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试题及答案(八)

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试题及答案(八)

云南师⼤附中2018届⾼考适应性⽉考试题及答案(⼋) 店铺⾼考⺴为⼤家提供云南师⼤附中2018届⾼考适应性⽉考试题及答案(⼋),更多⾼考语⽂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站的更新! 云南师⼤附中2018届⾼考适应性⽉考试题及答案(⼋) 语⽂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务必⽤⿊⾊碳素笔将⾃⼰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题选出答案后,⽤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

如需改动,⽤橡⽪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时150 分钟。

⼀、现代⽂阅读(35分) (⼀) 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最近,宁波某学校的⺩⽼师受到舆论热捧。

起因是要换同学不成的A 同学举报了违规带零⻝的B 同学,⺩⽼师对于告密的学⽣,不但没⿎励,还让B 同学当着A 同学的⾯吃掉了零⻝,算是⼀种冷处理。

我要给⺩⽼师点个赞。

⼀个⽼师,⽆论学识怎样,起码应该是⾮清晰,不能糊涂,也不能含糊,⺩⽼师做到了。

学⽣发现有同学违反校纪校规,向⽼师报告,这样的⾏为⽆可厚⾮,但⽼师接到这样的举报应当慎重,不宜过度⿎励。

很多⽼师在班级管理中⿎励学⽣向⽼师报告其他学⽣的问题,这样教师相当于有了⾃⼰的“线⼈”,背着教师的那些违规⾏为也会有所收敛和约束。

从积极的⽅⾯来看,这能够使教师更早也更容易掌握学⽣动态,从⽽因势利导。

但是,且慢,这也有着消极的⼀⾯; 甚⾄南辕北辙,戕害掉⼀些学⽣。

何以如此? 从学⽣⼈格发展的⾓度来看,当学⽣为了获得教师的奖赏⽽积极举报时,可能对他的⼈格发展带来⼀些负⾯的影响。

因为检举⽽获益相当于赋予了那些举报者以权⼒,这种权⼒可以成为拿捏或要挟其他同学的把柄。

权⼒⼼理学的研究提⽰了,权⼒会使权⼒者异化,特别是对于未成年的学⽣,他们甚⾄还只是⼉童,不恰当的权⼒赋予会损害他们的⼈格发展。

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2017.10)

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2017.10)

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词”二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语词。

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它表示两种文学形式:一种是“诗”,它是从商周时代以来早已有了的韵文形式;一种是“词”,它是起源于唐、五代而全盛于宋代的韵文形式。

但是在宋以前人的观念中,诗词二字很少连用。

偶然有连用的,也只能讲作“诗的文词”。

因为在当时,词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的名称。

“词”字是一个古字的简体,原来是“辤”字,后来写作“辭(辞)”。

所以,“诗词”本来就是“诗辞”。

到了宋代,词成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于是“诗词”不等于“诗辞”了。

诗是一种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被谱入乐曲,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它就成为曲辞,或说歌辞,其实和现在的歌词是没有区别的。

在当时,诗就是辞。

不过从文学的观点定名,称之为诗;从音乐性的观点定名,就称之为曲辞或歌辞,简称为辞,例如楚地流行的歌辞——楚辞就是如此。

到了汉代,五言诗产生以后,诗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不能唱的文学形式,于是诗与歌辞分了家。

从此以后,凡是能作曲歌唱的诗,题目下往往带一个“辞”字。

这个“辞”字,晋宋以后,都简化用作“词”字,一直到唐代,凡一切凉州词、竹枝词、横江词,这一切“词”字,都只有歌词的意义而且是一个普通名词,并不表示它们是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

在晚唐五代,新兴了一种长短句的歌词,它们的句法和音节更能便于作曲,而与诗的形式渐渐地远了,当时把这一类的歌词称为曲子词。

每一首曲子词都以曲调名为标题,例如《菩萨蛮》等。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5高一上·南溪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司马迁《史记.荆轲刺秦王》)③撑一支长篙,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④君子坦荡荡,________。

(《论语》)⑤荆轲和而歌,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司马迁《史记.荆轲刺秦王》)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⑦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⑧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二、语音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 (2018高一上·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填写适当的文字。

某年大学毕业生要求求职去向调查统计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求职地区的选择有如下特点:________(要求:对比说明,不得使用数字)(2)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令人担忧的结果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3. (15分) (2017高三下·延边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对于人生普遍地存在着一个平行补偿的现象。

人生是有限的,无论作为个体还是作为族群,人生拥有的时间、空间以及经历、体验都是有限的,并且这种有限性还作为一种虽不十分清晰但大致都能了然的普遍意识几乎伴随着人生的整个过程。

问题是,在这过程中,人们的精神追求总是想突破这种有限性,对自己所未曾经历过的过往云烟,对自己尚未抵达的未来人生,甚至是对许多不可能的生命形态和人生形式,都充满着去重现、去幻想的欲望,以此延展自己的人生。

这样的延展必须带有虚拟性体验和感受的质感,而非抽象的观念和推证的逻辑所能满足。

(精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精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平罗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三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魏晋时期文学的自觉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

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

”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

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

“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

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

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

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

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

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作者持“魏晋封建说”,认为我国秦汉时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始。

)更没有独立的地位。

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

《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的政治学,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开始意识到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2018高考模拟卷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高考模拟卷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审题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回答是:“美,甘也。

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王筠则曰:“羊大则肥美。

”段玉裁进一步说:“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

羊大则肥美。

”许慎、王筠、段玉裁都试图从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上谈美的字源意义。

宋代的徐铉在整理《说文解字》时对许慎关于“美”的解释有个补充,他说:“羊大则美,故从大。

”他试图从人们对羊的视觉感受上谈了美字意义的起源。

这一解释不应视为对许慎说法的一种否定,应当是对许慎说法的一种补充,从段玉裁的解释中看,他似乎既赞同许慎的味觉说,也赞同徐铉的视觉说。

美的价值取向还来自对羊内在特质的认识,即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

在传统文献里,羊常常被描述为具有各种美德的义畜。

《毛诗注疏•小雅•无羊》里说:“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郑玄笺注言:“言此者,美畜产得其所。

”这里,羊被郑玄视为美畜。

《惠氏易说》云:“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羊在这里,又是坚强和顺从的形象。

《春秋繁露》则说:“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

故羊之为言犹祥与?”在董仲舒的眼里,羊有角不触人,杀之而不悲啼,跪享母乳,知仁、知义、知礼,集美德于一身,所以是仁人君子学习的榜样。

总之,羊的美德反映了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和人们对羊秉性的人格化概括,而正是在这种感受和意象概括中,“羊”与“美”产生了联系,并最终导致“羊大为美”观念的生成。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分)。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上述重要讲话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重大理论指导,是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建设提出的重大任务。

在2013年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历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劳动者杰出代表,既包含体力劳动者,又包含脑力劳动者;既包含简单劳动者,又包含复杂劳动者;既包含物质生产劳动者,又包含精神生产劳动者。

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一样,都是对劳动的性质规定,前者是强调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后者则是强调劳动要素、方法和结果的发展性。

(摘编自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材料二: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劳动教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

《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穡,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

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

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

云南省昆明市三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三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

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

能发挥新创的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

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

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成就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

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的,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甚至于消亡。

今后为适应科学动向,我们在建筑上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

要提炼旧这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须增强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

构架的纵模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

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的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

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

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

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

现在我们不必削足适,拿自己的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颠倒欧美这筑的作用。

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这筑。

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

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赴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

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

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成“入仕”。

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

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

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

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

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

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

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

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得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

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

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

昆明市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昆明市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昆明市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莫言在中国文坛上虽非,但其文学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令人瞩目。

他的小说创作以乡土气息和农民本位为主线,塑造了余占鳌、上官氏、西门闹等率情任性的农民形象。

小说《丰乳肥臀》,运用的艺术概括力,通过上官鲁氏这个母亲的遭遇,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纯以文学水平而言,莫言获奖。

A . 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实至名归B . 出类拔萃出神入化名副其实C . 鹤立鸡群出神入化名副其实D . 鹤立鸡群不同凡响实至名归2. (2分) (2017高一下·张家口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近期,河南市场的猪肉价格一路下滑,一跌再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供过于求,养殖户盲目大幅度增加养殖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上猪肉严重过剩。

B .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是谁又能否认它们不是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呢?C . 经过周密的严查和暗访,央视披露了广西盈康制药厂生产的维C银翘片用工业硫磺熏制山银花以及没有功效的山银花枝叶等杂质入药。

D . 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3. (2分) (2017高一下·潮南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爱因斯坦的左脑特别发达,①他总是使用左脑。

他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和形成观念的能力非常卓越。

②有趣的是,他③用语言④用非语言(比如图形)进行思考的,⑤是以一种跳跃的方式。

完成之后,再将它转换成语言,⑥从左脑转到右脑。

这就是“思维错位症”。

A . 因为但不是而是而且即B . / 并且不仅而且就是即C . 但是但不是而是并且然后D . 因为并且不仅而且就是然后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4. (6分) (2019高一下·重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云南省昆明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节日文化①节日无论今古,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功能,就是调节民众生活。

由于古今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古今节日形态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②古今节日都注意节日在一年中的适度分布,如一、三、五、七、九月的节日排列,以适应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但节期选择的观念古今有着根本的区别.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人们注意自然时序与人文节序的对应,节日是人们划分时间段落的特定标志,人们依据它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

现代节日以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为基础,在节期选择上已很少或不再考虑自然物候变化,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

现在,即使是传统节日,人们也只是继承了它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能够适应的内容。

③古今节日也注重人们的身心调节.但传统节日主要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希望通过各种节日庆典与仪式取得与自然的沟通。

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自然属特定神灵的支配,人们生产是否丰收,身体是否康健,事业是否发达,子嗣是否兴旺,都仰靠神灵的荫庇。

中国传统节日从其起源看几乎都与神灵信仰有关,如元日驱山臊恶鬼、五月五祭水神等,神灵信仰成为传统节俗的中心项目.人们通过传统节俗活动密切了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④而现代,人们面对的是社会,人们需要调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现代节日的主题是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通过节日这个人们共享的文化“平台”,密切社区成员乃至民族成员的联系,并展示民众的生命活力。

很多节日还保留了传统形式,但其民俗内容已演化为一般娱乐性质,娱乐是当代节日的主导原则。

云南省昆明市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诚信誓言:我以我青春的荣誉起誓,在本次考试中,诚实守信,成绩真实。

起誓人:第I卷阅读题(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小题。

传统中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因此,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

而西方更着重于法典与制度的完备与执行,更为相信“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这就使得传统中国与西方在“官吏”的定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区别。

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熟稔和贯彻为考核依据,局限在公权力领域,官员的私人领域并不影响其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权威。

而传统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青天大老爷”,被西方放置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在传统中国却恰恰是约束的重点。

传统中国的政治理念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产生清明的政治,所以重视德性培养和德行考察。

如上所述,传统中国对官员的监督,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形成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

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贪污腐败,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监察御史和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

监察御史品秩不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尤其巡按御史,小事立断,大事奏裁,很有权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没有宰相之制,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地方政府和监察御史、给事中不相统属,避免了由于隶属关系而对言官产生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言官要起到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

昆明市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

昆明市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

昆明市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12题;共28分)1. (6分) (2019高三上·铜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化生存的远景,意味着人类所向往的终极自由之境建筑在之上。

1969年克兰罗克教授把两部电脑连接起来,创造了名为阿帕网的互联网雏形,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大迁徙便不可逆转地开始了。

数十年间,从0到1的数据洪流改变了历史的河道,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堤坝冲击得。

数据化是一切的归宿,沿着沟通数字化---体验数字化---肉身数字化的路径,人们最终将完成由实入虚的大迁徙。

沟通的数字化,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

关于体验数字化,除了电子游戏的真实感和浸入感更加逼真强烈以外,还可以畅想这样的情景:人们足不出户,只要点击手机上的购物网站APP,就会身处一个可以互动的全息影像世界中,的商品虽非实物,但却可以看到、、触摸。

总之在现实世界里人类的一切真实感受,都在这个影像系统里得到了完美的模拟,甚至可以做到试吃试用。

肉身的数据化,是现实世界的尽头。

社交、购物、健康,人类的一切行为与感知都将迁移到互联网上,人类将离开肉身,打造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

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有可能或许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就像空疏寥落的矿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虚拟千疮百孔琳琅满目感知B . 模拟满目疮痍千姿百态感受C . 虚拟千疮百孔千姿百态感受D . 模拟满目疮痍琳琅满目感知(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我们在网上购物,用微信社交,早就习惯了B . 但我们还不习惯在网上购物,用微信社交C . 但在网上购物,用微信社交,我们还是不习惯D . 我们早就习惯了在网上购物,用微信社交(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人类将离开肉身,进入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

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4)word版本

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4)word版本

云南省昆明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诚信誓言:我以我青春的荣誉起誓,在本次考试中,诚实守信,成绩真实。

起誓人:第I卷阅读题(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小题。

传统中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因此,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

而西方更着重于法典与制度的完备与执行,更为相信“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这就使得传统中国与西方在“官吏”的定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区别。

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熟稔和贯彻为考核依据,局限在公权力领域,官员的私人领域并不影响其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权威。

而传统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青天大老爷”,被西方放置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在传统中国却恰恰是约束的重点。

传统中国的政治理念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产生清明的政治,所以重视德性培养和德行考察。

如上所述,传统中国对官员的监督,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形成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

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贪污腐败,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监察御史和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

监察御史品秩不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尤其巡按御史,小事立断,大事奏裁,很有权威。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没有宰相之制,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地方政府和监察御史、给事中不相统属,避免了由于隶属关系而对言官产生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

云南省昆明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云南省昆明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10月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共四大题28小题,共7页。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并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上写上名字,自行保管。

一、积累与运用。

(本题含1~9题,共2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翻开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好似打开一幅五采斑斓的画卷:“长征之歌”单元,讴歌了长征中红军战士们的钢铁意志,在面对ái ái白雪所覆盖的广阔草原和澎pài 呜咽的大江大河时,是他们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长征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单元,赞颂了世界各国亘古不变的民族情结,无论是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那位身材矮小的古代外交家,还是韩麦尔先生在qí祷的钟声中所写下的那句“法兰西万岁”,都使我们肃然起敬、感概万千□“至爱亲情”单元,让我们领悟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受益非浅。

我爱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我爱各国仁人志士维护民族尊严、巍然屹立的爱国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2.文中□处应填写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3.文中的成语有三处错别字,请你分别找出并改正。

(3分)(1)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3)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4.为划线的句子进行补写,要求与前面的句式基本相似,语意连贯。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I)卷(考试)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I)卷(考试)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4分)1. (4分)(2017·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那年,旱獭很多,打谷场上的麦垛遭了殃,[甲]为了避免再受其害,我同两个舅舅、小姨去捉旱獭。

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时,[乙]每当旱獭刚到洞口,我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反反复复折腾半天,惹得舅舅们也是捧腹大笑!然后旱獭早已逃得不见踪影。

响彻山谷的笑声,仿佛还在昨天,却又不是昨天。

这个春节,小舅因为腰疾复发,没有回家过年,这些年,因为工作和身体原因,他已很少回家。

那个顽皮的少年,曾因夜半时分顶棚中的老鼠打架睡不着觉,抱着家中的肥猫不管三七二十一放进顶棚中,报纸终究承受不住肥猫的体重,肥猫重重地摔了下来,喵呜了几声,逃之夭夭,小舅站在地上开怀大笑。

[丙]我寂寞的故乡,您是否也在怀念这难忘的时光?(选自《寂寞的故乡》,有删改)(1)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然后B . 三七二十一C . 逃之天天D . 寂寞(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2. (3分) (2019高三上·西城月考)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________,一去三十年。

(2)鼓瑟希,铿尔,________,对曰:“________。

”(3)唯求则非邦也与?________?(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润物细无声。

(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6)水击三千里,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________;适百里者,________;(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_______;。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回答是:“美,甘也。

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王筠则曰:“羊大则肥美。

”段玉裁进一步说:“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

羊大则肥美。

”许慎、王筠、段玉裁都试图从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上谈美的字源意义。

宋代的徐铉在整理《说文解字》时对许慎关于“美”的解释有个补充,他说:“羊大则美,故从大。

”他试图从人们对羊的视觉感受上谈了美字意义的起源。

这一解释不应视为对许慎说法的一种否定,应当是对许慎说法的一种补充,从段玉裁的解释中看,他似乎既赞同许慎的味觉说,也赞同徐铉的视觉说。

美的价值取向还来自对羊内在特质的认识,即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

在传统文献里,羊常常被描述为具有各种美德的义畜。

《毛诗注疏•小雅•无羊》里说:“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郑玄笺注言:“言此者,美畜产得其所。

”这里,羊被郑玄视为美畜。

《惠氏易说》云:“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羊在这里,又是坚强和顺从的形象。

《春秋繁露》则说:“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

故羊之为言犹祥与?”在董仲舒的眼里,羊有角不触人,杀之而不悲啼,跪享母乳,知仁、知义、知礼,集美德于一身,所以是仁人君子学习的榜样。

总之,羊的美德反映了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和人们对羊秉性的人格化概括,而正是在这种感受和意象概括中,“羊”与“美”产生了联系,并最终导致“羊大为美”观念的生成。

“羊”成为“美”的化身,于是它的美德就具有了人格的意义,而“美”的意义也随之得到了扩展和引申,有了素质优良、价格贵重、完美淳良、巨大功业、志趣高尚、称赞褒奖等意思。

“羊”与“善”的关系,同样来自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视觉感受和精神感受。

羊被视为“善”的化身,不仅在于它是人类优秀的生物伙伴和食物来源,更在于它的品格被人类认同,并融入人的价值观中。

羊性情温顺、宽厚仁义、知礼有仪,其美德让人景仰,因此,受到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普遍推崇。

羊作为人们祭天祭祖的牺牲,而且具有如此众多的优良品德,这些品性也就成了人格化的道德准则。

据文献反映,人们很早已经把“羊”的“道德”视为人的道德准则和榜样。

《诗经•召南•羔羊》序曰:“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

”为什么说人“德如羔羊”?孔颖达的疏中解释道:“羔取其群而不失其类;羔取其群而不党;羔取其贽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死义生礼者,此羔羊之德也。

”序成于汉代,疏制于唐代,从中看出,羊的品德至迟在汉代已经衍化为人格的道德标准。

《后汉书•王涣传》也有类似的说法,其文云:“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寻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

”所谓“羔羊之义”,说的也是人格化了的羊的优秀的道德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对“羊大则肥美”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段玉裁不仅赞同许慎“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的味觉说,同时也赞同徐铉的视觉说。

B. 宋代的徐铉在整理《说文解字》时,从人们对羊的视觉感受出发,指出“羊大则美,故从大”,这是对许慎关于“美”的解释的补充。

C.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美”字真实含义的解释与王筠、段玉裁的解释都试图从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上谈“美”的字源意义。

D. 在传统文献里,羊常被描述为具有各种美德的义畜。

郑玄视羊为美畜,董仲舒将集美德于一身的羊归结为仁人君子学习的榜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和对羊秉性的人格化的意象概括中,“羊”与“美”产生了联系,从而最终形成了“羊大为美”的观念。

B. “羊”的美德就具有了人格的意义之后,“美”的意义也随之得到扩展和引申,从而具有了“素质优良、价格贵重、完美淳良”等含义。

C. 作为人们祭天祭祖的牺牲,羊还具有“温顺、宽厚仁义、知礼有仪”等许多令人们仰慕的美德,这些品性成了人格化的道德准则。

D. “羊”被视为“善”的化身,是因为它是人类优秀的生物伙伴和食物来源,也是因为人们认同其品格并将之融入人的价值观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们对“美”与“善”价值观的形成,不仅来自于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和视觉感受。

而且还来自于人们对羊内在特质的认识的精神感受。

B. 依据诸多文献中的记载,“羊大为美”的观念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而人们把“羊”的“道德”视为道德准则和榜样的时间比这还要早。

C.汉代董仲舒认为羊知仁、知义、知礼,唐代孔颖达也认为羊在死的时候有义,活着的时候讲礼,这些都衍化成了人们的人格的道德标准。

D.《诗经•召南•羔羊》序、孔颖达的疏对“德如羔羊”的解释以及《后汉书》中“羔羊之义”的记载,说的都是人格化了的羊的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陈翰伯:文化的先行者中国出版界有一位重要人物值得记忆。

他重要的标志,不但在后30年,也在前30年;不但在政治上,也在文化上。

他不但是一位政治的执行者,也是一位文化的先行者。

他,就是陈翰伯。

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就读于燕京大学。

他曾与姚依林、黄华、黄敬等人一起,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

那时他们经常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客厅中聚会,讨论时势与未来,陈翰伯也因此与斯诺结下友谊。

他曾经陪同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到延安,拜见毛泽东、朱德,为他们当翻译。

1936年7月,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的十余年间,陈翰伯作为一位“潜伏”的红色报人,用笔名王孝风、梅碧华等,写了许多好文章。

他的公开身份是记者、编辑,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

他需要做的是尽最大可能在报纸上登载国民党政府不愿意登载的消息,撰写社论、时评,婉转地、充满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他不可能不暴露左派的面目,因而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

1958年8月,陈翰伯奉命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他十分注重文化传承的力量。

他上任后首先跑到上海,找寻老商务留下的资料,恢复商务印书馆种种出版建制,延续“百年商务”文化香火。

有趣的是,陈翰伯的这一份苦心,竟然在他文革时期写的一份检讨书中,清晰地表达出来。

“我是复活旧商务的罪人,……我一九五九年在上海办事处查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以后都运到北京,我请胡愈之等人做了馆史的报告,后来就设立了馆史研究室,举办展览会和六十五周年的纪念。

与此同时,我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消息,到一九六二年,在我的招魂纸下,旧商务这具僵尸,已经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散发臭气,毒害人性。

”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心酸。

接手商务印书馆后,陈翰伯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该奉献什么,我们能奉献什么。

此后8年,可谓功勋卓著。

汪家熔曾详细罗列出那个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重点图书项目:社会科学经典395种;经济学著作115种;政治学著作,不算大量提供给中央理论小组的,有93种;历史和历史学66种;工具书,包括修订《辞源》,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和《俄汉大辞典》等;此外,还有英、法、德、日、西、阿拉伯、越南、印尼等外语方面的词典、语法书和其他读物。

正是这些图书的出版,托起了陈翰伯作为出版家的历史地位。

说到先行者,是说他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是一个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

略举两例:其一,为国家开列辞书建设的书单。

1972年,遭受迫害的陈翰伯从干校调回北京。

1975年,着手制订周恩来总理在病榻上批准的“中外文辞书出版十年编辑规划”。

那时,很少人相信这个规划能够实现;但是翰伯却固执地认为它可以实现,因为有人民。

陈原回忆那段历史时写道:“1975年,翰伯抓住这个机会,要进行一项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

……13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基础工程对于国家现代化有多么巨大的意义;13年的事实,也证明翰伯的信心来自人民,是现实的。

”其二,创办《读书》杂志。

《读书》创刊号发表了李洪林的文章《读书无禁区》。

在叫好声中,也引起了数不清的质疑。

1981年4月,陈翰伯在亲自撰写的社论《两周年告读者》中,对这篇文章给予很大支持。

文中写道:“我们重申我们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

‘四人帮’垮台后,风沙虽然已过,不敢重开书禁的还大有人在。

当时我们针砭时弊,喊出‘读书无禁区’,深受读者欢迎,我们非常感激。

”《读书》就是这样,触摸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在社会大势中保持了自己的领先地位,成为一面旗帜。

(有删改)【相关链接】①陈翰伯(1914-1988),中共党员,新闻家、编辑出版家、国际问题评论家。

解放后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兼总经理、人民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文化部出版局局长、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务。

②在政治运动中,一批学者和翻译家被划为“右派”,丧失了从事研究工作的权利。

陈翰伯曾冒着很大的风险,卷着铺盖到北大“蹲点”,按照拟定的学者名录一个个寻访。

众多“靠边站”的专家学者如朱光潜、贺麟、王以铸得以出山,担当古典名著的翻译工作。

这段经历当时虽未给陈翰伯带来大的影响,但在“文革”中,陈翰伯没能躲过打击,被批判为“招降纳叛”。

(摘自吉祥《陈翰伯是谁?》)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曾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在美国经常参加记者埃德加•斯诺组织的聚会,与斯诺结下友谊。

B.陈翰伯曾作为翻译陪同埃德加•斯诺及夫人拜见毛泽东、朱德;大学毕业后,潜伏在国民党统治区,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C.陈翰伯在检讨书中,称自己是复活商务的罪人,委婉地陈述自己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

D.本文由总到分,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表现了陈翰伯既是红色的报人,是优秀的出版家,还是文化的先行者的三方面特点。

E.本文语言平实,选取传主60年人生经历中的典型材料,表现了陈翰伯在中国出版界的重要地位及其政治、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

5.为什么说陈翰伯是中国出版界的一位重要人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分)6.陈翰伯是文化的先行者,他的做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三、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王奎山1982年我读大四。

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

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

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