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1.3《熔化和凝固》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板4、分析和论证(记录温度数据、记录加热时间、搅拌、观察物态)。

(3)引导学生根据课本16页的步骤完成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海波和蜂蜡的温度—时间图像,可以更直观的观察物质熔化的规律。

(1)引导学生根据图像分析物质的熔化有什么特点,物质熔化的条件是什么,不同物质熔化是否相同(2)引导学生根据图像区分晶体(熔点)和非晶体(3)根据图像引导学生分析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4)引导学生查看17页不同物质的熔点。

(5)播放液体凝固实验视频,以及凝固图像,引导学生与熔化图像进行对比。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海波和蜂蜡的熔化图像,分析物质熔化图像,汇报实验结果。

海波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蜂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海波熔化过程:ab:吸热温度升高,固态b:开始熔化bc: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c:熔化完成cd:吸热温度升高,液态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蜂蜡熔化过程:全程吸热温度升高,逐渐变软变稀直至熔化成液态。

七、板书设计一、定义凝固(放热)固态液态熔化(吸热)二、实验探究海波熔化过程:ab:吸热温度升高,固态b:开始熔化bc: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c:熔化完成cd:吸热温度升高,液态蜂蜡熔化过程:全程吸热温度升高,逐渐变软变稀直至熔化成液态。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书中很重要的一节,也是学生首次接触实验,内容上熔化的规律较多,学生在做实验和分析实验数据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在时间分配上,着重在做实验和分析实验数据上,并且做实验时全班同学分成了两大组,每组只做一个实验,这样给他们实验留下了足够时间,同时由于学生首次接触实验,对实验装置了解不多,上课时需占用大量的时间解决,所以在课下,对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这部分内容,起到很好的效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 融化和凝固教案1 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融化和凝固教案1 北师大版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教学重点和难点:1.组织学生探索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一种方法.2.描绘和理解熔化凝固图像.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预习2.教学器材:铁架台、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天平、药勺、石棉网、蜂蜡和海波凝固熔化试验器.教学设计图示:演示实验(教师)观察举例引出课题(学生)讨论提出研究的问题(学生)逐一解决问题猜想与反驳搜集事例或设计实验验证分析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课题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条件的区别;3.通过用图像处理记录数据,探究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感知固体熔化都需要吸热;2.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中数据的记录,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在和同学配合完成实验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教学重点组织学生探索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一种方法.教学难点描绘和理解熔化凝固图像仪器材料铁架台、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天平、药勺、石棉网、蜂蜡和海波凝固熔化实验器.2节教学方法探究式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时安排板书设计三、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熔化、凝固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固体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创设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根据亲身体验和生活经验对探究问题进行猜想.猜想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物理学中一般要通过实验去检验.【引入】(视频资料)自然界中冰的熔化:北方的冬天银装素裹.来年早春季节,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象水变成冰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象冰变成水那样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你能举出生活中那些熔化和凝固的例子?【提出问题】:那么固体在什么情况下熔化成液体?液体在什么情况下凝固成固体?有什么温度条件么?是吸热还是放热?请大家根据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想一想,然后大胆的说出你的猜想和你这样猜想的依据.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猜想实验目的:我们来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并利用它们去为日常生活和生产服务.【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过程】提供粉末状的海波和蜂蜡这两种固体物质.我们要使它们熔化并研究其过程,根据你们刚才的猜想内容你们应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实验装置?因为这是第一次涉及设计实验,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需要帮助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实验仪器为:铁架台、试管、大烧杯、酒精灯、海波、蜂蜡、水、水银温度计、石棉网、火柴.实验装置为书(P10图1-15).观察实验装置图,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在做海波熔化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铁熔为铁水,积雪融化,吃冰棒解热,冰袋降温,湖面结冰,浇铸机器零件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把仪器按教材第10页图1—15实验装置组装好.介绍各种学习方法与思维的方法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烧杯中的水量多少恰当?2.温度计液泡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怎样能做到将温度计液泡放入合适位置?3.要记录什么数据?怎样记录数据?4.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5.怎样保证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在讨论了以上的问题后,学生对所采用的装置就有所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1)按照书上(图1-15)组装实验仪器.(注意:顺序是自下而上,自左而右,要位置适中.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酒精灯在用时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实验开始前教师要讲解实验的做法和注意事项.除了要讲实验目的、如何分组、如何分工、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画图像等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讲清注意安全,万一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如何扑灭.教师要准备几块湿布备用.(2)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蜂蜡的变化情况.当被测物质的温度达到______℃时,开始记录.每隔_____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蜂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为了研究实验过程,就需要记录有关数据及实验现象,你应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呢?最后全班同学组合改进,设计出表格如下:固体加热时间0 0.5 1 1.5 2 2.5 3 3.5 4 4.5让少数小组观察蜡的熔化过程,多数小组观察海波的熔化过程.实验小组每个同学要有明确分工.专人负责报时间,专人负责观察温度和照顾仪器,专人负责记录等.给学生留点思维的空间,放开它们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比如,两个特殊的点之间的线段所的物理意义、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等.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潜能的开发他们.学生尝试对/min蜂蜡温度/℃状态固海波温度/℃状态固(3)根据数据绘制熔化图像在坐标纸上描出蜂蜡与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图象(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标上分度值.根据记录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值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温度/℃温度/℃0 时间/min 0 时间/min海波蜂蜡●【根据图象分析与论证】认识图像:(图象法:把实验数据在坐标上描绘出来的一种方法.)认识图像时,首先要从横、纵坐标轴开始,弄清两个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以便了解物理图像反映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图象的切入点,能使学生把每段物理过程和每点的物理场景有机地联系起来.比如从曲线上的特殊点学生讨论、思考、交流、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运用“比较法”比较出这两种物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板书教师投影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教师讲解对探究问入手,分析它们所对应的物理意义、物理状态等.组织学生描述和解释:蜂蜡在熔化时,需要不断地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它是逐渐变得越来越软,直至完全变为液化.固体和液体之间无明显的界限.而海波完全是固态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一旦开始熔化,虽继续加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它完全变成液态,温度才继续上升.教师总结情况同样是固体,为什么蜂蜡与海波却这样不同呢?原来,固体分为两种:晶体、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海波、冰、水晶、金属固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教师投影简介晶体的内部结构,形状,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我国的科研成果.【评估】以思考题的形式,给学生以启迪:在熔化装置中的温度计始终测的是熔化物质的温度吗?你的猜想与探究结果一致吗?探究过程发现新问题了吗?你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吗?你设计的方案有何有足?如何改进会更好呢?你得出的实验结果和我们的有何区别?为什么?【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在第二节课安排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内容可以是实验结果、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新问题、与预期不同的题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问题,使同学们会查熔点表,培养一种能力,海波自白这种拟人化的方法,颇具趣味性和启发性结果、新的想法等.【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对探究问题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一)在学生探究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熔点、为什么在室温下,冰棒会熔化,而钢铁却不熔化呢?同学们思考,得出不同种晶体,它们的熔化温度一般不同.这也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叫熔点.(二)指导学生查熔点表.通过提问的形式指导学生会查表、会用表.读物质的熔点表.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教师:钨的熔点是3140℃.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三)根据这一特性,可以鉴别物质.根据熔点表能回答以下的问题:(1)表头上的105帕说明什么?(2)哪种晶体的熔点最低?熔点是多少?(3)白炽灯发光时,灯丝温度可高达2000℃左右,根据物质的熔点表,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材料作灯丝?(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吗?(5)能否用铝锅作为容器来熔化铁?为什么?(6)如果你想知道冰是不是晶体,你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判断?(四)讨论海波自白教师: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问题.“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48℃既是海波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海波是熔化还是凝学生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学生讨论同时对物质的熔化能进一步的理解.(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些生活实例的提及,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物理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固,关键要看海波是吸热还是放热.固态海波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海波在温度到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联系生活实例】学生回答判断物质状态①温度是70℃的萘是____态.②水在-5℃时是____态.③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④水银在-30℃时是____态.⑤酒精在-100℃时是____态.⑥锡在232℃时是____态.2.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的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3.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4.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学生思考并回答)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课后作业课课精练(第三节)教学反馈备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充当“透镜”的作用,时而像“凹透镜”一样使学生的思维发散,时而像“凸透镜”一样使学生的思维聚合.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呈创造性思维过程,将教学活动变成一种学生的创造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敢于解放学生的兴趣,解放学生的权力,还给学生的是自主裁判、责任而不是放任,培养学生的全体参与,要体现出全体学生的发展理念.教学点评:本节课重点是通过探究物质熔化过程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本节教学设计没有采取以往的教师演示实验引出概念的方法,而是采取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引出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情景的设计,让学生动手、动脑,启迪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传授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如发散思维等,并让学生大胆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协作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总结评价”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将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一种创造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力.。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的教学教案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的教学教案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了解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影响因素。

3.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操作技能。

4.在学习过程中探究熔化和凝固对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和转化。

2.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影响因素。

4.实验操作技能。

5.熔化和凝固对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一个有趣的引子,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如魔法变彩虹等。

2.知识讲解3.1物质的三态和转化通过展示物质的三态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物质的三态,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三态转化的案例。

4.2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让学生观察石蜡、蜡烛等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引导学生讲述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3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影响因素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制作冰激凌,并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6.实验操作通过多媒体、PPT等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注意事项。

7.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知识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熔化和凝固对生活和生产的意义,并期待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8.教学总结通过对今天学习内容的复述,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板书、多媒体、PPT等教学方式,系统讲解熔化和凝固的相关知识点。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3.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知识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凝练知识点,增强学习的合作性和互动性。

五、课堂设计1.教学环节划分清晰,有很好的逻辑关系。

2.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富有创意的引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教学知识。

4.在实验操作中注重安全和实践操作细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实验过程中的乐趣和挑战。

5.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八年级《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熔化、凝固的定义及特点,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2.掌握熔点、凝固点的概念,了解各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3.学会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熔化、凝固的定义及其特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熔点、凝固点的概念及各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难点: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行为差异;实验操作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2.重点:运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讨论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强调熔化和凝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小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其中的科学原理和规律可能仍感陌生。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5.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促进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

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范文

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范文

《熔化和凝固》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2、掌握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3、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物理现象;4、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规律;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2、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1、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物理现象;2、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提出问题:我们已知水的沸点为100℃,结冰点为0℃,你知道为什么吗?在哪些情况下水会发生状态的改变?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展课堂讨论,寻找水发生状态改变的条件和规律。

2、讲解和探究(25分钟)(1)介绍物质的三态和相点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并讲解“三态”和“相点”的概念。

“三态”: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的不同状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

“相点”:在状态转变过程中,两个或多个物相(固态、液态、气态)共存的状态点。

(2)探究凝固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小实验向学生展示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并解释凝固的原理和条件。

小实验:取一块冰块,加热至熔化,再降温,直至凝固。

解释: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到固态的状态转变过程,是由于物质温度降低到它的凝固点以下而发生的。

当物质温度低于其凝固点时,液态分子之间的运动速度变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加,从而产生一定的排斥作用力,从而凝固成固态。

(3)探究熔化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小实验向学生展示熔化的过程,并解释熔化的原理和条件。

小实验:取一段冰块,在室温下升温到熔点,直至熔化。

解释: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到液态的状态转变过程。

当物质温度升高到达其熔点时,固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分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力增大,从而使固态分子逐渐脱离原子,成为液态分子,发生物态的改变。

3、实践和巩固(20分钟)(1)实验: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实验让学生针对不同物质,进行熔化和凝固过程的观察和实验,探究其规律。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熔化和凝固》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熔化和凝固》,本课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都非常常见,因此我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真正地通过师生的合作,能让学生在本堂课中收获到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物态变化。

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熔化和凝固》选自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主要包括了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其中,实验探究的观察是本节课物态变化的基础和起点,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我预计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内容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晶体、非晶体的熔化,第二课时的内容为凝固的讲解,那么我本次的说课主要是谈谈我对第1课时的设计。

二、说学情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对所有的事物都保持着一颗好奇之心,而且在他们这个年纪,善于表现是他们的标志,在课堂中能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因此我打算以生活实例为基础,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探究实验,只为了学生能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本堂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会用图线描述海波和蜂蜡熔化的过程,通过比较海波与蜂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区别,并能据此区别晶体、非晶体。

2、会查物质的熔点表,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的含义,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 (2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才学物理不久,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都还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过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提问: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先说熔化,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呢?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怎样的呢?老师这里有两种固体,一个海波,一个石蜡,我们来用实验探究一下他们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进行实验,说明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各实验仪器的用处及注意事项。

知识讲解: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的固体。

熔点:晶体熔化时候的温度晶体熔化特点:师:通过我们刚的出来的图像我们发现,海波跟石蜡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有些差异,让我们来进行比较一下。

帮助学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学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和条件。

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加热认识晶体熔化曲线逆向思维法: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以及危害。

与学生一起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曲线。

引导学生由熔化过程思考凝固过程,并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提问: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和危害有哪些?温A B CD板书设计: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初中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

初中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

初中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初中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熔化曲线的物理意义以及晶体与非晶体概念。

2、通过亲身参与探究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设计实验、思辨、交流的能力。

3、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主动交流沟通,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

【难点】完整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学生:谚语有“下雪不冷化雪冷”,为什么我们生活中物质有几种常见形态物质的三种形态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熔化和凝固》。

环节二:新课讲授1、物态变化教师提问学生:物质可不可以在固、液、气三种形态中相互转换从水可以转化为水蒸气、冰,引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2、熔化与凝固教师设置疑问:水变为冰,冰变为水这两个过程分别是什么教师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例如:蜡烛熔化为烛液。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熔浆凝固成火山岩。

3、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教师提出问题:不同物质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猜想与假设:学生大胆猜想,认为所有物体融化时温度都是不断升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如海波、石蜡、酒精灯、温度计、烧杯、试管、石棉网。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实验思路:将海波或石蜡放置于两个烧杯中开始加热,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记录。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保证物质受热均匀,测温准确引出水浴法加热。

教师总结学生思路并补充:将海波和石蜡装在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利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要求从40度开始,每隔一分钟读取一次温度并观察物质状态,将数据记录在教材表格中,最后绘制熔化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分为左右两组分别探究海波和石蜡的温度变化,教师巡视。

在巡视的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点和帮助,并且强调安全问题。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过程。

2. 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了解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定义2.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3. 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4. 实验操作:观察熔化和凝固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定义及条件。

3.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5. 教师讲解:总结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并进行解释。

6. 巩固知识:学生进行课后小测,检验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的理解。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熔化和凝固概念、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小测: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各种熔化和凝固的物质(如冰、蜡烛等),计时器,温度计等。

2. 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定义及条件。

2. 第2周: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3. 第3周:讲解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并进行巩固练习。

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

《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三、学习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形象思维比较好。

学生喜欢动手,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但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理解比较困难。

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难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解决措施:1.通过视屏动画引出熔化与凝固的概念2.设计探究实验3.观察物质熔化的过程4.分析实验现象5.进行小结和练习五、教学设计到白板,点击媒体播放,通过声音视觉效果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

(效果极佳)并对学生进行了历史传承让学生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利用白板进行媒体链接:表演时先将数百公斤生铁用炼铁炉化成铁汁,表演者用特制勺子将铁汁奋力泼洒在坚硬冰冷的砖堡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铁变水。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论后回答展示海波熔化展示一些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介绍一些物质的熔点,特别点明板书设计三、熔化和凝固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熔化和凝固》优教教案

《熔化和凝固》优教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核心素养】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3.掌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知道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难点:实验现象,组织教学【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多媒体课件,海波,石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铁架台,火柴,秒表【教学过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自然界里的学生思考、己见北京水立方【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播放课件】&【引导点拨】:【提问】:比较海波和石蜡熔化图像,温度变化有什么【小结】&【板书】像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小结】&【板书】像石蜡【提问】通过海波和石蜡的【想想议议】:1、在晶体凝固图像中EF、2、对于同一种晶体来说,BC段熔化时的温度和FG段§3.2 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二、熔化和凝固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三、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像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像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八班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试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试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头1分钟观看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索: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试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留意事项:(1)留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肯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汲取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肯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汲取热量,温度上升。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肯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肯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连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连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连续熔化?八班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熔化和凝固》优秀教案

《熔化和凝固》优秀教案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
但温度_______。
4 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状态。
检测反馈
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2、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3、在北方高寒地区,要是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比酒精小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熔点低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D 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4、用手分别接触温度相同的冰和水,会觉得冰比水凉,这是因为【 】
重点
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难点
总结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用图象表示
导学
一、熔化和凝固
1、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和三种
2、熔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凝固:物质从变为的过程
二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却的物质叫做晶体
典型的晶体: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__________的物质
典型的非晶体:
4熔点
1熔点:晶体凝固点:
2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3查熔点表(课本56页)
a钨的熔点为3410℃,用来做灯丝,为什么不容易烧断?
b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这时能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如不能想一想应用什么温度计
5.晶体熔化要达到两个条件:
一是要,二是温度必须达到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二、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6.结合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验探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2.晶体熔点的物理意义。

3.海波和蜂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操作。

4.利用图象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哪些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最常见的是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所表现的物态变化,例如,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还有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海波、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因为这是第一次涉及设计实验,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需要帮助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
实验仪器为:铁架台、试管、大烧杯、酒精灯、海波、蜂蜡、水、水银温度计、石棉网、火柴.
实验目的:我们来探究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它们去为日常生活和生产服务。
实验装置为课本(P54图3、2-1).观察实验装置图,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学课本P53《物态变化》,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自学课本P53《熔化和凝固》,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
3.自学课本P55《熔点和凝固点》,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
4.自学课本P56《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知道物态变化吸放热特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第三讲熔化和凝固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学科:物理2,课时: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4.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蜂蜡的变化情况.
当被测物质的温度达到______℃时,开始记录.每隔_____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蜂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为了研究实验过程,就需要记录有关数据及实验现象,你应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呢?最后全班同学组合改进,设计出表格如下:
固体
加热时间/min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分析法、讨论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 融化和凝固教案2 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融化和凝固教案2 北师大版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第3节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一)课型新课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感知固体发生熔化都需要吸热。

2.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教学难点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课前准备教学器材多媒体资料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讨论板书设计1·3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一)一、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二、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三、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创设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引出定义【引入】(视频资料)自然界中冰的熔化;北方的冬天银装素裹象水变成冰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象冰变成水那样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你能举出生活中那些熔化和凝固的例子?观察,发现其中的物态变化列举生活中其他的物态变化板书1·3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一)一、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二、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1.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2.熔化的过程有什么特点?3.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是否相同呢?学生根据亲身体验和生活经验对探究问题进行猜想,提出不同看法和这样猜想的依据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问题】观察教材图1-15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思考下列问题,分组讨论后回答。

1.在做海波熔化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2.烧杯中的水量多少恰当?3.温度计的液泡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4.要记录什么数据?怎样记录数据?5.如何更好的描述数据?6.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7.怎样保证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学生观察实验装置,讨论后回答讨论了问题后,学生对所采用的装置就有所理解【信息提示】1、组装实验仪器顺序是自下而上,自左而右,要位置适中2、酒精灯外焰加热,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3、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参考书11页)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展示】松香的熔化过程(动画)海波的熔化过程(动画)指导学生作好实验记录观察松香和海波的熔化过程观察温度和物态,记录数据等小结知识小结课后作业在坐标纸上描出松香与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图象教学反思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第3节熔化和凝固2课型新课授课时间2008-9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3.通过比较海波与蜂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

《熔化和凝固》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熔化和凝固》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二、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2.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3.了解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

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海波、石蜡、水、液态酒精、计时表、冰块、铁块、保险丝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1/ 7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二、新知讲解(一)熔化和凝固1.概念归纳(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1)冰棒化成水:熔化(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熔化再凝固出示固体海波和蜡,提出问题:它们怎样才会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一样吗?2.探究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
6、结合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验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2、晶体熔点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1、海波和蜂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操作。

2、利用图象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三人一组,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蜂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
1、熔化和凝固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
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海波、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
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
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实验中,搅动必须不停地进行,以保证海波受热均匀。

(3)学生操作,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教学活动继续进行。

3、海波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
教师: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

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

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点)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左右不变。

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
4、熔点
教师: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

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纯海波的熔点是48 ℃。

我们实验用的海波不纯,熔点低于48 ℃。

5、凝固曲线
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

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⑴DE段。

海波是态, 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

(2)EF段。

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3)FG段。

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6、学生练习
(1)读书第12页物质的熔点表。

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教师:钨的熔点是3140 ℃。

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 ℃不变。

(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2)学生回答
①温度是70 ℃的萘是____态。

②水在-5 ℃时是____态。

③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④水银在-30℃时是____态。

⑤酒精在-100 ℃时是____态。

⑥锡在232 ℃时是____态。

⑦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

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在-52.3 ℃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

水银的凝固点是-39 ℃,在气温低于-39 ℃时,水银的固态的。

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
7、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教师: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问题。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 ℃。

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 ℃,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


(学生讨论并回答)
48℃既是海波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

此时海波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海波是吸热还是放热。

固态海波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

液态海波在温度到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

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8、学生实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教师: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蜂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

我们现在利用实验研究蜂蜡的熔化和凝固。

我们所用的实验装置还是刚才用过的装置,实验步骤也完全相同。

(学生操作、实验)
教师:请一个组把蜂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蜂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蜂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蜂蜡由硬变软,然后再变为液态。

凝固时放热,蜂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

三、课堂小结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

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

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 ℃?(学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不变。

所以冰水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 ℃。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 ℃不变,但是要吸热。

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

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

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四、布置作业
1、课本第12页作业第1、
2、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