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事故管理制度描述

合集下载

安全事故汇报管理制度范文

安全事故汇报管理制度范文

安全事故汇报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和完善公司安全事故的汇报管理流程,及时跟踪和处理安全事故,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员工。

二、安全事故的定义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办公及其他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安全事故的分类根据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本制度将安全事故分为三个等级:一般事故、较重事故和重大事故。

四、安全事故的汇报1.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确保现场安全,并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上级领导进行事故汇报,提供详细的事故情况和现场照片。

3.上级领导接到事故汇报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事故处理方案。

五、安全事故的调查1.调查组由相关部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根据事故情况进行分工,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

2.调查组应及时到达现场,全面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和影响。

3.调查组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六、安全事故的处理1.根据调查结果,公司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通报事故情况,并要求相应的责任人做出书面的整改计划。

2.对于较轻的安全事故,责任人应提出改进措施,保障事故不再发生,并向公司安全负责人提交整改报告。

3.对于较重和重大的安全事故,责任人应接受公司严肃的纪律处分,并根据事故情况进行赔偿或补偿。

七、安全事故的预防1.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权力。

2.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公司要加强对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4.公司要定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

八、附则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安全负责人所有。

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3.本制度有关表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事故处理管理制度

事故处理管理制度

事故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故处理行为,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员工及相关部门,事故包括人身伤害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设备损坏事故等。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置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和改进。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前进行预防控制措施,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应对。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通报制度,对事故发生后统一上报,并建立事故分析、统计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章事故报告管理第六条事故报告是指对发生的事故进行书面报告,包括事故基本情况、发生原因、损失情况、处理意见等。

第七条事故报告应当按照事故等级进行分类,对于重大事故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并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八条事故报告应当真实客观,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详细描述,不得有隐瞒虚报等行为。

第九条对于发生的事故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报告,逾期未报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理。

第三章事故调查管理第十条对于发生的事故,企业应当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现场。

第十一条调查组应当由相关领导、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对事故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第十二条调查组应当对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第十三条调查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报告,并向上级领导汇报,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第四章事故处置管理第十四条对于发生的事故,企业应当根据调查报告和事故等级,及时进行处置,减少损失。

第十五条对于因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企业应当及时进行救治,并做好善后工作。

第十六条对于因事故造成的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清理。

第十七条对于因事故造成的损失,企业应当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并依法进行赔偿。

第五章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责任人、应急措施、报告程序等。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范文(4篇)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范文(4篇)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的管理工作,提高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制,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事故预防控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从业人员。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四条本单位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第五条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落实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二)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三)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五)做好安全生产的隐患排查和事故预防控制工作;(六)及时处理和报告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七)组织进行安全生产演练和应急救援工作;(八)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追究。

第六条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定期向本单位的机构负责人和职工代表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报告,接受监督和检查。

第七条本单位的机构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履行好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第八条本单位的职工应当按照岗位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工作设备和工具,保护好自身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第九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个别员工,进行相应的追责处理。

第三章安全生产检查与监督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明确安全生产检查的频次、内容和责任人。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检查应当包括隐患排查、设备检查、操作规程检查、职工培训和作业现场检查等内容。

事故管理制度规范

事故管理制度规范

事故管理制度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事故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所有企业员工,在工作期间及工作地点发生的一切事故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第三条事故管理的原则是“预防优先、安全第一、综合治理、责任追究”,坚持“安全生产,责任管理”的保障理念。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的事故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事故管理水平。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上报和处理制度,明确事故的分类和等级,及时准确的汇报、处理和追究责任,做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及时响应。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分析和教训总结机制,及时分析事故的原因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七条企业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展事故管理工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事故预防第八条企业应当加强事故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编制完善的事故预防方案和措施,建立健全的事故监测和预警机制。

第九条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员工熟悉和掌握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流程。

第十条企业应当强化安全设施和器材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和器材的安全可靠运行,减少因设施和器材故障造成的事故。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加强对重点岗位和重大风险点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控制隐患,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及时校订,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素质,降低事故损失。

第三章事故应急处置第十三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和处置,尽力减少事故损失。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二次灾害的发生。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报告事故的情况,并及时通知员工和社会公众,做好舆情应对工作,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事故管理制度规定

事故管理制度规定

事故管理制度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事故的预防和管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全部事故管理工作。

第三条事故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

第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七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第八条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能够有效、迅速地处置各类事故。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管理工作台账,记录重大事故的处理情况和教训,不断改进事故管理工作。

第十条本制度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章事故管理组织第十一条企业应当设立事故管理委员会,由企业负责人担任主任,成员包括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十二条事故管理委员会应当制定企业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设立事故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事故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包括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生产部门的相关人员,负责协调各部门的事故管理工作。

第三章事故预防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生产作业的过程和要求。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设施和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设施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开展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规范生产作业过程,严禁违章操作和施工。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事故教育宣传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工作,保障职工安全,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严格遵守。

第三条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发生在工作过程中的事故,包括安全责任人员、生产经理、职工等。

企业对安全生产事故要加强管理,及时处理,防止发生再次事故。

第四条企业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确保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第五条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配备完善的安全设备,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第六条企业要加强监督管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纠正,确保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章事故报告和处理第七条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汇报,停止相关工作,迅速组织救援。

第八条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员应迅速到现场展开调查,如实查明事故原因,并尽快采取措施防范。

第九条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应立即向当地安监部门报告,并接受调查。

第十条对于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责任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第十一条对于发生事故涉及的人员,应及时进行伤亡情况核实,并通知家属,积极开展善后工作。

第三章事故调查和分析第十二条对于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企业应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第十三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尽快展开调查工作,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人。

第十四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听取相关人员的陈述,收集证据材料,做到公正、客观。

第十五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制定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报请企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制定事故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四章事故预防和应急预案第十七条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措施,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

第十八条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九条企业应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事故上报管理制度范文(4篇)

事故上报管理制度范文(4篇)

事故上报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事业单位事故的上报和管理,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内发生的各类事故的上报和管理。

第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上报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并合理配置人力物力,以确保事故上报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事故上报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事故的上报程序、责任甄别与调查、事故报告的编写与提交、事故追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等。

第二章事故的定义和分类第五条事故是指对人身、财产或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并且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加以处理或调查的事件。

第六条事故根据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第三章事故的上报程序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快速、准确、全面的事故上报程序,以便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和展开调查。

第八条当事故发生后,任何人员都有义务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第一时间上报事故,并将事故情况通知直接领导。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应急通信渠道,以确保事故上报的畅通和信息的准确传达。

第十条直接领导接到事故上报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力量前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工作。

第十一条涉及各级政府部门的事故,企事业单位应当立即上报所在地区的政府部门,协助政府部门进行事故处理工作。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事故上报的信息记录和归档制度,并定期对事故上报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四章责任甄别与调查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责任甄别和调查,以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人。

第十四条责任甄别和调查应当由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组成,确保甄别和调查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第十五条责任人员应当协助甄别和调查组提供相关资料,并如实说明事故发生过程和自身作用。

第十六条对于涉及生命安全和严重财产损失的事故,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进行调查和取证工作。

第十七条甄别和调查结果应当准确、全面、客观,经相关单位或部门审核后作出结论,并将结论向上级单位报告。

事故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1. 目的公司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了本事故管理制度,以规范事故的报告、处理和防范工作,确保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部门、岗位及工作场所,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3. 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公司将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事故案例分析等。

4. 事故报告程序一旦发生事故,员工应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部门负责人应立即通知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合处理。

5. 事故处理流程1) 安全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前往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2) 对于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公司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3) 客户投诉或责任纠纷引发的事故,公司应及时展开调查,保留证据,并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6. 事故预防措施1) 各部门应定期检查设备设施,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2) 对于岗位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加强监督和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对于容易引发事故的岗位或工作环境,公司应制定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7. 领导责任公司各级领导应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于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负有最终责任。

领导应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违反规定者依法进行处理。

8. 处罚措施公司对于违反本事故管理制度的员工,将按照公司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对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公司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9. 制度修订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本事故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10. 结语安全是公司生产经营的基石,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希望全体员工认真遵守本事故管理制度,共同维护公司的安全环境,共创美好未来。

事故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事故管理工作,提高事故处理效率,减少事故损失,确保生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事故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消防事故等。

第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事故调查处理制度、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等,提高应对各类事故的能力。

第四条本单位相关部门应加强事故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各类事故。

第五条员工在工作中应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职责,严格执行事故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第二章事故应急预案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逃生、报警、灭火、救援等措施。

第七条事故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确保在实际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第八条每个部门和岗位应当明确事故应急预案中的责任分工和行动方案,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在事故中的责任和任务。

第九条事故应急预案应体现科学化、合理化和人性化原则,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十条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应当及时进行,结合本单位新情况和新技术,不断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第三章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明确对各类事故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理流程。

第十二条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应当包括事故原因分析、责任追究、整改措施等内容,确保事故后能够及时处理和防范再次发生。

第十三条事故调查处理应当依法依规进行,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客观,并对其做出的处理决定负责。

第十四条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并按照规定实施整改和改进措施。

第十五条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应当进行事故责任追究,确保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四章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事故发生及时报告、事故记录保留和整理等。

第十七条事故信息报告应当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便于分析和处理各类事故。

2021事故管理制度

2021事故管理制度

2021事故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完善企业事故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发生的所有事故管理工作。

三、管理责任1.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把事故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事故管理工作要进行全面、具体的安排、部署和监督。

2.相关部门应当做好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等工作,并对本部门相关人员的事故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3.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切实履行事故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位,确保事故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事故管理原则1.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依法治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确保事故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

3.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事故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系统化管理模式,提高事故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水平。

五、事故预防1.制定并执行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和设备检查维护制度,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2.进行定期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3.加强对危险源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4.建立健全事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

六、事故应急处置1.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每个部门都应该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2.事故应急救援:在发生事故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应急救援工作;3.事故通报和处理:对事故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并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和处理过程记录。

七、事故调查和处理1.事故调查组要及时到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尽快查清事故原因,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归档;2.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事故隐患,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3.对事故责任人要追究相关责任,确保事故处理的公正、透明。

八、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1.制度执行情况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2.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3.相关部门要对本部门的事故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督促,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及管理制度

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及管理制度
A类——因玩忽职守、违反操作规程或相关规章制度的事故;(主要责任事故)
B类——因处理不当过失造成的事故;(一般责任事故)
C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
三、事故调查及处理权限
1、轻微事故处理由事发单位进行调查分析处理,车间领导批准执行。
2、一般事故、中度事故处理由职能部门生产技术科(安全环保科)汇同事发车间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公司分管领导参与,并报分管领导批准执行。
3、充分利用报刊、宣传栏、漫画、警告标语等媒介加大对安全的宣传力度。
为了更好的让班组的人员都能更并按每月及时更新。同时在生产区域、办公区域粘贴漫画、警告标语等,起到鸣警启示的作用,让他们在无形之中学习到了更多的人身及施工的安全知识。
4、加强隐患的排查和治理。
充分认识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检查督促和排查治理五到位,不留死角。
按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落实整改资金和责任,制订隐患监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隐患排查治理形成长效机制。加强隐患排查基础性工作,实行隐患登记、整改的全过程管理,逐步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五、事故处理
1、事故调查处理必须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2、处罚原则:对A类事故的责任人必须坚持从重处罚的原则;对B类事故的责任人,由事故调查组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对C类事故,根据事故造成的损害由各事发单位或事故处理组织确定预防措施,并责成相关部室进行跟踪落实。

事故管理制度内容

事故管理制度内容

事故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对企业的损失,加强事故管理,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及突发事件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依法规范应急处理,确保事故的最小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和员工的损失。

第四条全体员工都应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参与工作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应急处理。

第五条本制度由企业安全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第二章事故预防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设施、设备的常态性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第八条员工在操作生产设备时应遵守操作规程,禁止未经许可擅自停止设备运行。

第九条作业场所应清洁整洁,杜绝杂物和易燃易爆物质的堆放,保证紧急通道畅通。

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消防设施和设备,每季度组织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对火灾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事故应急处理第十一条一旦发生事故,员工应当立即向班组长或主管汇报,同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疏散员工,控制事故现场。

第十二条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协助调查事故原因,有效保护现场证据。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和媒体通报事故的基本情况,并派专人接待政府部门调查组的工作。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队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事故应急处理意识和技能。

第四章后事故处理第十五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当全力支持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的调查,积极配合协助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第十六条对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企业应当积极组织救济和赔偿工作,全力支持相关部门对受害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和康复辅导。

事故上报调查及处理管理制度范本

事故上报调查及处理管理制度范本

事故上报调查及处理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并加强企业内部事故上报、调查及处理的管理,提高事故应急和处理能力,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定义1. 事故: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的突发事件。

2. 事故上报:指员工及相关人员将事故情况及应急措施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

3. 事故调查:指针对发生的事故,采取系统性、科学性的调查方法,查明事故起因、责任与原因,为进一步控制事故风险和防范事故提供依据。

4. 事故处理:指根据事故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事故善后工作,包括救援、赔偿、预防措施和安全改善等。

三、事故上报1. 每位员工、相关人员在发生事故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事故上报。

2. 上级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受理并记录上报的事故信息,核实事故情况。

3. 事故上报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财产损失情况等必要信息。

4. 上级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应向企业管理层及时汇报已上报的事故信息。

四、事故调查1. 上级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应按照制定的调查程序进行事故调查。

2. 调查对象应包括发生事故的员工、见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

3. 调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调查技能和专业知识,并保持中立、公正、客观的态度。

4. 调查人员应采集、保留并分析与事故相关的证据,如现场照片、记录、物证等。

5. 调查人员应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事故调查,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给企业管理层。

五、事故处理1. 事故处理应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2. 对于事故责任人,应依法进行处罚或追责。

3. 针对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应及时组织救援工作,并按照相应程序进行赔偿。

4.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企业管理层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和安全改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企业管理层应对事故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进行相关的内部信息交流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事故的定义、责任分工、事故预防、事故调查与处理、事故信息报告、应急救援等。

第四条所有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要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确保事故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权归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的定义第六条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或者本单位规章制度,导致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第七条安全生产事故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伤亡人数在3人以下、财产损失在10万元以下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伤亡人数在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在10万元以上的事故。

第三章责任分工第八条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主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经营者:负有最终责任,要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措施。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安全生产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情况。

3. 一线工人和管理人员:要按照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第九条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一般事故的责任追究:(1)企业经营者要进行内部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依法依规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3)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时,责任人还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对于重大事故的责任追究:(1)企业经营者要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依法依规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罚,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批复。

事故管理制度范本

事故管理制度范本

一、为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维护和增进职工的健康,保护国家和社会的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范围1.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进行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

2. 本单位包括生产、加工、制造、服务等行业。

三、事故管理组织机构1. 本单位设有事故管理委员会,由单位负责人主持,安全生产负责人、生产主管、质量主管等相关负责人为委员,事故调查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为委员会成员。

2. 事故管理委员会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和目标,并监督实施,落实责任。

3. 本单位设有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生产负责人组织,调查事故原因和责任人员,并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四、职责和权利1. 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事故管理的最高负责人,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2. 安全生产负责人是本单位的专职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并配合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3. 生产、质量等主管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并配合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4. 事故调查人员必须客观、公正、认真地进行事故调查,提出事故原因和相应的改进措施。

5. 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随时保持警惕,掌握应急救援的技能和知识,使生产安全得以保障。

五、事故预防措施1. 做好生产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2. 做好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执行,加强巡视和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3. 做好安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加强设备的巡检,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做好职工的健康检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加强保护措施。

5. 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演练,保障生产安全。

1. 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停止生产活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2. 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和事故原因的调查。

3. 报告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进行报告,接受检查和处理。

七、质量安全控制1. 做好原材料的进货检验,严格把关质量标准。

事故上报管理制度范本

事故上报管理制度范本

事故上报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背景事故上报是组织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通过建立事故上报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组织内部事故上报流程,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员工、访客等。

三、上报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事故上报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事故的情况,不得有任何虚假信息。

2.及时上报原则: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上报,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进一步汇报和处理。

3.责任追究原则:对于瞒报、延报、虚报事故的人员,将依据组织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4.保护隐私原则:在事故上报和处理过程中,应保护相关人员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四、上报内容1.事故基本信息: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经过等。

2.人员伤亡情况:包括人员伤亡数量、伤亡程度等。

3.财产损失情况:包括财产损失的估计金额、损失的具体项目等。

4.事故原因分析:尽可能详细地分析事故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设备故障等。

5.事故处理措施:简要描述对事故的初步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具体安排。

五、上报流程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确保人员的安全和财产的保护。

2.现场人员应立即上报事故情况给上级主管,包括事故基本信息、人员伤亡情况和财产损失情况。

3.上级主管收到事故上报后,应立即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安排事故调查组成员,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初步处理措施的制定。

4.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尽快展开调查工作,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5.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提交给上级主管,由上级主管负责综合考虑,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6.上级主管应及时向组织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上报事故情况和处理结果,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复查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7.相关部门应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及时制定并实施事故预防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安全事故汇报管理制度(4篇)

安全事故汇报管理制度(4篇)

安全事故汇报管理制度1、井下发生各类辅助运输事故时,事故责任单位井下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值班干部详细汇报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性质及事态发展等情况,同时由事故责任单位现场跟班干部或班长,积极组织进行事故现场的抢救或善后处理工作。

2、事故责任单位值班干部在接到事故汇报后,必须按程序及时向本单位主要领导和公司调度指挥部进行汇报,并通过各类有效的通讯设备,对事故现场的抢救或善后处理工作进行周密的组织安排与协调指挥。

3、事故责任单位主要领导接到事故汇报后,必须及时赶到值班室或赶赴现场进行坐镇指挥。

4、调度指挥部在接到事故汇报后,必须积极协调、调度一切资源进行事故抢救或善后处理工作。

5、若发生的辅助运输事故情节较严重时,事故责任单位井下人员在向本单位值班干部汇报的同时,必须向公司调度指挥部进行汇报,以便调度指挥部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有力控制事态发展。

南山区六煤矿____年____月____日安全事故汇报管理制度(2)标题:安全事故汇报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和实施安全事故汇报管理制度已成为各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针对安全事故汇报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二、制度目的1. 确保及时、准确的安全事故汇报,为事故应急处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2. 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 规范安全事故汇报程序,减少因信息传递不畅造成的延误和损失。

4.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增强安全事故自救和互救能力。

5. 完善信息上报和信息分发的渠道和流程,构建快速、高效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内的所有部门、员工和合作伙伴,包括生产作业、办公环境、设备维护等各个环节。

四、责任与义务1. 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和实施安全事故汇报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确保安全事故汇报的顺畅进行。

4、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4、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Q/XJJ21204—2013工伤事故管理制度1.设置目的为使公司员工在遭受事故后得到及时解决,在事故后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经济补偿,并能及时发现管理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保证做到坚决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又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特制订本管理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与公司形成劳动关系的全体员工,包括临时工,实习生、但不包括劳务工和承建工程人员。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4.职责4.1 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是工伤事故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案工作。

4.2管理部门负责事故应急准备工作,防止事故扩大.5、程序5。

1事故的分类5.1。

1人身伤亡事故.凡属本公司职工(包括临时工),在生产区域所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5.1.2火灾事故.厂区内由于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或一定的物质财产损失的事故。

5.1.3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爆炸,造成人身伤亡或一定的物质财产损失的事故。

5。

1.4设备事故。

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机械设备、工艺设备、动力设备、贵重仪器仪表和工具的非正常损坏(包括设备管线发生故障)。

5。

1.5交通事故.凡是厂内的车辆交通肇事所造成的一定的车辆损坏、物质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

5.1。

6其它因工事故。

5。

2 事故的性质为了便于事故管理,按事故性质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轻微、重大未遂事故六种。

5.2。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5。

2。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5.2.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5。

公司生产事故管理制度内容

公司生产事故管理制度内容

公司生产事故管理制度内容一、总则本制度旨在通过规范生产事故的管理流程,提高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

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公司应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执行生产事故管理制度。

同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三、事故预防1. 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加强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3.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爆炸、泄漏等多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四、事故报告与调查1.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并迅速向上级管理人员报告。

2. 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总结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事故处理1. 根据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疏散人员、封锁现场等。

2. 对于受伤人员,应立即进行救治,并安排后续的医疗照顾。

3. 保护现场证据,为事故调查提供必要条件。

六、事后处理与改进1. 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赔偿。

2.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修订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3. 加强事故案例的宣传教育,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

七、监督与考核1.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定期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2. 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依照公司纪律予以处罚。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中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中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中第一节总则一、为做好公司事故管理工作,维护公司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生产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和与公司合作的相关方。

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本制度,相关方应当积极配合公司开展事故管理工作。

第二节责任管理三、公司事故管理委员会是公司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公司事故管理政策和规划,协调各部门间的事故管理工作,监督事故报告及处理工作。

四、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是事故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负责事故报告及处理的核实和汇总工作,协调各部门配合抓好事故处理工作。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应当严格执行公司事故管理制度,对本部门的事故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五、所有员工在发现事故迹象或事故发生时应立即进行报告和处置,不得瞒报、漏报,造成事故后果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三节事故预防与检查六、公司应当加强对生产设施、设备和员工的安全防护,做好火灾、交通事故、电气事故、设备事故等各类事故和隐患的预防工作。

七、公司应当设立专门的事故预防检查制度,每月定期对生产设备、消防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消除潜在事故风险,确保生产安全。

八、公司应当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第四节事故报告与处理九、公司所有员工在发现事故时应当立即向公司事故管理委员会报告,事故管理委员会应当及时核实、处理事故,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十、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等必要信息,以便公司及时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

十一、事故处理应当依据事故的性质和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同时应当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第五节事故评估与总结十二、公司应当建立事故评估和总结机制,发生事故后应及时进行事故评估,查明事故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十三、公司应当定期开展事故总结会议,对近期内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总结,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主要责任人,并提出改进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一、总则
1、设备事故直接影响生产安全和生产任务的完成,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为避免各类设备事故和设备故障的重复发生,确保公司生产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2、设备事故管理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设备使用和维护,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和技术教育,提高职工素质,积极推行点检制,开展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及时预测设备运行状态,防止事故发生。

3、设备事故由设备动力部负责管理,对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反设备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的行为,及由此造成的设备事故,设备动力部必须及时组织分析处理。

二、设备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一)设备事故的定义
1、凡投入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的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过程中因责任原因造成设备的元件、零件、部件、构件损坏,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使生产突然中断,或者由于设备原因直接造成能源、动力中断,致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造成停产、设备损坏、人身伤亡等。

2、下列情况不列为设备事故:
(1)生产工艺事故,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未造成设备损坏者;
(2)生产过程中生产消耗的正常磨损和生产工具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3)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常动作或安全件损坏,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而未造成设备损坏者。

(4)检修后的设备按规程进行试车、测试、检验而引起的设备损坏者。

(5)因设备技术状况下降而安排的临时检修者;
(6)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设备损坏者。

(二)设备事故的分类
设备事故按影响生产时间和修理费用达到规定限额,分为重大设备事故、一般设备事故、设备故障。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1、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属重大事故:
(1)设备发生事故,影响联动机组或生产系统停产24小时及以上者,主要设备单机停产72小时及以上者;
(2)事故设备修复费用在5万元以上者;
(3)设备事故造成的动力供应中断,使主要车间、分厂生产停顿16小时及以上者;
(4)因设备事故直接引起的其他重大损失,如火灾、水灾、爆炸、建筑物倒塌或使人身中毒、重伤致残、死亡者,或设备性能经修复仍下降较大者。

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称为一般设备事故:
(1)设备发生事故,造成联动机组或生
产系统停产8小时以上,24小时以下,主要设备单机停产24小时以上,72小以下;一般设备单机停产32小时以上者;
(2)事故设备修复费用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者;
(3)设备发生事故,引起动力供应中断,使主要生产车间停产1
3、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称为较小设备事故:
(1)设备发生事故,造成联动机组或生产系统停产2小时以上,8小时以下,主要设备单机停产4小时以上,24小以下;一般设备单机停产6小时以上者;
(2)事故设备修复费用在3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者;
(3)设备发生事故,引起动力供应中断,使主要生产车间停产0.5小时及以上者。

4、设备故障:
凡造成设备损坏、生产中断并发生修复费用,但设备修复费用和停机时间低于较小设备事故者。

三、设备事故的性质
根椐事故产生的原因,将设备事故性质分成三种:
1、责任事故: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

如擅离工作岗位,违反操作规程,超负荷运转,维护不当(例:润滑不良),维修不当,设备失修,忽视安全措施造成的事故。

2、质量事故:因修理质量不良,材料质量不合格,安装调试
不当而引起的事故。

3、自然事故: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设备事故。

四、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及处理
(一)事故的抢修
设备发生事故后,操作者要立即采取措施(如切断电源),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现场,同时逐级上报主管部门。

车间负责人立即组织力量,找出原因,制定措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尽量降低由设备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事故调查分析
1、设备故障的分析由分厂(部)自行组织,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2、一般设备事故的分析由分厂主管设备的厂长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设备动力部及有关单位人员参加;重大设备事故的分析由设备动力部部长主持召开,特殊情况由总工程师或生产副总主持召开,设备事故发生单位、设备动力部、安全、生产、消防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

(三)事故的处理
1、事故的性质、责任人及责任等级在事故分析会上认定。

2、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责任人和有关人员的处理意见,应有责任人所在单位领导班子研究提出,由公司按经济责任制作出处理决定。

3、在一般及以上设备事故的处理中,对分厂领导班子要进
行处罚,一般设备事故给予不少于500元的处罚,重大设备事故给予不少于1000元的处罚。

4、对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托延报告时间者;在事故调查中隐瞒事实真相或嫁祸他人;在调查分析中有意混淆是非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情节轻重,从严从重处理。

5、发生设备事故,如不按时告知和按时递交书面报告,视事故等级情况对该单位进行加倍处罚。

6、本单位同类设备事故一年内重复发生者,对该事故的处理按本制度相关条款加倍处罚。

7、事故处理要做到“四不放过”,即①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②事故责任者未受到教育,不放过;③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④领导责任未追究,不放过。

同时研究、掌握事故发展的趋势,找出在设备使用上、管理上和设备本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部位,以便总结经验,制订措施。

五、设备事故的统计及上报
1、分厂、部等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健全故障记录、事故记录等原始资料,要定期整理纳入设备技术档案。

2、事故统计:事故时间、设备修复费、次数是设备事故管理的基本数据,必须如实记录和正确统计。

(1)事故次数:
1)设备发生事故,一般按每发生一次计算一次,如一台设备发生事故修复开机还未到正常生产时,在同一部位又发生事故,
则后一事故视为前一事故的继续,只记事故一次,事故进间和事故损失费要累计计算;
2)设备故障修复费用在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要同事故一样统计上报,故障由分厂内部统计考核。

(2)事故时间:
1)指设备从发生事故停机开始,到事故排除完毕具备恢复生产条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2)有备用机组的设备,其事故时间为设备从发生事故停机开始到备用设备开机止所经历的时间。

(3)设备事故修复费:
1)设备修复费为修复设备所需的材料、备件(不包括事故修复中随同更换的正常磨损件)、人工费用等。

若设备损坏以致报废,则按固定资产净值计算;
2)一台设备发生事故影响几套设备停产时,由设备动力部确定计算事故次数和事数时间,被涉及设备的停产时间不再计算,但修复费应为被涉及设备修复费
(4)事故次数:设备发生事故导致生产中断,一般中断一次算一次,若一台设备发生事故,修复开机在4小时内还没有达到正常生产时,在同一部位又发生事故,后一事故应认为是前一事故的继续,只记事故一次,事故时间和事故损失则要累计计算;
3、设备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3日内认真填写事故报告
单,报送设备动力部。

(2)一般设备事故及重大事故由设备动力部写出事故报告,总工程师批示后报行政办公室下发。

(3)事故报告内容包括:
a)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编号等;
b)发生事故时间,详细经过,事故性质,事故类别、责任者;
c)设备损坏情况,重大事故应有照片,以及损坏部位,原因分析;
d)发生事故前后设备主要精度和性能的测试记录,修理情况;
e)事故处理结果及今后防范措施。

六、事故奖惩
1、对及时发现重大设备隐患及缺陷,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了重大设备事故发生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

2、对预防事故发生扩大和抢救事故有重大贡献的,应由分厂(部)报设备动力部、总工程师、总经理批准后予以表扬和奖励。

七、附则
1、本制度中对设备事故的处理意见与公司事故调查小组处理意见冲突时,服从公司事故调查组处理意见。

2、设备发生事故使焦炉停产,单座焦炉按一台设备考核。

3、对于焦炉系统、锅炉系统、煤气输送系统、185KW以上
电机主体设备系统,包括生产线上的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不论主要设备还是辅助设备事故造成该生产系统停产或减产,均认为是该主体设备系统事故,全部纳入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