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合集下载

植物病害检疫检验技术真菌

植物病害检疫检验技术真菌

N=n1×n2×n3/m 式中: N--每克种子的孢子负荷量 n1--每视野平均孢子数 n2--盖玻片面积上的视野数 n3--1ml水的滴数 m--供试样品的重量(g)
精选可编辑ppt
11
如果镜检洗涤液时,没有检查到病菌孢子,则对同一 样品要重复几次取样洗涤,对每一洗涤液至少要镜检5张 玻片。当一个样品两次取样,洗涤检验的结果相差很大时, 则需要重复一次。
(九)接种方法
从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上获得的病菌,有时还 需接种到植株上,使其表现典型症状后,再检查鉴别。
精选可编辑ppt
31
由于病原种类与传播方式不同,其接种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常用接种方法有下列几种:
(1)拌种接种:用病菌孢子拌种,是接种黑粉病(如矮腥黑穗病) 最常用的方法。
(2)浸种接种:用病原真菌孢子悬浮液浸种,也是常用的接种方法。 (3)花期接种法:主要用于从花期侵入的病菌。如:大麦、小麦散 黑穗病菌的接种。在抽穗后1-2天,用冬孢子悬浮液注射到花内。 (4)整株喷雾接种:孢子悬浮液喷在叶片或茎部 (5)土壤接种法:针对一些土传病菌,如棉花枯、黄萎菌。
27
保湿萌芽检验的缺点:
1、在对寄主生长发育不良,而适宜于病菌生长发育的条 件下,则某些腐生菌可能变成萌芽阶段的寄生菌,造成幼 芽发生部分病斑。
2、由于主要还是依靠肉眼检查,多种病害可以产生类似的病症, 就是同一种病害也可发生不同的症状等,这些情况都足以影响检验 结果的准确性。
精选可编辑ppt
28
第四章 植物病害检疫检验技术
精选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植物检疫性真菌常见检疫检验技术
直接检验 比重检验 染色检验 洗涤检验 保湿萌芽检验 分离培养检验
精选可编辑ppt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所需的时间。菌落的颜色也要不断地 观察,它的颜色是随着时间而改变的。
➢ 培养性状的描述,要注明培养基的 种类、培养温度和有无光照等。
真菌培养性状的观察,最好多用几种 培养基。
✓ 如 镰 刀 霉 属 (Fusarium ) 和 青 霉 属 (Penicillium)等,在各种培养基上 的培养性状在鉴定上是很重要的。
✓ 链孢菌属(Alternaria) ✓ 小丛壳属(Glomerelia) ✓ 茎点菌属(Phoma) ✓ 拟茎点菌属(Phomopsis) ✓ 曲霉
特殊类型真菌的分离 采用特殊的方法分离
特殊的培养基;如
集孢粘菌:(Acraciomycetes) 以E.coli为食
专性寄主的用诱饵分离
采用特殊的培养条件
细菌的排除
➢ 将培养基调节至酸性环境,10ml培 养基中加3滴25%的乳酸
➢ 加孟加拉红,配培养基时加入 35mg/L
➢ 加抗生素,除氯霉素外,其余均灭 菌后加入
金霉素:抑制多数细菌(30ug/ml) 青霉素:抑制G+细菌,20ug/ml 多粒霉素B:抑制G-细菌(5ug/ml) 链霉素:40ug/ml 氯霉素:50ug/ml,大部分细菌
现几种不同形状的菌落,终有 1种是主要的。 如果菌落类型很多,且不分主 次,很可能未分离到病原细 菌,应考虑重新分离。 如果不熟悉1种细菌菌落的性 状,就应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 菌落,分别培养以后接种测定 其致病性,最终确定病原细 菌。
一种细菌病害一般是由一种 病原细菌引起的,琼胶平板上 出现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实 质上只有一种是真正的病原
板,但难于掌握温度,也可平 板涂布。
组织分离法(真菌)
➢ 切取小块病健交界处的病组 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过 以后,移在琼胶培养基平板上 培养,待真菌长出后挑取菌丝 进行纯化,得到植物病原真菌 的分离方法。

分离植物内生真菌操作流程

分离植物内生真菌操作流程

分离植物内生真菌操作流程1.材料准备:植物样本、剪刀、镊子、70%乙醇、3%次氯酸钠(本实验用4%84)、酒精灯、计时器、平板、锥形瓶,无菌水,离心管(带盖,灭菌)、打开无菌操作台灭菌30min。

(1)植物样本的采集:选取生长状态良好,不要有病斑或者枯枝烂叶,每种植物采取三株标本,要带有叶子、叶柄和枝条及其他部位,将样本名字写在小纸条上放在装标本的袋子里,采下来的标本与写有名字的纸条一同拍照,样本上有脏东西时,请用纸轻轻擦掉,若不清楚植物名字,请将整棵植物拍照留用于鉴定,并做好相关记录。

(2)制作PDA固体培养基,在无菌操作台中倒平板,每瓶250ml的培养基大概倒15个板,待其凝固后用于接种。

2.清洗:认真用清水将标本洗净,洗去标本表面的灰尘,去除枯叶,备用。

3.取样:(1)在叶片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正中五个部位进行取样,剪取5mm*5mm的叶片,如果是叶柄或枝干,则剪取5~10mm,若是比较粗的枝干或圆圆的果实之类的,总之比较大的,则将它切开,再剪取样本,样本不要剪的太大或太小。

(2)每种植物的叶子,叶柄,枝干等其他部位,每种部位接种两块板,大板每个要接种五个样本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正中,小板每个接种四个样本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计算好所要剪的样本数,尽量多剪几个,以免后面的表面灭菌中冲洗时被冲掉。

(3)若植物标本有剩余,且是没有洗过的,重新装好,放到冰箱里,备用,洗过的扔掉。

(4)每种植物标本所剪的样本放在一个50ml的离心管中,放在试管架上,并且每个离心管上要标好所对应的植物标本。

4.表面灭菌:在无菌操作台中进行(1)先向各离心管内倒入适量(10~20ml)70%乙醇,拧紧盖子,用计时器开始计时1min,每10秒钟晃动离心管几次,使其充分灭菌。

(2)1min后,拧松盖子,将乙醇倒入事先准备的锥形瓶中,注意不要将管中样本倒出,倒出的样本不要再放入其中,也不要用手碰到样本,样本不可以接触到除了离心管以外的东西。

一、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技术2011

一、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技术2011

4.常规分离方法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主要有两种:
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
•组织分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孢子 的病原真菌的分离。
24
4.1 组织分离法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一般都是用组织分离法。 就是切取小块病健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 洗过以后,移殖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 切取组织的大小要适宜,一般可将较大的 组织,在消毒液中消毒后切取中央部分,经灭 菌水洗过以后培养。
4、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必须经过灭菌,方能使用。 分离培养时需要的培养皿等,要事先洗净、晾干 /烘干、包装好,进行干热灭菌。 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过滤灭菌 化学灭菌、以及辐射灭菌等。 高压蒸汽灭菌:15磅/英寸或1kg/cm20.1Pa/cm2,持续 15-30min,培养基及其它一些用品可用此法灭菌。
41
4.2.1 孢子分离法
产生大量孢子的病菌如青霉属(Penicillium)
、交链孢属(Alternaria)、小丛壳属
(Glomerell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及茎点属
(Phoma)等,则可配制成孢子悬浮液,以稀释法或
划线法分离。
42
许多真菌的孢子在成熟时有弹射的作用,这样就可以
2)向装有病组织的小碟中加入70%酒精
(约半碟)进行表面消毒,十几秒后倒掉 酒精。
注:先用70%的酒精浸2、3s是为了消除寄主表面的气泡,
减少表面张力,70%的酒精亦用于表面消毒,处理的时间 较短(一般数秒至lmin)。
27
3)向小碟中加入0.1%升汞或10%次氯酸钠
溶液(约半碟)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时间 可自30秒至3分钟不等,然后倒掉废液。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
1.细胞学观察方法
细胞学观察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真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丝、分生孢子、子囊果或担子菌等。

通常需要在标本中涂抹或切片,并使用染色技术(如孢子染色)增强对真菌结构的观察。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初步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2.分离培养方法
将病部组织切片或分离的孢子直接接种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可以有效地分离出感染的真菌。

不同真菌对培养基的需求不同,例如选择富含蔗糖、白蛋白、琼脂(PDA)的培养基,则可以培养出广泛的真菌种类。

培养后真菌形成的菌落形态也是进行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3.DNA分子鉴定方法
分子鉴定方法基于真菌特定的DNA序列进行分析,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可以确定真菌的物种。

这种鉴定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可以快速识别具有高度相似形态特征的真菌。

4.抗体检测方法
抗体检测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真菌的抗原结合,通过形成特定的免疫复合物来确定真菌的存在。

这种方法常用于快速筛查和初步鉴定真菌感染,但受到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限制。

5.生物学鉴定方法
生物学鉴定方法通过观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和产孢情况,进行鉴定。

这些特性可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需要与其他鉴定方法相结合使用。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植物病原真菌是导致植物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其进行准确的鉴定可以帮助农民和植物病理学家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植物病原真菌鉴定方法。

一、外部形态鉴定法外部形态鉴定法是最常用的真菌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真菌的菌丝、孢子、子实体等形态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其属种。

一般可以从患病植物的病斑、病果或病茎中采集样本,将其放置在玻璃片上,加入适当的溶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其形态特征,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二、组织学鉴定法组织学鉴定法主要是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真菌在植物组织中的生长和病变情况,从而确定其病原性和感染方式。

常用的方法包括石蜡切片法和组织分离培养法。

石蜡切片法是将植物组织固定在石蜡中,然后用切片机将其切成薄片,再染色并观察。

组织分离培养法是将植物组织切碎,然后将其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观察真菌的菌丝和孢子的生长情况。

三、生物学鉴定法生物学鉴定法是通过观察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菌丝和孢子的形态特征以及生殖方式等,来确定其属种。

常用的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培养特性观察法、生殖器官观察法和生理生化特性观察法。

培养特性观察法是将真菌接种到不同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和色素产生情况。

生殖器官观察法是观察真菌的生殖器官,如子实体、子囊盘和拟囊等,以确定其属种。

生理生化特性观察法是通过观察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如温度和pH值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酶特性等。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真菌鉴定方法,通过分析真菌的DNA序列来确定其分类地位。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PCR方法和序列分析方法。

PCR方法是在真菌DNA中选择特异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通过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的大小和形态,从而确定真菌的分类。

序列分析方法是通过测定真菌DNA序列,与数据库中已知真菌的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其物种分类。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有外部形态鉴定法、组织学鉴定法、生物学鉴定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法等。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 应用范围
细菌、酵母、产孢多真菌纯化
➢ 优点:操作简便 ➢ 缺点:不能看到和不能一个菌落是从单孢繁殖而来,纯化可靠性差。
应用范围:细菌、酵母、产孢多真菌等细胞较大的植物病原菌纯化
稀释纯化法
➢ 将孢子(细胞)悬浮液中加适量灭菌水→不断稀释再一小滴悬浮液→ 镜检→只有一个孢子的悬浮液→移植
平板表面单孢分离法:取法 玻璃毛细管分离法 单孢子分离法 显微操作仪分离法
➢ 附在组织表皮的气泡,含使消毒剂不能与寄生表面直接通气影响消毒
效果,除气泡抽气、70%酒精浸2-3秒
➢ ⑵漂白粉
常用表面消毒剂适用于病组织表面消毒,也可处理种子
成分:漂白粉10g,水140ml,过滤后使用。 最好现配现用,放久失效,有效成分CaClO次氯酸钙 好的消毒液易使有色纸褪色,且产生氯气有强烈臭味。 一般3-5min,时间长短因材料不同而不同。处理种子5-10min,
七、真菌的培养性状
植物病害方面,培养真菌的目的主要是观察它的性状和研究环境条件对它的影 响,或者是大量繁殖后用于接种或其他试验。
培养的方法是将纯化的菌种,根据试验的要求,移植在适当的固体或液体培养 基上培养,后者可以静止或振荡培养。
➢ 固体培养 ➢ 液体培养
静→动
培养性状的观察
➢ 观察和记载的项目主要是:
➢ 贴标签
分离材料和日期等
➢ 培养及结果观察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如果不纯,再移植纯化,最后得到纯培养。
若分离成功,琼胶平板上菌落形状和大小比较一致,即使出现几种不同形状的 菌落,终有1种是主要的。
如果菌落类型很多,且不分主次,很可能未分离到病原细菌,应考虑重新分离。 如果不熟悉1种细菌菌落的性状,就应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分别培养以

【精品】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精品】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精品】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害学研究中的常规技术,它是诊断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手段。

通过环境、罹病组织或病株上的真菌分离,可以准确地确定病原物种,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病害防治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一、实验材料1. 植物体、果实或病株。

2. 无菌匀质培养基:具备营养丰富,pH约为7.0,含有适量的蔗糖、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3. 无菌器具:试管、培养皿、匀质棒、无菌酒精灯、注射器等。

二、分离方法1. 选材:选择患病植物或病株,减少环境污染的干扰,以便于真菌分离和培养。

2. 分离:在实验室中进行无菌操作,将病株或罹病组织的表皮割去,注意不要带皮层或子叶,然后用30%的酒精或75%的酒精消毒5-10秒,沥干后放入无菌盘中。

3. 培养:将培养基煮沸,冷却后加入抗生素,避免杂菌污染,用培养皿接种盘,置于26℃左右的恒温箱中孵育。

初次孵育检查时间视病原真菌的生长速度而定,通常在1-2周内可见初生菌丝和菌落。

如果没有生长或生长极为缓慢,可能需要增加孵育时间或重新分离。

4. 子培养:将孵育的菌落通过匀质棒挑选到其他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子培养,以保证分离出的真菌种属的准确性。

如培养子菌落中有杂菌或真菌菌落与初步分离的不一致,应重新分离。

5. 稳定培养:对于经过检查并确认是病原真菌的菌株,应进行深层冻存或贮存,以免失掉纯度,同时要做好鉴定记录。

三、注意事项1. 操作要无菌,防止环境污染,避免误诊。

2. 病株样品与周围环境隔离,减少环境干扰。

3. 选用适当的培养基,保证真菌菌落的生长和营养。

4. 操作时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真菌孢子、毒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 菌落的检查应在暗的环境下进行,以免光照影响观察结果。

四、结语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是诊断和定位植物病害的一个重要工具。

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准确地分离出病原菌,并对其性质和特征进行鉴定和确认。

病原细菌与真菌实训报告总结与体会

病原细菌与真菌实训报告总结与体会

病原细菌与真菌实训报告总结与体会病原细菌与真菌实训报告总结与体会「篇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一、基本原理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理实验室工作中的基本技能。

为了获得某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气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们适宜的生活条件,即让病原菌生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他菌生长的环境,从而得到纯菌株。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主要有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两种。

最常用的方法是组织分离法,而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孢子的病原真菌的分离。

为了获得分离菌的纯培养,必须要进行分离菌的纯化,纯化的方法类似于分离工作中采用的稀释分离法或划线分离法。

二.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花生褐斑病为例)1. 分离的准备工作(1)分离材料准备:花生褐斑病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黑褐色,淡黄色晕圈。

背面有许多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纹状排列。

(2)培养基的准备: PDA培养基,加热熔化,紫外灭菌后倒板;(3)分离工作仪器与用品:超镜工作台、培养箱、无菌培养皿、剪刀、解剖刀、镊子、接种铲(针)、70%酒精、0.1%升汞、酒精灯、火机、记号笔、橡皮筋套、可调式电炉等。

(升汞是剧毒药物,在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2. 组织分离法(1)工作前用肥皂洗手,无菌操作前还要用70%酒精擦拭双手;在使用无菌操作间时,呼吸要轻,不要说话。

(2)酒精灯放入中间合适位置,点燃后不要在移动,保证火焰周围无菌环境;(3)取花生褐斑病的症状典型病叶(或其他分离材料),选择典型的单个病斑,用剪刀或解剖刀从病斑边缘(病健交界处)切取小块病组织数块。

(选择新患病的组织作为分离的材料,可以减少腐生菌混入的机会。

腐生菌一般在发病很久而已经枯死或腐败的部分滋生,因此,一般斑点病害应在临近健全组织的部分分离。

)(4)表面消毒:用菌培养皿一次准备流程(75%酒精—0.1%升汞—无菌水—无菌水—无菌水),将病组织放人70%酒精中浸3—5s后,按无菌操作法将病组织移人0.1%升汞液中分别表面消毒1 min左右(如植物组织柔嫩,则表面消毒时间宜短;反之则可长些),然后放入灭菌水中连续漂洗三次,除去残留的消毒剂。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实验十三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一、实验原理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菌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从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它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菌的分离培养。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一般都是采用组织分离法,就是切取小块病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过后,移到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二、实验目的: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理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它对原害鉴定,病原形态观察、植物病害接种体的培养等方面都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

通过本实验,要求植物病原菌分离培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三、实验材料及准备:1.分离材料:梨黑斑病(Alternaria kikuchiana),柿树圆斑病(Pestnlotia sp)及杉木炭疽病(Glomerella cingolata)新发病的病叶;杨树烂皮病(Cytospora chrysosperma)国槐腐烂病(Dothiorella sp.)的带有新病斑的枝条;油松种子。

2.分离用具(每小组为单位)酒精灯4个,手术剪4把,眼科镊4把,PDA培养基3瓶,培养皿(Φ9cm)24套,小烧杯(5ml)4个,大烧杯1个,斜面培养基12管,灭菌水4瓶,75%酒精瓶1个(内放脱脂棉球)%升汞瓶1个,5%乳酸瓶(60ml)1个,火柴1盒,湿、干纱布各4张。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一)、分离前的准备工作:1.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分离培养一般在无菌室、无菌箱或无菌工作台(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室和无菌箱要经过喷雾除尘,并用药物或紫外线照射消毒(常用消毒药物为70%酒精,2%煤酚皂液,5%石炭酸液等喷雾。

若用紫外线灯照射则需20-30分钟)。

在没有上述设备条件时,在清洁房间里关闭门窗,避免空气流动,经过喷雾除去空气及地面灰尘后进行操作,也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土壤和植物中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土壤和植物中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土壤和植物中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土壤和植物中的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土壤和植物中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对于研究真菌的多样性、功能以及与植物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真菌分离培养方法——基于菌丝体的分离培养方法。

一、准备工作1. 备好培养基:选择适合真菌生长的培养基,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或玉米葡萄糖琼脂培养基(CZ)等。

2. 采集样品:在需要研究的土壤样品或植物根际中采集菌丝体,避免太多土壤或根部残留物的混入。

3. 消毒工具:将培养皿、培养瓶、锥形瓶等工具用高温或酒精等消毒,避免细菌或其他真菌的污染。

二、分离培养方法1.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或植物根际样品放入无菌研钵中,加入适量的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用力搅拌均匀使菌丝体分散。

2. 稀释处理:将悬浮液进行稀释,取适量悬浮液分别接种到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用无菌铁环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3.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或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一般控制在25-28℃,光照条件视具体真菌而定,一些真菌需要暗培养。

4. 纯化菌株:观察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的菌落形态,选取单独的菌落进行传代培养,直至获得纯化的真菌菌株。

5. 储存菌株:将纯化的真菌菌株进行冷冻保存或液氮保存,以备进一步研究使用。

三、注意事项1. 避免污染:在整个分离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尤其是细菌和其他真菌的干扰。

2. 培养基选择:不同真菌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不同的培养基,也可以尝试不同的培养基,以寻找最适合目标真菌生长的培养基。

3. 培养条件调节:真菌的生长受到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需要对培养条件进行调节,以促进或抑制真菌的生长。

4. 观察与记录:在培养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并记录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以及菌丝的生长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原理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原理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原理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采样:选择受感染的植物部位,如叶片、茎、果实等,并避免采样过程中的污染。

2. 表面消毒:使用消毒剂如70%酒精或10%次氯酸钠溶液,对样品进行表面消毒,以杀灭植物表面的细菌和真菌。

3. 组织处理:将消毒后的植物组织切碎或切割成小块,以增加真菌的释放。

4. 培养基接种:将处理后的植物组织均匀地分散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和抑菌剂的培养基上,如琼脂培养基。

5.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6. 观察和分离:观察培养皿上是否有真菌生长,如果有,则进行分离,通常通过挑取单个真菌菌丝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单菌种的培养。

7. 鉴定和纯化:通过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等方法,鉴定其属种和病原性,并进行纯化培养。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将植物病原真菌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并得到纯化的菌种,为进一步研究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病害防治提供了基础。

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

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

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在植物病害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分离、培养病原菌的方法是植物病理学研究工作中最常应用的实验技术。

一方面,在一个新的病害研究中,通过分离与培养获得病原物的纯培养,完成柯氏法则,以明确该病病原;研究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病害循环(侵染、病程等等)。

所谓病原物的分离,即把该病原菌从发病组织上与其他微生物分开;所谓病原物的培养,即将分离的病原菌移到可以让这种病原菌正常生长的营养基质即培养基上,从而获得其纯培养。

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需经以以几个步骤:1.有关器皿的灭菌和消毒;2.制作培养基;3.病原菌的分离4.病原菌的培养。

-、灭菌与消毒灭菌与消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灭菌则是指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孢子。

消毒一般是指消灭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体,在植物病理学实验中,需要进行纯培养,不能有任何杂菌污染,因此对所用器材、培养基和工作场所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加热、过滤、辐射和使用化学药品等方法。

(一) 热力灭菌热力灭菌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类。

1.干热灭菌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细胞内的蛋白质疑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

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越慢。

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 h。

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 ℃,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烧焦,甚至引起燃烧。

干热灭菌使用的仪器是烘箱。

干热灭菌有火焰烧灼灭菌和热空气灭菌两种。

火焰烧灼灭菌适用于接种环、接种针和金属用具如镊子等,无菌操作时酌试管口和瓶口也在火焰上作短暂烧灼灭菌。

涂布平板用的三角玻棒也可在蘸有乙醇后进行灼烧灭菌。

通常所说的干热灭菌是在烘箱内利用高温干燥空气(160~170℃)进行灭菌。

此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如吸管和培养皿等的灭菌。

进行干热灭菌要注意以下问题:物品不要摆得太挤,以免妨碍空气流通;灭菌物品不要接触烘箱内壁的铁板,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在升温过程中,如果红灯熄灭,绿灯亮,表示箱内停止加温;电烘箱内温度未降到70℃以前,切勿自行打开箱门以免骤然降温导致玻璃器皿炸裂。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综合版)植物病原细菌分离方法:分离培养基(NA)植物病原细菌的方法一般采用稀释分离法:1.取灭菌研钵加无菌水适量,切去4 mm大小病块组织,经过表面消毒和无菌水冲洗3次后放入研钵中研碎,静置10-15 min,使组织中的细菌进入水中制成悬浮液;2.配制不同稀释度的细菌悬浮液;准备3-5个灭菌培养皿,每个加200 µl无菌水;3.用灭菌移植环从第1个培养皿中移植1-2环细菌悬浮液到第2个培养皿中,充分混匀后再从第2个培养皿移植1-2环到第3个培养皿中,依次类推;4.平板划线分离,28℃培养2-3天;5.挑取单菌落划线再次纯化;菌落形态观察:1.形状和大小、颜色和光泽、表面是否隆起或凹陷、边缘的形状、透明度和粘度、培养基颜色的变化等;2.菌苔表面有光滑的、不平整的和皱褶的、易挑取、质地均匀3.菌苔颜色也不同,质地有粘质的、膜质的或蜡质的。

有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表面有暗色或发亮的4.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特征注:1.若分离成功,平板上菌落形态和大小比较一致,即使出现几种不同形状的菌落,终有一种是主要的;2.如果菌落类型很多,且不分主次,很可能未分离到病原细菌,应考虑重新分离;3.如果不熟悉一种细菌菌落的性状,就应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分别培养后接种测定其致病性,最终确定病原菌;4.一种细菌病害一般由一种病原菌引起的,平板上出现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实质上只有一种是真正的病原细菌;5.腐烂型的细菌病害即使是混合侵染的,但也有一种是主要的。

6.各种植物病原细菌生长快慢不同:假单胞菌属和欧文氏菌属1-2天土壤杆菌属细菌2-3天黄单胞菌属细菌3-4天棒杆菌属的细菌5-8天才出现明显的菌落植物病原细菌生长量测定法直接法测体积粗放的方法,将待测培养液放在刻度离心管中作自然沉降或进行一定时间的离心,然后观察沉降物的体积。

称干重采用离心法或过滤法测定,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技术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技术
Ø 此外,为了进一步研究真菌的形态、生活史、生理和生 态,或者用于发酵如生产抗菌素等,分离而获得真菌的纯 培养物是必要的。
12
(二)、真菌分离的程序 1.分离前的准备工作 分离和培养应该在无菌至少很清洁的条件下 进行。
13
为了保证无菌操作,应注意下面几点:
1.1 清洁环境:分离工作严格说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无菌室或无菌箱是分离不可缺少的设施。
高压蒸汽灭菌:15磅/英寸或1kg/cm20.1Pa/cm2,持续 15-30min,培养基及其它一些用品可用此法灭菌。
7
滤膜孔径主要有0.22 µm和0.45µm两种。过 滤太快,滤液中将混入细菌而使除菌不完全。
8
5、斜面、平板培养基的制作
试管培养基灭菌后,要趁热斜放。先在桌上放一长木板条, 然后逐个摆放,使培养基斜面长度为试管长度的2/5至3/5, 冷凝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方法: ① 用无菌水从发病组织表面冲下孢子,配成孢子
悬浮液, ② 用无菌移液管或滴管吸取一定体积的菌液至平
板培养基上, ③ 然后用无菌玻璃棒将菌液轻轻的均匀涂布在整
个平板上,或将菌液移至无菌培养皿中,然后 倾入融化后冷却至45℃的培养基, ④ 轻轻振荡、平置、凝固后倒置培养。
39
4.2.1 孢子分离法
34
4.1.4 肉质组织中病菌的分离 多肉的茎、根和果实等,可以采用维管束组织内
病菌的分离法,除去表面组织,切到其中小块病组织 分离。
如有杂菌感染可 采用“直接接种” 法,待出现症状 后,用此法再行 分离。
35
36
4.1.5 种子内病菌的分离法
将整粒的种子或种子的一部分进行表面消毒 (升汞或漂白粉),用灭菌水洗涤后移在琼脂培 养基平板上培养。

一植物病真菌的分离培养

一植物病真菌的分离培养

(三)组织表面消毒 最常用的表面消毒剂有0.1%升汞溶液和70%酒精溶液。组织表面消 毒时间,因不同材料而不同,一般用1-3分钟。
升汞溶液图片
(四)分离方法
1.取熔化的马铃薯培养基,温度降至40℃时滴入抑菌剂,摇匀 后将管口经酒精灯火焰上灭菌后将培养基注入灭菌皿内,轻轻 转动培养皿,使培养基迅速平铺皿底,制成平板。 2.取新鲜病叶病组织4-5小块(约0.2-0.3cm2),置70%酒精内1 秒钟降低表面张力,然后置0.1%升汞里消毒1-2分钟。 3.用灭菌镊子将消毒组织移入灭菌皿中,用灭菌水换洗三次。 4.然后用灭菌镊子小心将小块病组织小心、迅速移入培养基平 板上,每皿4-5块,均匀放置。
实验一 植物病真菌的分离培养
作 者:杨明秀
副教授
单 位: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一、目的要求
学习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分离培养方法。 二、材料
玉米大斑病叶片。
三、实验内容 (一)准备工作:分离工作应在清洁的环境下进行,最好在无菌操作箱内 进行,没有无菌操作室和无菌操作箱可以在普通洁净的实验室内进行。
(二)分离材料选择 取材料后选择新鲜、症状典型的病组织,一般分离时采用病健 组织交界部分作为分离材料。
5.将培养皿置于25℃温箱培养,一周后观查结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果图片
五、作业 每组进行病原菌分离,记录实验结果 ,写出实验报告,分析分离成功与失败的原 因。
玉米大斑病症状
Exserohilum turcicum 形态图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核生物,由于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角色,对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的实验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的方法,对真菌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其生活方式和特征,并为真菌分类以及真菌感染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

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这需要分离的真菌样品、琼脂、培养基、培养皿、显微镜等设备。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首先,将真菌样品取自已知感染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果蔬、土壤等。

在避免空气污染的条件下,将样品放入无菌培养皿中。

接下来,将琼脂制备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将培养皿密封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一般保持在25-30°C之间,充分利用光照。

然后,观察培养皿中真菌生长的情况。

因为真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可能需要数天到数周的时间,才能够观察到真菌菌丝的生长。

当看到真菌菌丝在培养皿上完全生长成一个菌落后,可以通过无菌锋利的刮片,将菌落刮取到另一个无菌培养皿中。

接着,将这个纯化的菌落培养到新的培养皿中,在培养过程中,观察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然后根据菌落形态的变化,将不同的菌株区分开来。

最后,进行真菌的形态观察。

首先,将培养好的菌落切取一个小片段置于显微镜下,用扩大眼镜观察菌丝的结构,细胞是否有产孢器,产孢器的形态以及孢子的特征等。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对真菌进行初步的分类。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分离培养出纯化的真菌菌株,并进行形态观察。

真菌形态观察的结果对于真菌的鉴定和分类非常重要,同时也对研究真菌的生活史、传播途径、感染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来说,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在真菌分类以及真菌相关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获取真菌的纯化培养物,并对其形态进行观察,为深入研究真菌提供基础。

但需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免引入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影响实验结果。

简述植物病原真菌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孢子)分离法的适用材料及优缺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简述植物病原真菌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孢子)分离法的适用材料及优缺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简述植物病原真菌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孢子)分离法的适用材料及优缺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植物病原真菌是引起农作物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组织分离方法和稀释(孢子)分离方法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病原真菌组织分离法是通过从感染植物组织中分离出纯种的真菌菌落,从而研究其特性和致病机制。

稀释(孢子)分离法则是通过将真菌孢子稀释到一定浓度后分离,利用分离得到的孢子进行研究和防治。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材料、优点和缺点进行简述和总结,以期为植物病原真菌研究提供参考。

)分离法的缺点":{}}}}请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架构和组织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病原真菌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孢子)分离法的适用材料及其优缺点。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植物病原真菌组织分离法2.1.1 适用材料2.1.2 优点2.1.3 缺点2.2 稀释(孢子)分离法2.2.1 适用材料2.2.2 优点2.2.3 缺点3. 结论3.1 总结植物病原真菌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孢子)分离法的适用材料3.2 总结植物病原真菌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孢子)分离法的优点3.3 总结植物病原真菌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孢子)分离法的缺点在文章结构中,逐步展开对植物病原真菌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孢子)分离法的介绍,包括适用材料、优点和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通过结论对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使读者对这两种方法有个整体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植物病原真菌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孢子)分离法的适用材料及其优缺点进行简要描述和分析。

通过介绍这两种常用的真菌分离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的实验方法,提高病原真菌的分离效率。

具体而言,我们将详细介绍植物病原真菌组织分离法的适用材料,包括所需的培养基、植物组织、分离介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三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一、实验原理
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菌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从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它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菌的分离培养。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一般都是采用组织分离法,就是切取小块病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过后,移到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二、实验目的: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理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它对原害鉴定,病原形态观察、植物病害接种体的培养等方面都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

通过本实验,要求植物病原菌分离培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三、实验材料及准备:
1.分离材料:梨黑斑病(Alternaria kikuchiana),柿树圆斑病(Pestnlotia sp)及杉木炭疽病(Glomerella cingolata)新发病的病叶;杨树烂皮病(Cytospora chrysosperma)国槐腐烂病(Dothiorella sp.)的带有新病斑的枝条;油松种子。

2.分离用具(每小组为单位)
酒精灯4个,手术剪4把,眼科镊4把,PDA培养基3瓶,培养皿(Φ9cm)24套,小烧杯(5ml)4个,大烧杯1个,斜面培养基12管,灭菌水4瓶,75%酒精瓶1个(内放脱脂棉球)%升汞瓶1个,5%乳酸瓶(60ml)1个,火柴1盒,湿、干纱布各4张。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分离前的准备工作:
1.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分离培养一般在无菌室、无菌箱或无菌工作台(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室和无菌箱要经过喷雾除尘,并用药物或紫外线照射消毒(常用消毒药物为70%酒精,2%煤酚皂液,5%石炭酸液等喷雾。

若用紫外线灯照射则需20-30分钟)。

在没有上述设备条件时,在清洁房间里关闭门窗,避免空气流动,经过喷雾除去空气及地面灰尘后进行操作,也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工作前擦净桌面,最好铺上湿纱布。

将所需用的物品按次序放在工作台上,避免工作时走动,工作人员最好穿上灭菌后的工作服,带上口罩,并用肥皂洗手,用70%酒精或%新洁尔灭擦手。

2.分离用具的消毒
凡是和分离材料接触的器皿(刀、剪、镊、针等)都要随时(至少在使用时)保持无菌,将这些用具浸于70%酒精中,使用时在灯焰上灭菌烧去酒精,如此2-3次(刀、剪、镊等不宜在灯焰上烧时过长,以防退火)。

再次使用时必须重复灭菌。

培养皿、试验等要
经过干热灭菌。

培养基及洗涤或稀释用蒸馏水都需要事先经过高压蒸气灭菌。

3.分离材料的选择
用新发病的植株、器官或组织做为分离材料,可以减少腐生菌的污染。

任何植物坏死部分的内部或表面,都可能有腐生微生物的孽生,所以一般斑点病害应从邻近健全组织,即从病、健组织交界处获得分离材料。

(二)、植物病原菌的分离
1.叶斑类和枝杆病斑类(非维管束侵染)病原菌分离:
首先选择具有典型症状的新鲜病叶作为分离材料,按下述步骤操作:
①培养基平板制备:将PDA培养基在微波炉中加热熔化验,以无菌操作法将溶化过的培养基倾注入灭过菌的培养基中,每皿经12毫升,可形成2-3毫米厚的平板。

(为防止细菌污染,倒碟前给每三角瓶内加6%乳酸4-6滴)。

②病叶或病枝经自来水冲洗,从病斑周转1-2毫米处的健组织部位剪下(若为枝干,则将带有病斑的皮层剥下,但)。

③取10毫升小烧杯经酒带消毒,放入分离材料,倒入%升汞液适量作表面消毒一分钟,或用1%漂白粉消毒均可。

④消毒后倾出消毒液,用无菌水冲洗2——3,最后一次无菌水不要倒掉。

⑤用灭菌镊,剪在无菌水中将分离材料剪成2——3毫米大小的方块,每块组织均应为病健相间组织。

用灭菌镊子夹取剪好的材料,放入培养基平板上,轻轻按压。

每皿4——5块,排放均匀。

⑥用蜡笔在培养皿上注明分离代号,日期、姓名,将培养皿翻转放置于23—25℃
⑦3——4日后挑选由分离材料上长出的典型而无杂菌的菌落,在菌落边缘用移菌针挑取带有菌丝的培养基一小块,转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中央,于25℃温箱中培养。

2.种子内病菌的分离:
将整粒种子或种子的一部分进行冲洗,再经表面消毒(升汞或漂白粉),最后用灭菌水洗涤后移到人工培养基平板上培养(或者直接放在皿内保湿培养于25℃温箱中)。

3.为害输导组织病原的分离(以枯萎病为代表)
先将分离茎作表面消毒,然后用灭菌刀剥去表皮,剪取其中小块变色的维管束组织,再用漂白粉进行表现消毒后,移于培养基平面上培养。

4.分离物的纯化
前述方法获得分离物,必须经过纯化,才能成为培养,纯化的方法有单孢子分离法和边续稀释培养法两种,后者简便,为了一般研究所常用。

连续稀释法:对真菌材料来说,就是从典型菌落边缘切取含有菌丝的培养基一小块,移植于另一培养基平板上,待菌落形成后,再依此法移植。

如此数次,直至菌落形态典型,无杂菌时即可移入斜面试管中培养保存。

附:
1、%升汞液的配制:升汞1克,浓盐酸毫升;加水1000毫升。

注意要先将升汞用盐酸溶解,然后加水稀释。

2、培养基成分;马铃薯200克,葡萄糖10—20克,洋菜17—20克,水1000毫升。

3、水洋菜培养基成分,洋菜17—20克,水1000毫升。

作业:
1、简述病原菌分离步骤;
2、报告分离培养结果,并分析成功或污染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