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中贵族意识的矛盾性
《斜阳》的深层解读
太宰治《斜阳》深度解读《斜阳》是日本文学巨匠太宰治的中篇小说,以战后日本的混乱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落没贵族如斜阳般的生活。
在这部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运用女性口吻进行叙事,使得整部作品在颓废的暗色调中透露出一抹亮色,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希望的战后世界。
故事的主人公和子,生活在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贵族家庭。
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父亲的逝世,这个家庭逐渐没落,与普通民众已无太大区别。
和子与她的母亲和弟弟直治,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相依为命,共同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
在这部小说中,太宰治通过对和子一家生活的描绘,展示了战后日本社会的种种问题。
战争的失败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使得许多原本显赫一时的家族陷入了困境。
和子一家的遭遇,正是这个时代许多家庭的缩影。
他们不得不放弃过去的荣耀,面对现实生活的残酷。
然而,在颓废的生活中,和子却逐渐觉醒,开始寻求个人的幸福。
她不再拘泥于过去的贵族生活规范,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即使怀上了已婚男子的孩子,她也坚定地选择了生下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道德革命的任务。
和子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也是她个人成长的重要标志。
与和子的积极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弟弟直治。
直治无法接受家族没落的现实,沉迷于毒品和放纵的生活中,最终选择了自杀。
直治的悲剧,凸显了消极处世方式的危害,也进一步彰显了和子积极生活态度的可贵。
在《斜阳》中,太宰治还巧妙地运用了物哀这一日本文学特色,为作品增色不少。
物哀,简言之,是客观见诸主观而生成的某种情感。
在这部小说中,无论是和子对家族没落的哀伤,还是对个人幸福的渴望,都体现了物哀的美学思想。
这种情感使得整部作品更加引人入胜,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斜阳》中的女性形象也颇具特色。
和子作为主人公,她的坚强、独立和勇敢无疑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
她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种女性形象的塑造,无疑是对当时日本社会性别观念的一种挑战,也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斜阳》是法国无赖派作家艾略特·桑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一个被压迫的年轻男子让·米歇尔的生活经历,表现了无赖派人物对社会压迫的反抗与斗争。
这其中包括对社会道德的质疑、对人性的思考、对悲剧命运的抗争等方面。
本文将以《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为主题,对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在《斜阳》中,作者通过让·米歇尔的个人命运,探讨了社会的道德观念对人性的束缚,以及个体在道德桎梏下的反抗与挣扎。
让·米歇尔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被社会歧视,母亲背负着沉重的家庭压力,家庭困境使他感到绝望,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他对于社会道德的认可和接受逐渐崩塌。
他开始走上追逐快乐和自由的道路,拒绝被社会道德规范束缚。
他鄙视虚伪的社会风俗,对于各种道德约束抱持冷漠和反感的态度。
他的反抗的精神体现在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观念的反叛。
在《斜阳》中,反抗与斗争不仅是对社会道德的质疑,也体现在对人性的思考。
在作品中,让·米歇尔对人性的阴暗面有着清晰而痛苦的认识。
他痛苦地发现,人性不仅充满了自私、欲望等负面情绪,而且这些负面情绪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命运,让他们陷入无法自拔的悲剧中。
他对人性的思考和对自身悲剧命运的抗争相互交织,使作品更加深刻而真实。
无论是对社会道德的质疑,还是对人性的思考,让·米歇尔都试图通过个人的反抗与斗争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他不满于索取社会给予的恩惠,也不屈服于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
相反,他勇敢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自由、快乐和真实的个体存在。
通过观察和分析他身边的人物和环境,他表达出对于社会的不满,对于人性的失望,但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希冀。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体现在对社会道德的质疑、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悲剧命运的抗争上。
通过描绘让·米歇尔的生活经历,艾略特·桑东成功地展现了无赖派人物面对社会压迫时的反抗精神和内心斗争。
《斜阳》论以和子的“道德革命”为中心
《斜阳》论以和子的“道德革命”为中心《斜阳》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之一,该小说以旧式家族的衰败和堕落,以及中西文化碰撞的冲突为主线,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危机。
在小说中,以和子为代表的新一代人物,是道德革命的领导者。
本文将以和子的“道德革命”为中心,探讨其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其对整个小说的影响。
一、和子的道德觉醒和革命思想二、和子对父辈文化的批判和反叛三、和子的个人命运与纷争之中四、和子的道德标准与家族道德的对立五、和子对民族危机的认识与担忧六、和子对传统式微的挑战与启示七、和子在革命道路上的选择与坚持八、和子对新文化运动的认同和进取精神九、和子思想的现实价值与时代意义在小说中,和子的思想和行动都体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特点和背景,他代表着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趋势。
通过对和子的分析和探讨,可以深刻地理解和反思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同时也可以对当今时代的发展与倡导作出思考和规划。
1、和子的道德觉醒和革命思想和子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
他凭借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带领着家族中的年轻人走向道德的革命。
他的一系列举动,如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讲,以激励年轻人,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切,展示自己的见解等,都表明了他的道德觉醒和革命思想的强烈推动力。
2、和子对父辈文化的批判和反叛在小说中,和子对父辈文化的批判和反叛是他道德觉醒和革命思想最直接的表现。
他对家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他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没有生命力,已经过时,需要进行革新和改进。
他的这种思想和行动,对新一代人物的觉醒和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和子的个人命运与纷争之中和子的个人命运与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他的生活经历、身份背景、家族状况等个人因素,加上战争、革命、思想分裂等大背景的影响,使得他身处纷争之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困境。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他展现了出色的思想和行动力。
4、和子的道德标准与家族道德的对立和子的道德标准与家族传统的道德标准形成了对立。
斜阳读后感
斜阳读后感《斜阳》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它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封建文化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读过这篇小说后,我深受震撼,心情十分复杂。
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老的封建世家的光辉时期的生活。
“斜阳”是一个象征,意味着世界的末日。
在小说中,世家的家族成员通过合谋相互残杀,表面的温情背后却充满了欺骗和无情。
这个家族的成员之间没有真正的爱,只有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无数的伤害和死亡。
小说的第一章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将这个世家的光辉岁月展现在我们眼前。
在乌有的迷雾中,人们只见到一些残破的石像,这是鲁迅对封建家族的讽刺和批判,暗示了一切的虚伪和假象。
小说的结尾,家族的最后一个成员掉进了水中,这象征着封建家族的彻底崩溃,而斜阳也宛如一面黑色的帷幕,将这一切拉入了深渊。
《斜阳》给了我很多的思考,究竟何为家族,何为爱?在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血腥的家族,家族成员彼此残杀,其中有一位家族成员疯狂地写信给对方,并在信末提到,也许他们并不是自己的孙子,这句话让我茫然,又思考了很久。
在小说中,血腥和死亡笼罩着整个家族,成员之间没有真正的情谊,没有真正的爱,而是争杀和残害。
这让我感到恐惧,感到家族的温情并不真实,甚至是虚假的。
小说中还揭示了封建文化的残酷和无情。
在小说中,人的心性被封建的伦理约束,被尊严所扭曲,这使得成员们无法发现真正的自己,无法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家族的成员们被束缚在封建的枷锁中,无法挣脱,他们只能沉溺于权力和利益的争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追求。
封建文化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是这个小说中最深的主题,也是最令人心寒的地方。
《斜阳》通过一种辛辣的写作手法,将封建家族的假象和虚伪揭示在人们面前,让人们认清了封建文化的扭曲和摧残。
读完这篇小说,我感到心情十分复杂。
我对那个血腥的家族感到憎恶和厌恶,感到对封建文化的愤慨和无奈。
我也对鲁迅先生的创作才华感到敬佩和钦佩,他用凌厉的笔触写出了封建家族的真相,用深刻的思考描绘了封建文化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斜阳》中体现的太宰治女性观的矛盾之处
鉴赏《斜阳》中体现的太宰治女性观的矛盾之处李莹琪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摘要:《斜阳》是日本战后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中对高贵的母亲和坚强的和子两位女性形象的刻画入木三分,太宰治在极力赞赏的同时又隐隐透出贬低之意,体现了太宰治女性观中矛盾的一面。
关键词:斜阳;太宰治;女性观;矛盾一、序言太宰治是活跃于日本战后的著名作家,无赖派的代表人物,有“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之称,是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太宰治的一生经历曲折,短暂而丰富,正因如此,太宰治成为了一位高产作家,杰作频出。
在他的一生中,曾经与多位女性有过很深的交集,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太宰治描绘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生动传神,耐人寻味。
例如,《斜阳》中的母亲和和子、《女生徒》中的女学生、《维荣之妻》中的妻子等。
在这些作品当中,《斜阳》占有着特殊地位,在发表后产生了巨大反响,以至于产生了“斜阳族”这一称谓,成为了太宰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斜阳》中太宰治对母亲和和子两位女性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他在极力赞美的同时却也露出了贬低之意,显而易见,太宰治对女性的感官十分矛盾。
本篇论文的主旨就是以太宰治的代表作《斜阳》为中心,通过母亲和和子的形象分析,对太宰治的女性观中矛盾的部分进行探讨并探究其深刻原因。
二、本论(一)《斜阳》中关于女性的矛盾描述阅读《斜阳》,我们在与其中的女性角色产生共鸣的同时,不难体会到身为作者的太宰治在刻画女性角色时的矛盾心理。
首先,太宰治对小说中的母亲格外推崇,可是描写时的措辞却也同时隐隐的透出贬低的意味。
小说中对母亲的形象有以下的描述:“那我们这个家族来说,真正的贵族可算只有妈妈了吧?她才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啊。
有些地方我怎么也比不上她。
”“那样粗鲁的吃法让母亲做起来,不但使人看上去感到可爱,甚至显得异常迷人,所以说名副其实的人到底与众不同。
”“母亲霍地站起来,走进亭子旁边茂密的胡枝子丛里,又从胡枝子的白花中间露出她白净娇艳的脸,微微的笑着说:‘和子,你才妈妈在做什么?’‘在折花,’我回答说。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斜阳》是法国无赖派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性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法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一位年迈的官员莫里索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描画了他在孤独中的反叛、斗争与绝望,呈现出了无赖派思潮的重要特征。
在小说的第一部分中,莫里索掩护了一个逃兵。
他给逃兵取名“马尔克西斯”,并与他像亲兄弟一样相处。
但是他的同事们对此并不欣赏,认为莫里索对逃兵放任自流。
他们形成了一种群体氛围,压制并抨击莫里索开导“马尔克西斯”的行为。
但对莫里索而言,这个行为是他为正义而战斗的标志,他敢于挑战规则,敢于保护弱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反抗和斗争的特征。
然而,莫里索的颓废和无望情结逐渐加深,无论他做什么事,他都感到自己陷入了一个不可遏制的漩涡,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他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不信道德,也越来越不信法律。
当他在审判希斯特(Heyst)时,他惊讶地发现自己不能压制自己的人性,也不能逃脱人性。
颠簸的法律之路让他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他开始怀疑人性本质和道德、法律所能带给人的安全感。
莫里索在反抗、斗争和逐渐走向绝望的过程中,显现出无赖派思潮的特征。
他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法律与正义的不信任,都是无赖派文学的基本特征。
这种思潮对现实和人性的深刻反思,给人们带来了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深刻地考虑,加强了个体对社会、传统和权威的反抗,从而激励了人以更加自我主导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和现实。
在《斜阳》中,莫里索的反叛和斗争既是孤独的,又是寂寞的,没有胜利的希望和出路。
但无论如何,他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完了这条反叛路,这展现出了无赖派文学的一贯风格:表达对世界的不满、对真实的关注和对反抗权威、寻求个性的倡导。
《斜阳》中体现的太宰治女性观的矛盾之处
《斜阳》中体现的太宰治女性观的矛盾之处作者:李莹琪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3期摘要:《斜阳》是日本战后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中对高贵的母亲和坚强的和子两位女性形象的刻画入木三分,太宰治在极力赞赏的同时又隐隐透出贬低之意,体现了太宰治女性观中矛盾的一面。
关键词:斜阳;太宰治;女性观;矛盾一、序言太宰治是活跃于日本战后的著名作家,无赖派的代表人物,有“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之称,是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太宰治的一生经历曲折,短暂而丰富,正因如此,太宰治成为了一位高产作家,杰作频出。
在他的一生中,曾经与多位女性有过很深的交集,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太宰治描绘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生动传神,耐人寻味。
例如,《斜阳》中的母亲和和子、《女生徒》中的女学生、《维荣之妻》中的妻子等。
在这些作品当中,《斜阳》占有着特殊地位,在发表后产生了巨大反响,以至于产生了“斜阳族”这一称谓,成为了太宰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斜阳》中太宰治对母亲和和子两位女性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他在极力赞美的同时却也露出了贬低之意,显而易见,太宰治对女性的感官十分矛盾。
本篇论文的主旨就是以太宰治的代表作《斜阳》为中心,通过母亲和和子的形象分析,对太宰治的女性观中矛盾的部分进行探讨并探究其深刻原因。
二、本论(一)《斜阳》中关于女性的矛盾描述阅读《斜阳》,我们在与其中的女性角色产生共鸣的同时,不难体会到身为作者的太宰治在刻画女性角色时的矛盾心理。
首先,太宰治对小说中的母亲格外推崇,可是描写时的措辞却也同时隐隐的透出贬低的意味。
小说中对母亲的形象有以下的描述:“那我们这个家族来说,真正的贵族可算只有妈妈了吧?她才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啊。
有些地方我怎么也比不上她。
”“那样粗鲁的吃法让母亲做起来,不但使人看上去感到可爱,甚至显得异常迷人,所以说名副其实的人到底与众不同。
”“母亲霍地站起来,走进亭子旁边茂密的胡枝子丛里,又从胡枝子的白花中间露出她白净娇艳的脸,微微的笑着说:‘和子,你才妈妈在做什么?’‘在折花,’我回答说。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
《斜阳》是法国无赖派作家艾伦·罗伯·格里尔所著的小说,该小说以一对母女的生活为主线,讲述了对当时法国社会变革的反抗和斗争。
小说的主人公母女二人,在法国社会的变革中被深深地束缚。
母亲图尔比尼是一个年过40的已婚女子,她与丈夫的婚姻关系早已失去了情感基础,女儿马丽面对亲情的压迫和社会的冷漠,苦闷不堪。
小说中,图尔比尼选择了婚外情,并意外怀孕。
她无法自圆其说,只能选择将孩子放弃。
母亲想要通过堕胎摆脱社会对妇女的生育责任,这种自我挣扎让人感到她的悲愤和反叛。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尤其是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十分有限,而图尔比尼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难免受到压抑。
她在这样一个不理想的现实中,做出了自由的选择,表达了自己反抗和斗争的力量。
与母亲不同,马丽则选择了逍遥自在。
她能够从所处的固定状态中走出来,接受更多的人和事物,这使得她的思想变得更加自由。
在无所束缚的境地中她慢慢摆脱了对母亲的依赖和束缚,在自己的独立生命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小说《斜阳》通过母亲和女儿两个角色的不同反抗和斗争,深刻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变革所引起的种种问题和困境。
在强大的社会浪潮和传统文化制度的困扰下,女性的地位长期处于被动和身份上的延续中,很难得到自由和权利的实现。
通过图尔比尼和马丽的经历,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了女性在当下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复杂的生活环境和驾驭情感的矛盾与反抗,也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深刻的思考。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斜阳》是法国无赖派作家艾伦·罗伯·格里松的小说,于1951年出版。
小说以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描述了一群无定职业、热爱自由和反抗的年轻人在二战后的巴黎生活。
小说揭示了那个时代青年人反抗和斗争的内在动力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的反抗和斗争。
首先,小说中的反抗和斗争表现为主人公们对社会和传统规则的反感和怀疑。
他们对于社会对个人自由的限制感到不满,为了追求自由和独立,他们不断地摆脱传统价值观。
比如,主人公国外一一个名叫古戴尔,他在小说中的表示就充满了反抗和怀疑。
他不认同父母的价值观,拒绝了父母给他安排好的未来,选择了流浪生活。
他认为,父母只是想要他按照他们的期望去生活,给他规划了一条确定的路。
但是,在古戴尔看来,这样的生活太过于压抑和束缚,他想要自己选择他的人生轨迹。
这种反感和怀疑也是整个无赖派文学基调中的一个共性。
他们坚信人的本性是自由的,传统的道德和规律的存在只是一种奴役和约束。
其次,小说中的反抗和斗争有着很明显的政治色彩。
在二战之后的法国,社会制度的混乱和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年轻人的反抗情绪和斗争意识。
本书中的主人公们习惯于反对现状,他们拒绝成为社会上的统治者或被统治者。
这种背叛和斗争不断地激发出更加激烈的政治情绪,使得一些人真正成为了革命家和无政府主义者,他们不断斗争,以期在改变整个社会结构。
比如,主人公钱尼是一个对教育体制和资产阶级制度表示反感的人,在小说中,他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不断游荡在巴黎的街头巷尾,以期在自由和独立的状态下思考人生问题。
这种反抗和斗争一直延续到法国的1968年,当时年轻人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都表现出反叛和斗争的精神。
第三,小说中的反抗和斗争体现出了无赖派文学的独特表现形式。
其文学风格的特点是反对传统意义上的“美学”,摒弃了语言的流畅和建构,更具艺术性的边缘性质。
作者使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样式,是以一种飘渺而并不存在实际的世界为基础,虚构了一段迷人的冒险式生活,小说中的情节也大多是不合逻辑的,反复变化、迷失。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斜阳》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无赖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小说中,太宰治以主人公太田男为代表,描绘了一群被现实打败的人们在斗争与反抗中的命运。
他们在绝望中寻找力量,在困难中展现勇气,以求生存与尊严。
本文将从太田男及其他角色的反抗斗争、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学意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
一、太田男及其他角色的反抗斗争在小说中,主人公太田男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无赖,因为欠下巨额债务而逃避现实。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展现出了一种对抗命运的勇气。
在小说里,太田男与包括角色朝比奈信夫、古池大的在内的一群人,在现实的打击下绝不妥协,充满了对生活的反抗和斗争。
他们带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怒,努力寻找生活的意义。
太田男的反抗和斗争并非毫无根据,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社会动盪不安的年代,社会矛盾激化和现实境遇的困窘也是他们反抗的动力之一。
在小说中,太田男与其他角色都承受了来自社会的压迫和不公,但他们并未放弃对命运的抗争,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了他们对抗社会打击的勇气和决心。
小说中,这些角色的反抗斗争并非以激烈的方式进行,而是显露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无论是太田男的偷窃行为,还是朝比奈信夫的独特性格,古池大的自省与追求完美,都是他们对抗社会现实和命运的一种斗争。
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迎合社会的要求,但又不愿意被同化,因而他们的反抗,更多的是在精神和内心上进行。
二、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斜阳》的创作背景正是日本社会的动荡时代。
小说创作于昭和初期的日本,那个时候正是日本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变革,以及民众的不满情绪都反映在了作品中。
太宰治把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和不满融入到作品中,通过小说中的角色和事件来抨击当时的社会现状。
在《斜阳》中,太田男和其他角色所表现出来的反抗斗争正是当时社会动荡的产物。
日本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战争洗礼,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安,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挣扎与抗争正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回应。
解读《斜阳》的“明暗”世界
解读《斜阳》的“明暗”世界作者:霍瑞欣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5期内容摘要:太宰治是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这些文学作品多以颓废、无赖、堕落的精神状态为基调。
《斜阳》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社会混乱、价值迷离的日本战后年代,描写了贵族一家的没落与衰败,展示了一个黑暗的世界。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作品中没落贵族对旧道德与世俗的反抗这一明色调。
本文通过对《斜阳》的明暗世界的分析,旨在进一步加深对太宰治及其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太宰治无赖派没落贵族颓废革命反叛无赖派文学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日本文坛,在战后达到一个短暂的高潮。
其中以太宰治和坂口安吾等贵族出身的作家为代表,多以消极自嘲的姿态描写人物颓废堕落的生活,对后来者的文学作品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无赖派一词,是战后由太宰治最先提出的。
他在1946年致作家井伏鳟二的书笺中写道:“因为我是无赖派所以我要反抗战后的风气。
”《日本文学史·现代卷》对无赖派做了这样的解释:“‘无赖’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无赖、无用、无奈的释义之外。
还有更深邃的延伸,含有反叛的意味。
”由此我们得知无赖有两层意思。
《斜阳》是太宰治战后的代表作。
当时战败的日本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物质生活匮乏,各种社会思潮泛滥,人们多年所被宣扬和培养的价值观念也变得分崩离析,人们在丧失原有的价值观念下而感到困惑、不安和绝望。
《斜阳》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描述了没落贵族一家颓废的生活,充斥着麻药、酗酒等颓废行为,弥漫着一片暗色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黑暗的世界。
而另一方面,小说中的主人公姐姐和子勇往直前,坚强生存向传统的爱情观与道德观挑战,重新发现生命的价值和喜悦。
这一明色调令我们眼前一亮,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明亮的世界。
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出场人物的分析,探讨小说《斜阳》中所呈现的两种世界,即“明暗”世界。
由此加深对太宰治及其作品的理解。
1.“暗”世界。
《斜阳》正如它的名字所言,描述的是没落贵族夕阳般的生活。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太宰治斜阳读后感知道太宰治也是一次偶然,现认识的一位同事爱好文学为我推荐的作家。
而我喜欢这种偶然又了解一个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作家,然后去读他的作品。
读完《斜阳》,有一种深深的哀伤。
我知道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他人生价值观或经历的投射。
所以,太宰治的一生也让人觉得悲伤。
太宰治一生自杀过很多次,当然很多次都失败了,在他39岁那一年,终于自杀成功。
留下知名作品,被众人知晓。
《斜阳》讲述的是没落贵族的姐姐和母亲相依为命,时而出现的弟弟吸毒最后自杀。
同样的家庭出生,而一个选择死去,看着脆弱的姐姐却选择活下去。
我不想说他是以怎样的手法,不懂太多专业用语,我只写写我在读的过程中和之后的感觉吧。
刚开始看,真不懂,不懂一个人描绘那样的语言,女主人公和子似乎很喜欢她的妈妈,妈妈那种贵族的气息是她一直仰慕的,即使最后没落一颦一笑都保持得原模原样。
父亲死后,家庭没有支柱,和子的家庭只好卖掉以前的豪宅,回到了乡野的一桩别墅生活。
没有生活技能的他们,只有靠变卖衣物首饰生活。
而母亲的病一天天加重,和子退去身上的尊贵帽子到田地里干活生活。
逐渐的,她似乎开始摒弃了身上的某些束缚,她爱上了一位有妇之夫,而且她一点也不觉得自己不对,反而最后想和那位上原作家有一个小孩是她生活下去的勇气。
她细心地照顾自己的母亲到死,她鼓足勇气给六年没有见面的情人(她心中的契诃夫、m.c)写了三封表白信,一封比一封感情炙热,最后找到了他,不问他的一切,只想见到他,知道他的想法,或是怀上他的小孩。
(.9_wang.)最后他做到了,作为家庭里唯一留下的人,她最柔弱,弟弟总是觉得她养不活自己,而她却是最后留在这世上的。
和子的弟弟,是一个矛盾的人。
也许和子和弟弟两个人是作者的分裂。
弟弟从南洋回来,愤世嫉俗,颓废堕落,而他却是母亲生命得到些许延续的根源。
而他的活着也是因为母亲的爱,所以他在母亲死后不久,也选择了自杀,在他留下的遗书中,我们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或是作者的呐喊:他不想当贵族,他想融入大众中,他认为死也不是罪恶。
名人对《斜阳》的评价
名人对《斜阳》的评价
《斜阳》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部代表作,以下是一些名人对它的评价:
1. 村上春树:太宰治的《斜阳》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它有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2. 渡边淳一:太宰治的《斜阳》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小说,它描写了一个贵族家庭的没落和颓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3. 加西亚·马尔克斯:太宰治的《斜阳》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小说,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荒诞性。
4. 钱钟书:太宰治的《斜阳》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小说,它以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日本贵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
总的来说,名人对《斜阳》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它是一部深刻反映人性、社会和文化的作品。
太宰治的文学哲学思考——以《斜阳》为例
太宰治的文学哲学思考——以《斜阳》为例太宰治,20世纪日本文学界的一位杰出作家,以其深刻的思考和才华横溢的写作风格而闻名。
他的作品《斜阳》揭示了他对于人性、生活和死亡等议题的独特看法,体现了他的文学哲学思考。
本文将以《斜阳》为例,探讨太宰治的文学哲学思考。
《斜阳》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以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呈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并深入探讨了人性的脆弱性和社会的束缚力。
通过对主人公久坂玄石的思想和情感的描写,太宰治尝试解构和探索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存在意义。
首先,太宰治通过描绘久坂玄石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展现了他对于传统道德和现代社会规范的思考。
久坂玄石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个体,他对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并不满意,但又无力改变。
太宰治通过他的独白和思考,暗示了现代社会对于个体的束缚和压迫,以及道德规范对于人性的剥夺。
久坂玄石经常陷入自我怀疑和迷茫,他对于生活的恶劣条件和世俗的道德观念感到无法接受。
太宰治通过这种深入的内心描写,思考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压抑和自由的缺失。
其次,太宰治的文学哲学思考还体现在对于死亡和自杀的思索上。
在《斜阳》中,死亡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选择成为了久坂玄石的心理寄托。
太宰治通过对于久坂玄石的自杀倾向的描写,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
久坂玄石在绝望中选择了自我毁灭,这既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也是对于死亡的一种迎接。
太宰治通过对于死亡主题的探讨,呼吁读者思考生命的价值和对人性的理解。
最后,太宰治的文学哲学思考还表现在对于爱与痛苦的思考上。
在《斜阳》中,太宰治通过描写久坂玄石与妻子以及情人之间的关系,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痛苦的不可避免。
久坂玄石同时迷恋着妻子和情人,他们之间产生的情感纠葛成为了他内心的痛苦源泉。
太宰治通过对于爱情和痛苦的深入剖析,探讨了人类情感的脆弱性和复杂性。
他认为爱情和痛苦是不可分割的,人们要面对它们,接受并体验其中的所有情感。
综上所述,太宰治的文学哲学思考在《斜阳》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斜阳》中贵族意识的矛盾性
《斜阳》中贵族意识的矛盾性樊天【摘要】作品《斜阳》如书名一样,描写了二战之后,日本天皇制瓦解,导致日本贵族阶级名存实亡.贵族身份的瓦解使名门贵族的地位边缘化,贵族们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因此,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子一家虽出身贵族,但对于贵族身份的认知充满了矛盾.【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11【总页数】4页(P83-86)【关键词】《斜阳》;贵族意识;矛盾;太宰治【作者】樊天【作者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313.074《斜阳》是日本文学“无赖派”旗手太宰治的经典之作。
无赖派,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特殊派别。
《斜阳》创作时正值二战后日本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旧封建贵族势力不断消败,他们在战后的混沌与颓废中彷徨,以主人公为代表的昔日旧贵族贫困潦倒,甚至连平民都不如。
《斜阳》以其对病态社会的批判,对虚伪人类的嘲笑,自我剖析的诚实,对自己罪恶的唾弃,对自由、真实、善良的追求,成为了日本文学界备受追捧的佳作。
[1]一、《斜阳》与贵族阶层的没落《斜阳》讲述了女主人公和子离婚回到娘家,照顾母亲的老年生活。
这对家道没落的贵族母女因经济窘迫,不得不由西门町搬至偏僻乡村伊豆的一所小山庄,开始相依为命的生活。
随后,弟弟直治退役后回来,仍然戒不了毒品,跟着颓废小说家上原先生过着沉迷酒色、堕落不堪的生活。
最后在母亲过世后,直治因丧失生活的信心和意志,随即自杀了结自己的生命。
和子决心要和旧道德作斗争,要生下有妇之夫上原先生的私生子,独自抚养,从而完成她所谓的“道德革命”。
《斜阳》创作于1947年,正值二战后日本社会的过渡期。
之所以取名为“斜阳”,是因为它暗示着旧贵族就像斜在天空的夕阳那般,不断地没落、直至衰亡,这也隐喻了战后的日本社会。
一股斜阳之“阴气”贯穿小说始末。
[2]斜阳中的人物或明或暗,他们生活的艰险和无奈都让人感同身受。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读后感大全他们都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不朽之作,在我看来《斜阳》同样是经典。
《人间失格》引起了我的共鸣,想继续了解这位精神偶像,凭着兴趣读完了《斜阳》。
《斜阳》讲述了一个贵族家庭逐渐没落的故事。
回忆以战争与和平为主要内容的二十世纪,将自己置身于战后颓废不堪的日本,我们不妨也能看出部分日本人民对战争的无奈和反思。
他诞生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也许是因为自身厌恶,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被动和依赖,他是神一般的好孩子,我并不赞同某些人所说的弱气。
太宰治出生在一个地主富豪家庭,可他并不幸福。
父亲十分严厉,少时的佣人对他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最终导致他性格敏感或者是当今部分心理学家所说的境界型人格障碍。
1927年,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去世,他的自杀对太宰治的冲击很大;后来创刊编辑同人志《文艺细胞》,以焉岛众二的笔名发表《无间奈落》;思想上逐渐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参加了共产主义运动,因对自己出身感到苦恼而有服安眠药自杀的意图;不久结识了银座酒吧女田边,相约殉情,田边死亡,太宰治为此因协助自杀遭到起诉,这件事成为了他终生难忘的罪恶意识。
昭和二十三年,在《Goobbye》未完成之时,与山崎富荣在玉川上水投自尽,时年39岁。
《斜阳》以和子的视角刻画了一家人的生活状态。
和子是一位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人,她细心照顾母亲,为了自由为了爱大胆追求男人。
即便上原没有回信,和子还是一个人去找了他,并怀上了他的孩子。
弟弟直治,或许在他人看来是一个典型的无赖,但是他内心却十分善良。
从南洋回来,九死一生的他并没有摆脱战争在精神上的迫害,“但是,我们这个阶级也没有正经货。
白痴、幽灵、守财奴、疯狗、吹牛大王、假斯文、站在云端撒尿!去死!就连这个字也不值。
战争。
日本的战争,纯属找死。
卷入找死战争死去。
不更想一个人死去。
”因为战争的影响和生活上的压力,回家后过上了酗酒和吸食大麻的生活,塑造一个虚拟角色来看待日本战争,这恰恰映射了作者在二战期间的低沉、无奈和痛苦。
《斜阳》读后感
今生有幸,再次品到太宰治先生的《斜阳》;早年无意间略读过此书,因为涉世未深对此并无任何心得体会,现在读完醍醐灌顶,才知道那是改革时期政策对旧贵族势力的一种打击书名《斜阳》是指贵族的斜阳在生命的最后一抹余晖中以贵族的身份死去生命似乎才完整。
觉得太宰治先生的《斜阳》人心被解析的非常细致,对人世的失望和无奈......这是本值得多次品味的书!其中有一段话我格外喜欢:我伪装早熟,人们就传说我早熟。
我伪装懒汉,人们就传说我是懒汉。
我伪装写不出小说,人们就传说我不会写小说。
我伪装说谎,人们就传说我说谎。
我伪装有钱,人们就传说我有钱。
我伪装冷淡,人们就传说我冷淡。
然而当我当真痛苦得禁不住发出呻吟时,人们却传说我是伪装成痛苦的。
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有和我的母亲讨论过这段话,母亲当时说:谁叫他要伪装的呢?”只记得当时我弱弱的接了一句:“有时候不这样活不下去......”太宰的女性视角常常让我觉得惊奇,拿捏的非常好。
《斜阳》这样的故事,母亲,蛇,花,死亡,爱,茫然。
不可说不可说。
如果把《人间失格》当成自传,那么其他两个故事,无疑都是他生命片段的提取。
太宰这样的作家,大概毕生所书写的,只有自己的世界。
那句,喜欢什么季节的花,便会在什么季节死去,算是对这本书的微薄记忆吧。
现在再次细品到此书,觉得,它就是一部积郁式的小说,越读越压抑,以前因为听说太宰治是典型忧郁作家,所以才接触这本小说,可是当看完并不觉得,直到多年后今天再次看完《斜阳》确实如此。
而且他与当代名家偏爱的讽刺风格不一样,他非常写实--纯粹而又直白的消极。
为了消极而消极。
文章有说背景是日本战败投降前后的社会状况。
其中主人公和子从反抗生活,追求自己的爱情观可以看出她代表战后的“新潮”人物,类似于现在的我们——“90后”。
而母亲的去世则代表旧时代终结,弟弟直治是一个没落丑角,是太宰治最不愿意看到的“扶不起的阿斗”,而上原则是日本大众的缩影,麻木跟随只为不落伍,体现了众生在长期的铁腕军阀主义下突然被迫追求民主制度的迷茫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