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类文本 阅读主要 以散文、 小说为 阅读体裁 , 所 以, 如果在高 三阶段选择 这本教材 , 它需要承载更 多的内涵 。在 赏 析散 文品味其 中的精神世界的 同时 , 穿插对高考对应考点的训练和感知, 其 实也是 一件 两全其美 的事情。 关键词 : 状 物散 文 情 感 体 悟 方 法 指 导
可 以让 学 生 获 得 更 直 接 的 感 官 体
验。
灶壁
灶 塘
2 . 围绕 家 里 的灶 台 , 作 者 记 叙 了 自己 哪 些 童 年 往 事 ,其 特 点 是
这 本 是 一 篇 九 年 级 的课 文 ,
现 在放 在高 中的选 修教 材 中 , 教 学 的重 点 和 中 心 肯 定 是 有 所 区 别 的 。 状 物 散 文 在 高 考 中 出 现 的 频
不 再 重 现 的遗 憾 与 怀 旧 的情 调 , 感 人 至深 。
在描 写灶头 的过程 中 , 穿插 了对母 亲的描 写 , 有形象 , 有语言 、 有
行动 , 这 一 切 都 是 由物 而 起 , 物 与 人 密 不 可 分 。 由 于人 的 介 入 , 对 生 活 场 景 的描 绘 , 构成了一种家常 的 、 世俗 的 、 温 馨 的 氛 围 。而 这 种 氛 围反 过 来 又 影 响 读 者 的情 感 , 对物的感觉便更美好起来 。
教学流程 :
一
.
导入新课 : 什么是江南 ? 江南是 白墙黛 瓦的水 乡民居 , 江南 是小
桥流水 、 春 山如 黛 , 江 南 是 青 色 的 柳 叶 在 风 中飘 荡 , 江 南 是 富 有 情 趣 的
农 家灶头 。同学们 , 要了解江南吗?让我 们一起学 习金曾豪的散文一
《 家 里 的灶 头 》 。
家里的灶头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
2.研读文本,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
3.找出文中的细节,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重点难点1.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2.作者是怎样状物并将物与人联系起来的。
三、教法和学法的预设1.以点拨与讨论为主要教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
2.以品读与探究为主要学法,培养学生合作研究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众多的现代散文集子中,有一本叫做《蓝调江南》,它记叙江南一带农村的风土人情与日常生活,通过一条条老街、一间间茶馆、一艘艘电影船等物件,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小镇风情画。
而随着时代的脚步,这些风情画正不断地淡去、消隐,为了留住记忆,也为了缅怀生活中曾经的诗意与温情,《蓝调江南》出现了。
今天,我们就随着其中的一篇状物散文《家里的灶头》去领略这“蓝调般的江南风情”。
(二)内容解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江南的灶头整体上的特点,灶头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并划出其中描写性的句子。
明确:实用,美观。
(清秀、悦目,像一位农家少妇)2.作者将灶头的组成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使人感受到灶头的整洁清爽。
围绕这样的灶头,作者回忆了过去许多温馨的生活场景,他的笔触也涉及到家里许多人,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一个灵魂人物,那就是——作者的母亲。
下面就请大家跟着家里的灶头去寻找和母亲相关的生活场景,并体会作者回忆往事的心情。
明确:逼饭粢大锅蒸糕灶台蒸菜自豪、骄傲小锅家常菜绝活灶头汤罐“不作兴”灶壁灶山民俗民愿道德监督员更夫敲更安宁祥和敬重、感激灶塘围灶而忙生活的情趣、滋味孵灶塘老古话待人接物、为人处世3.因为灶头,因为母亲在灶上忙碌的身影,作者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和满足,回忆中满怀着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但是我们仔细来看文章的话,他们平常的生活也是那样的温暖富足吗?这其中是否有什么特定的意蕴呢?明确:日常和过节不一样。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家里的灶头》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与灶头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
学生培养对家庭和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家里的灶头》是一篇描述家庭生活中灶头的重要性和意义的文章。
文章通过回忆和描述,展现了灶头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家人共同烹饪的温馨场景。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对家庭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自己家庭的烹饪场景和灶头的使用。
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家里的灶头》,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描述。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
3.3 观察与描述: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灶头的特点和功能。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描述,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自己家庭的烹饪习惯和灶头的使用情况。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讨论。
4.2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灶头相关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庭的烹饪场景和灶头的意义。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
5.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摘要】本文将介绍关于《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在引言中,文章将介绍文章内容并阐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接着,正文部分将包括《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学生分析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设计、评估与反馈机制设置以及教学反思与调整。
结论部分将总结教学设计经验,并展望下一步教学改进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了解如何有效设计《家里的灶头》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和调整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关键词】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教后反思、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估、反馈机制、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改进方向、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介绍文章内容《家里的灶头》是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日常中的烹饪过程,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本教学设计将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厨房环境中体验做饭的过程,包括选择菜品、准备食材、烹饪方式等,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和提高自主生活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将不仅能够学会简单烹饪技能,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贯彻“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成长。
欢迎阅读本文,了解更多关于《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的内容。
1.2 阐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和安排,更是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和学生发展的有效推动。
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和有序。
教学设计还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创设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家庭生活中的灶头,分享对灶头的感情。
讲解灶头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3 教学过程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家庭灶头。
学生分享自己对灶头的感情和记忆。
教师讲解灶头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灶头的功能和使用方法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灶头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灶头的功能:煮饭、烧菜、取暖等。
示范灶头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实际操作。
2.3 教学过程教师讲解灶头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教师示范灶头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实际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指导。
第三章:灶头的环保意义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灶头的环保意义。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讲解灶头的环保意义:减少污染,节约能源。
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灶头,减少环境污染。
3.3 教学过程教师讲解灶头的环保意义。
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灶头,减少环境污染。
教师总结,并强调环保意识。
第四章:灶头的故事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倾听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和灶头的故事。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灶头的故事。
4.3 教学过程学生分享自己和灶头的故事。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灶头的故事。
教师指导,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灶头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5.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5.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六章:灶头的变迁6.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灶头的历史变迁。
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时代意识。
6.2 教学内容讲解灶头的历史变迁:从古老的土灶到现代的燃气灶。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家里的灶头》,使学生了解灶头的历史、结构和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灶头的历史、结构和功能。
2. 家乡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灶头相关传统文化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灶头的历史、结构、功能及家乡文化相关知识。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过家里的灶头吗?谁能来说说灶头是什么样的?”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灶头的历史、结构和功能。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家乡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4. 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与灶头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乡灶头的作文。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灶头的历史、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特点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树立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灶头的形象和功能。
2.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文化,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
八、教学内容1. 灶头的历史发展:从古至今,灶头的变迁和演变。
2. 灶头的结构与功能:灶头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介绍。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灶头的构造、功能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家乡传统事物的情感。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长辈等途径,了解灶头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灶头的构造、功能及文化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书写。
2. 对灶头文化价值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查阅资料、访问长辈的相关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灶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其功能。
(2)学生分享对灶头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灶头的构造、功能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造句描述灶头的特点。
4. 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查阅资料或访问长辈,了解灶头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总结并展示相关资料。
5. 总结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布置作业(1)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家长签字确认。
(2)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绘画自己家的灶头,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生字词的抄写和课文理解。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灶头的基本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灶头的基本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灶头的相关文化内涵。
2. 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灶头的相关知识。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3. 任务驱动法: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家乡的灶头,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灶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灶头的基本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教师讲解灶头的相关知识,学生认真听讲、记录。
3. 观察与思考:学生分组观察灶头,讨论灶头的特点和优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灶头操作实践,学会使用灶头,并体会家乡灶头的魅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灶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的灶头文化。
6.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灶头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9.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10.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一些灶头的实物或模型,以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2. 教学资源:收集一些关于灶头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灶头的构造、功能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访问长辈等途径,了解家乡的灶头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懂得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认读“灶、膛、炊”等生字词,理解字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3. 灶头的构造与功能: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了解灶头的构造、功能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灶头的构造与功能,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灶头的魅力。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访问调查法:鼓励学生课后访问长辈,了解家乡的灶头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农村灶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灶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灶头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解答学生疑问。
3. 探讨灶头的构造与功能:(1)分组讨论灶头的构造、功能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 课后实践:(1)鼓励学生课后访问长辈,了解家乡的灶头文化。
(2)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为家里的灶头拍一张照片,并配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2)学生分享他们对灶头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观察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家里的灶头教案设计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家里的灶头》隶属于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人与物的对话”专题,从题目看来是一篇典型的状物散文,它写的是一个地方,又是一类事物,作者抓住江南农村具有特征的事物――灶头,通过对炊具的意义描写,在我们面前展现了江南农村家庭生活。
其间作者穿插进行人物行动的描写与民俗民风的介绍,写的有声有色,充满了人间的温暖与诗意,由于灶头已难生存于现代社会,所以本文也具有一种往日不再重现的遗憾与怀旧的情调,感人至深。
在描写灶头的过程中,穿插了对母亲的描写,有形象,有语言、有行动,这一切都是由物而起,物与人密不可分。
由于人的介入,对生活场景的描绘,构成了一种家常的、世俗的、温馨的氛围。
而这种氛围反过来又影响读者的情感,对物的感觉便更美好起来。
二.学情分析:面对所任普通班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历练,特别预设安排了分层次的预习,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
力求具体情景的细化,促进文化内涵升华、深化,再加之问题组的一一研读,从读中感悟,读中升华,预估基本能完成学习目标。
三.导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
2、挖掘灶头与母亲的关系,体会灶头在文中的意义,总结状物散文的特点。
3、鉴赏细节描写,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
四.导学重点:1. 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
2、挖掘灶头与母亲的关系,体会灶头在文中的意义,总结状物散文的特点。
3、鉴赏细节描写,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
五.导学难点:1、挖掘灶头与母亲的关系,体会灶头在文中的意义,总结状物散文的特点。
2、鉴赏细节描写,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
六.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多媒体出示图文,同学们看图古龙这么写过: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一心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
今天我们就随着金曾豪的目光一起探究别样的江南风光。
板书:家里的灶头金曾豪〈二〉、明确目标体会文本(学生齐读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灶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灶头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家里的灶头,注意其外观和功能。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灶头的记忆和感受。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家里的灶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灶头的记忆和感受,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反馈。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灶头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对灶头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第二章:灶头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灶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灶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古代的灶头和现代的燃气灶头。
2. 讲解灶头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和变迁。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灶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
2. 学生提问和回答关于灶头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灶头起源和发展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灶头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和变迁的认知。
第三章:灶头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灶头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灶头安全使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灶头的结构,包括炉灶、烟囱、炉盘等。
2. 讲解灶头的使用方法,包括点火、调节火力、清洁保养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灶头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展示相关图片和操作示范。
2. 学生进行灶头的实际操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灶头结构的认知和理解。
2. 评估学生对灶头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灶头的烹饪技巧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灶头的烹饪技巧。
2. 培养学生的烹饪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灶头烹饪的基本技巧,包括火候控制、食材搭配等。
2. 讲解如何使用灶头烹饪一道简单的菜品。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灶头烹饪的基本技巧,展示相关菜品制作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灶头烹饪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家里的灶头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案教案标题:家里的灶头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家庭中的灶头,并了解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正确使用灶头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简单的烹饪技巧。
教学重点:1. 灶头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灶头的安全使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灶头的外观和功能。
2. 灶头使用的实物或模型。
3. 烹饪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介绍家庭中常见的灶头,并简要说明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灶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步骤二:灶头功能和使用方法(10分钟)1. 向学生详细介绍灶头的各个部分,如燃气阀门、火焰控制旋钮、点火装置等,并解释其功能。
2. 演示灶头的正确使用方法:打开燃气阀门、调节火焰大小、使用点火装置点燃火焰等。
强调学生在使用灶头时要保持安全和注意火源。
步骤三:灶头的安全使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灶头的安全使用规则,如使用灶头时要保持清洁、不要将易燃物品放在灶头附近等。
2. 演示如何正确关闭灶头和燃气阀门,以及应对灶头出现问题时的应急措施,如熄灭火焰等。
步骤四:实践操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简单的烹饪食材和工具。
2. 指导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食材和工具,使用灶头进行简单的烹饪操作,如煮水、煮饭等。
3. 监督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正确使用灶头,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事项。
步骤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正确使用灶头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积极参与烹饪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庭灶头使用规则,并在家中实践操作。
2. 引导学生调查不同地区或国家的灶头类型和使用习惯,并进行比较分析。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正确使用灶头和注意安全事项。
2. 学生完成一份简单的灶头使用规则的书面作业,包括灶头的功能、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灶头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结构。
让学生掌握灶头使用的燃料和操作方法。
让学生了解灶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灶头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访问、调查等方式收集灶头相关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灶头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灶头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灶头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结构。
灶头使用的燃料和操作方法。
灶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2.2 教学难点:灶头结构的详细理解和描述。
灶头使用燃料的优缺点分析。
灶头文化价值的深入探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灶头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结构。
3.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实际案例,掌握灶头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访问、调查等方式收集灶头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4 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运用多媒体展示灶头,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家里灶头的回忆和共鸣。
提问:你们家的灶头是什么样的?它是用来做什么的?4.2 探究灶头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结构:讲解灶头的种类和结构,结合图片进行展示。
4.3 分析灶头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灶头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灶头使用经验。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拓展活动5.1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灶头,描述其结构和特点,并简要介绍使用方法。
选择一种灶头,通过绘画或拍照的方式,展示灶头的美丽和特色。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灶头博物馆或传统村落,深入了解灶头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讲解灶头的制作和维护方法。
《家里的灶头》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里灶头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生活,关注家庭设施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安全使用灶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灶头的结构:灶台、炉灶、烟囱等。
2. 灶头的功能:烧水、做饭、取暖等。
3. 灶头的使用方法:点火、调节火力、熄火等。
4. 安全使用灶头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灶头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灶头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灶头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 采用演示法,演示灶头的使用过程和安全操作。
3.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灶头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灶头的关注。
2. 讲解灶头的结构:讲解灶台、炉灶、烟囱等组成部分的作用。
3. 讲解灶头的功能:烧水、做饭、取暖等,让学生了解灶头的多用途。
4. 演示灶头的使用方法:点火、调节火力、熄火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
5. 讲解安全使用灶头的注意事项:防止煤气泄漏、注意火候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灶头结构、功能、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实际操作能力等。
3. 评价内容:学生对灶头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操作步骤的熟悉程度以及安全意识的提高。
七、课后作业1. 作业内容:请学生观察家里的灶头,描述其结构、功能,并列出至少三项安全使用灶头的注意事项。
3. 作业提交:下节课前。
八、教学拓展1. 拓展话题:家庭其他常用厨房设施的功能和用法。
2. 拓展方式: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厨房设施进行介绍。
3. 拓展目标:培养学生对厨房设施的全面了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参与度如何等。
家里的灶头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案教案标题:家里的灶头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认识家里的灶头是什么,它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生活和安全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家里的灶头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正确使用家里的灶头。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理能力。
2.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家里的灶头,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家里的灶头、燃气开关等。
2. 安全提示卡片。
3. 实物灶头和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与家庭生活和安全相关的知识。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家里的灶头。
二、展示和讲解(10分钟)1. 展示PPT或图片,介绍家里的灶头的外观和作用。
2. 讲解家里的灶头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如何打开和关闭燃气开关、如何调节火力大小等。
三、操作演示(15分钟)1. 教师在实物灶头上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2. 强调使用灶头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不得在没有成年人监护下使用、不得靠近易燃物品等。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家中使用灶头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
五、安全提示(5分钟)1. 分发安全提示卡片,上面列出了使用灶头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2. 强调学生在使用灶头时要遵守这些规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里的灶头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实践所学的使用灶头的方法,并与家人分享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厨房,了解更多关于灶头和厨房安全的知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操作演示环节的表现,是否能正确使用灶头。
2. 收集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评估学生对家里的灶头的理解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情况。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灶头的基本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灶火的调节技巧。
(3)学会正确使用厨房电器设备。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品质。
(2)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感恩,明白家庭劳动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灶头的历史与文化:介绍灶头在我国民间的传统地位,以及各地灶头的特色。
2. 灶头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灶头的基本结构,如炉腔、烟囱、火门等,以及各自的功能。
3. 灶火的调节技巧:教授如何根据烹饪需求调节火力,包括文武火、大小火的运用。
4. 厨房电器设备的使用:介绍常见厨房电器如燃气灶、电磁炉、微波炉等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 厨房卫生与安全:强调保持厨房卫生,注意烹饪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灶头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厨房电器设备的使用;厨房卫生与安全。
2. 教学难点:灶火的调节技巧;厨房电器设备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灶头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厨房电器设备的实际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厨房烹饪过程,提高操作技能。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各种灶头及厨房电器设备。
2. 准备实物灶头,让学生直观了解灶头的结构与功能。
3. 准备厨房用具,如锅、碗、瓢、盆等,方便学生实践操作。
4. 制定安全预案,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安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灶头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庭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灶头的兴趣。
2. 探究灶头:让学生观察实物灶头,了解其结构与功能,分组讨论灶火的调节技巧。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师准备一张关于灶头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1.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灶头的样子和功能。
1.3 教师简要介绍灶头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灶头的兴趣。
第二章:灶头的起源与发展2.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灶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2 学生了解灶头的历史背景,理解灶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家庭中灶头的变化和影响。
第三章:灶头的结构与功能3.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详细介绍灶头的各个部分和功能。
3.2 学生了解灶头的基本结构,掌握灶头各部分的作用。
3.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灶头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第四章:烹饪技巧与灶头使用注意事项4.1 教师通过示范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如何在灶头上进行烹饪。
4.2 学生学习灶头烹饪的基本技巧,如控制火候、安全使用等。
4.3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灶头使用的安全事项,如避免烫伤、注意通风等。
第五章:家庭生活中的灶头文化5.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灶头在家庭生活中的意义,如团聚、传承等。
5.2 学生了解灶头在家庭中的文化价值,感受家庭温暖和亲情。
5.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享他们家庭的灶头故事和文化。
第六章:灶头的燃料与环保6.1 教师向学生介绍灶头常用的燃料类型,如木柴、煤炭、天然气等。
6.2 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的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
6.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灶头更加环保,例如节约用气、减少烟尘排放等。
第七章:灶头的节能与维护7.1 教师向学生介绍灶头的节能方法,如合理控制火力、保持灶头清洁等。
7.2 学生学习如何节能使用灶头,提高家庭用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7.3 教师教授学生灶头的日常维护和清洁方法,确保灶头的正常使用。
第八章:传统灶头与现代化灶头8.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传统灶头与现代化灶头的区别。
家里的灶头 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家里的灶头,了解其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关注和责任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家里的灶头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以及如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家里的灶头,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家的灶头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是怎么使用的吗?”2. 观察实践:让学生分组观察家里的灶头,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并让他们尝试打开、关闭、调节火力等操作。
3. 合作讨论:让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发现和体会,引导他们总结出家里的灶头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拓展延伸:通过视频、图片或故事等形式,拓展家里的灶头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中合理使用和维护灶头。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家里的灶头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家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对家里的灶头结构和使用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讨论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表达见解的清晰度。
3. 情感态度评价,包括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关注和责任感的体现,以及在课堂活动中展现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在实践和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家里的灶头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3. 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得到培养和提升。
《家里的灶头》教案
《家里的灶头》教案第一篇:《家里的灶头》教案《家里的灶头》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
2.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
3.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
4.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
练习写作状物散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是重点。
2.状物的物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什么是江南?江南是白墙黛瓦的水乡民居,江南是小桥流水、春山如黛,江南是青色的柳叶在风中飘荡,江南是富有情趣的农家灶头。
同学们,要了解江南吗?让我们一起学习金曾豪的散文-----《家里的灶头》。
二、作者简介金曾豪,男,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作家。
在小说、散文、戏剧诸领域均有建树,主要文学成就在儿童文学。
其中《迷人的追捕》获全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长篇小说《狼的故事》、《青春口哨》和《苍狼》连续获得中国作协第2、第3、第4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散文集《蓝调江南》曾获全国儿童文学奖。
是一本记叙江南一带农村风土人情与日常生活的作品。
三、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1、灶头的构造分别是由哪几节来介绍的,据此你可以给文章划分层次吗?第一部分(1)对灶头作总体介绍第二部分(2——7)灶台第三部分(8——11)灶壁第四部分(12——18)灶塘第五部分(19——21)总结2、灶台的构造是什么?明确:灶台(大铁锅、小铁锅、汤罐)灶沿灶壁(格子、灶画、壁龛)灶塘3、有上面的分析可知,本文的线索是:灶头。
四、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
1、围绕灶头作者续写了哪些童年往事?学生讨论、补充,教师小结明确:① 逼饭粢② 蒸糕③蒸菜(红烧肉、拼盘、“一品锅”)④ 妈妈做的家常菜(黄豆芽炒咸菜螃蜞豆腐)⑤ 送灶母亲在灶间的教育⑥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母亲在灶上忙碌姐妹烧火姐姐的模仿煨山芋“填脚炉”爆黄豆)2、这些往事的描写中有很多细节描写,你能指出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如:① 逼饭粢“饭后大张旗鼓……开心死人!” ②蒸菜“‘一品锅’是蒸菜中的一只——……鲜得人掉眉毛。
《葡萄月令》《家里的灶头》教案.docx
《葡萄月令》《家里的灶头》教案《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
体会汪曾祺朴实自然的行文风格,亲切口语化的语言,并以此作为突破点,让学生来体会语言的朴素自然之美。
然后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探讨结构1、这真的是一篇流水账吗?为什么?明确: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葡萄12个月的栽种和生长情况(附表,可以幻灯显示),乍一看,是一篇流水账。
月份栽种过程(人)生长过程(物)一月(检查)“睡” 在窖里二月挖窖出窖三月备料、刨坑、竖柱、上架、施肥上架四月浇水喝水、抽条、长叶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喝水、抽条、长叶、开花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结果七月掐须、打条、喷药、浇水、追肥“膨大”八月喷药、下果、装筐“着色”九月喷药十月十一月拆架、剪枝下架十二月挖窖、入窖、检查入窖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
2.研读文本, 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感情。
3.找出文章的细节,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简介金曾豪,男,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作家。
在小说、散文、戏剧诸领域均有建树,主要文学成就在儿童文学。
其中《迷人的追捕》获全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长篇小说《狼的故事》、《青春口哨》和《苍狼》连续获得中国作协第2、第3、第4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散文集《蓝调江南》曾获全国儿童文学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作者:潘青
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06期
内容摘要:《现代散文选读》作为一本选修教材,它集中向学生呈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散文作品。
而且,编者还对这些散文做了大致的分类,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学生会对散文这种文体有个清晰的认识。
在高考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以散文、小说为阅读体裁,所以,如果在高三阶段选择这本教材,它需要承载更多的内涵。
在赏析散文品味其中的精神世界的同时,穿插对高考对应考点的训练和感知,其实也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关键词:状物散文情感体悟方法指导
教材分析:
《家里的灶头》隶属于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人与物的对话”专题,从题目看来是一篇典型的状物散文,它写的是一个地方,又是一类事物,作者抓住江南农村具有特征的事物――灶头,通过对炊具的意义描写,在我们面前展现了江南农村家庭生活。
其间作者穿插进行人物行动的描写与民俗民风的介绍,写的有声有色,充满了人间的温暖与诗意,由于灶头已难生存于现代社会,所以本文也具有一种往日不再重现的遗憾与怀旧的情调,感人至深。
在描写灶头的过程中,穿插了对母亲的描写,有形象,有语言、有行动,这一切都是由物而起,物与人密不可分。
由于人的介入,对生活场景的描绘,构成了一种家常的、世俗的、温馨的氛围。
而这种氛围反过来又影响读者的情感,对物的感觉便更美好起来。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什么是江南?江南是白墙黛瓦的水乡民居,江南是小桥流水、春山如黛,江南是青色的柳叶在风中飘荡,江南是富有情趣的农家灶头。
同学们,要了解江南吗?让我们一起学习金曾豪的散文---《家里的灶头》。
二.展示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文本,思考讨论,作者是怎样状物并将物与人联系起来的。
2.找出文中的细节,分析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是怎样状物并将物与人联系的。
三.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文章题为《家里的灶头》,通过阅读文章,你知道灶头的大致结构了吗?请你说说灶头的组成情况?
明确:构成:
灶台(大铁锅小铁锅 ;汤罐)和辅助工具
灶沿
灶壁(格子灶画壁龛)
灶塘
2.围绕家里的灶台,作者记叙了自己哪些童年往事,其特点是什么?
明确:
①逼饭粢“饭后大张旗鼓……嘎嘣香脆,开心死人!”
②蒸糕、蒸菜(红烧肉、拼盘)“…一品锅‟是蒸菜中的一只……鲜得人掉眉毛。
”
③妈妈做的家常菜(黄豆芽炒咸菜)螃蜞豆腐“哎呀,那个鲜啊!……就滑到肚子里去了。
”
④送灶“这州官把老百姓……烧好东西吃。
”、“吃过晚饭,………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太平。
‟”
⑤母亲在灶间的教育“我们小孩子在外头…惹厌‟……多半就只好实话实说了。
”
⑥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母亲在灶上忙碌姐妹烧火姐姐的模仿煨山芋“填脚炉” 爆黄豆)
特点:家常的、世俗的、温馨的、亲情的、诗意的
四.探究细节,把握情感
1.这一件件童年趣事让人读来如临其境如在眼前,作者是如何达成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运用表现手法特别是细节描写
2.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件趣事,试着向你的同桌对那段对应的文字进行一番赏析。
试从语言、手法、情感等方面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叙述这件有趣的事情的。
明确:如逼饭粢“饭后大张旗鼓……嘎嘣香脆,开心死人!”(动作神态描写,拟声词的使用)
3.其实,童年趣事之所以写的精彩,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寄寓其中的脉脉深情。
再读文章,找出文中集中议论抒情的地方,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明确:文章随后三节集中抒情其中有对母亲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往日不再重现的感伤和遗憾。
(隐隐的伤痛深深的难舍)
4.重点赏析小诗,分析三碗“油盐饭”的深刻含义。
明确:母子之爱的体现
五.结合本文,思考并概括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
1.首先要观察描写的对象,要充分细致的观察。
2.其次,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要传神。
3.再次,必须把我们的感情,我们的人生融进去。
六.迁移训练
阅读(06四川卷)《乡村的瓦》完成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反观这堂课的教学流程,从状物散文教学的目标看来,它仍然是一个物---事---人---情的步步深入的分析过程。
引导学生把握所写之物的特征,感知物背后的人,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是教学之重点。
而这一过程不能流于表面,具体的分析文本,从文本的实际内容中去寻找,去体会是这堂课主要的方法。
本文抒情的地方比较集中,重点品读文末小诗会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情,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个点的操作也比较成功。
此外,诵读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不能小觑,声音的魅力绝不输于文字,特别是抒情类的文字,有效的诵读可以让学生获得更直接的感官体验。
这本是一篇九年级的课文,现在放在高中的选修教材中,教学的重点和中心肯定是有所区别的。
状物散文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它传情达意的方式,取材显意的韵味,遗书上的唯美特点,都是人们最为钟情的。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这类散文的品读和研究对学生应对高考要更加得心应手。
从高考考点要求角度看来,这个过程包含了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几大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如“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件趣事,试着向你的同桌对那段对应的文字进行一番赏析”环节的设置就是考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训练。
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赏析过程开始时,学生的分析流于表面,只能笼统的回答某处描写形象生动,却没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作答的意识,更没分角度分析的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的答题习惯有所改进。
品味散文优美意蕴的同时,对应高考考点训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参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