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五年级下册《生命从哪里来》备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生命从哪里来》备课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认识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探索过程;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材料的能力;
3、通过讨论、分析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有关观点和依据,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2、分组准备一张记录表如45页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长期以来,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而生命的起源依然是一个谜,对于这个问题,不同时期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让我们来互相交流有关资料。
二、了解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观点:
、学生汇报,老师将其分类板书
古代:中国—女娲造人
西方—上帝造人
学者推测—由非生命的物质直接转化而来。
近代: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于科学实验
现代:生命来自于地球之外—推测
2、教师小结: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生命的踪迹,人类从未放弃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但几千年来对生命起源的问题仍然处于探索中。
第二课时
三、交流:地球之外有生命的存在吗?
、讲解:有观点称生命来自于地球以外的星球,那么地球外有生命的存在吗?
2、交流有关观点
3、收集、整理在资料卡片中。
4、小结:人类目前没有发现在地球外的生命,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四、作业:写一篇科学短文——地球外有生命的存在吗?
附教学资料:
1、寻找进化的证据
教学目标:
情感:培养学生善于交流愿意与人交流的美好精神。
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基本了解生物进化的有关
知识。
教学重点:
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化石标本、沙子、熟石膏、纸盒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命在地球上出现后,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发展出形态各异的生物,并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科学家是如何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的呢?
二、新授
、讲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2、学生活动
观察化石并对他们进行分类。
3、学生交流
将自己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
思考:化石能告诉我们古生物的哪些信息?
4、化石形成的模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5、作业:
恐龙是地球上曾经繁荣昌盛的动物,后来突然从地球上消失。
科学家根据恐龙的化石研究了很多种恐龙。
那么你知道哪几种恐龙呢?
收集关于恐龙的资料,并以恐龙档案卡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6、学生活动:
展示恐龙档案卡,比一比谁制作的更精美。
7、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上相关的资料,推测恐龙灭绝的原因。
将推测的结果填入表中。
8、交流:
将自己的推测结果与同学交流。
第十二课
生物进化的秘密
教学目标:
、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2、能以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3、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4、培养学生“世界是运动”的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含义,能以某种生物为例阐述生物进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某种生物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言:
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成千上万种生物,目前已经命名的有150多万种。我们现在看到的生物与远方时期的生物有很大的差异(灯片或其它电教手段出示相关图片)。这是为什么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探究一下生物进化的过程。
二、讲授新课
(一)活动1(搜集和整理有关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师:简介达尔文不怕困难,跋山涉水、采集标本、挖掘化石的故事。(板书:自然选择)
2、学生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有关达尔文的其它资料相
互交流、讨论。
3、说一说达尔文的科学精神对自己的影响,我们应该向达尔文学习些什么?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怕困难、敢于开拓的精神)
4、教师结合学生讨论,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
(二)活动2
、以长颈鹿进化过程为例,认识“自然选择”物种的含义;
2、学生讨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3、选择一类其他的动物,试着解释他们先怎样进化的。
(要求学生大胆想象,热烈讨论)
4、教师小结:生物的进化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过程。
三、全课小结:
3、山脉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风化作用及地表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从而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3、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表岩石的变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教学准备:
酒精灯、试管夹、玻璃、一杯冷水和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看视频资料,感受“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小组讨论后回答:
(1)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想象“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2、推测:山脉的变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
3、交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设。
4、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模拟实验研究一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2、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认识风化作用。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