人。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冲突。
3、知识目标:认识冲突产生的原因,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重点
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情境二:课间休息时间,两个同学抢秋千,各不相让。
解决冲突的方式
活动3:小组交流
1.请你回顾最近与他人(父母、老师、同学或其他朋友)发生过的三次冲突,总结自运用的是哪种解决策略。这种策路是不是最好的?
2.如果现在你可以重新选择,你会怎样处理这些冲突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访“丝绸之路” 学习与探究之三
〖活动目标〗
通过识读丝绸之路图和最新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能够在最新的中国地图上找出丝绸之路的路线;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

能认识到学习历史离不开地图,离不开地理,培养初步的史地结合能力和学科渗透能力。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查阅和收集历史资料、文献、图片以及实物,提高编写历史小文章、制作课件的能力。

通过丝绸之路的寻访,培养集体协作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激发对大自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学完第16课后布置任务,进行准备。

1.发动学生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书籍、资料、光盘、录像带、图片、实物,每人至少两个,多者予以表扬。

将收集的资料汇总,共享学习资源。

2.按照自愿原则将学生组成探究小组,有丝路路线组、丝路上古代名人组、丝路上名胜古迹组、丝路诗歌组以及民族、物产及东西方交流组,每小组8~10人,自行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并记录小组活动日志。

教师对每小组的探究学习提出要求:路线组,熟悉古今丝路路线图,能说出路线途经的地形、地貌、城市、国家及古今地名的变化,制作课件(文字描述及路线图);古代名人组,写出名人小传或进行名人比较分析,也可编出名人短剧,制作课件(有文字、图片、录像及其走过的路线);名胜古迹组,能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名胜古迹所在的地方并对之加以简要介绍,探讨楼兰古国由繁荣走向衰落直至消亡的原因,制作课件(文字、图片);诗歌组,收集诗歌,了解写作背景及内容,每人至少会背诵两首,制作课件(文字、图片);民族、物产及东西方交流组,查找丝路沿途经过的省份、少数民族分布、各省的主要物产、东西方文化、物产交流的实物或图片,制作课件。

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人都要有研究文章及心得体会,每个小组至少要做出一个课件,多多益善。

3.各小组制定出活动课上小组的活动方案,每小组活动时间为5~8分钟,选出小组活动主持人及上台展示活动的学生代表。

4.由各小组推荐评委一名,组成活动课评审团,进行各小组活动评比。

评审团要根据本课内容、形式等制定评比标准并制出评比表格一张。

5.布置专用历史教室,提供学习与交流的环境。

将学生收集的有关“丝绸之路”的书籍、资料、光盘、录像带、图片、实物以及学习与探究的成果按类别摆放在教室四周,供学生参观、浏览、学习;安置多媒体教学器材;准备两张最新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及空白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导入
教师从目前的热点问题――西部大开发切入,提问学生,西部大开发包括哪些省份?同学
们踊跃发言之后,教师总结,我国西部大开发包括的省份主要有:陕西、甘肃、宁夏、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西藏、新疆。

进而导入本课:在我国的西北边疆,浩瀚的沙漠、茫茫的戈壁滩上,曾经延伸着一条瑰丽的丝绸之路,它昭示着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繁荣。

今天,让我们重新踏上丝绸之路,循着先人走过的足迹,探访丝路的过去、今天,展望其美好的未来。

在学生具体活动之前,教师提出要求,本节课的活动展示按照丝路路线组、丝路上古代名人组、丝路上名胜古迹组、丝路诗歌组、民族、物产及东西方交流组的顺序进行。

各小组的活动要进行评比。

评审团由各小组选派代表组成,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无私。

评审团的负责同学要公布小组评比标准,包括各小组活动内容是否丰富、形式是否创新、流程是否顺畅、主持人及展示课件的同学的表现是否到位、现场回答问题是否准确。

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评选出本次活动最佳小组活动策划、最佳主持人、最佳课件制作和最佳表演。

各组学生活动展示:
丝路路线小组
主持人首先介绍本小组研究的内容、方法、成果及本次活动的策划情况,然后进行活动展示。

1 一学生代表通过展示自己制作的带有动感的课件――丝路路线示意图,向学生们介绍丝路途经的地形、地貌、城市、国家及古今地名的变化:从长安(今西安西北)出发,向西进入黄土高原,跨过河水(今黄河),经过河西走廊,长城西端,到达敦煌,从敦煌开始,进入茫茫的戈壁滩。

丝绸之路主要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阳关(今敦煌西南)出发,经鄯善(今若羌),沿南山(今昆仑山)的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向西翻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到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再西行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条支(今伊拉克一带),最后到达地中海东岸的大秦(古代罗马),或由大月氏向南进入身毒(古代印度);北路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北山(今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到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再向西北方向经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中亚哈萨克斯坦南部及锡尔河中下游)、奄蔡(今咸海和里海一带)到达欧洲。

2 准备最新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观察地图,并将代表丝路路线的红色箭头的纸相继贴在地图上,以此来考核同学对路线的掌握情况。

如果粘贴不对,请该组其他同学予以纠正。

3 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围绕路线小组的主题进行提问,问题要有一定难度,最多三个。

如该小组同学回答不上,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回答。

评审团根据该组的表现进行评定。

丝路上古代名人小组
主持人介绍:(略)
活动展示
1 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谈谈,丝路上的古代名人有哪些,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为什么?
2 屏幕上打出小组同学收集到的张骞、班超、甘英、法显、玄奘、马可?波罗等人的图片,简单加以介绍。

(有关录像亦可播放,但要注意控制时间)
3 一学生生展示自己的课件,着重对张骞和班超进行对比(背景、出使时间、经过、结果)。

或者由两个学生分别以第一人称对玄奘、马可?波罗进行比较介绍(国别、朝代、活动、影响)。

4 组织学生讨论,从名人身上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评审团根据该组的表现进行评定。

丝路上名胜古迹组
主持人介绍:(略)
活动展示
1 在大屏幕上一一打出有关名胜古迹(西安、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嘉峪关、楼兰、哈密、吐鲁番、火焰山等)的图片或文字介绍,让同学们说出其地名并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粘贴写有相应地名的纸片。

2 一学生生代表展示课件,重点介绍丝路上的明珠、华戎交会的都市――敦煌,可从名称由来、历代沿革、壁画、雕塑、建筑特色、近代劫难、敦煌学等方面探讨。

3 打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著名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引出讨论问题:①此诗句蕴藏着什么含义,古楼兰是一个怎样的国家?②楼兰古国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③从楼兰的消亡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评审团根据该组的表现进行评定。

丝路诗歌组
主持人介绍:(略)
活动展示
1 一学生代表展示小组制作的课件,选择有代表性的几首丝路诗歌向学生介绍(作者、年代、写作背景及内容),加深对当时丝路状况的了解。

2 请两个学生代表上台进行配乐诗朗诵,题目自选。

3 请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其朗诵的诗歌提问(诗歌的背景、其反映的思想等)。

台上学生解疑,同一小组同学可帮助回答。

评审团根据该组的表现进行评定。

民族、物产及东西方交流组
主持人介绍:(略)
活动展示
1 向其他小组同学提问,丝路沿途主要经过哪些省份?
2 代表陕西、甘肃、新疆的三位学生出场,分别介绍各自省份的少数民族名称及分布、主要物产。

(也可利用课件展示)
3 屏幕上打出西方文化、物产交流的图片或出示实物,并加以简单介绍。

4 组织讨论。

5 展示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国家的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评审团根据该组的表现进行评定。

总结
先由学生谈这次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感受(收获、存在的不足及如何改进)。

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作如下小结:通过此课学习,我们掌握了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学习历史离不开地图,离不开地理。

在教师指导下,你们学会了查阅和收集有关历史资料、文献、图片、实物的方法,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编写历史小文章、制作历史课件的能力。

通过丝绸之路的寻访,也培养了集体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激发了对大自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还增强了环保意识。

尽管同学们在这次活动课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毕竟我们已经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

丝绸之路是古代欧亚大陆上重要的交通之路,也是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之路,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繁荣与兴盛。

今天,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沉寂多年的丝路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请同学们
以“西部大开发与丝绸之路”为题,课后撰写一篇小论文,让我们展望丝路的前景。

最后,请评审团公布各小组的评比等次以及最佳小组活动策划、最佳主持人、最佳课件制作、最佳表演同学的名单。

〖活动说明〗
活动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在确定活动内容、收集学习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课件制作等方面予以适当的引导。

历史课应结合地理、语文等课程的知识进行,培养初步的史地结合能力和学科渗透能力。

历史与现实要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教案点评〗
这节学习与探究课立足于历史与地理等学科的迁移、渗透,引导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新的课程理念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教师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挥的教学情境,置身其间,学生蕴藏的无穷的潜质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个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张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