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马原备考关键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表现社会意识就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与条件的观念的反映。
虽然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但这个必然的变化往往需要有一个过程。
社会意识不一定与社会存在同时、同等程度发生变化,也就就是说社会意识在依赖与反映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这就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有两种情况,一就是社会意识的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如我国目前的封建迷信思想。
二就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2、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就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就是先进的。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每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总就是与以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着内在的继承关系。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就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5、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始终就是相对的,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它所反映的社会存在的内容、性质及其需要。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与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这种不同步性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就是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
当社会存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时,反映这种存在的旧的社会意识还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并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二就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存在的现有状态,预见到未来的发展。
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或预见未来,这两种情况都表明了社会意识的独立性。
但就是,这种独立性只能就是相对的。
旧的社会思想与理论不可能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之后长久地存在下去 ,迟早要归于灭亡;新的理论也只就是在社会存在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提出新的任务的条件时才可能产生。
马原章节练习(四)答案
练习(四):一、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bc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全部社会关系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d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3、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bcd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C、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D、社会形态的更替是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的。
4、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bcd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5、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ad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它属于上层建筑C、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D、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6、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c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7、“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b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否定了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bA、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9、“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是abc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C、夸大个人作用唯心史观D、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决定论10、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bcd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二、判断下列各题:1、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在于不排斥人的参与,但又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吃喝穿住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C.物质生产活动(√)D.社会关系的形成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 ( )C.政治制度 ( )D.阶级关系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7.群体意识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 ( )B.个体意识的总汇 (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 )D.群体实践的产物(√)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 )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 )B.它有相对独立性 (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 )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A.决定作用 ( )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 ( )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 )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 )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 ( )C.文学艺术 ( )D.哲学思想 (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 )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自然界 ( )B.人口因素 ( )C.地理环境 (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A.劳动对象 ( )B.科学技术(√)C.劳动者 ( )D.管理方式 ( )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 )B.劳动者 ( )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 ( )D.生产工具(√)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 (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科学技术水平 ( )D.国家政权的性质 (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 )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产品的分配关系 ( )B.产品的交换关系 (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25.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 ( )2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道德 ( )B.哲学 ( )C.艺术 ( )D.语言学(√)28.道德是:()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 )C.上层建筑的核心 ( )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9.社会形态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 )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 ( )C.社会形态中 ( )D.经济基础中 ( )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A.封建社会 ( )B.资本主义社会 ( )C.社会主义社会 ( )D.一切社会形态(√)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 ( )C.国家政权 ( )D.意识形态 ( )3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 )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35.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 )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 )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 )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 )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3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人民群众 ( )B.阶级斗争 ( )C.社会基本矛盾(√)D.科技革命 ( )38.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39.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展 ( )C.经济基础的发展 ( )D.上层建筑的发展 (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政治权力 ( )B.社会生产力 (√)C.天才的创造力 ( )D.阶级斗争 ( )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 ( )B.惟一动力 ( )C.最终动力 ( )D.直接动力(√)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 ( )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 )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 )C.思想标准 ( )D.社会标准 ( )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 )47.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 ( )D.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8.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人的社会关系(√)B.人的自然属性 ( )C.人类的共同利益 ( )D.人的自身需要 ( )49.所谓抽象人性论意指:()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 ( )C.一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误理论 ( )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 ( )50.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 )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 )D.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5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B.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 )C.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 ( )D.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 )5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 ( )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 ( )D.自然主义 ( )53.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山东交通学院马原第三章 主观题思考题(1)
第三章1、简述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不懂得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不懂得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解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简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社会意识发展水平未必高;反之,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方,社会意识也可能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地方。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先进文化为社会变革指明变革方向并能够保证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马原重点__复习背诵版
1.物质观的体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核心)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述,物质是世界本源,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质量度,质变量变及其相互转化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将化为他物.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有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的统一。
3.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4.对立统一律(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篇一:2021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及解析2021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及答案解析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
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
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适度原则。
AC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无关。
D 表述错误,现象表现本质的。
只有B与题干相符,所以答案为B。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A【解析】前一句话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体现的是辩证法的思想。
后一句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体现出来的是唯意志论,所以正确答案为A。
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
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A.20%B.50%C.100%D.200%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部分。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28[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就不是被动的,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独立性表现为(AC)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C.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2.资本集中的方式是(C)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3.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4.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A.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B.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C.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D.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ABCD)。
A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B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C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二、单选题6.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联合制B.参与制C.股份制D.价格制正确答案:B,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正确答案:A,8.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
”的名句。
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正确答案:A,9.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C,10.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正确答案:B,1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工人的劳动的报酬B.工人的劳动价格C.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形式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正确答案:D,12.资本主义工资最基本的形式是A.效益工资B.计件工资C.浮动工资D.计时工资正确答案:D,13.恩格斯说:“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IS[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B.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正确答案】BCD2.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就不是被动的,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独立性表现为(AC)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C.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3.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A.个别资本增大B.对劳动力需求减少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D.平均利润率下降4.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ABCDA不再是谋生的手段B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C成为人生快乐的源泉D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二、单选题5.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对立统一的现实基础是A.运动B.实践C.矛盾D.物质正确答案:B,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正确答案:D,7.人类意识的源泉是A.人的大脑B.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的精神本身D.人的心灵正确答案:B,8.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D.唯心论正确答案:B,9.16世纪时,为了认识行星运动的规律,丹麦天文学第谷经过20年的观测,积累了既丰富又准确的观测数据,后来,开普勒仔细研究了第谷留下的观测资料,经过多年的刻苦计算,终于发现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
在开普勒研究的基础上,牛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上述材料中的事实蕴含的哲理是A.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B.真理的发展是相对不断趋向绝对的过程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正确答案:D,10.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马基简答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不是消极地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它作为不同于社会存在的特殊领域,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步性就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变化和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落后以社会存在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预见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趋势和未来。
③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却可能落后;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意识形态可能先进。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态之间能互相作用,其中政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意识形态有巨大影响。
⑤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后人总要集成前任的思想材料,并加以改造和发展。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含义: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客观规律是指规律的客观性即规律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正确实践的前提,因而也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正确越深刻,就越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通过自觉活动来认识和利用规律。
所以说,尊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1、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马克思马原答案
ABCD BCD AB AB ABC ABC ABD ABCDABD AD ABD BCD AD ABC AD CDABC AD ABC ABCD AB BCD CD CD BDABCD ABC BCD BCD ABD ABD ABC ABCDBCD AC AC AC ABCD BC AB多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40 分。
)得分:40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234)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满分:1 分得分:12.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234()A. 电闪雷鸣,风来雨至B.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C. 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D.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分:1 分得分:13. 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实践活动的有(12)A. 工人在工厂织布B. 警察追捕逃犯C. 运动员在赛场比赛D. 教师在教室讲课满分:1 分得分:14. 一切哲学都是(12)A.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5. 矛盾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123A.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活得发展B.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 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D. 矛盾双方完全同一,没有对立也没有差别满分:1 分得分: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表现为()123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B.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体,各门具体科学是部分满分:1 分得分: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124A. 立足必然性,防止和预防偶然事件的发生,增强对偶然性事件的预见性B. 抓住偶然性,由偶然性入手研究必然性C. 以必然性客服偶然性D. 以偶然性修正必然性,补充必然性满分:1 分得分:18.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1234)A.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 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C.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 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满分:1 分得分:19. 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联系的有(124)A. 森林覆盖率的大小影响气候B. 人口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C. 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将要爆发战争D. 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满分:1 分得分:1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14)A. 黑格尔的辩证法B.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C. 康德的认识论D.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满分:1 分得分:111.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124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满分:1 分得分:112.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234)A.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B.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满分:1 分得分:113.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14)B. 自然科学C. 语言学D. 政治法律思想满分:1 分得分:114. 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123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满分:1 分得分:115.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14)A.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B. 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C.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D. 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满分:1 分得分:1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实现了34()A.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C.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满分:1 分得分:117.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123)A.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 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满分:1 分得分:118.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14)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C.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满分:1 分得分:119.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指123A. 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有事不确定的B. 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C.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D. 原因与结果是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存在的关系满分:1 分得分:120. 就哲学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指1234A. 以人为目的的发展B. 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C. 质与量相统一的发展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基本适应的发展满分:1 分得分:121. 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12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满分:1 分得分:122.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234)A.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满分:1 分得分:123.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34)A. 水往低处流B. 日出于东落于西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满分:1 分得分:124.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34)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满分:1 分得分:125. 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有(24)A. 渔猎社会B. 原始社会C. 农业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满分:1 分得分:126.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1234)A.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 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D. 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满分:1 分得分:127. 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123)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实事求是C.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满分:1 分得分:128.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234)A. 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B.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满分:1 分得分:129. 生产资料包括()234A. 劳动者B. 生产工具C. 劳动对象30.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24)A.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B. 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C.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 它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满分:1 分得分:131.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有(124)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C.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 长堤潰蚁穴,君子慎其微满分:1 分得分:132.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123()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满分:1 分得分:133. 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有(1234)A. 社会基本矛盾的矛盾运动B.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C.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D.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满分:1 分得分:134.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234)A. 国家政权B. 人口因素C. 地理环境D. 生产方式满分:1 分得分:135. 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13)A. 渔猎社会B. 原始社会C. 农业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满分:1 分得分:136. 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13)A. 沉舟側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 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满分:1 分得分:137. 与旧的氏族组织比较,国家的显著特征有(13)A. 按地域划分居民B.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C. 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D. 维护社会秩序满分:1 分得分:138.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1234)A.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 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 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 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满分:1 分得分:139.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马原选择题第3章
马原选择题第3章第3章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BC)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E.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E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CD)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E社会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BCD)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E.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因为(ACDE)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6.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ABCE)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人口生产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8.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B)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E.社会形态是由偶然因素所决定的9.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CD)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E.指出阶级斗争只有暴力革命一种形式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D)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E.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1、社会存在是指( D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B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3、社会意识是( C )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是】:C6、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B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知识点(五)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知识点(五) 2014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知识点(五),供考生备考学习!
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肯定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的同时,以主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出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独立于社会存在的。
这一原理的提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作用。
社会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它受到社会存在的影响,但并不是简单地被社会存在所决定。
相反,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对社会存在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是社会存在的被动反映,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社会变革。
其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社会意识的多样性和相对独立性。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社会交往的复杂性,人们的社会意识表现出了多样性和相对独立性。
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地域,都会形成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表达。
这种多样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得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是单一的、统一的,而是多样的、多元的。
再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社会意识的创造性和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表达,这种创造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得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是被动地接受和传播,而是主动地创造和发展。
总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作用,社会意识的多样性和相对独立性,以及社会意识的创造性和相对独立性。
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更好地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2012年考研政治之马原重难点总结(四)
2012年考研政治之马原重难点总结(四)万学海文2012年考研复习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复习考生们也越发紧张和重视。
对于考研政治来说,各个科目里面有很多重难点内容需要广大的2012年的考生们注意。
为了让大家更有针对性的复习,万学海文政治考研辅导专家们特别总结了这些科目的重难点,以供广大2012年的考生们参考复习。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存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社会意识及其结构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它们从各自不同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第三,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马原 第三章试题
b.发展经济和教育
c.社会管理
d.参与国际交往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 表现在( )
a.与经济变化发展不平衡 b.具有历史继承性 c.对社会经济结构具有反作用 d.与社会发展不同步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 表现在( c )
a.与经济变化发展不平衡 b.具有历史继承性 c.对社会经济结构具有反作用 d.与社会发展不同步
1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 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1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 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c )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18、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 的是( b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11、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 在( b )
a.任何时候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当它适应生产力时,促进生产力发展 c.当它不适应生产力时,使生产力彻底 停滞 d.任何时候都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12、阶级是一个(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思想范畴 d.哲学范畴
)
12、阶级是一个( a )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思想范畴 d.哲学范畴
14.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制 约整个社会生活的力量是( ) a.人口因素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国家政权 d.生产关系
马原的简答题及分析题和答案
马原的简答题及分析题和答案1.简述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表现形式。
29基本派别: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基本派别。
表现形式: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简述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67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113-116生产力和生产力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前进的。
它也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解决还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4、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4.简述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
课件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们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2)在预付资本量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大小与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剩余价值量越大,利润率越高。
而剩余价值量又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因此,利润率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51-52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分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身发展的特点、独特的发展规律和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它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或能预见未来;②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④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其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其反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实现的,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它影响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2)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根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支柱。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上述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及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进、共创和谐的强大精神力量。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全社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热爱祖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科学文明,团结互助已成为我国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
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马原备考关键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表现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观念的反映。
虽然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但这个必然的变化往往需要有一个过程。
社会意识不一定与社会存在同时、同等程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社会意识在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这种不同步性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
当社会存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时,反映这种存在的旧的社会意识还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并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二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存在的现有状态,预见到未来的发展。
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或预见未来,这两种情况都表明了社会意识的独立性。
但是,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旧的社会思想和理论不可能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之后长久地存在下去,迟早要归于灭亡;新的理论也只是在社会存在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提出新的任务的条件时才可能产生。
它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也只能指出其根本趋势和大致轮廊,而不能详尽无遗地描绘其具体细节。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表明,某一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发展的水平同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就是最进步、最先进的;同样,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也不一定就是落后的。
如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政治思想上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而经济上更加落后的德国在哲学特别是辩证法思想上却远远超过了英法两国。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相对的。
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出现,仍然是以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为前提的。
假如当时法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也是不可能在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上取得如此成果的。
同时其社会意识的先进性本身也是相对的,当时英国在经济思想上就远远高于法国和德国。
第三,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就每一时代具体的社会意识的形成来说,都有两个来源:一是反映那个时代的
社会存在,二是继承前人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
社会意识就是在这两种来源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正是由于这种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的发展才能持续而不中断,才有可能追溯的历史线索。
同时,由于历史继承性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才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
无产阶级文化绝不是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大道以外产生的,而是人类各种先进思想发展的继续,是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之集大成。
社会意识发展的这种历史继承性也是相对的,归根到底要受社会存在及其发展状况制约。
任何时代对以前的文化遗产都不是无条件地原封不动地兼收并蓄,而是要经过加工改造予以吸收。
至于怎样加工改造,摈弃什么,发扬什么,这在根本上也是由社会存在的现实情况以及思想家们的社会地位、阶级利益决定的。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社会意识诸形式虽然有其不同的内容、形式、地位、作用和历史过程,但都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
它们所反映的对象是同一个社会生活整体,它们的基础和来源都是社会物质生活,因此,它们在各自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必然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
此外,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社会意识也相互影响,这也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种表现。
当然,社会意识自身内部的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也是相对的,归根到底要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的制约。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集中的表现。
社会意识产生后,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存在起能动的变革、改造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