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新认识——北京旧城区的“保护”与“发展”
浅谈城市规划中对于旧城的更新与保护
浅谈城市规划中对于旧城的更新与保护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进程不断的加快,很多城市开始不断地进行规划建设,对旧城区进行更新与保护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问题。
很多城市旧城区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历史文化,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是需要保护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化建设达到了全新的高度,由于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投入少、盲目低层次的改造,使很多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古迹和具有文化内涵等特色的建筑被拆毁,失去了旧城本身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主要针对旧城的更新与保护进行分析,分析在城市的规划中旧城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更新保护措施,从而促进城市规划中旧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更新;保护旧城区普遍存在城市混乱、房屋老旧、交通拥堵、公共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为了促进城市有更好的发展,很多城市已经将城市中的旧城更新与保护提到日程,让旧城的更新与保护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点工作。
在我国之前的城市化发展建设中,对旧城的改造观念不是很高,经常忽视对旧城的更新与保护工作,同时,对旧城的管理机制也不是很成熟,导致在对旧城的更新与保护工作实施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让旧城本身具有的历史文化特点遭到了不可修复的破坏,让具有城市特点的风景逐渐淡出城市的发展中去。
所以,要充分重视旧城的更新与保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协调好旧城的规划,减少对旧城本身的破坏,才能更好地发展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1.在城市规划中旧城更新的含义以及必要性1.1旧城更新的含义所谓旧城的更新就是对具有历史文化的旧城进行整治、开发和保护。
根据旧城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更新办法,有针对性地对旧城中的建筑以及名胜古迹,民居等进行更新。
但旧城的整治并不是对旧城进行大拆大建,而是在保护有历史文化特色建筑的同时进行整治,从而提升旧城的整体质量。
1.2旧城更新与保护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的城市化不断地发展,在城市的不断规划中对旧城进行更新与保护是很重要的。
北京的城市规划都有哪些先进的理念
北京的城市规划都有哪些先进的理念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其城市规划蕴含着一系列先进的理念,这些理念不仅塑造了北京独特的城市风貌,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人为本是北京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之一。
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始终围绕着满足人们的需求展开。
在交通规划方面,北京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地铁线路的不断延伸和公交线路的优化,使得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同时,还注重步行和自行车道的建设,为绿色出行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居住环境方面,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并且注重小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如学校、医院、商场等,让居民能够在生活中享受到便利的服务。
生态优先也是北京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念。
北京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建设了众多城市公园和绿地,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
比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此外,北京在城市规划中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广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文化传承是北京城市规划的一大特色。
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对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通过划定保护区、制定保护规划等措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
同时,在新的城市建设中,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使得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相得益彰,展现出北京独特的文化魅力。
功能分区明确是北京城市规划的显著特点。
中心城区主要承担着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等核心功能,而城市的周边区域则分布着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实现了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
例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入驻,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北京还规划了多个商务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北京的城市规划还注重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的协同布局等措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的共同发展。
以北京胡同现状浅析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
近景的胡同与远景的 摩天大楼
04
仿古建筑是好是坏?部分仿古建筑过于追求形式,开发商看上的是其商业价值,导致普通民众对仿古建筑 有很大的意见。
“仿古建筑是指专门用于模仿与替代古代建筑、传统宗教寺观、传统造景、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古村落群, 还原历史风貌概况的建筑。”建筑师将书本中的建筑实体化,一方面推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使得普通民众可 以看得见、摸得着,加深内心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另一方面复原是对古建筑的一个思考与学习过程。潮流 之所以成为潮流,在于大多数人的追求与推崇,高度的文化认同使我们对传统有着不加思考的崇拜,在“建 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纲领指导下,追求发扬本土特色的目的很容易产生歧化,将“中国特色”符号化、 边缘化,就会流于表面,在表现形式上陷入语汇贫乏。当我们思考仿古建筑建造的初衷与意图,便会理解 中国在古建筑文化上的探索与进取。
3
低,不利于北京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
实现。
而位于北京二三环间的西城区,其旧城胡同居住容纳量却很低。
2
这就导致建筑与规划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将古城区面积缩小,对
区内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四合院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应用现代技
术适应新文化需求。
不同意见的提出看到了人民对民生和文化的重视,而这些思考也将继续。
4
T..h. ank You
市民观点
01
在走访中市民呈现出两种观点:一种 是希望胡同中的四合院、大杂院尽可能完 整保留。
另一种如菊儿胡同,历史上是妓女等 群体的居住区,认为影响不好,应全部拆 除。同时提出仿古建筑仿的尴尬,为何不 直接完整保留优秀建筑的疑问!中国国力 和对古建筑的重视程度,为何依然不能留 下这些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建筑?
02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 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 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 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北京市的历史与城市规划
北京市的历史与城市规划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及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对于历代王朝来说,北京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
在北京建城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建筑,这些建筑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北京市的历史与城市规划。
一、北京市的历史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古代历史上曾经是许多王朝的都城,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明清两代。
明朝时期,北京曾是明朝的都城,随后在清朝时期继续成为了清朝的都城,并一直延续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因为它作为中国的首都,所以在不同王朝时期,它的建筑规划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建筑风格以及北京城的城墙。
在北京建城的初期,它的建筑比较简单,主要是一些城墙、宫殿和寺庙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是按照朝廷的规划建造的。
在明朝时期,因为内部建筑加强了砖石的使用,所以城市规划也变得更加复杂。
此外,明朝时期还建造了很多新的宫殿、道观和园林等建筑,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紫禁城,由于它的历史意义和建筑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形象。
到了清朝时期,北京的城市规划又有了重大的变化。
康熙帝下令,将颐和园建造在北京的西郊,这个用了18年时间建造出色的大型园林,成为了清朝皇家园林之最。
与此同时,清代还建造了众多的寺庙,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八达岭慕田峪长城和圆明园。
然而,咸丰年间,外国侵略者以及天灾人祸的影响下,圆明园遭到劫掠被烧残,许多珍贵文物被毁,成为了全世界公认的文化可憎行为。
二、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一直以来都受到了重视。
在建筑规划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不同王朝历来都重视北京市的城市规划,不仅是为了整齐美观,更重要的是为了安全和方便。
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因为其中涉及到了城市的安全、疏散和人口数量等问题。
在现代北京,城市规划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的规划也日益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
北京新旧城区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北京新旧城区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的城市化建设也不断加剧。
市内不仅有旧城区,还有新城区。
这篇文章将比较北京新旧城区的发展模式。
一、北京旧城区的发展模式1.1 传统城市形态北京旧城区的发展模式与传统城市形态有很大关系。
北京旧城区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具有九宫格布局,这成为了现代北京城市规划的基础。
传统城市形态给北京旧城区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交通阻塞、人口过剩、环境污染和建筑老化。
1.2 保护和改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
为了保护旧城区的文化遗产,政府制定了政策,要求人们保护这些建筑,并逐步改造旧城区街道。
另外,北京政府也鼓励人们购买新房。
这个政策推动了城市发展的进程,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人们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同时,新居区的城市功能和老城区的衔接并不完美。
二、北京新城区的发展模式2.1 新城规划北京新城区的发展是近年来的新事物。
新城区的建筑设计更加现代化,拥有更好的基建设施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此外,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也更加理性和科学。
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全面的城市规划,包括道路、居住区和重要建筑设施。
该城市规划还规定了可持续性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2.2 一体化发展随着新城区的不断发展,北京市政府将新城区与旧城区的发展纳入了一体化之中。
这个一体化发展平台的建立,使得新城区更加方便、更加现代化、生活条件更为优越,同时也保留了历史文化。
此外,新城区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北京市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三、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比较3.1 建设方式北京新旧城区的发展模式之间,在建设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
旧城区的建设模式具有历史基础和文化积淀,但它的建设方式比较传统,经常会卡滞。
相比之下,新城区的建设方式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它可以更好地应对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挑战。
3.2 建筑风格和现代化程度从建筑风格的角度出发,旧城区的建筑设计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而新城区则更加现代化,同时满足现代的城市规划要求和建筑条件。
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作者:高扬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摘要】城市的面貌,在人类的发展历史长河之中,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建设的全方位进行,比如新城建设、旧成改造、房屋拆迁、新楼拔地而起。
在这种过程中,城市的历史街区不可避免的受到现代化的不利影响。
如何保护与发展历史街区就成了城市建设的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在这种思路下,论述了历史街区的概念以及保护意义,和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更新的历程和历史街区的现状与相关保护制度。
【关键词】概念,意义,保护制度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使得城市的面貌处于快速的更新中。
这种更新,从本质上讲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从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这种现代化进程必然会对城市中那些饱含历史文化的街区造成不利影响。
城市的建设更新,必然会带来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带动城区经济的发展;但是若对城市的更新建设管理不善,就会对城市的历史内涵造成损害。
二、历史街区的概念及保护的意义1、概念分析早期历史地段的概念比较狭窄,主要指文物建筑所在地段。
后来,历史街区的概念逐渐取代了历史地段的概念。
历史街区的概念不同于历史地段的概念。
前者强调的不是个体建筑,主要关注的是地段内的建筑所构成的整体环境。
历史街区内单个建筑的文物价值也许并不高,因为其价值在于整体性。
我们认识的历史街区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因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集结在一起的有一定空间界定的城市(镇)区域,它以整体的环境风貌体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示某个历史时期的典型风貌特色,反映了城市的发展脉络。
在这个概念中,街区是对象,历史文化是内涵。
2、保护的意义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部分到整体的发展过程。
在保护内容上,从对单项历史文物古迹的点式保护发展到对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的整体保护,进而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历史街区传统风貌保护问题。
毛概课社会实践报告-关于新时期旧城区的保护欲旧城区改造措施的探讨
毛概课社会实践报告书关于新时期北京旧城区保护与旧城区改造措施的探讨一、前言 (3)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三、研究背景: (6)(一)北京旧城现状总体概况 (6)(二)北京旧城现状详细情况 (8)四、旧城保护与改造的措施 (9)(一)旧城保护与改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9)1、对旧城功能分区,应予以适当调整。
(9)2、旧城内的行政区划应该重新进行合理安排 (9)3.建立北京旧城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9)4、明确旧城保护与改造的主体力量 (10)5、正确处理好人与城市的关系 (10)(二)旧城保护与改造的具体途径与方式 (10)1、实现危房改建与胡同—四合院保护有机结合。
(10)2、实现资源整合与百姓安置有机结合 (13)3、实现旧城改造与文化特色保护有机结合 (14)4、实现旧城区道路改造与保护文物古迹有机结合。
(15)5、实现旧城改造与优先建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有机结合 (15)一、前言八年前,一本叫做《城记》的书横空出世。
记者兼作者王军披阅十载,采访五十余位当事人,用三十万字写出北京旧城区从“梁陈方案”起始半个世纪风起云涌的沧桑变化。
这本书在国内外大受好评,获得意料之外的反响,因为它强烈呼应了现实———如何保护残存的旧城区,如何治理日益严重的“城市堵塞”,如何通过新规划赋予城市新的催化剂,这些问题对今天的北京已刻不容缓。
北京旧城是历经元、明、清各个时期发展而来的,胡同内分布着大量不同时期、不同地层的院落。
经考古调查证实,旧城内长安街以北至北二环地区,除了紫禁城及其邻近区域在明朝初期经历过大规模改造外,其余城区仍保留着元大都的街巷胡同格局,这是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保护的。
北京古都风貌的建设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实际执行层面的种种因素,理想化的“古城整体保护”方案基本落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兴起,在北京出现了大规模改造的热潮,对北京旧城的历史文化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直到20世纪末,北京特有的旧城,仅剩下以紫禁城为中心的呈“凸”字形区域,约62.5平方千米。
北京市城市更新政策解读
北京市城市更新政策解读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推动城市更新取得明显成效。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北京市城市更新政策,本文将围绕城市更新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要点进行解读,共分46点进行详述。
一、背景和意义1.北京市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定是出于对城市发展的需要,旨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2.城市更新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意义,能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
二、政策内容3.北京市城市更新政策主要包括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资金保障、产权处理等内容。
4.规划纲要明确城市更新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指导。
5.实施方案细化具体的城市更新举措和落实措施,确保政策能够落地生根。
6.资金保障是城市更新政策的重要保障措施,确保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来源。
7.产权处理是城市更新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产权调整、补偿安置等具体举措。
三、政策原则8.北京市城市更新政策的实施遵循科学规划、保护文化遗产、尊重市民意愿、促进经济发展等原则。
9.政策原则旨在确保城市更新工作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四、政策具体举措10.制定城市更新规划,明确城市更新的范围、内容和目标。
11.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12.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
13.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14.合理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更新和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政策优势15.北京市城市更新政策具有政策支持力度大、资金支持丰富、政策执行力度强等优势。
16.政策优势为城市更新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政策难点17.北京市城市更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城市规划不完善、产权矛盾复杂、民生保障问题等难点。
18.政策难点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创新机制,寻求解决之道。
七、政策效果评估19.北京市城市更新政策的实施需要进行效果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从旧城新生与新城开发的关系探讨我国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
从旧城新生与新城开发的关系探讨我国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发表时间:2019-03-07T13:57:17.0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作者:曾海玲罗丹芝[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逐渐推进。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528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逐渐推进。
但是,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城市蔓延”的情况,这就表明我国的城市增长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重新审视。
尤其是我国一些大城市存在着盲目扩建的现象,还有一些城市盲目照搬其他城市的规划理念,影响了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先围绕旧城改造与新城开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以此来探讨我国的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
关键词: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城市发展规划理念前言当前,在我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还存着较多的问题。
一些城市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扩建以及照搬照抄其他城市建设经验的这一问题。
如此一来,就导致一些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遭到了破坏,而且还损害了该城市的功能,使得其原有的特色遭到了破坏,继而影响了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需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以城市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探索新的发展之路。
1、问题的起源以及相关分析问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一些城市的扩展模式存在着问题,导致该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
(2)在城市建设中,旧城更新不能够成为其中的重点,这就使得我国一些城市的旧城更新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导致一些城市的存在着盲目改造的行为。
1.1城市较为老化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因为规划较为滞后,导致该城市的立交桥、铁路以及其他一些管线设施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如同藩篱一般切割着城市,在这种背景下,“城市肌理”遭到了破坏。
由于建筑的退让、各建筑物功能的迥异、建筑造型的独特等,导致许多城市的建筑与建筑之间看似是一个整体,其实确是互不相干的个体。
原有的城市空间因为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而被生硬的割裂开来。
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与演变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一些城市兴建铁路和港口,为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厂的建设,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出现了一些工业化重镇。
20世纪80年代,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中国的城市建设逐步走向成熟。
论述城市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建设特点,以期促进旧城区的保护和发展。
关键字:城市;规划建设;现状;发展趋势导言在世界经济市场化在、生态化等趋势作用下,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呈现出新的特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我国要根据地区城市规划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处理的基础上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整体水平,为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打开新局面,使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促使新时期地区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概述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耕文明时代,城镇主要作为行政管理中心、军事要塞、市场交易中心而存在,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工商业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诞生了一批因工业、商业、铁路、港口而兴起、繁荣的城市。
这些城市的特点是以火车站和港口为中心衍生出了商埠。
在对商埠的规划建设中,产生了新的建筑布局,形成了新的城市中心,同时增加了煤气路灯、自来水、下水道、电报局等公共设施。
1.2 1949—1978年此时期的城市规划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57年,城镇化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贯彻落实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建造了大量的工厂,并在工厂周围建设了大量的工厂职工住宅。
第二个阶段是1958—1978年,城镇化处于曲折缓慢发展状态。
1.3 1979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科学指导城市规划建设,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口合理分布。
2城市规划建设现状与对策2.1强调审批制度和空间规划体系完善,重视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审批制度不完善以及地方特色不突出是存在的显著问题。
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
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作者:李建平来源:《前线》2021年第11期[摘要] 对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体现了当下人们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认知发展。
北京老城由四重城和中轴线组成,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
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深入挖掘老城人文价值和中轴线文化内涵,做好老城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讲好老城与中轴线的故事,是北京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北京老城; 中轴线; 整体保护; 活化传承[中图分类号] D616; K9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11-0077-03通过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特别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尤其是通过北京中轴线申遗,人们对北京老城的历史文化价值认知越来越深入。
人文北京是北京发展的优势所在,要挖掘和传承北京老城保护的人文价值,发挥中轴线在保护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讲好中轴线申遗与老城保护故事。
对老城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的认知推进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民族现代化的根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是检验一个民族进步的尺度。
北京老城汇集了中华优秀的传统建筑,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
过去,在文物保护中人们只关注有突出价值的古代建筑,对老城整体文化价值认知不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的批复中明确提出:加强老城空间格局保护,保护好两轴与四重城廓、棋盘路网与六海八水的空间格局,彰显独一无二的壮美空间秩序。
1对北京老城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就是珍重。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把老城作为北京发展的优势所在,将老城整体保护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
提升对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意识。
北京老城是一个整体,过去人们往往只关注老城内的故宫、天坛和一些有突出价值的古代建筑,而忽略了老城整体保护价值。
由此,北京老城四重城廓不断流失,河湖水系减少,街巷胡同变样,一些有价值的四合院也被拆除,一些古代建筑虽然得到抢救性修缮,但修缮后显得孤零、冷清。
旧城更新理论
旧城更新理论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旧城更新的多种英文译法:Urbanrenewal,regeneration,Urbanrenaissance一般包括有三种含义:1.开发或改建(redevelopment);对于质量低劣者可根据其不同规模进行“再开发”。
2.整治(rehabilitation);整治是将比较完整的城市剔除其不适应的方面,开拓空间,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环境质量,如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2.保护(conservation)对于旧城历史地段,则予“保护”;旧城更新的特点①UR受历史及现状条件的制约长期城市发展的历史性沉淀及现状旧城超负荷运转及拥挤状况的限制。
②UR具有长期性与延续性新与旧的辩证关系,城市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
③UR具有复杂的关联性旧城更新的众多因素具有关联性。
④UR具有综合性工作复杂,不仅要解决经房紧张、交通拥挤、用地布局混乱、环境条件恶劣等问题,还要统筹安排迁移居民生活,研究社会结构、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生活习惯。
新时期旧城更新具有新的特点a、UR对象从过去以局部环境更新为主转向城市旧城综合机能更新为主,更加强调整体和综合的观点。
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旧城更新的主要动因。
b、UR的性质由过去的福利型转化为目前的效益型。
c、UR的资金由过去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转变为全方位多渠道的筹集资金,土地价值规律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旧城更新的主要矛盾及问题产业的原因。
1.旧城历史遗留问题的延伸与发展(1)土地配置低效益日益突出一是反映在布局混乱上,工厂、机关、仓库、居住、文物古迹混杂布局。
二是用地集约化程度低,用地构成比例不合理。
(2)住宅拥挤和房屋破旧仍十分严重。
(3)基础设施滞后与不足与日俱增,给排水、道路交通、环保环卫等领域。
(4)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丧失有所加重,如武汉展览馆、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
北京市城市风貌保护及规划管理研究
北京市城市风貌保护及规划管理研究北京市,中国的首都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心地带之一。
其城市风貌,既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又具有当代现代化的特征。
因此,保护北京市的城市风貌,同时进行规划管理非常重要。
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北京市是中国保留最完整古代城墙的城市之一,它代表了古代城市的独特魅力。
此外,紫禁城、颐和园等古建筑群体也是北京市著名的景点。
除了著名的景点,老北京城市街道和胡同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
因此,在规划管理中,需要重点保护北京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加强人员和设施的管理和保护。
其次,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最后,要采取多种手段,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纯正性。
二、加强现代化建设和规划北京市作为国家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其城市风貌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特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规划管理中需要加强现代化建设和规划。
首先,在建设中要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建立起符合现代化标准的城市设施和基础设施。
其次,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环境保护,防止出现无序开发和城市丑化等问题。
三、完善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城市风貌保护和规划管理的基础。
在北京市,市政府等有关部门应该完善城市管理的体系,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同时,要明确责任、分工明确、信息畅通,加强监管和考核,使城市管理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
四、加大文化传承和创新力度北京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文化氛围,传承和创新都是城市风貌保护和规划管理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传承和发扬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1. 教育:教育是培养城市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通过文化教育,使市民了解和传承本地的文化传统。
2. 支持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政府的支持,使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发展。
3. 建立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主题公园以传承本地文化为主题,为市民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2024年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不仅关乎城市面貌的改善,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北京为例,探讨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其实施路径。
二、北京旧工业区现状及挑战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曾拥有众多的工业区和工厂。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些旧工业区面临着诸多挑战。
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功能的转变、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对旧工业区进行城市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三、城市更新策略的制定(一)科学规划在制定城市更新策略时,应遵循科学规划的原则。
通过对旧工业区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产业特点等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更新规划。
规划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要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
(二)产业升级与转型旧工业区的更新应与产业升级和转型相结合。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也要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三)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在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通过治理环境污染、恢复生态景观等措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社区参与与共建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应注重社区参与与共建。
通过与社区居民、企业等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更新规划,确保更新过程的公开透明和各方利益的平衡。
四、北京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实践案例(一)案例一:798艺术区798艺术区是北京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之一。
该区域原为一家国营印刷厂的老旧厂区,经过改造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创作、展示、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这个案例的成功在于其充分利用了历史文化遗产和原有的工业建筑,将旧的工业区转化为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
(二)案例二:中关村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旧工业区进行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典型案例。
简论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保护、改造
简论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保护、改造摘要:旧城区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而且诠释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景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化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片面的追求当前利益,低投入、低层次的盲目改造,使得具有历史保留价值的历史古迹和特色建筑被无情地拆除,失去了原有的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基于此,本文就从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保护、改造展开分析简论,以供相关人士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区;保护及改造1、旧城区的概述在历史的进程中,城市总是伴随着历史的更替进行着更新与改造,而更新与改造总处在“不平衡”之中。
所谓的“不平衡”就是城市规划中旧城区更新成新城区,新城区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满是沧桑的旧城区,并带有历史的痕迹。
旧街区是城市构成中的一部分,是有着丰富文化信息资源,能够相对全面地表达一个城市的历史进程,以一个街区的整体特色体现着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旧街区不仅是一个城市历史进程的缩影,更是一个城市发展、创新与延续的指向标。
2、城市规划旧城区保护与改造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2.1原真性原则旧城区保护要遵循原真性的原则。
保存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原先的历史遗迹,保留其全部的历史信息。
遗留下历史遗迹的要好好保护;遭到损坏的历史古迹,修补要采用原先的方法和工艺还原其本来的面目。
2.2整体性原则旧城区保护的整体性原则就是保护旧城区的整体风貌,即在保留历史遗迹的同时,还要保留其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城市、景点等景观。
旧城区的形象由多元性的特质所构成的具有特定的地域景观组成,旧城区的保护,在保存文物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于旧城区整体环境的保护,任何历史古迹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2.3发展性原则旧城区与现代共存的前提是两者必须同步发展,旧城区的保护与文物古迹的保护有所不同,旧城的保护更需要生活在此的居民,要想当地居民具有这种历史责任感,旧城区需要发展,在满足居民的现代社会物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旧城区的文化、建筑、观念等才能与现代的城市化共存。
浅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ppt 22页)
“梁陈方案”:行政中心西移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北京城的城墙、城楼、牌楼都完整存在的时候, 建筑学家梁思成竭力主张:要完整保留北京古城。他遇到知音——曾留 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1950年,俩人联手提出了《关于中央人民 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将自己的观点变成了具体的规划,也就 是后来北京规划史上著名的“梁陈方案”。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无较大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的北京,当
时的北京是在红色的范围里,
就是延着老北京的“品”字型
的内城。北京市当时周边也没
有什么发展,黄色部分是农业
地区,绿的是山区,及延庆的
盆地,还有两个水库:密云水
库和管厅水库。另外还有怀柔
水库(水库用浅蓝色表示)。
80年代后北京的规划
第一,鉴于北京已建立起较强大的工业基础,市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
结构。这既是首都功能的需要,也是首都人才、信息、历史、自然资源的优
势所在。同时要以第三产业发展来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实现高科技的改
造,建立优质、高效的经济。
第三,首都的人口规模要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论定,适当留有
余地,并应把流动人口纳入城市规模,在适度控制的前提下加强管理与疏导。
第四,城市布局必须实施两个战略转移的方针,把城市建设重点逐步从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浅析
目录
1 北京城市规划沿革 2 2004-2020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3 对该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想法
1949~1953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初步形成阶段
1949~1953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初步形成阶段 中心城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 第六,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到城市建设的首位,努力把首都建成水源、能源充足,交通、通信快捷,环境清洁优美,防灾体系健全 的现代城市。 后来,陈占祥在专著中对方案进行了解释说,新市区主要在复兴门外,长安街西端延伸到公主坟,以西郊三里河作为新的行政中心, 把钓鱼台、八一湖等组织成新的绿地和公园,同时把南面的莲花池组织到新行政中心的规划中来。 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隔离带中应该是树木或农田,以保持城市的环境。 市区建设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 其中中心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7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米; 于是,以旧城为基础进行扩建的规划方针就此确立。 2020年,北京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 中心城以旧城为核心,继承发展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轴向延伸的十字空间构架。 为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加强与国际、国内广大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与合作,而且要逐步改造“大院式”单位办社会的城市 结构,加快各项城市设施社会化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米。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隔离带中应该是树木或农田,以保持城市的环境。 第三,首都的人口规模要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论定,适当留有余地,并应把流动人口纳入城市规模,在适度控制的前提下加 强管理与疏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新认识——北京旧城区的“保护”与“发展”拜静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70摘要:作为全国的首都,北京凝聚着古代都城建设的“智慧结晶”,但由于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处理城市化发展与保护文化遗产二者间的问题时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北京的旧城毁坏严重。
本文从保护北京旧城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旧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选取世界上保护旧城取得成就的法国巴黎供北京借鉴学习,也提出了自己对北京旧城区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认为旧城的发展要建立保护的基础上,但也不能不发展,“新旧结合”、分区建设、旧城的“有机更新”等不失为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北京旧城保护发展AbstractAs the capital of China,Beijing embodies the wisdom of ancient capital city construction.But in recent decades,due to our countr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the problems between them are a lot,so that Beijing's old city destroyed seriously.This paper,from the view of the Beijing old city protection,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old cit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Besides,select Paris that has a great achievement in protecting of the world for Beijing reference learning.Moreover,put forward to Beijing old city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thinking:The old city's development to establish the basis of protection,but it not means non-development,"the old and new combination",and the zoning construction,the origins of the"organic renewal"is feasible method.Keywords:Beijing old city;protection;development1.前言1.1研究背景如今的北京城,用它的光辉与荣耀,吸引了超过2000万的民众生活于其中,在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同时,也肩负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任务。
但是,几十年来,我国在处理城市化发展与保护文化遗产二者间的问题时存在着很多不足:建国以来,北京的旧城遭受了“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2000年——2003年”三次大拆改,毁坏严重,许多最能体现北京古都特色的城墙及大部分城门被陆续拆除,胡同、四合院的数量在急剧减少,成为影响北京历史名城整体形象的最大遗憾。
因此,北京若想实现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和目标,就必须让昔日的旧城区重现光彩。
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一2020年)》中指出:“北京旧城承载着大量有形和无形的历史信息,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资源。
”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2004年1月16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WHC)做出“整体保护北京旧城”的郑重承诺,相信我国对旧城区保护的研究会逐渐充分起来。
2.北京旧城区的发展现状2.1土地使用和房屋建筑北京旧城是指在二环路(原城墙和护城河位置)以内的地区,面积共62.5平方公里,其中,内城东西长6650米、南北长5350米,面积35.6平方公里;外城东西长7950米、南北长3100米,面积24.6平方公里。
1949年,北京旧城区范围内房屋总建筑面积为1760万m2,1510万m2的平房占到86%;1997年底,北京旧城范围内房屋总建筑面积为4860万平方米,建国前留下的房屋只剩下不足1/3。
现在,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总占地面积10.38km2,约占旧城总面积的17%。
2.2道路交通结构北京市旧城区路网为棋盘式,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但受历史条件约束,除已实现规划的主干路和次干路外,路宽相对狭窄,不适应远景交通量的发展及交通流构成的变化。
并且旧城道路两侧因商业发达,行人密度高,又缺乏停车设施,路边停车现象严重,对交通造成很大干扰,让原本狭窄的道路更显拥挤,旧城交通状况面临极大挑战。
2.3旧城功能布局经过60年的发展,北京旧城行政机构的布局基本形成了三个相对集中区:(1)中央首脑机关、主要行政、司法方面的部门集中在中南海和天安门广场附近;(2)负责综合经济、建设方面的部门多集中在西部;(3)负责外经外贸、文化、外交方面的机关多聚集在东部。
3.北京旧城区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3.1以“旧城为中心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有关部门综合各种因素后否定了1950年2月梁思成、陈占祥《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指出的“在西郊三里河一带建设新的行政中心区”,这也就从总体规划层面上决定了北京古都特别是历史城区今后的命运。
时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北京旧城区出现了一系列“梁、陈”当时预估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办公布局零乱影响职能发挥2.大量商贸金融功能“聚焦旧城”3.功能聚集带来人口的过渡密集4.单一中心造成“摊大饼”式蔓延5.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被大量拆除6.传统建筑年久失修,生活条件恶化7.交通布局难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8.旧城传统风貌遭到持续性破坏3.2旧城改造中矛盾突出首先,各地在大拆大建式的“旧城改造”中对历史城区的破坏是空前的。
北京的历史城区也正逐渐失去了以往的风采,传统文化的颜色逐渐暗淡,“千城一面”的效果愈发显露。
再者,北京的旧城区也是今天人们生活的重要背景,承载着北京最真实、最宝贵的文化习俗和情感,但是由于北京旧城区自身的区位优势,是房地产开发商竞相拍出高价的黄金地段,必然存在明显的趋利性特征,使北京旧城区的保护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而一旦对经济的追求与政府急于改造的愿望相结合,北京旧城区保护与延续就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三,由于北京旧城区的大拆大建所带来的历史损失是与决策者长期被长官意志、政绩观念、局部利益左右所分不开的。
北京城的整体申遗失败就十分值得我们反思。
在尚未对旧城区进行深入调查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拆建,不听取规划部门和专家论证的经验,甚至超越法律控制的范围,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旧城面貌极大的被破坏。
第四,管理体制分散,法律保障无力。
各单位、各部门基于局部利益谋求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旧城的城市功能和建设量,人口、交通和环境负荷明显增加,难以促成统一的旧城保护控制与协调发展;有法不依和无法可依的现象屡见不鲜,主张保护的一方往往因没有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而败下阵来。
再加之利益集团作祟,走入利用大规模房地产开发筹措资金的误区,结果是与虎谋皮,事与愿违。
4.法国旧城保护与发展的经验借鉴4.1法国巴黎旧城保护与历史传承虽然法国与中国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悠久的历史积淀、厚重的文化传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等共通之处也让法国的旧城保护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有实际的借鉴经验。
法国政府1977年颁布的《巴黎市整顿方案》比北京2002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早了近30年。
另外,巴黎在遵循保护旧城区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的同时,也加强了周边新城的规划建设,城市主轴线从20世纪70年代起继续向西延伸,规划建设了德方斯商务金融区。
4.2巴黎旧城保护与发展的管理措施1.对河流、水体等自然景观的建设和保护巴黎对河流、水体等自然景观的建设与保护从以下2个角度进行分析:(1)水景观的创造与保护20世纪,巴黎开始治理河岸道路,分为两级的河堤可以有效的抵御河水进入巴黎市区。
现今,塞纳河左岸和右岸的不同景致成为世人所认可的“巴黎情调”,美好的自然景观更加的深入人心。
(2)公共绿地的营造与建设巴黎在保护历史氛围环境协调方面做的尤其成功,其新建花园的风格也都保持了19世纪的风格,就连花园照明灯具、座椅、铁门、绿地等的布景形式细节也力求与周围环境一致。
2.对交通体系的建设和保护受芬兰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提出的“有机疏散论”的影响,法国在解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时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
如提出“软交通”概念,即鼓励步行和使用自行车等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交通工具,为此还专门设计了自行车和行人专用道,做到人车各行其路。
并强调了土地的混合使用,同时创造了众多相互支持、交叉使用、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1而为了解决面临的交通拥挤问题,巴黎通过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取消市区免费停车场、发展有轨交通工具和调整居民区与商业网点布局等措施来缓解市区的交通压力。
3.对历史街区及城市肌理的建设和保护(1)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改建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巴黎政府及其注意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
新奥尔良火车站被改建成奥赛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对旧城区民居建筑的保护和改建1云美萍,杨晓光,李盛.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城市交通,2009(2)法国在对历史街区居住环境的改善和住宅修缮方面也有着比较完善的住宅保障制度。
在采取了诸如“改善居住计划”等的改造措施后,旧城区又重新成为了受人欢迎的地方,住宅建筑已经达到非常现代化的生活起居水平。
5.有关北京旧城区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5.1树立城市规划中的保护观念城市规划要树立文化保护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发展的财富、资本和动力的观念,将旧城区保护融入到城市规划中。
因此,必须将旧城保护的思想贯彻到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避免文化保护与其他工程建设的割裂。
5.2贯彻旧城“有机更新”方针20世纪70年代末期,吴良镛教授明确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思路,主张对原有居住建筑的处理根据房屋现状区别对待,质量较好、有文物价值的予以保留,部分完好的予以修缮,已破败的予以更新。
菊儿胡同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在北京旧城保护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就应废除“旧城改造”的错误方针和口号并实施整体保护。
5.3确定旧城分区的保护与建设方案北京旧城可划分为三个区域:1、核心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