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记忆
记忆 心理学 记忆法
③信息编码多为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储;
④信息提取有两种方式:回忆和再认。
21
• 舌尖现象(TOT):知道长像、 特点,叫不出人名字,为什 么?
(编码检索时,出现形码和意
码,出不来音码。) • 为何用词造句利于记忆单词? (精细加工—意码)
22
长时记忆扭曲现象
• 并不总是公正的证人 ——冤案的发生
研究
23
催眠技術在犯罪偵查上之運用
• 催眠在恢復記憶擷取人類潛意識資訊上之價 值,以模擬犯罪現場影片為實驗材料,並以 自願受試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在催眠前給予 受試者充分時間回想影片內容,據以回答實 驗設定的題目;然後在催眠中亦詢問受試者 相同的測驗題目,紀錄其答案,每一正確答 案均賦予分數,分析比較受試者催眠前後恢 復記憶之差異。
开始
3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概念: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 取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 环节。 三个基本环节: •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 保持:把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 程。 • 再认和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 它们辨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 在面前把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
10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 反响回路
– 概念: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 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 特点: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 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 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 – 作用: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5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二)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幼儿 的有意识记
(三)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的材料,培养幼 儿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四)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新颖有趣的材料和活泼多变的方法
(六)教给幼儿运用记忆的方法或策略
1. 归类记忆法 2. 整体识记法和部分识记法相结合 3. 联想记忆法 4. 协同记忆法
(七)帮助幼儿根据遗忘规律进行合理 的复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四、 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一) (二)
记忆容量的增加
( 1) 幼儿期健忘
( 2) 记忆回涨现象
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 逐渐发展
1. 无意识记占优势
2. 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形象记忆占优势,逻辑记忆 逐渐发展
1.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逻辑记忆
(三) (四) 机械识记占优势,意义识记
思考练习题
1. 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2. 什么是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有哪些特点? 3. 新生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4. 婴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5. 幼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6.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
实践练习题
1. 比较幼儿在游戏中与日常生活中对儿歌的记忆, 分析动机对幼儿记忆效果的影响。 2. 设计两个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活动方案。
第一节 记忆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 的概念
(二)记忆 的过程
1. 识记 2. 保持和遗忘 3. 再认和重现
(三)记忆 的种类
(四)记忆 表象及其
特征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1. 记忆表象的概念
(1) 形象记忆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理学要点笔记(最全)第⼆部分⼼理学第⼀章⼼理学概述第⼀节⼼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理学的研究对象1.⼼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理现象⼜称⼼理活动。
⼼理学既研究动物的⼼理,也研究⼈的⼼理,⽽以⼈的⼼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理学还研究个体⾏为、社会⼼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意识。
⼼理学科的性质:⼀门介于⾃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门中间(边缘)学科。
2.⼼理现象及其结构⼼理现象包括⼼理过程和个性⼼理两个⽅⾯。
○1.⼼理过程:是⼼理活动的⼀种动态过程,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动的⼼理过程(动机、⽬的、⾏动等)。
○2个性⼼理:是指表现在⼀个⼈⾝上⽐较稳定的⼼理特性的综合,是⼀个⼈总的精神⾯貌,反映了⼈与⼈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理倾向性(最活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如有的⼈在物质需要⽅⾯追求强烈,有的⼈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理特征(最稳定)指个体的⽓质、性格、能⼒等。
能⼒有⼀般能⼒和特殊能⼒之分,⽓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信与⾃卑之差等。
真题:个性⼼理包括个性⼼理倾向性和个性⼼理特征,其中后者是⼼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教师学习⼼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论意义:○1⼼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学、艺术等,有⼀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的⼼理现象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作○2有助于运⽤⼼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的⼼理健康,有效的开展⼼理异常的调试⼯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理学知识进⾏⾃我教育第⼆节⼼理的实质1.⼼理是脑的机能:⼼理是脑的机能,脑是⼼理的器官。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布洛卡⼼理状态是联系⼼理过程和个性⼼理的过渡阶段(1)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理活动(或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理学基础课件:记忆
二、遗忘的原因
◇ 提取失败理论(retrieval failure)
• 遗忘是由于对记忆中的信息无法提取,而不是因为记忆的消退、干扰或抑 制等。
•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一个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进入 长时记忆后就不会轻易丢失,因此回忆不起需要的信息是因为没有良好的、 合适的提取线索,所以无法对信息进行回忆。
记忆策略
◇ 经常进行 “提取”练习
• 学习过程中典型的 “提取”包含在考试、课堂小测、课堂提问、自我测 试等教与学的事件中
‒ 例如当老师问你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时,你回答 “唐代” ‒ 当你背诵了几遍期末考试的材料,尝试着去回忆它时,就是在进行 “提取”练习
• 提取练习的作用:记忆保持、元认知监控
– 例如乘法口诀表、汉字书写和单词拼写等
记忆策略
◇ 分散记忆
• 将某一给定的时间拆分或间隔为多个节段的记忆效果好于集中记忆的效果
− 实验范式: ✓ 初次识记→间隔 (时间或插入其他任务)→再次识记 →间隔→最终测试
− 最佳间隔: ✓ 记忆阶段的间隔时间控制在测试间隔时间的 5%~10%
记忆策略
◇ 利用线索
• 两种遗忘症最关键的区别在于遗忘了的信息是旧的还是新的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遗忘 第三节 记忆策略
记忆策略
◇ (一)即时复习和过度学习 ◇ (二)分散记忆 ◇ (三)利用线索 ◇ (四)再现事件发生的情境 ◇ (五)提高对识记内容的加工水平 ◇ (六)经常进行 “提取”练习
记忆策略
◇ 即时学习
− 例如警察保护案发现场;潜水实验
• 提取信息时的心境与编码信息时的心境相一致时,记忆效果会更好
− 例如当一个人高兴时就容易记住那些高兴的事情,悲伤时就容易记起那些悲 伤的事情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目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一、教育学知识点:根据目录,回复章节名称查找第一章:教育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工作第九章:学生第十章:教师二、心理学知识点:根据目录,回复序号查找1.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一节:注意)2.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二节:感知觉)3.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三节:记忆)4.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四节:思维及创造性思维)5.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五节:想象)6.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六节:问题解决)7.第二章: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第一节:情绪与情感,第二节:意志)8.第三章:中学生个性发展(第一节:需要与兴趣,第二节:能力)(第三节:气质,第四节:性格)9.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学习理论,第三节:学习动动机)(第四节:学习迁移,第五节:知识的学习,第六节:技能的形成)10.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三、其他相关知识点:根据目录,回复序号查找11.新课程理论12.教师职业道德13.教育法律法规四、资源渠道:大明村长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一节:注意特征:1.指向性(选择性,逐鹿者不见山)2.集中性(保持和深入,排除干扰)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分类:无意注意:无目的、不努力、自主产生(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运动性、与背景的差异)有意注意:有目的、要努力、主动产生(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
)有意后注意:从有意注意转化和延伸出来,是高级状态的注意,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发挥意志努力与困难干扰作斗争、3.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4.保持稳定的情绪、5.建立稳定的工作习惯、6.智力活动与外部活动相结合。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关系1.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会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工作无法进行。
基础心理学—记忆
二、记忆的作用
1.记忆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 体。
(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 练习过的动作)
2.记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 (积累经验、形成经验,促进心理由低级向高级
发展;促进个性的形成) 3.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
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请你读一遍下面的一行随机数字,然后按照原 来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
17
小实验:组块化(练习)
7 18 6 3 9 4 52 8 4 9
HJMROSFLBTW
返回
18
小实验:组块化(练习)
18511921183919371935 1851,1921,1839,1937,1935 EARTVCIAFBTGMGEUSA EAR--TV--CIA--FBT--GM--GE—USA
小实验:组块化(练习)
组块是短时记忆信息加工的单位。它可以是字 母、单词、句子甚至更大的单位。每一个单位 的内部是由非常熟悉的内容组成。
短时记忆的容量实际上取决于组块的大小。也 有人(如Simon,1974)认为,如果组块较大, 则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4 — 5个组块。短时记 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就进入了长时记忆。如 果得不到复述就会随时间而自动消退。
31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再认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 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影响再认的因素:再认依赖于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时间间隔、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个体的期待、人格 特征。
回忆 --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 们的头脑中曾经出现的过程。 --回忆的策略和条件:联想是回忆的基础、定势和 兴趣直接影响回忆的方向和效果、双重提取、暗示 回忆和再认有助于信息的提取、与干扰作斗争。
心理学记忆
精选课件
39
第三节 记忆的一般规律性
一.人类的遗忘
遗忘(forgetting):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 再认或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精选课件
40
第三节 记忆的一般规律性
(一)遗忘的种类
暂时性遗忘:是对记忆过的材料一时不能再认和回忆,但 在适当条件下还可以恢复。
永久性遗忘:是指不经过重新学习,记忆过的材料永远不 能回忆或再认。
精选课件
29
六.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 定位论
–人物:布洛卡、鲁利亚、麦克高夫 –观点:
• ①布:脑的机能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 也不例外。
• ②鲁:丘脑下部组织及部分边缘系统受损伤时,病人的短 时记忆出现明显障碍,对材料的叙述凌乱而不连贯。
• ③麦:人脑左半球言语运动区受损伤,将造成言语记忆的 缺陷,能记住别人的面貌,但记不住单词。
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是以体验过的 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word-logical memory):是以 概念极其文字、数字符号为内容的记忆。
精选课件
7
四.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对信息的编码方式及贮存时间划分: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是指当感觉刺激 停止作用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瞬间映象的记忆。
精选课件
12
–局部报告法:按4个一排,一共三排的方式 呈现12个英文字母50ms,其中每排字母都和 一种声音相联系(高音、中音、低音)。要 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声音信号对一排 的字母作出报告。→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 9个。→感觉记忆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暂。
–听觉通道同样存在感觉记忆,规律与视觉通 道相同。
医学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医学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今天今天带领大家学习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一)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是人们熟悉的心理现象。
如果没有记忆,个体将一直处于新生儿状态,难以适应一切活动。
所以说记忆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记忆分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嗔觉的、味觉的或触觉的形象。
例如,科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声音、气味、软硬、冷热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是对概念、公式、判断、推理等抽象内容的记忆,
这些记忆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以语言或符号的形式表现出事物的意义、本质和规律,这种记忆形式是人类所独有的。
(3)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
例如,失去亲人后的痛苦心情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忘怀,就是情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的广度是7士2个创克。
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人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又称二级记忆,.是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
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和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保持时间长,从1
分钟。
基础心理学知识:记忆
基础心理学知识:记忆基础心理学知识: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准备了记忆的知识点,欢迎阅读。
1.记忆的分类:(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2.记忆是一个过程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
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3.记忆的脑学说理论:(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
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
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3)SPI理论:功能模块。
《普通心理学》1-6章期中复习题
• 1 什么是记忆?它包括哪些阶段? • 2 简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
点以及它们的关系。
• 3 遗忘进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4 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 5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哪些? • 6程序性记忆?
• 艾宾浩斯在他的实验中,用无意义音节作 为材料,采用节省法测量遗忘,得到了以 下结果。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作用: 可以扩大记忆的容量,提高记忆的效率
短时记忆的存储和遗忘
1 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 复述 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
2 短时记忆遗忘的进程: 没有复述的情况下最多保持15-30秒
3 短时记忆遗忘的原因: 主要由于干扰信息引起
4 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 完全系列扫描
第五节 长时记忆
• 什么是长时记忆 • 长时记忆的编码 •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 马赫带可以用 ( )来解释。 A.明暗对比 B.侧抑制 C.视觉感受野 D.视敏度
• 人的味觉有( )四种。 • A.酸、甜、苦、辣 B.酸、甜、苦、咸 • C.酸、辣、苦、酥 D.麻、辣、酸、甜
• 根据负后像原理,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 你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 )
• A.相同颜色 B.相反颜色
第六节 内隐记忆
• 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 内隐记忆:
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无意识影响,这 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 识到,又称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 外显记忆:
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 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也可 称为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 A.复述
理论知识部分考试内容
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张同延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绪论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
第四节记忆
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六节意识与注意
第七节需要与动机 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九节人格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
三、感觉现象 ( 领会 )
感觉适应(P24)
暗适应现象
感觉后象(P24)
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感觉对比(P24)
不同刺激作用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联觉(P24)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识记)
四、各种感觉 ( 领会 )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 识记 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知觉的种类
( 识记 )( 领会 )
一、知觉的定义 ( 识记 )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 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 的制约。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 的知觉会有差别。(P31)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 识记 )( 领会 )
整体性(P31) 选择性(P32) 两可图形(P32) 恒常性(P32) 理解性(P33)
三、知觉的种类 ( 识记 )( 领会 )
空间知觉(P33) 时间知觉(P34) 运动知觉(P35) 错觉(P35)
第三单元 记忆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言语及想象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课程编码:14111D3A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时总学分:4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无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该课程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育法等课程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用途,同时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的兴趣。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心理学研究对象、具体内容。
理解:能陈述心理学的任务与性质能掌握心理学的原则能阐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能用自己的话陈述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应用:能结合实际说明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重点)2、心理学的任务(了解)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解)第二节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1、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理解掌握)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了解)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神经元理解:能说明为什么脑是心理的器官能陈述人脑的结构和功能能举例说明各种反射活动能阐明为什么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应用:能用所学的知识论述心理的实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起源(了解)2、无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了解)第二节神经系统(难点)1、周围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第三节心理是脑的机能(重点)1、脑是心理的器官(理解)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理解)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理解)第四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1、内分泌腺的概念(掌握)2、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掌握)第三章感知觉(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理解:能说出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能说出感觉和知觉包括的具体类别能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应用:能应用感知规律设计板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自己的讲解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重点)2、感觉的分类(了解)3、感觉的规律(掌握)第二节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重点)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掌握)3、知觉的种类(了解)4、知觉的特性(掌握)第三节错觉1、错觉的定义(识记)2、错觉现象(了解)3、怎样看待错觉(理解)第四章意识和注意(5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注意理解:区别无意识、意识和注意能够说明引起和维持各种注意的因素能够阐述注意的外部表现和功能能够说出注意的分类及注意的品质应用:知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学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识的概述1、意识的含义及特征(重点掌握)2、意识的分类(了解)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第三节注意的概述1、注意的概念及特征(识记)2、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3、注意的功能(了解)4、注意的分类(了解)5、注意的品质(了解)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第五章记忆(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记忆、记忆表象、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理解:知道记忆过程由哪些环节组成能描述记忆的作用知道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掌握什么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应用:能够将记忆规律应用到教学中;能对某人的记忆品质进行评价(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记忆概述1、什么是记忆(识记)2、记忆的作用(了解)3、记忆的分类(了解)4、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重点、难点)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自学)第三节记忆的分类(1学时难点)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第四节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的概念(掌握)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理解)第六章思维和想象(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表象、想象、概念理解:理解思维的特征表象的特征能叙述思维哈感知觉的关系能结合实例分析思维的基本过程能结合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能阐述想象的功能能明确概念的分类掌握概念形成的策略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应用:在教学中依据思维规律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思维的概述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重点掌握)2、思维的过程(掌握)3、思维的种类(了解)第二节表象与想象1、什么是表象及特征(理解掌握)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理解)3、什么是想象及功能(理解掌握)第三节概念与推理1、概念的含义及种类(重点掌握)2、概念结构理论(了解)3、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了解)4、推理(掌握)第四节问题解决1、什么是问题解决(掌握)2、问题解决的策略(掌握)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重点掌握)4、创造性及影响因素(重点掌握)第七章语言(3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语言、对话语言、独白语言理解:了解语言的特征和结构能说出语言的分类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应用: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概述1、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重点掌握)2、语言的结构(了解)3、语言的分类(掌握)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学生自学第三节语言理解学生自学第八章情绪情感(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情绪情感、激情、理智感理解:能阐述情感与认识的关系能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能分析情感的外部表现能举例说明三种情绪状态的不同表现应用:能用情感的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与脑(重点掌握)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掌握)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了解)4、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了解)第二节情绪与脑(难点)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了解)第四节情绪的理论(难点)1、情绪的早期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第五节情绪的调节(掌握)第九章意志(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志、双趋、双避和趋避斗争理解:能说明意志行动的三个特征能陈述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能阐明意志行动过程的各个环节能解释意志的品质及其相反的表现应用:知道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志概述1、意志概念(重点)2、意志行动及其特征(重点)第二节意志行动过程1、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了解)2、意志行动的过程(重点)3、意志品质(掌握)第三节挫折1、什么是挫折2、怎样看待挫折3、怎样增强挫折的承受力第十章动机和需要(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需要、动机理解:能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能理解动机与行为的效果能理解需要和动机的关系能理解动机理论能掌握动机的种类应用: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动机概述1、动机含义(重点掌握)2、动机与需要(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重点)3、动机与行为效果(了解)第二节动机的理论(了解)第十一章能力(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能力、创造能力、才能、天才理解:能陈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发展的因素应用:能用所学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能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有效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能力的概述1、什么是能力(重点难点掌握)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理解)第二节能力的分类1、能力的种类(掌握)2、能力的结构(掌握)第三节能力测验1、什么是能力测验(理解)2、能力测验的种类(了解)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了解)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重点了解)3、能力形成的原因(重点了解)第十二章气质(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气质、气质类型理解:气质与高级神经类型的关系掌握气质类型的特征分析气质对人实践活动的影响应用:能用本章学到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气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质概述1、气质的概念及特征(难点掌握)2、气质学说(了解)第二节气质的一般规律1、气质类型(重点掌握)2、气质与实践(理解)第十三章性格(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性格理解:陈述性格的结构和特征能分析影响性格的主要因素能陈述不同的性格类型能举例说明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应用:会运用性格方法鉴定学生的性格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良好性格的完善提供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性格概述1、性格概念(重点掌握)2、性格结构特征(了解)第二节性格规律1、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理解难点)2、性格类型(了解)3、性格的形成(重点掌握)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便于学生理解,需要采用图表、模型、心理测量工具、演示实验等辅助手段,还要特别注意联系实际。
教育硕士考试资料《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教育硕士考试资料《心理学》——第五章记忆教育硕士考试资料《心理学》——第五章记忆第五章记忆【考试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熟悉记忆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与动作记忆的定义;掌握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工作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与程序记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内容;记忆的基本环节,记忆表象的概念及特点,记忆的生理机制;正确理解识记的概念及其种类,保持和遗忘的概念,回忆、再认和联想的概念;掌握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遗忘规律及遗忘原因,联想的规律,良好记忆的品质;能联系实际综合分析与掌握合理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以及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通过记忆,个体可以反映过去经历过的事物。
按信息加工理论的说法,记忆是指对输入信息通过编码、复习而予以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分类及特点(一)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与动作记忆这四种记忆是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的。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
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的特点。
词语记忆是用词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以思想、概念或命题为内容的记忆,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
它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等特点。
动作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
它以形成运动性熟练技巧为基础。
其特点是容易保持和恢复。
(二)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这三种记忆是根据记忆过程的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划分的。
瞬时记忆又叫做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做瞬时记忆。
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二是保持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1秒钟,如果不予注意,瞬时记忆的信息便很快消失;三是容量很大。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第五章记忆〖导学提示〗现代心理学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本章着重介绍认知心理学对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研究,分析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和行动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
例如,从前见过的人,现在不在面前,我们能想得起他的姿态相貌;见到他时能认得出来,这就是记忆。
不仅感知过的事物能保持于头脑中,而且思考过的问题、理论,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练习做过的动作都能保持于头脑中。
在生活实践中见过、学过、做过的事情以及体验过的情绪,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验而保持在我们的头脑中,在以后生活的适当时候回想得起,或当他们再度出现时能认得出来。
这些都是记忆。
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开初阶段,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
识记具有选择性。
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被个体注意才能识记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
在编码时,人试图将当前经验同某一名称相联系。
这一过程通常是自动的迅速的,因而未被意识到。
进一步的编码过程是使新输入的信息同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程。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
储存也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储存的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
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
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经验的过程。
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称为回忆。
例如学过的诗歌,我们不看书而把它背出来,就是回忆。
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识记,谈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也就不可能对经验过的事物回忆或再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识记——信息输入和初步编码
识记是指通过对事物的反复感知 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 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识记的分类
1.根据识记有无目的分为:无意识记
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又称不随意识记,是指无预 定的目的,不必经过意志努力,也不使用 专门方法的识记。
无意识记有很大的选择性。 有意识记又称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记,是指有预定的 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必要时作 出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六. 促进学习的学习策略
(一)复习策略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4.部分与整体复习相结合 5.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单凭听觉获取知识,能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能记 忆25% 的内容;听觉视觉同时运用,能记忆65%的内容 。)
(二)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 记住所学的东西而对学习材料做充
恭贴玛哈那空阿蒙叻达
纳哥信玛杏特拉瑜他耶 公司、汽车、学生、开水、相声 网络、课堂、水果、国家、歌曲 父母早逝,奋发图强。贫困学子大学 期间做了42份兼职。
2.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把识记分 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指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或表现 形式,主要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在对材料内容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材料的内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意义 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对识记材料的理解。 从识记的效果来看,意义识记优于机械 识记,但机械识记也是必要的。
3.使用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影响学习: 学习者记住实例,然后用实例去 类推; 学习者从例子中抽取概括出 具有一般性原理。 选择具有关键特征的例题 4.其他精加工策略
(三)把新知识及时组织和系统化
教学中要使学生把系列的知识组 织起来,构成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具体方法有:
1.概念图
2.群体策略
3.列提纲:
回忆B材料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 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 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
实验组 控制组
学习A材料
学习B材料 回忆A材料
学习A材料
休 息 回忆A材料
一天中什么时间记忆效果最好? 一篇文章记忆效果最好的是哪里?
(三)遗忘规律
1.遗忘的时间进程
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曲线(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
运用各种记忆术
00544 44944 525712365 形象记忆 歌诀记忆 重点记忆
谐音记忆
联想记忆
地毯
纸张
瓶子
床
鱼
香烟
椅子
钉子
窗子
打字机
电话
鞋子
麦克风
胡桃核
钢笔
马车
留声机
咖啡壶
盘子
砖
1.人们大量生活经验都是通过( )潜 移默化获得积累起来的。
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组块。
3.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 )。 4.早上起来后记忆效果好主要是因为
操作过的动作。
如果人失去了记忆会怎么样呢?
二. 记忆的分类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 忆。 运动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 忆。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 记忆。 逻辑记忆(语义记忆):以概念、公式和规律 等的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 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发生在 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
避免了(
)的干扰。
5.保持内容的减少的主要表现形式 是( )。
6.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划分,记忆可
分为(
)。
)提出来的,
7.遗忘曲线最早是由( 表现为( )。
8.过目不忘指记忆的( )品质好。 9.“提笔忘字”是说人的记忆的( )
品质不好。
10.记得快,忘得快,说明( )。
11.有的人考试时本来熟记的知识就 是提取不出来,这是记忆的( )差。
149162536496481100 17909045153772578 Chairman
春、蓝、刀、笔、 锉、冬、墨、纸、 红、斧、夏、黄、 秋、砚、锤、橙
3. 长时记忆
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特点: 1.记忆容量无限大。
2.信息保持时间很长。
三. 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基本环节)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 “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 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速
度先快后慢。
启示:
及时复习 分散复习
2.识记材料性质对遗忘的影响
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得慢
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遗忘得慢
熟练的技能比不熟练的技能遗忘得慢
3.学习程度对遗忘的影响
识记过的材料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 诵的程度,称为低度学习。 如果达到恰能背诵还能继续学习一段 时间,称为过度学习。 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 效果要好。 研究表明,150%的过度学习效果最好。
12.有效的识记材料,应采用( )。 A.过度学习 C.中度学习 A.形象记忆 C.情景记忆 B.低度学习 D.都一样
13.所谓触景生情就是指(
B. 情绪记忆 D. 动作记忆
)。
(二)根据意识程度分
无意记忆:没有预定目的,也不使
用专门方法的记忆。
有意记忆:有明确目的,需要一定
意志努力的记忆。
(三)根据信息储存时间长短分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1.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指刺激物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
仍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特点:
1.时间极短。 保持时间一般是0.25~2秒 2.容量较大。
2. 短时记忆
又称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指保持 信息在1分钟左右的记忆。 (5秒—2分钟)
特点:
1. 记忆容量有限 7±2个组块 2. 记忆内容经特别注意可转为长时 记忆。
2,7,3,1,8,4,9,6,7,3,1,5
8,2,1,7,4,9,3,6,5,3,7,9
134657893024785396
4.动机性遗忘理论
2.干扰理论
学习前或学习后所学的别的内容分 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 信息丢失。 干扰通常分为两种形式: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 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
实验组 学习A材料 学习B材料 控制组 休 息 学习B材料
回忆B材料
1.概念图:是一种由各概念单元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图解。概念图 是网联策略的一种。
2.群体策略:又叫归类法,是一种对学 习材料进行归类组织,以使之便于记忆 的策略。是聚类策略的一种。 主要用于自由回忆类的任务。 3.列提纲:就是将所学材料的纲目要点 列成提纲以促进对材料学习的一种策略。 是概括策略的一种。
高师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过程
记 忆
1.记忆的概念
• 记忆的种类 • 短时记忆的容量
• 记忆的基本环节
• 遗忘的概念和规律
• 记忆的品质有哪些
• 如何有效提高记忆效果
一. 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思考过的问题; 体验过的情绪;
(二)保持——信息的编码与储存
保持是识记和回忆 ( 再认 ) 的中间 知识经验在头脑中保持并不是静止的, 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保持阶段, 储存的知识经验会发生质变与量变两个方 面的变化。
记忆恢复(记忆回涨)
保持的反面是遗忘
(三)再认和回忆(再现)——信息提取
再认和回忆是将存储的知识与经验提 取出来的过程。 再认是指当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 能够准确识别出来。
实意义性的添加、建构和生成。
教师可以使用的精加工的手段:
1.使用表象
表象是以类似物的形式来表征所学的
内容,它表征的信息具有空间的特性。
表象节省工作记忆的容量,表象直观, 便于理解,也便于再现。
2.使用类比
对不熟悉的材料可以采取用熟悉材料 去类比的方式来促进精加工,使新旧知
识联系在一起。
比较典型的就是教学策略就是使用比 较性先行组织者,把学生熟悉的内容与 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4.材料的顺序对遗忘的影响
一般来说,系列材料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
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容易遗忘。
周恩来
拿破仑
亚里士多德 几乎能把所 有看过的书 一字不差地 背诵出来
五. 记忆的品质
1. 记忆的敏捷性:是指在识记事物时的速度方 面的特征,可以用同一单位时间内对同一材料 的记忆量的多少来衡量。 2. 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 持和提取时是否精确的特征。 3.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识记内容在记忆系统中 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 4. 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对保持内容在提取应用
1.痕迹衰退理论
即由于时间的力量,头脑中贮存的信息慢慢 减弱直至消失。
2.干扰理论 3.提取失败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遗忘和提取失败有关,也就 是说由于没有对贮存的信息进行充分的精加工或 组织,因而找不到适当的提取线索,从而导致遗 忘,信息并非真的失去了。 舌尖现象:一些很熟悉的事情,有一种话到 口边却说不出来的感觉。
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并未出现,在 脑中独立重现出来的过程。
左下角的女人在做什么? 图中有几个动物?什么动物?
右边第二个男人在做什么? 图中有几个女人?
四.遗忘
(一)什么是遗忘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
认和回忆,或者错误再认和回忆的
心理现象。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也不能
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二)遗忘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