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运用

浅析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运用
贡献 。
( 二) 隐性教 育 的教 育环 节不 明显。显性 教育 的主要 “ 基 地“ 是高校 , 主要过 程是一 天规律 制 的学 习。这种 教育 占 了学 达到预 期的一半 就很值 得高兴 了 。 时间不 限 , 没 有约束是 隐性
导。 而学生则是半学半玩的上课 , 效率不高 。隐形教育作为一 生大部 分 的学 习时 间 , 教育过 程被称 为 “ 填鸭 式” , 教育效 率能 完成了学生的思政觉悟的提高。
如何成功运用隐性教育这种方式
【 关键词】 隐性教育 ; 学生;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4 ) 0 1 — 0 7 2 — 2
的各项 学生 活动 、 学生 个人 的好人好 事 的榜样力 量 、 学生 良好
畴。 学生们平时对于思政教育的显性教育的体会 , 就是老师在 行学生的思政方面没有专 门的套路 ,也不用像显性教育那样 讲台上讲述关于道德 、 政治等方面的大条 目, 进行专业词汇的 拟定一 个学 习计划 以期望 达 到某 种学 习效果 。它 的教 育 目的 学习。 与这种情况不同, 隐性教育是专门为学生的思政工作设 和意义很明确, 即促进学生思政方面的觉悟的提高 , 不需要用
又针对性强。 现代 学生的思想不再是旧时代 的保 守和教条 , 他们有个性 , 有 想法 。 显性教育方式历年 来没有 大的 变化 . 不能 完全满足学 生思政教 育的要 求, 隐性教 育正 中下怀。 文章粗略的将隐性教 育的含义和基本特性进行 了首要介 绍. 之后在 第二部分 内容 中分析 了它 在高等学校 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 育中起到 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要 环节 , 即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 中该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隐性教育法为例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隐性教育法为例

1 隐性教 育的 特点

的 内容 渗 透 到学 生个 体 日 常生 活学 习的环 境 中的 过 程。 这种 教 育 方法 与 一般 的 方 法 比较 没有 那 么系统 , 但 是 这 种 方 法 的另一 个 特点 就 是潜 移 默化 的教 育达 到 “ 随 风潜 人夜, 润 物 细无 声” 的 效果 , 这 样做 更 容易达 到预 计的 效 果。 第二, 将教 育内容 与日 常 的管理 相 结合。 这 样 在对 学 生管 理过 程 中一 方面表 现了教 育管 理 的准 则和 要求 , 另一 方面 , 在 管理 的 过 程 中 可以 对学 生的思 想 进行 教育引导让 学 生接 受
创 新 教 育
S : i c i en ce e nd Tec hn ol ogy I n nov at i o n Her al d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方法①
以隐性教 育 法 为例
张学玲 ( 河套大学 内蒙古巴彦淖尔 0 1 5 0 0 0 )
摘 要: 大学 生思想政 治教育 的隐性教育法, 是指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 工作者隐藏教育目 的和主题 , 根据前期的筹划 的方案和设计标准, 将需 要教 育 的资 料通过_定的方法融合到大学 生日 常的学习 与工作中 ' 体现在其周围 的各个方面 , 让高校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 治 教育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隐形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l 6 7 4 — 0 9 8 x ( 2 O l 3 ) 0 5 ( a ) 一 0 1 8 5 — 0 1

1 . 3 教育 目的 和 内容 的隐 蔽 性与 暗示 性 在 教 育 方 法 中 与 显 性 教 育相 比 较 , 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隐性教育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隐性教育思考

学的重要性 ,教师们对 实践教学 的重要 性已形成共识 。一 般意义上讲 “ 课 堂教学 ” 即是 “ 课堂理论教 学” ;“ 实践教学” 即是 “ 社会实践教 学” 。前者在课堂内进 行 ,主要 目的是完成 知识和 理论讲 授 ,是对 知
识 的理解和把握 。后者是在在课 堂外 进行 ,主要是完成 动手能力 和实 际操作能力 ,是技能的熟悉和掌握。 “ 实践 教学” 这种提 法明显 的不 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要求。思 想政治理论课 的实践不 同于一般 的选择 与发展 ,而就 目前来看 ,一个人的隐性素 养的形成 与体 现尤为 重要可 贵 ,大大胜于显性素养 。 三、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的时代要求
进行角色充值 ,加强 自身素养 ,才 能更好 完成此项 工作 。具体来 说 ,
主要 体 现 为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第一 ,要有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 作 为职业指导人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和高尚的道德 品质 ,要 把 自己所从 事的工作 当作一种事业 ,一种 自己为之奋斗 的生 活方式 ,要 认 识到 自己所从事 的职 业的神圣 和高 尚,这样才 能全身 心投入 其 中, 才能把用人单位 的发展与个人 的生存发展 联系起来 ,才能有 效地指导 求职者迈出人 生的关键一步 。而要做 到这些 ,必须具有正确 的职业态
人的现代化是社 会现 代化 的反 映 ,在社 会现 代化 日益发 展 的今
天 ,作为职业指导人员面对着 不断发展变化 的职业 指导对象 ,如 果只 停 留在昨 日的成绩中 ,势必会被社 会所淘汰 。 “ 如果一个 国家 的人 民
… …
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的深入发展 ,全球化 进程的加速影 响 ,多元文 化的相互渗透等方面综合 因素 的共 同作用对 我国劳动力市 场产生 了极 大的影响 ,尤其在今后一段 时间,就业工 作面临很 大压 力 ,职业指导 将成为我 国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 事业 ,职业指导人员 也将在新 的时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第35卷第4期2020年8月Vol.35No.4Aug.2020齐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陈梦婷(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两个层次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融入显性教育是达成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

在思政课程展开上,教师要积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践教学;在总体格局上,要形成多主体协同的"大思政”局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特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1]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提供了基本思路和遵循。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思政理论课程中坚持显性教育方式与隐性教育方式的结合,还要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育人功能来助力具有显性育人功能的思政理论课。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守正创新是对于现实思文章编号:2095-4735(2020)04-0068-08政育人效果不佳问题的应对,是回归教育本质、着力于学生个体需要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积极探索。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内涵教育从育人方式上区分,可以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

显性教育是有意识的、公开的、系统的、理论性的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的主要方式,教育者通过界说、陈述和解释将教育内容灌输给教育对象,这种系统化的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传播真理上发挥着主要作用。

收稿日期:2020-04-13作者简介:陈梦婷(1996-),女,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显性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概念及特点显性教育是指通过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对学生进行直接、明确的教育。

其优点是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效果直观,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显性教育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教育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程度不一等。

隐性教育是指通过隐含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间接、渗透式的教育。

其优点是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但是,隐性教育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教育效果难以评估、教育过程难以控制等。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途径1、转变教育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让学生在接受明确的教育的同时,也能够从隐含的方式中接受教育。

2、创新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隐性教育。

同时,还要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显性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人文景观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隐性教育。

同时,还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意义1、提高教育的效果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提高教育的效果。

通过显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隐性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及其思考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及其思考
20 0 8年 第 9期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a nn miitain C le e o ra fLio igAd nsrt olg o
No 9, 0 . 2 08
( 第 l 第 9期 ) 0卷
( 11 . o 9 Vo.0 N . )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及其思考
的 特 点 和 作 用 , 于 增 强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实 效 性 , 有 对 具 重 要 的 理论 价值 和 现 实 意 义 。 因此 , 们 必 须 正 确 地 认 识 隐 我 性 教 育 , 确 地 对 其 定 位 , 现 其 作 用 正 彰

者 的 情 感 体 验 , 而 个 体 就 很 容 易 形 成 社 会 所 要 求 的 思 想 品 从 德 , 之 , 离 个 体 思 想 实 际 的那 些 信 息 , 体 就 不 会 有 相 应 反 脱 个 的 情 感 体 验 , 然 就 很 难 实 现 “ 个 要 素 ” 转 化 , 成 社 会 必 五 的 形 所 要 求 的思 想 品德 。
逻 辑 相 一 致 。在 整 个 教 育 过 程 中 , 于 受 教 育 者 是 从 自己 的 由
由 学 校 扩 展 到 校 外 , 是 隐 性 教 育 作 为 一 个 上 位 概 念 出现 于
了 。 它 是 隐性 课 程 领 域 的 扩 展 和 意 义 的 提 升 。所 谓 隐 性 教 育 是 指 在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教 学 过 程 中 , 育 者 不 直 接 向被 教 教 育 者 提 出 教 育 的 目的 和 要 求 , 是 通 过 潜 藏 的 教 育 因 素 , 而
的影响 , 受 到周 围 环境 的熏 陶 , 个体 在 环境 的作用 下 , 又 是 知 、 、 、 、 五 个 要 不 断 转 化 的 过 程 , 不 是 简 单 地 依 照 情 信 意 行 它

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方法与隐性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方法与隐性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方法与隐性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技术、工具和途径,是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相互作用的有效中介和桥梁。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两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隐性方法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吉林长春130017)方法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是“在给定的前提下,为达到一个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手段或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可缺少的中介要素。

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作为活动主体的人与作为活动客体的具体对象,正是通过方法才得以在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技术、工具和途径,是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相互作用的有效中介和桥梁。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化、价值多元化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而且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方法显性方法“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显性教育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和主渠道,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在实践活动中虽存在已久,但作为一种方法概念,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隐性方法”提出之后,才概括出来的与隐性方法对应的方法类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资源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资源探析

思想要素 , 从而影响人 的世界 观、 人生观 、 价值观及整体 素质
隐性教育资 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的重要 组成部
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 , 有效地利 的形成 。隐性教育资源是隐性教育得 以实化 , 润物无声 , 可以是物质形态 用隐性教育资源 , 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 传播主流文化 、 的校园建筑 、 塑等 , 雕 还可 以是精神形态 的校 园人 文环境 、 历 陶冶高尚情操 、 消极情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疏导
式灵活。它可以是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 集体荣誉感 、 具有奉献 筑 , 蕴含着传统 的民族精神与韵味 。具有象征意义 的雕塑 , 对 精神的奥运会青年志愿者活动 , 具有振奋心弦 、 警醒作用 的校 学 生是一种激励 , 如耶鲁大学校园里 , 矗立着美国民族英雄 内 黑尔的雕像 , 雕像的基座上 刻着他 的名言 :我 唯一 的憾事 “ 风校训 , 宣扬团队精神 、 合作意识 的体育 比赛 , 具有感染 力 、 吸 森 ・ 引力的教 师人格魅力 , 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 等等 。与思想政 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 的祖国。 寥寥数字 , ” 令人震撼。 校 治教育及理论课程集中的灌输相 比,隐性教育资源 以其丰富 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 ,要像苏霍姆林 斯基说 的那样 :让每一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隐性教育资源探析
汪德 莉
(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辽宁 沈阳 10 3 ) 10 4
[ 摘
要】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资源包括显性教 育资源与隐性教育资源, 隐性教 育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多样、 影响潜移默化、 盖 覆
范围跨越 时空的特点 , 在增强高校思想政 治教 育有效性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通过校 园文化环境 、 专业 学科教 学、 师人格魅 教 力、 实践活动等, 挖掘 隐性教育资源对 于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和 思想道德素质 、 化思想政治教 育教 学效果具有 重要意义。 优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 隐性教 育资源 ; 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及其运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及其运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及其运用作者:张云雾来源:《理论与创新》2017年第36期摘要:隐性教育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具有隐蔽性、渗透性、交互性的特点。

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必要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运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陶冶作用,隐性课程的渗透作用,教师主体人格的示范作用,网络自媒体的服务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依据;途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传统的单纯依靠“理论灌输”的显性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隐性教育方法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内涵及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即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隐藏教育目的和任务,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方案,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环境、文化、服务、制度、管理等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一种间接的渗透的教育方法,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隐蔽性隐蔽性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教育目的上具有隐蔽性;另一层含义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受教效果上具有潜隐性。

教育目的的潜隐性是指“教育者将带强制性的政治要求、教育目的巧妙地隐藏起来,隐藏在教育对象不可或缺的经济文化活动、日常活动和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其在进行以上必须的生命活动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要求的影响和塑造”[2]。

比如高校教师本身的言谈举止、人格魅力、学校的行为方式和管理方式等。

受教效果的潜隐性是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总是将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隐藏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生命活动中,而整个施教过程,受教育者没有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其教育效果是显著的。

但是,当受教育者的关注重心落在与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生命活动,而不是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内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取得的教育效果就会被与之相关的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所暂时遮掩,无法直接显现。

隐性教育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隐性教育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I S M 61隐性教育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高婷婷 李 波 李婷婷(华东交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摘 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采用单一说教、强制灌输的模式,因而导致实效性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遭到削弱。

本文将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一角度,探索隐性教育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隐性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作者简介:高婷婷、李波、李婷婷,华东交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061-2[1] 崔乃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5期德育论坛. [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68.责任编辑:杨 锐 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067.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62视学生的亲身情感体验和判断选择自由,造成学生出现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实效性很不理想。

甚至,出现了极端现象。

其次,显性教育往往流于形式。

如宣扬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等等,都是概念性的东西,可操作性不强。

然而对于最基本的文明道德修养行为却很少规范和约束。

很多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水平差,甚至一些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达不到要求。

如:一些学生只注重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忽略对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的学习;还有,有些同学对待老师的思想教育,毫无热情,态度敷衍又极不真诚。

关于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

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以外的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者的思想和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间接性。

隐性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渗透式的教育方法。

它与显性教育不同,它不直接言明教育的内容、目的,而是隐藏于各种活动及载体中,在活动过程中,摆脱了显性教育注入式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的紧张感,隐性教育能使学生心理放松、情感共鸣,教育内容乐于学生接受。

(2)渗透性。

传统的显性教育目标明确,多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共场所,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多在短期内向学生灌输教育者的观点,以期达到迅速教育学生的目的。

而隐性教育则采用渗透式,讲究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潜移默化、慢慢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3)隐蔽性。

隐性教育存在于教学、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是教师的思想、人格,还是演讲、辩论、社团活动等,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4)有效性。

由于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其特有的心理规律,如果采用正面的“灌输”教育方式稍有不当,学生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者的观点,显性教育的效果就要打折扣,甚至起反作用。

二、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1.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西方文化大量传播和侵入到高校,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利用隐蔽手段,宣扬西方的价值观,争夺高校青年学生。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变化速度非常快,大学生从相对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有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急剧变化,一些人偏重强调个人理想,责任意识弱、政治观念淡漠、对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和排斥情绪。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由于显性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遭遇的困境,对隐性教育的研究则更多的被提及。

文章从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入手,结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实施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对于如何开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对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长期以来都是传统的显性教育起主导作用,较多的是正面的、直接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隐性教育往往为教育者所忽视。

但是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冲击,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并且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这种“灌输式”的显性教育不感兴趣,甚至反感。

由此可见,显性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弱化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根据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均衡发展和适应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转化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矛盾运动过程原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对学生情、信、意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到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因此隐性教育能够有效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实施的现状1.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同学者给出不同的定义。

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将教育目的、教育意向渗透于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综合各学者的定义,本文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通过影响受教育者的情感、信念等对受教育者产生作用,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得到启迪,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1.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作者:李黎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27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包括“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

目前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显性教育”为主,通过正面的、大量的理论灌输和大规模、全范围的宣传政治思想,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当前我国青少年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隐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需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要使教师、教育环境、和课堂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实现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隐性教育;思想政治;间接渗透;教育合力一、隐性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不同于显性教育的正面灌输,教育者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潜移默化的方式,如隐性课程、传统文化、学习生活环境等,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从教育方法看,隐性教育具有隐藏性、暗喻性;从教育方式看,隐性教育具有间接性与渗透性,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我的分享贯穿于整个教育的过程。

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隐性教育则是学校应该更加重视的一个教育手段。

隐性教育要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

有人认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看法是错误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样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德育工作的,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多时候是以隐性教育的形式存在的。

在他们的教科书中,也许没有诸如“马克思主义原著经典”“科学社会主义”之类的科目,但一定有历史、宪法等内容,这就是一种爱国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

奥巴马在他的就职演说中说道:“那些长期以来指导我们成功的价值观——勤奋、诚实、勇气、公平竞争、包容以及对世界保持好奇心,还有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主义——却是历久弥新,这些价值观是可靠的,他们是创造美国历史的无声力量。

美国隐性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美国隐性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学法教法研究美国隐性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马俊(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摘要】隐性教育在美国公民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尽管中国和美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截然不同,但研究美国这一教育方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隐性教育方法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2-0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大学生更加个性,对高校所采取的传统灌输式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态,”[1]这就大大消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为了消除这一障碍,我们需要充分挖掘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而美国是实施隐性教育较早的国家,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系统、成熟,汲取美国隐性教育研究相关经验对于我国高校更有效地实施隐性教育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隐性教育历史渊源美国隐性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等早期的教育学家。

他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形成道德观念,主张通过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间接的“道德教育”。

早在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就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主张间接地传给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认识;1990年,由里莫克等发起的品格教育运动,提出了包括学校氛围、学生参与、教育评价等隐性教育要素的教育模式;美国教育学家可纳1991年的《为品格而教:我们的学校怎样教授尊敬和责任》指出,要重视思想道德品格教育环境的营造,为隐性教育提供了现实的隐性途径。

至今,美国隐性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和社会环境渗透实现的。

1.学校隐性教育美国学校隐性教育一方面,是通过设置综合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实现的。

这类课程整合了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隐性课程实现的。

“通过优化学校和班级的情境如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和人际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4
让 受 教育 者 在 情 感 上 和 态 度 上 获 得 一 种 转 变 和认
同, 如寓教于乐 、 寓教于管 、 寓 教 于游 , 主要 通 过 环 境、 氛围、 情 景等 的营造 对受 教育者 发挥 潜移 默化 的
影响。
化 上 的表 现 。校 园文化包 括 校园物 质 文化 和校 园精 神文 化 。校 园物质 文化 主要指 基础设 施 、 环境 布局 、
隐蔽性 。 隐性 教 育法 最 大 的特 点 是 隐 蔽 性 , 体 现在施 教 的隐蔽性 和受 教 的隐蔽性 。施教 的隐 蔽性
指“ 教育 者 、 教 育 内容 、 教 育 目标 不 是 直 接 显 露 的 , 是隐藏的。 ” - l 3 受 教 的隐 蔽性 主要 是 指 受 教 育 者 接
的范围是学校之 内, 而渗透性 的教育方法指 的是思 想政 治教育 色彩 并 不鲜 明 的一 切 教 育方 法 , 涉 及 范 围包 括学 校 内和学校 外 。本文 采用 第二 种意义 上 的
隐性 教育 。

受 教 育的 自主性与非 强迫性 。隐性教 育 的教育 内容
是 隐藏 的 , 所 以受 教 育者 是 否 接 受 、 接 受 多少 、 接 受
作为教育方式 , “ 隐性教育是指 隐藏教育 目的,
通 过将 教育 因素 渗 透 到教 育 对 象 日常 接触 的环境 、 文化 、 网络 、 娱乐 、 舆论 、 制度 、 管理、 服务等 具有教 育
收稿 日期 : 2 O 1 3 —0 1 —2 9 作 者简介 : 刘玲霞 ( 1 9 8 5 一) , 女, 陕西商洛人 , 商洛学 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 助教 , 硕 士, 研究方 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等 未 被 明确 规 定 的学 校 生 活 经 验 。 ” ¨ 与 显 性 课 程
功能 的非 正式教 育 载体 之 中 , 引 导 教育 对象 主要 由
非认 知 心理获得 教育 性经验 的一 种思 想政 治教 育方
式。 ” - 2 结 合这 一 定 义 , 作为教育方法 , 隐 性 教 育 法 是 一种无 意识 教育方 法 , 是指隐藏 教育 目的 , 通 过将 教育 内容融人 日常工 作 、 学习 、 生 活 的环 境 中 , 通 过 激励 、 暗示 、 熏 陶等渗透性 的方 式使 受教 育者 在不 知 不觉 中改 变思想 的教育 方法 。 ( -) 隐性教育 法 的特点 教育 方 法 是为 了 实现 教育 目的、 传 递 教育 内容 而采 取 的思想方 法 和工作方 法 。分 析教育 过程 中与 隐性教 育法联 系 的要 素 , 可 以看 到 隐性 教 育 法 具 有
思想政 治教 育活动 中运 用隐性教 育法的途径 。
关键词 : 隐 性教 育 法 ; 显性教 育; 教 育 方 法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1 5 8 0 ( 2 0 1 3 ) o 4 —o o 9 4 — 2
关 于 隐性 教育 的来 源 主要有两 种 看法 。一种认 为 隐性 教 育 来 源 于 6 0年 代 西 方 教 育实 践 中 的 “ 隐 性课 程 ” 。“ 隐性课 程 主要 包 括 师 生关 系 、 课 堂规 则
隐性教 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 究
刘玲 霞
( 商洛 学院 人 文社 会科 学 系 , 陕 西 商洛 7 2 6 0 0 0 )
摘要 : 本文从 隐性教育的 来源着手 , 论 述 了隐性教 育法的 内涵。通过分析教 育过程 中与教 育方法相 关的 因素阐述 了隐性
教 育 法 的 特 点 。 通 过 分 析 显 性教 育 法 的 不 足论 述 了高校 思 想政 治 教 育运 用 隐性 教 育 法 的 必要 性 , 并 从 载 体 角 度 论 述 了 高校
制度 规章 等 。校 园精神文 化指 校 园的文 化氛 围和精
以下特 点 。
传授 给学 生知识 、 技术 不 同 的是 , 经 验型 的隐性课 程 传 递给学 生更 多 的是态 度 、 价值、 信 念 等有助 于学生
适 应动 态社会 的因素 。通过 隐性课 程 的设置 而对学
生 施加 影响 的教育 方式 就是 隐性 教育 。
另一种 观点认 为, 隐性教育是对西方国家渗透 性 极强 的思 想政治 教 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的总称 。西方许 多 国家
2 0 1 3年第 o 4期 第2 9卷 ( 总3 2 8期 )
吉林 省 教 育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EDUCAT I ONAL I NS 如【 Tl Y rE OF J I L PROVI NCE
No . 0 4, 2 0 1 3 V0 1 . 2 9 To t a l N 3 28
并没 有开设 专 门 的思 想 政治 教 育 课 程 , 但其 社 会 成 员依 然不 断 习得社会 所要 求 的思想 品德 。这就 意味 着他 们是将 思 想政治 教 育 的内容 隐藏在 其他活 动如 通识 教育 、 公 民教 育 中而 进行 的 。从这 两 方 面 的来 源 来看 , 作 为渗透 性 方 法 总称 的 隐性 教 育 比作 为 教 育 方式 的 隐 陛教育 的范 围更 宽广 。隐性 课 程所涉 及
到 怎样 的程 度 、 接 受哪些 方面 , 完全 由受 教育 者 自身
的感受 和对 教育 内容 的挖掘 程度决 定 。

隐性教 育 法的 内涵及 特点
熏 陶性 。从其 发 挥 作用 的方 式 上 来 说 , 隐 性 教
( 一) 隐性教 育 法 的内涵
育常采用“ 迂 回” “ 渗透” 的教育方式 , 具有 间接性和 侧面性的特点。隐性教育法不采取把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直接 传输 给受 教 育者 的方 式 , 通 常把 教 育 内 容 融 人 日常 的学 习 和生 活 中 , 通过 直 观 的接 触 和 感 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