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练习题及答案(五)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练习题及答案(八)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欧文在《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中指出:“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
将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材料中的思想出现的主要客观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B.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启蒙解析:从材料中“无知”“贫穷”“丑恶制度”“理性的社会制度”等信息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日益激化,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好设想。
答案: A2.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耐人寻味。
《共产党宣言》最初是() A.第一国际成立宣言书B.声援巴黎公社的倡议书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总结性文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的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答案: C3.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
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
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①无产阶级专政原则②人民民主原则③人民公仆原则④工农联盟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经验。
答题关键是把公社的三个做法与经验相对照,④工农联盟的原则在三个做法中都不能体现出来,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缺少工农联盟,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 A4.(2011·福建泉州)恩格斯在1871年4月17日致顾格曼的信中说过:“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因巴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里的“新的阶段”是指无产阶级() A.社会主义革命阶段B.合法斗争阶段C.自发暴力斗争阶段D.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解析:巴黎无产阶级尚未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A项错误;B项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期;C项最早开始于工业革命中;由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故D项表述正确。
2012高考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五)
A卷单元综合测评[第七单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山东临沂市统考)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是()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精耕细作”的理解。
①②③④的说法均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答案: D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手工业纺织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解析:小农经济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基础上,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本题以剪纸的形式体现了这种模式,做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从图片中解读出有效信息,从图中的“耕牛”和“纺车”等信息便可做出正确判断。
答案: A3.(2011·泉州模拟)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
……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梯,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皑(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
”材料反映宋代福建()①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②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③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④已经开始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由材料中“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梯”可知②正确;由“引谷水以灌溉”可知③正确;①④在材料中没体现。
答案: B4.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2012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五
类商品出口比重”为答题区域和方面范围。“与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之间”是知识限定。⑤看分值:分数在三问中最多, 所以在答题长度上也与其它两问相比答案要适度地增多些。第 一小问 3 分,变化要归纳成三个要点,各占 1 分;第二小问“关 系”分值比上一步高,答案长度上要多一些,具体要点取决于 “变化”的要点,上步有三个要点,本步也相应地有三个要点, 各占 2 分。 ⊙材料——材料二是数据表格型材料,获取信息的关键是从时 间的推移中结合数据升降起伏再现相关知识来回答。一般这类 题目从三方面设计问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 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影响?对这三方面问题的回答依托 有区别,一般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要靠对图表的观察;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和“这一变化有何影响”要依 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再现。具体观察数据时将表格数据转换为 简图的抛物线形式更显直观。
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
(2)变化: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 品出口比重增加。关系: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
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
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3)寓意: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态度:抓住机遇,积 极参与;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挑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 在融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 (以 1913 年为 100%)
1880 年
36
贸易总额 (单位:10 亿法郎)
68.8
1890 年
49
94.2
1900 年
68
118.2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二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
2012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版)
2012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4分)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2.(4分)如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3.(4分)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4.(4分)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5.(4分)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⑦6.(4分)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7.(4分)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4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历史选择题)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择题汇编含答案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选择题汇编含答案(一)山东卷 9-16:DBBCD AAC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Array 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运动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 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 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 反抗权威,重视法制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1.(2分)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2分)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3.(2分)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4.(2分)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5.(2分)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6.(2分)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选择题整体分析】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察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11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一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
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
世界是部分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
在考题材料的选用方面也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
本次高考试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
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 C[解析] 首先用排除法,A 选项,若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的话,不可能这么严重的触犯他们的利益,所以排除;B选项中,没有政治与经济分离的表达;D 选项中,迁移豪强大族使用的不是经济手段,是政治的压迫手段。
其次C选项从侧面反映出豪强大族的土地兼并影响到了专制集权,所以命令他们迁移,故选C[考点] 汉朝中央集权[难度]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恋爱因法海和尚作梗终酿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行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 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 D[解析] 本题目直接从课本知识提取即可得出。
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反应到文化领域就是出现了话本小说,所以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全国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常识。
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强化训练身带着刀和笔,以便强化训练时修改错误。
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答案】A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
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选B项。
【答案】B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士大夫对市民文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形式【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的发展规律。
每个时代文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
元曲于民间通俗文,开始时文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者的承认和重视。
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
【答案】B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 项正确。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篇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篇【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篇】第一篇: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可以体现“庇护”制度?A. 封建礼教B. 诸侯割据C. 社会等级分明D. 对少数民族的同化政策答案:D2. 下列关于南宋时期经济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私营手工业出现很多B. 商业水平普遍比较发达C. 南方发展得比北方快D. 生产技术较上一时期有所提高答案:C3.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第一次提出了“统一”的口号。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即将结束的是A. 封建专制制度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答案:B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反映在农业领域、如农田水利、耕作制度、生产工具和生产组织等问题的是A. 土地改革B. 农业合作化运动C. 开展农村包围城市D. 发展手工业为重点答案:B5. 具有“创世纪”含义的成语是A. 十全十美B. 千篇一律C. 一箭双雕D. 三年五载答案:C二、简答题1.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哪几个?答: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和《黄埔条约》。
2. 民族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在辛亥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支持力量和领导阶级,积极倡导民主共和制度,为推翻清王朝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篇:解析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在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主要涉及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主题,考查了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其中,对于南宋时期经济特点的问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的了解。
南宋时期经济发达,商业水平较高,但南方发展快一些,是错误的答案。
这个问题在历史中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对于不同历史时期有较为细致的了解。
简答题中,涉及了辛亥革命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
对于辛亥革命后不平等条约的问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走向的了解。
高考历史最难的题
高考历史最难的题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值几乎占据了高考历史试题的半壁江山,你知道高考历史最难的题目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历史最难的题,仅供大家参考!高考历史最难的题1.(2012年全国新课标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2012年全国大纲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3.(2012年海南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4.(2012年全国新课标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5.(2012年全国大纲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6.(2012年北京文综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7.(2012年上海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A.国库白银储备B.领水外轮吨位C.铁路里程数D.茶叶出口额8.(2012年海南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江苏省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 第3单元 考点5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必修2
续表 阶 段 时间 原因或条件 影响
短 暂 春 天
(1)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民国初期(一 (2)“实业救国”的影响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战 期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间 )(1912 ~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 1919) 松了经济侵略
阶 段
(2)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使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加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这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使 中国进一步附属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也促使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经济发展与国家主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举步维 艰,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国家不独立, 主权不完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独立,主权完 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新中国建国初年,中国的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联系到当代社会,中国改革开放, 国家主权完整,国力强盛,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解析】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A错误; 只从表格数据看不出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B错 误;维新变法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以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 舞台,C错误;注意表格中工人人数的增加,可以说明D正确。
(2)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布区域: 东南沿海 。 (3)代表企业:上海的 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
(4)特点:使用机器和 雇用工人 进行生产。 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① 列强侵略 加剧,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 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 设厂 的限制。③ 为救亡图存,中国社会掀起了 实业救国 的热潮。
2012年高考文综广东卷历史含答案(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答案:D解析:题眼:“商代”、“牛耕”。
A项“牛骨”不等于“牛耕”,排除;《诗经》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排除B;孔子学生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排除C;甲骨文是殷商时代文字,“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说明当时可能出现了牛耕,故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史学研究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该现象反映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材料之意:宰相制度条件下,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答案:D解析:注意图片下方标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925年8月成立,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嫡系主力部队,故正确答案选C。
袁世凯独裁卖国(1912—19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五四运动(1919),其他项时间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和革命指导思想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2012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份。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宜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畏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
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A.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化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江苏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 B.楚辞.汉赋 D.唐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能力。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
而且“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因此它充分体现了“民间性情之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分工细致,生产专业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的特点,故本题选。
3.(2012•江苏卷•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答案:D解析:清图片信息,《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充分体现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繁荣。
而B项强调的是“草市”,项强调的是“夜市”,故排除B、两项。
同时联系所知识,北宋的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故排除A项,而且A项强调的是唐代的长安城。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附答案)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附答案)27:高中历史选修(3-4)【考点定位】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着重考查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非战公约”、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
3.第二次世界大战→→重点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各大战场重要战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突出考查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印巴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着重考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及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主要考查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政绩及历史作用。
2.东西方的先哲→→着重考查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及思想主张。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重点考查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
4.“亚洲觉醒”的先驱→→突出考查孙中山、甘地、凯末尔的主要活动及历史贡献。
5.无产阶级革命家→→主要考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革命活动及理论贡献。
6.杰出的科学家→→着重考查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牛顿、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及科学精神。
【三年高考】一.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2年河北省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衡水中学) .doc
2012年河北省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衡水中学)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4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1分,共50分。
)1.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2.《诗经·卫风·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自由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D.封建纲常礼教束缚人们思想3.“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荀子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4.《隋唐演义》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讲史小说。
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其中十八杰之一的李元霸以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为原型。
据此推断《隋唐演义》最可能创作于A.隋大业年间B.唐贞观年间C.明洪武年间D.清康熙年间5.《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6.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人民版历史高三单元测试62选修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引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有()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没有解决②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限制了购买力③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④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中心措施和要解决的核心矛盾分别是()A.货币措施,劳资矛盾B.工业措施,供需矛盾C.农业措施,供需矛盾D.福利措施,劳资矛盾3.当时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时候在美国政坛引起了一场激烈地争论,很多资产阶级当权派反对新政,你认为他们反对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国家不应该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B.整顿金融体系,结果引起了美元贬值C.新政采取了诸多有利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措施D.新政威胁到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4.右图的蓝鹰是罗斯福新政的经典标志,它附带的座右铭是:“NRA一一WEDOOURPART(意思是:我们尽自己的本分。
”胡佛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你认为这个这个标志的内涵是指()A.国家出台的财政金融政策B.工业复兴法中有关工商业公平经营的实施法则C.政府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规定D.“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政策5.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②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A.①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B.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C.国会纵火案D.希特勒当选为国家总理7.下列国家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德国②意大利③日本④西班牙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②③①D.②③①④8.1935年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A.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B.有利于中共领导的长征的最后胜利C.推动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号召中共要继续反蒋,配合了中国的抗日9.下列最早走上反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A.中国B.朝鲜C.埃塞俄比亚D.西班牙10.西班牙内战被看作“二战前的彩排”,因为它最能反映二战前各大国的矛盾和斗争。
2012年福建高考 历史卷 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3. 《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 .甲骨B .丝帛C .竹木简D .石碑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设计重在 A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 .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 .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 .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 .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 .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 .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 .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C .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 (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 .自强与求富B .进化与革新C .改良与革命D .民主与科学 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 .促成了“ 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 .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19.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A .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 .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 .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 .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20.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图7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图7A .平等B .自由C .人权D .博爱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 中包括图8A .奴隶贸易的兴起B .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 .内燃机的应用D .垄断组织的形成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法国著名杂志日前披露,法国总统萨科齐和爱妻布吕尼计划在2011年拥有两人的第一个孩子,此举旨在帮助萨科齐在2012年的法国总统大选中谋求连任。
下列有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产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国王任命B.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C.选民间接选举D.由上一届总统任命解析:根据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答案: B2.(2010·临沂模拟)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理解。
宪法规定德意志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答案: D3.(2010·广东六校联考)某历史学家说:“他的帝国实为新旧秩序的混合。
一方面,他改变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保留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是新秩序的保卫者;另一方面,他虽号称革命之子,实为开明专制的精神后裔,忽略主权在民而实行绝对君权,强调平等而不重视自由,注重秩序与阶级。
”其中“他”是指() A.德意志帝国的首相俾斯麦B.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C.背叛民国而称帝的袁世凯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拿破仑解析:由“他的帝国”和“三色旗”可判断是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后,拿破仑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巩固了资产阶级秩序,但他努力仿效封建君主,逐步恢复了一些旧制度,因此说“他的帝国实为新旧秩序的混合”。
答案: D4.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平均每7年更换一次宪法。
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了政治危机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解析:法国从大革命开始到1875年才最终确立共和制度,“平均每7年更换一次宪法”正说明了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答案: C5.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欧洲列强在几个世纪中以各种方式阻止德意志统一,令这片欧洲中部的土地饱受分裂的屈辱。
1871年,奋发图强半个多世纪的德国终于统一……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
”德国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的原因有()①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②普法战争的赔款,提供了资金③军国主义思想的推动④利用新科技革命成果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德国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的原因不包括军国主义思想的推动,排除含③的B、C、D三项。
答案: A6.下图揭示了德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特征是()A.发展历程曲折B.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C.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D.德国的民主制度深受专制主义者和军国主义分子干扰解析:漫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答案: B7.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均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
代议制的核心是()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C.实行君主立宪制D.议会掌握国家权力解析: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答案: D8.(2010·安徽合肥)右图是世界帝国兴衰丛书——《德意志帝国》书影,人们研究德意志帝国初期的历史,正确的史实是()①“临朝不理政”的君主开始出现②政府各部门独立平等、相互制约③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代议制产生④德国迈入了资本主义门槛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③④解析:根据德国代议制的特点,皇帝掌握实权,①错误、③正确;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且对皇帝负责,②错误;代议制的确立标志着德国迈入了资本主义门槛,④正确,故本题选D 项。
答案: D9.(2010·济南模拟)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国家”。
这里的“粉饰门面”是指()A.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D.在形式上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可知,“粉饰门面”是指德国在形式上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D正确。
答案: D10.1877年3月,《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1875年宪法放在眼里。
……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
”其中的“宪法”是()A.《德意志帝国宪法》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法兰西1791年宪法解析:材料反映了法国共和制度确立的艰难。
注意时间“1877年3月”,这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答案: C11.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议会的叙述正确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参议院、众议院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使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解析: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可排除A;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可排除B;法国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可排除C。
答案: D12.(2010·正定高三检测)“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种“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的“方式”对德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是()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建立了资产阶级总统制C.建立了与英国完全一样的君主立宪制D.建立了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德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带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局限性,所以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答案: 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根据上面表格分析法国政局的特点及其成因。
(10分)(2)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标志是1875年宪法的颁布,这部宪法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意义是什么?(12分)解析:通过对图表的观察,结合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回答出其特点,从法国的国情以及阶级力量对比分析出艰难的原因;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出内容和意义。
答案:(1)特点: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不安,帝制、共和制几次反复;共和国确立之路充满了曲折反复,呈波浪式前进。
原因:法国是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对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处于弱势,共和派的力量不够强大。
(10分)(2)内容: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意义:使共和体制最终确立;共和派得以逐渐掌握实权;与封建君主制、帝制独裁相比,是历史的进步;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职。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以连选连任。
总统在参议院的同意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1)试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家元首职权的不同之处。
(8分)(2)材料二中德国确立的是什么政体?有何局限性?产生这种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比较分析法德两国政体的能力。
第(1)问要求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第(2)问实际上是考查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要结合德国统一的方式来分析原因。
答案:(1)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掌握最高行政权,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可以解散众议院;德国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立法、任命官员等巨大权力,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
(8分)(2)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局限性:它赋予君主巨大的权力,甚至凌驾于议会之上,带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代议制。
原因在于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以及普鲁士军国主义的传统,这些都影响了德国的民主制度建设。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