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5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篇1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二5-10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2×7 25×4×8 9×10×6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250×4÷200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1)出示例题7:(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0.81×100=81(平方米)(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5)如果有110块够吗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第一种:0.9×0.9×110 第二种:0.9×0.9×10+81=0.81×110=0.81×10+81=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 篇目录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 (1)小学数学教师面试试讲模板 (3)小学数学10 的认识教案试讲 (7)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课教学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 度,写作1。

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 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

(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

(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 1 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

)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

(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A. 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B. 量角器上的0 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C. 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D. 量角器上有两条0 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 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 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8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8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8篇学校数学试讲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同学对书中情境的观测,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使同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技能目标:借助挂图引导同学充分观测,沟通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同学的观测技能。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掌控按顺次数数的方法。

教具预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伙伴们,从今日开始,你们就是学校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许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它?大家会从1数到10吗?二、探究新知1、查找身体上的数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很多,快找一找,说一说!(同学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

只要说得对,老师就应当予以确定,同时要留意让同学把话说完整。

)2、查找教室里的数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得!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觉哪些数?(同学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同学……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同学要实时鼓舞。

)3、查找学校里的数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学校”中的数。

4、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觉什么呢?三、课堂总结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睁着聪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想和他们交伙伴吗?你打算怎么做?学校数学试讲教案篇2教学内容:十几减9第1———2页。

教学目的:1、让同学经受从实际状况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精确算出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2、通过让同学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算法多样化,进展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培育求异精神。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让同学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共同合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具预备:相应的cai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数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二、学习计算平均数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逐字稿14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逐字稿14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逐字稿14篇面试试讲XXX数学逐字稿14篇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本日我试讲的题目是1-5的认识,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1口试试讲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一起来XXX奶奶家院子看一看,大家看,院子里都有什么呢?你举手最快,你来说,他说有1只小狗,两只小鸡。

你观察的很仔细,还有补充吗?你说,他说有3只鸭子,4个凳子,还有5个石榴。

同学们真了不起,观察的真仔细,大家刚才数的很正确,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王国---认识1-5。

看教师手中拿的计数器,本日我们先着手拨一拨,看教师手中现在拨的是几个,1个,你会拨吗?来,我们一起来拨,同桌相互看一看,都拨对了吗?我们再来拨数字2,仔细观察教师拨的过程,谁来讲一说我是怎么从1拨到2的?你来讲,他说,本来是1,又拨了一个珠子过来就成2了,真棒,你观察的真认真。

同学们,你也在计数器上拨到2吧。

看来数字2也难不倒我们,那我们再来看数字3呢?谁拿着你的计数器到讲台上拨一拨,并说一说。

你来,他说本来是2个珠子,再拨1个珠子,就成3了。

很好,看来你也是个小教师了。

大家看明白了吗?就是在2的基础上再拨过来1个就成3了。

看来1,2,3大家学的都很好了,你能自己拨一拨4和5吗?接下来和同桌一起来拨一拨,并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大家都曾经坐端正了,谁来分享一下你的过程,你来讲,他说,3个珠子再拨过1个就是4个珠子了。

很好,请坐。

这位女生你来讲,她说4个珠子再拨过1个珠子就是5个珠子了。

对,看来大家的自学本领都很不错,棒棒哒。

大家能不能在研究纸上用圆圈来画一画1-5呢?和之前拨的珠子进行一一对应。

我们开启四人为一小组的作战模式,看哪个小组画2面试试讲的又对又快。

大家真厉害,都画完了,我们看1组同学们画的,和你们画的一样吗?看老师这里有些点字图,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谁来读读这些数?你来读吧,1,2,3,4,5.你读的很正确。

那谁能来尝试倒着读呢?这位男生你来读,他说5,4,3,2,1。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逐字稿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逐字稿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逐字稿(本文仅供参考,不可直接提交或抄袭)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逐字稿尊敬的评委老师,我是来自XX市XX小学的数学教师XX,非常荣幸能够获取本次教师资格证面试的机会。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我们教师在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

今天我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为主题,进行试讲与分享。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一、启发式教学法的定义启发式教学法是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主要借助于教师或者教材提示、引导等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等级和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方法1. 问题引导法问题引导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的教学法。

下面以小学一年级的数学第一单元“认识数字0、1、2”为例进行讲解。

教师: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数字,你们能读出来吗?学生:(集体大声说)0、1、2!教师:那我们玩个游戏,我用手指做出一个数字,你们能猜出来吗?学生:好的!(教师开始出示手指,学生依次回答数字,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由探索数字与语言之间的联系。

)2. 情境模拟法情境模拟法是指将学生置身于某种情境中,在引导学生具体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体验和操作,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探究和认识的教学法。

比如对于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第三单元“认识面积”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情境模拟法进行讲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积吗?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我们来试试一道数学题,你们看我手里拿着一张纸片,如果我将其摊开之后,它会占据多大的空间呢?学生:不知道。

教师:来,我们一起来模拟一下。

同学A,拿一个你手掌大小的矩形物品,比如书、纸片、橡皮,再放到这张纸上,告诉我们这个矩形物品所占的面积大小。

同学A:它是5cm*2cm,所以它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

(教师和其他学生记录同学A所测量的面积,在同学B、C的帮助下计算出整张纸那么大的面积大小,从而让学生在模拟中发现面积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1 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展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展计算,并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展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观察画面,搜集信息2、分析^p 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独立考虑,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展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 ?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应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老师板书)5、比拟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老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好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三)稳固练习、深化新知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第一章: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读写能力,能够正确地书写和读出整数。

2. 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能够理解数的大小和顺序。

3. 让学生掌握数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教学内容:1. 整数的读写能力培养。

2. 数的意义和大小顺序的理解。

3. 数的运算方法的教学。

第二章: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2. 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几何图形的计算和变换。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的教学。

2.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算方法的教学。

3. 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计量与单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能够正确地进行计量和换算。

2. 让学生理解计量单位的意义和应用,能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常用计量单位的教授和换算方法的教学。

2. 计量单位的意义和应用的教学。

3. 计量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方程与比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2.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方程的解法和应用的教学。

2. 比例的意义和应用的教学。

3. 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数据与概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2. 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能够计算简单的概率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概率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的教学。

2. 概率的意义和应用的教学。

3. 数据处理能力和概率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六章:分数与小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能够进行分数和小数的转换。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案【篇一:小学数学教师面试题】小学数学教师面试,十分钟说课(随机抽一说课内容)我面试时说课的是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材简析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例1-例2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垂直概念、会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及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实际情景引出三角形,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形成表象来抽象出概念,从而在这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底和高(钝角三角形钝角边上的高在这里不作要求),最后,通过实验探索特性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本课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形的面积及其他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做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三角形内做高教学难点:在三角形内做高三、说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但是对于三角形做高,要充分利用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垂直的概念”,它的依附性很大且作高还需学生动手、动脑多方面结合。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能正确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数位,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下列各题。

6、4×()=641、25×4=()1、6×5=()2、列竖式计算4、65×24=6、25×35=3、出示例题。

(1)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2)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二)探究新知1、尝试计算。

(1)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3)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2、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3、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3)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4、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篇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目录1 ................................................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 .3 ....................................................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试讲模板 .7 ................................................... .小学数学10的认识教案试讲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课教学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

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

(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面试试讲《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数除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其中一个基础而且实用的概念。

本文将试讲《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教案,旨在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教授此部分知识。

一、教材分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必修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以及除法的原理和方法。

本部分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小数作除数,以及如何计算出商和余数。

此外,还需要教授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应用这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除数为小数时的小数除法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在计算中正确地选取小数点的位置。

2. 技能目标:能够熟练地运用小数除法计算问题,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除数为小数时的小数除法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在计算中正确地选取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将小数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当我们去买东西时,如果遇到商品价格是一些小数时,我们应该怎么计算。

例如,如果一瓶汽水的价格是5.8元,我们想买3瓶,我们应该支付多少钱呢?请几名学生来黑板上演示计算过程。

2. 讲解将小数除法的方法和步骤讲清楚,包括将除数转化为整数,计算商和余数,以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异同之处。

在讲解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例演练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取小数点的位置,尽可能使得计算过程清晰简单。

4. 学生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类似的计算练习题,并解释错题的正确做法。

要求学生注意选取小数点的位置,以此避免计算错误。

小学数学十分钟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十分钟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意义。

2.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1. 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2.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操作材料。

3. 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苹果的多少?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物体的二分之一。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卡片,分析分数的结构:分子表示分得的份数,分母表示总的份数。

3. 教师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动手操作:将彩色卡纸剪成若干份,并用胶水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分数的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并找出每份是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题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苹果的几分之几?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请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

2. 教师总结:分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我们要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学数学《比的应用》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比的应用》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比的应用》面试试讲教案模板教案模板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比的应用》适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定义和概念,能正确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2.掌握比的应用,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比。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比的定义和概念。

2.比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和巩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说出与图片有关的比例关系。

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二、讲解比的定义和概念(10分钟)1.介绍比的含义和定义2.引导学生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

三、比的基本应用(15分钟)1.示范法:通过图表、比例尺、比例模型等实物的形式,讲授比的基本应用。

2.练习和巩固:选取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四、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1.示范法:通过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比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联想和建立模型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互动(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方法。

六、小结(5分钟)课堂活动结束,对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回顾重点难点。

同时列举出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比的基本定义和概念,能够正确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在练习和巩固环节中,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在思维启发和运用环节中,部分学生存在较大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讲小学数学教案认识

试讲小学数学教案认识

试讲小学数学教案认识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数字1-5的形状和大小。

2. 能够正确写出数字1-5的笔画顺序。

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认识数字1-5。

二、教学重点1. 认识数字1-5的形状和大小。

2. 写出数字1-5的笔画顺序。

三、教学工具1. 数字卡片:数字1-5的卡片。

2. 彩色卡纸、彩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5分钟)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看一下,然后询问学生认不认识这些数字。

然后用手指指着数字1,让学生一起读出来。

然后逐个指着数字2、数字3、数字4、数字5,让学生读出来。

2. 认识数字1-5(10分钟)老师再次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看一下。

然后将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根据形状和大小重新排序,认识数字1-5。

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在空白纸上画出数字1-5的形状。

3. 练习写数字1-5(15分钟)老师拿出彩色卡纸和彩笔,示范写出数字1-5的笔画顺序,要求学生跟随示范一起写。

然后让学生自己在彩色卡纸上写出数字1-5,并逐个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

4. 巩固练习(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用手指在空中画出相应的数字形状。

然后让学生交换彩色卡纸,互相写出数字1-5的形状。

五、课堂讨论(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认识数字1-5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写数字1-5的笔画顺序,做到熟练掌握。

七、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认识数字1-5的形状和大小?学生在练习写数字1-5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困难,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对于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老师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折线统计图》试讲逐字稿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折线统计图》试讲逐字稿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折线统计图》试讲逐字稿面试官、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节关于“折线统计图”的数学课。

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将会探究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应用,并且使用实际数据来演示如何绘制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

希望我的介绍和示范能够为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想向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用折线来表示数据趋势的图表。

在折线统计图中,数据通常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可以用来展示某个时间段内的变化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折线统计图来比较不同季度的销售额或者某个月份每天的降雨量变化。

接下来,我将会演示如何绘制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

我准备了一组实际数据来作为例子,这组数据代表着一个班级每个学期的数学成绩。

首先,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横轴和纵轴。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使用时间作为横轴,用分数作为纵轴。

现在我们可以开始绘制折线了。

首先,我们在纵轴上标出分数的刻度。

然后,我们在横轴上标出每个学期的起始时间。

现在我们可以绘制出第一个学期的数据点。

假设第一个学期的平均分数是80分,我们可以在折线图上标出一个值为80的数据点。

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式绘制出所有学期的数据点。

在绘制完最后一个数据点后,我们可以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完整的折线统计图。

现在,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场景。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以使用折线统计图来跟踪他们的学习进度。

老师可以使用折线统计图来比较不同年级学生的课程进展情况,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除此之外,折线统计图也可以用来展示商业数据或者人口普查数据等等。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

通过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应用场景,并且使用实际数据演示了如何绘制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

我希望这次试讲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并且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和工作中充分应用这些知识。

谢谢!。

无生试讲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无生试讲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面值和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节约用钱、合理消费的观念。

教学重点:1. 人民币的认识和面值。

2. 简单的货币换算。

教学难点:1. 简单的货币换算。

2. 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各类人民币实物或图片。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人民币的单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人民币吗?你们家里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人民币的单位,如元、角、分。

2.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如1元、5角、1角、5分等。

三、活动探究1. 教师出示1元、5角、1角、5分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货币换算。

2.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将所学的人民币进行换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民币的认识和货币换算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二、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各类人民币,让学生进行换算。

2. 学生进行抢答,教师给予评价。

三、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进行货币换算。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民币的认识和货币换算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人民币的面值和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面试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面试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面试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说出乘法的概念及定义。

2. 了解乘法的基本性质和乘法表。

3. 学会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够熟练地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板书:准备一个乘法口诀;2. 教具:准备一些图片和表格,如一个九宫格,用于让学生进行练习;3.电脑:准备一台电脑,以放映PPT或者资料等;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投影出来,让学生预习。

2. 教学检测:先引导学生思考并整理知识,抛出问题,letting the students think and sort out the knowledge,检测学生是否有基本的乘法知识。

3. 乘法概念复习:让学生看乘法口诀,了解乘法的概念及定义,明确乘法法则及特点。

4. 乘法表练习:让学生填写乘法表,完成九宫格,练习乘法运算,以此提高学生对乘法的认知。

5. 乘法应用:给学生提供问题,让学生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组讨论,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到达模范运用的要求。

6.课堂收尾:整理本节课的内容,引出总结,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以及理解的主要内容和知识体系。

五、教学反思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以及提取乘法的技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具有经久不衰的作用。

在本次教学中,我重视乘法的思维能力训练,尤其注重实际问题的检测和解决,通过练习题和游戏,增强对乘法的理解程度,加大训练空间,强化记忆力,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举手同学作答
请举手同学作答
请举手同学作答
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计算
思考并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个数
12
14
6
10
12
面积(cm2)
12
14
6
10
12
长(cm)
4
7
3
5
6
宽(cm)
3
2
2
2
2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3、那么哪个小朋友能帮助光头强解决他的问题呢?
4、现在呢,光头强又给我们出难题了,大家请看大屏幕,谁能帮助光头强解决他的问题呢?
5、那么哪位同学总结一下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呢?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屏幕上长方形贺卡的面积
(2)算一算屏幕上正方形手绢的面积
四、作业布置:回家后找到家中的长方形物体,量一量,算一算,下节课跟大家分享。
(2)一共摆几排,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3)你们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思考、站起来回答问题。
学生参与,划出大概面积。
请同学站起回答
学生回答铺桌布,制作窗帘、铺地板等等
自己动手进行操作
学生给出不同答案,初步探寻面积规律
思考并与同桌讨论,最后概括长方形面积规律。




综合学生的答案得出结论:
引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结合旧知,探索新知(新课讲授)
1、请同学们从自己文具盒中取出8个正方形图片,拼成长方形。
拼好的同学请看屏幕上的思考题
(1)一共摆了几排?
(2)每排摆几个?
(3)面积是多少?
2、请同学们取出任意个小正方形图片,摆出你喜爱的正方形。
拼好的同学请看屏幕上的思考题
(1)每排摆几个,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3、那么,让我们来计算一下课桌的面积。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呢,使用面积为1dm2的小方格,把课桌面覆盖起来,并得到右图,大家数一数课桌是由多少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小方块组成的?
4、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处?
5、那么大家请看大屏幕,我们的好朋友光头强遇到了一个难题,光头强想在自己卧室铺一块地毯,却又不知道铺多大合适。那我们如果使用属方格的方法来计算面积多大是不是就不合适了呢?那么让我们先画一个小小的问号,希望各位同学学习完今天的知识后,能够帮助光头强解决难题,好不好?
(一)、课前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大家知道课桌的面积是多少吗?没有关系,我们现在这里打一个小小的问号。
2、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吗?
3、能说一说并比划一下多大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吗?大家可以看大屏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图形,更加直观的对面积大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试讲教案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课型
讲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历获得新知的学习过程;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正)方形面积,能较正确估出图形面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准备及多媒体等)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面积为1CM2正方形方块若干,直尺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