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5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篇1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二5-10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2×7 25×4×8 9×10×6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250×4÷200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1)出示例题7:(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0.81×100=81(平方米)(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5)如果有110块够吗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第一种:0.9×0.9×110 第二种:0.9×0.9×10+81=0.81×110=0.81×10+81=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 篇目录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 (1)小学数学教师面试试讲模板 (3)小学数学10 的认识教案试讲 (7)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课教学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 度,写作1。
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 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
(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
(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 1 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
)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
(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A. 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B. 量角器上的0 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C. 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D. 量角器上有两条0 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 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 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8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8篇学校数学试讲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同学对书中情境的观测,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使同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技能目标:借助挂图引导同学充分观测,沟通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同学的观测技能。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掌控按顺次数数的方法。
教具预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伙伴们,从今日开始,你们就是学校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许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它?大家会从1数到10吗?二、探究新知1、查找身体上的数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很多,快找一找,说一说!(同学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
只要说得对,老师就应当予以确定,同时要留意让同学把话说完整。
)2、查找教室里的数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得!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觉哪些数?(同学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同学……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同学要实时鼓舞。
)3、查找学校里的数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学校”中的数。
4、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觉什么呢?三、课堂总结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睁着聪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想和他们交伙伴吗?你打算怎么做?学校数学试讲教案篇2教学内容:十几减9第1———2页。
教学目的:1、让同学经受从实际状况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精确算出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2、通过让同学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算法多样化,进展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培育求异精神。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让同学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共同合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具预备:相应的cai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试讲备课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备课教案5篇小学数学试讲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有趣的游戏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3、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乘法的运算,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1、正确、熟练的计算2、灵活运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画好表格,写清组别。
)红花。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练习二。
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24页。
这节课我们来一次夺红花比赛。
积极发言、勤于思考、专心聆听、遵守纪律的孩子都有机会得到红花。
二、完成练习1、完成第1题。
(1)审题。
师:同学们请看第1题(读题):小明到商店买了下列商品。
谁来说一说都有什么,花了多少钱呢生:小明买了一根跳绳,花了3元,一个铅笔盒5元,一辆玩具车8元,还有笔记本5元,布娃娃8元……(因为物品较多,可以请两个学生分别说一半。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口头表达的条理性。
)师:很好!你的表达能力很强。
下面谁来把小明买的物品归类一下(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回答。
)生:可以归为三类。
一类是学习用品,有铅笔盒、笔记本和钢笔三样;另一类是体育用品,有跳绳、羽毛球、毽子;第三类是玩具,有玩具车和布娃娃。
(师对回答得有条理的学生予以表扬。
)(2)回答问题。
①师:看清了小明买的物品,接下来我们来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解答,等一下再请你们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②交流反馈。
a、交流问题(1)。
师:谁来说说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怎么做生:我列式:5×3=15(元),一共花了15元钱(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算式。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呢生:因为学习用品有铅笔盒、笔记本、钢笔,它们的价格都是5元,有3个5元。
所以这样列式。
师:说得真好。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算生:还可以用加法算,5加5再加5。
师;那你刚才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生:我认为用乘法算更加简便。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数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二、学习计算平均数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学科:数学年级:小学三年级课题:二位数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二位数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字意识和数字计算技能;3.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二位数加法与减法的概念;2.能够运用二位数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将二位数加法与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1.黑板、白板或投影仪;2.教学素材:二位数计算题;3.小组活动的素材:数学拼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二位数的数字认识和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二位数的构成和读法。
二、新课讲解(15分钟)2.讲解二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掌握“个位数对个位数、十位数对十位数”的加法方法。
3.讲解二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掌握“个位数对个位数、十位数对十位数”的减法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5分钟)1.教师出示计算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解答。
鼓励学生沟通交流,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将计算结果在黑板上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相检查和纠正。
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四、拓展活动(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数学拼图。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二位数加法与减法的方法,将拼图正确拼接起来。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拼图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二位数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提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扶持、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情况很好。
他们也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但在计算题处理中还存在一些细节错误,可能是因为一些概念理解不到位,或者计算粗心造成的。
数学试讲小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分数的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基本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中同分母和异分母的处理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具(如分数卡片、分数棒等)、黑板。
2. 学生:准备分数卡片、分数棒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分数,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找到哪些分数?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的若干份,其中一部分用分数表示。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分数合并或分割成一个新的分数。
2. 教师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如:$\frac{1}{3} + \frac{2}{3} = \frac{3}{3}$。
3. 教师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如:$\frac{1}{2} + \frac{1}{4} = \frac{2}{4} + \frac{1}{4} = \frac{3}{4}$。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2. 教师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教师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在生活中寻找分数加减法的应用实例,并记录下来。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1 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展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展计算,并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展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观察画面,搜集信息2、分析^p 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独立考虑,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展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 ?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应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老师板书)5、比拟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老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好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三)稳固练习、深化新知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计算过程中进位问题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请大家回顾一下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1:先算个位数,再算十位数。
生2:如果个位数乘以十位数有进位,就要把进位加到十位数上。
师:非常好!那么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否会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有相似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2.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例题:23×12。
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呢?生1:可以把23拆成20和3,把12拆成10和2,然后分别相乘。
生2:也可以先算23乘以10,再算23乘以2。
师:这两种方法都非常棒!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计算。
(2)讲解计算方法师:下面,我以23×12为例,给大家讲解一下计算过程。
我们可以把23拆成20和3,把12拆成10和2。
然后,我们先算20乘以10,得到200。
接着,我们算20乘以2,得到40。
再算3乘以10,得到30。
算3乘以2,得到6。
现在,我们把这几个结果加起来,200+40+30+6,得到266。
所以,23×12=266。
3.练习巩固(1)计算:15×24(2)计算:36×17(3)计算:25×321.拆分两位数时,要清楚地标出十位数和个位数。
2.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进位问题。
3.计算完成后,要检查一遍,确保没有错误。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这个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第一章: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读写能力,能够正确地书写和读出整数。
2. 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能够理解数的大小和顺序。
3. 让学生掌握数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教学内容:1. 整数的读写能力培养。
2. 数的意义和大小顺序的理解。
3. 数的运算方法的教学。
第二章: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2. 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几何图形的计算和变换。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的教学。
2.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算方法的教学。
3. 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计量与单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能够正确地进行计量和换算。
2. 让学生理解计量单位的意义和应用,能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常用计量单位的教授和换算方法的教学。
2. 计量单位的意义和应用的教学。
3. 计量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方程与比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2.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方程的解法和应用的教学。
2. 比例的意义和应用的教学。
3. 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数据与概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2. 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能够计算简单的概率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概率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的教学。
2. 概率的意义和应用的教学。
3. 数据处理能力和概率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六章:分数与小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能够进行分数和小数的转换。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案【篇一:小学数学教师面试题】小学数学教师面试,十分钟说课(随机抽一说课内容)我面试时说课的是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材简析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例1-例2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垂直概念、会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及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实际情景引出三角形,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形成表象来抽象出概念,从而在这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底和高(钝角三角形钝角边上的高在这里不作要求),最后,通过实验探索特性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本课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形的面积及其他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做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三角形内做高教学难点:在三角形内做高三、说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但是对于三角形做高,要充分利用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垂直的概念”,它的依附性很大且作高还需学生动手、动脑多方面结合。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能正确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数位,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下列各题。
6、4×()=641、25×4=()1、6×5=()2、列竖式计算4、65×24=6、25×35=3、出示例题。
(1)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2)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二)探究新知1、尝试计算。
(1)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3)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2、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3、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3)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4、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试讲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具体数学概念,如加法的意义]。
(2)熟练掌握[相关数学运算,如10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经历[某种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如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以及在活动中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节课核心知识点,如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所学知识,如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1)理解[较抽象的部分,如加法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2)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2 3分钟)1. 趣味导入。
嗨,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数学王国。
在这个王国里啊,到处都是数字宝宝和有趣的数学故事呢。
咱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讲述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有趣小故事,如小动物们分苹果的故事,里面涉及到加法的情境)。
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里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秘密呀?(二)新授(15 20分钟)1. 直观感知。
(1)老师拿出一些小棒(或者其他直观教具),比如说,我左手拿了3根小棒,右手拿了2根小棒。
然后把它们放在一起,问小朋友们:“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呀?”引导学生数出一共有5根小棒。
(2)然后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图形,比如3个圆圈和2个圆圈,再把它们圈在一起,说:“像这样把3个和2个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就是‘+’(加号),这就是加法。
”写算式3 + 2 = 5,一边写一边说:“3表示左边的3根小棒或者3个圆圈,2表示右边的2根小棒或者2个圆圈,‘+’表示合起来,5就表示合起来之后一共有5根小棒或者5个圆圈。
小学十分钟试讲数学教案
小学十分钟试讲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整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整数的概念并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规则;
2. 能够运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整数的加减法规则及运用;
难点:理解整数的概念及负数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整数卡片;
2. 教学素材:整数的加减法练习题;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出整数概念,如今天是晴天,温度是20℃,明天会下降5℃,问明天的气温是多少?
2. 讲解:介绍整数的概念及正负数的含义,讲解整数的加减法规则;
3. 实践:让学生互相练习整数的加减法,组合出不同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整数的实际应用,如海拔高度、温度变化等;
5. 总结:结合实际例子总结整数的加减法规则。
六、课堂检测:随堂进行整数加减法练习,检查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八、实施时间:10分钟。
九、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十、补充说明:在课后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的掌握。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具体数学知识点,能够正确运用相关数学方法或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教学活动或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阐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某个数学概念、定理或方法2、教学难点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如对复杂问题的理解、数学方法的运用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具体的导入方式,如展示图片、讲述故事、提出问题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
有一堆苹果,小明拿走了一半多一个,小红又拿走了剩下的一半多一个,最后还剩下 5 个苹果。
那么,原来这堆苹果有多少个呢?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
”2、讲授新课(1)讲解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定义和性质,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内容,突破难点。
比如:“同学们,我们来思考一下,在这个例子中,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它体现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的哪些特点?”(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3、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例如:“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第X页第X题,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具体知识点,大家要记住它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试讲小学数学万能模板教案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年级: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具体知识点)教学难点:(具体知识点)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白板、粉笔等。
2. 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
2. 回顾旧知:回顾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引入新课:结合导入环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知识点:- 讲解具体知识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实物教具,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知识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分层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印象。
2.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评价1. 教师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学方法:评估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