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政治必修四《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一.知识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知识梳理:(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的物质性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活动。

(2)实践是一种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征(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实践的和实践的。

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及其也具有客观性。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___ _____、___ ____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人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__)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____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则会阻碍人的实践活动。

2.方法论:坚持第一的观点,重视指导作用。

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地统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三.易混易错点:1.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实践的历史性在于它是有目的的,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5.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

6.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人们的实践。

四、课堂练习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2.“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4.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

6.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课时)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以及资料判别北方地区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北方地区的主要地理差异。

3.举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知识梳理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和地形区:以和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高原。

3.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____气候。

地跨我国的带和带,大部分属于(干湿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季。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5.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多为。

主要种植、、等粮食作物,以及、、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6.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解决措施。

(1)有利条件:①气候方面: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同期;②地形方面:这里有平原和平原,平原面积广阔,耕地集中连片;③土壤方面:有在的环境下发育的“”,土壤肥沃;(2)不利因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季,不足,严重;解决措施:①采取等跨流域调水措施;②发展农业。

三、课堂检测1.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盆地、山地 B.高原、盆地C.山地、高原D.平原、高原2.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C.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D.煤、铁、石油资源丰富3.北方地区农业特点是()A.农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水果以苹果为主B.农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水果以芒果为主C.农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水果以梨为主D.农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水果以火龙果为主下表为“华北某地某年气象数据表”,读表格完成下面小题(4-6题)。

6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数原理 (原卷版)2023-2024新高考数学选择性必修三全册学案教案

6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数原理 (原卷版)2023-2024新高考数学选择性必修三全册学案教案

地到 C 地不同的走法种数为______.
【例题精析 3】 书架上有 2 本不同的数学书,3 本不同的语文书,4 本不同的英语书.若从这些书中取不 同科目的书两本,有____种不同的取法.
【对点精练 1】 某校开设 A 类选修课 4 门,B 类选修课 3 门,一同学从中选 1 门,则该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 )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 1 类方案中有 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 2 类方案中有 n 种不同的方法.那 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m+n 种不同的方法.
推广:完成一件事有 n 类不同方案,在第 1 类方案中,有 m1 种不同的方法,第 2 类方案中有 m2 种不同 的方法,…,在第 n 类方案中有 m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m1+m2+…+mn 种不同的方法.
A.180 种
B.150 种
C.120 种
D.90 种
2.(2022 春•凉州区期末)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顺利召开,引起了大家对冰雪运动的关注.若 A ,B ,C 三
人在自由式滑雪、花样滑冰、冰壶和跳台滑雪这四项运动中任选一项进行体验,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 )
A.12 种
楼梦》人物角色分析.要求每个学生选且只能选一门课程.若甲只选英语经典阅读,乙只选数学史或物理
模型化思维,学生丙、 丁任意选,这四名学生选择后,恰好选了其中三门课程,则他们选课方式的可
能情况有___________种.
知识点 2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一步有 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 事共有 N=m×n 种不同的方法.
6.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熟练掌握两个计数原理,并能灵活应用两个计数原理解决数学与生活中的计数问题,理解 两个计数原理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分类与分步的计数原则及分类标准. 解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理解与掌握两个计数原理的计数方法,能应用两个计数原理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济6.1学案

经济6.1学案

高一政治学案 新授课 编号: 11号学案 时间:2014年10月31日 教师寄语:勤学好问是学习的唯一捷径。

- 1 -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一框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使用说明和方法指导】 1.课前20分钟,依据自学指导,通研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

2.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及其主要目的。

2.了解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

3.知道存款利息的含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4.懂得存款利息的计算。

5.理解活期储蓄与定期储蓄作为投资方式的基本特征。

6.知道商业银行的含义。

7.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8.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9.培养投资理财观念;激情投入,快乐学习。

【课前预习案】
一、教材助读:(利用自习20分钟,通读教材,在教材上做好勾画,初步理解掌握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一)存款储蓄 阅读46-47页思考 1.含义:
2.我国的主要储蓄机构:
3.储蓄存款的主要目的
4.影响利息的主要因素及计算公式
5.储蓄存款的种类
流动性
收益性
风险性 活期储蓄 定期储蓄
(二)商业银行 1.含义:
2.地位:
3.业务: (1)主要业务: (2)其他业务: 二、我的疑问
【课堂探究案】
《自主学习指导课程》P40相关内容
【课后训练案】 1.复习巩固本框基础知识。

2.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的相关内容
3.构建本框知识体系。

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学案

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学案

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平行四边形及相关概念.2、探究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及边、角的性质.3、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学习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习难点:性质的探究及运用.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下面的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哪些图形?2、观察图形,说出下列图形边的位置有什么特征?二、收获新知1、认识平行四边形定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特征:表示方法: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读作:几何语言:练习:找找看:如图:在□ABCD中,EF∥AB.①则图中有__个平行四边形;②若GH∥AD,EF与GH交于点O,则图中有__个平行四边形.2、深入了解平行四边形:在□ABCD中,邻边有:邻角有:对边有:对角有:对角线:平行四边形中连成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都是□ABCD的对角线.3、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探究1: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将□ABCD绕点O旋转,旋转后的图形能与□ABCD完全重合吗?这说明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性质1:平行四边形是,其是对角线的交点.探究2:在□ABCD中(1)对边AB与CD,AD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是怎样知道的?(2)对边AB与CD,AD与B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几何语言:探究3:在□ABCD中(1)对角∠A与∠C,∠B与∠D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2)对边AB与CD,AD与B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平行四边形的邻角.几何语言:三、学以致用1、在□ABCD中,已知∠A=60°,BC=3,你能得出哪些结论?2、在□ABCD中,∠A:∠B:∠C:∠D的值可以是( )A.1∶2∶3∶4B.1∶2∶2∶1C.2∶2∶1∶1D.1∶2∶1∶23、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CEB都是平行四边形,请你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角.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4、在□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并且AE=CF.求证:BE=DF.四、课堂小结请你在课后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类整理在下面.五、课后作业A组1.如图1,在□ABCD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 )A.∠1+∠2=180°B.∠2+∠3=180°C.∠3+∠4=180°D.∠2+∠4=180°图1 图22.如图2,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 cm,AD=7 cm,∠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则DF=___________ cm.3.□ABCD中,∠A比∠B大20°,则∠C的度数为( )A.60°B.80°C.100°D.120°4.如图3,在□ABCD中,点E、F在对角线BD上,且BE=DF,求证:AE=CF.图35.如图4,在□ABCD中,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求证:∠BAE=∠DCF.图4B组1.在□ABCD中,已知AB,BC,CD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x+3)CM,(x-4)CM,16CM,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2.如图5,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D的平分线CF交边AB于F,∠ADC的平分线DG交边AB于G.(1)求证:AF=GB;(2)请你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E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图5。

6.1数与代数——比和比例(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6.1数与代数——比和比例(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6.1数与代数——比和比例(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计划的重要性,因此,在此我将按照您提供的,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详细阐述我对于“6.1数与代数——比和比例(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这一课题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具体涉及第6章第1节“数与代数——比和比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求比和比例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能够正确求出比和比例。

2. 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比和比例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用于展示比和比例的概念和例题。

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3.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苹果和香蕉的比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解答,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以及求比和比例的方法。

通过PPT课件和板书,展示例题并进行讲解。

3.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的方法进行解决,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和比例求比:将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称为比。

求比例:将两个比的比值相乘,得到的结果称为比例。

七、作业设计1. 求比和比例的练习题:(1)已知两个数分别为8和3,求它们的比和比例。

(2)已知两个数的比为4:3,求它们的比和比例。

2. 应用题:小明买了5个苹果和4个香蕉,苹果和香蕉的比是多少?请用比例的方法进行解答。

6.1怎样认识力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6.1怎样认识力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6.1怎样认识力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在设计这堂《怎样认识力》的物理课的时候,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难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示意图,生活实例图片。

2. 学具:学生手册,笔。

四、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提、压等,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力?力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简要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让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每组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4. 练习巩固:让学生根据力的概念,分析一些生活实例,如走路、拍球等,看看这些现象是否符合力的概念。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难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力的概念,能否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从而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景引入: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推、拉、提、压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

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后续的学习中去。

2. 知识讲解:在讲解力的概念时,我力求简洁明了,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6.1行星的运动学案

6.1行星的运动学案

6.1 行星的运动[学习目标]1、 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建立过程2、 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内容,并能写出第三定律的表达式。

能够运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公式解决有关行星运动问题3、 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学习过程】学点一、地心说和日心说请阅读教材第一段及第33页《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1.地心说: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 运动。

后经人们观察是错误的。

2.日心说: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 运动。

实际上,太阳并非宇宙中心。

3.两种学说的局限性都把天体的运动看的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 运动,而和丹麦天文学家 的观测数据不符。

思:“日心说”打败了“地心说”,是否说明日心说比地心说完善?学点二、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一、探究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表一:各年四节气具体日期统计表 年份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008 3月20日 6月21日 9月22日 12月22日 2009 3月20日 6月21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20103月21日6月21日9月23日12月22日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春天:92天 夏天:94天 秋天:84天 冬天:90天 说明:四季的时间是不相等的 进而说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并不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 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 ,太阳处在 的一个 上。

探究椭圆轨道特征将一条绳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定点(图钉)上,以铅笔拉紧绳子所画出的图形即为椭圆。

这两个定点称为此椭圆的两个焦点。

从椭圆上任一点至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一定值,既 常数。

=+21PF PF aON OM ==bOS OR ==O 点为对称中心点, 称为半长轴; 称为半短轴例1.关于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轨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 B.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的轨道是圆C.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是不同的D.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各不相同例2.关于天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天体的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不同的规律 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D.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动二、探究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 内扫过的 。

数学:6.1《不等式关系和不等式》学案(青岛版八年级上)

数学:6.1《不等式关系和不等式》学案(青岛版八年级上)

数学:6.1《不等式关系和不等式》学案(青岛版八年级上)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不等式变形。

二、知识回顾1.表示不等关系的符号有:。

三、自主预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不等号的方向。

(2)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号的方向。

(3)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号的方向。

四、探索新知: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观察不得式5>-3和-4<-2将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2,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1)5+2 -3+2 -4+2 -2+25-2 -3-2 -4-2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的方向即如果a>b,那么a±c b±c.(2)将不等式5>-3,-4<-2的两边都乘以2,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5×2 (-3×2 ( -4)×2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

即如果a>b,c>0,那么ac bc(3)将不等式5>-3,-4<-2的两边都乘以-2,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5×(-2) (-3)×(-2) ( -4)×(-2)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

即如果a>b,c<0,那么ac bc2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你能用或完成下面的填空吗?已知a>b,那么(1)a-7 b-7;(2)3a 3b (3)-5a -5b (4)3a+2 3b+2五、知识的拓展:例1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1)x-7>2 (2)-41x <-1 (3)4x-5<5x六、当堂达标:1已知a >b ,用“<”或“>”填空(1)a+7 b+7 (2)a-3 b-3(3)a ×7 b ×7 (4)(-3)a (-3)b(5)2a a+b (6)-a-3 -b-32 设x >y,用“<”或“>”填空 (1)3x 3y(2)ax ay(a <0)(3)53x 53y (4)-6x-4 -6y-4(5)xc 2 y c 2(c 为非零实数)(6)(ax+a )-(ay-a) 0(a >0)3写出下列不等式变形的依据:若a-2>3,则a >5若2a >-3,则a >-23 若-4x >3,则x <-43 若-5a >2,则a <-10 4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学习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亚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图册【教学方法】自主导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目标是: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二、自学指导一(1)阅读课本P4-P6(3-5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

约占亚洲总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米,是除南极洲外海拔的大洲。

二是地面,。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号称“”;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三是地势,。

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平原多分布在(3)教师纠错,总结三、自学指导二(1)阅读课本P4-P6(2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了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亚洲气候。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了气候外,世界上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2、亚洲气候的性显著。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悬殊。

3、亚洲气候显著。

亚洲地处东部,濒临,差异明显。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最强盛,最典型,影响也最广。

(3)教师纠错,总结【课堂作业】1.有关亚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地形以平原为主C.平均海拔最高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欧洲地形以()为主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山地3.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的是()A.死海B.艾尔湖C.吐鲁番盆地D.地中海4.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________影响()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5、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高原:C D平原:E F(2)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①②③(3)亚洲世界之最众多,请你至少列举三项:6、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气候;④气候;⑤气候;⑥气候;⑦气候;⑧气候(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____ 气候;降水最多的是 ________ 气候。

人教版 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学案+答案

人教版 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学案+答案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6.1 《行星的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学习开普勒三大定律,能用三大定律解决问题。

4.了解人类对行星的认识过程是漫长且复杂的,真理来之不易。

【重点难点】开普勒三大定律且应用【课前预习】1、“地心说”的观点:。

代表人物是。

2、“日心说”的观点:。

代表人物是。

3、开普勒第一定律:。

4、开普勒第二定律:。

5、开普勒第三定律:。

公式是。

6、公式k Ta 23中的比例系数k 与有关。

[堂中互动][问题探究1]古代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教师点拨]对天体的运动,历史上有过“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对立的认识。

发生过激烈的斗争。

1、地心说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天上的星星,感觉上都是绕地球运动,太阳与月亮也一样,这样人们就很容易得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所有的星星都是绕地球转动的。

这就是地心说。

其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托勒密.“地心说’符合人们的直接经验,同时也符合势力强大的 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认识,故地心说一度占据了统治地位.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提出“日心说”(《天体运行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为宣传和捍卫这个学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被 裁判所活活烧死。

“哥白尼拦住了太阳,推动了地球。

”实际上,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也并非静止,它在以2.46亿年的周期绕银河系中心运动。

…… 例1.16世纪,哥白尼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基本论点目前看不存在缺陷的是( )A.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的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动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C.天体不转动,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转一周,造成天体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D.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得多【解析】选D ,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有行星实际并不是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整个宇宙是在不停运动的.所以目前只有D中的观点不存在缺陷.【拓展】关于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天体的运动毫无规律,无法研究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的、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D.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解析】选D.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轨迹是椭圆,而日心说认为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转动.A、B、C均错误,D正确.[问题探究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教师点拨]1、第谷的观测和记录第谷编制的一部恒星表相当准确,至今仍然有使用价值。

学案 6.1 几何图形

学案  6.1 几何图形

学案 6.1 几何图形班级姓名我们要掌握的1.点、、、这些基本图形都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他们都称为2.若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内,这样的图形称为.若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称为.3.请你举出生活中类似圆柱的物体:;生活中类似长方体的物体:.4.黑板是图形;篮球是图形.5.下列几何体的表面中,没有曲面的是( )A.排球B.水桶C.数学课本D.日光灯我们要完成的例1、下列图形中,立体图形有;平面图形有.强化训练1 下列图形中,.立体图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例2、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熟悉的几何图形?至少写出三种:强化训练2、观察下面的图形,找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并说出它们的名称.随堂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属于平面图形的是( )A.长方体B.圆C.圆柱体D.圆锥体2.围成正方体的面有( )A.3个B.4个C.5个D.6个3.下面立体图形的面中,包含圆的是( )A.正方体B.三棱柱C.圆锥D.球4.按组成面的平或曲划分,与圆锥为同一类型几何体的是( )A.正方体B.长方体C.球D.棱柱5.将下列图形绕直线z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右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二、填空题6.一个圆柱体由个平面和个曲面围成的.7.如图所示是饮水机的图片,下面是三位同学对它的描述.你认为的描述是正确的.三、解答题8.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9.观察下列图片,分别指出它们形状类似于哪些几何体?10.如图,这个立体图形,它是由几个面围成的?是平面还是曲面?有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提高训练】1.一个正方体锯掉一个角后,顶点的个数是( )A.7B.8C.9D.7或8或9或102.某中学修建教学楼,一辆载满黄沙的拖拉机达到工地后,将黄沙卸在工地上,沙堆的形状类似于( )A.长方体B.球形C.圆锥D.圆柱3.某同学在布置教室时用滚筒粉刷墙壁,在粉刷的过程中,用数学原理分析它属于的现象是( )A.点动成线B.线动成面C.面动成体D.线与线相交得点4.如图所示的模型共有个正方体.5.将两个完全一样的边长为1cm的小正方体粘在一起,表面积减少了cm2.6.我们知道用5根火柴可以拼成2个正三角形.那么,再增加一根火柴棒,你能否拼出4个正三角形呢?怎样拼?请你说明它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中考连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以直线AB为轴,将正方形旋转一周,所得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6.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6.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6.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我又开始了新的教学旅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数的运算,这是数与代数这一章节的重要内容。

教材的内容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指数、对数等运算,以及运算的优先级、运算律等。

这些内容不仅是数学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运算,并理解运算的优先级和运算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以及乘方的运算规则。

这些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

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板书设计上,我尽可能地简洁明了,将重要的公式和运算规则用大字写出,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在作业设计上,我布置了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

总的来说,我认为今天的教学是成功的。

学生们的反应很积极,他们对数的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以及乘方的运算规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混淆运算的顺序,因此,我需要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算的优先级和运算律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是数学中的基本规则,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

我也需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

6.1亚洲和欧洲1 学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

6.1亚洲和欧洲1 学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
引入
出示目标
布置学习任务
巡视
检查学习情况
回答
熟悉学习要求
自学
汇报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2.看图1—1,了解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1)首先回顾洲界的颜色和图例。
(2)复习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学生在图上读出亚洲的经纬度。
3.初步自学时区的换算
三,自学
四,检查学习效果
1,亚洲欧洲名称的来历(略)
2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五.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
板书要点
归纳,小结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总结,记录要点
作业设置
做课本中的活动题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教法
选择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地图册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4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课时

学案4:6.1.2从种到界

学案4:6.1.2从种到界

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从种到界各分类等级的名称。

2.阐述各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

3.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了解划分分类等级的意义。

【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基本的单位是_______。

2.生物的亲缘关系的确定:生物分类的单位越大,其中的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_______,亲缘关系越_______。

生物分类的单位越小,其中的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_______,亲缘关系越_______。

3.桃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的位置:桃在分类上隶属于_______属、_______目、_______纲、_______亚门、_______门、_______界。

4.根据进化思想,人们认识到:地球上生存的物种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一)生物分类的单位:1.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什么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2.随着分类单位的由大到小,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同属于一个较小的分类单位,一定同属于一个较大的_______,反之,则不一定同属于一个较小的分类单位。

4.在植物分类鉴定过程中,科的特征研究是植物分类研究的基础,了解_______的主要特征,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识别、鉴定植物。

因此,“_______”在植物分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_______,在识别、鉴定植物时,我们首先该识别的分类单位是“科”。

绿色开花植物有300多科。

(二)生物分类的意义: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_______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_______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对生物进行分类、科学的命名,是为了避免生物名称的混乱,也是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6.1《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6.1《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案
2、学习朗诵第十节。(以数量词为重音,读出轻重;注意小节中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读出抑扬、缓急。抓住数量词多少的强烈对比,四十几年、数不尽和四钱、几尺长方、一手把)
【学习任务三】品读细节,体悟母爱
1、请大家品读大堰河爱我的细节, 并仿照“大堰河(用乳汁喂养我)”句式表达。
2、学习朗诵第八节。(注意“悄悄地”、“不能对人说的梦”、“深爱”)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认真听读,提炼内容。
在一个(下雪 )的日子,我想起了(母亲般 )的保姆,想起了她( 泥黑)的脸颜,想起了她那( 不能对人说)的 梦,想起了她劳动时含着的( 笑 ),想起了她临终前的( 呼唤)。我要赞美她那 ( 紫色 )的灵魂。
【学习任务二】品析词语,感知苦难
1、找出全诗哪些小节叙述了大堰河一生所经历的苦难?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科书
书 名:人教2017课标版(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诵读涵咏,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情感之美。
2.抓住细节,感知大堰河一生所经历的苦难;品味词语,体悟大堰河给予诗人浓烈而真挚的爱;深入领会,细品大堰河高贵灵魂的内涵,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明确:大堰河(们)历经苦难,生命卑微如野草。大堰河(们)给予母爱,胸襟宽广如大地。
大堰河(们)灵魂高贵,真爱绵长如流水。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6.1 数与运算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6.1 数与运算

第六单元复习与关联6.1 数的运算单元说明:本单元是对全册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对数学知识的复习共分为三个部分:数与运算、数量关系、图形的认识。

数的运算复习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

教科书采用“分类”加“举例”的方式,对所学习的计算进行整理,一方面是对所学算式进行整理,另一方面是对计算方法进行回顾。

认识图形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能辨认所学的四个立体图形,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以及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

建议如下:1.要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

在这个过程中,整理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建构过程他人是不能代替的,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

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2.数学学习要及时反思。

“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

数学学习反思包括过去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

对学生自己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验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经过反思后,我们就能从经历中提炼出经验来。

由此可见,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学习。

因此复习时要通过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3.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结构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

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复习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简单应用,夯实基础;第二层次,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因此,要精心设计习题,通过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效率。

【课题名称】第1课时数与运算【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3页-104页。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历城二中高二(45级)(政治)学案
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总序号 10 编写人胡魁标【课标要求】
运用中华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预习材料】
材料二:17、18世纪世界发生的重要变化:①在政治上:欧洲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

②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

③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冲击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④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材料三: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表现:①清朝统治者极力提供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

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②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③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

④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

⑤西学大量传入中国,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发展,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新课教学】:
一、远古寻访,探究文化特征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视频资料一]:几乎不约而同地,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这些大江大河的孩子们都萌发了记录与交流的愿望。

于是依靠环境和经验的赐予,他们分别用美丽的图画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欲记录下来。

这是人类建起的一座座真实的通天塔。

它所储存的能量、标志的成就,培育了我们对祖先的敬仰,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内核,凝结成了每个民族的文化纽带。

然而,以追求永恒为使命的文字却与远古人类一样弱不禁风。

今天,四大文明孕育的古文字中有三种都被深埋在了岁月的风尘中。

但是那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发展历程: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繁体、楷书简体
续写:
汉字的作用:
汉字的地位:
(2)史书典籍:
梁启超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唯中国为最发达。


思考:你所知道的由汉字记载的史书有哪些?
我国史书典籍的有什么特点?
史书典籍的地位:
举例:
二、历史探幽,体味文化力量
[视频资料二]: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到最后的王朝,中华文明跨越了漫长的历史。

在东方大陆上,她以巨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令整个世界都赞叹不已的历史传奇。

她是人类古老文明中,唯一延续到现在并且重新崛起的伟大文明。

这是一部蕴含着东方智慧的创造性史诗,是一部由众多精英人物和他们的故事编织成的历史长卷。

我们探索的目光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在神秘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沟通天地的玉琮上升起了远古文明的曙光。

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甲骨文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了编年史的夏商周三代。

春秋战国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他们共同完成了中国思想的奠基礼,秦汉一统天下的气势和魏晋南北朝人的风度前后辉映,引领出了高亢的、充满青春气息的盛唐之音。

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收博取日益丰富而鼎盛。

佛教进入中国数百年后便和儒家、道家思想相互补益,完成了三教归一的奇特景观。

强盛的元代,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地延续下来。

宋代近乎完美的文化精神,被元代的文人们,转化成了超世的人生境界。

经过明清两代工商业和世俗文化的繁荣,中华文明终于完成了她的谢幕礼。

2、对中华文化的描述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以史为鉴,重塑文化辉煌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5-66页,结合学案,探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分析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填表)
2、结合国庆假期的社会调查,分析中华文化的现状?是继续衰微还是已经走向振兴?(整理讨论假期调查的作业)
[视频资料三]:今天的中国更加自觉、更加生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和谐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百花齐放春满园,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日益加快,文化战线日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翼齐飞的繁荣景象,谱写着新时期的盛世华章。

四、文化复兴,贡献自身力量
复兴中华文化应从身边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

我们的母校历城二中,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质量优秀,校园环境优美,是齐鲁名校,但是,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当下,我校正在征集学校文化建设的新方案,我们是学校的主人,对自己的校园也最熟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就学校的某一地方,为二中的学校文化建设提出合理的文化建设方案。

设计原则:
1、充分体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
2、在现有基础上的调整、增减、局部改造,使之协调、生动、充实;
3、深入发掘齐鲁文化特色,以形成历城二中学校文化的鲜明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