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合集下载

可用作食品的食材详细名单-药食两用的中药材

可用作食品的食材详细名单-药食两用的中药材

可用作食品的食材名单—药食两用中药材

目录

1丁香 (3)

2八角茴香 (3)

3刀豆 (3)

4小茴香 (3)

5小蓟 (4)

6山药 (4)

7山楂 (4)

8马齿苋 (5)

9乌梢蛇 (5)

10乌梅 (5)

11木瓜 (6)

12火麻仁 (6)

13代代花 (6)

14玉竹 (7)

15甘草 (7)

16白芷 (7)

17白果 (7)

18白扁豆 (8)

19龙眼肉(桂圆) (8)

20决明子 (8)

21百合 (9)

22肉豆蔻 (9)

23肉桂 (9)

25余甘子 (9)

26佛手 (10)

27杏仁(甜、苦)(苦杏仁) (10)

28沙棘 (11)

29牡蛎 (11)

30芡实 (12)

31花椒 (12)

32赤小豆 (13)

33阿胶 (14)

34鸡内金 (14)

35麦芽 (14)

36昆布 (14)

37枣(大枣、、酸枣、黑枣)(大枣) (15)

38罗汉果 (15)

39郁李仁 (15)

40金银花 (16)

41青果 (16)

42鱼腥草 (17)

44枳椇子 (17)

45枸杞子 (17)

46栀子 (17)

47砂仁 (18)

48胖大海 (18)

49茯苓 (18)

50香橼 (18)

51香薷([xiāngrú]) (19)

52桃仁 (19)

53桑叶 (20)

54桑椹 (20)

55桔梗[jiégěng] (20)

56益智仁 (20)

57荷叶 (21)

58莱菔子 (21)

59莲子 (21)

60高良姜 (21)

61淡竹叶 (21)

62淡豆豉 (22)

63菊花 (22)

64菊苣 (22)

65黄芥子(芥子) (22)

66黄精 (22)

67紫苏 (23)

药食两用及功效

药食两用及功效

丁香归脾、胃、肺、肾经功能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主治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八角茴香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等。对于治疗小肠气坠、疝气偏坠、腰重刺胀、腰病如刺、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风毒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行步无力,皮肉燥热等有显著

刀豆温中下气、止呕逆、益肾的功效

小茴香开胃进食,理气散寒,有助阳道。主治中焦有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冷痛;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作痛

小蓟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山药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山楂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

马齿苋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疬。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

乌梅收敛生津、安蛔驱虫

木瓜性温味酸,平肝和胃,舒筋络,活筋骨,降血压

火麻仁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代代花甘、微苦,平。理气宽胸,开胃止呕。治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胃痛,腹痛。

玉竹养阴、润燥、清热、生津、止咳等功效。用作滋补药品,主治热病伤阴、虚热燥咳、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等症,并可作高级滋补食品、佳肴和饮料,具有保健作用

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

白芷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药食同源食材功效

药食同源食材功效


肺、 大肠经
茯苓


心肺脾肾
香橼
温 辛;苦;酸 肝;肺;脾 辛
香薷 桃仁 桑叶 桑椹 桔红
温 平 苦 寒 温
肺、胃经。
甘苦 甘 甘酸 苦辛
心肝大肠 肺肝 肝肾 肺、脾
桔梗

辛甘 辛 苦 辛甘 甘涩 辛
肺经
益智仁 温 荷叶 平
脾,肾 肝、脾、 胃 肺脾胃 脾、肾 脾、胃经
莱菔子 平 莲子 平
高良姜 温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痈 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 痈疖疔疮, 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 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杀虫,消积,润燥。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燥咳,便秘,痔疮。 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具有消食,驱虫,清热,祛风的功效; 主治胃痛,消化不 良,肺热干咳,乳汁不通,湿疹,寄生虫病,手脚痉挛疼痛 等病症。
功效 润肠通便。
行气宽中,消食,化痰。用于胸腹闷胀痛、食积化、痰饮、 脱肛、疏肝,和胃,理气。治胸中痞闷,脘腹胀痛,呕吐、 少食。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 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解毒、祛痰、止痛、解痉脾益气、润肺止咳、 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属解表药下 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一味进补中药红景天,药食两用,补气清肺,益智养心

一味进补中药红景天,药食两用,补气清肺,益智养心

一味进补中药红景天,药食两用,补气清肺,益智养心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能够补气清肺,益智养心,作用广泛,这味中药就是红景天。

红景天

中国古代第一部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将红景天列为药中上品;《本草纲目》也记载“红景天,本经上品,祛邪恶气,补诸不足”是“已知补益药中所罕见”。红景天作为名贵中药材,在药食两用方面的功效都很强,有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收涩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

性味:寒、甘、涩。

归经:肺经。

主治:气虚体弱、气短乏力、肺热咳嗽、咯血、白带腹泻、跌打损伤等。

补气养心汤

红景天可用作药膳来煲汤,可选用红景天适量,乌鸡一只,大葱一棵,姜汁、食盐、白胡椒粉适量,加入食材,大火将汤煮开后,转小火煲即可。

功效:

补气清肺、益智养心,适合气虚体弱者进补。

注意:

红景天不适合孕妇和儿童食用,乌鸡虽是补益佳品,但多食能生痰助火,生热动风,故体肥及邪气亢盛,邪毒未清和患严重皮肤疾病者宜少食,患严重外感疾患时也不宜食用。

中国卫生部批准的--87种药食两用食品

中国卫生部批准的--87种药食两用食品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1.丁香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功效应用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用量用法2~5g.使用注意畏郁金;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2.八角茴香性味归经辛、甘,温。肝、肾、脾。1.散寒、暖肝、温肾、止痛:寒疝腹痛;丸偏坠;肾虚腰痛(思仙散)。2.理气开胃:脘腹疼痛;呕吐食少。用量:1钱。3.刀豆性味归经甘,温。归胃、肾经。功效1.降气止呕:用治虚寒性呃逆呕吐,腹胀等证。2.温肾助阳:用于肾虚腰痛,以刀豆2粒,包于猪肾内,烧熟食用。用量用法10~15g4.小茴香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功效1,散寒止痛:主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肿痛。每与暖肝行气止痛药同用。2,行气和胃:可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证。可伍温中散寒药。用量用法3~8g5.小蓟功效凉血,祛瘀,止血。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性味归经甘,凉。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②《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气寒,无毒。”入肝、脾经。①《本草通玄》:“入脾、肝二经。”②《本草新编》:“入肺、脾二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

药食两用食材功效

药食两用食材功效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
苋 菜
微甘

秋 葵


木 耳 菜
甘、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甘 地 露 瘤 子 紫 苏


肺、肝 脾经 脾经 肺经

微温
。并能解鱼蟹毒。 医用功效:清热凉血,接骨。用于热病,肠热下血,跌打骨伤,消渴,利水除湿,益胃和中,消 肿;主治:肠热出血;跌打损伤;骨折肿痛,根茎捣烂外敷治无名肿毒、腮腺炎。根茎捣烂外敷治 无名肿毒、腮腺炎。适用于糖尿患者、浮肿、小便不利者。洋姜提取菊糖,可治疗糖尿病。其对血 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洋姜中含有一种与人类胰腺里内生胰岛素结构非常近似的物质,当尿中出现尿 糖时,食用洋姜可以控制尿糖,说明有降低血糖作用。当人出现低血糖时,食用洋姜后同样能够得 到缓解。 保健产品:洋姜中的碳水化合物八成是菊淀粉。菊淀粉又称菊糖或菊粉,是目前发现的少有的几 种可溶性膳食纤维之一。其热值低,具有非胰岛素依赖和非龋性等特点,被作为优质的膳食纤维源 和脂肪替代物,广泛用于乳制品、面包、糖果、饮料、调味品、功能性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等食品 的制作。也可制成淀粉、酒精,加工成蜜饯、果酱,目前大多用来提取菊糖。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 已经批准菊淀粉作为食品的营养增补剂,使之成为风靡海外市场的保健产品

药食两用说明1

药食两用说明1

1、黄芪

【品名】黄芪

【等级】优级

【产地】宁夏

【净含量】120克。

【功能与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镇静、催眠、抗惊厥。,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用法与用量】9-30g煎汤,开水泡服。

【储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2、党参片

【品名】党参片

【等级】优级

【产地】宁夏

【净含量】220克.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9-30g;煎汤,开水泡服。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储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3、当归

【品名】当归

【等级】一等

【产地】甘肃

【净重】120克。

【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用法与用量】6-12g;煎汤,开水泡服。

【储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4、山楂

【品名】山楂

【等级】优级

【产地】山东

【净重】140克。

【功能与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用法与用量】 9~12g 。煎汤,开水泡服。

【储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5、贡菊

【品名】贡菊

【等级】优级

【产地】安徽

【净重】40克。

102种药食同源中药材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02种药食同源中药材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02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

1丁香辛、温,脾、

胃、肾经

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

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

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

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

带下等。

2~5克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

辛、甘、温。

归肝、肾、脾

经。

1、具有散寒,理气,止痛的功

效。

2、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

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

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3刀豆味甘,性温;

归脾、胃、肾

1、具有温中下气,益肾补元的

功效。

2、主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

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

性研末。

4小茴香味辛,性温;

归肝、肾、膀

胱、胃经

1、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

和胃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

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

痛,痛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

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或炒热温熨。

5小蓟味甘、苦,性

凉;归心、肝

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

效。主治衄血,吐血,尿血,血淋,

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

用30-60g,或捣汁。外用:

捣敷。

6山药味甘,性平;

归脾、肺、肾

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的功效。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

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

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内服:煎汤,15-30g,大剂

量60-250g;或入丸、散。外

用:适量,捣敷。补阴宜生

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甘遂。与海螵蛸、龙

中药饮食文化的科学原理解析

中药饮食文化的科学原理解析

中药饮食文化的科学原理解析

中药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之一,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

习惯和健康观念。中药饮食文化强调食物对人体健康的调理作用,通过药食同源、食疗养生等方式,达到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的目的。这种文化传统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和证实。本文将从药食同源、食物功效和食物搭配三个方面,对中药饮食文化的科学原理进行解析。

首先,药食同源是中药饮食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很多食物和药物

具有相似的性味、归经和功效。药食同源的理念是通过食用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来达到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例如,苦瓜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降血糖的功效,可供糖尿病患者食用;红枣被认为具有补血安神的作用,可供贫血人群以及失眠者食用。科学研究发现,苦瓜中的活性成分苦瓜素具有调节血糖作用;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能够促进铁的吸收和血红蛋白的合成。这些研究

结果验证了中药饮食文化药食同源的基本原理。

其次,中药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食物被赋予了多种功效,如补虚、养生、解毒、疏风散寒等。这种观念是基于对食物性味、归经和功效的研究和总结。通过食用具有特定功效的食物,可以调理身体,缓解疾病的症状。例如,生姜被认为具有散寒、温中的作用,适合于寒性体质的人群食用;枸杞子被认为具有明目、养肝的作用,适合于屏幕前长时间工作的人群食用。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生姜中的姜辣素具有抗炎、抗氧化的活性,可改善冷疼痛等症状;枸杞子中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验证了中药饮食文化食物功效的科学性。

药食同源与中医养生传统智慧的结合

药食同源与中医养生传统智慧的结合

药食同源与中医养生传统智慧的结合药食同源,顾名思义,即药物和食物来自同一源头。在中医传统文化中,药物与食物不仅仅被看作是治疗疾病或满足口腹之欲的手段,更被认为是一种养生的智慧。药食同源将药物和食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改善身体健康,还能够调养脏腑,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中医养生传统智慧与药食同源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健康养生的方式。

首先,药食同源与中医养生传统智慧的结合体现在食物的选择上。中医强调食物的性味归经,根据人体需要来选择适合的食物。例如,苹果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对于有肺燥咳嗽等症状的人来说,适量食用苹果可以起到滋润肺部的作用。又如,黄豆具有润肺养阴的功效,对于肺病患者来说,适量摄入黄豆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通过合理地选择食物,我们可以通过日常饮食来调养身体,达到养生的目的。

其次,药食同源与中医养生传统智慧的结合还体现在食物的烹调方法上。中医养生强调合理烹调,以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不被破坏。传统的炖、煮、蒸等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使药食同源的食物更好地发挥功效。比如,炖骨头可以提取出骨髓中的有益成分,滋养脏腑,增强人体免疫力。而煮药食同源的材料可以将药用成分溶解于水中,达到更好的药效。

此外,药食同源与中医养生传统智慧的结合还可以体现在饮食习惯上。中医强调养生需要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来调整饮食。根据中医理论,春季宜食酸味食物,夏季宜食苦味食物,秋季宜食辛味食物,

冬季宜食咸味食物。合理选择和调整食物的口味可以帮助调养脏腑,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药食两用中药

药食两用中药

药食两用中药

一、解表药

作用:治疗表证为主。

药食两用的药物:

1.辛温解表药:姜(生姜、干姜)、紫苏、紫苏籽、白芷、香薷。

2.辛凉解表药:葛根、菊花、桑叶、薄荷、淡豆豉、牛蒡子。

二、化痰、止咳平喘药

作用:化痰药以祛痰或消痰作用为主;止咳平喘药是能缓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

药食两用的药物:

1.清化热痰药:昆布、海藻、胖大海、芦根。

2.止咳平喘药:杏仁(甜)、桔梗、白果、罗汉果、黄芥子。

三、清热药

作用:治疗里热证为主。

药食两用的药物:

1.清热泻火药:决明子、淡竹叶。

2.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青果、菊苣。

3.清热燥湿药:栀子。

药食两用药材大盘点,要分药性区别看待!

四、温里药

作用:治疗里寒证为主。

药食两用的药物:干姜、丁香、小茴香、高良姜、肉桂、花椒。

五、祛风湿药

作用:治疗风湿痹证为主。

药食两用的药物:木瓜、乌梢蛇、蝮蛇、黑胡椒。

六、芳香化湿药

作用:治疗脾为湿困证。

药食两用的药物:广藿香、砂仁。

七、利水渗湿药

作用: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

药食两用的药物:茯苓、薏苡仁、赤小豆、枳椇子、冬瓜皮。

八、理气药

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

药食两用的药物:橘皮、刀豆、橘红、香橼、代代花、薤白、佛手、八角茴香。

药食两用药材大盘点,要分药性区别看待!

九、理血药

作用:治疗各种出血病证。

药食两用的药物:

1.止血药:小蓟、槐花、槐米、鲜白茅根、荠菜。

2.活血化瘀药:桃仁。

十、安神药

作用:以镇静安神为主要功效。药食两用的药物:

1.养心安神药:酸枣仁。

2.平肝息风药:牡蛎.

十一、补养药

作用:补气、助阳、养血和滋阴。

常见的药食两用食物

常见的药食两用食物
嚼服,枸杞茶、酒、粥、汤 【注意】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多食易上火
第六页,共11页。
山药
【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益气养肺,补脾肺肾 【应用】脾胃虚弱,肺虚,消渴(肾阴虚症)
炒食、炖食,山药粥、汤、羹、泥、糕、汁
【注意】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用,实热邪实者忌用
黑芝麻
【性味】甘,平。归肝、肾经
蜂蜜 【性味】 甘,平。归脾、肺、大肠经 【功效】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 【应用】中虚腹痛,肺虚咳嗽,燥邪犯肺,肠燥津亏,疮疡,烫
伤及目疾
直接饮用,掺入其他食物食用
【注意】会助湿滞气,令人中满,痰湿较盛者忌服
第八页,共11页。
龙眼(桂圆)肉 【性味】甘、温。归心、脾经 【功效】补心脾益气血 【应用】心脾两虚,气血双亏
泡姜、佐料,生姜汤、汁、茶、粥,外用
【注意】表虚自汗及阴虚内热,或热盛之症均应忌用
葛根 【性味】甘、辛,性平 【功效】解表退热,生津止渴,止泻 【应用】外感发热,无汗口渴,头痛,颈强,麻疹不透,泄 泻,痢疾 ,心脑血管疾病
葛粉羹,葛粉粥,葛根茶 【注意】体寒湿重及血压、血糖低者不宜
第三页,共11页。
【功效】补益精血,润燥滑肠 【应用】精血亏虚之脱发、发白、皮肤干燥,便秘
芝麻糊、糕、粥、露
【注意】慢性肠炎、便溏腹泻者忌食
第七页,共11页。

18种药食同源中药材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8种药食同源中药材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8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

1白扁豆味甘,性微温;

归脾、胃经

具有补脾止泻,消暑化湿,和中解毒

的功效。主治脾虚泄泻,湿浊带下,

暑湿吐泻,酒毒伤胃或鱼蟹中毒等。

内服:煎汤,10-15g;或生品

捣研水绞汁;或入丸、散。外

用:捣敷。健脾止泻宜炒用;

消暑解毒宜生用。

阴寒内盛者忌用。

2白扁豆

味甘、性平,

入脾、胃,大

肠经

消暑化湿和胃:夏伤暑湿,发热泄泻

或下痢,以及赤白带下等症

内服:煎汤,4.5~12g;或研

末。

外用:捣敷。

3龙眼肉味甘,性温;

归心、脾经

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主

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惊悸怔忡,

失眠健忘。

内服:煎服,10-25g;大剂量

30-60g。

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4决明子味甘、苦、咸,

性微寒;归肝、

大肠

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功效。主治

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

痛,眩晕,肠燥便秘。

内服:煎汤,6-15g,大量可

用至30g;或研末;或泡茶饮。

外用:研末调敷。

脾胃虚寒及便溏者慎服。

5百合味甘,性微寒;

归肺、心、胃

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主

治阴虚燥咳,劳嗽咳血,阴虚有热之

失眠心悸及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

内服:煎服,6-12g。蜜炙可

增加润肺作用。

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

6肉豆蔻味辛,性温;

归脾、胃、大

肠经

具有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的功效。主

治脾胃虚寒,久泻久痢,胃寒胀痛,

食少呕吐等。

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

散。

中西药配伍禁忌:不宜与镇静药、麻醉药配伍

应用。

1、湿热泻痢及胃热疼痛者忌用。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1.丁香

【性味归经】辛、温,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用量用法】2~5克。

【用药忌宜】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脾经。

【功效应用】1.散寒、暖肝、温肾、止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肾虚腰痛。2.理气开胃:脘腹疼痛;呕吐食少。【用量用法】5克。

3.刀豆

【性味归经】甘,温。归胃、肾经。

【功效应用】1.降气止呕:用治虚寒性呃逆呕吐,腹胀等症。

2.温肾助阳:用于肾虚腰痛,以刀豆2粒,包于猪肾内,烧熟食用。

【用量用法】10~15克。

4.小茴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应用】 1.散寒止痛:主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肿痛。每与暖肝行气止痛药同用。2.行气和胃:可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症。可伍温中散寒药。

【用量用法】3~8克。

5.小蓟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凉血、祛瘀、止血。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7.5~15克(鲜者50~100克);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6.山药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应用】 1.益气养肺:脾胃虚弱症,肺虚症. 2.补脾肺肾:消渴症(,肾阴虚症。

【用量用法】15克。

食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2)

食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2)

食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

四气:

寒性或凉性食物:清热、泻火、凉血、生津、解暑、止渴、滋阴之功。

宜:热性病、阳气旺盛或内火偏重者。

忌:虚寒体质或阳气不足者。

热性或温性食物:温中、散寒、补阳、活血、通络、暖胃之功。

寒者热之

宜:阳虚怕冷和虚寒体质者。

忌:热性病或阴虚火旺体质者。

五味:

辛味(辛散):能宣散,能行气,通血脉,适宜外感表证或风寒湿邪者。

甘味(甘补):有补益强壮作用,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及五脏虚赢者皆可食用。

酸味(酸收):有收敛固涩作用,适宜于久泄、久痢、久咳、久喘、多汗、虚汗、尿频、遗精等食用。

苦味(苦降):能清泄,能燥湿,适宜热证、湿证人服用。咸味(咸软):能软坚,能散结,能润下,适宜结核,便秘者食用。

一、食物的性味归经

(一)按食性归类

寒性:

菜类:黄瓜、淡豆豉、冬瓜、马齿苋、慈菇、蒲公英、竹笋、苦瓜、莲藕、西红柿、茭白、蕨菜、荸荠、紫菜、海带、甘蔗、海藻。

肉类:猪肠、田螺、蟹。

水果类:柿子'、西瓜、香焦、桑椹、

柚。

性:

菜类:茄子、白萝卜、冬瓜子、丝瓜、油菜、菠菜、芹菜、

茶叶、蘑菇、豆腐、菠菜。

类:

小米、薏米、养麦、大麦、绿豆、小麦。

水果:苹果、梨、枇杷、橙子、西瓜皮、芒果。

肉类:鸭蛋、猪皮。

执性:肉桂、辣椒、花椒、芥末。

性:

药食类:薤白、香橼、佛手、小茴香、刀豆、龙眼肉、杏仁、菜类:南瓜、韭菜、生姜、葱、香菜、油菜子、大蒜、木瓜。谷类:高粱米、糯米、醋、酒。

水果:桃、樱桃、石榴、乌梅、荔枝、栗子、大枣。肉类:火腿、鹅蛋、雀肉、鳝鱼、虾、鲢鱼、海参、鸡肉、羊肉、狗肉、猪肝、猪肚。

药食同源食材功效

药食同源食材功效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

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

、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张刚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1.丁香

【性味归经】辛、温,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用量用法】2~5克。

【用药忌宜】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脾经。

【功效应用】1.散寒、暖肝、温肾、止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肾虚腰痛。2.理气开胃:脘腹疼痛;呕吐食少。

【用量用法】5克。

3.刀豆

【性味归经】甘,温。归胃、肾经。

【功效应用】1.降气止呕:用治虚寒性呃逆呕吐,腹胀等症。2.温肾助阳:用于肾虚腰痛,以刀豆2粒,包于猪肾内,烧熟食用。

【用量用法】10~15克。

4.小茴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应用】 1.散寒止痛:主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肿痛。每与暖肝行气止痛药同用。2.行气和胃:可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症。可伍温中散寒药。

【用量用法】3~8克。

5.小蓟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凉血、祛瘀、止血。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7.5~15克(鲜者50~100克);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6.山药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应用】 1.益气养肺:脾胃虚弱症,肺虚症. 2.补脾肺肾:消渴症(,肾阴虚症。

【用量用法】15克。

【用药忌宜】本品养阴而兼涩性,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用,实热邪实者忌用。

7.山楂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1.消食化积: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或泄泻 .2.活血散瘀:產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疝气或睾丸偏坠疼痛。

【用量用法】10~15克,大剂量30克。

【用药忌宜】脾胃虚弱者慎服,山楂与莱菔子均有较好的消食化积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长于消肉积,消积力较好,且长于活血化瘀,莱菔子长于治积滞腹胀痛较重者,攻积力强而兼降气消痰.

8.马齿苋

【性味归经】酸、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凉血:湿热泻痢;热毒痈癤;赤白带下 2.止血通淋:崩漏;血淋;热淋

【用量用法】用量10克。

9.乌梢蛇

【性味归经】甘、平、无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可用于风湿顽痹、惊痫、皮肤疥癣及麻风病。多研末用,或浸酒服。治风湿麻痹,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配伍;惊痫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应用。

【用量用法】3~12克。

【用药忌宜】血虚生风者忌用。

10.乌梅

【性味归经】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敛肺:肺虚久咳。2.涩肠:久泻久痢。3.生津:虚热口渴.4.安蛔:蛔厥腹痛。

【用量用法】10~15克。

【用药忌宜】本品酸涩收敛,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单用。

11.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1.舒经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症,手足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无力,配伍祛风湿药同用。2.化湿和胃:主治湿浊伤中,吐泻转筋;脚气肿痛,冲心烦闷。常配温化寒湿药。此外,本品还可用治胃津不足,口干口渴,食少纳呆之症。

【用量用法】6~12克。

12.火麻仁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润燥、杀虫:发落不生;疮癞。

【用量用法】10~15克。

【用药忌宜】本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症状为恶心、恶吐,腹泻,四肢麻木,失去定向力,抽搐,精神错乱,昏迷,瞳乳散大等。

13.代代花

【性味】甘,微苦。

【功效应用】气郁不舒,胃脘痛,胸腹胀满

【用量用法】3~4.5克。

14.玉竹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滋阴润肺:用于燥咳痰粘,阴虚劳咳。2.滋阴:用于阴虚之体,外感风热而发热咳嗽,咽痛口渴。3.养胃生津:用于热伤胃阴,舌干食少。

【用量用法】10~15克,清热养阴宜生用,滋补养阴宜制用。

15.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应用】 1.补脾益气: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2.润肺止咳: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3.缓急止痛:适于腹中挛急作痛及四肢拘挛疼痛,每与白芍同用。4.缓和药性:可用于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作用。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用量用法】2~10克。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以炙用。

【用药忌宜】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大量久服可引起水肿,也应注意。湿盛中满者忌服。

16.白芷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脾经。

【功效应用】 1.祛风除湿通窍止痛:外感风邪,头痛,眉稜骨痛,牙痛,鼻渊,风湿痹痛,皮肤风湿瘙痒,妇女白带过多2.消肿排脓:疮疡肿毒。

【用量用法】5~15克。

【用药忌宜】阴虚血热者忌服,痈疽溃后宜渐减去。

17.白果

【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

【功效应用】 1.敛肺平喘:哮喘痰嗽,肺热痰喘,肺虚咳喘。2.收涩止带:湿热或脾虚带下,白浊小便频数等症。

【用量用法】5~10克。

【用药忌宜】生用毒性大,易中毒,大量或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银杏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肠昏顿,白果中毒成分叫白果中毒素,最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可迅速出现头痛,惊厥,抽搐,呼吸困难,昏迷,最后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利尿.尽快排毒,服鸡蛋清,或用甘草或白果壳。

18.白扁豆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健脾化湿:脾虚挟湿症,暑湿症。

【用量用法】15克。生用清热养胃,炒用健脾止泻。

【用药忌宜】扁豆内含毒性蛋白质,生用有毒。

19.白扁豆花

【性味】甘,平。

【功效应用】消暑化湿和胃:夏伤暑湿,发热泄泻或下痢,以及赤白带下等症

20.龙眼肉

【性味归经】甘、温。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补心脾益气血:心脾两虚症,气血双亏症。

【用量用法】9 ~15克。

【用药忌宜】内有郁火,痰饮气滞及湿阻中满者忌服,本品甘温滋润,不利于表邪的解除. 21.决明子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清肝明目:肝热或风热的目赤肿痛,青盲内障,雀目。2.平肝潜阳: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症.3.润肠通便:热结或肠燥便秘症

【用量用法】10~15克。生品,性较凉,清肝明目,祛风散热之力较强,多用于实症目疾,炒用,清肝疏风之力略减。角膜炎。

【用药忌宜】本品性寒降泄,故风脾虚泄泻,或低血压者忌用。石决明与决明子,两药均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对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的头目眩晕,目赤肿痛等症,皆可用治,但石决明咸寒质重,以平抑肝阳为胜,兼有滋养肝阴作用,决明子苦寒,功偏清肝,疏风,多用于肝经实火,目赤肿痛之症,如睫膜炎.

22.百合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经。

【功效应用】1.润肺止咳:诸症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等症。2,清心安神;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