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导游讲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都江堰导游讲解.1ppt课件
.
都江堰
.
都江堰水利工程
一、都江堰修建背景 二、都江堰历史地位 三、都江堰修建原理 四、都江堰主体景区
.
HIstorical background
修建背景: 公元前4世纪末,战国诸雄对峙,激烈兼并。
北方霸主秦国欲一统天下。秦慧文王采纳大将 司马错“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定”的军事 主张,于公元前316年灭掉蜀国。(秦灭蜀: 金牛计和美人计) 公元前280秋,秦灭蜀30年后,司马错于成都 出发,自岷江东攻楚国,却由于粮食补给问题 无法深入楚国。
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距今2266年。 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
名胜区名单。 2000年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
都江堰与长城
.
都江堰与秦长城
相同之处: 修建于同一个时代(长城 公元前221---208年) 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奇迹 两千多年来都受到国家保护和修葺 不同之处: 长城早已失去实际作用,都江堰仍然泽被后世 长城导致了秦朝灭亡,都江堰带来了秦朝统一 历史对长城毁誉参半,都江堰却有口皆碑
.
.
治水八字诀
治水六字诀
出二王庙向安澜桥
.
出二王庙到安澜桥
.
安澜桥
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 之一,全长320米。最早 称绳桥或竹藤桥。
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 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 ,以木板为桥面,旁设 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 狂澜,故更名“安澜桥 ”;民间为纪念何氏夫 妇,又称之为“夫妻桥 ”。
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
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 悖;
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
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
.
都江堰
.
都江堰水利工程
一、都江堰修建背景 二、都江堰历史地位 三、都江堰修建原理 四、都江堰主体景区
.
HIstorical background
修建背景: 公元前4世纪末,战国诸雄对峙,激烈兼并。
北方霸主秦国欲一统天下。秦慧文王采纳大将 司马错“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定”的军事 主张,于公元前316年灭掉蜀国。(秦灭蜀: 金牛计和美人计) 公元前280秋,秦灭蜀30年后,司马错于成都 出发,自岷江东攻楚国,却由于粮食补给问题 无法深入楚国。
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距今2266年。 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
名胜区名单。 2000年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
都江堰与长城
.
都江堰与秦长城
相同之处: 修建于同一个时代(长城 公元前221---208年) 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奇迹 两千多年来都受到国家保护和修葺 不同之处: 长城早已失去实际作用,都江堰仍然泽被后世 长城导致了秦朝灭亡,都江堰带来了秦朝统一 历史对长城毁誉参半,都江堰却有口皆碑
.
.
治水八字诀
治水六字诀
出二王庙向安澜桥
.
出二王庙到安澜桥
.
安澜桥
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 之一,全长320米。最早 称绳桥或竹藤桥。
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 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 ,以木板为桥面,旁设 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 狂澜,故更名“安澜桥 ”;民间为纪念何氏夫 妇,又称之为“夫妻桥 ”。
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
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 悖;
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
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
.
都江堰(课).ppt3
余秋雨作品
尤其是近40年来的大力扩建与渠系改造, 使其灌溉面积由不到300万亩发展到1003 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灌区。形成了集 灌溉、防洪、城市供水、综合利用为一 体的灌区格局。都江堰科学的原理,精 密的设计、巧妙的技术、宏伟的营构, 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人与 自然和谐共荣的思想精髓。
李冰简介 冰 石 像 东 汉
都
江
堰
余秋雨
前言
国际灌排水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 曾说:“都江堰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 了,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 发展的精髓,这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 今天尤为可贵。” 司马迁《史记》说:“都江堰建 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守李冰为治理岷江水患 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迄今已有2250多 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 生态工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都 江堰市城西,建筑在山川与平原的咽喉要冲, 其工程采用“无坝引水”的形式,主要由鱼 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 (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大工程巧 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协调 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 问题,孕育了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的“天府 之国”成都平原。
11.咆哮:(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的
回荡的声音;高声大叫。 12.众目睽睽(kuí )众人的眼睛都注视着。 13.浚理:疏通治理。 14.长锸:挖土的工具,铁锹。 15.圭臬(ɡuī):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 臬,古代测日影的标杆。 16.韬(tāo )略:由古兵书《六韬》、《三略》
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总结归纳 永 久 性 地 灌 溉 了 中 华 民 族
造福百姓
李冰为什么能名垂千 古?(李冰式精魂)
《都江堰》ppt课件
四、怎样理解“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 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一方面是说,图谱社会意义的重大,可与当 代政治、经济的重大事件媲美;另一方面是说, 图谱与裁军数据、登月路线中蕴含的造福于民的 思路是相通的。
五、为什么说“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
其一,因为“他的这点学问”是水利学界的 重要成果,说“水气淋漓”,显得形象生动。其 二,是为了与厚厚典籍的“风干松脆”对举。这 里的典籍,是另一种政治纲领的代名词,它们貌 似堂皇威严,却早已腐朽不堪,失却了活力;而 李冰的学问,渗透着利民富民的不朽思想,造就 了都江堰的辉煌,当然永远“水气淋漓”。
4. 怎样理解“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 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讨论
5. 为什么说“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
6. 为什么说李冰“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 巧”?
7. 怎样理解“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 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 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8. “在这里”,作者为什么会“突然产生了 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华阳国志》)。
后代屡有扩建,主要设施是在岷江江心 以竹笼装卵石,堆砌成鱼嘴状的分水工程, 下接金刚堤,使岷江在此分为外江、内江两 股。外江原系岷江正流,在下游辟有许多灌 溉渠道,兼具排洪作用;内江在灌县城西南, 凿玉垒山成宝瓶口,由此向下辟为走马河、 蒲阳河、柏条河等,穿入成都平原,成为灌 溉兼通航运的渠道。都江堰以下内江、外江 灌溉总面积曾达三百余万亩,解放前工程失 修,灌溉面积逐渐缩减至二百余万亩。解放 后经大力整治扩建,灌溉面积已扩大到八百 多万亩。
——《辞海》
重点字词
1.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2.惊悸:因惊恐而心跳得厉害。 3.圭ɡuī臬niè: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臬, 古代测日影的标杆。 4.韬略:由古兵书《六韬》、《三略》引申 而来,指计策、谋略。 5.驯顺:性情柔和能服从。 6.修缮:修理。 7.众目睽睽:众人的眼睛都注视着 8.濡养:将食物弄湿来喂养。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1
生态环境的改善
2
自然景观的保护
3
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历史文化的见证
都江堰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见证 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
为后人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提供 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水文化的传承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代 水文化的智慧和精髓,对水文化 的研究、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民族精神的象征
都江堰的建设和维护体现了中华 民族不屈不挠、勤劳智慧的民族 精神,成为激励后人奋进的精神
李冰父子的治水理念
修建鱼嘴分水堤
设置飞沙堰和宝瓶口
制定岁修制度
CHAPTER
都江堰工程介 绍
鱼嘴分水堤
01
鱼嘴分水堤是都江堰水 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位于都江堰的进口处。
02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岷江 分为内外两江,内江用 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03
在洪水季节,鱼嘴分水 堤能够将大部分洪水引 入外江,减轻内江的洪 峰压力。
象征。
CHAPTER
都江堰的现状与保护
都江堰的维护与修复
定期检查与保养
应急抢修
古建筑保护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自然灾害 旅游压力 资金短缺
未来的保护与发展计划
科技创新
01
社区参与
02
国际合作
03
WATCHING
在古代水利工程发展的背景下,都江 堰的建设得到了充分的技术支持和经 验借鉴。
水利工程技术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古代 水利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出现了灌溉 系统、防洪工程等更为复杂的水利设 施。
都江堰的起源和早期建 设
01
02
都江堰的地理环境
都江堰的起源
生态环境的改善
2
自然景观的保护
3
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历史文化的见证
都江堰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见证 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
为后人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提供 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水文化的传承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代 水文化的智慧和精髓,对水文化 的研究、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民族精神的象征
都江堰的建设和维护体现了中华 民族不屈不挠、勤劳智慧的民族 精神,成为激励后人奋进的精神
李冰父子的治水理念
修建鱼嘴分水堤
设置飞沙堰和宝瓶口
制定岁修制度
CHAPTER
都江堰工程介 绍
鱼嘴分水堤
01
鱼嘴分水堤是都江堰水 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位于都江堰的进口处。
02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岷江 分为内外两江,内江用 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03
在洪水季节,鱼嘴分水 堤能够将大部分洪水引 入外江,减轻内江的洪 峰压力。
象征。
CHAPTER
都江堰的现状与保护
都江堰的维护与修复
定期检查与保养
应急抢修
古建筑保护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自然灾害 旅游压力 资金短缺
未来的保护与发展计划
科技创新
01
社区参与
02
国际合作
03
WATCHING
在古代水利工程发展的背景下,都江 堰的建设得到了充分的技术支持和经 验借鉴。
水利工程技术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古代 水利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出现了灌溉 系统、防洪工程等更为复杂的水利设 施。
都江堰的起源和早期建 设
01
02
都江堰的地理环境
都江堰的起源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详解
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
江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 一个控制内江进水的咽 喉,因形似瓶口且功能 奇而名。其右边的山丘 为离堆。瓶口宽度和底 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 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 条分划,取名“水则” (我国最早的水位标)。
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通过干渠经仰天窝节制闸,把 江水一分为二。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四,顺应西 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形成自流灌溉 渠系,灌溉成都平原的近一千余万亩农田。
作者为什么用长城来与都江堰作 思 对比?怎样理解作者的观点 ? 考 作者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 工程,为了更生动清晰地说明这一点,采 用对比手法是必要的,这就需要选择同样 称得上伟大的工程来作参照物。
选择长城,不仅因为它的修建时间与 都江堰相近,而且更因为长城的知名度高 江 堰有价值得多,而作者的看法恰恰相反, 作者选择长城来与都江堰相比,绝不是矮 化长城,拔高都江堰,而是为了凸显本文 的主题。文章的新意由此而生,深度由此 而来,文章总体构思的基点由此立稳并得 以渐次生发。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衬下, 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 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上海戏剧 学院教授,并曾任校长。获过“国家级突出贡献 专家”称号,代表作:《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 《山居笔记》、 《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 进行文化思考,将“人、历史、 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 被称为“文化散文”
字词积累补充:
• 天府之国: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我国 一般把四川称为“天府之国”。 •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注视着。 多与“在……下”配合使用。 • 衮衮诸公:众多身居要职的官僚,后专称居高位 而无所作为的官僚。含贬义。衮衮:相继不绝, 众多的样子。 • 敬鬼神而远之: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 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 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
《都江堰》ppt课件
美读第二部分
本部分写都江 堰景观。作者把实 写水流的宏大气势 与抒写自己魂销魄 夺的感受交融起来, 着力在水流的强悍 与规整、撒野与驯 顺上泼墨铺排,描 绘出震撼人心的壮 丽画卷。
美读课文
美读第二 段,应读出 “闻其声”的 层次感;
美读第三 段,要得体传 达作者紧张、 喜悦、豪迈、 赞叹的丰富感 情。
六、为什么说李冰“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
“大愚大拙”是说李冰 极不擅长无所专攻或蝇 营狗苟的“为官之道”, 而只具有田间老农的思 维;“大智大巧”是说 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 田间老农的思维,才具 备了可贵的唯物意识和 民本思想,从而能够清 晰而透明地观照人类生 存的重大问题。
七、怎样理解“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 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 的精神世界”?
思 个方面的比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为什么? 考
作者从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延伸距离、 文明特征诸方面将长城与都江堰作比较,其中 社会功用方面的比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这 不仅因为延伸距离、文明特征等方面是依附于 社会功用的,而且因为对社会功用的评价是文 章的核心内容,这里是在为第三部分浓墨重彩 地展开文化反思张本的。因此,作者在这一部 分用较多笔墨在社会功用方面比照两大工程, 令人信服地表达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 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的文化感受。
课文小结
总之,作者由赞叹工程社会功用的伟大而进一 步写到工程创建人的伟大,又由创建人工程功绩 的伟大进一步写到其意识信念的伟大,再通过其 意识与另一种政治走向的比照,引导读者在赞美 都江堰与李冰的同时,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反思中 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去重新评价我们的文化 传统和价值观念。文思深邃,文气畅达。
明确:
都江堰通用课件(讲课用)
03
都江堰旅游资源
都江堰的景点介 绍
总结词
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融合
详细描述
都江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青城山、都江堰 水利工程、玉垒山、离堆公园等都是值得一游的景点。这些景点展示了都江堰市 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都江堰的旅游路线规划
规划内容
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文化旅 游融合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方 面,以实现都江堰的可持续发展。
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利用方式
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应注重生态、文 化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如发 展生态旅游、推广地方特色文化等。
管理措施
政府应加强都江堰的管理,制定科学 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确 保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发展。
都江堰的文化意 义
总结词
都江堰不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详细描述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巅峰,更是中华文 明的瑰宝。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
都江堰的传说与故事
总结词
都江堰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李冰父子 的敬仰和感激。
总结词
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详细描述
都江堰市旅游局根据游客需求,精心设计了多条旅游线路。这些线路覆盖了都江堰市的主要景点,包括青城山、 都江堰水利工程、玉垒山、离堆公园等。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更好地了解都江 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都江堰的旅游服务与设施
总结词
都江堰通用课件
CONTENCT
录
• 都江堰历史与文化 • 都江堰工程原理
都江堰PPT演示课件
众注视之下。
5、衮衮诸公:称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 6、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汉族民间祭祀
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 曲形式。
12
感知与领悟(一)
1、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 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13
比较对象 比较项目
修建时间 规模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 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 和反问。具有一种自信、理性、从容、智慧的贵 族气质,并以游记的方式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人们 称之“文化散文”。
“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 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1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坐落 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 子开凿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 、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 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 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 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
① 李冰其人:秦国、蜀郡守 ② 行为:修建都江堰 ③ 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④ 品格:质朴、冰清玉洁、为民造福、求真务
实、淡泊名利、贴近苍生 ⑤ 实践内容:水利治理,生命实践 ⑥ 实践结果: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
20
文本解析
请在第三部分中,找出直接高度评 价李冰父子贡献的段落。
本部分中,第10、14、18、19、20、 24自然段对李冰父子高度评价。
5、衮衮诸公:称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 6、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汉族民间祭祀
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 曲形式。
12
感知与领悟(一)
1、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 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13
比较对象 比较项目
修建时间 规模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 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 和反问。具有一种自信、理性、从容、智慧的贵 族气质,并以游记的方式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人们 称之“文化散文”。
“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 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1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坐落 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 子开凿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 、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 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 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 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
① 李冰其人:秦国、蜀郡守 ② 行为:修建都江堰 ③ 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④ 品格:质朴、冰清玉洁、为民造福、求真务
实、淡泊名利、贴近苍生 ⑤ 实践内容:水利治理,生命实践 ⑥ 实践结果: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
20
文本解析
请在第三部分中,找出直接高度评 价李冰父子贡献的段落。
本部分中,第10、14、18、19、20、 24自然段对李冰父子高度评价。
都江堰(讲课用)详解ppt课件
•
第二部分绘神绘色地表现都江堰的壮丽图景;
•
第三部分由堰及人,展现李冰父子的精神风采。
•
三个部分层层推进,脉络清楚。第一、三部分写
“虚”,以作者独特的主体感悟为中心;第二部分写
“实”,以对客观景物的生动描绘为重点,“虚”与
“实”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第一部分以“它,就是都
江堰”收尾,自然过渡到第二段对都江堰自然风貌的描
25
小结
文章第一部分作者的总观点是什么?作者 从哪些角度对都江堰和长城进行了比较?
【明确】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亮出作者对 这中国历史上两个恢弘建筑的态度。文章从如下角 度把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对比。
(1)都江堰的修建时间早于长城; (2)都江堰的功用绵延至今,而长城的社会 功用已经废弃; (3)都江堰毫不炫耀只求奉献,而长城却摆 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修缮。
选择长城,不仅因为它的修建时间与 都江堰相近,而且更因为长城的知名度高 于都江堰。
21
在一般人看来,长城无论如何要比都江 堰有价值得多,而作者的看法恰恰相反, 作者选择长城来与都江堰相比,绝不是矮 化长城,拔高都江堰,而是为了凸显本文 的主题。文章的新意由此而生,深度由此 而来,文章总体构思的基点由此立稳并得 以渐次生发。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衬下, 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
• 敬鬼神而远之: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 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 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
17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用长城作对比,评说都江堰是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 程”。
第二部分:写偶然发现都江堰的美,并
为它折服。
第三部分:
由物及人,由歌颂都江堰 进而歌颂其创造者李冰。
都江堰-PPT精品
都江堰
比长城早数十年 表面不如长城宏大
邈远的时间
社会功用 水流外观 文明状况 心态
5/31/2020
已废弛
至今在输送清流
突兀在外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
僵硬的雕塑 灵动的生活
摆出老资格等待人 卑处一隅,绝不炫耀, 该课件们由修【缮语文公社】yuwen520友 毫无所求,只知贡献
情提供
4.第二部分开头写作者“乘便看一眼”都江堰之前 “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3 用李冰父子献身精神同某些饱食终日的现代官僚比较,高 5/3度1/20赞20 扬了李冰父子该课的件由历【史语文贡公社献】。yuwen520友
情提供
7.李冰的政治观如何?
政治含义: 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做实事: 具体,质朴 出发点: 百姓生活的现实需要
5/31/2020
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yuwen520友 情提供
5/31/20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yuwen520友 情提供
尤其是近40年来的大力扩建军与渠系改造, 使其灌溉面积由不到300万亩发展到1003万 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灌区。形成了集灌溉、 防洪、城市供水、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灌区格 局。都江堰科学的原理,精密的设计、巧妙 的技术、宏伟的营构,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 的博大精深及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思想精髓。
李冰式精魂
为民造福 务实求真 淡泊名利 贴近苍生
5/31/20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yuwen520友 情提供
8.如何理解:“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 了。
他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不被统治者 所认同。
欲扬先抑,为后来的“发现”做铺垫,而且与第 一部分结尾盛赞都江堰形成反差,使文章产生起 伏悬念,引人入胜。
都江堰ppt课件52
一、堰——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朗读要求: 1.声如洪钟地读,神采飞扬地读,声情并茂地读。 2.读准语调,读好停顿,读出重音。
秋雨赞语:
(赞语一)
(赞语二)
它,稳稳当当
它,卑处一隅
实实在在
像一位
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
它,细细浸润
乡间母亲
节节延伸Biblioteka 只知奉献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二、人—— 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韩愈——韩山、韩水 苏轼——苏堤 左宗棠——左公柳 焦裕禄——焦桐 ……
李冰
我的赞语:
秋雨赞语: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鍤,站在滔滔的 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 长鍤,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 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三、神—— 人的升格
百姓赞语: 1、建庙膜拜——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神 2、表演傩戏——贴近大地,贴近苍生
心中的“李冰”:
朗读要求: 1.声如洪钟地读,神采飞扬地读,声情并茂地读。 2.读准语调,读好停顿,读出重音。
秋雨赞语:
(赞语一)
(赞语二)
它,稳稳当当
它,卑处一隅
实实在在
像一位
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
它,细细浸润
乡间母亲
节节延伸Biblioteka 只知奉献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二、人—— 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韩愈——韩山、韩水 苏轼——苏堤 左宗棠——左公柳 焦裕禄——焦桐 ……
李冰
我的赞语:
秋雨赞语: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鍤,站在滔滔的 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 长鍤,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 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三、神—— 人的升格
百姓赞语: 1、建庙膜拜——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神 2、表演傩戏——贴近大地,贴近苍生
心中的“李冰”:
《都江堰》课件
思考探究第二部分
问题1、对都江堰的这个高度评价是起 初就有的吗?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一次见都江堰之前作者心情是怎样 的?
问题2.是如何描写都江堰的魅力?找 出都江堰水的特点。
先写都江堰所处环境, 再写都江堰的水声, 然 后写水形水态。未见其形, 先闻其声, 充分调动视 觉、触觉、听觉等器官,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 辞, 使文章形象生动, 给人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写作风格: 以游记的方式 进行文化思考,将“人、历史、 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被 称为“文化散文”
读了本文,你觉得余秋雨写散文在构思和 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提示】余秋雨写散文, 善于从有限的景物和事件中挖掘出深广的历史积淀、文化 内涵。其文化散文常常以山水风景为“出发点”, 以文化思考为“归结点”, 即通过对景物和事 件的速写式描绘, 表达作者对社会、历史、文化、人生、宇宙的独特思考, 表现了作者强 大的主体性、主观性, 以及对客观景物、事件的“观照”和“审读”能力。《都江堰》以个性 思考开始, 以主体感悟结束, 处处显示出作者对隐含在水利工程都江堰和历史人物李冰形 象后面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深刻挖掘的明显动机, 即使文章对都江堰壮丽图景进行 生动描绘的第二部分, 也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有我之境”的偏爱。
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李冰式精魂: 为民造福 务实求真 淡泊名利 贴近苍生
都江堰
长城
——余秋雨
都江堰
工
意志力的骄傲 功用废弛
程
僵硬雕塑
等待修缮
壮胆排场
创
蛮吓
建
者
残忍
造福千秋
造
灌溉中华 灵动生活 奉献
福 民 众
声威 地震
巨 大
气势 飞奔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3、弯道环流:内江进水口位于河道凹段,在 枯水季,卵石难以起动,所以内江六成并无多 少泥沙。在雨季,由于弯道环流的作用,沙石 沿凸岸移动至外江;
4、泄流飞沙:水流进入内江后,局部河势仍 属于微弯河道,飞沙堰正位于内江弯道下端。 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底部水流携带泥沙流向飞 沙堰,入外江;表层清水基本与堰顶平行流向 内江;
33
鱼嘴
34
地震后鱼嘴
35
飞沙堰
36
宝瓶口
37
宝瓶口近景
38
都江堰放水节
清明放水节是世界文 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 程所在地都江堰市的 民间习俗。
公元978年,北宋政 府正式将清明节这一 天定为放水节。
39
砍杩槎放水
杩槎是将三根木棒的顶 端都扎在一起构成的三 角架,填土筑堤,可截 断流水。
10
都江堰导游图
11
秦堰楼——THE QINYAN PAVILION
12
因都江堰建于秦代而得名。是眺望都江堰全景 的最佳位置。
秦堰楼依山而立,雄峙江岸,结构精巧,峻拨 壮观。未建之前,这里是“观景台”,又称“ 幸福台”。
因毛泽东主席于1958年3月21日曾站在这个 位置,仔细观看都江堰。在伏龙观和二王庙里 陈列了这幅珍贵的照片。
3
金牛古道与五丁力士
4
公元前272年,李冰奉秦昭王之命,来到蜀地 任蜀郡守,开通岷江往成都的水路枢纽,为攻 打楚国做战略准备。
都江堰的修建,是出于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目 的,本意是为了伐楚提供兵源、粮源和通船渠 道,使蜀地成为秦国统一中国的战略基地。
5
都江堰历史地位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 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
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
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 悖;
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
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
16
二王庙
17
二王庙后殿
18
李冰夫妇塑像
19
李冰石像
20
李冰铜像
冬天,人们在渠首用 “杩槎截流法”筑成 临时围堰,维修内外 江时。清明节内江灌 溉区需水春灌,撤除 杩槎,放水入灌渠。 这个仪式就叫"开水"
40
谢谢观看
41
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距今2266年。 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名单。 2000年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6
都江堰与长城
7
都江堰与秦长城
相同之处: 修建于同一个时代(长城 公元前221---208
年) 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奇迹 两千多年来都受到国家保护和修葺 不同之处: 长城早已失去实际作用,都江堰仍然泽被后世 长城导致了秦朝灭亡,都江堰带来了秦朝统一 历史对长城毁誉参半,都江堰却有口皆碑
8
修建原理
1、选址科学:成都平原形似一把张开的纸扇 向东南倾斜,而都江堰市恰好处在扇形平原顶 端,海拔700多米(成都海拔400m左右),居 高临下。李冰合理利用了这种自然倾斜的地形, 无坝引水;
2、水分四六:鱼嘴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 道环流的江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枯水季, 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内江进水量约6 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雨季内外江水量比例 自动颠倒;
21
二王庙后殿庭院
22
二王庙戏台
23
二王庙庭院
24
二王庙——ER WANG TEMPLE
25
26
治水八字诀
27
治水六字诀
28
出二王庙
29
地震中坍塌的二王庙
30
出二王庙向安澜桥
五大古桥 之一,全长320米。最 早称绳桥或竹藤桥。
清嘉庆八年(1803),何 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 桥,以木板为桥面,旁 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 渡狂澜,故更名“安澜 桥”;民间为纪念何氏 夫妇,又称之为“夫妻 桥”。
都江堰
1
都江堰水利工程
一、都江堰修建背景 二、都江堰历史地位 三、都江堰修建原理 四、都江堰主体景区
2
HISTORICAL BACKGROUND
修建背景: 公元前4世纪末,战国诸雄对峙,激烈兼并。
北方霸主秦国欲一统天下。秦慧文王采纳大将 司马错“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定”的军事 主张,于公元前316年灭掉蜀国。(秦灭蜀: 金牛计和美人计) 公元前280秋,秦灭蜀30年后,司马错于成都 出发,自岷江东攻楚国,却由于粮食补给问题 无法深入楚国。
13
震后秦堰楼
14
二王庙历史沿革
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 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
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 “崇德庙”; 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 德庙为“王庙”; 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15
二王庙建筑特点
3、弯道环流:内江进水口位于河道凹段,在 枯水季,卵石难以起动,所以内江六成并无多 少泥沙。在雨季,由于弯道环流的作用,沙石 沿凸岸移动至外江;
4、泄流飞沙:水流进入内江后,局部河势仍 属于微弯河道,飞沙堰正位于内江弯道下端。 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底部水流携带泥沙流向飞 沙堰,入外江;表层清水基本与堰顶平行流向 内江;
33
鱼嘴
34
地震后鱼嘴
35
飞沙堰
36
宝瓶口
37
宝瓶口近景
38
都江堰放水节
清明放水节是世界文 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 程所在地都江堰市的 民间习俗。
公元978年,北宋政 府正式将清明节这一 天定为放水节。
39
砍杩槎放水
杩槎是将三根木棒的顶 端都扎在一起构成的三 角架,填土筑堤,可截 断流水。
10
都江堰导游图
11
秦堰楼——THE QINYAN PAVILION
12
因都江堰建于秦代而得名。是眺望都江堰全景 的最佳位置。
秦堰楼依山而立,雄峙江岸,结构精巧,峻拨 壮观。未建之前,这里是“观景台”,又称“ 幸福台”。
因毛泽东主席于1958年3月21日曾站在这个 位置,仔细观看都江堰。在伏龙观和二王庙里 陈列了这幅珍贵的照片。
3
金牛古道与五丁力士
4
公元前272年,李冰奉秦昭王之命,来到蜀地 任蜀郡守,开通岷江往成都的水路枢纽,为攻 打楚国做战略准备。
都江堰的修建,是出于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目 的,本意是为了伐楚提供兵源、粮源和通船渠 道,使蜀地成为秦国统一中国的战略基地。
5
都江堰历史地位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 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
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
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 悖;
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
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
16
二王庙
17
二王庙后殿
18
李冰夫妇塑像
19
李冰石像
20
李冰铜像
冬天,人们在渠首用 “杩槎截流法”筑成 临时围堰,维修内外 江时。清明节内江灌 溉区需水春灌,撤除 杩槎,放水入灌渠。 这个仪式就叫"开水"
40
谢谢观看
41
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距今2266年。 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名单。 2000年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6
都江堰与长城
7
都江堰与秦长城
相同之处: 修建于同一个时代(长城 公元前221---208
年) 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奇迹 两千多年来都受到国家保护和修葺 不同之处: 长城早已失去实际作用,都江堰仍然泽被后世 长城导致了秦朝灭亡,都江堰带来了秦朝统一 历史对长城毁誉参半,都江堰却有口皆碑
8
修建原理
1、选址科学:成都平原形似一把张开的纸扇 向东南倾斜,而都江堰市恰好处在扇形平原顶 端,海拔700多米(成都海拔400m左右),居 高临下。李冰合理利用了这种自然倾斜的地形, 无坝引水;
2、水分四六:鱼嘴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 道环流的江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枯水季, 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内江进水量约6 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雨季内外江水量比例 自动颠倒;
21
二王庙后殿庭院
22
二王庙戏台
23
二王庙庭院
24
二王庙——ER WANG TEMPLE
25
26
治水八字诀
27
治水六字诀
28
出二王庙
29
地震中坍塌的二王庙
30
出二王庙向安澜桥
五大古桥 之一,全长320米。最 早称绳桥或竹藤桥。
清嘉庆八年(1803),何 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 桥,以木板为桥面,旁 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 渡狂澜,故更名“安澜 桥”;民间为纪念何氏 夫妇,又称之为“夫妻 桥”。
都江堰
1
都江堰水利工程
一、都江堰修建背景 二、都江堰历史地位 三、都江堰修建原理 四、都江堰主体景区
2
HISTORICAL BACKGROUND
修建背景: 公元前4世纪末,战国诸雄对峙,激烈兼并。
北方霸主秦国欲一统天下。秦慧文王采纳大将 司马错“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定”的军事 主张,于公元前316年灭掉蜀国。(秦灭蜀: 金牛计和美人计) 公元前280秋,秦灭蜀30年后,司马错于成都 出发,自岷江东攻楚国,却由于粮食补给问题 无法深入楚国。
13
震后秦堰楼
14
二王庙历史沿革
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 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
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 “崇德庙”; 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 德庙为“王庙”; 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15
二王庙建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