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1.2.4《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后跟踪训练9含答案
新地理一轮课后通关:1-2-4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Word版含解析
研析图表·素养强化气候类型图的判读与应用气候类型统计图是气候类型图中重要的一种,它反映了某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主要考查某地区的气候类型、气温及降水的特点及其成因。
结合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其间关系以及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重要的考查方向。
[答案对照]1.(1)D(2)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3)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控制)(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没有。
该气候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其他大洲海陆性质差异小。
2.(1)B(2)A[2016·南宁模拟]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甲B.海洋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乙C.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丙D.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丁2.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3.形成图乙气候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因素B.大气环流因素C.下垫面因素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 1.A 2.C 3.B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判读气候类型,甲7月气温高,1月气温低,位于北半球,冷月(1月)气温低于0 ℃,属于温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甲为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于亚欧大陆东岸。
乙8月气温高,1月气温低,位于北半球,冷月(1月)气温高于0 ℃,属于亚热带,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乙为地中海气候,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其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的30°~40°的西岸。
丙7月气温高,1月气温低,位于北半球,冷月(1月)气温高于0 ℃,属于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纬度25°~30°的大陆东岸。
高三地理复习学案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 B.acC.bd D.bc解析:“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使大气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面;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
答案:C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解析: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答案:A喜马拉雅山区冰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众多,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冰湖面积、数量都呈现相应变化.右图为“近30年来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高度带内存在冰湖、新增冰湖和消失冰湖的面积变化图"。
读图完成3~4题。
3.近30年喜马拉雅山区冰湖( )A.总体呈萎缩态势B.各海拔区都呈扩张态势C.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增加最多D.较低海拔处冰湖变化最明显解析: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近30年冰湖面积呈净增趋势,但不同海拔表现不同,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增加最多。
答案:C4.近30年造成喜马拉雅山区冰湖呈现上图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下降B.冰川退缩C.过度引水灌溉D.降水减少解析:造成喜马拉雅山区冰湖面积不断增加的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退缩,补给湖泊水量增加。
答案:B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
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5~6题。
5.19世纪以前,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 )A.公元100~300年 B.公元600~1100年C.公元1100~1300年D.公元1300~1800年解析:读图可知,公元600~11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沉积速率持续增长,同时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急剧下降,这很有可能是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导致的。
高考地理总复习 1.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专项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专项训练当堂反馈堂结堂清[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全球气候变暖下图为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图某某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A.巴西B.埃及 C.南非D.俄罗斯解析:直接根据图示“作物栽培带向北移动地域”判断,俄罗斯的作物栽培带扩大最为明显。
答案:D2.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C.温室效应主要与燃烧矿物燃料和植被破坏有关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小岛国家影响大解析: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A错误;受温室效应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均有升高,但不能表明是全球所有地区,B错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大面积的毁林,C项正确;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导致了一些小岛国家的“灭顶之灾”,故D错误。
答案:C3.怎样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你认为最不可信的是( ) A.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D.人工降雨解析:削减二氧化碳,降低太阳辐射强度都可以减弱温室效应。
人工降雨对温室效应减弱无影响。
答案:D题组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2014·某某某某一模)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4~5题。
4.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ⅠB.ⅡC.ⅢD.Ⅳ解析: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Ⅱ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B5.有关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B.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Ⅲ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D.Ⅳ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解析: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的影响;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Ⅲ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Ⅳ为热带沙漠气候,受东北信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9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规范练9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基础巩固下面两幅图是世界局部地域天气范例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①沿岸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2.下列关于对图中①②③三地叙述错误的是()A.①地气候的形成与地形有关B.②地7月份酷热干燥,1月份温和多雨C.③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影响③地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是西风带2.B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果断,①位于南回归线相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故整年高温,干燥少雨,而形成热带戈壁天气。
C项正确。
第2题,图示①地受东侧安第斯山脉的拦截,故该气候类型沿西部沿海呈狭长状漫衍,A项正确。
②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天气,7月份为本地的冬季,温和多雨,1月份为本地的夏日,高温少雨,B项错误。
③地位于40°S~60°S,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故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C、D两项正确。
下图是1860—2000年环球气温距平变革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时间内,全球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逐年下降B.逐年上升C.波动下降D.波动上升4.图中所示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农业稳定性增加B.极端天气事件增多C.低温冻害损失减小D.山地雪线高度下降4.B解析第3题,图示时间内,全球气温距平曲线呈颠簸状态,温度距平由负值变为正值,全球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向是颠簸上升,D项正确。
第4题,图中所示气候变革为环球天气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极度气候变乱增多,B项正确;农业稳定性减小,A项错误;低温冻害丧失增大,C项错误;山地雪线高度上升,D项错误。
能力提升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 000米高空等压面漫衍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C.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风带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6.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 )A.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6.B解析第5题,高空等压面凸向低处,阐明为低压中央,对应近地面为高压中央,两侧为盛行风带,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下沉,降水稀少,A、D两项错。
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课后练习及解析2.4全球气候变化
2.4全球气候变化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 1)答题规菇训练学习效果评估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把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现代气候变化B .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C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D .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化的冰壁内出现了一张可怕的脸,融水成为这张令人恐怖的脸流下的伤心泪。
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大面积融化的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B .臭氧被大量破坏C .排放S02过多D .以上都不对4•此现象的发生,产生的后果主要有 ( )A .高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减少B .农作物生长期延长C .海平面上升D .臭氧被大量吸收 5. 下列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合理的是()A .加大海水淡化力度,控制海平面上升B .人类应停 止发展,避免人为原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C .全球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增大,地球会变得更干旱,因此各地应该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大力 发展畜牧业D .沿海地势较低的国家修建拦海大坝,或将居民迁移到地势高处 【能力提升】 下图显示了 2001〜2005年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的 【基础过关】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2.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过象、 水牛和竹等。
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英国《每日邮报》 2009年9月3日公布了一张挪威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照片 (右图),照片中融 “足迹”。
读图,回答6〜7题。
6•据上图中M、N两点量算,此期间该冰川末端年平均后退的距离约为()A . 0.4千米B . 0.5千米C . 1.2千米D . 1.5千米7.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 •极地高压增强B .沿海平原扩大C .陆地淡水减少D •植被类型增多国际能源机构(IEA)曾说,中国在2007年或2008年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地理】高中地理气候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
【地理】高中地理气候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以下是一些高中地理气候变化的经典题和答案供参考:1. 什么是气候变化?请简要解释。
答案:气候变化指的是地球上长期气候的统计变化,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要素的变化。
气候变化指的是地球上长期气候的统计变化,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要素的变化。
2.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3. 气候变化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答案:气候变化对地球有诸多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气候变化对地球有诸多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 请列举几个常见的温室气体。
答案: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氮氧化物(N2O)等是常见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氮氧化物(N2O)等是常见的温室气体。
5.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农业?答案: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降雨量和温度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等。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降雨量和温度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等。
6. 请列举几个国际组织或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
答案: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巴黎协定都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
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巴黎协定都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
希望以上习题和答案能对您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201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2-4世界气候类型及全球气候变化(Word有答案)
1-2-4世界气候类型及全球气候变化一、单项选择题(2011·四川)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1~3题。
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 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 ③——大兴安岭西侧D. ④——西经130度附近2.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3.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答案:1.D 2.A 3.B解析: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题关键是判断出气候类型名称。
根据气候类型判断三部曲,四地均位于北半球,亚热带或温带,再结合降水量及降水分配,①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③、④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1题,澳大利亚处于南半球,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故选D。
第2题,④地位于北美北部太平洋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特别丰沛,其原因在于受西风、暖流和地形影响。
第3题,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夏风向有明显转换,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春旱严重;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影响,终年温和湿润,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012·辽宁实验中学)读世界某区域图和卑尔根气候图,完成4~6题。
4.据图判断,卑尔根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根据全年最冷月的气温大于0℃,降水较均匀和图中卑尔根的地理位置即可判断。
5.卑尔根具有冬季温和的气候特征,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起伏C.北大西洋暖流D.北太平洋暖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成因。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1:2 4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本册知识点总结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基础过关]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右面的“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气候的变化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答案 1.B 2.C据报道,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
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
据此回答3~4题。
3.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冰川融化B.全球气候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4.人类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禁止使用氟氯烃B.减缓工业化进程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海平面上升是威尼斯人口外迁的原因,并非由于地面下沉。
第4题,海平面上升的根本原因是温室气体大量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
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的最主要原因是()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等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B.气温变暖,生活更舒适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D.渔业资源增加6.图瓦卢人“日夜难眠”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炎热难耐B.家园将被淹没C.风暴潮加剧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答案 5.A 6.B解析第5题,冰川融化将使埋藏在冰川下的矿产资源“出露”,容易开采。
第6题,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使海拔较低的图瓦卢被淹没。
7.下列对策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是()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抑制全球变暖主要从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1:2 4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本册知识点总结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2.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2017年5月7日至14日,第23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德国波恩举行,与会各国积极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读1880~1980年海平面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根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图可知,近百年来,海平面出现( )A.波动下降B.呈直线上升C.波动上升D.总体上变化不大4.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危害是( )A.一些岛国面临被淹没的威胁B.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C.加剧风暴潮的危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败D.频繁发生厄尔尼诺等气候异常现象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图1)和春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变化图(图2),回答5~6题。
5.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A.冀B.鄂C.甘D.吉6.关于该流域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B.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C.春小麦种植区向低海拔地区移动,种植范围缩小D.玉米种植上限海拔升高,种植范围扩大矮蒿草甸植被是高寒地区的典型植被。
下表示意气候变暖下矮蒿草甸植被物候期的变化。
读表,完成7~8题。
物候期类型始期变化/天末期变化/天营养期+0.37 -2.42**花蕾期-0.84* -0.16*花期-1.47** +1.26**结果期+2.84** -0.42果后营养期+0.37 -5.74**枯黄期+0.89* -3.00*生长期+0.37* -4.58**注:“+”表示提前,“-”表示延迟,“*”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含参考答案右图是“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示意图〃。
下表是“该岛屿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量表〃。
据此回答1〜2题。
1.该岛屿最有可能位于()。
A.地中海B.印度洋北部C.大西洋赤道附近D.西北大西洋2.形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洋流影响④地表状况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1.B 2,C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完成3〜4题。
3.该地最可能位于()A.亚欧大陆东岸B.亚欧大陆西岸C.北美洲东岸D.北美洲西岸4.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分布答案3.A 4,D北京时间2015年11月30日下午5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结合“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1-大气上界大气楣时I大气逆福射・虺球晶面③跑面吸收5.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②增加③减少B.①③减少C.②④增加D.①④增加6.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需要下降16%,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调整经济结构④减少能源消费总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5.C 6.C西班牙的耶罗岛(下图为“耶罗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
读图回答7〜8题。
7.耶罗岛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A.东南部B.东北部C.西北部D.西南部8.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常年()A.受信风影响B.受副高影响C.受洋流影响D.受人类影响答案7.B 8,C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2(F 300 40&9.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2021年整理)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2-4全球气候变化、主要的气候类型题组训练(含解析)
练(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2-4全球气候变化、主要的气候类型题组训练(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2-4全球气候变化、主要的气候类型题组训练(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类型题组训练(含解析)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2—4全球气候变化、主要的气候类型题组训练(含解析) 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2—4全球气候变化、主要的气候类型题组训练(含解析)〉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2014新课标版地理高考总复习题组训练(自然地理)2—4全球气候变化、主要的气候类型(含解析)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 °C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升温3 °C对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 °C,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解析:第1题,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是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故B项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九)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九)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某某名校联考)图1、图2分别表明了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经度和纬度迁移规律。
读图回答1~2题。
1.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迁移规律是( )A.整体向南迁移B.整体向东迁移C.波动向西北迁移D.波动向东南迁移2.近50年来,下列我国各地地理事物变化可信的是( )A.天山雪线上升B.黄河汛期延长C.华北针叶林面积扩大D.秦岭山麓可种植甜菜解析:1.C 2.A 第1题,读图1和图2可以发现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波动向西北迁移,故选C。
第2题,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向西北迁移体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可知天山雪线上升,故选A。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
如图为近15年来秦巴山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3~4题。
3.近15年来秦巴山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是( )A.增加B.减少C.先减少,后增加D.先增加,后减少4.造成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减少B.气候变冷C.地形抬升D.土壤贫瘠解析:3.D 4.A 第3题,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都为正值,在2000年至2010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处于增加态势,从2010年开始往后处于下降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开始下降,即D项正确。
第4题,图中显示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总体一致的是平均降水量,故造成该山区植被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减少。
(2018·华中师大附中模拟)读1961~2004年我国某某暴雨次数空间分布图(图1、图2),回答5~7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2.4全球气候变化课后作业
2.4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下图是一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实线)与五千年来中国温度(虚线)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时段是()A.1470~1520年B.1620~1720年C.1840~1890年D.1910~1950年2.中国与挪威相比()A.气候的冷暖变化呈正相关B.气候冷暖变化呈负相关C.公元1000年前呈正相关,之后呈负相关D.两地气候变化有关联,但不同步读全球气候变暖示意图,完成3~4题。
3.对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应负首要责任的国家是()A.美国B.中国C.俄罗斯D.沙特阿拉伯4.如果人类继续任其发展,产生的后果可能是()A.极端天气发生的几率变大B.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湿度增加C.南极地区紫外线增多D.高温杀灭大部分病菌,有利于人体健康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
结合下图回答5~7题。
5.气候变暖的影响可能有()①冰川退缩②冻土融化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④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6.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B.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C.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D.从全球看,利大于弊7.该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9.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
2022高中地理 2.4 全球气候变化课后练习
全球气候变化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1)【基础过关】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把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现代气候变化B.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C.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D.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2.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过象、水牛和竹等。
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英国《每日邮报》2022年9月3日公布了一张挪威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照片右图,照片中融化的冰壁内出现了一张可怕的脸,融水成为这张令人恐怖的脸流下的伤心泪。
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大面积融化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臭氧被大量破坏C.排放SO2过多D.以上都不对4.此现象的发生,产生的后果主要有A.高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减少B.农作物生长期延长C.海平面上升D.臭氧被大量吸收5.下列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合理的是A.加大海水淡化力度,控制海平面上升B.人类应停止发展,避免人为原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C.全球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增大,地球会变得更干旱,因此各地应该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D.沿海地势较低的国家修建拦海大坝,或将居民迁移到地势高处【能力提升】下图显示了2022~2022年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的“足迹”。
读图,回答6~7题。
6.据上图中M、N两点量算,此期间该冰川末端年平均后退的距离约为A.千米 B.千米C.千米 D.千米7.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极地高压增强B.沿海平原扩大C.陆地淡水减少D.植被类型增多国际能源机构IEA曾说,中国在2022年或2022年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导致地球升温的温室气体,有75%是二氧化碳。
据此完成8~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跟踪训练(九)一、选择题(2019·福建晋江四校模拟)下图示意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地区1960~2010年气候、冰川零平衡线(冰川零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和消融区的界线,在零平衡线上,冰川的积累和消融达到平衡)和冰川面积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1960~2010年气候变化与冰川变化之间的关系是()A.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波动上升,冰川退缩B.气温、降水量的变化与冰川面积变化呈正相关C.降雪减少,冰川融化量增大D.气温升高,冰川补给量增大[解析]图示该地区1960~2010年,气温、降水量波动上升;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波动上升,冰川面积减小,冰川退缩。
故选A。
[答案]A2.气候的变化可能对该地区绿洲农业产生的影响是()A.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低温冻害减少B.蒸发旺盛,冰雪融水减少C.降水减少,灌溉用水减少D.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和灌溉用水增多[解析]该地气温整体上升,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期延长;由图可知,该地近年来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冰雪融水和灌溉用水增多。
故选D。
[答案]D(2019·重庆一诊)如图为青藏高原某高山草甸某坡面的牧草生长季在不同海拔的气温、土壤温度和湿度多年变化情况统计图。
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能明确反映该高山近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是()A.变冷B.变暖C.变干D.变湿[解析]本题考查图表的判读。
第一组图反映的是气温变化的特征。
读图可知,2010~2013年,任意高度的气温均在上升,故气候变暖,A错误,B正确;第二、三组图反映的是土壤温度和湿度状况,无法据此推知气候的干湿变化,C、D错误。
故选B。
[答案]B4.该高山草甸生态环境脆弱,当地牧民在此过度放牧可能导致()A.昼夜温差增大B.土壤湿度增加C.气候变得冷干D.土壤温度下降[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度放牧会破坏植被,植被破坏后,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下降,植被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分减少,导致昼夜温差增大,A正确;失去植被后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土壤湿度将降低,B错误;植被破坏后,气候将变得更恶劣,极端天气增多,气温高时变得更高、气温低时则变得更低,但不是变得冷干,C错误;白天升温快,土壤白天温度升高,D错误。
故选A。
[答案]A5.相对于其他海拔,图中海拔3600 m处20 cm土壤湿度明显变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气温较低,蒸发量小B.海拔较高,降水量大C.坡面平缓,径流下渗D.土温较高,冻土解冻[解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探究地理规律的能力。
若是因为气温低则所有海拔处土壤湿度均增加,但与题意不符,A错;3600 m处并非海拔最高,也无证据表明此处降水量最大,B不选;坡面平缓致使下渗量大,C项可能;土温高应是低海拔湿度大,与题意不符。
[答案]C(2019·湖南百校联考)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回答6~7题。
6.土壤颗粒在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土壤本身的特性、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植被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长期而言,在具有类似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未经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图中哪个气候区的集水区所产生的年平均土壤侵蚀最可能居于首位() A.①B.②C.③D.④[解析]图中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区植被最差、多沙质土壤,降水集中,故土壤侵蚀相对其他气候区更严重。
[答案]B7.有关③、④两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气候都是雨热不同期B.两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相似C.两种气候都分布在大陆西岸D.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解析]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都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都是雨热同期,且分布在大陆东岸。
热带季风气候只在北半球的亚洲有分布。
[答案]B(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埃及全国整体气候偏热,尤其是到了夏季,炎热难耐,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酷暑面前,一些埃及人选择到亚历山大或马特鲁避暑。
如图示意埃及位置。
据此完成8~9题。
8.埃及夏季炎热难耐是由于埃及()①西南季风影响弱②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③河流、湖泊稀少④沙漠面积广阔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特点的成因。
从图中的经纬度来看,埃及位于副热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稀少,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阔,②④正确;该地不是季风区,不受西南季风影响,世界上的季风区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美洲大陆,①错误;河流、湖泊只能调节河流和湖泊周围局部地区的气候,③错误。
故选D。
[答案]D9.亚历山大和马特鲁成为埃及避暑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两地()①纬度位置相对较高②海洋影响显著③阴雨天气频繁④地势相对较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
由图可知,两地纬度位置相比其他地区要高,位于地中海沿岸,故气候相对凉爽,①②正确;地中海气候夏季晴朗,③错;两地地势较低,④错。
故选A。
[答案]A(2019·长郡中学测试)读奥运会举办城市资料图,完成10~11题。
10.四城市气候分析,正确的是()A.乙地气候海洋性最强B.甲地年降水量最大C.丁地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D.丙地气候类型南北半球都有分布[解析]根据气候柱状图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可知,甲、乙、丙、丁四城市的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大是丁地,甲地的海洋性最强;丙地气候类型南北半球都有分布;丁地全年高温多雨,故D项正确。
[答案]D11.四城市气候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A.丁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B.甲地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C.乙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D.丙地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解析]甲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的影响;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丁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形成与纬度低、热量充足、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暖流的影响等因素有关,故C项正确。
[答案]C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别分别为()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解析]图示区域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甲地在16°S附近,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35°S附近,且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D13.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B.7月气温自北向南降低C.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的小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的大[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据图可知1月降水量北多南少,7月气温自北向南降低,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的大,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的小。
[答案]B二、综合题14.(2019·福建八县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
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如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据图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其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
第(2)题,气候类型根据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大陆西岸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是受洋流、地形及盛行风影响。
第(3)题,结合大气环流的特征,冬夏季高低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主导风向。
第(4)题,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暖流增温增湿、山地阻挡寒冷气流。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
原因:西侧海洋7月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西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15.(2019·安徽合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本州岛北部最冷月气温0℃等温线和该月降水量分布图。
(1)指出N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
(2)描述本州岛最冷月从M地到N地降水量变化特征,并分析该月M、N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解析](1)由图中日本海、太平洋可判断海陆位置,从而确定大气环流;由最冷月等温线可判断温度带;进而可判断气候类型。
(2)最冷月盛行西北风,由等高线可判断MN一线的地形,进而可判断降水差异。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该地最冷月温度大于0℃,地处亚热带;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为季风气候。
(2)从M地到N地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多。
降水M地多于N地;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中部山脉抬升M地降水多,背风坡气流下沉,N地降水较少。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一、字头记忆法【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二、综合法【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三、用地图学地理法【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
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
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
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谐音记忆法【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五、识图记忆法【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
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