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指导:睡眠的时相

合集下载

(优质医学)睡眠的时相与产生机制

(优质医学)睡眠的时相与产生机制

脑干5-HT抑制睡眠,腺苷、前 中缝核5-HT和蓝斑核NE终止睡 列腺素D2(PGD2)促进睡眠 眠,
12
5
6
7
1、间脑的下丘脑后部、丘脑髓板内核群 邻旁区和丘脑前核; 2、脑干尾端网状结构,有人称之为上行 抑制系统; 3、基底前脑的视前区和Broca斜带区。 低频电刺激前两个脑区可引起慢波睡眠, 而高频电刺激则引起觉醒;低频或高频 刺激第三个脑区均可引起慢波刺激。
8
异相睡眠不分期,其脑电波呈不规则 的β波,与觉醒时很难区分,但不同 的是异相睡眠时眼电显著增强,而肌 电明显减弱;其表现与慢波睡眠相比, 各种感觉进一步减退,以致唤醒阈提 高,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 肌肉几乎完全松弛,可有间断的阵发 性表现。做梦是异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眠期间的特征 之一。
1
2
睡眠的时相分为:慢波 睡眠(SWS)和异相睡眠 (PS),后者又称为快波 睡眠(FWS)或快速眼球运动 睡眠(REM sleep)。
睡眠过程中两个时相互 相交替。
3
成人进入睡眠后,首先是慢 波睡眠,持续80~120min后 转入异相睡眠,维持 20~30min后,又转入慢波睡 眠;整个睡眠过程中有4~5 次交替,越近睡眠的后期, 异相睡眠持续时间越长。
9
10
11
慢波睡眠
异相睡眠
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脑电波呈去同步化快波
感觉功能暂时减退
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 提高
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减弱
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进一步减 弱,几乎完全松弛
血压↓、心率↓、尿量↓、体 眼球运动快速、部分躯体抽动、 温↓、代谢↓、瞳孔缩小、呼 血压↑、心率↑、呼吸加快而 吸变慢、胃液分泌↑、发汗功 不规则、做梦等。 能↑等。

睡眠的生物钟、演化理论和体力恢复理论

睡眠的生物钟、演化理论和体力恢复理论

睡眠的生物钟、演化理论和体力恢复理论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晚上十一点钟至翌晨六点钟,是睡眠时间。

故而生理时钟也称为日节律;人类在夜间睡眠,而且有固定地点,原因是人类缺少夜行能力;为确保安全,免于野兽侵袭,终而演化出先是巢居穴处,继而建筑房屋的适应能力。

笔者理解,这两个理论都说明一个问题:人们需要睡觉,所以选择在黑夜睡眠。

睡眠1.生理时钟与日节律在一天24小时内,个体在生活上呈现周期性的活动;何时睡眠,何时进食,何时工作,何时排(),几乎都有一定的顺序,而此等顺序几乎是由个体生理上的运作所决定。

像此种决定个体周期性生活活动的生理作用,称为生理时钟(biologicalClock)。

生理时钟之所以形成,除个体生活习惯因素(如经常上夜班者的生理时钟即与一般人不同)之外,主要受一天24小时变化所决定。

例如:一天之内的温度有显著的变化,人类身体的体温,在一天内也有显著的变化,在环境温度降低而人的体温也降低的情况之下,个体就会产生睡眠的需求。

每天气温的变化规律,大致是午夜至凌晨五时左右的一段时间最低,人类的体温,也正好是在此一时段,降至最低。

因此,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晚上十一点钟至翌晨六点钟,是睡眠时间。

故而生理时钟也称为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

对动物的生活而言,日节律具有极大的支配力。

因此,候鸟或鱼类的迁徙,多在地球上的南北向同经度内移动,藉以维持其周期性的生理时钟。

人类祖先的活动,本来也像其他动物一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惟以现代交通工具快捷,喷射机的飞行,使地球两对面的距离,变为朝发夕至;从台北飞到纽约,正好形成晨昏颠倒,使人遇到了睡眠适应困难的问题。

这现象称为飞行时差(jet lag)。

飞行时差的一般征候是:身心疲倦,食欲不振,睡眠暂时失常。

飞行时差的困扰程度,因飞行方向而异;顺太阳方向(西行去欧洲)飞行时,飞行时差的困扰较少;逆太阳方向(东行去美洲)飞行时,飞行时差的困扰较大。

飞行时差形成的睡眠困扰,一般在三天至一周内即可自行消失,而在新环境内重新建立起个人的生理时钟。

生理学理论指导:睡眠的时相

生理学理论指导:睡眠的时相

生理学理论指导:睡眠的时相-通过对整个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发现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

其一是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其二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的时相。

前者是一般熟知的状态,其表现已在前文述及,常称为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W)。

后者的表现与慢波睡眠不同,称为异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PS)或快波睡眠、快速眼球运动(rapideyemovements,REM)睡眠。

异相睡眠期间,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以致锅醒阈提高;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驰;脑电波呈现去同步纶快波。

这些表现是异相睡眠期间的基本表现。

此外,在异相睡眠期间还会有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例如眼球出现快速运动、部分躯体抽动,在人类还观察到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呼吸加书本而不规则。

慢波睡眠与异相睡眠是两个相互转化的时相。

成年人睡眠一开始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慢波睡眠持续约80-120分钟左右后,转入异相睡眠;异相睡眠持续约20-30分钟左右后,又转入慢波睡眠;以后又转入异相睡眠。

整个睡眠期间,这种反复转化约4-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异相睡眠持续时间逐步延长。

在成年人,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但觉醒状态只能进入慢波睡眠。

而不能直接进入异相睡眠。

在异相睡眠期间,如将其唤醒,被试者往往会报告他正在做梦。

据统计,在191例被试者异相睡眠期间唤醒后,报告正在做梦的有152例,占80%左右;在160例被试者慢波睡眠期间唤醒后,报告正在做梦的只有11例,占7%左右。

因此一般认为,做梦是异相睡眠的特征之一。

在人体中还观察到,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的分泌与睡眠的不同时相有关。

在觉醒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较小;进入慢波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转入异相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又减少。

看来,慢波睡眠对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是有利的。

异相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再现的生理现象,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

曾观察到,如几天内被试者在睡眠过程中一出现异相睡眠就将其唤醒,使异相睡眠及时阻断,则被试者会出现易激动等心理活动的扰乱。

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

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

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睡眠是人类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身体和大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睡眠的时相是指我们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内的睡眠状态,而睡眠的产生机制则是指我们是如何进入睡眠状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

睡眠的时相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在一个典型的睡眠周期中,我们会经历多个REM睡眠和NREM睡眠的交替。

在NREM睡眠中,我们的身体会逐渐放松,心率和呼吸也会变得更加缓慢。

这个阶段被认为是身体修复和恢复的重要时期。

而在REM睡眠中,我们的大脑会变得更加活跃,我们的眼睛会在眼睛动作的指导下快速移动。

这个阶段被认为是梦境发生的时期。

睡眠的产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的生物钟,也称为循环节律。

生物钟是我们体内的一种生理钟表,它会调控我们的睡眠-清醒周期。

生物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光线的影响。

当我们暴露在光线下时,我们的生物钟会被重置,从而影响我们的睡眠模式。

另一个影响睡眠的因素是我们的睡眠压力。

睡眠压力是指我们在一天中经历的清醒时间的累积。

随着清醒时间的增加,我们的睡眠压力也会增加,促使我们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在一天中较晚的时间,我们会感到更加困倦。

除了生物钟和睡眠压力外,其他因素如荷尔蒙、环境和个体差异也会影响睡眠的产生机制。

例如,褪黑激素是一种调节睡眠的荷尔蒙,它会在夜间增加,促使我们入睡。

环境因素如温度、噪音和舒适度也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

此外,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和睡眠模式也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我们的睡眠,保持身体和大脑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优化我们的睡眠质量。

让我们拥有更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睡眠的周期和睡眠调节

睡眠的周期和睡眠调节

睡眠的周期和睡眠调节睡眠是生物体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睡眠,我们需要了解睡眠的周期以及睡眠调节的机制。

一、睡眠的周期睡眠的周期包括两个主要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通常,睡眠周期从入睡开始到清醒结束,有四到六个完整的周期。

1.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NREM睡眠占据了整个睡眠周期的大部分时间(约70%-80%)。

它包括三个不同的阶段:睡眠浅、睡眠中度和睡眠深度。

(1)睡眠浅:进入睡眠后的最初几分钟处于浅睡眠状态,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或者轻微的触摸唤醒。

(2)睡眠中度:睡眠逐渐加深,脑电图显示出更多的慢波,此时人体处于休息和恢复的状态。

(3)睡眠深度:睡眠深度达到最高点,人体处于最放松的状态,此时对外界的刺激不太敏感。

2. 快速眼动睡眠(REM)REM睡眠通常发生在每个睡眠周期中的后半部分。

在REM睡眠中,人的大脑迅速活跃起来,眼球迅速移动,同时大部分肌肉处于抑制状态,防止人们在梦境中动作。

这个阶段的梦境通常比较生动且易于记忆。

二、睡眠调节的机制睡眠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生物钟以及内外部因素等。

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一个人入睡和保持睡眠的重要因素。

合适的温度、安静的环境以及舒适的床铺都有助于良好的睡眠质量。

2. 生物钟人体的生物钟是一种内在的生物节律,调控着人体的睡眠和觉醒周期。

它受到日光、暗光和其他外部时间线索的影响。

规律的生物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3. 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如焦虑、抑郁和持续的压力等,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睡眠质量。

而外部因素,如噪音、光线和药物的影响,也会对睡眠产生影响。

三、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想要获得良好的睡眠,以下是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1.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尽量每晚保持相同的入睡和起床时间。

2. 创造一个安静、暗净、凉爽的睡眠环境,尽量避免噪音和强光的干扰。

睡眠的生理过程

睡眠的生理过程

睡眠的生理过程睡眠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认知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睡眠的生理过程,包括入睡阶段、睡眠周期和睡眠质量。

一、入睡阶段入睡是指从清醒状态逐渐进入睡眠的过程。

当我们感到疲倦或环境适宜时,大脑会开始释放褪黑素。

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褪黑素的释放促使身体进入睡眠准备状态。

同时,大脑中的内部时钟也起到重要作用。

这个内部时钟被称为昼夜节律,控制着人体的睡眠-觉醒周期。

在晚上,通过抑制觉醒中枢的活动,内部时钟使我们更容易入睡。

二、睡眠周期一次完整的睡眠周期通常包括非REM(非快速眼动睡眠)和REM (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

非REM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入睡期、浅睡期和深睡期。

整个周期通常持续约90-110分钟,根据个体差异会有所不同。

1. 入睡期入睡期是一个过渡阶段,从清醒到睡眠,人们开始逐渐放松并进入睡眠状态。

在这个阶段,大脑逐渐放慢活动,眼球不再快速运动。

2. 浅睡期浅睡期是睡眠中较为轻松的阶段,约占整个睡眠周期的50-60%。

在这个阶段,呼吸和心率放缓,肌肉放松,但依然对外界刺激敏感,容易被吵醒。

3. 深睡期深睡期是睡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也被称为“修复性睡眠”。

此时,呼吸变得规律,心率和血压降低,并且肌肉放松至最大程度。

深睡期对身体恢复和养护至关重要。

4. REM睡眠REM睡眠是指快速眼动睡眠,大脑活动变得剧烈,呼吸速率加快,心率和血压回升。

此时,大脑与身体的联系紧密,出现了活动性的梦境。

整个睡眠周期中,非REM和REM睡眠阶段交替出现,每个周期内重复多次。

进入后续睡眠周期时,REM睡眠的时间逐渐延长,而非REM睡眠时间则相对减少。

三、睡眠质量睡眠质量是指睡眠的效果和对身体修复的程度。

一夜好眠对于身体和大脑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几个因素可以影响睡眠质量:1. 睡眠环境:宜静宜暗的环境有利于入睡和保持睡眠。

确保床铺舒适和温度适宜。

睡眠生理时钟说明

睡眠生理时钟说明

生理时钟说明00:00~01:00 浅眠期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

01:00~02:00 排毒期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

02:00~03:00 休眠期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

09:00~11:00 精华期此时为注意力及记忆力最好,且工作与学习的最佳时段。

12:00~13:00 午休期最好静坐或闭目休息一下再进餐,正午不可饮酒,易醉又伤肝哦!14:00~15:00 高峰期是分析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淋漓的极致时段!16:00~17:00 低潮期体力耗弱的阶段,最好补充水果来解馋,避免因饥饿而贪食致肥胖。

17:00~18:00 松散期此时血糖略增,嗅觉与味觉最敏感,不妨准备晚膳来提振精神。

19:00~20:00 暂憩期最好能在饭后30分钟去散个步或沐浴,放松一下,纾解一日的疲倦困顿。

20:00~22:00 夜修期此为晚上活动的巅峰时段,建议您善用此时进行商议,进修等需要思虑周密的活动。

23:00~24:00 夜眠期经过镇日忙碌,此时应该放松心情进入梦乡,千万别让身体过度负荷,那可得不偿失哦!提醒大家小心注意自己身体,让人生更加健康充实,晚了就来不及了!!!睡眠生理时钟说明熬夜也要有技巧,才能依然身体硬朗,否则,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了如此的日夜操劳呢~因此,想要熬夜的您,千万记住:1:不要吃泡面来填饱肚子,以免火气太大,最好尽量以水果、土司、面包、清粥小菜来充饥。

2:开始熬夜前,来一颗维他命b群营养丸,维他命b能够解除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力。

3:提神饮料,最好以绿茶为主,可以提神,又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让您神清气爽;但是肠不好的人,最好改喝枸杞子泡热水的茶,可以解压,还可以明目呢!4:熬夜前千万记得卸妆,或是先把脸洗干净,以免厚厚的粉层或油渍,在熬夜的煎熬下长满脸痘痘。

5:熬夜之后,第二天中午时千万记得打个小盹。

睡眠生理学

睡眠生理学

睡眠生理学
•正常生理性睡眠可分为三种时相: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S (non-rapid-eye movement sleep )快动眼睡眠期:REMS (rapid-eye movement sleep )慢波睡眠期:SWS
(slow wave sleep )为NREMS的3、4期
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S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降低,且相当稳定全身肌张力明显下降
•血压下降、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脑血流减慢,脑代谢降低,机体总能量消耗减少,而垂体的促激素分泌增多
快动眼睡眠期:REMS
•全身肌紧张进一步下降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呼吸不均匀,心率和心输出量进一步减慢减少,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增加,有助于儿童脑生长和成人脑修复与近期的学习能力、记忆和理解尤为密切
慢波睡眠期:SWS
•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高峰,而肾上腺类固醇分泌达到最低有助于躯体休息和能量储备,与机体的合成代谢有关有利于机体的发育和疲劳的消除。

08.01 REM和NREM睡眠——人类的睡眠时相及其特点

08.01 REM和NREM睡眠——人类的睡眠时相及其特点

生理心理学睡眠与觉醒睡眠与觉醒睡眠与觉醒是人和高等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两个相互转化和交替过程。

正常成年人每天约睡8个小时。

睡眠的生理意义在于:人类学习和工作所产生的脑力和体力的疲劳必须经过充足的睡眠才能得以恢复。

觉醒可以看作是大脑工作的基本条件,而睡眠则是为维持正常机能而产生的自律抑制状态。

主要内容•人类的睡眠时相及其特点•觉醒和睡眠的神经机制•睡眠的功能•睡眠-觉醒关系失调•生物钟REM和NREM睡眠——人类的睡眠时相及其特点人类的睡眠时相及其特点一、两种睡眠时相二、不同睡眠时相的生理功能变化三、两种睡眠状态与梦四、睡眠-觉醒周期五、睡眠的年龄特征两种睡眠时相睡眠过程具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脑电波呈同步化慢波时相,称为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另一种脑电波呈去同步化快波时相,称为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FWS),也称异相睡眠。

快波睡眠时眼球会快速运动故称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慢波睡眠也称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睡眠)。

NREM睡眠(慢波睡眠)Ⅰ期入睡期出现梭形波,α波逐渐减少,低振幅的θ波β波不规则混在一起。

Ⅱ期浅睡期少量δ波,梭形波(σ),复合波。

Ⅲ期中度睡眠高振幅δ波(75μv),1.5-2Hz,不少于20%。

Ⅳ期深度睡眠连续高振幅δ波,多于50%。

慢波睡眠时期的生理变化(1)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2)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3)伴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例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体温下降、代谢率降低、呼吸变慢、胃液分泌可增多而唾液分泌减少、发汗功能增强等。

REM睡眠(快波睡眠)时期的生理变化(1)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以致唤醒阈提高;(2)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弛,此外还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出现眼球快速运动、部分躯体抽动;(3)在人类还伴有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而不规则。

睡眠时相

睡眠时相

睡眠时相【药师学习百科】——第7期20090611<药理学-第十二章镇静催眼药-苯二氮卓类/地西泮>睡眠是动物的一种行为状态。

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

一种是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称为慢波睡眠;另一种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称为快波睡眠,或异相睡眠或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睡眠是由两个交替出现的不同时相组成:一个时相称为慢波睡眠,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 sleep);另一个时相称为异相睡眠,又称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sleep,REM sleep)。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人们入睡后所发生的睡眠大多数属于此种。

根据人脑电波的特征,一般将此时相区分为1、2、3、4期,相应于睡眠由浅入深的过程。

1期,呈现低振幅脑电波,频率快慢混合,而以4~7次/秒的θ波为主。

此期常出现于睡眠开始和夜间短暂苏醒之后。

2期,也呈现较低振幅脑电波,中间常出现短串的12~14次/秒的睡眠梭形波和一些复合波。

此期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浅睡过程。

3期,常呈现短暂的高振幅脑电波,振幅超过50微伏,频率为1~2次/秒的δ波。

4期呈现高振幅脑电波。

此期以δ波为主。

其出现时间占总时间的1/2以上,代表深睡状态。

3期与4期仅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

通常认为,4期慢波睡眠具有促进体力及精力恢复的功能。

因为观察到在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或不睡后,在恢复睡眠中此期持续时间最长。

随着睡眠由浅入深,逐步丧失意识、血压稍降、心率及呼吸减慢、瞳孔缩小、体温及基础代谢率降低、尿量减少、胃液增多、唾液分泌减少、发汗机能增强,上述生理变化都较稳定。

快波睡眠又称异相睡眠或快动眼睡眠,脑电图特征是呈现出去同步化的快波,各种感觉和躯体运动功能减退,此外,还可有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如出现快速动眼,血压升高,呼吸、心跳加快等表现,此期睡眠时,脑内蛋白质合成增加,新的突触联系建立,这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促进学习记忆活动和精力的恢复。

睡眠生理学理解睡眠的基本特征和调节机制

睡眠生理学理解睡眠的基本特征和调节机制

睡眠生理学理解睡眠的基本特征和调节机制睡眠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身体自然的生理需求。

通过对睡眠的研究,睡眠生理学揭示了睡眠的基本特征和调节机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睡眠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睡眠的基本特征睡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周期性:睡眠呈现规律的周期性,一般分为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两个阶段。

这个周期通常为90分钟左右,夜间会经历多个这样的睡眠周期。

2.四个睡眠阶段:在NREM睡眠中,又分为四个阶段,从浅睡眠到深睡眠逐渐加深。

每个阶段都具有特定的脑电活动模式和身体反应。

3.肌肉活动减少:在睡眠过程中,肌肉活动会逐渐减少,达到最低点。

这是为了保证睡眠过程中身体的休息和恢复。

4.意识丧失:在睡眠过程中,意识会暂时丧失,人处于无意识状态。

二、睡眠的调节机制睡眠的调节机制涉及多个因素:1.觉醒-睡眠调控系统:人体内部有一个复杂的觉醒-睡眠调控系统,由脑干和下丘脑控制。

它受到多个神经递质的调节,如脑内啡、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睡眠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光线、温度和噪音等可以刺激或干扰睡眠调控系统,影响人们的入睡和睡眠质量。

3.生物钟:人体内部有一个生物钟系统,调节着人体的日常生理活动。

生物钟调控睡眠和觉醒的周期,并受到环境光线的影响,例如,夜晚暗暗的环境可以促进睡眠。

4.社会心理因素:人们的社会心理状态也会影响睡眠。

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状态会引起入睡困难和夜间醒来,影响睡眠质量。

5.荷尔蒙调节:荷尔蒙对睡眠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褪黑素是一种影响睡眠的重要荷尔蒙,夜晚暗暗环境可以促进褪黑素的分泌,有助于入睡。

三、睡眠的重要性睡眠对人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1.身体恢复: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时间段,有助于肌肉的修复、免疫系统的增强以及新陈代谢的平衡。

2.脑部功能:睡眠对脑部功能至关重要,可以促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维护大脑的正常功能。

2020年护理学考试资料:睡眠各时期解读

2020年护理学考试资料:睡眠各时期解读

睡觉“那些事”,你了解多少?其实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睡眠是不可缺少的,这是机体自然恢复必备的阶段。

那么我们每天的睡眠是怎样变化的,你真的会睡觉吗?那关于睡觉那些事,你又了解多少呢?带着这些疑问,小编就系统的为大家总结一下关于你所不了解的睡眠趣事。

在医学上,睡眠包括两种:一种是慢波睡眠,另外一种是快波睡眠。

正常睡眠时,在入睡后最初的20~30分钟,从慢波睡眠的入睡期进入浅睡期和中度睡眠期,再经深度睡眠期返回到中度睡眠期和浅睡期,再从浅睡期进入快波睡眠,大约持续10分钟后,又再次进入浅睡期。

每一时相所用的时间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刚入睡时,慢波睡眠的中度和深度睡眠占90分钟,快波睡眠持续不超过30分钟;进入深夜,快波睡眠会延长到60分钟,而慢波睡眠的中度和深度睡眠时间会相应地缩短。

越接近睡眠后期,快波睡眠持续时间越长。

睡眠周期在白天小睡时也会出现,但各期睡眠时间长短依小睡的时间而定。

上午小睡,是后半夜睡眠的延续,快波睡眠所占的比例较大;下午小睡,慢波睡眠所占的比例增大,会影响晚上睡眠时慢波睡眠时间的长短。

在睡眠周期的交替进行中,如果在任何一期将个体唤醒,再继续睡眠时,不会回到将其唤醒的那个睡眠时相中,而是从睡眠最初状态开始。

在夜间,若患者的睡眠经常被中断,患者将整夜无法获得深度睡眠和快波睡眠,患者正常的睡眠形态受到干扰,睡眠质量大大下降。

因此,患者就不得不通过增加睡眠总时数来补充缺乏的深度睡眠和快波睡眠,以至于造成睡眠形态发生紊乱。

为了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睡眠,护士应在了解睡眠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全面评估患者睡眠的需要以及影响睡眠的因素,从而保证患者睡眠的质量和连续性。

相信通过中公医疗考试网小编的解读,大家对睡觉“那些事”已经有了一定了解,这一部分也是历年医疗事业编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更好的掌握。

医疗考试研究院马安飞。

睡眠周期和睡眠阶段的生理学特征

睡眠周期和睡眠阶段的生理学特征

睡眠周期和睡眠阶段的生理学特征睡眠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睡眠过程中,我们会经历不同的睡眠周期和睡眠阶段,每个周期和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生理学特征。

本文即将探讨睡眠周期和睡眠阶段的相关特征。

一、睡眠周期睡眠周期指的是从入睡到醒来的整个过程,一般约为90分钟,不同阶段的睡眠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交替出现。

在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中,我们会经历多个睡眠阶段。

1. 清醒期每个睡眠周期开始时,我们处于清醒状态,通常只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

在这个阶段,大脑的活动较为频繁,心率和呼吸也会加快。

2.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紧接着清醒期,我们会进入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这个阶段又分为三个不同的睡眠阶段:N1、N2和N3。

- N1阶段:也称为浅睡眠期,通常持续5-10分钟。

在这个阶段,大脑开始释放一种名为θ波的电活动,我们的意识渐渐变得模糊,容易被外界刺激唤醒。

- N2阶段:也称为中睡眠期,约占整个睡眠周期的一半。

在N2阶段,大脑波活动显现出两种形式:K-复合体和睡眠棉花团。

K-复合体是由一个短暂的大脑电波爆发和一个附加的脑电波消退组成,通常作为一种外界刺激唤醒人们的神经途径。

而睡眠棉花团则是由高频低振幅波组成,可能与记忆保持和知觉处理有关。

- N3阶段:也称为深睡眠期,通常出现在睡眠周期的后半段。

在这个阶段,大脑波活动呈现δ波,也被称为慢波睡眠。

深睡眠期对于身体的恢复和修复至关重要,主要与体内激素分泌、免疫功能和记忆巩固等过程有关。

3. 快速眼动睡眠(REM)REM睡眠是睡眠周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具特征性的阶段。

在REM睡眠时,大脑活动异常活跃,呼吸加快,眼睛快速左右移动。

(超不到1500字这块可以再增加一些内容)总结:睡眠周期包括清醒期、NREM睡眠和REM睡眠三个阶段,每个周期约为90分钟。

NREM睡眠又分为N1、N2和N3阶段,从浅睡眠到深睡眠。

REM睡眠是睡眠周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大脑活跃,眼球快速活动。

健康养生知识-人的睡眠时相是怎样变化的

健康养生知识-人的睡眠时相是怎样变化的

健康养生知识-人的睡眠时相是怎样变化的
当人上床入睡以后,在整晚的睡眠过程中是快相睡眠与慢相睡眠的反复循环。

一般情况是先经过80~120分钟左右的慢相睡眠,接着便进入快相睡眠,以后再转入慢相而至快相。

如此慢相—→快相—→慢相—→快相的周期循环,整夜约有3~4次。

它的规律是第一次出现的快相睡眠持续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马上即转入到慢相睡眠的浅睡阶段,而逐渐进入到中睡和深睡而又进入到快相期,至第二个循环时,快相睡眠时间就长一些,以后每个循环,快相睡眠时间都逐渐延长直至最后醒来。

快相睡眠最长可持续约30分钟。

在循环中,慢相睡眠则逐渐缩短。

一般成年人整夜的睡眠,快相睡眠约为100分钟左右,约为整个睡眠的20%。

早产儿的快相睡眠阶段却占整个睡眠的75%,正常新生儿约为50%,到了10岁以后,快相睡眠的比例逐渐减低而趋稳定。

在成年人的睡眠中,慢相睡眠约占75%,其中思睡阶段约为整个睡眠的5%,中睡和深睡阶段各约为10%,而50%却为浅睡阶段。

老年人的浅睡阶段就更长一些。

当然,这种所谓思睡、浅睡、中睡和深睡的划分都是人为的,它们都是慢慢向前移行,很难划出十分清楚的分界线。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睡觉以后都是从快相睡眠中醒来,但在慢相睡眠的每个阶段也都可以醒来。

一般来说,正常人并不能直接由觉醒状态进入到快相睡眠,而必须经过慢相睡眠阶段。

人类睡眠生理学机制和规律分析

人类睡眠生理学机制和规律分析

人类睡眠生理学机制和规律分析睡眠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生理需求,是恢复身体和大脑功能的关键环节。

正常的睡眠对于保持身体健康、促进大脑发育以及提高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类睡眠的生理学机制和规律,许多研究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睡眠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是睡眠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睡眠通常被分为快速眼动期(REM)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两个阶段。

整个睡眠周期由这两个阶段交替组成,持续时间约为90到110分钟。

进入睡眠时,人体首先进入NREM阶段,包括多个不同睡眠阶段:1到4阶段。

这些阶段被认为是睡眠过程中逐渐加深的阶段。

当进入第4阶段时,人体进入深度睡眠,在这个阶段体内的生理修复、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恢复达到最佳状态。

然后,人体会从第4阶段逐渐回到第1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进入REM睡眠阶段。

REM睡眠是梦境发生的主要阶段,也是大脑认知活动最为活跃的阶段。

人类的睡眠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生物钟是人体内部调节睡眠和醒来时间的基础机制。

生物钟受到光线和暗示的影响,确定了人体的日常节律。

其次,环境因素对睡眠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安静、舒适和黑暗的环境有助于促进睡眠;而嘈杂、不舒适和明亮的环境则会干扰睡眠。

此外,个体差异也是影响睡眠规律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在睡眠需求、入睡和醒来时间、睡眠深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睡眠对身体和大脑具有重要的保健和恢复作用。

睡眠不足或质量不佳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认知能力下降、情绪波动、免疫力下降和代谢紊乱等。

长期缺乏充足的睡眠还与患上心血管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风险增加相关。

因此,保持健康的睡眠习惯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呢?首先,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是保持良好睡眠的关键。

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有助于培养健康的生物钟。

其次,创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

保持房间安静、温度适宜和光线不过亮是创造良好睡眠环境的基本要素。

睡眠中的生理过程解析

睡眠中的生理过程解析

睡眠中的生理过程解析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睡眠来维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但是,你是否了解睡眠中发生的生理过程呢?本文将为你解析睡眠中的一些重要生理过程。

1. 睡眠周期睡眠通常分为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

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包括两个主要阶段:快速眼动期(REM)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

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们经历4-6个睡眠周期。

2. NREM睡眠NREM睡眠分为三个阶段:N1、N2和N3。

N1是入睡的初期阶段,占总睡眠时间的5%,人们容易被外界干扰而醒来。

N2是睡眠的主要部分,占总睡眠时间的50-60%,是一个人睡眠中最长的阶段。

N3是深度睡眠阶段,占总睡眠时间的10-20%,在这个阶段,身体会进行修复和恢复工作。

3. REM睡眠REM睡眠是睡眠中较为特殊的阶段,占总睡眠时间的20-25%。

在REM睡眠中,大脑的活动加速,呼吸和心率变快,眼球快速运动。

同时,我们也会做梦。

REM睡眠在调节情绪和记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 生理过程睡眠不仅是身体休息的时刻,还是多种生理过程的发生地。

其中包括:a. 大脑清理:睡眠中,大脑通过淋巴系统进行清理和排毒,清除代谢产物和废物物质;b. 蛋白质合成:睡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肌肉修复和生长;c. 免疫系统调节: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d. 神经调节:睡眠对神经系统的调节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持身体各器官的平衡。

5. 睡眠障碍糟糕的睡眠习惯和睡眠障碍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和多动症。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情绪波动等问题。

总结:睡眠中的生理过程是复杂而重要的。

通过了解睡眠周期、NREM和REM睡眠阶段,以及睡眠中的生理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睡眠的作用和重要性。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你在睡眠中遇到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合适的帮助和指导。

睡眠生理学中的睡眠周期与梦境

睡眠生理学中的睡眠周期与梦境

睡眠生理学中的睡眠周期与梦境睡眠是生命的基本需求之一,对人体的健康和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而睡眠生理学是研究睡眠的规律、机制及其与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睡眠生理学中,睡眠周期和梦境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睡眠周期指的是人体在一次完整的睡眠过程中,从入睡到醒来的一系列变化和循环;而梦境则是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活动大脑所带来的虚构的感觉和景象。

一、睡眠周期众所周知,人体在睡眠中经历多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至120分钟。

每个周期被分为四个睡眠阶段,分别是清醒期、非快速眼动期(NREM)、快速眼动期(REM)和浅睡期。

在整个睡眠周期中,清醒期是指从醒着到入睡之前的状态,此阶段人体的肌肉保持放松并且活动较少。

接下来是非快速眼动期(NREM),通常占据整个睡眠周期的三分之二左右。

在NREM阶段,人体进入深度睡眠,并逐渐恢复体力和调整身体机能。

此后是快速眼动期(REM),人体的大脑活动变得更加活跃,心率加快,眼球快速运动,肌肉呈现松弛状态。

最后一个阶段是浅睡期,被认为是整个周期的过渡期。

这个睡眠周期在夜间会重复发生三至五次,每个周期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通常,第一次的REM睡眠较短,而后面几次REM睡眠持续时间会逐渐增长。

了解和保持良好的睡眠周期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二、梦境梦境是人在睡眠过程中所经历的虚幻景象和感觉。

梦境主要发生在REM睡眠阶段,这一睡眠阶段也因此被称为“解释性梦”。

相比之下,在NREM阶段很少有梦境产生。

梦境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是个人经历的重播、日常所见到的事物、情感的反映,也可以是各种离奇的幻想。

梦境的长短、强烈程度和记忆度都因人而异。

有些梦境非常清晰而且易于记忆,而有些可能会在醒来后立即忘记。

虽然人们对梦境的真正起源和功能尚不完全了解,但研究表明,梦境与大脑的记忆、情绪调节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通过解析梦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

三、睡眠周期与梦境的关系睡眠周期和梦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睡眠时相

睡眠时相

睡眠时相正常睡眠睡眠是由两个交替出现的不同时相组成:一个时相称为慢波睡眠,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 sleep);另一个时相称为异相睡眠,又称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sleep,REM sleep)。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人们入睡后所发生的睡眠大多数属于此种。

根据人脑电波的特征,一般将此时相区分为1、2、3、4期,相应于睡眠由浅入深的过程。

1期,呈现低振幅脑电波,频率快慢混合,而以4~7次/秒的θ波为主。

此期常出现于睡眠开始和夜间短暂苏醒之后。

2期,也呈现较低振幅脑电波,中间常出现短串的12~14次/秒的睡眠梭形波和一些复合波。

此期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浅睡过程。

3期,常呈现短暂的高振幅脑电波,振幅超过50微伏,频率为1~2次/秒的δ波。

4期呈现高振幅脑电波。

此期以δ波为主。

其出现时间占总时间的1/2以上,代表深睡状态。

3期与4期仅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

通常认为,4期慢波睡眠具有促进体力及精力恢复的功能。

因为观察到在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或不睡后,在恢复睡眠中此期持续时间最长。

随着睡眠由浅入深,逐步丧失意识、血压稍降、心率及呼吸减慢、瞳孔缩小、体温及基础代谢率降低、尿量减少、胃液增多、唾液分泌减少、发汗机能增强,上述生理变化都较稳定。

遗尿是发生于非眼快动睡眠第3~4期深睡阶段。

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此时相为在睡眠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一种激动状态。

脑电图与觉醒时的相似,呈现低振幅去同步化快波。

虽然各种感觉机能进一步减退、运动机能进一步降低、肌肉几乎完全松弛、运动系统受到很强的抑制,但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如血压升高、心率及呼吸加速、脑血流量及耗氧量增加等。

此外,在此时相内还会出现间断的阵发性表现。

例如频频出现快速的眼球运动、四肢末端和颜面肌肉抽动等。

睡眠的生理过程

睡眠的生理过程

睡眠的生理过程现代研究发现,睡眠有两种状态,睡眠过程是由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状态交替出现而组成。

正常人在晚上8小时睡眠中,两种睡眠需循环交替3~4次,这两种睡眠分别叫正相睡眠与异相睡眠。

正相睡眠:又称为慢性睡眠或慢波睡眠。

这一阶段人的呼吸变浅、变慢而均匀,心率变慢,血压下降,全身肌肉松弛,但肌肉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根据睡眠深度的不同,又将正相睡眠分为思睡、浅睡、中睡、深睡4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是循序进行的,但可因某种因素的影响而停留在某一阶段。

异相睡眠:又称为快相睡眠或快波睡眠。

这一阶段人体的感觉功能比在正相睡眠时进一步减退,肌肉也更加松弛,肌腱反射亦随之消失,这时的血压较正相睡眠时升高,呼吸稍快且不规则,体温、心率较前阶段升高,身体部分肌肉群可出现轻微的抽动。

这一阶段,体内各种代谢功能都明显增加,以保证脑组织蛋白的合成和消耗物质的补充,使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并为第二天的活动积蓄能量。

梦也在这个时期发生。

关于睡眠两个时相的生理意义还不十分清楚。

目前研究认为,正相睡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休息;而异相睡眠主要是皮质下神经结构的机能降低,即包括植物性机能在内的全身性休息。

睡眠时的生理变化总的来讲,其体内代谢及一切生理功能均降低,整个机体处于活动减少状态。

运动系统在睡眠时骨骼肌松弛,张力降低或消失,腱反射降低或消失,眼睑松弛、闭合。

睡眠时血压开始无明显变化,随睡眠加深,脑电图同步现象充分发展,可轻度下降,到深夜血压有明显降低,并一直处于低水平;血压与唤醒阈有关,血压愈低,唤醒阈愈高,到睡眠末期,又趋回升。

睡眠时呼吸变化不恒定,一般呈浅、慢、均匀有节律。

肺通气量减少25%左右,血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清醒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敏感,睡眠时则可耐受相当高的血二氧化碳分压,在眼球快速运动睡眠期,呼吸加快20%。

睡眠时心率一般均减慢,较清醒时减少10~30次/分钟;在眼球快动睡眠期可增高10%左右,特别在下半夜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理论指导:睡眠的时相
-通过对整个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发现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

其一是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其二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的时相。

前者是一般熟知的状态,其表现已在前文述及,常称为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W)。

后者的表现与慢波睡眠不同,称为异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PS)或快波睡眠、快速眼球运动(rapideyemovements,REM)睡眠。

异相睡眠期间,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以致锅醒阈提高;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驰;脑电波呈现去同步纶快波。

这些表现是异相睡眠期间的基本表现。

此外,在异相睡眠期间还会有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例如眼球出现快速运动、部分躯体抽动,在人类还观察到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呼吸加书本而不规则。

慢波睡眠与异相睡眠是两个相互转化的时相。

成年人睡眠一开始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慢波睡眠持续约80-120分钟左右后,转入异相睡眠;异相睡眠持续约20-30分钟左右后,又转入慢波睡眠;以后又转入异相睡眠。

整个睡眠期间,这种反复转化约4-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异相睡眠持续时间逐步延长。

在成年人,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但觉醒状态只能进入慢波睡眠。

而不能直接进入异相睡眠。

在异相睡眠期间,如将其唤醒,被试者往往会报告他正在做梦。

据统计,在191例被试者异相睡眠期间唤醒后,报告正在做梦的有152例,占80%左右;在160例被试者慢波睡眠期间唤醒后,报
告正在做梦的只有11例,占7%左右。

因此一般认为,做梦是异相睡眠的特征之一。

在人体中还观察到,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的分泌与睡眠的不同时相有关。

在觉醒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较小;进入慢波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转入异相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又减少。

看来,慢波睡眠对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是有利的。

异相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再现的生理现象,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

曾观察到,如几天内被试者在睡眠过程中一出现异相睡眠就将其唤醒,使异相睡眠及时阻断,则被试者会出现易激动等心理活动的扰乱。

然后,又让被试者能自然睡眠而不予唤醒,开始几天异相睡眠增加,以补偿前阶段异相睡眠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异相睡眠可直接出现在觉醒之后,而不需经过慢波睡眠阶段。

由此认为异相睡眠是政党衙所必需的生理活动过程。

动物脑灌流实验观察到,异相睡眠期间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

因此认为,异相睡眠对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有密切关系;并认为异想睡眠期间有昨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而促进学习记忆活动。

看来,异相睡眠对促进精力的恢复是有利的。

但是,异相睡眠会出现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这可能与某些疾病在夜间发作有关,例如心绞痛、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缺氧发作等。

有人报导,病人在夜间心绞痛发作前常先做梦,梦中情绪激动,伴有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以致心绞痛发作而觉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