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合作学习之教学方法论文
对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思考论文
对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
随着合作学习地不断深入开展,合作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如有些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地建组、也不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忽略小组合作前必要的独立思考。
教师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合作探究问题设计不适宜,评价针对性、导向性差,教师的指导与参与不到位等,以上这些都是导致合作学习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下面是我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分组应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情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大下了基础。
一般小组成员不宜太多,以4至5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
小组长应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
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学习,组织动手操作,开展讨论探究,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记录员和汇报员也各有其责。
小组成员的角色应是动态的,一定周期后应进行调换。
这即使学生保有新鲜感和兴趣,又给每个学生提供多方面发展的机会。
二、保证学生独立思考,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在合作学习中就只能是观众和听众。
只有学生的思考达到一定程度时,讨论才会言之有物,才能表达属于自己的见解;才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状况;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碰撞与交锋。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论文]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合作学习概述1.合作学习的含义和作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合作行为,它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为其制定一定的激励制度,使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这种学习方法形成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提倡把教学内容认真划分为各个不同的任务,使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
小组中每个成员都需要负责一定的学习任务,然后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使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任务得到圆满完成。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或者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可为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以促进学生之间形成友好的互助合作活动。
在小组共同学习成果的帮助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对事物性质和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明确地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
最后,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互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合作学习的基本因素。
合作学习包括个人责任、社交能力、小组自加工以及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作用等五个基本因素,这五项基本要素在合作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组中的成员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在相互帮助的氛围中,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
3.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者来说,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时,可以从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的、成员设计、团体设计、进行作业以及做出总结性评价这个方面进行。
教师首先要确定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其次要确定小组个数和小组成员,再次要指导各个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后需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4.合作学习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要依据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合作学习中的学习者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的,小组成员的人数一般在两个到六个之间;在设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小组的特点;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需要担负起学习责任和工作责任;在合适的时间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技巧。
中学数学教研论文3篇
中学数学教研论文3篇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引起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数学教研论文,欢迎阅读!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篇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对策一、合作学习内涵机理论述所谓的合作学习,实质上就是进行班级成员科学分组,确保组内学生能够针对对应课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同步学习,最终派出代表将组内核心观点表述完整,在获得教师合理性评论建议后加以整改,以此实现对应教学规范引导指标。
二、目前我国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期间存在的冲突性问题整理研究首先,合作探究式问题设置形式过于简易单一。
须知此类学习交流模式在于激发个体思维创新和合作意识,只有经过各类角度分析整编过后,才能绽放出独到的智慧结晶。
可现实中,教师始终关注课程进度和应试结果,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度不够,尤其在鸭架式口语灌输讲解氛围中,学生对于既有知识感知趣味丢失,后期自主性学习动力也就不足。
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对于学生今后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合作小组内部成员分工秩序极为紊乱。
事实上,合作学习理念主张吸纳各类学生观念,确保话题内涵讨论结果的多元特性。
可实际布置活动期间,由于教师规则指导不够规范,使得对应任务难以及时交接到个体成员之上,尤其大部分学生作为独生子女,个人主义思想极为深刻,基本上只会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自身感兴趣的单元之上,造成固定小组向心力溃败结果,关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学习风尚难以保持延续。
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成为问题提出、结论总结代表,至于其余个体完全扮演旁观者角色,小组其间隐藏的思维两极分化效应显著。
最终学习好的个体素质得以合理提升,而成绩不高的个体将继续沉沦。
最后,教师普遍不会参与到初中数学探究式合作学习流程中。
在其思维体系中,片面地认为一切工作都将交付给学生,而应尽的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关键知识点提醒引导、课堂秩序科学规范监管职责,却顺势抛之度外。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论文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要注意思维的开放性,要以情感为纽带,要把调动自主性当作重点,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自主性实践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
但目前我们农村不少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
因此,及时、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对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高效实现课堂合作学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
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
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寻找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割、补、拼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交流将自己的观点、想法、收获告诉同学,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教师要深人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特点,精心预设,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刍议论文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刍议《小学数学课程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的好处有三:一是能够营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境;二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和想法;三是能够最大程度地活跃学生思维,发散学生思维,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在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受到启发。
今天,笔者就多年的教学,谈谈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的心理氛围新生进校,我对学生不了解,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于是,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着手了解这批孩子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学习方法与养成习惯。
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了解,通过与学生交流、谈心,基本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把他们粗线条地划分成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大类,然后,采取学生自愿组合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原则,把全班学生按照一个优秀、两个良好、二个较差分成了六人一组的合作小组,每组派送1名学习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合作意识较领先的学生担任组长。
6人分三个方向围坐一起,彼此之间相互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内心不失轻松、愉悦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班级是由学生个体一个一个组合而成的,学习个体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蔚然成风,省去教师的许多麻烦。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在很多方面不太适应正规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听与说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因此,培养学生听和说的习惯就得很重要。
1、培养一年小学生听的习惯。
听是说的基础,学生的说是以听为起点的,只有学生听清楚了,听明白了,听懂了,才会在脑海中形成思维,才会想到怎么说,因此学生听是学生个体学习习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一、目前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几个误区1、小组成员,随意组合。
现在许多些教师只把前后的两张课桌或左右的两张课桌的学生凑在一起,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几分钟就认为是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合作基本技能,甚至小组成员会出现冲突;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相互实实在在的清晰正确的交流,当发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发挥出众人的优势协商解决。
这样的合作学习浮于表面、走形式,学生很难进行实实在在的体验与感悟。
2、随意合作,缺乏指导。
教师有时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积极性与探究能力,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就让小组合作学习。
这样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步骤,也不理解学习的内容;同时学生也不能快速的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最优的方案进行问题的讨论与探索。
3、随意提问,缺乏价值。
有时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不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考虑有没有必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一律使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出现一些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甚至不用讨论的问题也充斥其中,使学生丧失了参与讨论的兴趣,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4、随意合作,调控不当。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有时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匆忙让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自己缺乏必要的巡视与调控,有时即使是巡视也只是走马观花。
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剖析;有时教师只注意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怱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讨论的主题偏离了学习内容,教师不知如何进行引领;有时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让学生随意交流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有些教师对学生之间不会倾听、课堂过于喧哗等现象,缺乏必要的调控技能,使合作学习无法达到应有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
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1、创设情境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可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的兴趣,这是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通过看录像研究统计上学时学校门口的车流量。
第一次学生自己独立统计,结果都说车辆太多开得太快来不及数。
当我问学生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困难时,学生都说与人合作才能完成刚才的统计,于是进行了合作统计。
这样让学生自己在实际问题的解决需求中寻求合作,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2、明确学习的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论文10篇【论文】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论文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摘要】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模式就是合作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找最适宜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内容,助推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而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注重探索,充分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内涵,有效避免在合作学习中出现较大的错误或误区,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小组合作;应用新课标对合作学习有着明确的规定:“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变通,以此来快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在校园生活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教育的本质则是在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准上加以提升,激发其学习潜力,助推学生实现自主发展;学校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长远,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的多元化进步;学校以及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甚至是生活情况,明确个体的独特个性和需求,促进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探索、学习和想象的空间。
”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把握合作学习的机遇,将其学习效果最大化。
现将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分析如下:一、新旧知识的衔接人对新知识的获取是建立在现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将其进行组合、发散,融合新的知识点,从而达到充分掌握和运用的目标,以此为基础再行接收新的知识。
加之小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其需要一个学习和理解的过程,所以需要将知识牢记在心中时才能实现知识的运用。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的数学下册课本中,第二单元“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复习2的倍数的相关特征,让学生明白只要“个位上是0、2、4、6、8的所有数字都是2的倍数”。
在理解和充分运用2的倍数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5的倍数额特征。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仍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独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对合作学习的正确认识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
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
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元认知能力。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在小学课程改革进程中,我们不得不看到还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存在。
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教师还存在一言堂现象,学生学法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缺乏交流;学生只会写,不会表达;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单纯的自主探究太过于高深,学生难以适应,教师难以驾驭,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等。
这些问题已经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小学数学教学实施有效合作学习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合作学习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前提,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真正实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3.小学数学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3.1 使学生有合作的意识(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的机会,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才能增强整体合作意识。
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通过与人合作优点就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方法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方法探究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对于现阶段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同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关键词:分层教学合理分组参与性可行性笔者根据其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过去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们在下面被动的听,学生学习的效率完全取决于教师讲课的精彩程度和学生们学习的自主积极性。
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一直被称为国内教学的诟病。
学生的被动学习必然导致学习积极性的下降。
被这种教学模式教出来的学生,可能学习能力非常强。
但是缺乏自主思考、积极创新的能力并且使得学生更加注重个体能力的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差。
由于个体差异存在的客观性,使得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模式,而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分组则显得尤为重要。
2合作学习过程中合理地分组假设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a、b、c、d四档。
这种分组模式既能让好的同学在其中起着带头作用,也能带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差的同学的积极性。
在小组中责任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目标而积极努力,充分调动学生们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也在学习中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无形中树立了同学们集体意识。
个别同学的层次高,在合作学习中可能会感觉任务简单,认为问题缺乏思考价值,难以诱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而对于学习层次差的同学,可能会感觉学习任务艰巨,使得讨论难以展开。
通过小组的互助合作学习既能加深a类学生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提高d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真正地让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3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是在任何时候开展都是可行的,在不适宜的时候开展合作学习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使得课堂教学不具有参与性和可行性,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培养合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水平;把握适当时机,拓展学生合作意识;明确合作要求,提高学生合作效率;进行有效的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数学;学生;小组;合作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76-001《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一切学习行为的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部分。
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会学习,会自主合作学习。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如在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教师先出示一张本班级一位学生的照片,拖动鼠标,进行规则和不规则地放大和缩小。
这种活动学生虽然喜闻乐见,但不明就里。
教师随即出示问题:同学们会解释这一现象吗?那一种变化有规律?有怎样的规律呢?学生面面相觑。
教师立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合作兴趣:其实很简单,只要各小组的同学精诚合作,勇于探索,一定能够明白的。
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情趣盎然之中主动参与,有效合作,获得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相关知识。
二、培养合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水平“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共2篇).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共2篇)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范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对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如今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彩,而通过小组合作而获取知识的形式逐渐显示出其优势。
该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习、交流空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然而,小组合作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想要更大程度的提升教学效率,需要结合现有问题逐一寻求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现状;策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理都得到不同发展。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上学入门最基础的其中一项课程,学好小学数学是为以后更加深奥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根基牢固了,应对复杂的课程才能轻松自如,因此,学好小学数学至关重要。
为了让同学们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加透彻,老师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其中分组学习的方法普遍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分组学习的优势通常来说,在小学阶段,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难度系数较高,另一方面,数学是一门单一枯燥的学科,学生在对待数学问题时需要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没有一条生动有效的教学途径来作为缓冲,不仅会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且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此讨厌数学这门课程。
与以往的教学形式不同,通过分组来学习数学知识,除了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提供了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提高数学成绩。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浅谈论文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浅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在融洽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关系,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时机安排随意性、组织策划的欠周密性、学生参与的不均衡性等问题,致使小组探究或浮光掠影或偏离正题,造成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实为摆架子、走过场。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以优化呢?一、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可以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又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后,组织小组讨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讨论,学生们认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因为乘法算式写起来、读起来、算起来都比加法简便,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运用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近几年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但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机械地教,把知识简单地通过填鸭式教学全部灌输给学生。
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学,把知识不加思考一古脑儿全部吸收。
而是要最大限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热烈的气氛中自觉地把知识内化为自己个人的能力和才干,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在数学教学中初步尝试适时地运用分组讨论这一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分组协作。
合作学习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2~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在数学教学中,把水平不同的前后两桌四个同学分为一组,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当组长。
需要进行分组讨论时,由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时小组内可以以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如意见基本相同,可适当补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反驳。
这样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可以共同进步,并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分组讨论,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些原来比较难的问题原来只有少数几个尖子学生唱独角戏,现在通过讨论,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启发,变难为易,举手发言的人数明显增多,学生学习兴趣也比以前浓厚多了。
二、小组学习的方法:1.分配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
数学教学论文五篇
数学教学论文五篇【篇一】摘要: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将小学生的合作能力有效地提高,不仅是对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还对学生的人格素养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合作能力;培养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数学教学中的精髓,是促进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克服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是改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小组竞争的形成,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一、数学教学中合作能力培养的意义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由于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合作意识较差的现象。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合作能力入手,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整体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合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培养,正是锻炼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点。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小组教学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较好的方法,已经逐渐的被应用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
另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好的帮助。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还是锻炼人际关系的重点,也进一步地突出了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二、数学教学中合作能力培养的措施(一)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与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做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方法有很多种。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文章就“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培养合作能力和习惯”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等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要领及评价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意义合作能力合作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057-02我从事小学数学数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对课程理解认识不一,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地方。
对课堂学习小组的划分随意,组织散乱,设置的问题缺少探究的价值,致使小组探究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造成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这样,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呢?下面我简单谈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二、培养合作能力和习惯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但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习惯却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精心的培养。
1.学会收集。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教师可提出与日常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主动收集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实践技能,同时为课堂上学习与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小学数学六年级活动课《节约用水》,就需要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世界水日”是哪一天?世界上水总量是多少?其中淡水资源占几成?中国水资源怎样?人均用水量是世界人均用水量的多少?我们学校月用水量是多少?你们家月用水量又是多少?如果我们每天节约1滴水,一年共能节约多少水?够多少人使用一年?……2.学会倾听、表达。
数学教学合作学习论文
谈谈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等名言,指出相互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学校自上学年以来,也一直倡导这种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在经历了教师的摸索实践后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作为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我认为合作学习中,重要的有以下几点: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合作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分组。
分组是根据班级人数合理分组。
合作小组过多,会使老师指导力度欠佳。
合作小组过少,会使组内交流不激烈。
一般来说,每个合作小组由四至六人组成,分组要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差异,如男、女生搭配,学生成绩水平的高、中、低搭配等等。
同时考虑组与组间的构成情况基本一致,保证各组“实力”基本平衡,使交流能够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保证人人有事做。
二、实现“人人参与,个个动脑”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优秀学生,勤奋好学的学生积极参与,而那些学习较差的,不够勤奋的学生在一旁当看客。
等积极参与的学生把问题解决了,看客们再从他们那里接受现成的结论。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实际上是在进行接受式学习。
所以合作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表现机会。
三、强调互相合作,实现共同进步没有合作,就没有合作学习。
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合作是核心。
受传统的教学影响,我们学生一般更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小组和小组其它成员的学习情况不够关心,致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差生主动求助较多,优秀学生主动帮助同学较少。
若出现这种情况,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观念:小组每个成员都成功,才有小组集体的成功,只有小组成功,才有小组成员个人的成功。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成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重要突破和补充,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中。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1浅谈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传统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弊端的一种改变,它是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生生交往为方式的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形式。
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组成结构及其交往结构,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从而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亲睐。
但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所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仍是流于形式,甚至走入误区。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
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学习。
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它的出现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我校与上海方略教育集团开展学习型课堂建设一年办以来,纵观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对比学习型课堂建设的要求,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认识。
1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存在的现状1.1 小组合作学习泛滥化、形式化、自由化。
教师在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老师提问,学生无人应答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
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
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高中阶段的学习面对着高考这一分水岭,所以在教学时,许多老师会采取比较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太过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的变动,而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升没有过多的关注,这就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能力上的偏差,并且高中生处于自我意识较为强烈的阶段,表达自我想法的愿望也比较强,如果教师不能够加以很好的引导,往往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表达自己的想法,共同努力去解决问题,不仅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1科学合理分组,注意分工合作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班级中的学习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将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中,再由小组成员进行自由的任务分配,最终达到解决数学学习任务的目,所以小组合作的第一步就是分组。
但是分组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按照人数分为几个小组,也不是按照学习成绩分组,如果不能够科学合理的分组,那么学生的学习任务就不能够顺利的完成,会造成部分小组霸占课堂,而有的小组并没有表现自我的机会的情况,也会引发学生的攀比心理,形成不良的班级风气,所以在分组时,教师一定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教师在分组时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的态度和兴趣,在解题时的惯用思维,以及在数学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分组时才有根据,以保证小组的'整体实力的均衡。
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每一个小组都有能力去独立完成,每一位学生也都能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这样的分组之后,学生就会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也就更为明确,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中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2竞争合作共赢,共同完成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这体现在小组之间的竞争,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就会更加高度集中,在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时也就更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去及时的弥补,以便于更好的完成任务,也能够让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提升一个层次,所以说学生在面对外部的竞争时,那种心理压力会驱使他们更加团结自己的小组成员,那么整体班级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就得到了共同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数学合作学习之教学方法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但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高。
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进行充分、科学、精心的预设。
关键词:预设合作学习实效性
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精心预设,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
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寻找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割、补、拼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交流将自已的观点、想法、收获告诉同学,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争辩、互助的过程中进一步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a+b)h ÷2。
此外,学生个人思考和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的学习内容,答案多样性、问题涉及面大的学习内容也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二、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策略
学生主体性的实现,需要其自身的主体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主体意识的最终形成又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为制约条件的。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凭自身的学习水平,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借助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可以产生交互影响,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及其意义,以达到主体地位的感性实现“合作”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全程参与“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合作设计——小组活动——
反馈评比——归纳点讲。
因此,无论是在哪一个教学阶段,教师都要巧妙设计,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
差异参与: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组成异质小组,这样才能保证组与组之间同质平衡性和组内成员之间异质的互补性,充分体现“组内合作,组问竞争”的特点。
为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提供保障。
三、营造民主平等氛围的策略
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
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可以从师生互爱、生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等四个方面来实现。
师生互爱:师生间沟通的渠道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爱。
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爱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理应受到学生足够的尊重,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愉快。
生生互爱: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而小组间的各成员是异质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相互影响,共同探究,共同提高。
只有生生互爱,才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避免优生一言堂,差生闲着玩,甚至出现优生瞧不起差生,排挤差生的现象。
在合作学习中,生生
相互尊重,人人都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就会达到人人都想说,敢说;人人都想做,敢做。
达到人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人格平等: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
只有师生之闯的关系平等了,教师才会融入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之中,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倾听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才敢把老师当作朋友,坦露直言。
因此,人格平等有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问学习的共同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
教学民主:教学民主,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观点开放”和“教学对话”两种。
“观点开放”即除了原则性很强的是非问题之外,对许多争论性的、假说性的、未有定论的、尚有分歧的各种观点,应持开放性的态度。
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民主,而且是一种科学态度,它能让儿童从小适应各种不同观点及争论环境,激发他们追求真知的欲望,达到“百家争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教学对话”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的生动活泼的适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活动。
主要采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提问,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并以此作为人共同对话的理由和动机。
教师要尽可能在“同一等级上”,在事先未确定的道路上开展语言交流活动。
总之,我们教师如果在课前能够考虑得越全面,准备得越到位,预设得越充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越有保障。
当然,我们教师如
果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关注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那么,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迎合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