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要走进实际生活中
从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
![从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7edd5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9.png)
从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从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学科。
而要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数学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本文将通过一些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来说明如何从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
一、购物购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是学习数学应用的好机会。
举例来说,小明去商店买了一盒苹果,共有12个苹果,他吃了其中的3个。
那么请问,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这个问题通过实际购买苹果的情境,引发了孩子对于减法的思考。
孩子可以通过画图、用手指按点数、或者直接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的实际情境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公交车站公交车站也是一个可以应用数学的场景。
假设小红每天都乘坐公交车上学,公交车在她家门口的站牌前停留1分钟,而公交车从她家门口到学校需要12分钟。
那么请问,小红在公交车上等待多长时间?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时间的概念。
孩子可以通过简单的减法运算来解决,即将公交车的行驶时间减去站牌等待时间。
这样的题目既锻炼了孩子的计算能力,又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明白了时间的概念和运用。
三、家务劳动家务劳动也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通过数学应用题,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实际操作和计算能力。
例如,小华帮妈妈做家务,他需要先把一堆书从桌子上拿下来放到书架上,在书架上已经有8本书,他又放了5本书。
那么请问,书架上现在共有几本书?这个问题需要孩子进行加法运算。
孩子可以通过直接计算或者用计数器进行操作,将桌子上已经有的书量加上新放置的书量,得到最后结果。
这样的题目既锻炼了孩子的计算能力,又将数学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运动比赛参加运动比赛也是小学生活中的一部分。
通过数学应用题,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运动场景中的数学概念。
举例来说,小杰参加了田径比赛,他跳远跳了3米,而比赛规定每个队员必须跳远4米才能得分。
那么请问,小杰还需要跳多远才能得分?这个问题涉及到了距离的概念和减法运算。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8a2e7d9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1.png)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示例:
购物计算: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模拟购物活动来让学生学习货币概念、加减法和找零等技能。
让学生计算购物清单的总价、找零的金额,帮助他们理解货币的价值和使用。
餐饮分数:教授分数概念时,可以通过餐饮场景进行教学。
让学生计算菜单中食物的分数比例,例如半份、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并讨论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食谱中的配方。
测量与图形:在教授测量和图形概念时,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测量和绘制图形的活动。
例如,在学校的操场上测量尺寸、绘制平面图,或者在花园中测量植物的高度和周长。
时间管理:教授时间概念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进行教学。
让学生绘制自己的日程表,计算各项活动所需的时间,并讨论如何有效地安排时间以完成任务。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活动,让学生在数学中学习统计和概率概念。
例如,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喜好或兴趣,并使用图表和图形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
这些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将数学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2ab2a0d16f1aff00bed51eaf.png)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趣味数学,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贴近生活,真正做到课堂生活化呢?一、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可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为基调,必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从而达到既可获取知识和技能,又可体验到数学知识其实就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 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欢乐.一位教师在教学生读写100以内的数时,创设了生活化极强的数豆子游戏. 让学生在玩豆子的过程中,通过抓豆子、猜豆子进行数数练习,从而掌握了数数的方法. 同时在数豆子游戏中,让学生自主认、读、写出100以内的数. 这样学生就在估数、数数、写数的游戏中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学生在生活化的游戏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在玩耍中获取了知识和技能. 又如:在教授正反比例意义这节复习课时,可以创设以讲身边发生的事为基调的学习氛围. 教师通过讲学生身边发生的具有正反比例意义的事,使学生明白了原来自己身边的事竟也包含了正反比例关系. 然后由学生讲身边的事,其余学生判断事件中包含的是什么比例关系. 最后教师提要求,由学生有选择地讲身边的事……整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讲身边发生的事,促使学生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义,更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离我们很近、数学就在我身边.二、重新包装教学内容,使例题生活化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源于生活实践,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巧妙点缀例题,改编例题,让例题反映的情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例题的包装可归纳为三种方法:改名字、改位置、改情境. 在教授行程问题时,可以把题中城市名字换为家乡城市的名字,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这就是改位置的包装例题方法.三、例题情境舞台化,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理解知识“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 ”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表演中悟数学、理解数学.一位教师在教授“减法的简算:246-59”这道题时,更是颇具匠心地设计了这样一个课本剧:她请一名同学当售货员,一名同学当顾客,拿246元钱购买59元的东西. 按照平时人们买东西的惯例,顾客总是从246元钱中拿出整60元,让售货员找给他1元钱,因为这样自己付钱方便,售货员找钱也方便,而这一付整找零的过程正是这道题的简算方法. 当教师指出生活中的这一现象也可运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知识的亲切感,增强了学习兴趣,顺利地掌握了新知.四、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这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产生矛盾. 于是在抽象的数学知识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产生恐惧感. 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努力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必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我们做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归宿,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既可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六、布置作业时,要尽可能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要鼓励学生融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授圆柱体体积时,一位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去解决:为什么我们常用的水桶、水缸等容器,底面总是圆形,而不是长方形,有什么奥秘吗?学生经过研究得出了结论: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最大,也就是说底面做成圆形的容器盛东西多,这样设计是为了节省材料. 从而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实际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数学. 这样,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可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用处.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而不为人注意的数学现象,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真正让生活进入课堂,让课堂生活化,让数学走进学生心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生活实际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生活实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9c4252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5.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生活实际案例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既充满了神秘和新奇,又可能带来一些困扰和挑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生活实际案例融入其中,能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巧妙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案例呢?一、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生活是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里面蕴含着无数的数学素材。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与数学相关的内容。
比如,在教授加减法运算时,可以以购物场景为例。
假设一个苹果3 元,一个香蕉 2 元,那么买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一共需要多少钱?如果给了10 元,买完这两样东西应该找回多少钱?通过这样的实际场景,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
再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像教室里的黑板是长方形的,篮球是圆形的,魔方是正方体的等等。
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数学图形的存在。
二、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单纯的知识讲解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以“时间”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模拟一个上学的早晨情境。
设定起床、洗漱、吃早餐、出门等时间点,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时钟,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转动规律,以及如何读取具体的时间。
在教授“乘法口诀”时,可以创设一个班级组织野餐的情境。
每个小组有 5 个人,需要准备 8 个小组的食物,那么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份食物?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三、利用生活实际案例巩固练习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而将生活实际案例融入练习中,能够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例如,在学习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和周长,或者计算校园操场的面积。
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学习了分数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分一分蛋糕、水果等食物,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数的概念。
谈谈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的必要性
![谈谈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f92f96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3.png)
谈谈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的必要性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对于枯燥的课堂知识缺乏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情况。
而将数学融入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有趣。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家庭开销、食物配比、物品测量等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去了解和探索数学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学习会更加主动和积极,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隔离,导致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局限在课堂的书本上,缺乏对数学知识真实应用的理解。
而将数学融入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看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生活中的计算、测量、估算等活动都可以成为数学教育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体会数学的作用,认识到数学是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对数学的认同感和兴趣,同时也增强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不仅限于纸上谈兵。
在解决家庭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去计算、测量、估算等,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而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思考、发散思维,不断思考和探索新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会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学习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而将数学融入生活,可以促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做到知行合一,通过数学的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让小学数学课堂走进实际生活
![让小学数学课堂走进实际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a4f0cfe5f8c75fbfc77db2fd.png)
让小学数学课堂走进实际生活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一要求特别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一、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
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一是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
例如,“数据的收集”,要求学生在上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二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瓷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
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时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二、建立平等的“我——你”对话式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对话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与途径。
“我—你”对话,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真正的平等、沟通与理解之中,彼此作为真实的独立的完整的人相互“敞开”和“接纳”,强调的是一种共商和共享。
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费莱雷所说,“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ecd1aeb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2.png)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我们需要让数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尽管数学问题通常看起来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老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厨房烹饪、玩具、运动等,设计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趣味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数学就应该乏味和枯燥。
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可以设计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或数学趣味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
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图形和实例,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丰富的互动方式,如数学游戏、模拟实验等,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数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探究式教学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基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或者设计一些小实验来探究数学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推理题目,让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443dd164a45177232f60a221.png)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更多的强调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分析数学现象,自主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倡导将数学学习回归于学生的生活,已经成为了当今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
其基本标志就是我们开始关注到,学生是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开始认识数学的,所以,小学的数学学习应是自己的实践活动。
其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将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学生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让数学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充分的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学生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的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的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研究表明,学生常常是通过自己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数学知识的,是通过许许多多的问题解决过程来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的。
学生认识数学的起点并不是符号所组成的逻辑公理,而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经验。
学生的数学活动也不是从观察符号开始,用逻辑推理来进行的,而是从观察现象,用特征归纳来进行的。
二、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生活中的数学: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942d646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2.png)
生活中的数学: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科,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不仅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更教会他们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示数学如何在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1. 数字与计数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在使用数字和计数。
例如,去超市购物时,我们需要计算商品的数量和总价。
小学生学会基本的加减法后,就能准确地计算出购买物品的总费用,以及找零的金额。
这些简单的数学操作帮助他们在日常购物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培养了他们的理财能力。
2. 时间管理时间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时钟与时间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读时间和安排时间。
通过学习时间管理,他们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提高生活效率。
例如,知道何时该完成作业、何时该上床睡觉,都是通过对时间的理解和管理来实现的。
3. 测量与单位测量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无论是测量房间的面积、计算布料的长度,还是在厨房中量取食材的重量和体积,数学中的测量知识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中教授的基本单位换算和测量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准确地进行测量,确保各种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图形与空间理解图形和空间关系对日常生活也非常重要。
小学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形状和空间结构。
例如,当我们需要布置房间时,需要考虑家具的形状和大小,确保它们能够合理地摆放在房间内。
这些空间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生活中的实际操作,还为将来学习更加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5. 数据与统计数据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小学数学中的简单统计图表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信息和数据。
例如,通过分析家庭预算,可以了解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帮助制定更合理的消费计划。
学会使用统计图表,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小学数学不仅仅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更是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起点。
生活中的数学: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生活中的数学: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ec00717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8.png)
生活中的数学: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将探讨小学数学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1. 购物中的数学每次去超市购物,都是一次应用数学知识的好机会。
例如,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使用加法和乘法来计算总价。
假设每个苹果3元,妈妈买了5个苹果,那么他们就可以用乘法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通过这样的实践,孩子们不仅能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学会理财的基本技能。
2. 做饭与烘焙烘焙和做饭需要精确的测量,这是理解分数和单位转换的绝佳机会。
比如,做蛋糕时,需要用到1/2杯的糖和1/4杯的牛奶,这时候孩子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
此外,将克转化为千克,或者将毫升转化为升,也是在厨房里常见的数学应用。
3. 时间管理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小学数学中学习到的钟表知识,能够帮助孩子们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例如,知道一节课是45分钟,课间休息是15分钟,孩子们可以计算出一天需要多少时间在学校,并安排课后活动。
4. 家庭预算制定家庭预算也是应用数学的一个方面。
通过家庭收入和支出的计算,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分配资源。
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加法和减法,还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计划的重要性。
5. 游戏与娱乐许多游戏和活动都涉及到数学知识。
例如,棋类游戏需要计算步数和策略;拼图游戏需要空间意识和几何知识。
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可以在娱乐中学到数学概念,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建立秩序与逻辑思维数学训练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通过整理房间、分类玩具等活动,学习到如何用逻辑来处理和解决问题。
这些活动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培养良好习惯和秩序感的重要方式。
结语小学数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孩子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还能在生活中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https://img.taocdn.com/s3/m/820308e2aeaad1f346933fd9.png)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数字是一门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科,“1、2、3、4……”这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常常使孩子们昏昏欲睡。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数学呢?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觉得应该先让孩子了解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在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用数字,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兴趣。
当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后,才会主动地去学习。
教师要引导孩子们,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离我们很近,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见解。
一、要让数学走进我们的生活,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多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体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
教师可以搞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做一些游戏。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不同做出一一解答,多多地鼓励他们。
用这种方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
二、教师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因为小学数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教师要借助一些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10的分成”时,可创设了一个分桃子的情境:妈妈买来10个桃子,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还有些问题在课堂中不能真实展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好多的实际材料可以让学生去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如我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马上从自己的兜里面掏出了一元面值、一角面值和一分面值的钱。
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把学生都逗笑了。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a5f721f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1.png)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是一门智力的艺术,也是一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
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数学却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他们觉得数学和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只需要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计算方法就可以了。
我们应该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们从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一、数学和生活融合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它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购物时计算价格、量体温、测量角度、算账、算时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的例子。
我们可以通过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融合,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
在购物时鼓励孩子亲自计算价格、算找零;在做饭时让孩子帮忙量材料,比如米、面、水等等;在出游时让孩子帮忙规划行程、计算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好方法。
二、游戏中学习数学小学生喜欢玩游戏,他们喜欢和朋友一起玩耍、比赛,这样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增进友谊。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一些数学知识。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方式来教孩子计算,学习算术等基础知识;也可以通过数学拼图、数学问答等游戏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
三、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来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魅力。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学会测量尺寸、计算比例等数学技能;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烹饪,在烹饪过程中让他们学会计算比例、测量材料等数学知识;还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一些和数学有关的展览,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通过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刻和直观地了解数学的实际用途和价值。
四、培养数学思维数学不仅是一个计算问题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08381cc8767f5acfa1c7cdb1.png)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作者:郑媛媛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14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因此,数学教学应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效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孩子有更多机会体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小学数学生活联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数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离自己很遥远,不再觉得数学脱离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从生活到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
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
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
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
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
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论文
![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9f8208de80d4d8d15a4fdc.png)
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具有生活性,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走进生活。
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就是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参与,让学生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所以说让数学走进生活在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的重要意义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应用意识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符合这个规律,它从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出数、数量关系及符号,变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它在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中起了过渡作用,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兴奋的学习情感、态度生活经验化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的兴趣。
愉悦的情绪能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对这些问题既充满信心,又进行思索探究,呈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态。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数学是人们生活、学习、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应用,但我国学生的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让数学教学走近生活,正是对新大纲要求的体现,它能够充分加强数学、生活的联系,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在生活问题中学习数学知识,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在小学数学中,从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f668055a3c1ec5da50e2706b.png)
让数学走进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备课生活化,捕捉生活素材小学数学中的内容都是可以在现实生产、生活和学生熟悉的事物中找到原型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在这里找到支点和始点,只要我们勤于动脑、努力寻找资料,是不难做到的。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
但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往往不注意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分析,而是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所教的学生拥有知识却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从商店门口的8折优惠牌讲起,再讲公园买团体票如何优惠,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
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
以生活的数学问题作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讲“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进行的: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如: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与脚的长度比大约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和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你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吗?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许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还有我们同学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侦察人员在破案时特别注意脚印,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能判断罪犯的身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aa9533c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5.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
观察现实世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兴趣入手,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购物、计算时间、测量距离等都离不开数学。
3. 通过真实情境进行探究: 通过真实情境进行探究,例如去到市场上让学生进行购物,去公园里让学生测量树的高度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获得对数学的真实认识。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观察、发现、思考的学科。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问题,并教授正确的求解思路和方法。
5.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思维习惯:教育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有数学的思维习惯,学会用数学的方式看待和解决问题,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生活融入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融入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353d6ce64afe04a1b071de79.png)
作者单位 :辽宁省彰武县彰武镇郊 区
小 学
】 2一 4
经 验 和 已有 的 知 识 出 发 ,创 设 生 动 有 趣 的 系 , 在教学要求增加了“ 使学 生感受数学与 常 遇 到 的 问 题 , 而要 准确 地 说 出结 果 , 需 就
情境。小学生 的兴趣 , 是从对具体事物和具 现 实生 活 的联 系 ,初 步 学 会 运 用 所 学 的 数 要 我 们 量 一 量 、 一 称 、 一 算 , 些 都 离 称 算 这 体活动 中获得的 ,将富有生活气息 的内容 学 知识 和 方法 ,解 决一 些 简单 的 实际 问 不开数学 。 引进课程 ,教师应 创设一种贴近实际 的生 题 。” 因此 , 在教 学 中 , 们应 该从 学 生 的 生 我 活化情境 , 利用学生 的生 活经验 , 设计生 动 活 经 验 和 已有 的知 识 背 景 出发 ,联 系 生 活 3课外延伸生活化 , . 应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 , 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
学生 经 常用 数学 的 “ 光 ”看 身边 的 事 的 , 跟 学生不但会失去对数学 的学 习兴趣 , 而 容易接受数学知识。又如学 习了长度单位 , 物 。让 孩子对 自然和社 会现象 的好奇 心 、 且 也无法将数学 与生 活联 系起 来 , 以, 可 以测 自己和父母 的身高 ,从家到学校的 所 在
兴趣 ,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新 的课程标 准 的人又在 干什么 等等 , 我还 注意定期 让学 把 日常生活 中的问题数学化 ,使学生在我 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 中捕 生进行生 活小凋查 , 从学生熟 悉 的生活情 们的引导下 ,逐步具备在 I常生活和社会 S 捉数学的问题 ,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 景和 感兴 趣 的事物 出 发 ,为他 们 提供 观 生活 中运用数 学的 “ 本领 ” 使他们认 识到 ,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abe2d69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d.png)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原理。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如自行车三脚架、房屋的支架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从生活中提出问题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借助钟表的情况下判断时间。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了很多方法,如通过太阳的高度、根据自己的感觉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四、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很多知识是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有哪些。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制作模型等。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bf51576df7ec4afe04a1dfb2.png)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为此,课堂上,我与孩子们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
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的浓厚学习兴趣。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时,课的开始,我伴随课件展示货架上的玩具说:“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来到玩具店买玩具,你们看,货架上的玩具的价格是多少?”随后,又问:“你们能根据玩具的价格和所带的钱,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吗?”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再现学生生活中购玩具的情景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使学生在购物的情景中,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数学问题。
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再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游园会活动情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又如《找规律》一课,我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如:斑马线,霓虹灯,衣服中有规律的图案,房间的方砖有规律地排列……,让学生亲临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选取生活素材,感受密切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7c6064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8.png)
小学数学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学科,从我们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虽然相对基础,但它却是我们打开数学世界大门的钥匙,更是我们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购物是我们经常会经历的事情。
当我们走进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各种价格标签时,数学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比如,我们想买一包薯片,标价是 5 元,一瓶饮料标价 3 元,如果我们要买 3 包薯片和 2 瓶饮料,那么通过简单的乘法运算,我们可以算出 3 包薯片需要 3×5 = 15 元,2 瓶饮料需要 2×3 = 6 元,总共需要 15 + 6 = 21 元。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花费多少钱,从而合理安排我们的零花钱。
再比如,我们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需要规划行程和预算。
如果我们要乘坐火车,火车票的价格是每人 100 元,我们一家 4 口人,那么单程的火车票费用就是4×100 =400 元。
如果我们要在旅游地住3 天,酒店每晚的价格是200 元,那么住宿费用就是3×200 =600 元。
此外,还有餐饮、景点门票等各种费用,通过数学的计算,我们可以提前做好预算,确保旅游过程中的花费在我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还有,我们在布置房间的时候,也会用到数学知识。
比如,我们想在房间里铺上一块地毯,房间的长是 5 米,宽是 4 米,那么房间的面积就是 5×4 = 20 平方米。
我们在选择地毯的时候,就需要选择面积不小于 20 平方米的地毯,才能完全覆盖房间的地面。
在时间管理方面,数学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
我们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休息和娱乐。
比如,我们一天有 24 小时,学校上课时间是 8 小时,睡觉时间是 8 小时,那么剩下的自由支配时间就是 24 88 = 8 小时。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要走进实际生活中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
学生对这道题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方式得到扩展。
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也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
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
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
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800元左右的热水器,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
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比如针对下面的生活实例:两位老师带4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门票成人每张10元,儿童每张5元,公园还规定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可以实行八折优惠,让学生想一想怎样买票比较合算?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几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根据有46名儿童和儿童票5元这两个信息,可以得到买票所要付的钱是5×46=230元;第二种方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题目告诉了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就可以实行八折优惠,如果多买4张儿童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钱是否少一些呢?老师要求学生实际算一算:用5×50×0.8=200元。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多买4张儿童票,看起来好像要多给钱,但由于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最终还是只付200元,比第一种方案要少付30元,两种方案相比,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也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总之,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必须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归纳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与实际生活,让小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
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想学、乐学,才会更加热爱数学。
我们有的只是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因此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更为重要。
现实世界是数学丰富的源泉,我们应当把生活实践当作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源泉,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以及将数学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