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000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中国政府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教育体系而制定的重要政策文件。

本文将对该规划纲要进行简要介绍。

一、总体目标与发展方向该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一支高素质、宏观充沛、结构优化、功能完备、公平可及、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成为世界教育强国之一。

实现以上目标需要不断创新、优化教育结构。

发展方向包括:1. 建立现代化教育体系。

2. 推进教育现代化创新能力建设。

3. 发展质量优先的教育。

4.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5. 建立法治教育制度。

二、具体措施该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落实发展方向和实现总体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1. 加强教育投入。

2. 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推进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

3. 推进多元化办学模式。

4. 实施优质教育工程。

5.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6. 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7. 优化教育结构。

8. 推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发展。

9. 加强人才培养。

10. 突出教育服务与管理职能。

三、评价该规划纲要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极大意义。

十年过去了,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许多新挑战。

当前,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需要我们在继续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品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等方面工作。

同时,要加大对教育体育等公共资源的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意见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意见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2.01.19•【字号】浙财教[2011]377号•【施行日期】2012.0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意见(浙财教〔2011〕377号)各市、县(市、区)财政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推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就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提出如下意见:一、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中等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民族素质具有基础性作用。

自2006年全省职教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各地以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强骨干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一系列新的进步。

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是我省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在观念和体制上面临较多局限,学校的基础能力尤其是师资水平仍比较薄弱,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校企合作还缺少深度,区域发展仍然不够平衡,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还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推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一)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公共财政保障制度1.落实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经费投入机制。

与“分级办学、地方为主”的办学体制相适应,中等职业教育财政责任以市县为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的要点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的要点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点解读一个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德育为先。

“三项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包括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坚持能力为重。

“三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个学会”: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坚持全面发展。

“三个统一”: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三个加强":加强体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美育、加强劳动教育。

“一个促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个核心思想:“两个全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三大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其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指国家对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改革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目标和措施。

这些纲要通常被制定为一个长期的规划文件,旨在引领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推动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发展目标:明确教育发展的愿景和目标,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人力资源等。

2. 教育改革重点:确定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和着力点,如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推动课程改革、加强学校管理等。

3. 教育资源配置:规划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如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育设施条件等。

4. 教育机制创新:推动教育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如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学校多元化发展等。

5. 教育国际化: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6. 教育法治化: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确保教育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纲要的落实通常需要通过具体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文件来实现,以及相关的法规和监管机制来确保。

纲要的制定和执行常常是一项持续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年)》公开征求意见公告《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年)》研究制定工作自2023年8月启动以来,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公开征求意见稿,现予公布,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转《规划纲要》意见收集组。

邮编:102617、\特此公告。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1/41(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某某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某某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某某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某某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2/41(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某某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3/41(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某某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四十三)某某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4/4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是中国政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

该规划旨在明确未来几年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以期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纲要》,未来几年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包括:1.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2. 促进教育公平: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3. 推动教育创新:鼓励教育科研和技术创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4. 加强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适应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技能型人才。

为实现这些目标,《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1.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完善课程设置,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 优化教学方法:推广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完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4. 促进教育公平:加大贫困地区和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行动计划,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

5. 推动教育创新: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项目;支持教育科技创新,培育新型教育业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世界先进经验。

6. 加强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政策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改善实训条件;拓展职业教育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203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203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203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2030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分别是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措施。

一、规划目标1. 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2. 教育公平的推进:加大教育资源投入,缩小城乡、区域、各族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机会公平。

3. 教育体系的完善:优化教育体系结构,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选择,满足人们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学习需求。

4. 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提高师德师能,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激情的教师队伍。

5.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化:加强与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二、主要任务1.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 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高职院校建设,培养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3.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优化高考制度,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机制,加强学科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4. 推动终身学习: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学习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满足人们学习的不同需求。

5. 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加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三、实施措施1. 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增加财政教育支出,扩大教育资金来源,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农村、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育条件。

3. 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评价考核制度,提高教育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条件。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标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第一,教师专业标准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

第二,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科学有效的重要指导。

第三,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四,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指南。

总之,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准则,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与颁布,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

反思自己,我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知识的学习:1、加强对教育方针、政策的学习,才能为自己指导方向,减少失误。

2、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教书育人就要育人先育己。

我们光有一碗水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拥有的是自来水。

3、加强对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和理解。

对自己职业标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去做什么和怎么做。

4、加强对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向前沿的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学习。

5、加强对扎实的授课理论基础和授课的艺术的学习。

根据这些我觉得我需要调整的行为:1、充分认识了解学生。

学生的向师性非常强,十分需要老师的鼓励和爱护。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2、加强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以往的工作中我在教学反思这方面做得不到位,今后我会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写教学日志等方式来改变自己。

3、我认为还应该调整对待差生的态度;调整对待调皮学生的的态度和方法;调整辅导学生的方式方法;调整对待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4、调整打造对有效课堂或卓越课堂的设计5、调整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构思和设计1 / 1。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心得体会一、保证育人为本《纲要》的总体战略部分明确指出,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育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读到这段话后,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我校的办学理念: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爱与责任的教育。

我们的办学理念不正是契合“育人为本”的大方向吗?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生命,是万物之灵长——“人”,而他们有着万千差别,有着成长的规律与独特的个性。

孔子早在千年前就曾说过因材施教,《纲要》中所说“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则进一步具体地指出了,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

联想到我们日常的班级管理与教育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那么能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也是教育的成功,育人先立德确实功在千秋。

二、加快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方面工作来实施完成。

到2022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放眼未来教育发展方向,信息化势在必行,而眼下教育行业信息化发展已经稳步开展。

以我校为例,作为“智慧课堂”试点校、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应用样本校之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在稳步建设中。

而从开始时对“智慧课堂”的陌生到如今使用的渐渐熟练,在学校工作的这段时间我们新进教师的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都得以提高,这对我们创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度,都有着莫大的帮助。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前言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教育的规划和管理。

为此,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实施纲要(2010-2020年)》,针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

规划目标和总体要求规划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现代教育体系,促进全体人民平等参与发展,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推动国民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发展。

到2023年,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结构更加合理、高效,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显著提高。

总体要求- 开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立德树人。

-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落实素质教育。

- 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 推进品牌建设,提高国际影响力。

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教育改革和管理-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 推进职业教育建设。

- 加强学前教育发展。

-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 建设教育大数据管理体系。

- 推动校园安全、心理健康教育。

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 加强教师教育和教师成长。

-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 推广“互联网+教育”模式。

-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 推进开放型人才培养。

- 改进中职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和校企合作- 推进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评价。

- 发展学校与企业合作,促进人才培养。

教育国际化和品牌建设- 推进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

- 提高国际教育质量。

-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 推进品牌建设。

结束语未来的十年,中国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制定的全面、科学和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政策主张将引领中国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完整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完整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完整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XXX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记者XXX、XXX报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发布。

该规划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研究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该规划共22章、70条,约字,由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实施组成。

它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该规划详细阐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

具体目标包括: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该规划,中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该规划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该规划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该规划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该规划要求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0.12.07•【字号】浙教法[2010]176号•【施行日期】2010.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浙教法〔2010〕176号)改革创新是新时期的最突出特征,是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出发,现就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作出以下决定,请贯彻执行。

一、深化对教育改革的认识(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教育以恢复高考制度为起点,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创办民办学校,兴建高教园区,壮大职业教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国率先普及了十五年基础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近年来,通过推进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教育事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基础教育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职业教育跃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区。

(二)当前,浙江教育已进入“读好书”、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转变发展方式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了新期盼。

对照新要求新期盼,教育在育人模式、布局和结构、质量和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靠建设,更靠改革。

深化改革,创新制度,是促进教育理念加快转变到科学和谐上来,教育工作重心加快转移到内涵为主上来,育人模式加快转换到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实现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关键。

(三)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教育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矛盾多、难度大、压力重。

必须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增强改革勇气,振奋改革精神,自觉克服畏难、懈怠和自我满足情绪,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聚精会神地谋划改革、扎扎实实地实施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与发展规划纲要是指中国政府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一项具体规划。

它以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为基础,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提出一系列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以下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国家中长期教育与发展规划纲要。

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如何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此,我们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与发展规划纲要,旨在引导教育事业的创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坚持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

推行义务教育一体化,保障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

3.坚持整体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强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教育的主要任务1.优化教育结构,建设高效教育体系。

充分发挥中小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功能,建立起全面而有序的教育体系。

2.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

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3.推进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加强教师培养和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5.深化教育体制,推进综合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6.加强科研和实践创新,推动高等教育。

加强科研力量和实践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三、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教育政策体系。

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动教育和发展。

2.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合力。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快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快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快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4.12.07•【字号】浙政[1994]13号•【施行日期】1994.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督导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快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1994〕1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丽水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对于实现我省90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加快我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就进一步深入贯彻《纲要》和《实施意见》,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经过努力,我省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体系和覆盖全社会的教育网络。

到1993年底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人口达3561.89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83.1%;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已达40.3%;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含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在校生26万人,超过普通高中在校生,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成人初等、中等学校10143所,参加学习人数达400余万人;青壮年中非盲率已达95.97%;全省现有全日制普通高校38所,在校生7.4万人;成人高校38所,在校生5.1万人。

在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不断完善。

以人事、分配制度为重点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五稿)目录一、基础与挑战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工作重点(三)建设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推动学前教育上台阶(二)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三)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四)提高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能力(五)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六)提高特殊教育发展基础能力(七)构建继续教育体系四、素质教育(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二)加强身心健康教育(三)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四)培育优秀校园文化(五)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六)建立全员育人机制(七)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工作合力五、教师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一)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完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三)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六、教育改革开放(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二)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五)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六)扩大教育开放七、领导和保障(一)加强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推进教育技术进步和办学条件改善(四)提高依法治教水平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推动浙江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础与挑战教育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关乎国家兴旺、民族未来,百姓关心,社会关注,惠及子孙后代。

强省必先强教,实现现代化必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浙江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努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基础教育抓均衡,高等教育抓质量,职业教育抓结合,终身教育抓体系,加快教育强省建设,基础教育持续在全国领先,职业教育跃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成为全国最快的省区,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读书难”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当今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教育尤为重要,在分析当前我国教育现状,并且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于20XX年7月29日正式发布。

而在教师招聘的考试当中,作为常考法律,往往会被考生忽略,现将本纲中常考的知识点整理如下,方便各位同学理解。

1.二十字工作方针二十字工作方针的完整表述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考试过程中除了直接考察工作方针的内容以外,还会考察每个方针对应的地位,考生要做到准确的记忆,如下: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强大动力;促进公平——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2.战略目标完整表述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可以概括为两基本,一进入。

具体目标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考试多以单选或多选的形式考察。

3.战略主题完整表述为“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同时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战略主题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主要实现途径是“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发展。

4.发展任务针对不同阶段制定了不同的任务,首先,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这一阶段注意考察单选题的对应,正确的表述为:到20XX年,普及学前一年,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

其次,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再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最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5.体制改革这一部分中重点把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包括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考试过程中注意多选题。

6.保障措施保障措施中尤其注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此,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规定对教师试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日期:2011-06-11]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一、基础与挑战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工作重点(三)建设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推动学前教育上台阶(二)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三)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四)提高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能力(五)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六)提高特殊教育发展基础能力(七)构建继续教育体系四、素质教育(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二)加强身心健康教育(三)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四)培育优秀校园文化(五)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六)建立全员育人机制(七)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工作合力五、教师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一)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完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三)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六、教育改革开放(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二)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五)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六)扩大教育开放七、领导和保障(一)加强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推进教育技术进步和办学条件改善(四)提高依法治教水平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推动浙江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础与挑战教育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关乎国家兴旺、民族未来,百姓关心,社会关注,惠及子孙后代。

强省必先强教,实现现代化必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浙江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努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基础教育抓均衡,高等教育抓质量,职业教育抓结合,终身教育抓体系,加快教育强省建设,基础教育持续在全国领先,职业教育跃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成为全国最快的省区,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读书难”问题。

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

全省实现了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的跨越,普及率超过96.5%;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正在向普及化迈进,毛入学率超过43%;教育格局更趋合理。

基本实现“小学向乡镇集聚、初中向中心镇集聚、高中向县城集聚”。

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不断加强和完善。

形成杭州、宁波、温州三大省域高教中心,各设区市建成“一本一专”或“一本多专”的高校设置格局;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

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健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利保障机制,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全省“教育强县”达86个,人口覆盖率92.5%;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践创新能力、身心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学校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日益增强;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财、税、费、社、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机制,先后实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职业教育两轮“六项行动计划”,以及校舍安全、小规模学校调整改造、现代远程教育等一系列工程,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长三角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全省正在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浙江教育总体上已进入“读好书”的新阶段,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科学发展观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对照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浙江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推进素质教育面临许多困难;教育发展仍不平衡。

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充裕,覆盖面亟待扩大;教育结构不尽合理。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比较薄弱,职业教育吸引力仍然不强,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工作重心转移还不够快。

重硬件轻软件、重数量轻质量、重少数轻多数、重外延轻内涵的倾向在各级各类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教育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成为竞争核心。

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我省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浙江这样一个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省份的发展历程证明,人才优势、劳动者素质优势、知识优势是浙江最大优势,未来发展,关键仍然靠人才,基础仍然在教育。

浙江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教育的大发展推动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建设教育现代化是浙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教育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素,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的重大职能。

只有率先推进教育现代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基础、全局、先导作用,才能将教育优势优先转化为人才、科技和发展优势,支撑并保持浙江先发优势,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增强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走在前列。

其次,建设教育现代化是浙江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

解决“读好书”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多样教育需求,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统领,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实现人的现代化。

第三,建设教育现代化是新形势下浙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浙江已成为教育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具备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依托现有条件,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努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率先建成教育改革创新引领省、教育国际化先行省、教育现代化示范省。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促进公平为取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重点,努力形成“理念先进、体制灵活、适度超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保证、科学和谐”的教育发展新局面,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广泛的智力支持和有效的知识服务。

(二)工作重点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认真遵循“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坚持进一步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质量、公平、协调、活力上。

——提高质量。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转变育人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校提升内涵,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转移工作重心,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加强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制定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实现公平。

实现公平是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和目的。

首要任务是保障各级各类教育机会公平,基本目标是保证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工作重点是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进一步落实教育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保障各类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促进协调。

促进协调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

调整教育布局,做到与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相适应,与经济结构调整相衔接,与城市化发展相匹配,促进资源配置向最需要的地方汇集。

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根据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针对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瞄准目标,加强统筹,攻坚克难,不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增强活力。

增强活力是提高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增强活力,加快发展,根本靠改革。

重点是推进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关键是深化课程、考试招生制度、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措施是转变观念,先行先试,大胆创新。

着力扩大教育开放,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

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求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实现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

(三)建设目标到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和学习型社会,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届时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到2015年,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构建。

教育的布局、层次、类型和学科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村教育、学前教育、民族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职业教育等普遍得到加强,比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到2020年,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教育体系。

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协调发展,全社会支持教育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到2015年,学前3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5%,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年;到2020年,全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全面开展,学前3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7%,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