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真题研磨阅读示范2.1新闻深度阅读指导

合集下载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调查报告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调查报告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语句,一般不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非连续性文本的这些特点,给考
生们阅读这类文本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认识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有助于阅读效
率的提升。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二、走进它,辨识它——落实阅读过程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三步骤
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名称 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 二次通读, 关注细节。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调查报告等非 连续性文本阅读
高考体验 阅读指导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高考体验
考纲要求
明确高考考什么
一、语言文字应用单一型非连续性“文本” 在《考试大纲》中,并无“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而“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提 出是因为近几年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多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进行。实际上,近 年常考的新闻、报告类、传记类也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如:考查传记,常有链接。 二、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 语文高考《考试大纲》要求为: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 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 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 价,正确的两项是( )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 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正确的两项是( )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 科研方面的作用。
筛Hale Waihona Puke 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本 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2.1新闻深度阅读指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2.1新闻深度阅读指导

第一节 新闻深度阅读指导
从大量的文本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是我们必备的阅读素养之一,也是未来社会 对我们的要求。新闻阅读恰恰很需要具备这一能力。备考时要快速破解新闻阅读题 目,需要储备的必要知识见【基础知识手册】P8“备考摩标题信息,分辨新闻类型。 通过对标题的揣摩,分辨出文本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要关注其出处介绍,其出处标题也能够透露其性质。
2.抓住记叙要素,明了大致内容。 无论哪种类型的新闻,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 结果这六个要素。非连续性文本中也必定出现这些要素,尽管不会全面,也需要我 们关注,以便把握文本的大致内容。
3.厘清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次。 领悟新闻文本的脉络、顺序,厘清行文思路,准确划分段落层次。非连续性文 本虽然短小,但也有清晰的思路,也要注意理清其行文线索,结构层次。
6.辨析表现手法,准备鉴赏探究。 主要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锤 炼词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非连续性文本中,往往也会用到 多种手法,阅读时同样要注意。
【备选要点】 2017年全国卷新闻阅读为非连续性、混合型文本
阅读。全国卷Ⅰ新闻阅读由四则材料构成,其中材料 二为图表材料;全国卷Ⅱ新闻阅读由两则材料构成, 其中材料一为图表文字混合型;全国卷Ⅲ新闻阅读由 三则材料构成,其中材料二为图表文字混合型,材料 一选自报告。这种文本构成形式今后应该会延续,材 料构成也会兼顾文字和图表。
一、新闻文本的主要类别
类别
特点
消息
最简练、最短小,真、短、快。一般由标题、导语、 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 题、导语和主体
通讯
更详细、更生动,侧重于写人,可以采用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写稿的时间要比消息 长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3考点突破第7讲行文虽有异据文巧解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3考点突破第7讲行文虽有异据文巧解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 蹄子坏了,一走一瘸。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 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 子拌高粱醋。
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 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 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综合 的特征。 征。
考查 (2)(2014·全国Ⅰ卷)作品是怎样叙 小说是怎样讲述……的 类 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 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处?请简要分析。
类型
手法 运用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3)(2020·全国Ⅰ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
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 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 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 其效果。 (4)(2019·全国Ⅰ卷)《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 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 特征。 (5)(2018·全国Ⅲ卷)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
二、小说常见的“文本特征”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 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实主义注重写实, 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 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4.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 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5.传奇 “传奇”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 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新闻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糟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

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嚣尘上,改说法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

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

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民心理上“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得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支付的需要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

(摘编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广州日报》2018年9月26日)材料二:图一消费者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图二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占比图三智能手机使用者年龄段分布(资料来源于“德勤咨询”)材料三:近年来呼吁警惕“手机依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这种呼吁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赖”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如此忧心忡忡吗?到底何为“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

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与人的紧密性越来越强。

当然,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下意识的行为,空闲时间完全用手机来打发。

这种倾向确实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防“沉迷”。

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

(摘编自《理性看待大学生“手机依赖”》,《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24日)材料四:“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即使没有明显需要,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新闻类文本阅读

新闻类文本阅读

新闻文体和结构类题目
会泽小城惊现巨款捐资人
财富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
尹老师捐千万资产建设家乡
本报讯 我县原茚旺高中教师XXX在投身教育工作20年后突然神 秘辞职,消失在学校教师们眼前两年后突现校园类,外形气质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原来一身朴素身材臃肿眉头紧锁满脸斑点皱纹的她突然摇 身一变成为干练有型、英姿飒爽的企业家,亮瞎众师生尤其是13级37 班、40班学生的大眼!
(1)点明了新闻的核心人物。 (2)“视力过人”易于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3)“视力过人”与文中小男孩的盲人身份形 成强烈反差,有助于突出主题。
分析新闻标题艺术性“5分析” 第一,分析新闻标题特点及其作用 第二,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第三,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第四,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第五,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和对吸 引读者的作用
考纲分析:
一、C级(分析综合)
二、D级(鉴赏评价)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①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②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③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三、F级(探究)
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②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③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今,身份发生720度大转变的尹老师不忘爱家爱国的初心,将 自己的大部分资产捐献出来用于建设家乡。。。。。。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 评价的简短文字,是新闻中常考的一个考点。新闻 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具有划分与组 织新闻内容、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 等作用。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 引题(引标)——交待背景、烘托气氛、揭示 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具有交待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体中 的观点、解释主题等作用。

高考语文《新闻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新闻阅读》专题复习

课时规范练(三十一)新闻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备受关注的2016年诺贝尔奖拉开了帷幕,在273位被提名的科学家中,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最后折桂,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独自收入囊中。

其获奖理由是在细胞自噬领域的杰出贡献。

现年71岁的大隅良典是日本知名分子细胞生物学家,目前担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10月3日接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通知时,他说:“我很惊讶,我在我的实验室。

”之所以能走上这条科研之路,和他一直信奉的科研准则有直接关系——“做别人没做过的工作”。

2012年获得“京都奖”后,大隅良典曾寄语年轻科学家:“做其他人没有在做的事,并且做你发现真正有兴趣的事。

做研究并不容易。

然而,如果你真的被一个课题吸引,并且对它感兴趣,那么你肯定会克服所有障碍,即便你的工作一时未获得赏识。

人只能活一次。

在所有事情都说完了做好了之后,你终将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取材于2016年10月4日《中国科学报》) 材料二2016年10月3日,大隅良典因为自噬机制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

日本科学虽然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却未雨绸缪,他认为,不能因为近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增多就认为日本很棒,并对日本科学研究的空心化等潜在问题表现出忧虑。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张宏研究员与大隅良典熟识,两人合办过4期“中日细胞自噬研讨会”。

张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先生做了很多极其重要的工作,但从来不追求CNS(Cell、Nature和Science三种最重要的期刊)。

他批评过度追逐CNS的评估体系,认为CNS也有不少文章是错的;文章发出来就可以,重要的是工作扎实。

”今年7月,大隅良典还在《发育细胞》杂志上发了一篇自噬机制的重要论文。

张宏说,大隅良典经常跟他强调基础科学对转化医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基础研究。

大隅良典4日在记者会上也对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深表忧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新闻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现在过春节,文化消费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今年春节假期,电影票房已超去年同期,达到了58亿元。

但可惜,今年八部国产电影登陆春节档,却迎面遭遇了盗版的阻击。

这八部贺岁片盗版资源以一元起的白菜价在微博、自媒体公众号、二手交易区等平台叫卖。

更有人将多部影片打包出售,售价也不过几块钱。

业内人士称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大的泄露事故。

国家版权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新闻周刊》独家采访时表示,截止到2月14日晚,共处理权利人投诉的涉春节档电影侵权链接6362条。

(摘编自2019年2月17央视网《中国电影史上最大泄露事故侵权网站服务器在境外》)材料二:近五年中国春节档电影票房及增长率(数据统计时间截止2019年2月10日,数据来源于灯塔电影实验室)材料三:中国电影资料馆发布“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9年春节档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得分83.9分,获“满意”评价,是自2015年开展调查以来春节档中的最高分。

科幻类型题材电影《流浪地球》以大制作赢得好口碑,中国自己的硬核科幻、不输好莱坞的后期制作,使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正向着50亿元的票房宝座迈进。

《疯狂的外星人》不仅仅有名导演、大明星,内容创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电影将科幻元素与荒诞风格结合,将本土文化融入“外星人”这一符号之中,通过对人物的精准把握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触角深入到更深层次的社会批判领域。

《飞驰人生》虽然有很明显的导演个人标签,但它依然为中国体育电影发展提供了样本。

在各种段子信手拈来的电影台词之外,颇为破核的赛车过程拍摄,也让《飞驰人生》的励志故事找到了最恰当的载体。

随着观众观影水平越来越高,观影选择也越来越理性,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电影粗放式发展、圈钱式发展的模式已经行不通。

可以预见的是,行业创新和文化创新将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另一个突破口。

2019版高考语文金榜一轮全国精选新题:专题二 新闻阅读 专题专项突破 演练6 含解析 精品

2019版高考语文金榜一轮全国精选新题:专题二 新闻阅读 专题专项突破 演练6 含解析 精品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专项突破演练6 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会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是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

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界的新途径和新起点,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对话。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进而实现“民心相通”。

在全球化时代,欧美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制定语言战略,用以处理和解决世界市场带来的跨文化沟通问题,从而消除误解,减少冲突。

以美国IBM为例,该公司不仅指定英语作为公司通用语言,同时还确定其他八种语言作为公司沟通语言的选择,为跨文化团队管理和沟通,以及本地化战略积极开展规划。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海外投资,都需要语言文化知识作为重要支撑。

在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71.3%,高于主权风险(46.9%)。

近来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生存和发展境遇即表明,中国企业遭遇到的语言障碍,给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

语言是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摘编自光明网《沈骑:语言能力建设是“一带一路”的基础性工作》,2017 年 5月8日) 材料二:“一带一路”涵盖世界三大宗教、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如何在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取得共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人类文化的基底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体现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远文明境界。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5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二)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5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二)

专题专项突破演练5 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中央电视台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

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

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

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

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

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

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

《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

制作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

”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

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

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

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iPhone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

《朗读者》很好地重温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学案七体会意图,探究构思,理解小说特征、主旨真实与虚构二者似乎朝着两个方向前进,有着不可调和的张力,但二者在小说中却如同血与肉一样难以分开,现实是虚构的支点,虚构则提升了现实,使现实摆脱了庸俗。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必备知识图解】【必备知识学习】一、小说的文本特征虚构与真实是小说的本质特征。

抓住小说中“虚构”与“真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视角审视小说文本,从文体视角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达成、审美效果等,既有利于深入把握小说作品的内容,深入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以及考试的应对中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助于小说深度阅读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虚构性与真实性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甚至是小说的灵魂。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

小说家是专业“说谎者”。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

【典题赏读】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于博《黄豆飘香》)答案:①小说中,于放等人物以及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攻打庆城前后发生的故事是虚构的。

②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军纪严明,并得到群众的支持,抗联战士手足情深,都是真实的。

③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信息类文本阅读--新闻、访谈阅读 (12张PPT)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信息类文本阅读--新闻、访谈阅读 (12张PPT)
第三步:深入内核,分析评价。 将前两步获取的信息归纳起来,从访谈的问题和内容思考主题和意图,从内容的呈现 方式和表达技巧思考访谈的艺术特色。
典例突破·学以致用
【例】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
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
C.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
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
D.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新冠肺炎疫 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C.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
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被书写的。 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
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答案:D。
【解析】“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表述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想象不是
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可知,写作中的想象不能背离现实逻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学可以复原和记录新冠肺炎疫情这
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
B.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
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通讯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或插 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训练【专题25】新闻阅读(含答案)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训练【专题25】新闻阅读(含答案)

专题二十五新闻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

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

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后来的成长有何影响?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

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

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慢慢地,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

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

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

我记得,小时候每读一本书,都珍惜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

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

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

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新闻阅读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新闻阅读2
4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秦: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 世纪 50 年代,南京大学 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 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 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 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 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 做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 一。
7
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我 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 人难以体会的。真正热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 境中,内心也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
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然与当前浮躁的 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不少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 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似乎也起了不 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媒体之间应 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6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必须静心求实。 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 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 的是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 20 年的工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 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 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 20 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 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
9
良心、主张社会公正,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学者在和媒体 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者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 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使自己成为“媒 体学者”。学者不要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自己就可 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 才”。这实际上是在降低学术的影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足。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2部分专题1 新闻阅读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2部分专题1 新闻阅读

专题一新闻阅读新闻类文本历年来在课标全国卷中没有消灭过,但它属于有用类文本阅读的一种,在考纲中有规定,因此设计本专题。

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和结构,才能更快速地读懂文本。

因此本专题从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入手,点拨阅读技巧,教考生快速读文,精确做题,然后在突破时以省市卷和模拟题为例题样本,突显新闻文本的文体特点,重点涉及了四个题型及一个重难突破:把握新闻的结构思路、赏析新闻标题的技巧、分析新闻的写作技巧、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和概括新闻内容,分析报道角度。

语言理解等和其他文本类似的考点不再涉及。

【文体学问概略】一、文体特点1.新闻内涵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觉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准时报道。

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3.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快速准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行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4.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大事的起因、进展、结果。

二、阅读技巧1.看清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析叙述方式,领悟布局特点。

5.挖掘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新闻属于有用类文本的一种,理解语句含意、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考点和其他文体类似,不再赘述。

但鉴于新闻的文体特点和其他省市高考命题的形式,故本栏目立足于新闻的文体特点和结构,依据高考在文体和结构方面常考查的新闻的结构思路、标题、写作技巧、社会价值等几个方面来复习。

题型一把握新闻的结构思路把握新闻的结构思路就是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精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这就需要了解新闻各要素及其作用:1.标题: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新闻阅读 2.2 新闻阅读理解分析与综合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新闻阅读 2.2 新闻阅读理解分析与综合

K12教育课件
34
【解题导图】
K12教育课件
35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的制播运营模式在材料三,可以用提取关键信息的方 式提取出模式特点——频道化运营模式。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在材料四, 对照中央电视台的频道化运营模式,可以概括出它的特点——制作和播出是分离的。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12教育课件
39
【即学即练】
一、(2018·济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12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015
材料一:
在线教育市场需求升温。这种升温一方面在于在
线教育类产品是面向家长市场,但体验者却是孩子的
这样的一种用户错位的产品,因此它需要准确切中家
K12教育课件
40
长的心理需求。当前,中产阶层家庭队伍逐步壮大,对子女教育投入增加,许多家
K12教育课件
36
答案: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中央电视台是 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 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并且有专门提供片源的公司渠道。(每点2分)
K12教育课件
37
【技法归纳】 解答新闻阅读理解分析与综合题“两步走”
K12教育课件
46
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程方平认为,健全行业自律 不失为一剂良方。 “我国可以建立一个行业内部的权 威认证机构。”它们的主要责任是,对在线教育机构 的教学成果进行追踪认定,不管是颁发的相关证书, 还是作出的效果评价,都是真实而有效的。“该认证 机构作为第三方,与在线教育机构和学员之间都不存 在利益瓜葛,作出的评判可信度较高,但若该认证机 构有失公允,则要负一定责任。”程方平解释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新闻深度阅读指导
真题研磨·阅读示范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

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
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一步:阅读提纲挈领,厘清文脉
本题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由两则材料构成,新闻的中心内容都是垃圾分类问题。

材料一为两段文字,后加一图表,涉及图表阅读。

材料二共四段文字。

第二步:训练理解剖析,运用提升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析题文】A项对应文本材料一中的图表,图表反映的是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

由图表可知:“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的为94.6%,“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的为50.9%,故A项理解正确。

B项对应文本材料一中的图表,由图表可知:“对垃圾分类知识基本不了解”的为6.0%,“从未尝试进行垃圾分类”的为9.2%,故B项理解正确。

C项对应文本材料二中的第一、二段,文中的相关表述为“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故C项理解正确。

D项对应文本材料二中的第二段,文中的相关表述为“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D项却表述为“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故D项无中生有,不正确。

答案: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析题文】A项是对材料一、二内容的概括,联系全文来看,概括准确。

B项对应材料一中的图表和材料二中的第二段,由图表和材料二可知“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表述正确;而“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的相关表述为“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故此表述不正确。

故B项错误。

C项,对应材料一中的第二段和材料二中的第三段,其中的相关表述为“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由此可见,相关表述强调了垃圾的价值和不进行分类的危害,其中并没有否定垃圾的资源属性。

故C项错误。

D项对应材料二中的第三段,相关表述为“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由此可见《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并未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而是由各地政府制定。

故D项错误。

E项,对应材料二第三段,联系文本和现实可知,E项分析和评价正确。

答案:AE。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词,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切忌凭空随意作答。

比如,从材料一所列图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分类的人很多,但清楚了解并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的人却不多,由此可知应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让他们养成习惯;从材料二第一段中“有人说”的话语及第三段中的“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可知,政府也要负起责任,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答案: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