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深涛对浊毒的新认识

合集下载

吴耀南运用“浊毒”理论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验案举隅

吴耀南运用“浊毒”理论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验案举隅

吴耀南运用“浊毒”理论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验案举隅吴耀南是中国著名中医学家,他运用“浊毒”理论治疗疾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吴耀南是如何运用“浊毒”理论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验案。

吴耀南认为,人体内的疾病往往是由于体内的“浊毒”引起的。

这种“浊毒”包括体内的湿、热、痰、血等不良物质,它们堆积在人体内,阻碍了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失调,最终引发各种疾病。

而治疗疾病的关键就是要清除体内的“浊毒”,恢复体内的平衡状态。

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时,吴耀南也是运用“浊毒”理论来进行分析和治疗的。

在临床上,吴耀南遇到了一位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

这位患者是一名中年女性,她长期饮食不规律,喜欢吃油腻食物,再加上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了肝脏功能出现异常,出现了脂肪肝的症状。

她在就医多年,使用了很多西药和中药,但疗效并不明显,肝功能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

最终她听说了吴耀南的“浊毒”理论,并前来求治。

吴耀南对这位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检查,发现她体内存在着湿热之气,导致了肝脏功能的异常。

吴耀南决定采用“清热利湿、理气和胃”的治疗方法,以清除体内的“浊毒”,调理肝脏功能。

吴耀南让患者改变饮食结构,少吃油腻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粮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吴耀南开具了一副清热利湿、调理气机的中药方剂,让患者每日服用,并进行了针灸疗法,将患者体内的湿热之气逐渐清除。

治疗期间,吴耀南还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

经过了数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也有所下降。

经过数月的调理,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症状基本消失,临床症状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经过一年的观察,患者的肝功能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这个治疗案例充分证明了吴耀南的“浊毒”理论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上的有效性。

通过清除湿热之气,调理体内的平衡,可以有效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浊毒”理论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研究

“浊毒”理论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研究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u r b i d i t y — t o x i n’ ’ Th e o r y t o Ch r o n i c Re n a l Fa i l u r e
Z HONG 吼 ,WANG S h i q i ,T ANG No n
N a n n i n g5 3 0 0 2 3 , C h i n a ;2 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s t r a c t We a r e d i s c u s s i n g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u r b i d i t y - t o x i n ”t h e o r y t o c h r o n i c r e n a l f a i l u r e t h r o u g h f u l l y i l l u s t r a t i n g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a n d b i o l o g i c a l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 t u r b i d i y- t t o x i n ”t h e o y r i n c ro h n i c r e n a l f a i l u r e , wh i c h s u g —
b  ̄ mx l s r e n a l f a i l u r e , c h r o n i c ; t u r b i d i y- t t o x i n ; b i o l o g y
慢性 肾衰竭 a i l u r e , C R F )

吴深涛运用浊毒理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经验

吴深涛运用浊毒理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经验

吴深涛运用浊毒理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经验
何燕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9(031)009
【摘要】@@ 吴深涛(1959-),男,医学博士,中医内科学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总页数】2页(P1285,1297)
【作者】何燕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05.3;R587.2
【相关文献】
1.吴深涛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J], 节阳华
2.吴深涛教授从浊毒论治糖尿病下肢溃疡验案2则 [J], 石梦莹
3.吴深涛运用浊毒理论经验举隅 [J], 张秀琴
4.吴深涛教授化浊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及辨证经验 [J], 武娜杰
5.吴深涛教授从“浊毒”辨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验案1则 [J], 郭泽慧;管媛媛;赵晓丽;刘弘毅;吴深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生疗法

安生疗法

安生疗法安生疗法是无锡安国医院依托创始者两代人50多年慢性病治疗和康复经验,在医疗实践中,以《黄帝内经》治"未病"之理念,结合现代医学,标本兼治。

独创安生疗法,以"清"除体内糖毒、脂毒等垃圾、"调"理脏腑、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补"充细胞营养为手段,釆用生机、断食、物理、营养补充等多种自然疗法,并与常规疗法有机结合,增强身体自愈力,使以糖尿病为主的多种慢性病患者的代谢能力、胰岛功能和生命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同时全程贯穿体验式教育,让患者彻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全新理念,达到康复之目的。

经过临床验证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令部分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停止使用药物和胰岛素治疗,达到了使整体血糖指标、血压仍在正常范围之内的良好状态,使众多的脂肪肝、肥胖及其他病人也恢复了健康。

安生疗法的核心思想是“防”“治”并重。

防,是指治“未病”,针对的是亚健康人群及血糖异常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未出现并发症者,通过调理,使亚健康及血糖异常者恢复正常的体魄,消除发病因素,使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的病人,达到有效的治疗,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治,是治“已病”,对已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或其他慢性病的病人,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达到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进而改善病情,使之逐渐康复的目的。

安生疗法的目标是提升胰岛功能,改善机体代谢能力,进而达到整体血糖达标,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和生命品质。

安生疗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安生疗法提升身体自愈力AND 常规疗法迅速减轻当下痛苦安生疗法兼顾改变不良生活习惯AND 常规疗法焦点是患者的身体和器官安生疗法侧重患者的整体健康AND 常规疗法的重点是处理患者的疾病安生疗法注重消除疾病的根源AND 常规疗法消除疾病本身或症状安生疗法侧重支持细胞自身修复AND 常规疗法侧重控制疾病和救急保命安生疗法提升胰岛功能和改善代谢AND 常规疗法主要靠药物降糖和治疗并发症安生疗法突破颠覆了糖尿病是终生疾病的观念。

从浊毒论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从浊毒论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从浊毒论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王斌;吴深涛【摘要】@@【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2(033)009【总页数】2页(P1258-1259)【作者】王斌;吴深涛【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的范畴。

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多,当今中医界公认的糖尿病病因为禀赋异常、五脏虚弱、素体阴虚、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久坐少动、运动量减少等。

在上述的病因上,经诸多学者们总结研究进一步得出“痰”、“瘀”、“浊”、“毒”等诸多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病发展有密切关系,而其中“浊毒”已成为糖尿病认识上的新观点,且从其辨治疗效理想,故将相关论述总结如下。

1 浊毒与糖尿病 1.1 对“毒”的认识《广雅·释诂》“毒,犹恶也”,中医古籍中早有“邪盛谓之毒”的观点,总结近年来对毒的研究可以认为毒是一种或一类致病因素,有外毒与内毒之分,外毒乃源于自然界的一类致病邪气,而内毒多缘于邪气蕴结,化变而为之。

李怡等[1]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为内外合毒,杂而为病。

进而引起葡萄糖代谢障碍,使本为人体正常所需的生理物质超出了其生理需要量而成为内生之毒--“糖毒”(高血糖),糖毒还常易化生“热毒”、“火毒”、“痰毒”、“瘀毒”,诸毒相合,上行极而下,下行极而上,最终将出现阴阳两虚的糖尿病诸症。

陆付耳等[2]认为“毒”在糖尿病的核心机制是“热毒”消灼:上灼肺津、中劫胃液、下耗肾水则三消具现;且从“热瘀为毒”的观点来认识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以清热解毒的黄芩作为解高血糖之毒性作用的药物。

1.2 对“浊”的认识浊,即不清也。

《丹溪心法》中载有“浊主湿热,有痰,有虚”之说。

吴深涛[3]认为血浊内淤是糖尿病高血糖之启始因素,即糖尿病初始病机为壅滞之气内淤血分而成浊,且诸多患者在临床所述的“小便时泡沫多”“尿液粘稠”等症状中的“泡沫”与“粘腻”,从病邪性质辨当属于“滞浊”,其机理源于血中之水谷精微成浊而随溺外泄所致,反映了其体内淤浊而致血液粘稠或化热的病机实质。

浊毒致病理论初探_许筱颖

浊毒致病理论初探_许筱颖

浊毒致病理论初探许筱颖,郭霞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系,北京100029)关键词:浊毒;致病特点;疑难病;理论探讨中图分类号:R 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07)01-0028-02收稿日期:2006-07-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2113)作者简介:许筱颖(1974-),女,河南焦作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时脏阴阳0理论的文献及实验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人民的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社会压力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一些现代病也应运而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不少医家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与研究成果,逐渐认识到浊毒致病的广泛性。

目前一些时髦的难治病,如心脑血管病、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脂、病毒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的发生都与浊毒的存在有关。

历代文献虽对浊毒有所记载,但有关浊毒的说法多散见于各类文献的片断描述中,且往往流于症状或病因的记录。

对浊毒的系统论述则不多见,缺乏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所以对/浊毒0进行整理探讨,可以丰富中医病因学理论体系,有利于提高对难治病的生理病理认识及指导临床实践。

现简述如下。

1 历代医家对浊毒的认识浊者,不清也,5丹溪心法6中载有/浊主湿热、有痰、有虚0,古人又谓其为害清之邪气。

/浊0最初包括两层含义:浊气、浊阴。

浊气相对于清气而言,指呼出的废气和排出的矢气等。

浊阴则指体内消化、代谢的产物,如二便等。

至汉朝,许多医家认为浊邪即湿邪。

5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6曰:/清邪居上,浊邪居下。

0后来,又有浊症之说,分为便浊与精浊,取其重浊黏腻之意。

/毒0最初指毒草,5说文解字6曰:/毒,厚也,人之草。

0又谓,毒者,害人也。

5金匮要略心典6中载/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0,今人亦有邪盛谓毒的观点。

毒在医学中有多种含义,常见的有以下4种:(1)指非时之气。

戾气、杂气、异气、山岚瘴气等峻烈易传染之外感邪气,称为毒邪或毒气。

糖尿病之浊毒论治

糖尿病之浊毒论治

糖尿病之浊毒论治
吴深涛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
【年(卷),期】2009(006)012
【摘要】@@ 中医学有关糖尿病(DM)的病机,自古至今虚与热的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现代医者不断地研究和发展了病机理论如重视血瘀、痰湿等,但仍以阴虚燥热学说影响之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特别是通过对DM胰岛素抵抗和糖、脂毒性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病机理论及相关的现代研究资料,认为DM胰岛素抵抗及其长期而持续性高血糖毒性的实质就是患者体内由浊致毒的生变过程.
【总页数】3页(P474-476)
【作者】吴深涛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从浊毒论治 [J], 杨雁
2.李佃贵教授从“浊毒”理论治疗糖尿病经验介绍 [J], 王辉;吕金仓;何华;张瑞娟;吴中秋
3.从浊毒困脾探讨论治早期2型糖尿病经验 [J], 彭良岳;唐奇志;梁嘉朗;许茜
4.从浊毒论治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 [J], 张海生
5.浊毒论治糖尿病肾病 [J], 刘兰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浊毒理论探讨代谢综合征病机及治疗

基于浊毒理论探讨代谢综合征病机及治疗

·综述·基于浊毒理论探讨代谢综合征病机及治疗刘嘉月 王 彬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摘 要】 代谢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肥胖”“消渴”“脾瘅”等范畴,是以多种代谢异常在同一个体集结出现,包括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浊毒”是由于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机体产生的生理、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致病因素。

浊毒致病机体多有面色晦浊、腹胀满、小便浑浊、大便黏腻不爽、黄腻苔、滑数脉等表现。

浊毒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在微观和宏观上具有对应性。

文章从浊毒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出发,对其临床治疗的共同点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浊毒理论;代谢综合征;炎症反应;肠道菌群;中医药DOI :10. 3969 / j. issn. 1000-8535. 2023. 10. 017Discussion on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based on turbid toxin theoryLIU Jiayue ,WANG Bin First Teaching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ianjin 300381,China【Abstract 】 Metabolic syndrome falls into the categories of obesity ,diabetes and spleen disea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s manifested by various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an individual ,including obesity ,hyperglycemia ,dyslipidemia ,hypertension and hyperuricemia .The turbid toxin is a pathogenic factor caused by visceral dysfunction ,which lead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wastes that fail to be eliminated from the body in time .People with turbid toxin are manifested by dull and cloudy complexion ,abdominal distension ,turbid urine ,sticky stool ,yellow greasy coating ,slippery pulse ,etc .The turbid toxin correspond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t both micro and macro levels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urbid toxin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make a review with relevant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 turbid toxin theory; metabolic syndrome;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testine flor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深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通信作者:王彬,E-mail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 )是包括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紊乱、全身或腹型肥胖、高胰岛素血症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 )、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高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等多种现象同时出现的病理状态[1]。

浊毒理论临床应用现状

浊毒理论临床应用现状
70 8
河北中医 2 1 02年 5月第 3 4卷第 5期
H bi C Ma 0 2 V l 4 N . ee JT M, y2 1 , o 3 . o5
浊毒理论临床应用现状 ※
杨 万胜 刘双 秀 张培 红 冯玉斌
( 北省 栾城县 医 院急诊科 , 北 栾 城 河 河
【 关键词 】 浊毒 ; 中医内 疾病 ; 科 综述文献
◆ 。◆ 。◆ _◆ ◆ 。 。◆ 。
◆ - . _◆ _◆ - ◆ -● -. _◆
1 河北省 中医药研究 院妇科 , 河北 石家庄 常与其他 病 邪相 兼 为恶 ( 与瘀 血 相 究 , 如 将上述 高 表 达病 理 产物 作 为糖 尿
0 0 31 5o
作 者 简 介 : 万 胜 ( 9 2 ) 男 , 治 医 师 , 并 随毒 损 脏腑 脉 络 之部 位 不 同 而 并 发 尿 病解 毒 化 浊 药 物 指 导 , 治 疗 上 酌 杨 17 一 , 主 在 硕 士 。从 事 代 谢 性 疾 病 的 临 床 与研 究 工 作 。
全新 的思路 。兹将 浊毒 理论在 临床 中 病机转变 的重 要环 节。② 由浊 致毒 是 病” 。可见 浊毒 也 是糖 尿病 病 机转 变
的应 用现状综述如下 。 lFra bibliotek临 床 应 用
糖 尿病病机转 变之要 素。浊邪 为害 清 尤其是各 种并发症 发生发 展的重 要 因 之邪气 , 滞 于血 分瘀 败 腐 化必 酿 毒 素 。 因 此 , 毒 贯 穿 于 糖 尿 病 病 机 之 黏 浊
※ 项 目来 源 : 北 省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2 0 河 0 9年

步耗 灼气 血 津液 , 重 气 血津 液 之 浊毒 内蕴 的量 化 指标 , 加 这些 指 标可 作

从浊毒论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

从浊毒论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

从浊毒论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30~90%,血管病变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因此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

吾师吴深涛爱习经典,尤重《脾胃论》。

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脾胃论》中的“阴火”理论,提出浊毒学说,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周围血管神经病变,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老师的经验介绍如下:浊毒理论提出的依据:李东垣谓阴火是“血中伏火”、“阴中浮火”、“乃血所生病”。

“火为毒之渐”,“阴火”伏于脉络之中,熏灼阴血,而致津凝为浊,血稠成瘀,浊瘀酿而为毒,毒损络脉,而变生诸症。

这与现代医学认识不谋而合。

现代医学认为,血糖、血脂皆为机体赖以生存的能量物质,其所含热量为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之必需[3],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之“气食少火,少火生气”。

一旦机体代谢紊乱,产生高血糖、高血脂,人体血液中糖、脂能量积聚过度,则成为破坏组织结构,影响功能活动的“毒物”,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之“壮火食气,壮火散气”,亦即李东垣所谓之“阴火”、“血中伏火”、“阴中浮火”。

在糖尿病病变过程中,机体代谢紊乱所致高血糖、高血脂(脾胃内伤,元气亏虚,“阴火”鸱张)所产生的糖毒性与脂毒性(“血中伏火”,浊瘀酿毒)是糖尿病诸多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因素,二者相因为患致“慢性低度炎症—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动脉粥样硬化”之病理变化,进而发生心、脑、肾、视网膜、周围血管、周围神经等诸多慢性并发症,亦可从“血中伏火,浊瘀酿毒,毒损络脉”理论来认识。

浊毒理论的内容:病消渴,初为血浊内瘀,促发了血糖升高和形成持续高血糖状态及损害脏腑气血,而浊毒为害清之邪气,加之其粘滞之性与毒相类,粘滞于血分,日久必酿生毒性,浊毒理论用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分型治疗:1、血虚寒凝型症状:患肢凉痛,触之皮温低,畏寒喜暖,皮肤苍白,遇冷则痛甚,得温则舒,夜间加剧,午后患肢肿胀,呈袜套样分布,趺阳脉搏动减弱,可见间歇性跛行,甚则患肢肌肤甲错,肌肉干枯萎缩,体倦乏力消瘦,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

浊毒化与化浊毒

浊毒化与化浊毒

成 了引起 人体发病 的因素 , 它就是 “ 浊邪” 。因此 , 浊毒” “
既是 致病 因素 , 也是病理产物 。 由此可见 , 浊毒 ” 不 是在 风毒 、 “ 并 寒毒 、 毒 、 毒 、 湿 热 火毒 、 疫毒之 外 , 另有 一种 “ ” 也不 是在 湿 浊 、 浊 、 毒 , 血 气
确的研 究方 法 去分析 、 究 , 出我 们期 望得 到 的结论 , 研 得 以有利于社会进 步和科 技事业 的发展 。 浊毒证研究 首先 必须 回答 , 其研 究 的对 象 是一 个 新 的物质 , 还是一 个 新 的学 术理 论 , 者二 者兼 而 有之 … 。 或 假如“ 浊毒 ” 一个 新 的物质 , 个物 质是 什 么?它 与传 是 这
化的, 任何疾病 的形成都不是 单纯 致病 因素作用 的结果 , 即使是外 伤 、 外来邪气 所形成 的疾病 , 一定是 人体抗 病 也 过程一起参 与 , 能形 成病 变。如果 没有人 体 的参 与 , 才 外 来 的伤 害就不会形成伤 口, 就立 刻毙命 ; 有正气 对抗 人 没 邪气 , 也就不会有发热 、 炎症 。 因此 , 中医学 里 , 在 既有 自然界 的六 气 养育 人 体 , 也 会 因为风 、 、 、 、 、 太 过变 成 致 病 因素 , 就 是 寒 暑 湿 燥 火 也 “ 淫” 六 致病学说 , 也有脏腑功 能失调 , 内生 风寒热湿燥 火 之“ 内生六 淫”的说法 。所谓 “ 内六 淫 ” 是代 谢 产物 过 就
就是“ ” 。 毒
据报道 , 近年来 国家加 大 了对 中医药 事业 的扶 持力
度 , 入 的 中医 药 事 业 费逐 年 增 加 , 九 五 ” 间 国 家 对 中 投 “ 期
清浊是《 内经》 的基 本 概念 , 源于古 人对 于水 的认 来

浊毒论治糖尿病肾病

浊毒论治糖尿病肾病

浊毒论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病变,最终可以导致终末期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其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

该病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因此积极探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著名的中医专家李佃贵教授创立了“浊毒学说”,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开辟了新思路。

导师檀金川教授长期从事糖尿病肾病科研和I临床工作,对糖尿病肾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由消渴日久,痰瘀浊化,蕴热成毒,浊毒损于肾络,致使肾体受损,肾用失司,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毒损。

肾络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拟从浊毒角度对糖尿病肾病病因进行探讨。

1 中医学对浊毒的认识及其致病特点浊毒的概念,浊者,不清也,在中医理论中,浊指浑浊,与清相对,《丹溪心法》中载有“浊主湿热、有痰、有虚”。

浊分生理、病理之浊。

生理之浊,指行于脉中具有濡养作用的稠厚部分,如浊阴归六腑;病理之浊,有内外之分,外者乃自然界秽浊之气;人体变生之病理产物如湿浊、痰浊、瘀浊为内生之浊,古人认为浊为害清之邪。

毒最初指毒草,《说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草”。

《金匮要略》云:“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也”。

毒有内外之分,外毒系指外感之毒,如疫毒、温毒等,内毒系内生之毒,广义主要指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致使机体内生的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化生而成。

狭义毒的产生原因:(1)热甚为火,火热不解,深入血分为毒;(2)浊邪内蕴,邪壅经络,气机不畅,郁久化热,继而蕴结为毒。

故毒可由温热转化而来,可由湿浊演变而生。

浊与毒因其性质同类而极易相生互助为虐,浊为湿之甚,毒为热之极,浊、毒并称浊毒,是指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指由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使机体内生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而化生的病理产物。

作为浊毒之邪,不仅具有浊淤之胶着壅滞的特点,浊毒致病有3个特点:(1)黏滞难解,易阻遏气机;(2)入血入络易伤气阴;(3)气血失调易瘀易积。

基于“内毒论”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证体会

基于“内毒论”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证体会

2021年2月第23卷第1期February 2021 ,Vol.23 ,N〇. 1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bei Lniversitv of Chinese Medicine•115 •基于“内毒论”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证体会管媛媛,指导:吴深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380 )摘要:吴深涛教授认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机关键为热毒内伏营血,与脾肾相关,其发病与“内毒”密切相关内毒久蓄,多以浊毒形式发病治疗要注重“浊毒”存在的特征,适时运用化浊解毒法,断其毒 源是关键,总结出“识一化一断一扶”的阶梯式治疗模式,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内毒;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吴深涛;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69/j.issn. 1008-987x. 2021.01.32Discussion on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based on “internal toxin” theoryGUAN Yuanyuan,Advisor: WU Shentao(The First Teaching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380)Abstracts:Prolessor WU Shentao proposes that the key to the pathogenesis of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 is heat into the blood,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pleen and kidney, and its incide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ternal toxin". Internal toxin accumulates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the disease mostly occurs in the form of turbid poison. The treat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urbidity-poison” and apply the method of detoxification to cut off its poison source. The 44identify-dissolve-disconnection-straighten,stepped treatment mode provides a good example for the treatment of ITP.Keywords :internal toxin ; ITP ;WU Shentao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原发免疫性血小板bocy topenia, ITP),既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 一种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为特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1,是临 床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川血性疾病3血小板减少引起 出血的主要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关节或肌肉血肿,严重者可发生血尿、消化 道出血、眼底出血甚至脑出血,死亡率高,并发症多 ITP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冃前认为与免疫介导的血小板 破坏、自身抗体损伤巨核细胞释放血小板等有关:诊 断亦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针对丨TP治疗的 目的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水平,降低病死 率3。

探讨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的关联-中医内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探讨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的关联-中医内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探讨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的关联-中医内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医历代文献对浊、毒均有记载,但多散见于各种文献的片断描述中。

而把浊毒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论述,始于河北省中医院李佃贵教授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研究。

笔者受此启发,探讨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的相关性。

1 中医对浊毒的认识浊,不清也。

有浊气,浊阴之别。

浊气是相对于清气而言。

浊阴可作为机体正常代谢产物而存在,如汗,泪,涕,二便等,亦可因脏腑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作为病理产物存在,如痰,脓等。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清邪居上,浊邪居下。

故许多医家认为湿浊同类,浊为湿之甚,湿易去而浊难除。

毒,在中医学渊源流长,历代医家对毒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主要归纳为:①药物或药物的偏性。

②峻烈易传染的外感邪气,如戾气,杂气及各种非时之气。

③病症,如痈毒,湿毒,阴毒,温毒等。

④特殊的致病因素,如水毒,漆毒,沥青毒等。

⑤药物的毒副作用。

目前多认为毒之成因,一般有两种途径,或由于外感火热,从血分而为毒;或由于脾虚湿盛,积湿成浊,久而化热,热蕴成毒。

浊性重浊,粘滞,稠厚,毒性暴戾,顽固。

浊邪致病,易流于脉络,阻滞气机,胶着不去而易酿毒性,而毒邪伤人其性善变,损害气血。

二者相生互助,相挟为患,称为浊毒。

故浊毒之病性兼有二者的特性。

其致病更广泛,凶险, 难愈。

具有易入血入络,耗气伤阴,阻滞气机,壅滞脉络等致病特点。

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

2 关于痛风尿酸毒性的现代研究痛风尿酸毒性是指增高的血尿酸在致痛风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

血浆中的尿酸98%以尿酸钠的形式存在。

人类血尿酸浓度200~450umol/L(3.5~7.5mg/dL),健康男性血尿酸水平是女性的1.2倍左右。

浊毒的概念浊毒产生的原因

浊毒的概念浊毒产生的原因

浊毒的概念浊毒产生的原因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医疗实践深入探索的新形势下,“浊毒”作为病理机制概念的中医学术用语被提出,并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同,可谓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

浊毒理论是第三届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在医疗实践中,以中医病因学的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浊毒发病机理,近年来,我们围绕浊毒诊疗思维开展了深入工作,使之不断臻于完善。

现将浊毒诊疗思维相关内容陈述如下,与大家交流。

浊毒的概念浊毒的概念源于中医学的浊邪和毒邪理论。

中医学认为,浊与清是相对的概念,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可见,《黄帝内经》对浊的认识有二:一是指体内消化代谢产物,如汗、液、二便排泄的污浊之物;二是指生理功能气化的相对产物而言,是水谷精微浓浊部分。

而“浊邪”一词,首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他在讨论五邪中人的一般规律时提出“清邪居上,浊邪居下”。

仲景所说的浊邪,与湿邪相同。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也未论及“浊邪”一词,只是在讨论湿邪的性质时指出:“湿性重浊”时才提到“浊”字,“浊,就是秽浊不清,指湿邪为患,易出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现象。

“浊邪,重浊之邪气也。

”意指秽浊,浑浊之物。

浊邪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因外感湿邪,由表入里,阻于中焦,湿邪困脾,浊邪内生。

二是由脾虚或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日久成浊。

那么,浊邪和湿邪有何区别?我们认为,浊邪与湿邪均为体内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所谓联系,是指源同质异,因湿与浊同类,积湿成浊,均属于阴,故有“湿为浊之渐,浊为湿之极”之说。

正因为如此,造成了湿与浊在病机和临床表现上基本是一致的,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

其区别在于,一是浊轻为湿,湿重为浊。

二是湿邪有外感和内生,浊邪只有内生而无外感。

三是湿邪致病较浊邪致病轻浅,易于治疗;浊邪较湿邪重深,易转化难除。

“浊毒化”与“化浊毒”

“浊毒化”与“化浊毒”

“浊毒化”与“化浊毒”中医“浊毒证研究”被列为重点支持课题,其研究过程也与其他科研项目一样,必须明确很多基本的科学问题。

何为“浊毒”?首先得明确其研究对象是一个新的物质还是学术理论,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它与传统中医所说的“毒”、“浊”究竟是何关系?在中医的传统理论里,早就有关于风毒、寒毒、湿毒、热毒、火毒、疫毒的说法,那么,“浊毒”是一种新毒吗?中医认为,毒就是对人体的伤害因素,六气太过变为六淫,六淫引起人体发病,六淫就是“毒”;人吃的药物、食物,如果药不对症,或者食物变质,造成了对人体的伤害,这种所谓的药或食物就是“毒”。

人体有许多生理物质,本来是清洁而流动的,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其本来的特性,变成混浊、浓稠的物质,引发人体疾病,那就是“浊”。

因此,“浊毒”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

由此可见,“浊毒”并不在风毒、寒毒、湿毒、热毒、火毒、疫毒之外,而是另有一“毒”;也不在湿浊、血浊、气浊之外,而是一个新的“毒浊”。

“浊毒”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也可以说是一个物质所包含的两个元素。

“浊毒”的广泛性与危害性作为一个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的物质,“浊毒”应该早已有之。

张仲景也应见过它,叶天士也应知道它,只是他们并没有提出这样的概念。

如今倡导这种学说,并不是玩弄概念,而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我们认为,“六气太过即成毒,气机不畅则生浊”,作为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的“浊毒”,其造成的危害十分广泛。

似乎有“满眼皆是浊毒”意味。

笔者认为,这既是中医学见微知著,既病防变,防患于未然等“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也是辨证看待利与害、邪与正,及其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论基础,深刻体现中医学的智慧。

自然物质的“浊毒化”六气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与六淫之间的界限,不靠物理指标区别,而以其对人体的影响来确定。

无论多高的气温,多寒冷的风,只要不引起人体发病,就是六气之一,而不属于六淫,也就不属于“六毒”。

从“浊毒”论治脓毒症

从“浊毒”论治脓毒症

从“浊毒”论治脓毒症朱海;周仙仕;叶烨【摘要】脓毒症是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急危重症,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笔者发现,本病与“浊毒”关系密切,“浊毒”既是脓毒症发生的主要病因和临床表现,也是决定本病预后转归的关键因素,从“浊毒”论治脓毒症,可为临床辨识脓毒症,提高脓毒症临床疗效提供新思路.%Sepsis is an acute and severe disease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a good effect on this disease.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finds that sepsi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urbid and toxin"."Turbid and toxin" was more than the main cause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sepsis,but also the key factor in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and outcome of the disease,so the disease should be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turbid and toxin",which can provide a new thought of recognizing and 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ects on the disease.【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7(026)007【总页数】3页(P1197-1199)【关键词】脓毒症;“浊毒”;辨证论治【作者】朱海;周仙仕;叶烨【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1脓毒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危重症之一。

吴耀南运用“浊毒”理论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验案举隅

吴耀南运用“浊毒”理论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验案举隅

吴耀南运用“浊毒”理论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验案举隅吴耀南是一位著名的中医专家,擅长运用“浊毒”理论进行治疗。

在中医中,“浊毒”是指体内的病理物质,包括痰涎、湿气、瘀血等不正常物质,能够造成身体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伴随着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和肝脏细胞脂质堆积,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

吴耀南运用“浊毒”理论进行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吴耀南运用“浊毒”理论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成功经验。

患者刘女士,45岁,因查体发现肝脏脂肪堆积,经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腹胀胁痛,体重增加,查体肝肋下1cm压痛,超声波检查显示肝脏回声增粗。

患者曾经多次在西医医院就诊,长期口服利拉韦、奥沙利铂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且长期服药后产生了一系列的药物副作用,包括恶心、腹泻、乏力等症状。

患者经过朋友介绍,前来拜访吴耀南中医师。

吴耀南中医师首先对刘女士进行了全面的中医脉、舌诊及望、闻、问诊,刘女士的舌质暗红、苔腻、脉弦滑等,吴中医判断为肝脏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肝胆湿热相搏。

根据中医的“浊毒”理论,吴中医认为刘女士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是由于体内湿热及肝郁导致的“浊毒”病变,因此应以清热利湿、疏肝解郁、化浊毒为治疗原则。

吴中医为刘女士开具了一副名为“清肝疏肝汤”的中药方剂,主要包括茵陈、黄芩、泽泻等清热利湿中草药,以及木香、香附等化湿理气中草药。

吴中医建议刘女士要避免食用辛辣、肥腻、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适量进行适度的锻炼,保持情绪稳定。

在吴中医的治疗下,刘女士连续服用了一个月的中药,症状明显好转,乏力、纳差、腹胀胁痛等症状明显减轻,体重也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再次就诊时肝肋下压痛减轻,肝脏超声波检查显示回声减轻,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刘女士的肝脏脂肪堆积情况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吴深涛对浊毒的新认识
作者:廉洁吴深涛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4年第05期
关键词:名医经验;吴深涛;浊毒;中医病因和病机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5.034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5-0104-02
关于浊与毒,古文献乃分而论之,今人常将其并称。

随着近现代解毒疗法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和效验,中医浊毒致病观渐为学者所关注,但有关浊毒的中医学内涵、致病理论的界定等方面尚多歧义。

笔者导师吴深涛教授长期从事浊毒临床与理论研究,认为厘清浊毒之古今内涵,运用中医方法学研究浊毒之成因和发展时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能系统揭示现代浊毒特异性病理变化和发展规律,有利于确定其在中医病机理论体系中应有的位置,对深入辨识一些疑难杂证,提高疗效,乃至创新和完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体系上都有裨益。

兹整理介绍如下。

1 浊毒之经义
1.1 浊
1.1.1 生理学涵义浊常与清作为代表阴阳性质的物质,其范围广泛,如水液的清与浑,气之天气与谷气、卫气与营阴,水谷之精微与糟粕,血气之厚薄虚实等,如《灵枢·卫气失常》曰:“血之多少,气之清浊。

”总之,从生理角度而言,浊为化生精微之前物质,继赖脾胃升清降浊,化生精微而奉周身。

1.1.2 病理学意义浊代表了病邪的浓厚晦滞之特性。

如《灵枢·逆顺肥瘦》有“此人重则气涩血浊”、《素问·气厥论篇》“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灵枢·阴阳清浊》“清浊相干,命曰乱气”等即示病理之浊。

吴师将其总结为由内外因致机体脏腑升降出入失司,谷气未得运化则蓄积而化为浊邪,继而壅滞气血损害机体。

1.2 毒
毒者,《金匮要略心典》载“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今人亦有“邪盛谓毒”之观点。

以此论之,凡邪气者均可生毒性。

故毒邪虽分为外毒和内毒,若论其源,则大多为各种致病因素为患而变生的损害之性,如古之外毒系指外感之毒,多因六气太过而生,如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