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的由来
(文学常识)十二种词牌名的由来
十二种词牌名的由来文学常识☑一、提起赤壁古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你知道词牌名念奴娇中的念奴是什么意思吗?答: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
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二、唐朝官府设有教坊,汇集乐曲,据记载有300多个曲调,史称教坊曲。
教坊曲约有半数成为后来的词调。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即唐教坊曲之一。
据说这一词牌的产生与唐玄宗有关。
你知道这个典故吗?答: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
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
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
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三、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
作为词牌,相传为北宋寇準创制。
有人说踏莎行中的莎字不该读shā,而该读suō,这个说法对吗?答: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
据说,寇準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hng)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踏莎行。
踏莎行中的莎字读suō,指莎草,亦称香附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莎读shā时多用于人名、地名。
☑四、词牌菩萨蛮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其中的菩萨是指观音菩萨吗?答:据《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
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
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女蛮国的人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故称之为菩萨蛮。
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唐代教坊曲,后转作词调。
据传《生查子》的“查”字本是“楂”字,省笔写成“查”字。
【《历代诗馀》云:“查本楂梨之楂。”《辞源》注:木筏。】
词调名取义就是张骞乘槎到天河的传说。
《荆楚岁时记》记载,汉武帝派遣张骞等出使西域﹐寻黄河源头,乘槎经一个月来到一处,只见城墙像州府,室内一女子在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着牛在河边饮水。张骞问道:“这是什么地方?”那人回答说:“你可以去问严君平。”又赠给他一块支机石让他回去。张骞到蜀后找到严君平询问,严君平对张骞说:“某年某月,一客星侵犯牛郎织女星。”
沁河的东边就是丹河流域,那里得天独厚,土地肥沃,到处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翠竹,形成我国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竹林。永平三年(公元61年),汉明帝刘庄带着他的女儿刘致从洛阳来怀川游丹河竹林,公主为这里青山绿水的旖旎风光所吸引,请明帝在那为她建一座长期居住的庄园。明帝也很喜欢这个地方,便答应了女儿的要求。于是当年就在枋口之南,横跨沁河,建起了一座十分壮观的庄园,庄园被命名为沁园,同时封刘致为沁水公主。后来沁水公主嫁给了高密侯邓乾,沁园就做了他俩的小窝。
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词源于隋,成于唐,盛于宋。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的诗体,因而又称诗余。和唐诗双峰竞秀,各臻其美。
词首先盛行于民间,现存最早的词是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文人词相传以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最早,但疑为伪作。
词是根据曲子所填的歌词,又称为“曲子词”。他是用来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曾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由于种种原因,曲子早已失传,只把名字留给我们瞻仰。清《词规》收录词牌1180多个,实际上应该更多。常用的词牌,大约有100多个。
词牌名的起源
词牌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词创作。
在古代,诗词创作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而词牌名是指用来命名诗词作品的一种特定的格式。
词牌名通常由两个字组成,用来表示该诗词作品的特点、主题或者风格。
词牌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喜欢以琴棋书画为娱乐,经常在诗词会中互相切磋。
为了方便辨认和命名各种不同的诗词作品,他们开始使用词牌名来命名自己的作品。
词牌名的起源也与古代音乐有关。
古代音乐中有一种叫做“牌”的乐器,这种乐器在演奏时需要按照特定的节奏和音调进行演奏。
后来,人们将这种演奏方式引申为诗词作品的格式,即词牌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词牌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并且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对词牌名的创作非常重视,他们不仅仅使用已有的词牌名,还创造了许多新的词牌名,以丰富诗词的形式和内容。
至今,词牌名已经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中。
词牌名都是怎么来的?
词牌名都是怎么来的?
词牌名的由来⼀般有这么三个。
现在我们所谓的诗、词都相当于古⼈的曲⼦。
⽽每⼀个词牌名则代表着⼀⽀曲⼦,⽽诗⼈词⼈写诗词实质上就是在填词。
例如《⼘算⼦》、《风⼊松》、《蝶恋花》都是这个。
摘取词中的字眼作为词牌名。
像《忆秦娥》⼜叫《秦楼⽉》,因为按照这格式写出的第⼀⾸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 。
⼜⽐如《忆江南》也叫《望江南》,⼜名《谢秋娘》,只是因为⽩居易的⼀⾸《江南好》,最后⼀句是“能不忆江南?”。
本来就是词的题⽬。
⽐如《踏歌词》说的是舞蹈,《渔歌⼦》说的是打渔。
这个有两种情况,例如《踏歌词》词⾥写的是舞蹈的,他会在⼩标题⾥加个本意。
如果和舞蹈⽆关的,他会领取⼩标题,只是⽅便填词的代号。
词牌名的讲究
词牌,也称词格,是填词⽤的曲⼦。
根据词牌名填词是有⼀定的韵律结构,决定了词的平仄的。
就算⼀⾸歌填词需要根据歌的曲⼦⾛⼀样。
36个词牌名的由来
诉衷情原唐玄宗时教坊曲,后来温庭筠依曲填词、并取名为《诉衷情》,用以抒发感情。
意取《离骚》:“众不可户兮,执云察余之中情”而名《诉衷情》。
(“中”通“衷”)诉衷情·眉意宋·欧阳修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如梦令相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自度曲。
初叫《忆仙姿》,苏轼嫌其调名不雅,取词中“如梦、如梦”之叠句,改名《如梦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
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
点绛唇·蹴罢秋千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忆江南此调本是隋乐《望江南》,又名《谢秋娘》。
据传隋炀帝杨广喜欢在东湖泛舟,作八阙《湖上曲》,配上乐曲《望江南》,令歌妓演唱。
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沁园春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
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害怕,不敢计较。
后来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
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
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沁园春·孤馆灯青宋·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
词牌名称都是怎么来的?
词牌名称都是怎么来的?
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据统计,词牌共有1000余个。
早期的词,曲调与内容差不多是一致的,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
到了后来,曲调、内容才分开,词牌只标明曲调,不再作为题目。
词牌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取于原本的乐曲名称。
如“清平乐”,它是汉代乐府中清乐与平乐两种乐调的全称;“菩萨蛮”相传是唐朝宣宗大中初年,女蛮国使者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金冠,满身佩挂珠宝,像菩萨般来大唐帝国进贡。
当时的教坊,谱成“菩萨蛮”曲来款待使者,后来,“菩萨蛮”也就成了词牌。
2.截取词中名句命名。
如“忆秦娥”,李白用这个格式写出了第一首词,词中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的句子,词牌“忆秦娥”由此得名。
“蝶恋花”是从南梁简文帝词句“翻阶蛱蝶恋花情”而来。
3.原来就是词的题目。
如“浪淘沙”咏淘金人的劳动生活,“踏歌词”是一种合着脚步歌唱的曲调,“抛球乐”说的是抛绣球等。
4.直接用词的字数来命名。
如“十六字令”全词共十六个字,“百字令”全词共一百个字。
5.以人名、事物名或故事为背景来命名。
如“沁园春”,据说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有座园林,名为“沁园”,后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去,有人作词咏此事,词牌“沁园春”也就产生了;“念奴娇”因唐明皇有个歌女名念奴而得名;“浣溪沙”亦作“浣溪纱”,以春秋时西施浣纱的故事为背景而得名。
十二个经典词牌名由来
【文化】十二个经典词牌名由来2015-09-04壹号收藏壹号收藏2015.9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
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雨霖铃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
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
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
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钗头凤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离。
多年后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
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
据考证,《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
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陆游用“钗头凤”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pǐ)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倏然而逝,未能白首偕老。
沁园春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
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害怕,不敢计较。
后来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
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
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水调歌头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即大型歌舞曲)。
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
词牌名的典故
词牌名的典故成语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那成语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词牌名的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词牌名的典故1词源于隋,成于唐,盛于宋。
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的诗体,因而又称诗余。
和唐诗双峰竞秀,各臻其美。
词首先盛行于民间,现存最早的词是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文人词相传以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最早,但疑为伪作。
词是根据曲子所填的歌词,又称为“曲子词”。
他是用来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曾有过一个乐谱。
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
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由于种种原因,曲子早已失传,只把名字留给我们瞻仰。
清《词规》收录词牌1180多个,实际上应该更多。
常用的词牌,大约有100多个。
时间的流逝,许多词牌名的由来,除少数外,多已散落在岁月的回廊里,不可考据。
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来自六朝隋唐旧曲;包括民间歌曲、宫庭歌舞曲、外域歌曲等等。
2)、根据词的内容,创制、谱曲而来3)、由旧词改变或由旧词牌改称4)、人名、地名等等1、竹枝词唐教坊曲名,本是巴渝民谣。
“竹枝”原是巴山楚水一带的民歌,唐·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曾在建平(今重庆巫山县)见到联歌“竹枝”,他也效屈原作《九歌》为其谱写新词九章,称《竹枝词》,被后人收入词集、词谱。
【刘禹锡《竹枝词》序:“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
岁正月,余来建平。
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歌者扬袂睢(suī)舞,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jié)如吴声。
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
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
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
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扬之,附于末。
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 】《竹枝》调名来自曲中和声,五代孙光宪有词,依稀窥得远古竹枝词的原貌:乱绳千结(竹枝)绊人深(女儿),越罗万丈(竹枝)表长寻(女儿)。
词牌名的来历1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词牌浅释
词都有词牌。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三、原来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是咏渔家生活的,浪淘沙是咏大浪淘沙的,更漏子是咏夜的。凡是词牌下注明“本意”的,那词牌也就是题目了。
大多数词牌不是词的本意,而只是一种词谱的代号,词题和词牌不发生关系。一般人填词要另立题目或在下面注引小字以言其所咏之志。
词牌名跟词本身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所以叫大家跟你解释这个问题只有无解~!下面就详细说明:
?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
?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 ?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
?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
?用人名(如"西施",":
一、本来是乐曲名称。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宣宗时,女蛮国进贡,她们高髻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带的珠宝),形如菩萨,于是,时人有作菩萨蛮一曲咏之的,以后就成为词牌。西江月、沁园春等也是如此。
二、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如忆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而来。而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即因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句而来。
词牌由来
• 满江红,唐人名《上江虹》,后改 名至今。 • 《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 正格,共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 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 句,五仄韵; • 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抒发怀 抱,佳作颇多。
• 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 乐家姜夔的自度曲,而以此调创作 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 慢· 淮左名都》。另外还有赵以夫、 郑觉斋等词人用过此调
• 踏莎行,《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 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 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 • 春游赏景宴七月举行。是为了祈祷当年 冬天严寒,可降更多的雪,来年便水 源充沛。苏幕遮在唐代传入中原,曾 轰动京城,唐人写的关于苏幕遮歌舞 的诗词,就数量繁多。李白,杜甫, 白居易,李贺等等,都有描述。到宋 时,苏幕遮成了词牌名,
• 蝶恋花, • 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 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 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 《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 前后片各四仄韵。 •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 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 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 词牌格律 •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
• 清平乐 •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 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 《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 月》,恐后人伪托。
• 青玉案,词牌名, • 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 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 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 押。辛弃疾、贺铸、黄公绍、李清照 等人都写过青玉案 。
• 如梦令。 •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 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 名。
52个词牌名及由来
1 :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 ,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不忆江南” 名《忆江南》 ,又名《梦江南》 、《望江南》、《江南好》等。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 、《眉峰碧》 、《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 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
3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 《采桑》,后截取一 “遍” 单行, 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 、 《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 《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 晏殊。
4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 ,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 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 :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 、《相思令》等。
因 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 :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 ,所以通称《采桑子》 ,又名《丑奴儿令》 罗敷媚》。
7 :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 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 、《定风波令》等。
9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 ,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10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而改 ,故名。
11 :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 :渔歌子。
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 :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444733 词牌名
444733 词牌名一、词牌名的起源与发展1.词牌名的定义与作用词牌名,又称词格、词调,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特点。
它规定了词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要素,使得词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词牌名在古代文人的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诗人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的独特载体。
2.我国古代词牌名的演变从唐宋时期的曲子词,到元明清时期的散曲、南曲、北曲,我国古代词牌名历经千余年的演变,形成了丰富的种类和多样的风格。
如著名的词牌名有:《水调歌头》、《念奴娇》、《菩萨蛮》、《临江仙》等。
3.词牌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词牌名作为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诸多著名诗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都以擅长词牌名为世人称道。
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著名词牌名的特点及代表作1.著名词牌名的选词规律著名词牌名有着严格的选词规律,如《水调歌头》以水、月为主题,《念奴娇》以豪放、奔放为特点。
《西江月》以山水、田园为背景,《临江仙》以离别、思念为主线。
2.代表性词人的创作风格苏东坡的词牌名作品,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豪放奔放、寓意深远著称;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以婉约柔美、寓意悠长见长;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表现出女性诗人的柔美、感伤情怀。
3.经典词作的审美价值经典词牌名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既有形式美,又有内涵美。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中秋明月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以元宵节为场景,展现了热闹非凡的民间风俗。
三、词牌名在现代文学的创作与应用1.当代作家对词牌名的传承与创新在当代文学创作中,一些作家致力于传承古代词牌名文化,如贾平凹的《乌衣巷》、阿城的《静夜思》等。
他们在尊重古律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观念,创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2.词牌名在现代诗歌中的表现形式现代诗歌中,词牌名的运用依然广泛。
词牌的由来
词牌的由来
词牌是中国传统文学中词曲的一种形式,它包括了特定的曲调和特定的词牌名。
词牌的由来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古代音乐曲调:一些词牌的名称来源于古代的音乐曲调,这些曲调
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后来被用于配词,形成了特定的词牌。
2.词牌名的创作:有些词牌的名称是词人根据词牌的音律特点或者词
牌的曲调特色创作的,这些名称可能与古代音乐曲调无直接关系,而是根据词牌的特点来命名的。
3.地名或人名:有些词牌的名称可能来源于地名或者人名,可能是因
为某位文人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后来这个词作就以其地名或者人名来命名了词牌。
总的来说,词牌的名称来源多种多样,有些是古代音乐曲调的名称,有些是词人创作的,有些可能与地名或人名有关。
每个词牌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12大词牌名的由来(详解+注释+翻译)
01词牌名•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空一作:崩云;拍岸一作: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注释:】¹大江:指长江。
²淘:冲洗,冲刷。
³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¹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²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¹雪:比喻浪花。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fā)。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lǔ)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
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同:樽)【注释:】¹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³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¹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²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¹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的倒文。
华发:花白的头发。
¹一尊还酹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尊:同“樽”,酒杯。
酹: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翻译:】滚滚长江向东奔流而去,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滔滔巨浪淘尽了多少杰出的英雄人物。
旧日营垒的西边,有人说,那儿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
434344词牌名
434344词牌名摘要:一、词牌名的定义与起源二、词牌名的分类与特点三、词牌名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四、现代词牌名的传承与发展五、词牌名对于诗词创作的影响与启示正文:词牌名是指在古代中国文学中,用于规定词的格律、韵律以及字数的名称。
起源于唐代,鼎盛于宋、元、明、清四代,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
一、词牌名的定义与起源词牌名最早出现在唐代,是伴随着词这一文学体裁的产生而产生的。
词牌名的来源有很多,有以地为名的,如《渔家傲》;有以物为名的,如《卜算子》;有以人为名的,如《念奴娇》;还有以意境为名的,如《满江红》。
这些词牌名既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二、词牌名的分类与特点词牌名根据其字数、韵律等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如五言、七言、长短句等。
每种词牌名都有其独特的韵律与格律,如《江南春》为五言绝句,《水调歌头》为七言律诗。
古代文人创作诗词时,需要遵循所选词牌名的规定来进行创作。
三、词牌名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词牌名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词牌名规范了词的格律、韵律,使得诗词创作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其次,词牌名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形式美,使得诗词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最后,词牌名成为了古代文人的一种雅趣,许多文人墨客以创制新的词牌名为乐事。
四、现代词牌名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学对词牌名的传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词牌名的挖掘与研究,使其在现代文学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二是根据现代审美情趣,创作新的词牌名,使词牌名这一传统文学形式得以延续。
五、词牌名对于诗词创作的影响与启示词牌名对于现代诗词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52个词牌名及由来
52个词牌名及由来D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渔歌子。
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
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
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
歌头即引歌。
17: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
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专咏浪淘沙。
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
词牌名。
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
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
434344词牌名
434344词牌名【原创版】目录1.词牌名的起源和发展2.词牌名的分类和特点3.著名词牌名及其代表作品4.词牌名在现代文化中的应用和影响正文一、词牌名的起源和发展词牌名,又称词调、词格,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文学形式,主要出现在唐宋时期的诗词中。
词牌名是一种具有特定格式和韵律的词调,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在唐代,词牌名主要受到乐府诗的影响,而到了宋代,词牌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二、词牌名的分类和特点词牌名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一种常见的划分方法是根据词牌名的字数,可以分为单字词牌、双字词牌和三字词牌等。
此外,词牌名还可以根据其韵律特点进行分类,如平仄、押韵等。
词牌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要求。
词牌名的格式通常包括词的总字数、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韵律规律等。
这些规定使得词牌名在创作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难度,但也为诗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创作体验。
三、著名词牌名及其代表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著名的词牌名,如《西江月》、《如梦令》、《浣溪沙》等。
这些词牌名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格式特点,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进行创作。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就是运用了《青玉案》这个词牌名,以其优美的词句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盛况。
四、词牌名在现代文化中的应用和影响虽然词牌名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但至今仍然对现代文化产生着影响。
在现代文学、音乐和影视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词牌名的影子。
词牌名的韵律和格式特点,为现代创作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借鉴和启示。
总之,词牌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其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要求使得词牌名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个词牌名及由来
1: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渔歌子。
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
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
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
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
歌头即引歌。
17: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
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专咏浪淘沙。
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
词牌名。
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
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
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2: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
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
24:青玉案。
词牌名。
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5: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6:鹊桥仙。
词牌名。
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
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27:如梦令。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归。
词牌名。
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29:瑞鹤仙。
词牌名。
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30:少年游。
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
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31:霜天晓角。
词牌名。
又名《月当窗》、《踏月》。
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
32: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
“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
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34:苏幕遮。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35:望江南。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
后进入教坊。
36:惜分飞。
又名《惜双双》、《惜芳菲》。
《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
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37:惜奴娇。
《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38:行路难。
词牌名。
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
后用为词调。
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39:一剪梅。
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
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40:渔家傲。
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
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41: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42:雨霖铃。
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
后用于词牌。
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43:昭君怨。
词牌名。
《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
调见苏轼的《东坡词》。
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44:鹧鸪天。
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
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
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
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45:醉落魄。
词牌名。
又名《一斛珠》。
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
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
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
曲名由此而得。
46:潇湘神。
又名《潇湘曲》。
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47:天仙子。
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48:西江月。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49:临江仙。
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50: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51:沁园春。
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52:蝶恋花。
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