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应用课之《重复的魔力〉
《第7课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复”这一艺术手法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重复图案的设计与制作。
3. 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理解重复的魔力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重复的魔力”展开,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视频,了解重复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图案设计:学生需运用所学的重复手法,设计一幅具有独特风格的重复图案。
设计时要注意图案的构图、色彩搭配和线条的流畅性。
3. 素材准备:学生需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笔、颜料、纸张等,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4. 创作实践:学生需按照设计的图案,在纸张上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重复的魔力。
创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把握和创意的发挥。
三、作业要求1. 图案设计要具有创新性,能够体现出重复手法的魅力。
2. 色彩搭配要合理,构图要均衡,线条要流畅。
3. 实践操作时要注意安全,保持教室清洁。
4. 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作品上注明姓名、班级和日期。
5.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作业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线条流畅性等方面。
2. 鼓励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3. 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激励学生积极创作。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和作品质量,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2. 鼓励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便更好地理解重复手法的应用。
3. 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重复手法的应用,还能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重复的魔力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教师的反馈和学生的互评,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
激发孩子创作灵感——《重复的魔力》美术教案
激发孩子创作灵感——《重复的魔力》美术教案。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创作灵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
相反,它通常是从个人经验、感受和观察中积累得来的。
因此,如果想要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我们需要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经验和观察素材。
而《重复的魔力》美术教案恰恰提供了这种机会。
这个教案的主题是“重复”,让孩子们学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一个对象或主题进行多次观察和创作。
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所观察的对象,又可以为他们创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灵感。
同时,这种重复的过程也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艺术技巧,如线条、色彩和构图。
与此同时,这个教案还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利用餐巾纸创作纹样、设计海报和切割画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所学艺术技巧,还能够让他们在创作中感受到乐趣。
有了这种乐趣,孩子们就会更有动力去创作,并且能够更好地享受整个过程。
除了教学内容,教师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教案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点拨和鼓励等方式来引导孩子们的思考和创作。
比如,在孩子们观察一个对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问他们这个对象的不同特征、用不同的色彩能够表达出什么不同的意思等。
通过这样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所观察的对象,还可以刺激他们想到更多的创作点子。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创作灵感不是一蹴而就的。
孩子们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时期经历更多的体验和积累更多的素材,才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因此,家长和教师都需要耐心地引导和鼓励,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保持热情和进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重复的魔力》美术教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积累素材、掌握技巧和激发创作灵感。
这种方法并不是针对艺术教育的,而是能够影响和改善孩子们的整个成长过程。
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关注和借鉴这种方法,为孩子们的未来加油鼓劲!。
重复的魔力教案
重复的魔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复的概念,并掌握重复在艺术、音乐、文学等领域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对重复元素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能够创作出具有重复特点的作品。
3. 提高学生对重复魔力的认识,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欣赏重复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理解重复在艺术、音乐、文学等领域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培养其观察力。
2. 分析法:通过对艺术、音乐、文学等领域的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重复的魔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将所学的重复原理应用于实际作品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艺术、音乐、文学等领域的作品,用于分析和实践环节。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重复特点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重复现象,激发兴趣。
2. 讲解:讲解重复在艺术、音乐、文学等领域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重复的魔力。
3. 分析:分析收集到的作品,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复在这些作品中的运用,并解释其效果。
4. 实践:分组让学生动手创作,将所学的重复原理应用于实际作品中。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复在艺术、音乐、文学等领域的运用,以及重复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思考重复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等,并尝试寻找相关实例。
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寻找重复现象,并拍摄照片或绘制草图。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了解学生对重复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重复的魔力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重复的魔力是一节图案设计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重复的形的现象,感受这种现象产生的美感,初步了解重复的魔力平面构成知识,学习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并能利用剪贴的多种方式进行表现。
2、认知领域:通过教与学,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重复基本概念,初步认识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并设计绘制重复图案。
3、操作领域:通过基本形构成的学习,培养发散性思维,完成有个性的重复构成组合练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范图、剪刀、彩纸、胶水。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a、教师播放事先准备的《千手观音》图片一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b、学生观察后教师就图片提出下列问题:说说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何感受?(教师回放图片,并适当提示引导,从数量和排列上说出特点,回归课本——同学们大声说:重复)引出课题:重复的魔力(多媒体打出课题)c、学生回答归纳重复构成要素:①单个形组成;②数量多、重复排列;③整齐、有序、美观;④强大的视觉冲击力;b、教师小结将多个单形整齐、有序的重复排列组合达到美观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二.a.欣赏《千手观音》节目,进一步来感受重复的魔力,同时大家思考在自然界和生活中,这种由单个形不断重复而呈现出美感的例子很多,请大家列举一下。
学生先交流再回答:衣服、地板上的花纹、建筑上的门窗、自然界中的蜂巢等b.欣赏图片:欣赏一组生活中的重复图片。
(手提袋大家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它的图案由一个个的单形组成;解放军的方正列兵式,给人一种威严整齐的感觉;青椒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但经过重复后也很美丽吧;门窗上的花纹在武装剧中经常会看到啊)感悟:数量多、面积大、不断重复的物体视觉冲击力强。
c.讲了这么多,我们来给重复下个定义:重复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以加强给人的印象,使画面统一。
所谓相同,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
d.了解了重复的定义我们再来学习重复构成的基本要素:基本形和骨骼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魔力”教案
“重复的魔力”教案教案:重复的魔力教学目标:1.了解“重复”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使用“重复”提高技能和效率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材料:纸、铅笔、红笔、计时器;2.教学媒体:投影仪、计算机、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主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重复的事物。
你们能列举一些例子吗?”2.学生回答问题并将例子写在纸上,然后展示给全班。
二、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重复”的定义和重要性。
2.教师展示诸如“重复的力量”之类的名言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3.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使用“重复”提高技能和效率的方法。
a.学习新技能时,通过反复练习巩固;b.解决问题时,寻找重复的模式;c.完成任务时,使用时间管理工具。
三、实践(30分钟)1.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一系列重复练习。
a.练习1:以最快的速度写下26个字母;b.练习2:20秒内做尽量多的俯卧撑;c. 练习3:尝试把“Hello, world”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5个不同的人;d.练习4:用纸和铅笔反复写下一个单词,例如“重复”。
2.教师计时并记录每个小组的成绩,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重复对提高技能和效率的影响。
四、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复的重要性。
2.教师分享一些成功的经历和名人的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作业(5分钟)1.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重复的短文,并讨论他们如何使用“重复”的方法改善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评估:一、小组活动表现评估(10分钟)1.教师收集小组活动成绩记录,并与学生一同分析每个小组的表现。
2.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例如:“你们在练习中使用了什么技巧?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吗?”二、作业评估(5分钟)1.学生交流并分享自己的作业,教师评估他们对“重复”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效果评估(5分钟)1.教师以简要的问题回顾课堂内容并与学生讨论。
重复的魔力教案
重复的魔力教案教案标题:重复的魔力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重复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重复的积极态度和学习习惯。
3. 提供多种重复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通过引用一句关于重复的名言或谚语,如“熟能生巧”,来激发学生对重复的思考和兴趣。
2. 提出问题:“你认为为什么重复对于学习和提高技能很重要?”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
探究(10分钟):1. 向学生解释重复的定义:反复做同一件事或学习同一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重复的好处,如加深记忆、提高技能、强化理解等。
3. 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如音乐家、运动员或科学家,他们通过反复练习和学习取得了成就。
实践(15分钟):1. 提供学生一个练习或任务,要求他们通过重复学习来提高技能或记忆。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乐曲、一个体操动作或一个科学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练习和学习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分享他们如何通过重复克服这些困难的经验。
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强调重复的重要性和价值。
2. 提供一些重复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如分段学习、复习计划、使用闪卡等。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运用重复学习的策略。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其他学科或兴趣爱好中如何利用重复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经验和故事。
2. 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作业,要求他们记录一周内的学习和练习时间,并反思重复学习对他们的影响。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或任务,评估他们对重复学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课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教案扩展:1. 在后续课程中,引导学生将重复学习应用到其他学科或技能的学习中,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果。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重复学习习惯,并定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了解到重复学习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利用重复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重复的魔力教案
重复的魔力教案教案标题:重复的魔力教学目标:1. 了解重复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使用诸如“一遍又一遍”、“重复操作”等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设计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活动。
2. 教授重复的概念及其应用。
3. 强化学生对重复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大白纸一张。
2. 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段文字:“今天早上,我起床了,刷了牙,洗了脸,吃了早饭。
”请学生读一读,然后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出这段文字中有很多重复的动作。
教师指出这段文字中有很多重复的动作,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重复的现象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讲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重复的现象。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例如交通信号灯的重复、季节的重复等等,并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重复的作用。
例如,重复可以使我们更加熟练掌握某种技能,提高效率。
活动一:(20分钟)1. 教师将一段文字写在大白纸上,并告诉学生这段文字是由不同的句子组成的,但是句子是重复的。
请学生认真阅读这段文字,看看能不能找出其中重复的句子。
2. 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让学生逐句读出这段文字,并标出重复的句子。
教师鼓励学生讲解自己是如何判断出这些句子是重复的。
3. 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带领学生总结如何判断句子是否重复。
活动二:(2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图片,如一颗苹果、一只猫、一些球等,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些图片,要求学生能够重复使用同样的词汇。
2. 学生进行描述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是否使用了重复的词汇以及为什么使用了重复的词汇。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重复的重要性,并再次强调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第7课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复”这一艺术手法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操作理解重复的魔力。
3. 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升美术素养。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重复”的概念及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并展示相关实例,如建筑、绘画、设计等领域的重复运用。
2. 观察实践:学生需选择一件身边的物品(如文具、生活用品等)进行观察,分析其外观上的元素是否有重复出现的情形,并尝试分析这些重复出现元素对于整体视觉效果的影响。
3. 创意设计:学生根据自己对“重复”的理解,结合所选物品的特点,进行创意设计。
要求学生使用重复的元素进行组合或排列,创作出具有新意的图案或造型。
4. 制作实施:学生利用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工具,将自己的设计构思以美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是通过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实现。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理解“重复”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2. 观察实践部分:选择的物品要具有代表性,观察要细致入微,分析要准确到位。
3. 创意设计部分:设计要富有创意,能体现出对“重复”的理解和应用。
4. 制作实施部分:作品要美观、整洁,使用的材料要合理,色彩搭配要和谐。
作品要体现出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观察实践分析、创意设计的独特性以及制作实施的完成度进行评价。
2.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作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3. 评价标准包括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针对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进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验。
3.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将作品带回课堂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其他同学和老师提出建议和意见。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对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
07 重复的魔力
实践体验一:
试一试,以小组为单位,在卡片上,以手里的谷物 做重复排列。 介绍一下,你是如何排列组合的?
一个单独的形,我们称其为“单形”。 把这个单形按照某种方法重复排列,形成 一定的数量,就可以设计出一件重复构成 的作品。
重复构成的要素:
单元基本形:组成重复图形的个体。
重复构成的要素:
• 骨骼: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
你感受到了„„
很多形象,在单个的时候对人的视觉没有什么影响力 ,一旦多次重复就会对人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重复的魔力
大自然中的重复
大自然中的重复
大自然中的重复
大自然中的重复
你能列举一些其他的例子吗?
说一说,图片中是什么形象进行的重复,给了你什么样的视觉感 受,为什么要重复呢?
春秋战国雁衔花草刺绣纹样
拓展内容
渐变的重复(单形的渐变)
分解的重复ຫໍສະໝຸດ 谢谢大家!基本形基本形
小组讨论:
相同的基本形,做不同的重复构成 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变化呢?
基本形的方向变化:
基本形的颜色变化:
骨骼排列方式的变化
不同的基本形,可以产生不同的风格和美感。
重复是——力量
• 绘画
• 剪贴
• 拓印
对称的重复
利用镜子产生的 对称重复构成
实践体验二:
要求: 1.小组设计一个基本形,做重复排列。 2.从基本形、方向、色彩、骨骼排列方式几个方 面进行设计,有美感。
重复的魔力
课题第七课重复的魔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评析、欣赏、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2.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方法,并进行有创意的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3.通过学习与体验,开拓艺术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1.重复构成的要素。
2.抽象造型的构想与实施。
3.创造力的培养。
4.审美能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1.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挖掘。
2.平面构成造型的构想与实施。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实物材料等。
学生实物材料、笔、纸、颜料、圆规、尺。
教材分析:《重复的魔力》一课,选自江苏少儿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第十四册第7课,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属“设计·应用”领域。
重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重复构成也是平面构成中最简易和最常见的一种构成,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对该领域后面几课(渐变构成、分解构成等)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方法,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本课分2课时,此教学设计为第1课时,主要学习完全重复构成,第2课时主要学习非完全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分解构成等)。
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要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重复现象,认识到重复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体会重复产生的秩序美、规律美、统一美,然后进一步分析并归纳出重复构成的组成要素和设计制作方法,最后结合生活实践,指导学生设计一件重复构成作品,让学生感受重复构成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通过自身的动手体验,启发学生认识重复构成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并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程序设计(课件应用流程):1.新课导入:播放一段阅兵式录像,引导学生思考克肩上提出的问题。
2.新授内容:1.发现重复:通过课件上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感受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运用,欣赏重复构成整齐、有序的美感,领悟生活与艺术血脉相连的哲理。
第7课 重复的魔力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重复的魔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美术组的马桃桃,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重复的魔力》,本课选自苏少版美术教材第7课,属子设计应用课。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教法说学法等七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这一模块的课程,教材将本节课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重复的形,也就是我讲课所选取的一个主要部分,第二部分是对称的重复,主要利用镜像形成重复,本节课我在讲到草间弥生的作品时稍微提到了这一点;第三部分是渐变的重复,主要是色彩的渐变;第四部分是分解的重复,即将一个简单的形体进行分解得到的重复。
我选的部分主要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欣赏重复产生的魔力。
二、说学情我觉的上好一节课,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好学生的脉,也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明白这一阶段学生知、情、意的发展状况。
初一的学生通过对上册的《图案之美》《花的变化》等课程的学习,对重复的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初一的学生,动手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并没有初二的学生那么强,因此还需要教师有序的启发和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新课标的总目标中说道:要让学生以个人或者集体的活动方式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根据这一总目标并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材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教与学让学生认识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构成重复的组成要素。
2.通过对重复构成的学习,利用民间美术:剪纸剪出一幅拉花。
3.通过观察学习和动手创作,激发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和对民间美术的传承。
重点:了解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难点:利用所学的重复知识融合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剪纸,剪出一幅具有重复现象的拉花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和体验创造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好下的教学环节:绘画导入《感受重复的魔力》欣赏(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重复的概念和要素)创作融合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剪纸,进行别具一格的创作。
创意与设计的美妙融合——《重复的魔力》设计教案
创意与设计的美妙融合——《重复的魔力》设计教案。
作为一名设计教师,我一直注重着教案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所设计的《重复的魔力》设计教案。
该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设计中的重复元素,并发挥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打造出充满魅力和张力的作品。
让我们来看看这份教案的具体设计任务和步骤:任务:设计一组重复元素,创作出充满节奏和张力的平面图形作品。
步骤:1.引导学生对“重复”这个主题进行探究和研究。
了解重复元素在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及其在用色、形态等方面的应用。
2.为学生提供多个设计样例,并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
帮助学生理解“节奏”和“张力”在视觉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重复元素来创造这种效果。
3.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思考和准备。
帮助学生制订自己的设计计划和意向,选取适当的重复元素,掌握好间隔、比例等关键设计要素。
4.学生开始进行实际的设计制作。
老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5.学生完成设计作品。
老师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估和点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这些任务和步骤,学生可以充分理解“重复”的设计概念,并通过自身的想象和创造力,发挥出充满张力和节奏的设计作品。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获得创意和设计思维上的锻炼,提高自身的视觉感知能力和技能。
那么,这份教案到底有哪些特别的魅力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1.强调多样性和个性化在这份教案中,我们强调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喜好来设计自己的重复元素,并创作出个性化的平面图形作品。
这种突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设计教学理念,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获得乐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意思维和视觉表现能力。
2.注重实际操作和探究这份教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相关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探究。
通过具体的设计任务和步骤,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探究和发现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和设计技巧,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7课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重复”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力和独特作用,能够观察和感受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掌握基础的美术构图和创意方法,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的内容主要围绕“重复的魔力”这一主题展开。
1. 观察与记录:要求学生寻找并记录身边存在的重复元素,如街上的招牌、家里的家居物品等,观察并分析这些重复元素如何构建空间秩序,提升视觉效果。
2. 创作实践: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重复”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作品形式可以是绘画、拼贴、摄影等,要求体现出“重复”的创意和美感。
3. 作品说明:学生需为作品撰写简短的说明文字,解释作品中“重复”元素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其背后的意义和美感。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记录:学生需细致观察,准确记录身边的重复元素,包括其位置、形态、色彩等细节信息。
2. 创作实践: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大胆尝试,合理运用各种美术手法和材料,将“重复”的魔力充分表现出来。
作品应具有创意性和独特性。
3. 作品说明:说明文字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表达作品的意图和创意。
同时,应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将从作品的创意性、美观性、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
同时,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作品的说明文字也将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2. 评价方式: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交流。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反馈和参考。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2. 学生反馈:学生需根据教师的评价和指导,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
通过以上内容为初中美术课程《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重复的魔力_苏少版
重复的魔力教案课题:重复的魔力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第十二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课时:1课时课型:设计制作教材分析:《重复的魔力》一课,选自江苏少儿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第十二册第7课,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属“设计·应用”领域。
重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重复构成也是平面构成中最简易和最常见的一种构成,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对该领域后面几课(渐变构成、分解构成等)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方法,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本课分2课时,此教学设计为第1课时,主要学习完全重复构成,第2课时主要学习非完全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分解构成等)。
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要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重复现象,认识到重复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体会重复产生的秩序美、规律美、统一美,然后进一步分析并归纳出重复构成的组成要素和设计制作方法,最后结合生活实践,指导学生设计一件重复构成作品,让学生感受重复构成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通过自身的动手体验,启发学生认识重复构成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并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本课所要讲授的重复构成内容,也具备感性认识的能力。
特别是《物品上的花廊》一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这对理解本课中的教学重点——重复构成的骨式很有帮助。
此学段的学生很喜欢自己创作,但由于想象力的匮乏,较难设计出构思新颖、个性鲜明的作品,而且学生在艺术感知、形象思维及创新意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不过,此学段的学生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第7课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理解“重复”在美术创作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重复的规律和表现形式。
2. 技能与操作:学生能够运用重复的技巧,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美术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的美术创作态度,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重复的魔力”这一主题展开,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创作练习。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选择:学生需选择一个与“重复”有关的主题进行创作,如“重复的花纹”、“重复的建筑”等。
2. 素材准备:学生需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水彩笔、颜料等)和画纸等绘画材料。
3. 创作过程: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线条、色彩等手段,在画纸上进行创作。
要求作品中至少包含一种重复的元素,并体现出重复的规律和美感。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作要求:学生需按照所选择的主题进行创作,确保作品中的重复元素符合主题要求,同时要求作品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2. 色彩搭配:学生需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使作品色彩丰富且协调。
3. 画面布局:学生需合理布局画面,确保作品整体协调、美观。
4. 提交方式:学生需将完成的作品以图片形式提交至班级群或教师邮箱,并附上作品名称和创作思路。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创意性:评价学生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2. 技术性:评价学生运用重复技巧的能力和绘画技巧的掌握情况。
3. 表现力:评价学生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和艺术效果。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通过教师评语、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
以上是初中美术课程《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的第一课时内容,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复”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重复的魔力”这一主题,掌握重复图案的设计与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加强学生对美术学科中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与运用。
重复的魔力(教案)
重复的魔力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用拼贴的方法制作重复图案。
操作目标:培养发散性思维,完成有个性的重复构成组合练习。
情感目标: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培养新的造型观点和审美情趣。
二、学生课前准备:各种便签贴、卡纸、剪刀、胶水,彩色吸管,一次性餐盘等。
老师课前准备:课件、范图、剪刀、彩纸、胶。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重复的魔力是一节图案设计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重复的形的现象,感受这种现象产生的美感,初步理解重复的魔力平面构成知识,学习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并能利用剪贴的多种方式实行表现。
四、教学重点:1、理解平面构成,重复构成,基本形概念,理解重复的形的特征及规律。
2、学习利用拼贴的方法制作一张重复构成的作品。
五、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重复的形,能巧妙设计新颖的图案,并能在日常生活、设计中灵活使用重复的形。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行走校园的记录》系列照片,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重复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统一感、节奏感、秩序感。
2.欣赏生活中的重复排列的照片。
二、引出课题:重复的魔力(多媒体打出课题)1.提问:什么叫重复?同样的东西再次出现,按原来的样子再次做。
在美术中,我们这样说:一个完整独立的形象,被称为“单形”。
单形若同时出现两次以上,就构成了重复的形式。
三、感受体验:古今中外,人们利用重复的图案,装饰物品,从而达到美化生活的目的。
1、试试看,用手中的材料,做重复的图案。
并说一说,你是用哪一个单形重复排列的?2、请大家思考并讨论:同样的单形,能够做哪些方面的改变使自己的重复图案与众不同?方向、颜色、大小,图片感受,教师示范。
3欣赏图片,比较三幅图,同样的单形,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为什么会不同?a、重复构成要素:基本形、骨骼。
基本形:一个完整、独立的被用来重复的形象。
骨格:单形的编排秩序,即图形的构成组合方式。
从整体到局部——解读《重复的魔力》美术教案
从整体到局部——解读《重复的魔力》美术教案。
一、教案中的整体与局部概念教案中的整体指的是画面中的总体情况,是一幅画作的全貌;而局部则指的是画面中的一些细节或者局部的特征。
举个例子,一幅枫叶图片,整体指的是枫叶的整个造型,而局部则指的是枫叶纹理和细节的描绘。
教案中提到,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一般难以实现在绘画中同时兼顾整体和局部,因此需要我们在指导中进行具体的引导和指导。
比如,在教授绘画技巧时,我们可以先要求学生充分了解整体结构,熟练掌握各个部位的形态和比例关系,接着再通过局部的描绘来逐步达到整体的完整性。
二、教案中的重复技法重复技法是教案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创作手法。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整体形态基础上,通过某些局部的小细节进行重复,以达到作品的整体统一和秩序感。
比如,在教案中提到的“重复图案”的技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例子。
学生可以通过重复某个基础图案,例如三角形、正方形、或是圆形,以及线条等元素,描绘出整个画面的构图,给人一种很强的秩序感。
重复技法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通过局部的重复,可以增加画面中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协调,使得画面更加统一和美观。
而这种技法也很适合小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绘画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三、教案中的创作指导整体与局部概念以及重复技法是教案中重要的内容,而如何指导小学生通过这些技法进行绘画创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案中,作者提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指导建议。
教案中建议老师要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各类画作,寻找具有整体和局部之间相互关系的例子。
在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如何通过转化整体结构和描绘局部特征来实现画面的完整和统一。
接着,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创作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重复技法,完成一些绘画作品。
在这一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逐步掌握绘画中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以及重复技法的运用。
《重复的魔力》美术教案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绘画中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通过重复技法来增加画面的秩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课题:重复的魔力山东枣庄第四十一中学杨茂华教材分析:《重复的魔力》一课,属“设计·应用”领域。
重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重复构成也是平面构成中最简易和最常见的一种构成,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对该领域后面几课(渐变构成、分解构成等)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方法,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本课分2课时,此教学设计为第1课时,主要学习完全重复构成,第2课时主要学习非完全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分解构成等)。
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要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重复现象,认识到重复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体会重复产生的秩序美、规律美、统一美,然后进一步分析并归纳出重复构成的组成要素和设计制作方法,最后结合生活实践,指导学生设计一件重复构成作品,让学生感受重复构成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通过自身的动手体验,启发学生认识重复构成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并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经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本课所要讲授的重复构成内容,也具备感性认识的能力。
特别是第十三册《物品上的花廊》一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这对理解本课中的教学重点——重复构成的骨式很有帮助。
此学段的学生很喜欢自己创作,但由于想象力的匮乏,较难设计出构思新颖、个性鲜明的作品,而且学生在艺术感知、形象思维及创新意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不过,此学段的学生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在既有条件下,本课教学应顺应学生的认知和求知欲望,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学生创新思维转化为成果。
设计理念: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平面设计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课,在教学中应注意探究、讨论、协作等因素,构建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感受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形式美感,了解重复构成的组成要素和变化形式。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利用剪贴、手绘等方法,设计制作有趣的重复构成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与体验,开拓艺术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表现的能力,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重复构成的特点和组成要素,分析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进行平面构成造型的构思和实施,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同种实物若干、重复构成范作、其他辅助材料等。
2.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画纸、圆规、直尺、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设计,激发兴趣1.教师展示两段视频,请学生仔细观看。
(1)舞蹈《千手观音》片段(2)“恒源祥”广告2.教师提问:(1)刚才的两段录像在形式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都有重复的现象:肢体的重复、声音的重复。
(2)这些重复的现象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回答:震撼人心、印象深刻…….图1 图23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许多重复的现象,情绪受到感染。
2.寻找重复——请学生举例自然界还有哪些重复的现象。
3.思考重复——教师展示生活中利用重复原理设计的物品,让学生找出其中重复的元素,并请学生思考:这里的重复是否还是自然现象?(图5—图8)图5 图6 图7 图8 教师总结:人们从自然界的重复现象中发现并感受到了美,于是,人们从重复现象中寻找规律,归纳出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从而创造出许许多多的重复构成作品,重复构成的物品在生活中几乎涉及到了人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既方便又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4.再找重复——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重复构成,加强对重复构成的理解和深化,对重复构成与生活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感悟到了重复构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从自然界——生活这样的一个关系为线索,使学生对重复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并随着内容逐层展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了审美能力,愉悦了情感,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与艺术血脉相连、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探究归纳,找出要点1.寻找要素:教师出示一盒重复构成的巧克力,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重复构成由哪些要素组成?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重复构成的两个组成要素——基本形和骨格2.理解要素:展示重复构成范作若干张,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基本形和骨格,加深学生对基本形和骨格的理解。
(图9—图12)图9 图10 图11 图12教师强调:单元形和骨格都完全重复的构成叫完全重复构成。
3.实物展示,化解难点:课件展示用实物(橙子)组成的重复构成图片,请学生赏析,并引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再拿出课前准备的相同实物(南瓜子),分成若干组,请学生在卡纸上摆放。
摆好后的作品式样异彩纷呈,请学生分析思考:相同的基本形,为何会摆出不同的重复构成?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总结:相同的基本形,可以通过变化它的方向和骨格排列等来获取不同式样和风格的重复构成。
4.游戏探索:教师出示一张队列重复图片,进行一个游戏大pk:以“人”为单元形,设计一个重复构成,看哪一组的设计与众不同。
学生自由分组,跃跃欲试,经过合作交流,以自己为单元形,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重复构成,教师迅速画出学生的排列形式,利用实物投影仪,带领学生分析:自己变化了那个要素?如何变?5.介绍重复构成的表现手法:分别出示用手绘方法、剪贴方法、剪纸方法制作的重复构成作品,让学生感受并分析不同制作材料和方法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首先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分析,使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两个组成要素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完全重复是为了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再通过作品分析、游戏探索等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动手动脑其乐无穷,又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对两个要素的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课的学习难点。
介绍多种表现手法的作品,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其创新意识,更是为即将开始的学生动手制作环节做好准备。
四、创作练习,快乐体验1.教师选取用剪贴方法和手绘方法制作的重复构成作品各一件,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制作方法,特别是基本形的复制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才能既快又好?学生说出方法后教师配合必要的演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温馨提示(1)作图规范,需借助必要的工具(2)注意基本形颜色与背景颜色的搭配(3)保持作品的整洁2.学生开始分组合作,设计制作重复构成作品一件,手法不限。
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新颖的设计,对制作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让学生针对作品自己分析出制作方法,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增强了自信,也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设计的过程,教师的示范则是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观察和理解。
分组合作是我们美术教学中常见的学生活动方式,既可以通过合理分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的设想能够以较快较好的方式来实现,也轻松圆满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展评交流,享受成功1.学生自评: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作品的构思和手法特点。
2.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评,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按提出的评议标准进行互评:(1)是否突出了重复构成的特点(2)构思是否合理,创意是否巧妙(3)是否易于识别并能使人产生深刻印象(4) 你认为这是一件成功的重复构成作品吗?表现在哪里,或者反之(5)你对重复构成开始关注了吗?你对重复构成设计产生兴趣了吗?3.教师适当点评、归纳,并从作品创意、色彩搭配、制作工艺等方面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的作品展示是要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培养自我展示的勇气和能力,通过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辨析及评价能力,教师最后给予适当点评,并根据作品的特色给予奖项,是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美术课的兴趣,同时也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以后的设计制作中能做得更好。
六、延伸拓展1.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电脑软件进行重复构成设计。
2.多媒体播放建国五十年阅兵式的视频资料。
让学生畅谈感受:整齐、威严、有气势等。
教师总结:这是一种动态的重复美,这种美不仅带给我们威武壮观、震撼人心的气势,更带给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动态的重复还有很多,如: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我们每天做操时整齐划一的动作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
通过今天的学习之后,相信我们会对它们有一个全新的感受和认识。
另外,在重复构成的基础上还有更多更有趣的构成形式,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认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电脑进行设计,是要让学生尝试传统制作方法之外的更先进更快捷的制作方法,体验电脑设计制作的乐趣,也让部分有电脑设计特长的学生有了更广阔的表演舞台和发挥空间,真正体现了不同群体不同要求的教学理念。
播放阅兵视频等动态的重复现象是要让学生认识到,重复的形式多种多样,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所做的练习是有限的,要将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课堂有效地延伸到生活中,真正发挥美育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