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验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初中力学实验的专题复,加深学生对力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测量简单机械的力和距离- 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并探究力矩的概念。

-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吊钩、物体等。

- 实验步骤:依次测量不同力矩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绘制力与力臂的图像。

-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和图像分析,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力矩的概念。

2. 实验二:研究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斜率的关系,并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计时器等。

- 实验步骤:调整斜面的角度,测量小车在不同斜度下的滑动时间,并计算加速度。

- 实验结果: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斜率的关系,并探究了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3. 实验三:研究简谐振动的特性-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简谐振动的周期与弹簧劲度系数、质量的关系,并探究摆线的振动规律。

- 实验器材:弹簧、挂钩、滑块、万能计时器等。

- 实验步骤:改变挂钩的质量或弹簧的松紧程度,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并记录实验数据。

- 实验结果:通过数据计算和分析,得出简谐振动的周期与弹簧劲度系数、质量的关系,并探究了摆线的振动规律。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 确定实验目的和内容。

- 预相关知识,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和整洁。

2. 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 仔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 注意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3. 实验数据处理:- 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 绘制实验记录表格,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

3. 如有不明之处,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实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案课件.doc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案课件.doc

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案班级:姓名:组别:一、力学部分(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二)测滑动磨擦力[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三)探究浮力大小[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1)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N,物体的体积是m3,物体的密度是kg/m3.(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填“有关”或“无关”).(3)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填“有关”或“无关”).(四)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示例]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1)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小华根据图( a )和( b )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小明根据图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小红根据图(b)和(c)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有关.(五)测量大气压[ 示例] 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1)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①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①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①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②图 1 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 .②图2 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 ,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③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④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20 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程度来确定。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力学实验专题复习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力学实验专题复习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力学实验专题复习学案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下面是我根据您给的“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力学实验专题复习学案”所写的文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力学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力学实验仪器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力学实验仪器和工具,如弹簧测力计、砝码、滑轮组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学实验,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讲解: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牛顿第一定律、力的作用等,并结合实验仪器和工具进行演示。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力学原理的应用。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复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有所提高,但在实验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拓展延伸,提供更多的实验练习和资料供学生自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

我的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力学实验,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这个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牛顿第一定律、力的作用等;二是学会使用力学实验仪器和工具,如弹簧测力计、砝码、滑轮组等;三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力学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专题复习教案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在初中阶段,力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浮力、重力、摩擦力等。

本教案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

2. 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 理解并掌握浮力、重力、摩擦力等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4.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的复习。

2. 牛顿三定律的复习。

3. 浮力、重力、摩擦力的复习。

4. 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对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三定律、浮力、重力、摩擦力等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 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力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复习力学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讲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让学生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基本原理。

3. 复习浮力、重力、摩擦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计算这些力。

4.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5. 进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6.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力学基本概念的问题。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浮力、重力、摩擦力。

4.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力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力学复习专题教案

初中力学复习专题教案

初中力学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及其示意图;(2)理解重力、弹力的概念及计算;(3)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包括牛顿第一定律、二定律和三定律;(4)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合作的品质;(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及示意图;2. 重力、弹力的概念及计算;3. 运动和力的关系,包括牛顿第一定律、二定律和三定律;4. 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及示意图;重力、弹力的概念及计算;运动和力的关系。

2. 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2)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力学。

2. 力的三要素:(1)大小:力的强度,用牛顿(N)表示;(2)方向:力的作用方向;(3)作用点:力作用的位置。

3.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方向指向力的方向,线段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4. 重力:(1)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计算:重力加速度g=9.8m/s²,重力G=质量m×重力加速度g;(3)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5. 弹力:(1)定义: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2)计算:弹力F=弹性系数k×形变量x;(3)弹力的作用点:物体形变的位置。

6. 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平衡力作用;(2)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初中物理力学复学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学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学教案本节课是初中物理力学复学教案,主要内容包括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力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力学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

(3)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作用。

(3)学会利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

(2)力的示意图的绘制。

(3)利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力的示意图的绘制。

(2)利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本质。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

3.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4. 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1)重力:介绍重力的概念,讲解重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2)弹力:介绍弹力的概念,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3)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3. 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绘制力的示意图。

4. 力学知识应用: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和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力的示意图绘制和力学知识应用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力学试验教案(共五则范文)

力学试验教案(共五则范文)

力学试验教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力学试验教案力学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复习,做到对力学中的学生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学会实验操作,正确处理实验数据.2.进一步学习用实验处理问题的方法,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3.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4.通过对力学中学生实验的比较,知道所涉及到实验的类型.5.在掌握课本上所给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其它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不但要知道怎样做实验,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实验.2.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最基本要求,对学生来说也是难度较大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3.处理数据时,要有误差分析的思想,要能够定性地分析在实验中影响实验误差的条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说明:在力学中一共有八个实验是高考中要求的实验,在做实验复习时,要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理解地记住实验步骤,处理好实验数据.在实验复习中,实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按照考纲中的顺序,我们一起来复习力学中所涉及的实验.[实验一] 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此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请一个同学把实验器材和主要实验步骤简述一下.回答:实验器材有木板、白纸、图钉、带细线的橡筋、弹簧秤等.安装好器材,如图1-8-1所示,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一端拉到O点,记下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再用一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一端拉到O点.设定力的长度单位,利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分别作出分力与合力.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两个分力的合力.比较直接测得的合力与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确定在误差范围内,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例:在做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时,如果只给一个弹簧秤能否完成这个实验?回答:可以.可先做出两个分力的方向,把两根细线向着两个分力的方向去拉,一只手直接拉线,另一只手通过弹簧秤拉线记下拉力的大小,然后把弹簧秤放到另一根线上重复实验.只要总把橡皮筋的一端拉到O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是不变的.两次拉两根线的方向都相同,两个分力的方向是不变的,两个分力的大小也是保持不变的,可用弹簧秤分别测出两个分力的大小.实验操作:用所给器材完成此实验.[实验二]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三]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这两个实验都是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我们一起复习.提问:打点计时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给出一条打好点的纸带如图1-8-2所示.回答: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下物体的运动情况.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6V电源,打点的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提问:(1)怎样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在做匀变速运动?回答:把纸带上的点标上A、B、C、D、E,各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如果满足△s=s2-s1=s3-s2=s4-s3,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怎样计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个位置时的速度?利用这条纸带可计算出物体过某一点的速度,如计算B点时的速度公式为VB=(s1+s2)/2t.(3)怎样计算它的加速度?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有两种方法,可以利用公式△s=at2计算,也可以用a=(VC-VB)/t计算.例:利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重锤下落时打出一条纸带如图1-8-3所示,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数值解:可先算出B点和C点的速度VB=(0.2736-0.1900)/(2×0.02)=2.09(m/s)VC=(0.3211-0.2299)/(2×0.02)=2.28(m/s)g=(2.28-2.09)/0.02=9.50(m/s2)[实验四] 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提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要证明哪两个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8-4所示.问答:通过实验要验证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样两个关系.提问:安装好实验装置后还需要做什么调整?回答:安装实验装置后首先要平衡摩擦力.把小车上装好纸带,把木板后垫高一些,在木板上轻轻向下推一下小车,小车应该做匀速运动.提问: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回答: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所挂砝码的质量,打出5条纸带,记下每条纸带对应的砝码质量值;保持所挂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打出5条纸带,记下每条纸带对应的小车的质量值.提问:怎样处理数据?分别计算出每条纸带的加速度值.做出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小车所受外力的关系图线;做出在小车受力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小车质量倒数的关系图线.从图线上可以看出小车的加速度跟所受外力与自身质量的关系.例: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一个同学打出了5条纸带后,测出了纸带中相邻的每五段间的距离和每条纸带对应的小车的受力情况(见表),处理数据后在图1-8-5所示的坐标中画出a-F图线.解:先根据所给的数据利用公式△s-at2算出小车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加速度值,分别为0.25m/s2、0.50m/s2、0.75m/s2、1.00m/s2、1.25m/ s2.如图1-8-6所示,在坐标系中标点后,画出图线为一条直线.说明:在实验中要平衡摩擦力,要知道摩擦力平衡不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会对a-F图线中不过原点问题的解释.在实验中要求所挂砝码的质量要远小于车的质量,如果这一条件不满足将会出现的图线的变化.本实验中数据的处理量较大,要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数据.[实验五] 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提问:两个物体在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条件下,相互作用前后的动量满足什么关系?回答:当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条件下发生碰撞,系统在碰撞前的总动量等于碰撞后的总动量.提问:怎样通过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回答:实验装置如图1-8-7所示,实验中小球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称出,小球在碰前和碰后的速度利用从同一高度做平抢运动的小球的飞行时间相等,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的特点,用小球在碰前和碰后的水平飞行距离表示它的速度,这样就可以利用小球的质量和飞行的水平距离来表示出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关系.入射球的质量要大于被碰球的质量,两球的半径相等.实验时先不放被碰球B,入射球A从一个确定的高度释放落在地面上的P点,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为OP.再把被碰球B放在支架上,A球从同一高度释放,两球相碰后分别落在地面上的M点和N点.两球飞行的水平距离分别为OM和O′N,如果在碰撞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那么应该有关系m1OP=m1OM+m2O′N.提问:实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实验中要注意仪器的正确安装与调整,斜槽的末端一定要水平,小球的出射点应是O点的正上方,两小球相碰时应在同一个高度上.实验时,每个点应让小球落10次,取落点的中心进行测量.例:在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改变入射小球的释放高度,多次释放,测出每次的水平位移,求出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B.入射小球应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上释放C.两球相碰时,两球的球心必须在同一水平高度上D.重复从同一高度释放入射小球,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将其各次落点圈在其中,取其圆心作为小球落点的平均值分析:入射小球每一次释放都应保持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在多次实验中才能使小球的初速度保持不变.两球相碰时应在同一高度上,保证两球的飞行时间相等.另外,利用画圆的方法取落点的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C、D.实验操作:用所给器材完成实验. [实验六]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提问:说出画出平抛物体运动轨迹的方法.回答: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将小球从斜槽的同一高度上释放,从槽末端的水平槽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平抛出去.在竖直面的纸上找出小球飞行轨迹中的几个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各点,就得到了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一条抛物线.提问:怎样求出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回答:如图1-8-8所示,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的正方向.在曲线上读取数个点的坐标值,利例: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应选用下列各组器材中的哪一组A.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秒表、米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B.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天平和秒表、米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C.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千分尺和秒表、米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D.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米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分析:在此实验中小球的直径较小,不需要用千分尺测量.实验中也不用测量时间,所以正确的答案应为D.[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提问:怎样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回答: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重物下落时的机械能守恒.如图1-8-9所示,把重锤与纸带相连,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重锤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通过纸带测出重锤的下落高度从而算出重锤重力势能的变化,再算出重锤相应的动能,比较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和动能的增加量,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提问:利用此装置还能做什么实验?回答:利用这个实验还可以计算重锤在下落时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在已知重锤质量的条件下,通过计算重锤的下落高度和重锤的即时速度,算出重锤在下落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例:将下列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A.选取第1、2点的距离接近2mm的一条纸带,在这条纸带上选定计数点.B.将铁架台放在实验桌上,用附夹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C.换新纸带重复实验.D.量出从首点到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并算出各计数点的即时速度. E.比较△EK和△EP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近似相等.F.在重锤上夹持一纸带,并将它从打点计时器的复写纸下面穿过限位孔,手持纸带保持竖直方向,接通电源后,松手让重锤牵引纸带下落,得到打点的纸带.G.计算各计数点的动能增加量△EK和势能减小量△EP.答:此题正确的排序为B、F、C、A、D、G、E.[实验八]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提问:怎样用单摆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之后,可以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在实验中利用米尺测出单摆的摆长,它是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让单摆以较小的角度摆动,当摆球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记录单摆振动30至5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可以算出单摆的振动周期.代入公式g=4π2ln2/t2,计算出重力加速度值.改变摆长测出3个g值,取平均值.例:在做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以下器材可以选用,其中正确的一组为[] A.小木球、细棉线、米尺、卡尺、秒表、铁架台等B.小木球、尼龙线、米尺、卡尺、秒表、铁架台等C.小钢球、尼龙线、米尺、卡尺、秒表、铁架台等 D.小钢球、尼龙线、米尺、秒表、铁架台等分析:做单摆的实验时,摆球应该用密度较大的球,线应该用不易伸长的线.摆长的测量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用卡尺测出小球的直径,用米尺测出线长,也可以直接用米尺测出摆长.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C、D.同步练习1.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N,最小刻度为0.1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1-8-10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N和______N(只需读到0.1N)(2)在本题的虚线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2.图1-8-11画出了一个打点计时器,写出图中标出的各部分的名称.3.如图1-8-12所示,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在图中所画的点的中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利用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4.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要研究(1)______;(2)______ 两个关系.使用的计时工具为____;测量纸带的工具为______;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____,设它的质量为M,小桶和砂的质量为m,要求M ____m,可以认为物体受力的大小为____.5.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得到的两条曲线如图1-8-13所示.左图的直线不过原点是由于______;右图的直线发生弯曲是由于______造成的.6.在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1-8-14所示,要求实验时所用的两个小球的半径r____,入射球的质量m1____被碰球的质量m2.在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若两球在碰撞中动量守恒,则满足关系式______(用题目和图中量表示).7.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1-8-15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1-8-16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段起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填AB、BC、CD、DE).(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______kg·m/s 碰后总动量=______kg·m/s8.如图1-8-17所示的为一个做平抛运动物体运动轨迹的一部分,在图中可以测得两段相等时间内物体的水平位移x1、x2和对应的竖直位移y1、y2,根据测得量可以表示出物体的初速度为____.9.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8-18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J(取3位有效数字).10.如果下表中给出的是做简谐振动的物体的位移x或速度v与时刻的对应关系,T是振动周期,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若甲表示位移x,则丙表示相应的速度v B.若丁表示位移x,则甲表示相应的速度v C.若雨表示位移x,则甲表示相应的速度v D.若乙表示位移x,则丙表示相应的速度v11.一位同学用单摆做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将摆挂好后,进行了如下步骤,指出下面步骤中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写出该步骤的字母,并加以改正.A.测摆长l:用米尺量出摆线的长度B.测周期T:将摆球拉起,然后放开,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接着一直数到摆球第60次通过最低点时,按秒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算出单摆的周期t=t/60.将它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写入报告中去.参考答案1.(1)3.0N 4.0N(2)如图1-8-19所示合力F=5.0N 2.(1)振动片(2)复写纸(3)磁铁(4)线圈(5)纸带 3.2.25m/s2 4.(1)在物体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跟所受外力的关系(2)在物体所受外力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跟物体质量的关系打点计时器米尺小车》F=mg 5.摩擦力平衡得不够跟所挂钩码相比,小车的质量过小 6.相等大于米尺天平三角板m1OP=m2OM+m2(ON-2r)7.(1)BC DE(2)0.42kg·m/s 0.417kg·m/s9.7.62 7.56 10.AB 11.(1)摆长应该是线长加小球半径(2)T=t/29.5(3)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第二篇:岩土试验力学课程论文岩土试验力学课程论文题目:岩土试验力学发展现状和前景专业:岩土工程一、岩土力学试验1.岩土力学试验概况要很好的解决岩土工程问题、防灾、治灾,必须首先进行勘察与测试、试验与分析,并利用土力学、岩石力学、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等的理论与方法,对各类工程进行系统研究。

力学实验专题教案

力学实验专题教案

力学实验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质量、加速度等。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力学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仪器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实验研究3. 简单力学仪器的使用与维护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5.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学现象。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砝码、计时器等。

2. 实验场地:实验室。

3. 实验指导书:力学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关注力学现象。

2. 实验演示:进行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如力的方向、大小等。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力学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态度。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力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力学实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3. 开展力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九、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难度。

2. 针对学生的反馈,增加或减少课后作业的难度和数量。

3. 定期检查实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力学实验中的仪器的基本使用技能,力学实验中的研究方法的应用。

2.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对实验考点的总结方法,进一步熟悉中考力学实验题的考法。

3.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从物理现象中掌握物理原理及物理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力学中的实验基本技能及实验中的研究方法的应用。

教学课时:1课时。

复习过程设计:教学程序教学设计过程学生活动与反馈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展示2016年的省、市学生必做的力学实验回顾实验及需要的基本器材明确复习目标复习过程刻度尺:一、图片直观展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要做到“五会”)1.会认(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2.会放(摆正、对齐);3.会看(视线垂直于刻度尺面);4.会读(估读);5.会记。

二、典例及引申(强调正确读数,引申其他力学实验器材的读数的不同)回顾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及读数。

完成典例及引申中练习并巩固复习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强调读数,使学生能区分其他力学实验器材的读数的不同。

渗透速度的测量的器材及原理。

托盘天平:(展示天平的使用)①放: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②平:将天平底座调至水平;③移: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④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回顾天平的正确使用复习天平的正确使用,使学生明确物体质量的测量。

结合量筒的使1复习过程⑤称:左盘放置物体,右盘放置砝码,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⑥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与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之和;⑦整:取下物体和砝码,并把游码移至“0”刻度线上。

典例及引申(天平是等臂杠杆,在调节平衡时有共性)引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通过典例及引申的练习巩固明确实验器材的使用用,使学生能测量物质的密度。

通过典例再次巩固液体密度的测定。

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引申,明确杠杆的平衡的调节及应用。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弹簧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方法:1.看量程和分度值;2.矫正指针(校零);3.使用时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4.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表面垂直典例及引申(力的平衡应用、实验研究方法的运用)回顾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通过典例及引申中练习巩固明确实验器材的使用及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的运用通过复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使学生明确测力计测重力、摩擦力、浮力的原理及具体的应用。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分类和测量方法。

2. 理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掌握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4.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 力的分类和测量3. 牛顿三定律4. 重力、摩擦力、浮力5. 力学应用实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分类和测量(10分钟)1. 复习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2. 复习力的测量: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牛顿三定律(15分钟)1.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

2. 复习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 复习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四、常见力(10分钟)1. 复习重力:G=mg,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复习浮力:F浮=G排,浮力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相等。

五、力学应用实例(10分钟)1.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举例说明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鼓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巩固力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力学知识的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3.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力的概念、分类、测量、牛顿三定律、常见力和力学应用实例,使学生对力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加强对学生的练习指导,提高学生的力学知识水平。

初中力学实验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实验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实验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力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常见力学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3. 力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学实验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力学实验复习(15分钟)1. 复习实验一:重力实验a. 介绍实验目的和原理。

b.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c. 讨论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2. 复习实验二:摩擦力实验a. 介绍实验目的和原理。

b.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c. 讨论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3. 复习实验三:浮力实验a. 介绍实验目的和原理。

b.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c. 讨论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三、力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3. 讨论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力学实验数据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图表和数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3. 讨论实验数据分析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目标。

2. 学生展示实验复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3. 强调实验复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教学资源:1. 力学实验设备和器材。

2. 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

教学建议:1. 在复习实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2. 在实验数据分析环节,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熟悉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力学实验教案范文

力学实验教案范文

力学实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技能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常见力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见力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实验验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常见力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采用演示法,进行力学实验的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3.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力学实验中的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力学实验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常见力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进行力学实验的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力学实验中的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力学实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互动: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力学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熟练程度,以及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遵守情况。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滑轮组、细线、杠杆等。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力学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

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力学实验的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课后自学。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常见力学实验。

力学实验专题教案

力学实验专题教案

一、教案名称:力学实验专题教案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学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力学实验的兴趣。

2. 使学生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力学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2. 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3. 力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1. 引入力学实验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力学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力学实验的的科学性。

3. 介绍力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

二、教案名称:力学实验专题教案重力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重力实验设备。

3. 培养学生对重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重力实验的基本原理。

2. 重力实验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3. 重力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1. 讲解重力实验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重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

2. 介绍重力实验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设备。

3. 引导学生进行重力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三、教案名称:力学实验专题教案摩擦力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摩擦力实验设备。

3. 培养学生对摩擦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摩擦力实验的基本原理。

2. 摩擦力实验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3. 摩擦力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1. 讲解摩擦力实验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摩擦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

2. 介绍摩擦力实验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设备。

3. 引导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案名称:力学实验专题教案浮力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浮力实验设备。

3. 培养学生对浮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浮力实验的基本原理。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教案模板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教案模板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并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力学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力学实验,掌握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3) 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讨论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1) 力、质量、加速度的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2. 力学实验介绍(1)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2) 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 实验数据分析与解释(1)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

(2) 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 引入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激发学生对力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1) 讲解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讲解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 讲解加速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4) 讲解牛顿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 力学实验介绍(1) 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2) 介绍实验步骤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3)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4. 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实验数据分析与解释(1) 学生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2) 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3) 教师点评和指导学生分析结果。

6. 总结与反馈(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收获。

(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和解答疑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学生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准确性。

3.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4. 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教案设计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教案设计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和掌握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基本力学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力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实验2. 重力实验3. 弹力实验三、教学过程1. 摩擦力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实验步骤:① 准备实验器材:木块、毛巾、棉布、滑轮、测力计。

② 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测力计测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③ 分别在毛巾、棉布上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大小的变化。

④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实验结论: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 重力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重力的产生原因、重力的大小。

(2)实验步骤:① 准备实验器材:悬挂的重物、弹簧测力计。

② 将重物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量重力大小。

③ 改变重物质量,观察重力大小的变化。

④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实验结论: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 弹力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弹力的大小。

(2)实验步骤:① 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

② 将弹簧固定在测力计上,拉伸弹簧,测量弹力大小。

③ 改变拉伸力度,观察弹力大小的变化。

④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弹力与拉伸力度的关系。

(3)实验结论:弹力与拉伸力度成正比。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评价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评价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实验结论的总结,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2.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3. 引导学生运用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初中力学实验详细教案

初中力学实验详细教案

初中力学实验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3.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2.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和运动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活动:(1)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学生根据讨论结果,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3. 分享与讨论:(1)让学生分组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确认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4. 巩固与应用:(1)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2)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其他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科学性。

3. 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小车、斜面、毛巾、棉布、木板等。

2. 实验仪器:刻度尺、测力计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力和运动的关系,引出牛顿第一定律。

2. 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实验设计,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

(2)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3. 分享与讨论:(1)分组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确认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4. 巩固与应用:(1)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2)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其他情况。

5. 总结与评价:(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

力学实验专题教案

力学实验专题教案

力学实验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质量、加速度等。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力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实验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2. 力的测量实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3. 加速度的测量实验:自由落体运动4. 质量的测量实验:台秤的使用5.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滑轮组和钩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学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

2. 难点:力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学生跟随操作。

2.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 讨论交流法:学生之间进行实验结果的交流和讨论。

五、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设备:弹簧测力计、台秤、滑轮组、钩码等。

2. 实验试剂:无需特殊试剂。

3. 实验器材:铁架台、细线、尺子等。

4. 教学课件和教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力学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力学实验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3. 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学生跟随操作。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5.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原理和结果,梳理知识点。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2. 运用力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八、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选择一个生活实例,运用力学知识进行分析。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力学实验专题教案

力学实验专题教案

力学实验专题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专题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力学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力学基本规律的理解,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 测定弹簧常数3.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4. 探究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5. 测定摩擦系数三、实验原理1.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等于它们的矢量和,即F = F1 + F2。

2. 测定弹簧常数:胡克定律,F = kx,其中F 为弹力,x 为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k 为弹簧常数。

3.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η= (W有用/ W总) ×100%,其中W有用为物体提升的有用功,W总为物体提升的总功。

4. 探究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 2h / t^2,其中h 为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t 为下落时间。

5. 测定摩擦系数:μ= Ff / Fn,其中Ff 为摩擦力,Fn 为正压力。

四、实验器材与步骤1.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绳套、弹簧测力计、木板、图钉、白纸、铅笔。

步骤:(1) 在木板上固定白纸,用图钉固定绳套,将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上,记录测力计示数。

(2) 在白纸上标记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3) 改变绳套的方向,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数据。

(4) 根据力的作用线,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

(5)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测定弹簧常数:弹簧、砝码、台秤、刻度尺。

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台上,挂上砝码,记录砝码质量。

(2) 测量弹簧伸长的长度,记录数据。

(3) 改变挂载的砝码质量,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数据。

(4) 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常数。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器材的准确度和稳定性,避免误差产生。

2. 测量长度、质量等数据时要精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在操作弹簧测力计时,要使其与被测力的方向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实验复习专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掌握力学实验仪器如: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托盘天平、量筒、密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力学实验仪器知识点的梳理过程,使知识结构体系条理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用力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在试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分析
力学实验仪器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课时:2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1. 力学实验的测量器材: 天平、量筒、刻度尺、秒表、 弹簧测力计、密度计、
压强计、气压计 。

2.教材中的力学实验:
3. 实验过程的科学环节: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设计、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 估—交流与合作 (二)、测量型实验
【例1】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 测节天平平衡时,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后,发现天平如图1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中央的刻度线。

(2)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当天平右盘内所加砝码和称量标尺上游码所处化置如图1乙所示时,天平恰好平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g 。

【例2】某同学在测量铁块的密度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完成下表
【例3】.(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图3所示测量方法中,图 ___是正确的. (3)根据这四幅图说明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4)D 图中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 cm.
【例4】(1)图4中,停表的示数是__ S 。

(2)弹簧秤是用来测量__ 的工具,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进行测量的.使用弹簧秤时,首先要看清它的_________________.如图5所示的弹簧秤刻度上的每一小格表示_____ N ,物重是_____ N.弹簧秤的量程是________.
【例5】小明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铅笔静止时的情形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B .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C.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D .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三、探究型实验
【例6】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一实验小组得到的两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这两组数据中,实验序号为 的一组肯定有错误。

经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动力臂的实际值比记录值大还是小? 。

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完成的,并且记录了下表的数据: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他得出了F1+L1= F2+L2这一实验结论,请分析实验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7所示.
(1)实验必须 拉动木块,才能使摩擦力 拉力。

(2)由甲、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 。

(3)图乙和丙图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例8】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一个砝码、一只实验小桌做了如图8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程度来确定. (2)分析比较图7A 和B 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______. (3)分析比较图____的实验
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实验中能不能用木板代替海绵,为什么? 。

【例9】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

图9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g 取10 N /kg)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图7
图8 图9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 。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 /m3。

【例10】如图10所示,是某同学做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请你帮他把实验数据填在下表
【例11】图11是某同学在测量斜面机械效率实验,请你帮他把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
如果他还要探究斜面与倾斜程度时,该怎么改变倾斜程度? 。

【例12】学校新购了一箱物理器材,小云同学将它从一楼搬到三楼,小彬同学想测定小云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⑴小彬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 A.测出箱子的质量m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L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h
D.测出小云上楼所用的时间t
E.算出小云搬运箱子的功率P
⑵请你在虚线框内帮小彬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例13】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l :让钢球从斜面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
步骤2:让钢球从斜面B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S2: .
步骤3:改变钢球的质量让钢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3。

(1)比较v1、v2,可知vl_______V2(选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设计步骤l 和步骤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步骤 1和步骤3可以探究动能大小和物体______的关系。

(4)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动能的大小的。

图11 图12 图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