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权利的保护与行为的规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记者权利的保护与行为的规制

作者:高海峰

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7期

摘要: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新闻媒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闻记者更是肩负着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和构建社会舆论环境的作用。新闻记者的权利保护和行为的规范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国际范围也是重要的增加竞争力和规避市场风险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本文对新闻记者的权利保护和行为规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闻媒体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新闻记者;权利保护;行为规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7-0-02

我国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对记者的工作的需求程度也在上升,而记者权利的实施和工作行为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发展,急需对权利的保护和行为的规制进行研究。

一、新闻记者权利保护和行为规制现状和概述

目前,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变得越加广泛,传统的媒体要想在这种情况下不被淘汰就必须同新媒体进行资源整合以实现双赢。新闻记者的权利保护和行为的规范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国际范围也是重要的增加竞争力和规避市场风险的重要方法。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现状,首要的一点就是以新闻作为传播要务的第一原则。新闻媒体作为宣传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变化以及国际形势的主要形式,在传播平台的媒体资源和人员分配上都处于优先地位。从媒体资源分配上,新闻大多在电视和广播的黄金时段播出,是媒体竞争力的重要衡量因素。其二,新闻记者是广播电视这类媒体的重要竞争力。新闻记者以收集整理、编辑传播和发布社会信息作为工作内容,是向群众传递信息的传播者。在现实中新闻媒体工作大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记者工作。而在媒介融合的新时期,新闻记者的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要求其具有鉴别信息真假并立足于基础对信息进行解释的能力。其三,新闻记者还面对着传播要素的新变化,主要的变化是信息传播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受众接触信息的自由使得传播者面对挑战、信息接收者具有更高点的参与度以及受社会经济影响新闻记者的专业标准下降。而且,根据近些年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新闻记者的压力非常大且在自我认知上大多数都有问题。

二、新闻记者权利保护和工作规制的方法

(一)改变新闻记者的心理,增加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知是对自我身份认知的过程,能够确定自我的社会定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及规范行为模式。因此改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心理,增加对职业的认同感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调整新闻记者心态。媒体融合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年轻的新闻记者接受能力强但浮躁心理也比较严重。所以,要针对记者的不同年龄层次采用不同的方式以强化记者的心理。要加强思想教育,让新闻记者也要对新媒体形式保持关注,不一味地排斥和接纳,从新闻出发,综合利用媒介融合环境的优势,提高传播速度和影响力。

其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自我认知。为了增加新闻记者的职业认同感就要从提高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对新闻内容的敏感度出发,使新闻记者能够做出更贴合信息接受者的新闻报道。工作成效能够为从业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感并从自我认知上肯定工作能力,进而促进工作效率和对职业的热爱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作为新闻记者要对新型的技术设备的更新学习具有学习兴趣,努力地完善自我技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培养对新闻的敏感度。之后,要在工作中避免将信息进行单一的堆砌产生“新闻民工”的过激认识,应该秉持对新闻客观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发挥传统媒体无法被媒介融合替代的作用。对于面对新兴技术的挑战,新闻记者要及时更新技术认知,对不同的媒体平台使用的不同技术设备和信息处理传播手段及时进行学习掌握。只有改变新闻工作者的心理认识和提高硬件能力,才能增加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

(二)规范行业行为,注重写作技能

现阶段,出于种种原因部分新闻记者对新闻工作存在着疑惑,且社会支持与自身的投入和认知产生了偏差。通过分析近些年的调查报告,笔者发现新闻记者的社会支持同工作倦怠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状态。所以,为了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新闻记者要加强社会责任感,以人为先,从工作中得到认可。还需要坚守职业道德,坚定新闻事件真实报道的原则,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更要从思想上清楚地认识到新闻的价值,实现新闻理想,杜绝出现“新闻黑洞”的问题。强化人本思想的新闻意识。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是对社会公众群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因此新闻信息的内容要强化人本思想,满足大众需求和关注点。以往的新闻信息数据的获取大多是通过社会走访调查的形式收集,虽然在数据的准确性很高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不过大数据的出现既能满足数据准确性又能缩减调查的难度和时间。因此,新闻内容可通过分析大数据来制作,使新闻能够适应大众的不同需要。此外,新闻传播要注重服务性,可以在平台上增加评论和交流模块,从而了解大众的态度。

还要掌握了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新闻记者是否转变工作作风,无关紧要。事实上,新闻记者如果缺乏敬业的感情、奋斗的热情、执着的激情,患上典型的“动力缺乏症”,就不可能把心思用在新闻工作上。如果被动、机械地去完成工作任务,就不可能做到求真务实,就会闭门造车、胡编乱造,采写出严重失实甚至虚假的新闻报道来,从而酿成搞臭新闻从业人员名声、降低媒体社会公信力、损坏党和政府形象的恶果。务实做人,就是要做到求真务实、尊重实践、注重实效。学习求实是务实做人的必要前提,工作务实是务实做人的基本要求,生活朴实

是务实做人的充分体现,新闻记者只有脚踏实地地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才能保证新闻的质量。

(三)提高新闻记者的就业环境,注重内容的真实性

新闻记者的就业环境优化,一是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通过提高记者的工资待遇缓解工作懈怠的问题。并且要对出现原则问题的记者不同的等级进行罚款或开除的惩罚措施,塑造记者的原则性和提高工作效果。二是要在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重视新闻记者的工作心理和精神压力,建立良好的沟通、组织氛围。

而且,要寻找核心的新闻信息来源,在网络上获得信息后要及时地走进现场,找到未经过加工、完整的素材,并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拍摄。如果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存在两个以上的描述且基本一致就可以确定为真实的信息。同时,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核查,对宣传进行管制。在实际的新闻采访中,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这就需要新闻记者要掌握分寸尽最大的可能报道真实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如果采访的问题与宣传的内容不相符合要及时进行调整。

(四)新闻记者要善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新闻记者权利被侵害的事件中,侵权人大多是以向记者道歉了事,严重点的顶多是给予行政处罚,而记者似乎也是满足于这样的结果,甚至很多记者觉得诉诸法律也是无济于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有关新闻法律体系的不完备。《宪法》在我国缺乏可诉性,适用宪法保护新闻记者的权益还存在一定障碍,现行法律有关新闻媒体管理与保护的规定散布于各个法律、法规、规章中,且有关保护性的条款少,禁止性条款多,对于新闻记者权益的保护等同于普通公民,使其权益得不到很好的救济。虽然当前的诉讼环境下媒体败诉率比较高,但也不乏媒体胜诉的案例。因此新闻记者仍要增强法治意识,相关部门也要重视新闻记者履行采访报道职责权益遭受损害的司法救济。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记者权利保护和工作的规制,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舆论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做好权利保证和工作规制工作,可以借鉴上文提到的几点对策,推进新闻记者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雄.新闻舆论研究[J].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12(0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